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总结(模板8篇)

文言文实词总结(模板8篇)

ID:4748567

时间:2023-10-16 03:16:45

上传者:HT书生 文言文实词总结(模板8篇)

通过知识点总结,可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巩固。接下来是一些军训总结的参考资料,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文言文实词总结篇一

一.通假字

通假字不常出现,而且高中课本要求掌握的通假字也就是一百来字,翻译时,如果照某字的一般意义翻译不通,就应该考虑该字是不是通假字。要找出其“通”的字,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音字或形近字去考虑。找出本字后再去翻译,整句话的翻译如果很通顺合乎情理和语境,采分点就找对了。

【习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程(指传主孙程)传召诸尚书使收景(指阎景)。尚书郭镇时卧病,闻之,即率直宿羽林出南止车门,逢景从吏士,拔白刃,呼白:“无干兵。”镇即下车,持节诏之。景曰:“何等诏?”因斫镇,不中。镇引剑击景堕车,左右以戟叉其匈,遂禽之。(选自《后汉书·孙程传》,有删改)

答案郭镇拔剑击刺阎景,阎景从车上摔下来,左右羽林军用戟叉住阎景的胸脯,于是擒获了他。

采分点匈,通“胸”,胸脯;禽,通“擒”,擒获。

2.立(指传主赵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选自《宋史·赵立传》)

答案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xx,光世最终没有执行。得分点趣,通“促”,催促;讫,通“迄”,最终。

二.实词

高考大纲要求掌握120个实词,而每个实词又都有多个含义,只靠死记硬背很难轻松应试。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准确的义项。而且考试也主要考察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推断能力。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习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公(指传主王旦)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选自欧阳修《王公神道碑铭》)

(1)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答案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才升迁。

采分点久,使动用法;宜,适宜,非“应该”义;迁,升迁,不可译为“调动官职”。

(2)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

答案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

采分点寒士,贫寒的读书人;争,争抢,不可译为“争取”。

4.翻(指传主虞翻)出为富春长。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选自《三国志·虞翻传》)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答案后来虞翻被所在州府推举为秀才,汉朝廷召他为侍御史,曹操当了司空,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去任职。

采分点举,被举荐;辟,征召;就,就任,赴任。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答案虞翻多次冒犯孙权的威严,进谏规劝,孙权不高兴,加之他的秉性又不合世俗,常常被人毁谤,因而获罪被流放丹杨泾县。

采分点数,多次;见,被;坐,因……获罪。

三.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现象是文言文翻译中的重点,出题人一定会考察学生对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

词类活用的判断主要是根据语法来判断:

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然后再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确定其词类活用的类型,并据此推断其意义。

(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

(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语。

(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

(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人或物)。

【习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选自杜琼《雪屋记》)

答案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采分点“木”“土”名词活用为状语,“病”名词活用为动词,大意对。

6.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元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傍多髯松,入天如青云。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玩。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选自宋濂《桃花涧修禊诗序》)

(1)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答案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览尽山泉怪石的胜景。

采分点修禊,补出必要的动词;穷、胜,形容词分别活用为动词、名词。

(2)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

答案怪石像人一样站立着,高十尺多。

采分点“人”活用为状语。

(3)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答案有擅长弹琴的客人,不喜欢泉水独自清响,弹琴来跟泉水比试。

采分点定语后置、“乐”、“鼓琴”。

参考译文

浦江县向东走二十六里,有座山葱茏茂密地高耸着,(那)是元麓山。山的西面,桃花涧水从那里流出来。在元顺帝十六年三月初一,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览尽山泉怪石的胜景。

前一天晚上,使各位贤士大夫住下。第二天,出发了,互相带领着向北走,随身带着酒壶和酒杯。大约走了二里远的地方,才遇到涧流,于是沿着山涧入山。又过了三里的地方,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相傍有很多苍松,高耸入云好像到了青云间。忽然看见鲜花点缀在湿润青翠的树间,好像火苗升起要燃烧一般,值得观赏。又走了三十步,怪石像人一样站立着,高十尺多。上面平整,可以坐下来吹箫,叫作凤箫台。下面有小水潭,潭上石坛宽八尺到一丈,可以(在上面)垂钓。听说下大雪时,四周都是如美玉般的树林,更显得清冷绝美,叫作钓雪矶。有擅长弹琴的客人,不喜欢泉水独自清响,弹琴来跟泉水比试。琴声跟泉水声音相和,非常好听。

四.古今异义词

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

【习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黄武初,魏使曹休来伐,齐(指传主贺齐)以道远后至,固住新市为拒。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将士失色,赖齐未济,偏军独全,诸将倚以为势。(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齐传》)

答案恰逢各路xx遭遇强风巨浪而顺水漂流淹没,死亡人数达到一半。

采分点会,恰逢;风流,“风”指强风,“流”指巨流、巨浪;溺,淹没,落水。

8.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意斟满酒一口气喝完),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明·程启充《游千山记》)

(1)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答案嘉靖丁亥年,我在抚顺戍守,丙申年又调到盖州,来到了辽阳,才得以与志同道合的徐、刘两位先生到那里游玩。

采分点道,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同志,古今异义词,志同道合;焉,之。

(2)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答案东面的山峰高耸险峻,徐、刘两位先生斟满酒一口气喝完,在此期间正好有一个吹奏胡笳的人,乐声振动树林,听到这种乐声让人感到凄楚神伤。

采分点危险,古今异义词,高耸险峻;适,恰好;愀然,悲伤的样子。

五.疑难词

考场翻译中一定会碰到疑难词的翻译。这是“拦路虎”,想用这些难词考查考生的语境把握和推断能力。遇到难词,先翻译其他有把握的词,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把整句话的大致意思推断出来,相对应的意思就是这个词语的含义。

如翻译句“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中的“尚”字,根据句境可以推断为“娶妻”。

【习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9.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县有厓门[注]遗迹,予偕知县罗侨吊焉。夜二鼓,乘汐出港,天未明抵岸。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选自方良永《厓门吊古记》,有改动)

厓门: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南大海中。南宋末,宋军与张弘范统帅的元军在此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赵昺殉国,宋亡。

答案不一会到了祠堂前,遍览殿堂碑亭,查考它建造的始末。

采分点少顷,不一会;达观,遍览;颠末,始末,其中“颠”本义是头顶,引申为“始”,也可据“末”推断为“始”。

10.(周梅圃)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厘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答案修复了风峪山堤坝,堵住山中积水,并疏导水流使它进入汾河,老百姓感激他。

采分点障,堵住,挡住;潦,积水;德,感激。其中“潦”可用教材联想法推出(《滕王阁序》中有“潦水尽而寒潭清”句),“德”可由语境推出。

文言文实词总结篇二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对培养语言的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帮助。

(1)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过不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

第二,教词句理解的方法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每册课本后的“常用实词表”和单元知识短文里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此外,进行积累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例如:学生笔记本中,文言文部分,我提倡这种方式整理笔记:(一)本课字音字形整理。(二)通假字。(三)重点词,分为实词和虚词的整理。注意整理时,要结合句子。(四)词类活用。(五)一词多义。(六)古今异义这六大部分。因为,整理的过程就是系统复习巩固的过程。

第三,文言资料的使用

有的同学不爱动脑,让学生自己翻译时,喜欢抱着资料看。这样很不利于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听课。有资料很好,但要用得恰到好处。对于资料提倡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两个环节的使用。

文言文实词总结篇三

首先把课内的课文弄清弄懂,在学习课内文言文中最基本的是课下的注释还有通篇解释时不懂的字词意思或者语法,做到最起码能够把整篇文章完整的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大家能懂得意思。

其次,在初学文言文阶段,文言文对我们而言如同一门外语,我们不了解的很多,这时需要我们要有一种较真的精神,具体到每一个字都弄明白它的意思或者作用。

另外,多读课文。“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起初不明白的,多读几遍意思慢慢就明白了,在读的时候注意怎么断句,培养自己的语感。在判断如何断句的时候,它的意思大概就浮现眼前了。

课内文言文要做到熟练,对文中的字、词、语法、作用做到印象深刻,自己课下做好总结,即同一个词它的作用遇到过多少个,分别是什么,根据课文记住例子。

2.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起一个拓展的作用。在起初接触文言文时,由于缺乏对字、词意思、词类活用等作用以及语法的了解,起初学生读不懂很正常,这需要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就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一样,从开始的不懂到后来的熟练,都需要经历一段知识积累的过程。课外文言文的扩充,是在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同一字、词更多不同的意思和用法,扩充学生的知识库。

3.准备好词典

在学习文言文,或者自己看文言文的时候,希望学生养成一个习惯:古汉语词典不离身。在看文言文时,遇到不懂的就去翻词典,在看词典的时候,养成一个习惯,把它的每一个意思看一个遍。同时有例句的,试着自己根据它给出的词义,能不能看懂例句的意思。

4.好习惯的养成

古汉语词典不离身—养成查词典的习惯

多动脑—思考它在文中属于词典解释中哪个意思,可以一一套入尝试翻译对不对。

多动嘴—不明白的句子,不知道怎么断句的句子,发声读出来,看看怎样断句合理。

多动手—查词典以及注意看懂后把词典上遇到的几个比较基本的,比较常见的意思记在这篇文章旁边,最好配有例句。保存好这份资料。

资料的收集—把文言文做过的资料都放在一起,为复习做好准备。

5.文言文学习方向

字、词词义或作用

词类的活用

常见句式:判断、疑问、省略等

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方法:增、调、留、换

起初对古文不了解,会觉古文是很枯燥,容易让人感到厌烦的东西,等到我们的文言文知识库基本建立,大家会喜欢上文言文,很多要说的话,简短的话语就可以表达出来,语气词的使用虽然看着没什么实际意思,但是读起来很有意境。明天我们就来看看,文言文中大概要学习些什么。

文言文实词总结篇四

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2、吹号角(且角且走)

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愿借子杀之)3、即使(借第令毋斩)

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3、即使

居:1、过了(居十日)2、停留(不可久居)

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2、发动(举大计亦死)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2、具有(各具情态)

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分别(意难决舍)3、断然(故决然舍去)

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2、放晴(连月不开)3、打开(旁开小窗)

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苦:1、苦于(苦秦久矣)2、使……苦(苦其心志)3、愁(何苦而不平)

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2、使……快乐(钟鼓乐之)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4、物资(利尽南海)

隶:1、属于(世隶耕)2、跟着(隶而从者)

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

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

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文言文实词总结篇五

释义

词性

例句

出处

动词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核舟记》魏学洢

详细

形容词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陶渊明

交通

交错相通

形容词

“阡陌交通”

妻子

妻子和儿女

名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与世隔绝的境地

名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无论

不要说,更不要说

“无论魏晋”

如此

像这样

介宾短语

“诣太守,说如此”

鲜艳

形容词

“芳草鲜美”

形容词

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

大腿

名词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

古代王侯的自称

代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研究

动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文理

文采和道理

名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伤仲永》

何苦

哪怕

副词

“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当然

副词

“宜乎众矣”

《爱莲说》

父亲

名词

“卷卷有爷名”

《木兰诗》

认识

动词

未尝识书具

《伤仲永》王安石

记住

动词

“默而识之”

《论语十则》

居住

动词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列子》

请让我

动词

“请从吏夜归”

《石壕吏》

美丽

形容词

“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陶渊明

漂亮

形容词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认为……美

形的意动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使……聚

动的使动

“聚室而谋”

《愚公移山》

阻止

动的使动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栖息

动词

非梧桐不止

《惠子相梁》

以……为苦

形作动词

“惩山北之塞”

《愚公移山》

北面

名词

“惩山北之塞”

向北

名作状

北饮大泽

《夸父逐日》

成为灵异的水

名作动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

扰乱

形作动

“无丝竹之乱耳”

造反

动词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

害人

名作动

盗窃乱贼而不作

使……劳累

动作使动

“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牵牵连连的

名作动

“不蔓不枝”

《爱莲说》

枝枝节节的

名作动

“不蔓不枝”

显得清幽

形作动

“香远益清”

举行宴会

名作动

“会宾客大宴”

《口技》

哭着

动作状语

“忽啼求之”

《伤仲永》

宾客

客人

名词

“会宾客大宴”

《口技》

以宾客之礼相待

名作动

“宾客其父”

《伤仲永》

以……为利

意动

“父利其然”

风烟

在风烟中

名作状语

“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箕畚

用箕畚

名作状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跳着

动作状语

“跳往助之”

用尽

形作动

“吾与汝毕力平险”

全、都

形容词

群响毕绝

《口技》

说出

名作动

“不能名其一处”

出名

名作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

名字

名词

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王安石

擅长

形作动

“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奇异、罕见

形容词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核舟记》

余数、零数

名词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钻洞

名作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每天

名作状语

“日知其所亡”

《两小儿辩日》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十则

到东方

名作状语

“孔子东游”

《两小儿辩日》

吹箫

名作动词

“箫鼓追随春社近”

《游山西村》

像狗一样地

名作形

“其一犬坐于前”

《狼》

打洞

名作动

“一狼洞其中”

指屠户

动作名

“一屠晚归”

以……为耻

形的意动

“不耻下问”

《论语十则》

新知识

形作名

“温故而知新”

苟且

副词

故不为苟得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表示希望

副词

苟无饥渴

《君子于役》

通“以”

副词

自董卓已来

陈寿《隆中对》

停止,放弃

动词

是亦不可以已乎

孟子《鱼我所欲也》

停止

动词

白露未已

《诗经》(《关雎》)

通“欤”

语气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孟子《鱼我所欲也》

动词

“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

通“举”,选拔

动词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给予

动词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欣赏

动词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这个

代词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这时

代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伤仲永》王安石

动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兴起

动词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

奋起,指有所作为

动词

而后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老鼠发出的声音

拟声词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口技》

招致,引来

动词

不可屈致也

陈寿《隆中对》

买到

动词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对……说话

动词

听妇前致词

《石壕吏》

总共

副词

凡三往

陈寿《隆中对》

衡量,估计

动词

孤不度德量力

怎样

代词

计将安出

怎么

代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陈涉世家》

挟持,控制

动词

挟天子而令诸侯

陈寿《隆中对》

大概

副词

此殆上天所以资将军

亲自

名作状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时候

名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发扬光大

形作动

以光先帝遗德

给予

动词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亲近

形作动

亲贤臣,远小人

以……为亲

动词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

亲戚

名词

亲旧知其如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疏远

形作动

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出师表》

离人远

形作动

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

远播

形作动

香远益清

《爱莲说》

出身鄙野

形容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

诸葛亮《出师表》

目光短浅

形容词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边境

形作名

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

辱,降低身份

动词

猥自枉屈

诸葛亮《出师表》

承认,同意

动词

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隆中对》

答应

动词

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出师表》

这样

代词

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朱熹

地方,处所

名词

不知何许人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大概,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副词

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斟酌

斟情酌理

动词

斟酌损益

诸葛亮《出师表》

减少

动词

斟酌损益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增加

动词

斟酌损益

诸葛亮《出师表》

更加

副词

香远益清

《爱莲说》周敦颐

顽固

形容词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本来

副词

固众人

《伤仲永》王安石

即使

副词

虽人有百手

《口技》林嗣环

虽不能察

《曹刿论战》

虽人有百手

《口技》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虽有千里之能

《马说》

即使这样

关联词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公输》--《墨子》

方圆

名词

方七百里

《愚公移山》

副词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闲情记趣》沈复

当……时

介词

方其远出海门

周密《观潮》

书信

名词

一男附书至

《石壕吏》

动词

即书诗四句

《伤仲永》王安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司马迁

书写

名词

未尝识书具

《伤仲永》王安石

字条

名词

得鱼腹中书

《陈涉世家》司马迁

于是

关联词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不辱使命》

震动

动词

波澜动远空

王维《汉江临眺》

聊且,暂且

副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江城子》

参与

动词

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夹杂

动词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林嗣环

中间

名词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闲情记趣》沈复

间或、偶然

副词

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肉食者

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名词

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

牺牲

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名词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为人所信服

动词

小信未孚

真诚、诚实

形容词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十则

赐福,保佑

动词

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

福气

名词

此何遽不为福乎

《塞翁失马》

案件

名词

小大之狱

《曹刿论战》

实情

名词

必以情

可以

副词

可以一战

凭借

动词

可以一战

因为

连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依据,按照,顺着

动词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介词

以从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

《闲情记趣》

驱车(追赶)

动词

公将驰之

《曹刿论战》

策骑

动词

愿驰千里足

《木兰诗》

于是,就

副词

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

已经

副词

既克

原因,缘故

名词

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问其故

《两小儿辩日》

旧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

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所以

关联词

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

旧、老

形容词

故人具鸡黍

《过故人庄》

旧,原来的样子

名词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蒲松龄

击鼓

名作动

一鼓作气

《曹刿论战》

打鼓

名活用动

箫鼓追随春社近

《游山西村》

第二次

数量词

再而衰

《曹刿论战》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形容词

彼竭我盈

曾不盈寸

《核舟记》魏学洢

充满

动词

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李清照

倒下

动词

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

相称

动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

《伤仲永》

护城河

名词

池非不深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头发

名词

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x楼饯别校书叔云》

出发

动词

有时朝发白帝

《三峡》郦道元

起,指被任用

动词

循环舜发于畎亩之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文言文实词总结篇六

1、家族;同姓的亲属。

2、类。(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3、灭族。(族秦者秦也)

4、丛聚、集结之处。(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1、士兵;吏卒;古代军队的.编制,一百人为卒。(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2、死;完毕。(初,鲁肃闻刘表卒)

3、终于,最终。(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4、cu通“猝”。突然,仓促。(五万兵难卒合)

1、跑。(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逃跑。(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3、仆人。(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4、轻快。(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5、奔向、趋附。(窃计欲亡赵走燕)1(古代指疾行,即跑)

6、谦称、我。(走虽为敏)

1、左边,与“右”相对。

2、较低的地位。(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3、不正;邪僻。(执左道而乱政)

4、不合。(身正而事左)

5、不赞助。(右韩而左魏)

1|、座位。(公子引侯生坐上坐《信》)

2、坐着,坐下。(项王,项伯东向坐)

3、犯罪或错误。(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

4、通“座”。(座位因击沛公于坐)

5、因为。(由于停车坐爱枫林晚)

6、坐守。(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7、坐落,位置所在。(坐北朝南)

文言文实词总结篇七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容斋随笔》)

【爱】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旧唐书·列传三十五》)

【按】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旧唐书·杜伏威传》)

【拜】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北齐书·袁聿修传》)

【报】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左传·展喜犒师》)

【鄙】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壁】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书巢记》)

【病】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金史》卷一二八)

【除】(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左传·齐桓公伐楚》)

【次】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留侯论》)

【卒】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文言文实词总结篇八

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吕氏春秋》)

【阿】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北史·宋隐》)

【伐】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义田记》)

【富】众多

【译文】繁多的音乐和女色,众多的妻室子女,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后汉书·列传二十九·赵咨传》)

【干】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5.致知在格物。(《大学》)

【格】推究

【译文】推及知识(真正明白)在于(深入)推究事理。

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史记·大宛列传》)

【更】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三国志·魏书十一》)

【购】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北史》)

【规】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宋史·黄庭坚传》)

【过】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1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醒心亭记》)

【憾】怨恨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