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案(通用14篇)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案(通用14篇)

ID:4721224

时间:2023-10-15 16:08:17

上传者:文轩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案(通用14篇)

高二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思考和总结。六年级教案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我们需要明确我们要让学生在本节课中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为了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总结,我们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即总结哪个学科、哪个阶段或哪个项目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六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案篇一

1、使学生经历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并通过迁移体会平方分米。

2、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初步体会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图形包含面积单位的个数。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知

出示照片和文字说明:吴江市实验小学本部校园面积大约有2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吴江市实验小学爱德双语分校校园面积大约有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师:看了这两幅照片和这两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1:爱德双语分校的面积比本部的面积大。

生2:爱德双语分校的面积是本部的2倍。

出示照片和文字说明:神舟6号飞船降落伞的面积大约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神舟6号飞船降落伞的面积。

师:同学们,李老师工作的学校、神舟6号飞船的降落伞等我们并不熟悉,但是,借助足球场来打比方,我们对它们的面积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你们平时听过或者用过这样的比方吗?今天,我们就从打比方入手,学习新的知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师:如果妈妈问我们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打比方呢?

生1:我想用书本来打比方。

生2:我想用树叶来打比方。

师:那就让我们用一些物品来铺整个桌面,看看课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少个这种物品的大小。(指导学生分别用一次性纸杯、数学练习簿、大楷簿和树叶等物品铺满课桌面,要求同一张课桌面只能用同一种物品来铺。)

生1:我是用数学练习簿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8本数学练习簿那么大。

生2:我是用树叶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15片树叶那么大。

生3:我铺的是大楷簿,课桌面面积大约有6本大楷簿那么大。

生4:我铺的是纸杯,我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40个一次性纸杯口那么大。

生:先数一行有10个,再数正好有4行,410=40,所以一共有40个。

生:这些数都不同。

师:是啊,同样大小的桌面,怎么表示面积的数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用同样的物品来铺。

师:同学们,还记得学习长度单位时的情景吗?当时,我们用铅笔、小刀、手来测量课桌的长,也得到了不同的数,觉得不好,后来学习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要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就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2、认识平方厘米。

(1)学。

生:正方形。

师:请用直尺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生:边长是1厘米。

师: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平方厘米可以用符号cm2来表示(板书:cm2),也读作平方厘米。请用笔写一写这个符号cm2。

(2)记。

生:(齐)有了!

师:来,让我们拿起笔,把脑海中的1平方厘米请出来,画在纸上。(学生齐画1平方厘米。)

师:再拿1平方厘米的模型对照一下,画对了吗?不对的可以重新改一改。(学生对照,修正。)

(3)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1:纽扣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贴花纸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3:我的.指甲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师:大家拿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和自己的指甲比一比,你哪个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1:我的大拇指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是中指。

(4)拼。

师:请大家从学具篮中再取出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拼在桌面上。如果有不同拼法,可以拼好一种后,再拼另一种。(学生拼图。)

师:同桌间互相看一看,拼法相同吗?你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6平方厘米。因为是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

生2:因为它们都有6个1平方厘米。

师:这两个长方形的形状相同吗?面积呢?

生:形状不同,面积相同。

师:也就是说,看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就看它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一个平面图形中有几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几。

(5)估和量。

师:请每人从学具篮里取出一张邮票。估计一下,一张邮票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8平方厘米。

生2:20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我的食指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刚才我用食指指甲比画了一下,大约是8平方厘米。

师: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们有1平方厘米的模型啊。大家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铺在邮票上,看看它的面积到底有多少!(学生发现一个人的面积单位数量不够,于是与同桌合作。)

师:邮票的面积是多少?

生:(齐)12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

生:它的面上能铺12个1平方厘米。

师:请每人再拿出一张电话卡。先估计面积是多少,再用面积单位检验。(由于面积单位的数量不够,指导学生用印有1平方厘米方格的面积量具来测量。)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电话卡的面积。(实物投影仪展示蒙着量具的电话卡)

生:先数整格的,一行有8格,共6行,68=48,接下来2个半格或3个小半格可拼成1格,大约是56平方厘米。

3、认识1平方米。

师:你们估计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演示用1平方厘米量)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1:太小了!

生2:应该有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生:平方米。

师:能说说怎样大小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吗?

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

师:会用符号表示平方米吗?写在本子上。(请学生在黑板上写m2)

师:(出示4块1平方米的布,发给每个小组1块)每组的同学先商量,准备在1平方米的布上铺什么物品,再实际铺一铺,看能铺多少这种物品。

学生分组铺物品,三个组分别铺书本、书包、椅子,还有一个组挤着站在1平方米的布上。

师:请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本组铺物品的情况。

生1:我们组在1平方米的布上铺了24本书。

师:可你们并没有铺满,怎么知道要24本书的?

生1:因为一排铺了6本,可以铺4排,一共能铺24本。

生2:我们在1平方米上铺了9个书包。

生3:1平方米上可以放4把椅子。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平方米上可以站几个人。

生:(齐)1、2、313人。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1:(指屏幕)这个屏幕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2:我家的桌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3:有的电视机的屏幕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师: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生:(齐)2平方米。

4、认识平方分米。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在黑板上写出dm2)

师:学具篮中有一个1平方分米的模型,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找到模型)对照这个模型,用手比画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示范并指导学生比画)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生1:(举起学具篮)这个篮子的底面大约有1平方分米。

生2:插座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师:下面我们做些练习来巩固新学的知识。请看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2题。自己在书上完成。(学生完成练习)

师:我们先看方桌面的面积大约是64

生1:平方厘米。

生2:平方分米。

师:你同意谁的意见?

生:64平方分米。因为刚才电话卡的面积是五十多平方厘米,方桌面比电话卡大多了。

师:再看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00

生:平方厘米。

师:操场的面积大约是3600

生:平方米。

师:最后看第一小题。谁把这个问题再读一读,要读出点味道来。

生:数学书封面的长大约是24

师:谁来回答?

生1:平方厘米。

生2:厘米。

师:今天学的是面积单位,你为什么填了长度单位呢?

生:24是数学书封面的长。

生:它们相差很大。

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学习。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案篇二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学好本单元,利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测量、估算、概括、推理等技能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收集、分析、处理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常识,如:我家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房价是3500元等,但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或者生活中找到与面积单位大小相近的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会让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生建立面积单位表象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学案例: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

面积计算公式。

3.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及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4.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5.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五、单元课时安排

六、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1)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较充分地展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如,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教材从比较封面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以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进一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

(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以面积单位为例,教材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

(4)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案篇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

(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

正方形、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二、新课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请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

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

三、巩固

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

(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

(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

(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

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

课本第76页第4题。

3、估一估、摆一摆:课本第75第2题

4、课本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四、本课小结

跟小组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案篇四

1、通过自由探索多种操作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发展观察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验创造的乐趣,激发好奇心及求知欲。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洞洞板学具图形袋人手一份空白纸两大张

一、出示正方形与长方形,引导幼儿探讨两图形面积大小,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2、讨论:可用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3、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比较大小的方法。

方法1: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两个图形重叠,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方法2: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方法3:用洞洞板学具摆棋子的办法

4、师幼验证寻找的方法,尝试学习用摆棋子的方法比较大小。

1)幼儿讲述所找到的各种办法,师幼验证。

2)学习移动棋子的方法比较两图形大小

在图形上摆上棋子,根据棋子所占格子的数量得出结论。移动棋子位置,把两个图形变成不同图形,比较另一图形的所占棋子的多少。

3)小结:原来面积同样大小的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

二。为幼儿园设计“草坪”幼儿第二次动手操作,进一步面积守恒。

1、教师提出任务:幼儿园要修草坪,请小朋友来设计草坪的外形!

2、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的草坪,请幼儿观察。

3、幼儿第二次操作,要求:和老师设计的草坪面积一样大,形状不一样。

4、教师展示所设计草坪,师幼验证面积是否一样。

三。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1、师:在小朋友的作业纸上,有一些图形,请你们看一看,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请你用一定的标记把它标出来。

2、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四。师幼讲评作业单,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案篇五

一、单元主题:面积

二、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四、重点难点

1、教学中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2、教学中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3、教学中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五、教学建议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单元主要内容凶手: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划分

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案篇六

《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地图图纸、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中国地图)同学们,认识它么? 我们在哪个省?(湖南省)找一找 湖南省大么? 你觉得最大的是哪个地区?(新疆)

在数学中,我们说,新疆地区的面积比湖南省的面积大。(揭示课题:面积)

你还能说说吗?

比较四川省和北京市的地图 四川省(北京市)的面积是图上哪部分?(涂色部分)

二、新授

1、学校的操场的表面比篮球场的表面要?(大)

教室的地面比讲台的表面?(大)小结:面积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

2、说一说:你能来找一找生活中物体的面积吗?

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手掌(估一估:数学书的封面有几个手掌面那么大)、黑板、国旗、操场、篮球场…… 曲面图形:拿一个橘子,找它的表面的面积。

立体图形的面积(文具盒)

3、(观察)摸一摸、比一比:说说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图片)

4、(图片)位置变化,物体的表面面积不变。移动数学书封面,它的面积不变。

(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侧面有面积,曲边图形、曲面也有面积;不同位置摆放的数学书封面面积大小不变。面积守恒观念)

5、出示图形:封闭、不完整图形

(4)这样两个图形看不出大小怎么办呢?(测量——度量)

尺子合适吗?(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5)小组合作:老师这里有一些工具,你能用它们来度量么? 引导学生选用一种基本图形作单位来测量(三角形、圆、正方形面积大小相等的基本图形;强调每次只能选择一个相同类型的基本图形进行测量)

哪种图形作为面积单位测量图形最合适?为什么?

三、练习巩固

1、描周长,涂面积()

2、(小方格图形)面积比较,哪个图形最大、最小。

3、做一做(变式图形)求面积。

四、拓展训练

活动:在白纸上画一个你喜欢的图形,使它的面积最大。在方格纸设计8个小正方形的有趣图形。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理解“什么是面积”,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面积”,会用比较好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自主探索发现“什么是面积”,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合作、讨论、交流、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找出更优的比较方法,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

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硬币、小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期中考试刚刚过去,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我们班的某某进步很大,老师现在向他表示祝贺。(与某某击掌)

师:大家观察一下,老师和某某击掌时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的`手大。

师:这“手大”,指的是手的什么大呢?

生:手的面积大。

师:哦,是面积大,(板书:面积)那到底什么是面积呢?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击掌,比较手的大小这一环节的设计,来引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结合实例,理解含义

师:大家先来看看老师的手,它的表面到底有多大?你能确切地说一下吗?

(生先观察,然后独立回答)

生:(李晓明)印手印。(实物投影展示)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只手的表面,你能发现什么?

生:老师手的表面大,李晓明手的表面小。

(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摸得非常认真,一定比出它们的大小了吧?请坐好,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生: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去摸周围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b透了面积大小相对性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学习“面积”建立了感性认识,同时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对!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你能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指名同学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请同学们任选一个物体的面,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画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此项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在认识物体表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把物体的一个表面画下来,这样就由“面”过渡到了“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做了铺垫。

师:看来大家都完成了,请坐好。这些是同学们的作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请你说说你用什么方法,选的是什么物体的哪个面。

生汇报。

师:我们看这几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几个图形有大有小。

师: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它们都是封闭的图形。

师:你们能完整地概括一下你的发现吗?

生:它们都是封闭的图形,并且有大有小。

师:对!它们都是封闭图形,并且有大有小。(板书:封闭图形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学到这里,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积了吗?

指名说一说。

师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探究方法,比较大小

生1:长方形纸片大。

生2:正方形纸片大。

生3:……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也是不统一的。能不能同桌合作,想办法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呢?

师:我们可以利用学具想想办法。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各组代表到前面演示、介绍比较的方法和结果)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学生回答,师板书:剪拼、摆图形、画格子……)

设计意图: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方法,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个性的舞台,让他们在交流中彼此借鉴,取长补短。

小结:这些方法都可以比出图形面积的大小,但要注意,在使用摆图形、画格子的方法时,所用图形和格子的大小一定要一致。

四、课题小结: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作它们的面积。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案篇八

我有了新家,这个新家里有4种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地板砖,说起来你们不相信。下面就让我一个个介绍给大家吧!

在客厅和两个卧室是一种正方形的地板砖,而且是米黄色的。它的边长为60厘米,面积是3600平方厘米。

哈哈,相信我家有这么多地板砖了吧,如果不相信,还可以来我家看看,我非常欢迎。

三年级面积的数学日记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案篇九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图形单位等方法比较测量面积的大小。

2、经历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正方形做面积单位做合适,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

教学准备:比赛用图,方格纸,圆片、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涂色比赛,制造冲突

1、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最快涂完的获胜。

(台上)

(台下)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引出“面”的概念。)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1、初步认识面积(1)摸一摸,认识面。

学生边说边摸一摸自己看到的面。(2)比一比,知大小。比较自己看到的面。

(3)观察教室中黑板的面和地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积大。(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2)列举其他物体的面积,并比较面积的大小。(3)比较橘子和足球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比一比使学生感知面积,并理解曲面也有面积)

3、说明封闭图形的面积

(1)如果把桌面画在屏幕上是什么图形?(2)物体的表面还有可能是哪些图形?

出示图形:

总结: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

(1)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观察法:

(2)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大小。

5、探讨面积比较方法,发展度量意识。(1)比较下面一组图形的面积: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尝试用观察、重叠的方法比较。

小结:用观察和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还有其他方法吗?(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引出小精灵的话: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讨论:可以选什么形状做度量单位呢?(4)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方法。

学生根据提供的学具,自主度量比较面积大小。(5)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学生反馈自己选择的图形,是怎样摆的? 通过电脑一起回顾:

讨论:如果要准确地测量图形的面积,哪种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一是正方形能铺满(密铺);二是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摆放时不受位置方向的限制。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

四、应用面积单位表征面积,感受单位的价值。

1、完成62页“做一做”。

交流注意引导:一是两个半格算一格。二是可以将图形进行割补,割补后图形面积不变。

2、小小设计师: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12个方格的有趣的图形。

体会:图形的面积相同时,形状和周长不一定相同。

五、回顾整理,展望新知。

1、教师:回顾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知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案篇十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每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研究一下.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课件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开动脑筋,四人一小组动手操作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操作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面画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们是用直尺去量

师:还有想法吗?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换算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总结并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学生齐读。

2、知识迁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仿照刚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小组在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巡视,生汇报。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读。

师领读生跟读(正读反读这三个关系式)

3、根据进率,进行换算

师:应用这些关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过来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举几个例子吗?(生举例)

三、深化新知,巩固练习

(一)、火眼金睛(下列说法对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我们学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机妙算(你能很快说出答案吗?)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显身手

四、回顾整理、总结生成

1、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内容,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2、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呢?(生畅所欲言。)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

五、布置作业

1、83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四题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闯关)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案篇十一

认识面积

无锡盛岸实验小学诸玲华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74~77页的例

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操作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3.渗透周长与面积的联系和区别。

4.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由表及里,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1.规范“摸”的动作,初步认识面积。

(1)(拿起数学书)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同学们捧起数学书,跟老师一起来摸一摸课本的封面,静静地感受课本封面的大小。

(2)再看看黑板表面的大小,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哪一个面比较小?(3)示范并板书: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学生轻轻地读)(4)提问: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5)追问: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6)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面积。(板书:面积)

2.再次“摸”和“比”,体会面积的大小。

(1)摸摸盒盖的面和课桌的桌面(学生活动),感受面积的大小。

(2)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这个盒盖面的大小就是„„(学生汇报)。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学生(边摸边说)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3)比较这两个面的面积,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3.总结板书,揭示面积的含义。

(1)出示多媒体课件:荷叶的面,篮板的面,盛岸实验小学小花园美丽的池塘面。感受这些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小结:同学们,这些面有的大,有的小,每个面都有它确定的大小,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称为它们的面积。

4.拓展面的意义,巩固面积概念。

(1)提问:同学们,手掌面的面积是„„?(手掌面的大小)

(2)让同学们也互相比一比手掌面,互相说一说。5.自由列举,比比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

刚才我们比较了两个同学手掌面面积的大小,其实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很多面,你能找到两个面,用大些、大得多、小些、小得多或者差不多来比一比它们面积大小吗?同桌互相说说。(对表述不规范的语言及时纠正,要求说清是物体哪个面的面积)

二、由面到形,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1.由面到形,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3)板书:红色长方形的大小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示它们的面吗?

(5)追问:三角形的大小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圆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圆形的大小。我们可以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称为它们的面积。

2.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

3.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

4.老师今天还带来两张图形,一张红色的,一张粉色的,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下面我们分成2人小组合作探究。

(1)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活动材料,你们在比较的时候可以进行选择当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比较。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3)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学习了用这几种方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其实比较的方法还有很多,但具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

三、巩固深化,加深对面积意义的理解1.练习:“想想做做第3题”。

瞧老师这儿有四个图形(先不出示方格背景),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呢?

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数方格)

(出示多媒体)这里画了相同大小的小方格,你会比较了吗。自己数一数4个图形分别包含几个小方格,然后把小方格数写在图中间,再比一比。

1号图形有几个小方格那么大?2号图形呢?

(集体交流4号图形)这个图形你是怎么数的啊?(交流半格的数法)小结:4号图形有18格,所以4号图形面积大一些。2.练习:“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图形上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图形的什么?

3.区分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

过渡:周长和面积是好朋友,不过好朋友有时也要分清楚。下面让我们一起轻松一下,听一个故事:

(旁白)森林里开会啦!(多媒体出示两块地,一个长7分米,宽2分米;另一个长5分米,宽3分米)

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想:我要挑块大的。

(旁白)狡猾的狐狸找来绳子分别把这两块地围了起来。狐狸想:呆会儿,我就挑第一块地。山羊想:我也想挑块大的。

(旁白):于是山羊就在两块地里划了相同大小的小方格。山羊想:呆会儿,我就挑第二块地。

(旁白)同学们,你们猜猜,狐狸和山羊谁挑的地大?(学生回答)

师指出:周长大的面积不一定大,看两块地的大小应该去比较它们的面积,而不是比周长。狡猾的狐狸在这件事情上根本就没有占到便宜,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同学们在平时考虑问题时可要看清问题冷静思考采用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总结评价,提升对面积的认识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面积,了解了面积的含义。今天40分钟的学习只是一个起点,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通过观察,思考,不断丰富对面积的认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案篇十二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圆的面积》中的第一节课,数学-圆的面积(一)。

1、通过教学使学生建立圆面积的概念,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圆的实际问题。

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课件演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栓在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的情景。(生看完提问题)

生:1羊走一圈有多长?2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3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a:启发猜想

师: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最大是圆形:1、这个圆的面积有多大猜猜看;2、试想圆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3、怎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生试说)

b:分组实验,发现模型

请小组长汇报拼摆的情况,鼓励学生拼摆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师课件展示动画效果)可以拼摆成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四种情况,小学数学教案《数学-圆的面积(一)》。

1师: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2运用公式计算面积

a完成羊吃草的面积

b完成课后“做一做”

c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d找出身边的圆,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径,算一算面积(完成实验报告单)

测量物直径(厘米)半径(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3应用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知识应用)

今天学了什么,这些知识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来的,你懂得了什么?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案篇十三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口算练习。学生计算,汇报交流。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全班交流。(3)试一试。师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即可。

2.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指名读出例题表格中的数据。

师小结: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30千克。

(2)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5题。

集体交流,指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分别把两个乘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1题。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时间:总第2课时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口算。7×8+3=6×6+4=5×9+7=2.用竖式计算。23×3=21×2=32×4=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3页例3主题图。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估算。

提问:谁能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你是怎样估算的?(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小组交流。(4)归纳总结。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小组内交流。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时间:总第3课时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稍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5页例4。

提问:每箱迷你南瓜24个,53箱一共有多少个?该怎样列式?追问: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2.探究算法。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和之前不同的是,计算时每一个乘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都要进位。

引导思考:我们在前面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要进位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回忆“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法。

3.归纳小结。

4.检验算式。学生用竖式计算得出53×24=1272。完成后,让学生先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再集体订正。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时间:总第4课时

课题:练习一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题第2题。

出示题目,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计算两题,学生独立完成。评讲:计算的正确率和验算的方法.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3题。

让学生先阅读表格,明确题意,再独立填写表格。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案篇十四

深圳市石岩公学小学部

龚春艳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会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简单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和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会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简单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和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

教具: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各一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两个。

学具:每人一个学具盒(内有硬币若干枚、透明方格纸一张、正方块若干个。)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是面积》(板书课题)。想知道:“什么是面积吗?”

生:想。

生:我知道了“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好,我把同学们的发现写在黑板上(板书)。一起读一遍,好吗?生齐读。

二、新授

1、物体表面的大小。

生1:我找到了课本的表面。生2:我找到了学具盒的表面。

生:数学书的表面的面积比较大。师:你说得真好,表扬你!(师生击掌)

师:同学们,当我们的手掌合在一起时,认真看看两只手掌面的大小,你想说什么?生:老师手掌的面积比××手掌的面积大。师:说得真好,谁能再说一遍。(指多名学生说)2.封闭图形的大小。

生:是。

师:谁上来摸摸这两个图形的面?(生上台摸)

生:平行四边形。

师随手画一个不封闭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并让学生知道无法找到它的面积。师:看来,不封闭的图形是找不到它的面积的。其实,封闭图形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还有很多。请看(课件出示圆形)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的面积,伸出小手掌摸一摸。

生:不能。

师:那就是说环形也是个封闭图形,而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环形的面积。(出示做好的环形,让学生看到环形中间是空心的)。

3、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1)猜大小。

生自由猜。

师:空口无凭!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证明你们的猜想呢?

生1:用手掌比比。(上台演示)生2:可以画格子。„„

师:你们的方法真好,还有别的方法吗?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条信息吧。

师将图形反过来,出示上面的文字“学数学用数学”、“学好数学用数学”,让学生齐读一遍。

师:认真观察,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为什么?

生:图2的面积大,因为图1上面可以写6个字,图2上面却写了7个字。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谁再来说一遍。指多名学生说。

师小结:当字的大小一样,间距也一样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数字数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2)动手操作。

生:愿意。

师:听清楚要求。在我们的作业纸上有这样的两个图形(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请同学们运用学具盒里的学具,同桌两人分工合作,想办法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看看哪组合作得好,想出的方法多。明白要求了吗?开始吧。

(放音乐)师巡视,个别进行指导。

师:时间到!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

生逐一汇报,师随机板书:印章法、摆硬币法、数方格、摆方片„„

生自由发表各自的看法,教师进行小结,优化出“数方格”的方法。

三、巩固与提高

师:既然数方格的方法最好,现在我们就用它来帮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吧。出示练习一:下面的图形有几个方格?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师:看来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你们愿不愿意画一个这样的图形?请打

开课本48页,完成“画一画”。

请学生齐读题目要求,然后开始独立完成。师巡视,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师:同学们画得真不错,看来未来的画家、设计师将从这里诞生了。淘气也画了一个图形,你知道它的面积有多大吗?(课件出示练习二)

生自由猜。

师:让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一下吧。

请学生上台用方格贴出这两个图形(小猫、小树),边贴边数。得出结果:小猫图的面积比较大。

生:我知道,一定是他们的方格大小不一样。

师:看来方格的大小也就是测量的标准要一样。如果所有的图形使用的方格都是一样大的,也就是统一测量标准,那咱们比大小时多方便啊!国际上是统一了方格的大小的,想知道吗?下节数学课我们再继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自学一下这个内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