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计的教案A版(优质15篇)

最新统计的教案A版(优质15篇)

ID:4725675

时间:2023-10-15 17:53:35

上传者:梦幻泡 最新统计的教案A版(优质15篇)

教案的评估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下面是一些运用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的高中教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统计的教案A版篇一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

1.体会统计方法的必要。

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数量和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将两个事物的数量和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教材选择了我国青岛和昆明两个城市3年各月的降水量统计图,提出“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引导学生将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统计中的必要。在例题的基础上,练习十三第1题通过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2.重在对统计图进行分析。

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映的信息涉及到两个事物,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对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进行分析。教材在例题中提出了引导学生思考的几个问题,在“练一练”中出示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直接让学生分析、交流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教材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不作过高要求,只在练习十三中的第1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点、连线,完成统计图。几道练习题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或联想。

3.选择统计的素材。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解决问题是统计教学的重要目标。教材选择了来自生活实际的素材。比如,例题呈现的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城市降水量的数据,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练一练”了我国6~12岁小学生平均身高的统计图,让学生将自己的`身高与平均身高进行比较,了解自我;练习十三中呈现了我国1999~4年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增长情况,了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呈现了水仙花球芽和根的长度变化,并引导学生亲自进行实验,了解简单的植物知识;呈现了模型飞机飞行时间和高度的数据,引领学生开展积极的课外活动。

统计的教案A版篇二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统计表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数学教案-统计表。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教师提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4.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20xx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

(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二)反馈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xx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xx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xx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xx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数学教案-统计表

统计的教案A版篇三

(一)教学知识点: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2.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训练学生作图的技能.通过数据处理,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3.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它也经常出现在媒体上,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联,要学有用的数学.

1.能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制作三种统计图并会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报刊、杂志及电视中,我们会经常见到一些统计图,最近,我在一本百科全书上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历史背景,看来我们的统计图不仅是数据的展现,而且还是历史背景的再现.

极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9.3%,那个地方却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的不同,成为无人区.所以有些地区自然条件很差,人口遂少,而有些地区土地肥沃,交通方便,人口相对集中.

二.讲授新课

这里有一位同学根据这幅图画出了三幅统计图.

这是一个条形统计图,你知道这位同学是如何制作出这幅统计图的?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这位同学是根据课本p211的统计图上的数据:到20xx年亚洲人口达到52.68亿;非洲人口达到17.68亿,拉美及加勒比人口达到8.09亿,欧洲达到8.28亿,北美洲达到3.92亿.得到了20xx年世界人口预测的条形统计图.从这个图中可清楚地看到20xx年亚洲,非洲,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欧洲、北美洲的人口预测的具体数目.

[师]我们再来看两个统计图;

三.随堂练习(课本p212)

1.一所中学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这之前,同学们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到校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得到下列数据:

将上面的数据分别制成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比较,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

步行60人

骑自行车100人

坐公共汽车130人

其他10人

解:根据题意制作下列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如下图)

(2)扇形统计图(如右图)比较这两个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学生到校的几种方式的具体学生人数;而扇形统计图则清楚地表示出了学生到校的各种方式在300名学生中的百分比.

例如:初一年级就“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曾进行过问卷调查,每人只能报一项,结果300人回答的情况如下表,如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根据图示的信息再制成条形统计图.

排球54

足球75

篮球57

乒乓球96

其他18

解:根据统计的数据可得下面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如下:

四.课时小结

我们这节课通过比较、观察、制作了解了三种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选择适当地统计图使数据展现出来.

五.课后作业

a组:1.课本p214,习题6.5

六.教学反思:学生画图时存在楼标题的现象,图画的也不准确,在以后的辅导中必须加以指导,给以后的知识打下基础。

统计的教案A版篇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8页例2及做一做,第31页第6题。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感知简单统计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体验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结果的多样性。

多媒体课件

由课前播放的《爸爸去哪儿》音乐谈起。

1、不同标准下的不同分类

(1)出示例2

要求:给这些人进行分组。

(2)小组交流。

要求:

小组中商量是怎么分组的。

数一数,每组各有多少人?把分类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3)小组展示。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板书:按男、女分:

(4)我们来看看他们小组是怎样纪录的:先横着来看,第一行纪录着什么呢?用笔在纪录结果“男、女”下画一条线,第二行纪录了什么呢?竖着看,第一列纪录着男的有6人,第二列呢?看!我们画出来一个表格。为了让看表格的人知道第二行的数字表示什么,我们要在前面再加一条竖线,并在数字的前面一列写上“人数”。

2、引出课题:简单的统计表

3、学生完善记录结果,制成统计表。

4、展示不同分法。

5、(预设)还可以这样分:课件出示。

按左、右分:

6、小结经历统计过程

板书:分类----数数-----填数

7、观察2个统计表,小组交流讨论: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小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1、给全班同学分成两组

(1)交流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全班汇报。

2、完成课本p31第6题。

(1)小组合作填表,展示。

(2)观察统计表,合作完成问题。

(3)全班汇报。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整理自己的书包,并根据里面的实物进行分类,把分类结果制成一份简单的统计表格。

板书设计简单的统计

分类——数数——填数

按男、女分: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按大人、小孩分

统计的教案A版篇五

1、练一练和练习十五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体会到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从而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形成、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欲望,同时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逐步“合并”形成复式统计表,并体会制作复式统计图的必要,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体会其优越性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

1、收集信息,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周二下午开展的社团兴趣小组活动使大家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也都参加过,你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师: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各组的人数情况,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依次出示四个兴趣小组图和相应的统计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2、填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表格。(2)小组交流,全班校对。

3、制造冲突,激发自主探究欲望。(1)眼力大考验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的眼力了。根据这四张统计表,看看你能不能快速得找到问题的答案。问题1:古筝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葫芦丝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全班齐答)

(3)讨论。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交流。(产生把四张合并成一张的需求)

二、自主探究,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

(一)尝试、合作、交流

(1)刚才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一致认为要把四张表的信息合并到一张表中,究竟怎么合呢?请大家拿出老师准备的表格试一试。你可以使用整个表格,或选择表格中的一部分。要求:先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交流,每组选择一张比较满意的作品准备展示。(2)收集答案,展示。

a.(完全是机械性合并的)你有什么感觉?

c.(更加完整的)刚刚四张表格中的信息在这一张表格中都能找到吗?

(这张表格已经和我们数学上规范的统计表很像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书上的统计表。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关注到表头部分)

(二)完善统计表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四张表合并到现在的一张表中,很不错,每一种都是你们创造的,了不起。通过进一步比较,大家认为方案三比较科学合理。好现在我们就针对方案三具体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吗? 视情况而定:

1、重复的栏去掉。

2、标题错误的修改。添上制表日期。

3、添加“总计”一栏(为了更加方便统计四个组的男生人数和四个组的女生人数,咱们通常还要加上总计一栏,你会填吗?依次说一说是怎样填的,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完善表头。说说表格中各个项目。最上面一行表示的是性别,最左边一列表示的是四个不同兴趣小组的名称,就是组别。表格的右下方是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单位/人。左上角写性别你觉得妥吗?在这一格中要反映出什么?如何填写呢?(根据学生回答分层完成表头设计)这三部分内容合起来我们称之为这个表格的表头。通过表头我们就可以很快知道这个表格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内容了。

(上面这一块要调整,重点认识表头,认识统计表的结构,可以说一说每一格表示什么含义)

(三)归纳小结,揭示“复式统计表”名称

我们已经把这四张简单的统计表合并成一张比较复杂一点儿的统计表了,简单一点的统计表我们叫单式统计表,比较复杂的这张表就叫复式统计表(板书添上“复式”)复式统计表是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标题、制表日期、表格,最主要的部分是表格,在表格中我们主要是要看懂表头,这个表头有三个部分,分别是性别、组别和人数。在这张表中,横栏反映的是性别,纵栏反映的是组别,数据栏反映的是人数。

(四)填写统计表

一齐填写,思考“合计数”怎么填写,“总计数”怎么算。还可以怎样算?(教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比把两种不同算法的数字框起来。)

师:总计数有两种计算方法,正好起到了相互检验的作用。(总计数非常非常重要,必须要检验,横算则竖算检验,竖算则横算检验)

(五)眼力再考验

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再玩一次眼力大考验问题(把书上几个问题放进来)(“从复式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这个问题要让学生多说一说)。这次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复式统计图有什么优点?(板书:更集中、更丰富、好比较)(好比较放在最后)

三、组织实际调查(第85页练一练)

1、提出问题

2、收集、整理数据

怎样来进行这个活动呢?(小组交流,集体评议,引导明确:先在小组内调查统计,分类整理收集数据,再把小组数据汇总到全班完成统计)可以请一名学生来组织全班的汇总。(给四个小组长提供记录表格纸)

3、描述数据

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到书上的复式统计表中,说一说合计栏和总计栏怎么填写。(表头先不出示,让学生想一想这张统计表的表头可以怎样设计)

4、分析比较

(1)全班同学想学习哪种乐器的最多

(3)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什么?

四、练习应用,感受联系(练习十五第一题)

阳阳调查了东山小学各个班级会游泳的人数,统计的结果如下:(课件出示)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一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是有3个班,每班都有一些会游泳的同学)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吗?并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独立完成在书上。提醒他们认真填写,确保准确无误。全班校对。指名学生重点说一说合计栏和总计栏应该怎样计算,以巩固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交流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

(计算量非常大,可以尝试使用计算器帮助计算,重点要放在分析解决问题上面)

五、全课总结

2、课后实践作业(练习十五第二题)。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并把数据整理到一张复式统计表中。说一说通过调查,你有什么发现。【汪】要注意到复式统计表的几个注意点:

1、复式统计表结构的完整(标题、日期、表格)

2、复式统计表数据的准确(总计这一栏要重点讲,必须要检验)

3、复式统计表排版的美观(总体布局是横排还是竖排视情况而定)

统计的教案A版篇六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例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例1通过对某地区不同时期的城乡人口分别进行统计,再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形成一种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发现该地区近年来人口不断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本单元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提供丰富的联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功能。

3.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观察统计表

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03—104页3、4、5学生展示统计图。

统计的教案A版篇七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数据计算与表格填写。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通过制统计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讲述练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

2.复习

让学生观察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回答)

制复式统计表的步骤:

(1)设计“表头”

(2)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

(3)画表

(4)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

(5)写上名称、制表日期

3.巩固练习

在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方法:指导做题,让学生研究后再制表

(1)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制表的步骤。

4.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置,全班齐练。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准确计算。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差后,发现普通的问题要统一纠正。

5.深化练习

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试做。

教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做后讲评。

6.全课总结

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7.作业(补充)

(1)请把下面统计表填写完整

双林衬衫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1993年1月

项目 件数 季度

计划产量

实际产量

完成计划的 百分数

合计

第一季度

8000

125%

第二季度

120xx

120%

第三季度

1000

12500

第四季度

18200

140%

(2)填表。根据统计要求将下表填写完整

东方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年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各年级女生占男姓人数的百分数

总计

280

低年级

90

47

中年级

80

36

高年级

5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教师提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4.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20xx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教师讲述:仅通过1998-20xx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二)反馈练习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如下.分别算出每个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统计表.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统计表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统计表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四、课堂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xx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xx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xx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xx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统计表》,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统计表和有关百分数的知识以后而进行教学的。通过对教材的钻研,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是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教学难点是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学会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知识特点,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运用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的。

第一、教师引入谈话,复习旧知识,提示本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教师出示例题,学生齐读,思考: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观察已有统计表,小组内展开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第三、在学生学会制作统计表后,让学生看统计表,回答教材上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进行达标检测,反馈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拓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统计表中遇到的问题,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知识的难点。

统计的教案A版篇八

师:同学们,我家今天来了个客人,你们猜猜,他来自哪里?

生1:可能来自梅州吧!

师:不对。

生2:来自北京。

师:不对。

生:老师,我国的那么多地名,很难猜对的。

生:你至少要给我们一个范围吧!

生1:珠海。

师:不对。

生2:江门。

师:不对。

生3:深圳。

师:不对

生4:广州。

师:对了,看来生4是最厉害的,你最会猜了。

生:老师,这样不公平,并不是生4最厉害,而是他猜中的机率是最大的,最有可能猜对。

师:噢,把你的想法说说。

生:生1猜中的可能性是最小的,从5个地方选1个,他猜中的可能性只有,而生4的猜对的可能性就有,当然他最有可能猜中了。

生:老师,我也觉得是这样。生2在生1猜错后,就只剩下4个地方可选了,所以生2猜对的可能性就只有,生3也是猜错,所以深圳也可排除,生4猜时就只有2个供他选择,容易多了,他占了便宜了。(生笑)

师:看来,同学们对刚才的猜法有点意见,觉得不公平,是吧?

生:是。

生1:是利用了可能性的知识。

生2:是利用了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知识。

二、交流完善知识图

(同桌交流)

师选了一张学生整理得不太完整的图。

师:你是如何整理的,能说说你的知识图吗?

生1:老师,可能性在生活中是有很多用处,比如有人利用游戏转盘来骗小朋友,他蠃的可能性很大,而小朋友蠃的可能性就很小。

123456

师:嗯,你就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还有其他话要说吗?

生1:没有了。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说明的吗?

生2:我觉得在整理可能性时,还有一个可以说的,那就是几选几的问题。

师:能说得更清楚些吗?

生2:就是可用分数来准确表示可能性。

师:“准确”表示“可能性”,同学们觉得这句话有矛盾吗?

生3:没有矛盾。可能性也可用一定形式表示,其中分数就是其中一种形式。

师:你说得太棒了,看来你是个有心人。

生4:老师,我想补充,可能性可用分数表示,即,这里分母的.“几”指“总数”,分子中的“几”指总数中的一部分。

生5:也可以用“”来表示。

生:好,这样就完善了。

(师在原学生图上用红笔添了一个分支)

三、灵活使用知识图

生:准备好了。

师:我在我班上选一个人当值日班长,请问:选到你自已的可能是多大?

生:

师:请说方法。

生1:我班有56个同学,选其中的1个,就是从56中选1个,所以被选中的可能性是。

师:对,思路非常清晰。

生2:也可以这样理解,总数是56,选1个是部分数,所以可能就是。

生1:女生被选中的可能性是,因为我班有女生31人,从中选1个,所以可能性是。

师:正确,那么男生被选中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笑:不可能。

师:请说理由。

生2:女生不包括男生。

生3:男生不在被选的范围。

师:说的多好,用词准确。但我们就真的没有办法表示这个不可能吗?

生4:老师,我知道。男生被选中的可能性是0。

师:0可以表示可能性吗?

123456

生5:可以的,表示不可能。

师:噢,这是特殊情况哟。还有没有其他特殊情况。

生6:有。如果我班只有一个女生,那么她被选上的可能性就是100%。

师:哗,你真厉害,还会用百分数来表示可能性。为什么说这种情况也是特殊的。

生7:因为非她莫属。没人跟她争。

生:可以。

(师在原图再添一个分支)

师:好,通过我们的补充之后,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知识图就更完整了。请你拿出你的图,对比一下,哪些是人想到我未想到的,或者我想到人未能想到,进行添枝加叶。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

(生看着自已图,边补充边交流)

师:现在谁能一鼓作气把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知识点说出来。

四、内化深知知识图

师:不错。思路理清了,下面看几道题。(出示题目:书本p118面第25题)

1、再现情境。

(老师手拿40张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纸片说)

我们六年级有40名同学举行游芑活动,我准备了40张座位票,分红、黄、蓝、绿4种颜色,每种10张,分别从1号编到10号。进场时每位同学任意拿一张座位票。请问:

生1有点犹豫:应该是

师:请说理由。

生1:因为按照刚才所说,应该是从40张中选1张,所以我觉得是。

生2:不对,应该是。

师:嗯,有不同声音,请说。

生2:虽是从40张选一张,但这里红色有10张,就是说他可供10张红色供他选,所以是相当于从40张中选10张。即=。

师:到底谁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众生:我觉得生2说得对,如果有40种不同颜色的话就是生1对。

123456

师:我同意你们的意见。看来刚才我们总结的几选几的问题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千万不要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请继续听题:

众生:

师:理由。

生:这题肯定是10选1了。

师:10张都是红色无它,从中选1张也是红色,所以这种情况是直接用几选几,对不?

生:对!

师:现在请你来当设计师:(出示题目:书本p119面第26题)

下面的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请根据要求在第一个图形中涂色,在第二个图形中中写数。

(1)把第一个图形围成的正方体任意上抛,使落下后红色朝上的可能性是。

(2)把第二个图形围成的正方形任意上抛,使落下后数字“2”朝上的可能性是。

师:你是怎样解决第一题的。

生1:因为这个图有有六个方格,所以我把变成,表示6选2,即把其中2个格涂成红色就可以了。

师:恩,你采用了逆向思维,懂得出去还懂得回来,真不错,我同意。其他同学有意见么?

生:没有。

师;那么谁来说说第2题。

生2:这题更简单了,只要把其中5个格写上2就可以了。

师:还有一个格咋办?

生2:写什么数字也可以。只要不是2。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众生:同意。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会用可能性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还会用这些知识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

五、感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广角

生1:老师,我觉得每个知识点在生活中都有作用,所以我举了百分数的例子。

师:比如……

生1:比如百分率就很多;还有很多报纸上的百分数。

生2:老师,昨天我们就调查了我们学校的绿化率是29。1%。

师:噢,请细说你的调查方法。

生2:我是问了我校的总务主任邱主任,他告诉我校园面积大约是18931.2平方米,绿化面积大约是5508平方米,然后我就用5508÷18931。2就可求出绿化率。

123456

师:真不错,你不但学会了求百分率,还学会了访谈的调查方法。

生3:老师,我们还调查了一年级三个班了解一些应急电话的情况。

师:噢,请说。

生3:我们每小组中抽一个人做调查小组长作代表,分别去到一3、一4、一5班,征得班主任的同意后,我就叫知道110电话如何用的请举手。结果有25人举手,全班有45人,我就用25÷45,约等于55.6%的同学知道使用110电话。

(生鼓掌)。

师:把数学知识用活了。

生2;还有比的应用。

师:比用在什么方面?

(生一下子说不上来)

众生:量大树有多高。

师:这是应用了什么知识?

生3:比的知识。

师:想想,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哪些?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应用也很广泛。比如木匠师傅要做一张桌子,他要计算木板所用面积才知买多少料。

生4:还可用计算体积公式来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要计算一个水果的体积,就可把它放进长方体的水箱里,看上升水的体积就是水果的体积。

师:你的发言让我对你刮目相看,厉害!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能发现数学的精彩,生活的精彩。下面我们就应用你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生练习)

师:请你来说说你的答案。

10-4=6(张)--------硬席票

师:在解题过程中你是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生1:用了假设法,假如全是硬席票。

师:不错,准确率高。还可怎样假设?

生2;还可假设全是软席票。

生3:还可假设一半软席票,一半硬席票,用表格。

123456

师:假设法应用很广广泛,其实除此之外还可假设只有一张软席票、二张软席票,就是说假设法其实有无数种设计方式,不用不知道,数学真奇妙啊!

师:这节课已接近尾声了,能与老师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吗?

生1:我复习到用分数表示可能性。

生2:我还知道了如何设计游戏的公平性。

生3:我知道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恩,每人都有不同的收获,把你的喜悦回家与家人共享。今天的作业:

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很多商场为吸引顾客都举行了抽奖活动,购满一定价格可以到转盘上转1次。

(1)观察转盘你有什么发现?

想象一下如果是顾客,希望怎么设计呢?

123456

统计的教案A版篇九

1、学生通过对几个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整个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合理推理”的思想,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课前谈话:你平时喜欢看什么样的书籍?

一、知识引入

二、知识构建

(一)数据的收集

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助新华书店的叔叔、阿姨解决这个问题吗?

(1)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方案。

(2)汇报交流方案。可能出现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一个一个问过来?有的提出这样不好,调查的人太多了,应该是调查一个班级,然后就可以大概地知道我们学校学生需要各种书籍的数量。

2、你准备怎样调查我们班级同学喜欢各种书的情况呢?(可以让学生通过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3、让学生统计自己班级里学生准备购买书的情况。

(二)数据的整理。

1、怎样把刚才统计的结果表示得更简洁、清楚?

2、简单认识统计表。

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统计表,请你认识一下。

3、形成统计表。

准备购买的书籍故事类作文类科技类合计

人数

几个空白处各应填些什么?

这里的合计表示什么?

为了让别人看得懂这些数据,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这个表取一个名字?(四(1)班准备购买各种书籍的人数统计表)

(三)数据的分析

1、从上面的信息或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你想提出些什么意见?

三、问题解决

学生讨论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统计

预设:根据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组里喜欢各种水果的人数,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统计。(老师绘制好基本的格式)

让学生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一些问题。

2、观察一段投影,统计在一段时间内经过某路口机动车的辆数,合作完成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一共有几辆车,各种车各有多少辆(可以先放慢的速度,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统计这个路口的车辆,再加快速度让学生感到无法完成,)

自制表格,说一说你从这表中知道了些什么信息?你想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吗?

四、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你认为统计有什么作用?(出示课题)

五、机动

1、欣赏六年级学生设计的漂亮的统计表。

2、我们学校在搬到新校舍后准备建一个新的停车棚,你认为建一个可以停几辆车的棚呢?

统计的教案A版篇十

复式统计表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1、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2、对表头的认识以及复式统计表中横栏、纵栏所表示的内容的认识。

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兴趣小组标签、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等。

2、学生自由回答统计的方法。

师: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用站起来数一数的方法来统计吧!

3、完成统计表。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情况完成统计表吗?

4、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生答师小结:进行体育锻炼及不挑食教育:胖的小朋友平时要多参加体育锻炼,瘦的呢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一日三餐吃饱吃好,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

1、出示一年级时体重情况的统计表。

3、制作复式统计表。

(1)师:老师也觉得很不方便,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后得出: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2)先让学生自己同桌之间试一试,然后让生演示各种合并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上下一移,把范围这行重合这种方法最好。

这样合并后和刚才比较哪个简单呢?

4、完善复式统计表,揭示课题

(1)师:这样合并以后,还有些问题,就是我们有两条数据了,不知道哪条是一年级,哪条是二年级了,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对刚才合并的统计表稍微做些改动,,老师已经制作了一张新的统计表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2)师:第一格我们称为表头,里面有些什么呢?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呢?

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

(3)我们已经认识了复式统计表,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的两张单式统计表的数据完成手中的复式统计表吧。

5、观察、分析统计表

(2)比较起来感觉如何?

师:的'确如此,复式统计表在分析和比较多个数据时,更加简单和方便。

板书:优点:便于比较和分析。

1、介绍: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有计算机小组、篮球小组、舞蹈小组、田径小组。你想参加哪个小组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统计吧。

2、活动要求:

(1)现在老师先选出每个兴趣小组的小组长拿好标签,你想参加哪个兴趣小组就站到哪一组,但是要按顺序排好队伍。

(2)请每个兴趣小组的小组长统计好自己小组有多少位同学。

教师边把兴趣小组标签贴在黑板上的同时边让组长说一说自己组的人数,学生完成手中的统计表。

3、根据完成的复式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班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最多,一班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最少。

(2)我们班参加篮球小组的人比一班参加篮球小组的()人。

(3)一班参加人数最多的兴趣小组比我们班参加人数最少的兴趣小组多()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谁来解决他刚才提出的问题呢?

统计的教案A版篇十一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4、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垃圾分类教案(附教学反思)

在日常活动中,发现班级有些孩子还有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懂得垃圾如何分类,特设计此活动。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给垃圾分类。

2.保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喜欢并能动手制作陀螺。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学难点:独立制作出陀螺

活动准备

剪好的废纸盒若干;彩笔、铅笔每人一支;ppt、挂图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师利用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师模仿哭声后问: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在哭?

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打开垃圾箱在哭的图片提问:小朋友猜猜它为什么哭?

师指名幼儿回答。

3.师再模仿笑声问:又是谁在笑呢?

幼儿回答后,师:是垃圾箱又笑了,它们为什么又笑了呢?

4.幼儿自由议论:师总结出垃圾箱哭、笑是因为垃圾也要分类,如果不分类就会给地球造成麻烦甚至是危害。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垃圾该怎样分类吗?(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2.师播放ppt,小结出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可回收的垃圾有:废弃的纸张、如旧报纸、纸盒等,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坏掉的食物,做饭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废电池、灯管油漆桶等。

4.师指名幼儿给垃圾分类,及时表扬、鼓励幼儿。

5.师:如果我们随地扔垃圾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发放废纸盒等材料,和幼儿一起做陀螺。师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导,重点照顾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延伸活动:师幼一起去户外玩陀螺。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身边最为常见的垃圾入手,让孩子们懂得了垃圾给环境、地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从而知道应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同时利用废旧纸盒变废为宝学会制作陀螺。在活动开始时如果我利用图片等对比的形式,让幼儿看图评价讲卫生和不讲卫生两种情形的对比判断,让幼儿评价他人行为对错中将会队自身行为习惯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过程中因为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差,如果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会让他们共同提高动手能力及乐于助人的品行。

统计的教案A版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并会看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本节课的知识前后联系甚密,有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课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课余时间你们最喜欢什么活动啊?大家来一起分享一下。学生发言。看来大家的课下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

师:我的小助手在课余时间也帮老师做了一份光明小学三(1)班的课下活动调查,请看:

出示图表,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应问题。

1、从上面的表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答:男生最喜欢玩电子游戏和踢球的人数最多,女生最喜欢画画的人数多。

2、这两个表有什么共同点?答:两个表中调查的项目都是一样的。

出示完整复式统计表:课件展示,因为调查项目相同,所以第一行不用变,第一行用来统计男生的数据,第二行用来统计女生的数据。整个表的左上角第一格叫表头,用来说明横竖栏的内容,以及右下方表格中要填的数据。把原来男生女生分开来调查的表合并成一个表,这样的表就叫复式统计表。

根据上表回答下面问题:

这个表包含了哪几项内容?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多?女生呢?男生最喜欢玩电子游戏和踢球的人数最多,女生最喜欢画画的人数多。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男生:2+4+1+1+3+4=15(人)女生:3+1+1+4+2+1=12(人)共有15+12=27(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建议男生少玩会电子游戏,多看书。女生多参加体育活动。

关于下面三届奥运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俄罗斯获得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下面是英才小学三(1)班体育成绩单

男生体育成绩单

男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女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罗素说:符号+逻辑=数学

爱迪生说: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才

我们来说:单式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

复式统计表

可以表示多组数据

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

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加仔细、认真,顾及到全班同学的感受。

统计的教案A版篇十三

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掌握好大、小和多、少的顺序。

掌握好大小和多少的顺序。

一、【学前准备】:

用事先准备好的`印有数字及大于号和小于号图案的卡片让学生认识,等认识后就让2个队伍开始趣味性的比赛。

14-9○64○1-2918-9○813-9○5

19-9○016○1-6915-9○612-9○7

二、【趣味数学题】:

1、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2、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

(1)芳芳比阳阳大3岁;

(2)燕燕比芳芳小1岁;

(3)燕燕比阳阳大2岁。

()最大,()最小。

3、根据下面三句话,猜一猜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1)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

(2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

(3)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

年纪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统计的教案A版篇十四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3、培养学生数感。

一、回顾

二年级时学过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与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时还学过了两种不种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与平均数。

二、新授

1、出示某地区城乡统计表

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1985年至0年每隔5年城乡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分别画出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把城镇与乡村人口进行对比,用一个统计图能描述这些信息吗?画出复式统计图。

4、汇报交流,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5、回答书本上的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安排的是四年级男生,女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课堂。

统计的教案A版篇十五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63页及自主学习天地练习题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从统计表里收集信息,并能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

如何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

一、基础练习,全班交流

1、p63第1题

鼓励学生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2、p63第2题

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看看我们国家每天创造多少财富,又消耗多少财富。首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根据数据的特点,应选择画复式折线统计图。

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苑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每天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等。

二、自主学习天地

1、练功房。

基础练习,了解统计图的.种类。分辨什么数据用什么统计图描述更清楚更直观。

2、智慧树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分析图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3)第3题,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3、实践大本营

提高练习。

让学生选择一题来绘制统计图

(1)绘制统计图需要哪些数据?

(2)绘制统计图你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小结

通过这次练习,你有什么收获?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结复式统计图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让学生自主选择。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