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教案(汇总12篇)

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教案(汇总12篇)

ID:4746339

时间:2023-10-16 02:20:48

上传者:QJ墨客 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教案(汇总12篇)

六年级是学生人生中的关键时期,我编写了一份独特而富有挑战性的教案。为了帮助大家提高教案编写的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小学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教案篇一

1、教师创设情境:小猫盖了一座新房子,准备铺四条小路,我们大家来帮帮小猫。请小朋友说说想帮小猫铺一条什么样的小路。

2、请幼儿利用手中的雪花片试着给小猫铺一条有规律的小路。

3、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讨论,试着走走对方的小路,感受不同的规律,并说一说同伴铺设小路的规律。

1、分给幼儿不同颜色的圆点,请幼儿根据颜色、大小的不同按规律铺一条美丽的小路。

2、鼓励幼儿请小组内的其他幼儿互相走走小路检验一下。

3、让幼儿尝试用两种以上规律铺小路,并互相验证

1、老师示范按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的方法

2、请幼儿自创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3、四组小朋友比赛,给小猫各铺一条规律不同的小路,时间最短者获胜。

1、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有规律排序的事物

2、鼓励幼儿用两种规律进行排序。

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教案篇二

1、知道水的颜色、了解溶解的现象,并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与水。

2、愿意积极的参加实验,对探索感兴趣。

盐、味精、糖、面粉、白醋少许、小石头、黄沙、黄豆若干、杯子每人一个,筷子每人一个

导入:听声音猜水

教师:我的盒子里有个东西,请你们听一听它是谁?(教师用手摇一摇,让孩子听到水声)

教师小结:对呀!我们的水能发出xxxx的声音(根据幼儿描述),今天童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发现水的另外一个本领,它能把一些东西变得看不见。

“在杯子中舀上水,观察水的颜色,水是什么颜色的?”

比较白纸与玻璃的颜色的区别,了解水是透明的,丰富词语:透明。

2、白醋、味精、盐、糖、面粉还看得见吗?

3、教师实验:将黄豆、黄沙、小石头分别放入水中,看看他们有没有不见了?

教师小结:有些东西能溶解在水里,有些东西则不能溶解在水里。能溶解在水里的东西你就看不到它了,不能溶解在水里的东西,我们用眼睛还可以找到。

丰富词语:溶解、搅拌。

1、“味精、盐、糖、粉溶解在水中后,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2、请幼儿操作味精、盐、糖、白醋和面粉、抹茶粉等放进水中的颜色,进行比较。

3、教师出示被溶解的糖水、味精水、盐水和白醋水,你能找出杯子里住的是谁吗?

教师:味精、盐、糖河白醋放入水中溶解后水仍旧是透明的,我们眼睛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用鼻子闻一闻或者嘴巴去尝一尝,来分辨它们是什么。而有些东西像面粉、抹茶粉等放入水中,水就变成了它们的颜色。你回到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看,家里那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能被溶解。

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教案篇三

1、知道有些植物是可以移栽的。

2、初步学习使用小铲子,正确的把菜移栽到土里。

3、有乐于观察青菜生长及管理菜地的积极性。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1、已初步具有种蚕豆、洋花萝卜等经验。

2、在蛋糕盒或泡沫塑料盒中观察老石撒播青菜籽,并观察、管理菜秧生长的过程。

3、将小园地土翻松,幼儿参加拾小砖头、捡草等活动。

4、长大的青菜一颗(有根的、壮实的),有根菜秧每人1—2棵,小铲子人手一把(最好分组进行),装水的桶、小水舀若干(废旧小茶杯也行)。

1、观察比较小菜秧和大青菜。

提问:看看这两棵青菜有什么不同?

怎样让这些小菜秧都能长得大大的?(引导幼儿知道每一棵青菜都需要有一个大一些的地方既空间)。

2、到小园学习移栽青菜。

(1)带幼儿到小园地边。先看教师用铲子把小园地划分成行距、棵距相等的距离(挖一个小洞做标记)。

(2)看老师移栽青菜。

先用小铲在标记处挖一个洞(把挖出的土堆在洞边,看看青菜秧的根有多长,洞就挖多深)。用左手那住菜秧梗部,直直的把根放进洞中,手扶直菜秧。

用小铲把土轻轻的填到洞中(注意菜秧根的四周都要填进土),再用手轻轻的把土压实。

(3)幼儿学习移栽青菜。

注意坑的深度,提醒幼儿左手拿菜秧时不要太紧或太松。

3、给移栽的菜秧浇一点水。

注意提醒幼儿把水轻轻的浇在菜的根部。

小百科:青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教案篇四

1、 让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及几种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2、 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 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及乐于猜想的意识。

凉白开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筷子、记录纸、笔、几种食物(花生、黄豆、大米、芝麻)分装在盘中。

1、 猜一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2、 试一试:想办法辨别杯子里是什么?

3、 说一说: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1、 猜一猜:假如猜把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 幼儿实验、观察。

1) 把油和水倒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 用筷子搅拌几下,再次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3、 小结: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油和水是分开的,而且油总是在 上面,水总是在下面。

1 、 猜一猜:“今天,来了许多粮食朋友,你们看看都有谁?”“它们想在油、水中游泳,请你把它们一个一个放进杯中,猜一猜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

教师介绍记录纸,然后让幼儿把猜想的事情记下来。

2 、 幼儿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

3 、 交流实验结果

1)同伴间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2)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教案篇五

1、知道现代通讯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它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能关注生活中的先进科技产品。

3、有操作现代通讯工具的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家庭调查——现代通讯工具,常见的各种通讯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二、创设情境,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通讯工具的用途。

2、根据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讲述电话机、手机的使用方法,了解其用途。

(1)你们打过电话吗?你是怎样打电话的?

(2)你给谁打过电话?为什么事情打电话?

(3)还有什么特殊情况也需要打电话?

(4)像这些紧急电话能随便打吗?为什么?

三、了解其它现代通讯工具,扩大幼儿知识面。

(1)你们还见过或打过哪些电话?

(2)除了用电话和别人联系外还有什么工具也能使我们相互联系,把消息告诉其他人?(幼儿讲述后看录像)

(3)这些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

(4)它们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方便、传递消息速度快)

四、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发明的欲望。

时间不早了,你可以把你的发明用各种通讯工具告诉我们。这是我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传真号和e—mail地址,我等着你们的发明哦!

1、现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通讯工具时刻伴随着我们。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认识通讯工具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设计这节课,让孩子们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去感受通讯工具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本节课学生积极性高,充分与别的小朋友交流,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2、只有个别孩子似乎交流的较少,可能是准备的时间不是很充分,我会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渗透有关通讯方面的知识,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教案篇六

1、启发幼儿纠正《野猫的城市》中的错误的同时,发展幼儿连贯的语言,学习用“快乐、美丽、文明”等词语描绘自己的家乡。

2、训练幼儿的逆向思维和判断能力。

3、培养幼儿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感。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故事贴绒图片、家乡录像、卡片(人物。高楼,车辆)挂图

(一)提问,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猫吗?

(2)有一只野猫,讲了这样一个城市,你们想知道吗?

(二)教师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里都有谁?

(三)幼儿在听老师分段讲故事,并分别出示贴绒教具,然后提出问题

1、讲述第一段然后提问:

(1)猫说城市里有斑马线。对吗?人们过马路要走哪里?

(2)马说城市是个很疼的地方,对吗?

(3)为什么斑马要说这个城市是个很疼的地方?城市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城市是有斑马线的,人们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的)

2、讲述第二段后提问:

(1)野猫说城市里是有规划图的,对吗?

(2)奶牛说城市是很痒的地方,对吗?

(3)为什么花奶牛说城市是个很痒的地方?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

(老师小结:城市有规划图,按照规划建设城市,方便人们的生活。人们生活的很快乐。)

3、讲述第三段提问

(1)野猫说城市里有抽水马桶,对吗?

(2)动物们说城市是个不知羞的.城市,对吗?

(3)为什么动物们说城市是个不知羞的地方?

(教师小结:城市里有抽水马桶,人们不能随地大小便,是个讲究卫生,文明的地方)

(四)组织幼儿看家乡的风光

1、请幼儿说说家乡的风光?

2、启发幼儿用文明。快乐。美丽等词汇来描绘我们的家乡。

3、教师小结城市的概念。

(五)组织幼儿动手制作一幅美丽的城市图。

(六)教师组织幼儿评论《美丽城市图》

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教案篇七

1.按要求接管子,发现管道的多种连接方法,知道节约使用材料。

2.能与同伴共同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积极参与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1.课前经验准备:有接管子的经验:用接头连接过管子

2.试验材料:

各种长短不同的管子,直、弯接头,地上贴有接管子的框架标记。

1.自由接管子,回忆已有接管子的经验。

讨论:牢固连接管子及改变管子方向的方法。

2.实验操作:按要求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1)第一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观察操作材料,了解连接要求:幼儿两人一组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管子的连接情况。

幼儿交流介绍,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2)第二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了解连接要求:节约使用材料,用尽可能少的材料两人一组合作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各组的连接情况。

3.统计使用管子的数量,知道要节约使用材料。

(1)讨论统计的方法

统计方法:从同一起点开始,将使用的管子连接成直线,并在结尾处做上标记,通过比较长短,发现使用管子的多少。

(2)各组幼儿统计本组使用的管子数量,与同伴进行比较。

(3)小结:将两个分离的管子连接起来有多种连接方法,最节约材料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雷和闪电朱思彦活动目标:1.感知雷和闪电现象,对自然现象感兴趣。2.简单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知道雷雨天怎样保护自己。3.能够看图了解并完整的表述避雷的方法......

:不倒的房子设计意图: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正处在表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在认识事物上缺乏对其本质的了解:但是这个时期到幼儿有较强的动手能......

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教案篇八

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时,经常会看到很多男孩子去旁边的草丛中玩,一问才知道他们在捉虫,其实孩子们对于大自然里的许多生物都很感兴趣,只是日常的课堂教育阻碍了孩子们兴趣的发展。我想,我们幼儿园地处小区里,共享着社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何不带孩子走出校门,去感受一下自然界中的神奇呢。于是我设计了这节课。

1、在寻找、交流、讨论中认识蚱蜢,了解有关蚱蜢的特征习性。

2、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或疑问,产生进一步探究的的愿望。

社区大草地、打了洞的一次性纸杯人手一只、蚱蜢的图片、视频

一、捕捉蚱蜢

1、回忆经验,你见过蚱蜢吗?他长什么样?

2、教师带领幼儿去社区的草地上抓蚱蜢。

3、请有捕捉经验的幼儿介绍捕捉方法,并带领其他幼儿进行捕捉。

4、想想看,为什么别人的杯子里抓了好多,我的杯子里却只有1、2只?

5、捉好蚱蜢,回教室。

二、寻找资料,认识蚱蜢

1、通过实物,说说蚱蜢的外形特征。它有眼睛吗?在哪里?有几条腿?

2、说说你在哪些地方捉到的蚱蜢最多?从而了解蚱蜢的生活环境。

3、蚱蜢会飞吗?他得“肚皮”是什么颜色的?他喜欢吃什么?

三、了解,观察蚱蜢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结合图片与视频,详细得向幼儿介绍关于蚱蜢的知识。

四、进一步探索

1、我们知道了很多蚱蜢的习性特征,有谁知道蚱蜢会不会游泳?

2、通过什么方法知道?

3、实验:把蚱蜢放在水里

五、把蚱蜢送回“家”

将捉来的小蚱蜢放回到草地上,回归大自然。

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教案篇九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什么是弹性,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有弹性的。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1、每人座位靠背上系一根松紧带。

2、教室桌面:弹簧、海绵、弹跳熊、高弹棉绒布玩具、橡皮筋、圆珠笔、软橡胶玩具等。

3、室内:小沙发、高弹棉靠垫等。

4、室外:蹦蹦床、跳跳球、橡皮筋、皮球等。

(一)探索游戏:

1、 启发提问引导幼儿认识弹性。

请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玩的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发言。(教师)你们按一按、压一压后发现这些东西会弹回来。

教师小结:一样东西,用了力气压下去和按下去。手松掉后,它又会弹起来,这就叫弹性。

2、请小朋友回头找找自己椅子背后有什么东西 (松紧带)请你们去拉拉,发现它会怎样什么道理呢 小结:对了,有力拉拉,它变长了,放松后,它又弹回来,所以说松紧带也是又弹性的东西。

3、 现在小朋友用压一压、拉一拉、按一按的方法找找身上那些地方和那些东西也是有弹性的。

(皮肤、头发、毛衣、袜子、松紧袖口等) 辅助提问:你是怎么发现和感觉到的 (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感觉)

(二)启发幼儿发现弹性与自己周围生活的联系。

刚才,小朋友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许多东西是有弹性的,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弹性的物品,接下来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去发现活动室时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然后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 (去掉遮布,幼儿分散活动寻找,给幼儿一定时间找一找、玩一玩)

1、老师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组织大家一一讲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说出用拉、按、压、捏、坐、跳、踩等动作感受到的弹性物品。

2、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许多有弹性的东西,有的是拉的、有的是压的.、有的是按的、有的是跳的、有的是坐的,不管哪一种方法,都是用了力气,所以说都是用了力后,这些东西才会有弹性。

(三)最后请大家到外面游戏场上去找一找哪些东西也是有弹性的。

(带领幼儿到场地上去玩有弹性的运动器具)

1、把一些小的有弹性的东西放在科学区,让幼儿进一步探索。

2、回家后找找还有哪些有弹性的东西。

本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弹性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幼儿生活中常接触的,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践,让他们感知弹性物体的特征,探索弹性的秘密,从而使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教案篇十

在欢庆新年时,幼儿园给每位小朋友送了一份节日礼物——手表。孩子们对这个礼物爱不释手,常常看着手表谈论“现在是某点某分”。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将长针与短针混淆,有的希望除了认识整点、半点,还能认识更具体的时间。为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意在帮助孩子进一步认识时钟,理解时间关系。

1.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处,初步学会利用时钟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2.尝试自己制作时钟,进一步认识钟面的构成。

1.示范用的时钟,纸制钟面4个,时间牌4张,关于幼儿园生活内容的字卡。

2.手表每人一块,幼儿已初步认识过整点、半点。

3.幼儿制作用的卡纸大钟面、小钟面多个,时间牌多张,1-12数字贴纸、长针短针、小花瓣若干,剪刀、胶水等。

4.墙面上已布置好花茎和花叶。

1.教师出示时钟,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1~12的数字。

2.教师反复拨动时钟的时针、分针,让幼儿观察发现时针与分针“行走”路程的不同,并引导幼儿理解、表达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关系。

1.出示钟面与时间牌,引导幼儿将钟面上的时是和时间牌配对。

3|.教师做吃饭、睡觉、刷牙等日常生活动作,幼儿在手表上拨出适宜的时间,也可由个别幼儿上来做动作。

1.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2.介绍制作材料和方法。

a组:我们的一天——制作花形时钟

出示活动时间表和花形时钟。请你用灵巧的小手做个花形时钟来告诉我们一天中的`活动安排。

b组:我的一天——制作时间表

请你自己来设计、制作一张时间表,先安排活动内容,再排出时间,每个人的时间表可以不一样。

3.引导幼儿按意愿选择组别进行制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4.与幼儿讨论做好的花形时钟:哪个钟面有问题,什么问题?怎么修改?

1.将幼儿做好的花形时钟和时间表张帖在墙面上(高度与幼儿的视线平行)。

2.启发幼儿互相欣赏、指认。

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教案篇十一

1、激发幼儿对“弹性”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探索有弹性的物体,初步认识物体的弹性,并了解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尝试改变物体的弹性,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1)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搜集若干有弹性的物体,如弹簧及带弹簧的物品(弹簧秤、拉力器等)、松紧带、橡皮球、海绵等,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操作。

(2)搜集有关物体弹性的图画或文字资料。

2、记录纸、笔、展示板等。

1、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1)认识材料。

“小朋友,桌子上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许多东西,快看看都有些什么?”(引导幼儿一一说出桌子上的材料)

(2)自由探索弹性物体,并进行记录。

“请小朋友们都来玩玩这些东西,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来,可以画,也可以用文字表示。”

(3)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纸张贴在展示板上。

2、分享交流,了解物体的弹性特征。

(1)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与记录。

“谁来介绍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有针对性地请记录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到前面来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汇总记录,将幼儿的发现及时记在大记录表中。

(2)讨论幼儿的发现,了解物体有弹性。

“小朋友们的发现我们都记了下来。大家仔细看看,从结果里你发现了什么?” 请幼儿充分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小结弹性经验,提升所有幼儿经验。

3、扩展幼儿经验,了解弹性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用来干什么?它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联系实际,回忆生活中弹性的作用,给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的方便等。

4、发散幼儿思维,将幼儿弹性经验提升。

“弹性有这么多好处,如果让你来当设计师,你想用弹性的东西做些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更舒服更方便?”

5、尝试将铁丝变成弹性物体,引发新经验。

(1)观察铁丝,提出挑战。

“铁丝有没有弹性?我们能不能把它变得有弹性?大家一起来试试。”幼儿自由探索。

(2)小结:铁丝弯了几圈后就有弹性了。弹簧就是这么做成的。

组织幼儿用弹簧、松紧带、海绵等进行一些小制作。

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教案篇十二

1.按要求接管子,发现管道的多种连接方法,知道节约使用材料。

2.能与同伴共同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积极参与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1.课前经验准备:有接管子的经验:用接头连接过管子

2.试验材料:

各种长短不同的管子,直、弯接头,地上贴有接管子的框架标记。

1.自由接管子,回忆已有接管子的经验。

讨论:牢固连接管子及改变管子方向的方法。

2.实验操作:按要求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1)第一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观察操作材料,了解连接要求:幼儿两人一组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管子的连接情况。

幼儿交流介绍,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2)第二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了解连接要求:节约使用材料,用尽可能少的材料两人一组合作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各组的连接情况。

3.统计使用管子的数量,知道要节约使用材料。

(1)讨论统计的方法

统计方法:从同一起点开始,将使用的管子连接成直线,并在结尾处做上标记,通过比较长短,发现使用管子的多少。

(2)各组幼儿统计本组使用的管子数量,与同伴进行比较。

(3)小结:将两个分离的管子连接起来有多种连接方法,最节约材料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