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简便计算教学设计(通用8篇)

最新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简便计算教学设计(通用8篇)

ID:4753325

时间:2023-10-16 05:09:36

上传者:雁落霞 最新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简便计算教学设计(通用8篇)

环保宣传可以引导人们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从点滴做起。怎样进行环保宣传才能更有效地传递信息,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环保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我们需要做好环保宣传工作。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环保宣传语,首先要明确宣传的目标和受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环保宣传语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灵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简便方法解决连减计算题。

2、难点:观察数字特点,选择最恰当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开展活动:

请8—10学生到台前,进行左右手反应能力的游戏,进行2次,出错的下台。

教师对留在台上的学生给予表扬。

学生观察:

第一次下去了几名学生。第二次下去了几名学生,台上留有几名学生。

数字板示:

上台人数第一次淘汰第二次留在台上

9423

9-4-2

=5-2

=3

台上人数一共淘汰的人数留在台上的人数

94+2=63

9-(4+2)

=9-6

=3

9–4–2=9-(4+2)

教师小结,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讨新知

出示:这本书共有234页,小明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几页没有看?

1、解决例1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算式。

(1)学生分小组计算。

(2)师:这3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交流、比较

(4)反馈: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师:为什么不选择第1种方法?(比较麻烦)而第2、3种方法相比之下比较简便。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有关书的问题

2、把234改成266

师:如果说这本书有266页,那么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想一想:你认为怎样算简便?

全班练习,口答反馈

3、讨论总结:

讨论:通过刚才解决书的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计算连减时怎样计算简便。

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巩固提高

1、判断:他们算的对吗?

=175=572

师:刚才我们所讲的简便计算方法只适用于连减运算.(板书:连减运算中)所以在计算时,要先认真审题。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师:第4题你为什么会先算24+25?第5题你是怎么想的?(减去两个数的和也可以连续减这两个数)

总结:在计算连减时,先要认真审题,再根据数字的特点,找到最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4、演练场:学了这么多的兵法我们不能总是“纸上谈兵”下面进行一次军事演习。

我们已经学了许多简便方法,在做题时一定要先看清题目再选择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简算方法?

板书设计:

连减简便的计算

=134=134=134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篇二

课题:简便运算的复习

厚禄乡中心小学陈阳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能自主总结小学阶段的简便算法,进一步熟练掌握运算定律。

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通过拆、分、移数据进行简便运算。【自主学习】

5.06-(3.06+1.3)25×

2.说说学过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来表示下面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3)乘法交换律:(4)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6)除法的性质:

89××

2598(7)减法的性质:【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任选4题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

59×1012.8÷2.5÷0.4

12.5×8÷12.5×8

24×(【课堂总结】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任选4题)(1)×[

14(3)12.5×32×0.25(4)(***+6–)7.32–(2.32+

234)

-(-

716141)](2)1.8×4+7.2×25%+0.25

66×73.6-5.4(6)12.5×98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合理在进行计算。

教材分析: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教材首先通过准备题,复习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使整数加减法计算简便。接着,教学应用加法的地自定笋减法的运算性质,使分数加减计算方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用简便方法计算p141准备题

2.说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9

a、出示例9,看一看这三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b、你想怎么计算?你认为这样做简便吗?为什么?

c、反馈。

d、看书p142

2.尝试练习:p142试一试

3.说一说运算定律或性质在加减四则运算中有什么作用?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用简便方法计算p142、1

2.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p142、2

3.应用题

4.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便计算,你会哪些简便方法?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在简便算法中,把一个数改成两个合适的数的积或商的方法。

2、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简便算法的算理。

2、在简便算法中,把一个数改成两个合适的数的'积或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主题图

学生准备: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并记录下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质疑

(出示主题图及题目: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师:在昨天的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难题?

生1:“12×25”中,我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数进行改写。

生2:我想知道数的改写有什么好的方法?

……

师: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是了不起!

二、解疑

师:计算“12×25”时,谁有妙招教给大家?谁能帮忙解决刚才同学们遇到的难题?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计算“12×25”时可以为25找朋友4凑整,就是把12改写成3×4,即:

12×25

=(3×4)×25

=3×(4×25)

=3×100

=300

师:集体的力量真大,把这个难题解决了。真羡慕你们的小集体!

小组2:也可以把25改写成100÷4,就是:

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

师:这种方法也很巧妙!

小组3:我们组把12改写成60÷5:

12×25

=25×(60÷5)

=25×60÷5

=1500÷5

=300

师:你们的回答同样精彩!

小组4:我们组把25改写成5×5:

12×25

=12×(5×5)

=12×5×5

=60×5

=300

师:真不错!

小组5:我们组把25改写成50÷2:

12×25

=12×(50÷2)

=12×50÷2

=600÷2

=300

师:有自己的见解,很好!

小组6:我们组把12改写成2×6:

12×25

=(2×6)×25

=2×25×6

=50×6

=300

师:独具匠心,好!

小组7:我们组把12改写成6+6:

12×25

=(6+6)×25

=6×25+6×25

=150+150

=300

师:妙极了!

小组8:我们组把12改写成4+8:

12×25

=(4+8)×25

=4×25+8×25

=100+200

=300

师:真是绝了!

小组9:我们组把25改写成20+5:

12×25

=12×(20+5)

=12×20+12×5

=240+60

=300

师:真行啊!

小组10:我们组把12改写成10+2: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

师:了不起!

小组1: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把12改写成4+4+4:

12×25

=(4+4+4)×25

=4×25+4×25+4×25

=100+100+100

=300

师: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你们真行!

小组3:我们组也还有一种方法,把25改写成5+5+5+5+5:

12×25

=12×(5+5+5+5+5)

=12×5+12×5+12×5+12×5+12×5

=60+60+60+60+60

=300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独特,老师佩服你们!

……

师: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同学们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打倒了学习上的“拦路虎”,个个都是好样的!

三、拓展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生2: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

(同桌合作讨论、交流,汇报列式。)

第一个问题:330÷5÷2

第二个问题:32×25

师:光学不练假把式!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计算这两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点评。)

四、总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感想)!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数据特点,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出示一组式题,学生进行口算比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减法的简便计算,只要理解、掌握了减法的不同算法,并能灵活运用,相信大家一定能又对又快的算出这些式题。

民主导学

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观察并思考:

(1)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也没看?

(3)试着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3)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展示交流

1.小组汇报、板演计算过程,并说明解题思路。

观察不同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像这样的减法算式都能用这3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呢?

小组举例验证。

2.小结简便计算方法。

生:(出示幻灯片,生填空)

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

(1)、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

(3)、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减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连减的简便计算

3.用字母表示a-b-c=a-(b+c)=a-c–b

4.射击游戏:看看哪种方法更简便?

师:你真棒。那到底用哪种方法计算简便呢?

同学们:进行连减简便计算时,一定要根据算式中数字的特点灵活的选择合适的算法。

5.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学生独立、限时完成练习七的2.4题

2.结果反馈:同桌互判,自己改错,教师统计反馈结果。

3.总结反思:畅谈收获。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篇六

1、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两种算式意义,正确运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根据算式各自的特征,选择使用、灵活计算。

3、能根据乘法分配律适用条件,恒等变形算式,提高计算的转化能力!

4、通过计算,培养仔细看题、留意特点、反映迅速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两种算式意义,正确运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能根据算式各自的特征,选择使用、灵活计算。

2、能根据乘法分配律适用条件,恒等变形计算式,提高计算的转化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顾引入

1、我们昨天学了……,请写出依据(字母表达式)

2、看着这个字母表达式,你想说点什么?

1、学生一起回答省略部分

2、学生各自在自己草稿本上写出字母表达式

3、让学生充分表达!

以忆引练,为接下来的练习做知识铺垫准备!

二、开展练习

分别出示:

1、基础题

(1)选择题

(2)填空题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口答选择题

2、笔写填空题

3、比赛方式完成简便计算

1、通过选择和填空两种题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现实意义及其算式结构。

2、训练准确简便计算能力,也是巩固新课掌握的计算方法

小结:正确使用乘法分配律,留意算式结构,小心相同因数混乱。

2、提高题(计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么算)。

1、先标出你认为能够简便计算的题

2、动笔计算,并验证自己的观察

养学生观察力、细心力、分析力、和计算灵活性。

小结:一看、二想、三算

3、拓展题(能快速算出下面各题吗?)。

用作选做题:做你会计算的题

训练学生拆数、拼凑、约感能力,满足学习能力较强学生需要

小结:变看似不能简便计算为能够简便计算

三、全课总结

1、涵盖小结内容

2、分享个性错误(如写错数字、计算错),避免同学犯与自己相同的错误。

文档为doc格式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篇七

教材说明

在理解和掌握了五条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学习整数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简便计算。

教材一共安排了五道例题。例1和例2讨论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例3和例4讨论乘除法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例5主要讨论乘、加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运算。也就是说,例1至例4只涉及同级运算,例5则涉及两级运算。

在这五道例题中,例1和例3讨论的连减、连除运算中的简便计算,过去的小学数学中也有同样的内容。教材主要着眼于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减去或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这里并不要求概括为运算性质。

相对而言,其他三道例题的问题情境较为新颖,解决问题的策略较为灵活,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比较少见。

这样编排的意图主要是为了通过一些典型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根据运算特点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因此,五道例题所涉及的这些简便计算类型,只是一种载体和手段。换句话说,掌握例题所涉及的这几种简便计算,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

本节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将简便计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这样既能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简便计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经验支撑,又能使解决问题能力与计算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配合本节教学安排了两个“做一做”和两个练习。主要是与例题相应的计算练习和应用练习。

教学建议

1.注意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实质。

首先,要鼓励独立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同算法。其次,注意组织互相交流,尽可能使个别学生的创见为其他同学共享。第三,应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包括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选用不同的直观支撑,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第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要求的把握上,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比如,本节教材的练习中,不少题目的指导语是“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由于“怎样简便”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上个人具体情况的差异,很自然产生不同的评价判断,你认为简便的方法,他认为不简便。因此,采用何种算法,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可以依据有关知识经验对算式进行变形,也可以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本节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明确有关10的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能利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点子图、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10的组成,再编算式

二、活动展开:看点子图,编算式

(1)出示9+1的点子图,你能用算式表示图上的意思吗?

9+1=101+9=1010-1=910-9=1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根据书上的点子图编写算式

(3)想一想:5+5=10-5=

三、归纳小结:一图4式;

练习九第4题。

四、巩固提高:

(1)找朋友:师3和7是朋友,你还能找出哪两人是好朋友,连线。

(2)练习第2题。]

(3)学具操作:那出0到10这些卡片,象聪明的大象一样同桌说一说,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10。

五:课后小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