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大全9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大全9篇)

ID:4730625

时间:2023-10-15 20:12:18

上传者:JQ文豪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大全9篇)

三年级教案有助于课堂上的秩序和纪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中的成功案例是教师编写高二教案的重要资源,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一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为其合作学习、多元化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引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

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

1.聚落与环境

师:探究事物间的关系必须弄清两个方面:(1)弄清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影响。(2)理解相互适应表现。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材中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图,还可以联系生活,活跃了思维并勇于探索发现和推断,使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师: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学生认同后继续)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不仅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还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智慧和改造水平。

展示课件中东南__带雨林区的民居,西__带沙漠区的民居,学生讨论。

转承:民居建筑适应于环境,更适用于生活,它体现了环境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可以说:传统聚落记录人类智慧的发展进程,它是浓缩了的历史,而现代民居则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并在飞速发展中。

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师: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回望历史,农耕文明的发展,生态退化出现了;如辉煌的巴比伦古国就是在发展农耕中,生态恶化后过早陨落的;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污染随之而来。所以我们在发展与变革中,一定要顺应自然规律,权衡利弊,以保证进一步的发展。聚落的发展我们应如何面对呢?(课件演示)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总结聚落发展表现及出现的变化。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引发学生对消失中的传统聚落的关注,先抑后扬,牵引着学生的心。

生:总结传统聚落的价值。

师:全世界人民都已意识到这一点,并已经把在乡村和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作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了。

生:根据生活所见回答。

师:总结归纳:(1)立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__。(2)圈建保护。(3)异地迁建保护。

转承:有些极其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已经不再是某国某地为保护自身特色和历史的珍宝,而成了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宝了,那就要把它们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了。

生:根据课件中图片回答,了解37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中有6处属于传统聚落类的文化遗产。

三、开阔视野,迁移拓展

师:放眼世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聚落还有很多,这里是?(课件演示)

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师:真棒哦!我们了解一下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那么这里?(课件演示)

生:中国的威尼斯――苏州。

师:我们来谈谈你们对苏州的印象。

生:水乡,园林,人间天堂,苏州工业园区。

师:苏州是我们中国首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小桥流水、民居老街、大小园林,真可谓是移步易景啊!

四、晒晒收成,展我风采

师:展示课件中关于苏州的组图。

生:根据课件所展示的图片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与环境的适应,和对苏州发展的建议,让学生把本节所得的思想加以应用,实现内化。

五、归纳总结,收获累累

学生总结,教师点拨,强化重点难点。

六、兴趣盎然,走进生活

师:苏州在发展,我们家乡也在发展,请分析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它的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到网上查找详细资料,写成小论文,相互交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二

1、能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要学会建立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要选择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实际问题中一个恰当的长度。这样才能用较简洁的坐标系标出某个地理位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体会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

体验学以致用,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建立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选择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实际问题中一个恰当的长度是本节难点。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

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m,再向北走200m。

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m,再向北走350m,最后向东走50m。

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m,再向东走300m,最后向南走75m。

【教学说明】

全班同学分组讨论,再交流成果,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

1建立怎样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2怎样用一个简洁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某个地理位置。

【归纳结论】

1取实际问题中的某一标志物作为原点,以东西方向为x轴,南北方向为y轴,则可用坐标清楚地表示地理位置。

如图所示,是某市市区几个旅游景点的示意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请你以某个景点为原点,画出直角坐标系,并用坐标向游人介绍光岳楼、金凤广场、动物园的位置。

小明:以光岳楼为原点,金凤广场(-2,-1。5),动物园(7,3)。

小亮:以动物园为原点,金凤广场(-9,-4。5),光岳楼(-7,-3)。

你同意小明、小亮的介绍吗?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教学说明】

可让学生自主完成,相互交流,最后师生共同评析,加深对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建立恰当坐标系的理解。

【答案】

略。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单位长度;

(3)在坐标系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系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7.2”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本节课的设计是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入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在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平面直角标系在生活中的作用,感悟到数形结合的方法,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同时还丰富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素材积累】

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三

见书问题

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探究:

我们知道,在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后,平面内的点都可以用坐标来表示,为此,要确定区域内一些地点的位置,就要建立直角坐标系.

思考:

以什么位置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选取怎样的比例尺?

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

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格相当于实际的100米).

点(150,200)就是小刚家的位置.

画出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并标明它们的坐标.

归纳:

注意:

(1)通常选择比较有名的地点,或者较居中的位置为坐标原点;

(2)坐标轴的方向通常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正东为横轴的正方向;

(3)要标明比例尺或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下图是小红所在学校的平面示意图,请你指出学校各地点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

怎样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四

学习目标

1、知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识与技能:法国的地理位置,法国的气候类型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3、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我国与法国的对比,从法国的发展中找到我国发展的有效途径。

重难点

法国的地势特点。

法国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步骤

师生活动

复备

1、

导课

激情

2、

自主学习

(由科代表组织本组成员根据学习提纲完成)

.同学们你了解法国的哪些历史和文化?

学生各抒己见,畅谈法国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经济发展状况等。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材的活动练习和以下预习练习:

1.法国的轮廓有什么特点?

2.法国濒临的海,海湾,海峡以及陆地上的邻国?

3.通过图分析法国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地理纬度?看法过大部分属于那个纬度区?

4.找到法国的中央高原,巴黎盆地,阿尔卑斯山脉看法国的地势特征?

5.找到法国的重要的河流,塞纳河,卢瓦尔河,罗讷河。

6.法国的第一大城市巴黎,法国的最大的海港马赛,法国的第三大城市,法国的纺织工业中心里昂。

法国的轮廓象正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临陆地。法国的南部面临地中海,西边临比斯开湾,背面临拉芒什海峡,陆地上的邻国众多,例如: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西班牙。中央高原位于法国的南部,巴黎盆地位于法国的西北部,从地形分布上和分层社色图中可以看出法国的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根据课前预习,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法国。

1、在图3—27上找到法国,看看其国土轮廓有什么特点。

2、读出法国最北端和最南端大致的度数。

步骤

师生活动

复备

3、激情互动

4、魅力精讲

5、拓展应用

6、生成创新

法国的塞纳河从东南流向西北,注入拉芒什海峡,巴黎,里昂,马赛三个城市的共同的地理位置特点是沿河分布或者沿海分布。

学生阅读教材两个段落看一下法国的主要的气候类型以及分布状况,法国大西洋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此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40-60度大陆的西岸,冬无严寒,下无酷暑,降水均匀,基本上没有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发展十分有力,法国的地形平坦,平原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4/5北部的巴黎盆地成为法国的小麦的主要产区,法国也成为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法国的农业生产还具有便利的灌溉条件,河流汇总多,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这些都能通过学生的知识扩展得到。

法国的另外一种气候――地中海气候,教材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地中海气候类型,地中海的沿岸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少,植物生长旺盛。在此有必要让学生再次记忆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在了解气候类型的基础上再看地中海沿岸的葡萄种植,可以给学生出示几幅图片,进而了解法国的葡萄酒。

法国的资源丰富,煤铁储藏量大,汽车飞机制造让学生了解,法国的核电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法国的旅游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了解法国的旅游资源。

法国法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找出巴黎盆地和中央高原,归纳法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找出法国的气候类型,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介绍法国的旅游业

7、

课堂

检测

法国的轮廓形状——

法国的气候——和————哥具有什么特点?

法国的首都————坐落在————河畔。

法国的地势特点——

法国有那些旅游资源?

从什么地方反映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河旅游大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五

单元整体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

2.初步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的手段与途径,让他们了解学习地理并不难,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能,就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进而发展地理意识与创新精神。

3.认识到地图对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地图各要素的判读与使用。能够完成要素齐全的学校平面简图。

4.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应用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单元重难点一览

单元学情分析

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七年级学生的感受和知识积累中,已经积淀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为地理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储备。特别是相关学科知识的提升,也为地理课程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对过去的探求和未来的关注更为主动,地理课程在初中单独设立便自然而又必要了。

七年级学生对地理的感受往往是以众多的、饶有兴趣的、缺乏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他们能够说出许多连老师也未听说过的奇闻趣事,却很少关注其中的联系和规律。也就是说,他们的地理知识,起于兴趣,仍止于兴趣,这正是地理教学中应该体现的教师的价值所在:将学生的兴趣导向对规律的探求,在规律的探求和应用中,激发更高的兴趣。

单元教学建议

本章是初中学生接触地理的第一课,此时学生对本学科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很高的期望值,如果此时我们能够满足这种好奇,达到学生对学科的高期望,将对今后的教学和学生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务必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以生动、有趣的内容,活泼、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变好奇为探究,化期望为参与。

学生大脑中存在的疑问本身就千奇百怪,富有想象力和吸引力,如果能很好的利用,便可化疑问为资源、化想象为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说出自己的疑问,为教学创造和谐却又充满问题的情境。

课堂教学中建议多为学生创造说和做的机会,将课本提供的内容作为学生发散思维的线索,使其畅所欲言,感受地理知识的丰富多彩和重要价值。

单元课时分配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第2-5页。

本节教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身边的地理知识,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解开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地理问题,培养学生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完成活动要求,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阅读材料理解社会生产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联系实际列举出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有关的现象。通过仿照举例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生产的原因。列举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由此而形成的不同风土人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明白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所知所想。

教学突破

关键是让学生通过事例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建议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师生间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给学生提供一些搜集地理资料的途径,如图书馆、网络教室等。2.将学生分组,以便课堂活动。

3.布置学生搜集一些与课堂活动有关的图片。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一些老师布置的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地理图片。

教学步骤

本节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1.导入新课。

2.提出一些地理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列举与生活、生产建设以及风土人情相关的地理知识。

学生活动1.激发学生求知欲。

2.思考问题,并出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并提出问题。3.通过事例亲身感受地理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本节总结

地理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常识性和知识性学科。地理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板书设计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一、解开地理之谜二、地理与日常生活三、地理与生产建设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调查住家附近的商场是如何选址的,归纳其选址所考虑到的因素。将调查结果撰写一篇小论文。

2.家里都有产自哪里的工业日用品和农产品?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个性练习设计

1.新疆有句俗语:“早穿棉,午穿纱”。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对课本中的知识点不强求学生掌握。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对地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愿意主动接触地理知识,形成探索地理的观念。

补充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六

1、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绘图能力。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2课时

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说一说

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 算一算

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

大屏幕投影:午?晨,冬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 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画一画 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3、16,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3、18,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做一做:

最后,让学生做一做书上57页的“活动”题,并进行讲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这节课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对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虽然使用了挂图,但同学们还不是很理解。在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这一规律,计算某些些题目时失分率还是很高。下节课对于这个知识点还要加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七

知识目标

1、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热带雨林的危机

3、巴西主要的热点经济作物

4、巴西的工业布局及城市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1、运用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分布图,掌握巴西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

2、运用巴西的矿产资源图及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巴西工业区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热带雨林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

教学媒体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课。

大家看录像,说出展现的内容。

播放日韩世界杯,巴西队获得冠军时的录像片断。

说说看,你还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

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巴西

重难点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巴西。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要求: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总结: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板书:位置、环境、热带面积广大。

电脑播出巴西的地形图(多媒体课件)

读图回答:

1、二条特殊的纬线:赤道、南回归线。

2、巴西所处的温度:热带

3、巴西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景观图展示)

(提问):

(一)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国家?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1、地理位置决定。

2、亚马孙流域经过这里。(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亚马孙河并展示图片)

3、安第斯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

(二)热带雨林有何作用它为人类提供了那些资源?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推选代表举例说明。

教师提供图表总结。

1、经济价值——提供木材

2、提供全球气候

3、提供新鲜空气

4、环境效益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5、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6、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三)巴西是怎样开发和利用热带雨林的?

(活动):由学生出示资料进行角色扮演:角色分工

1、林业部长

2、外国开发商

3、当地农民

4、生态学家。

(小组成员认领角色,通过讨论,然后上台表演。各小组经过角色之间引起的争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总结):开发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二、热带经济作物王国

看图9.35请回答: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在哪一地带?

咖啡、甘蔗、柑橘、橡胶、可可、玉米、棉花、大豆等,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这里地形平坦,海拔较高,气候宜人,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便于就地消费。

总结: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土地广阔,为热带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三、民族工业的发展

1、导入: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工农业生产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些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阅读课本,自学探究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

(1)殖民初期,出口“巴西木”。

(2)16世纪中期,种植甘蔗,制糖业兴起。

(3)17世纪末,掀起采金热。

(4)19世纪初,大量种植咖啡。

总结: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3、展示“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观察该图,看看巴西有哪些丰富的矿产?分布在何处?对巴西的现代工业有何影响?(主要矿产有铁、锰、金、煤等,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富的铁、锰等金属矿产,便于发展重工业;而矿产的分布,又影响着工业的分布在接近东南沿海的矿产地。

总结:的确,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巴西的钢铁、造船、汽车、飞机等制造业都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提示:从交通、气候等方面考虑。(东南沿海多港口,便于海上运输;这里纬度较高,气候凉爽宜人。)

(1)利用水能,合作修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2)进口能源。

(3)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等。

(4)研究利用太阳能、风能、潮夕能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八

新授课

第2课时

知识与能力:

挂图、多媒体

请同学说说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幻灯演示欧洲的特产和风景让学生说说。

板书: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照书54页图简单介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

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了解)

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

利用书55页阅读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钟表

瑞典——造船、汽车、机器制造业

丹麦——畜产品“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挪威——水产品

板书二、繁荣的旅游业

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午夜的太阳

瑞士——“世界公园”的称号、冰雪皑皑的山峰、世界表都伯尔尼

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国——田园风光、“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罗马、庞贝古城、狂欢节

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九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经度时差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