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3篇)

2023年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3篇)

ID:4754595

时间:2023-10-16 05:34:34

上传者:LZ文人 2023年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3篇)

年会策划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规划得当才能有一个难忘的年会体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婚礼策划范文,希望能给新人们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让学生乐于阅读。夸美纽斯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感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去,那他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地消化。”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

二、注重方法指导

(一)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文章。学生在读书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出现,比如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明白的句子等等。在读书之前,教师就要能预见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在日常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想办法强化这一训练,不但在课文中要加强词语的理解,还要在平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的交流中,让学生确定是否对自己不常用的词有所了解了。

这样既为学生积累词语打下基础,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通过教材的课后习题,教材的编写者告诉给学生,即使是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思也可能是不同的。

(二)进行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们的课本上,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出色的范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课文为例,让学生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的。

1.做摘记。每学一篇课文或读一篇好文章,都有一些好的词语、句式,教师应要求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整理,鼓励学生做好摘记。值得强调的是,摘抄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写作服务。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摘抄,不懂得运用,那么,积累再多也无济于事。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理解词语、句式的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2.仿写。即指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故事情节、描写手法、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练笔。如在讲完《桂林山水甲天下》这篇文章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家乡的美。然后,和课文进行比较,看同样是描写家乡的山水,自己的写作技巧与作者有哪些差距。这样学生就能找到自己的弱点,在进行类似知识的学习时,就能加以注意。

这样组织教学,便把阅读与练笔有机结合了起来。另外仿写要有针对性。为了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仿写要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某一篇文章写得好,可以进行全篇的仿写;一篇文章某一部分写得好,也可以进行局部的仿写。还可以仿写一篇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落、人物对话、肖像外貌等。这种单项的仿写,不仅能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还能够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作文水平。

3、扩写和缩写。对于篇幅简短的文章,在教学时采用扩写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细腻把握,同时能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缩写则是在主题不变的前提下,简要说出文章的内容,使篇幅简短明了。这样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训练学生的总结归纳技巧。

4、续写。即指在学完课文后,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在原文后边添加相关内容。如在讲完寓言《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安排学生续写:如果皇帝再次看到那两个服装设计师,他会怎么做?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有的说:“皇帝知道实情后把那两个人杀了。”有的说:“皇帝叫那两个人又做了一件更美的服装。”这样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使教学更具有趣味性。

(三)阅读教学要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提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时有情感的投入,细心体会教材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走进作者或主人翁的心灵。如在《父爱母爱》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在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二

一、兴趣引领,变“阅读”为“悦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乐于阅读,他们才会享受阅读的过程,才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单调乏味,还会逐渐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高效的阅读教学的实施。在新时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从而引导学生变“阅读”为“悦读”。

例如,在教学课文《松鼠》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出示一个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回答:“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通过这样的谜语设计,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课文,并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时更加用心,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小松鼠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小松鼠喜欢吃什么?它们是如何做窝的?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学生在阅读时会更加认真,从而使得学生会更加积极地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二、师生合作,使学生体验阅读的趣味

阅读不仅能让学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也是提升阅读效果的主要手段。师生合作共同进行阅读既有助于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在组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题材,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从而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提高阅读效率,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在教学课文《晏子使楚》时,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在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给角色“加戏”,让参与表演的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想象加创造的过程,从而带领学生走出课本内容的限制,将课文中的人物“演活”。

这样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且,师生共同合作还能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有助于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接下来的教学。

三、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也是提升学生素养的主要途径。虽然语文教材中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是很难深入地分析学习的,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极其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与能力都在不断地提升发展,他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了广阔的视野,才能在接收的信息中正确地辨别,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了课文《草船借箭》后,很多学生对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感到很惊奇,他们对这个人物也莫名地多了几分崇拜感,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阅读《三国演义》的小学版读物。

有趣的插图、简洁的故事情节会让学生对整个的故事情节以及相应的故事背景有整体的认知与掌握,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与人格特征等。而且,有效的课外阅读也会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积累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学生的阅读成效也要通过实践的运用来检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信心。并且,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还会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使其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到语文文化的内涵与韵味,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为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保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有哪些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增加学生阅读数量和提高阅读质量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提高阅读的兴趣?针对平时学生产生的问题,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1、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以满腔的热情面对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在任何场合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在学生面前,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相当强,稍不注意,学生就会养成一些坏习惯。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树立榜样。是啊!其实在你关注学生的同时,学生也时时刻刻注意着你。记得又一次,我因为感冒精神不好,课没备到位,上课也没激情,所以那堂课上死气沉沉的,一堂课下来感觉自己好失败,心情极郁闷。

我想:如果每堂课都这样,学生还会有阅读的兴趣吗?所以,有人说老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是千真万确的。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满腔的热情面对学生,用特有的魅力去感染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把课内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

这个班我是从一年级带上来的,现在已带了五年多。一年级开家长会时,我首先向各位家长阐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每天至少给孩子讲半个小时故事,在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的同时,逐步引导孩子每天阅读的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我班大部分孩子都养成了阅读习惯,有几个孩子对阅读甚至达到了酷爱:一次,中午放学回家,路上堵车了,我班邹圣宇同学竟在车上大哭起来,问其原因,说:中午回家没时间看《三国演义》了。此后,这位孩子不管在哪里,总会带着课外读物。这些爱上阅读的孩子课堂上总是能侃侃而谈,语文也越学越轻松。

3、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

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小学生更爱表现自己,他们都想在班里甚至学校里小有名气,因为那可以当作炫耀的资本。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去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当然奖励机制的制订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在制订时要权衡利弊,既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又不能让学生为了得到奖励而肆无忌惮,不顾一切。

二、教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对此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口、手、耳、眼全方位地参与,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圈画批注,指点学法

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不懂地方,再将感受深刻的语句画下来,写出感受等,这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那么,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勾点圈画和批注呢?这里以六年一期的《江山如此多娇》的教学为例,随教学反思而指点学法。

(1)、通读课文时圈画批注,扫清阅读障碍。教学时,采取典型引路,老师示范,学生学习方法。如《江山如此多娇》这一课,在“乍暖还寒”、“崭露雄姿”、“豁然开朗”等生字词上圈画,点出“传世之作”等重点词,随时查阅工具书,在空白处给生字词注拼音,批注词以及分段理由,并写出段意。

在批注时,要着眼于解词方法及分段方法的学习。如解释词语时,可以相机指点因词而异的六种解词方法:查字典注释法,词素解词法,近义比较法,演示法,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解词法等,使学生掌握的学法变一为众。

(2)、精读课文时,圈画批注,理解课文内容。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要根据单元重点和课文特点,着重引导学生圈画批注表明思想的关键句子。随着教学的进行,指导找出中心句、中心词。如教学《江山如此多娇》一文中,引导学生在圈画中心句“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凝聚了这么多人的心血,自然成了珍贵的传世之作”的同时,圈画“凝聚”、“传世之作”等词,便于读出语感,并在旁批注“珍贵无价”。通过分析具体的语句,使学生对《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国画有更深的了解。

(3)、品读课文时圈画批注,领悟语言规律。这一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圈画批注重点词句。在领悟语言规律时,要告诉学生对有些句子,只知道讲什么还远远不够,还应从它有怎样的深刻含义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反复推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表达思想起什么作用?如品味“两位画家开始构思草图,一次、两次、三次,总觉得不够理想”时,引导学生从“一次、两次、三次”体会两位画家构思的艰难,反映了画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2、抓住特点,迁移学法。

课堂教学是学法指导的主战场,不能只满足于学会圈画批注等基本方法,老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学法的指导目标,做到讲授知识与学法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学法。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着重讲读“擦燃第一根火柴”所出现的幻觉。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1)了解“是什么”,从整体上看,小女孩在幻觉中看到了什么?

(3)联系中心思想,小女孩渴望些什么?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然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它段落。这是段与段之间的学法迁移。也可在同类课文之间进行篇与篇之间的学法迁移。

例如,学习《咏柳》,我在指导学生了解词义的基础上理解诗意时,归纳出方法:(1)写的是什么景?(2)景中之物是什么?(3)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4)诗人写物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掌握了上述学习方法后,就可在学习相关类似的古诗中,按照诗中的画面、景物的组合来想象理解诗意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规律,学以致用。

阅读实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阅读教学应抓住特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规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应善于驾驭教材,引导学生从内容和语言上反复推敲,深入探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心灵上的交流。

三、把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阅读是为了写作,写作离不开阅读,课文讲解可以说是直接为写作服务的。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使两者有机结合,实行课文练笔,不失为好方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例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学生会说出“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

“作者太喜欢丹顶鹤了,他把丹顶鹤写得如此完美。”等。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借此机会可利用课前就已经布置的作业:你回家详细观察了什么动物?重点观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观察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如果我们能经常这样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总而言之,只要大家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找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就一定能做好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扇”“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

2.联系上下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难点)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读题提问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个谜语?

脸上长鼻子,

头上挂扇子,

四根粗柱子,

一条小辫子。

谜底是什么?大象。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看。你真懂猜谜语。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请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也可以举起金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二)听故事,认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故事。师范读,一边读,一边出示关键词(课文的生字)或图片。

2.谁来回答刚才同学的提问。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找课文里还出现扇字的地方,读一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扇”,并做动作牢记“扇子与扇风。通过图片理解扇字的户字头。一扇(门)(师范写)

找出另一个多音字“似”,读准翘舌音,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里哪里出现过这个字,读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耷拉的意思,结合耷的字形来理解大象耳朵大。并让学生做做耷拉着脑袋、耷拉着眼皮来理解耷拉就是垂下来的.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竖着(立起来的意思)

(三)指导阅读,读好问句

1.想想大象耷拉着的耳朵怎么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课文中的问句。

请学生回答。同桌互相复述故事。读好三句问句。

2.出示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同桌扮演读。

请同学出来戴头饰读。

全班起立读。

3.检查朗读,开火车整段读

4.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四)写字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扇、遇、痛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1课《给予树》

1、引导学生理解“给予”和“给予树”,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2、通过朗读体会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真正理解给予的意思使给予的种子埋在心底。

3、能简单表达自己学文后的感受。

围绕故事情节的变化与人物心情的变化来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体会给予可以带给别人的欢乐。

教学准备课件

导入: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他们的世界里缺少亲人的关爱,一颗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架起了爱的桥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树》这篇课文,一起来重温这感人的爱的故事。

1)出示:

圣诞节快到了,该选购圣诞礼物了。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

要求:齐读

提问:从这两段话中可以了解到,圣诞节是个怎样的节日?

预设:圣诞节是个快乐,让人期待、喜爱的节日。

2)品读第二个词串:担心提醒兴高采烈生气沉默不语难过激动如愿以偿

质疑:这几个词语中哪些词与圣诞节的气氛不相吻合?为什么?

预设回答:担心,生气,沉默不语,难过,因为节日是喜庆的,但这些词是不快乐的

过渡:想知道他们为什么“担心、提醒、生气……”吗?请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这些句子都是写谁的?如果写妈妈请用“——”画,是写金吉娅请用“﹏﹏”,学生轻声读文,划有关句子。

1、揭秘“担心”,体会母子间的深情厚意。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担心”一词所在的句子。自读—指名读—齐读

(2)思考、讨论:妈妈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

预设:因为家里不宽裕,所以担心孩子们买不到很好的礼物

(3)齐读,读出妈妈的担心,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母子之情)

预设: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疼爱

2、揭秘“提醒”,体会母亲对孩子处事方法的关心。

(1)找提醒的相关句子,轻声读一读。

(2)想一想:母亲为什么要提醒孩子每人至少要准备四份礼物。

预设:一共有5个孩子,每个孩子都要给其他4个送礼物。

(3)提问:从妈妈的提醒众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心。

3、揭秘“生气”,体会母亲对孩子严中有爱。

(1)过渡:当妈妈带孩子们到商场去购物时,孩子们都很高兴。回来的路上,我们却发现妈妈很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呢?指读“生气”一词所在的句子。

(2)议论:一些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妈妈会往哪些坏处想。

预设:金吉娅把钱丢了;金吉娅把钱藏起来了······

4、揭秘“沉默不语”,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关爱。

预设:金吉娅对亲人的爱

5、揭秘“难过”,体会金吉娅对家人的浓厚情意。

(1)要求:自读第三段,找出金吉娅难过的原因。

预设:没有为妈妈和哥哥姐姐买到像样的礼物

(2)齐读,读出金吉娅的难过

(3)提问:为什么金吉娅没有为妈妈和哥哥姐姐买到像样的礼物?她给家人买了什么礼物

预设:因为金吉娅给一个小女孩买了个洋娃娃,所以只有50美分给家人买了棒棒糖

(4)提问:金吉娅为什么一个不认识的小女孩买洋娃娃?

预设:金吉娅在给予树上看到了小女孩的卡片,自读小女孩一直盼望有个洋娃娃。

(5)品读直接金吉娅说的话,感受一下金吉娅是个怎么样的女孩?

预设:善良,体贴,仁爱······

(6)提问:“援助”是什么意思,“援助中心”是什么地方?

预设:“援助”是帮助,救助,“援助中心”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希望的地方

6、揭秘“激动”,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仁爱、体贴、同情。

(1)要求:寻找妈妈激动的相关语句(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填空并读一读:我()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预设:激动,感动,欣慰,愧疚······

(3)提问:金吉娅有没有送给家人贵重的礼物?

预设:1.有,带给他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2、没有,她只买了棒棒糖。

教师小结:棒棒糖是物质上的礼物,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是精神上的礼物,精神上的礼物更难能可贵。

7、揭秘“如愿以偿”,体会小女孩的快乐

(1)质疑:这句话是妈妈说的,妈妈说谁如愿以偿?(小女孩)

(2)提问:如愿以偿的笑容是怎样的?

预设:小女孩拿到期盼已久的洋娃娃后展开的笑容

提问:如果你们是金吉娅的哥哥和姐姐,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2、呼应设疑,小结解疑:

提问:从金吉娅的做法,大家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要仁爱,善良,帮助别人·····

要求:快速浏览一下全文,想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预设:(1)“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妈妈给孩子的一种给予。

(2)“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3)“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陌生女孩”

(4)“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

(5)“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

要求: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找出几个特别温馨的词。

预设:紧紧地拥抱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

3、师生集体感悟。

教师归纳总结:透过“妈妈的这份担心”,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无比怜爱;透过“妈妈的生气”,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严中之爱;透过“妈妈的提醒”,我们看到妈妈平时教育孩子一丝不苟;透过“金吉娅的沉默不语”,我们看到了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关爱。

1、学了这篇课文,大家给“给予树”起名,给予树还可以起名为什么树?

预设:许愿树,愿望树,爱情树,幸福树······

2、过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永远愉快地多给予别人,远比向别人索取更快乐!

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给予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诗歌接力。

出示:给予是什么

给予是付出,

给予是帮助,

给予是。.。.。.

给予是。.。.。.

……

教师总结:如果把你们对给予的感悟记下来,就是一首很美的诗。感悟了给予,我们救知道了给予树是一棵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每个人都有一座心灵的花园,让我们在自己的心田里种上一棵给予树,我们用善良做土,用爱心做水,用同情和仁慈做阳光,精心地栽培给予树,让它永远垂着绿茵,开着芬芳的花,结着丰硕的果。

3、作业布置:

当圣诞的钟声敲响,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娅送给她的洋娃娃。她激动极了,她很想写一封信感谢金吉娅,大家帮他写一写。

板书:

给予树

担心母子之情沉默不语

妈妈生气严中有爱金吉娅

激动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五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母亲变化的心情及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看录像(或图片)

2、了解圣诞节。

3、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5、齐读课题:“给予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

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

立即卡片盼望拥抱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

b、指销售员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2、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3、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3、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

3、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

4、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六

板书课题,向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文章是写“海”的。

生2:我知道了这个海是在“烟台”的。

生3:我知道了这个海一定与别的海不一样,有与众不同之处。

师:烟台的海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你想知道吗?那么就赶快去读一读课文吧。

书声琅琅是一堂好课的一个标志。语文课必须读,必须经历一个读通——读懂——读好的体验过程。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感情,把文本所表达的感情、意境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是语文的要务。《烟台的海》这篇文章,运用华丽优美的词藻,富有诗情画意地为读者创造出一种或壮观或秀丽的意境,又仿佛为读者作出了一幅幅立体感很强的油画,它们如现目前,伸手可触。因此,在上这课的时候,教者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本篇文章,作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准确地描绘出烟台的海在不同季节的不同特征。所以学生一读课文,就会被文中生动的描写所吸引。当教者问他们,喜欢哪些语句时,很多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我喜欢“小山似的涌浪……掀到马路中央。”这几句,因为它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冬天的海的气势磅礴。

生2:对,我也喜欢这句,因为它写出了涌浪的壮观。真是“波涛汹涌”啊!

师:你们说的很好,那么你们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呢?很好地体现了浪的大呢?

生:“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雷鸣般的轰响”。

生:还有“气势汹汹”“发出”“掀到”。

师:同学们见到过狮子吗?你们觉得它怎么样?

生:很凶,很可怕。

师:那么暴怒的狮子又是怎么样的,你们见过吗?你们能想象得出吗?

生:更令人害怕了。

生:腿都发软了。

师:那么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呢?

学生都装出一副发抖的样子,睁大了“惊恐的”眼睛。

师:你们觉得这里应该怎么读?

生:读声音响一些。

生:语速快一点,表示浪来的时候速度很快。

接下来,学生自己在下面大声地练读和齐读。从学生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冬日烟台的海的壮美,学生也一定已经感受到了。

教者把大多数时间给了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读、齐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对课文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使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于无形中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七

教学设计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一项主要常规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是广大一线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摸索和总结了以下几种实用的、便于操作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法,今缀以成文,期望和广大同仁一起探讨、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一线贯珠”式教学设计法

所谓“一线贯珠”,“线”即教学主线,即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支点。“珠”则是紧紧围绕教学主线展开的、始终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各个活动环节。教师可以由课文中的某一个字、词,或者句子展开,设计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初读课文之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走进文本,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主要目标。学生围绕主问题展开积极有效的对话,抓住“关键点”深入解读文本,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这种以一个关键问题带动学生对全篇文章阅读品读的教学设计方法,我们称之为“一线贯珠”式。

如学习《检阅》这篇课文,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围观的人为什么会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具有提纲挈领的主问题深入文本阅读、圈划、批注、对话、交流。而接下来的阅读对话、语言感悟、情感体验、人文熏陶、语言训练都紧扣这个主问题,这个学习主线。

这种“一线贯珠”的线索式教学思路,相当成功地拎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有效地简化了教学头绪,使课堂教学环节更加简洁、流畅。

二、“板块碰撞”式教学设计法

“板块碰撞”式教学设计法的基本教程是“三部曲”:即先品读一个板块,再品读一个板块,然后将两个板块用一个问题拉在一起进行“碰撞”,这样使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如学习《赵州桥》一课,教师将其切割成赵州桥的设计、坚固、美观、联想四个板块,在教学中四个教学板块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相对独立而又环环相扣。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升华,理解了说明文特有的严谨之美与智性之美。

“板块碰撞”方法运用在教学实际中,有时也不见得一定要求“板块”就是课文中的“段”或“层次”,它也可以是由教师的设问而形成的某种内容的“集合”,这种集合同样可以“碰撞”而发出火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几个板块进行连缀,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三、“螺旋上升”式教学设计法

所谓“螺旋上升”式教学设计法,就是将教学过程分成几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之间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式的课堂结构。这种螺旋上升式的教学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识、接受、学习事物的一般规律。其教学过程清晰地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每个板块之间呈现出循序渐进的思维坡度,具有鲜明的教学层次和节奏的美。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它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式的教学造型。特别是重点部分,板块突出的内容具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语言文字训练。

如《搭石》这篇课文,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是三个板块:1、整体感知(感知美):什么是搭石?2、品味赏析(品味美):搭石美在哪里呢?3、拓展延伸(提升美):通过补白资料提升美。三个板块看似各自独立又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由浅入深,逐层理解,获得审美体验的教学目的。

这种设计法似乎更切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即“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拓展延伸”三步曲的课堂结构。但如果只用这一种方法势必显得单调,难免导致千篇一律。因此教师要在“研读赏析”这一板块下足功夫。

四、“延伸创造”式教学设计法

“延伸创造”式教学设计法是一种“无提问式”课堂教学设计,是一种变“读”为“写”(或“说”)的教学设计艺术。这种设计的特点是,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出发,淡化提问设计,不将问题作为理解文本的抓手;但是它注重的是“问题”的设置,将“问题”作为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的钥匙,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特点。

如《白鹅》的教学设计:1.读――学生阅读文本,想:白鹅的特点是什么?2.议――作者是怎样写白鹅?3.说――介绍身边熟悉的动物。4.写――运用说明方法写片段。

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思路设计较多的.“延伸创造”式教学形式,它可以使我们的日常教学增加许多“花色品种”,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扎实,更加活泼、有效。

五、“选点突破”式教学设计法

所谓“选点突破”,就是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的关键处进行“重敲细磨”。这个关键的地方可以是语言表达有特点的、内容非常深刻的亦或是细节描写非常精彩的。教师将这些关键点提取出来,引导学生进行细腻深入地品读,以达到对课文深透理解的一种教学设计艺术。这种教学设计法不仅能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能使学生在表达上出现施教者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普罗米修斯》这一课的教学,在理解普罗米修斯遭受宙斯惩罚,可引导从“锁之痛”和“啄之痛”两方面进行品读。第一个是“锁”的品读。可以引导学生诵读文字,展开想象,提供画面,体验情景,最后感受到普罗米修斯遭受到巨大痛苦。抓住这个字,抓住了整个语段的向心力,整个语段的支撑点。第二个是“啄”字,那只凶恶的鹫鹰,对着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一天又一天,不间断的啄食,这个“啄”字凝聚了这个语段的全部精神内涵。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感悟,体会普罗米修斯遭受的巨大痛苦。

“选点突破”式教学设计法因其点少而精,而其内蕴又十分丰富,所以能把学生从繁琐的分析中带入自悟自解的豁朗之境,深奥的文章也能被它学得深入浅出。

六、“一字立骨”式教学设计法

“一字立骨”也称“一字经纬”,它是指以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凝练的短语作为构思的焦点――立意的根本,行文的线索,统摄整个文章的结构。这里指教师抓住能引领课文主要内容的某一个关键字、词或者句子,将它们作为整个课堂的支点,贯穿整个课堂。这样就能使课堂教学线索清晰,环节简单,重点突出。

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的教学,抓住“美丽”组织全课的教学:1.质疑“美丽”(引导学生围绕“美丽”进行质疑);2.初识“美丽”(找到描写外貌的语句,体会外表美);3.解读“美丽”(品读3、4两个自然段,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跨越百年的美丽”所指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4.升华“美丽”(通过阅读5、6段以及资料,对居里夫人的美丽有更深的认识);5.定义“美丽”(谈谈对课题的理解,给“美丽”下个定义)。

上述设计以“野”和“美丽”两个词为主线,贯穿起诵读感知、内容品读、方法鉴赏和拓展延伸这四个基本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既独立又互为交叉,环环相扣,简单有效。“一字立骨”教学设计法,它抓的是诗眼、文眼或题眼,主要是题旨型的线索,抓住了诗眼、文眼或题眼,也就把握了课文的内涵,领悟了文本的主旨。

教无定法,形式永远为内容服务,教者要想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教学设计,就要不断地钻研教材,在教学实际中去摸索、研究。

(责任编辑:左小文)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八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潜质,同时,能够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构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阅读对学生的成长何等重要。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具体我是这样做的:

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应采取多种手段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必要时可适当为他们带给一些背景知识,帮忙他们建立新旧联系,以便他们借助已知去预测未知,构成自主的学习意识,用心、能动地进入阅读。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真正的实现由“要我读”为“我要读”,为以后高年级的阅读铺平道路。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潜质光有兴趣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就应相学生说一些行之有效读书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取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它培养学生阅读潜质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能够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潜质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采用多种读书形式,让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1、读与看相结合。

小学低年级的课外阅读,大多都是些生动搞笑的故事,我就将这些故事制作成电脑动画,让学生在看中读、看中思、看中明、看中悟,这样将对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变成一个个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动画片,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手捧课外书,用心地阅读。

2、读与听相结合。

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活泼好动,你要让他静静地坐那儿看多久的书,那可比登天还难。我就将一些搞笑的故事,透过录音将它录下来,然后在班上利用早读、中午、晚读等时刻放给小学生听,让他们在听中读、听中想、听中记、听中乐,毕业论文lwfree这样学生情不自禁地走到你身边对你说老师下一个故事让我来录吧!

3、读与说相结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平时老师的耳濡目染下渐渐地学生也有主动捧起课外书读起来,他们读得是那样专注入神,在每月一次的故事演讲比赛中一个之后一个手舞足蹈、绘声绘色,说得那样生动、形象,真是赞不绝口。学生以对话的形式畅所欲言,交流一周来的读书状况。学生能够朗读课外书中的精彩片段,能够谈谈自己读完某篇文章后的感受,也能够针对同一篇文章谈谈各自不一样的见解,还能够向大家推荐好书。读与说相结合就让学生透过读书谈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让思维的火花互相撞击,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4、读与演相结合。

演真是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九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效果是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方法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比较阅读教学法

1、比较阅读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的比较阅读教学方法,指通过阅读教学内容的比较、教学对象的比较等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在教学的内容上要注重进行比较,例如两篇相同类型、不同类型的阅读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并且通过提问的方式发现教学的对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认知,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

2、比较阅读教学法的特点 比较阅读教学法的比较阅读只是一种手段、方式,而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章,通过阅读文章的比较发现其差异,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是其最终的目的。比较阅读教学方法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到的阅读文章并不止一篇,这样才有比较,才会得出不一样的认识。

其次,比较阅读还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因为比较阅读中要清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认知,就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第三,比较阅读教学方法还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连接进行比较,也就是新学的知识与旧的已有的知识要进行比较、整合,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

3、如何实施比较阅读教学法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法,要先深入理解其内涵,并结合其特点来实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比较阅读教学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些老师容易忽视的。在教学的内容上,选择进行比较阅读教学的文章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并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的心中的想法等。

二、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

1、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的内涵 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又可以叫做朗读阅读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朗读的形式,把阅读文章中的内容人物分角色扮演来朗读,这样既可以加深同学们对阅读文章的整体认知,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并根据语言语气的变化来揣测文章人物的心理世界,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这对于帮助学生全文有重要意义。

朗读或者分角色扮演只是一种形式,而深入地把握文章主题才是其目的与核心。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很多题物都是围绕这个点来进行的,主要抓住了这个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答出来,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2、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的特点 朗读是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的最大的特点,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取得成效的关键。朗读一定要有感情地朗读,在平时的一般阅读教学课堂可以让学生朗读出来,而在考试中就让学生在心中默读、朗读,同样会收到效果。此外,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对阅读文章的类型有一定的要求,要选用那些人物心理活动、对话等明显的类型等。

三、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

1、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设置阅读法是指根据文章所营造出来的意境,在现实的教学中积极营造这种环境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文章中去,通过文章背景环境的悲喜等情绪感受文章的人物情感,达到理解文章主题的目的。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阅读教学方法。

2、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的特点 情境设置阅读法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要能成功地营造出这种环境氛围,或者及时不能营造出物理环境氛围,也要让学生的心理状态进入到这种氛围,与文章的感情基调一致,这样才会更容易理解阅读的文章,理解是做好阅读教学的核心。

3、如何实施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 实施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可以依靠一定教学设施,例如利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把阅读文章的意境氛围展现出来,以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章。

(一)创造充足的课外阅读条件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们阅读兴趣的关键,但是目前应试体制下的小学生们,能够真正用来阅读的课后时间非常少。各学科教师应当相互合作,适当地减少课外作业,给小学生们课外阅读创造充分的条件。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打好学生的学习功底,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综合地运用结合起来。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解决小学生兴趣低下、注意力涣散的问题,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故事性强、人物情感饱满等,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们创造的这个主题明确的学习情境,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深入理解阅读材料中人物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导入艺术的形式,结合语文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分角色表演等,小学生们参与在其中,自然就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养成了。

(三)重视开展有意义的朗读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研究表明,小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大声的朗读能够使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读过文字的印象。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各种不同的句式,朗读可以促进说话的能力,朗读也能提高写作能力等。

(四)加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全面改革,确定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主核心地位,逐渐加强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教知识,应该逐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们自己解决在学习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答案,应当辅助学生们使用学习工具,多启发学生们,组织小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学习,逐渐的激发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意识。

(五)变被动为主动、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对阅读有了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兴趣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和培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天就能够实现的。教师应该注意在合适的时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思考时,教师应该进行及时的点拨,使学生对问题能够豁然开朗。当学生不愿意主动思考时,教师可以提出能够引起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对问题的探讨兴趣,小学生们对阅读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就能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发自内心的学习。

一、兴趣引领,变“阅读”为“悦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乐于阅读,他们才会享受阅读的过程,才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单调乏味,还会逐渐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高效的阅读教学的实施。在新时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从而引导学生变“阅读”为“悦读”。

例如,在教学课文《松鼠》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出示一个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回答:“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通过这样的谜语设计,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课文,并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时更加用心,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小松鼠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小松鼠喜欢吃什么?它们是如何做窝的?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学生在阅读时会更加认真,从而使得学生会更加积极地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二、师生合作,使学生体验阅读的趣味

阅读不仅能让学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也是提升阅读效果的主要手段。师生合作共同进行阅读既有助于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在组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题材,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从而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提高阅读效率,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在教学课文《晏子使楚》时,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在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给角色“加戏”,让参与表演的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想象加创造的过程,从而带领学生走出课本内容的限制,将课文中的人物“演活”。

这样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且,师生共同合作还能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有助于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接下来的教学。

三、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也是提升学生素养的主要途径。虽然语文教材中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是很难深入地分析学习的,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极其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与能力都在不断地提升发展,他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了广阔的视野,才能在接收的信息中正确地辨别,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了课文《草船借箭》后,很多学生对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感到很惊奇,他们对这个人物也莫名地多了几分崇拜感,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阅读《三国演义》的小学版读物。

有趣的插图、简洁的故事情节会让学生对整个的故事情节以及相应的故事背景有整体的认知与掌握,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与人格特征等。而且,有效的课外阅读也会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积累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学生的阅读成效也要通过实践的运用来检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信心。并且,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还会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使其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到语文文化的内涵与韵味,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为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保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增加学生阅读数量和提高阅读质量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提高阅读的兴趣?针对平时学生产生的问题,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1、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以满腔的热情面对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在任何场合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在学生面前,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相当强,稍不注意,学生就会养成一些坏习惯。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树立榜样。是啊!其实在你关注学生的同时,学生也时时刻刻注意着你。记得又一次,我因为感冒精神不好,课没备到位,上课也没激情,所以那堂课上死气沉沉的,一堂课下来感觉自己好失败,心情极郁闷。

我想:如果每堂课都这样,学生还会有阅读的兴趣吗?所以,有人说老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是千真万确的。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满腔的热情面对学生,用特有的魅力去感染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把课内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

这个班我是从一年级带上来的,现在已带了五年多。一年级开家长会时,我首先向各位家长阐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每天至少给孩子讲半个小时故事,在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的同时,逐步引导孩子每天阅读的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我班大部分孩子都养成了阅读习惯,有几个孩子对阅读甚至达到了酷爱:一次,中午放学回家,路上堵车了,我班邹圣宇同学竟在车上大哭起来,问其原因,说:中午回家没时间看《三国演义》了。此后,这位孩子不管在哪里,总会带着课外读物。这些爱上阅读的孩子课堂上总是能侃侃而谈,语文也越学越轻松。

3、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

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小学生更爱表现自己,他们都想在班里甚至学校里小有名气,因为那可以当作炫耀的资本。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去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当然奖励机制的制订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在制订时要权衡利弊,既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又不能让学生为了得到奖励而肆无忌惮,不顾一切。

二、教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在教学中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对此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口、手、耳、眼全方位地参与,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圈画批注,指点学法

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不懂地方,再将感受深刻的语句画下来,写出感受等,这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那么,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勾点圈画和批注呢?这里以六年一期的《江山如此多娇》的教学为例,随教学反思而指点学法。

(1)、通读课文时圈画批注,扫清阅读障碍。教学时,采取典型引路,老师示范,学生学习方法。如《江山如此多娇》这一课,在“乍暖还寒”、“崭露雄姿”、“豁然开朗”等生字词上圈画,点出“传世之作”等重点词,随时查阅工具书,在空白处给生字词注拼音,批注词以及分段理由,并写出段意。

在批注时,要着眼于解词方法及分段方法的学习。如解释词语时,可以相机指点因词而异的六种解词方法:查字典注释法,词素解词法,近义比较法,演示法,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解词法等,使学生掌握的学法变一为众。

(2)、精读课文时,圈画批注,理解课文内容。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要根据单元重点和课文特点,着重引导学生圈画批注表明思想的关键句子。随着教学的进行,指导找出中心句、中心词。如教学《江山如此多娇》一文中,引导学生在圈画中心句“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凝聚了这么多人的心血,自然成了珍贵的传世之作”的同时,圈画“凝聚”、“传世之作”等词,便于读出语感,并在旁批注“珍贵无价”。通过分析具体的语句,使学生对《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国画有更深的了解。

(3)、品读课文时圈画批注,领悟语言规律。这一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圈画批注重点词句。在领悟语言规律时,要告诉学生对有些句子,只知道讲什么还远远不够,还应从它有怎样的深刻含义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反复推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表达思想起什么作用?如品味“两位画家开始构思草图,一次、两次、三次,总觉得不够理想”时,引导学生从“一次、两次、三次”体会两位画家构思的艰难,反映了画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2、抓住特点,迁移学法。

课堂教学是学法指导的主战场,不能只满足于学会圈画批注等基本方法,老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学法的指导目标,做到讲授知识与学法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学法。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着重讲读“擦燃第一根火柴”所出现的幻觉。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1)了解“是什么”,从整体上看,小女孩在幻觉中看到了什么?

(3)联系中心思想,小女孩渴望些什么?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然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它段落。这是段与段之间的学法迁移。也可在同类课文之间进行篇与篇之间的学法迁移。

例如,学习《咏柳》,我在指导学生了解词义的基础上理解诗意时,归纳出方法:(1)写的是什么景?(2)景中之物是什么?(3)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4)诗人写物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掌握了上述学习方法后,就可在学习相关类似的古诗中,按照诗中的画面、景物的组合来想象理解诗意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规律,学以致用。

阅读实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阅读教学应抓住特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规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应善于驾驭教材,引导学生从内容和语言上反复推敲,深入探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心灵上的交流。

三、把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阅读是为了写作,写作离不开阅读,课文讲解可以说是直接为写作服务的。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使两者有机结合,实行课文练笔,不失为好方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例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学生会说出“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

“作者太喜欢丹顶鹤了,他把丹顶鹤写得如此完美。”等。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借此机会可利用课前就已经布置的作业:你回家详细观察了什么动物?重点观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观察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如果我们能经常这样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总而言之,只要大家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找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就一定能做好阅读教学!

2020年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指导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十

如何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呢?我从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推荐课外读物

首先应该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识字少,因而阅读能力相对偏弱。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富于幻想,所以可以给这个阶段的孩子推荐图文并茂的短片读物。

其次应根据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推荐有营养有价值的读物。阅读应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正向的影响。

第三,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一定要注意阅读的广泛性。一是体裁要广泛,小说,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和故事都需要;二是内容要丰富多彩。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都应齐全。

第四,要注意趣味性,读物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能够使儿童入神入迷的。低年级就比较适合儿歌,寓言,童话以及神奇的科普小知识等。同时,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推荐相关的读物。比如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就向学生介绍一本科学童话《小伞兵和小刺猬》;学了《快乐的节目》一文,就可以介绍和指导学生去看一些简单的歌词和儿童诗等。

2、利用有限的课堂,教给学生无限的阅读方法。

(1)尽管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并不多,但是我们可以安排两周一次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教他们怎么看图画,讲图意,辨认常见事物的名称,把图书上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并告诉他们书上还有好多有趣的故事,以引起他们读书的欲望。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图书角有相关资料,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应着重教会学生这些方法:第一,按顺序看懂文章。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到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第二,从故事题目入手,根据题目说出在读之前想知道什么。指导他们看封面和插图,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到讲述,把听、说、写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体。

总之,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应注意阅读内容的选择和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兴趣的培养,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

1、适当的煽情。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当然,教师要煽情,要动情,也不是任意地让感情泛滥,要以自己的独特、真挚、强烈、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扣击学生的心弦,使自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2、驰情其中。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1)启动情感。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须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如从课文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或几个角色的鲜明形象,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情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期待着故事将怎么发生,将怎么一步步进展。

(2)牵住情感。儿童的情感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可以由生成――发展――稳定;也可以由生成――淡化――泯灭。在学生初读课文入情后,教师需倍加珍视,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

(3)推动感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孩子的面部表情,从朗读的声调,从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头涌动,这是阅读成功的契机,应及时把握,并顺势将阅读过程推进课文精彩片断词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读出其神韵。

二、张扬个性“差异”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应。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另外,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在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二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有的教师很注意培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学习语文,这种做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活动、做游戏,要以学好语文为基础。我们提倡的是“快快乐乐学好语文”,要在“好”字上做文章,不要过分地在“乐”字上做文章。

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阅读课文后,还需在整体上要对课文自觉地进行品评鉴赏,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如读罢课文后,引导学生掩卷深思,从写作技巧、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地总结收获,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二

一、比较阅读教学法

1、比较阅读教学法的内涵所谓的比较阅读教学方法,指通过阅读教学内容的比较、教学对象的比较等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在教学的内容上要注重进行比较,例如两篇相同类型、不同类型的阅读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并且通过提问的方式发现教学的对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认知,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

2、比较阅读教学法的特点比较阅读教学法的比较阅读只是一种手段、方式,而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章,通过阅读文章的比较发现其差异,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是其最终的目的。比较阅读教学方法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到的阅读文章并不止一篇,这样才有比较,才会得出不一样的认识。

其次,比较阅读还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因为比较阅读中要清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认知,就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第三,比较阅读教学方法还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连接进行比较,也就是新学的知识与旧的已有的知识要进行比较、整合,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

3、如何实施比较阅读教学法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法,要先深入理解其内涵,并结合其特点来实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比较阅读教学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些老师容易忽视的。在教学的内容上,选择进行比较阅读教学的文章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并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的心中的想法等。

二、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

1、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的内涵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又可以叫做朗读阅读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朗读的形式,把阅读文章中的内容人物分角色扮演来朗读,这样既可以加深同学们对阅读文章的整体认知,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并根据语言语气的变化来揣测文章人物的心理世界,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这对于帮助学生全文有重要意义。

朗读或者分角色扮演只是一种形式,而深入地把握文章主题才是其目的与核心。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很多题物都是围绕这个点来进行的,主要抓住了这个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答出来,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2、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的特点朗读是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的最大的特点,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取得成效的关键。朗读一定要有感情地朗读,在平时的一般阅读教学课堂可以让学生朗读出来,而在考试中就让学生在心中默读、朗读,同样会收到效果。此外,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对阅读文章的类型有一定的要求,要选用那些人物心理活动、对话等明显的类型等。

三、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

1、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的内涵情境设置阅读法是指根据文章所营造出来的意境,在现实的教学中积极营造这种环境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文章中去,通过文章背景环境的悲喜等情绪感受文章的人物情感,达到理解文章主题的目的。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阅读教学方法。

2、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的特点情境设置阅读法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要能成功地营造出这种环境氛围,或者及时不能营造出物理环境氛围,也要让学生的心理状态进入到这种氛围,与文章的感情基调一致,这样才会更容易理解阅读的文章,理解是做好阅读教学的核心。

3、如何实施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实施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可以依靠一定教学设施,例如利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把阅读文章的意境氛围展现出来,以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章。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创造充足的课外阅读条件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们阅读兴趣的关键,但是目前应试体制下的小学生们,能够真正用来阅读的课后时间非常少。各学科教师应当相互合作,适当地减少课外作业,给小学生们课外阅读创造充分的条件。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打好学生的学习功底,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综合地运用结合起来。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解决小学生兴趣低下、注意力涣散的问题,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故事性强、人物情感饱满等,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们创造的这个主题明确的学习情境,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深入理解阅读材料中人物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导入艺术的形式,结合语文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分角色表演等,小学生们参与在其中,自然就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养成了。

(三)重视开展有意义的朗读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研究表明,小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大声的朗读能够使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读过文字的印象。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各种不同的句式,朗读可以促进说话的能力,朗读也能提高写作能力等。

(四)加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全面改革,确定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主核心地位,逐渐加强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教知识,应该逐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们自己解决在学习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答案,应当辅助学生们使用学习工具,多启发学生们,组织小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学习,逐渐的激发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意识。

(五)变被动为主动、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对阅读有了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兴趣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和培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天就能够实现的。教师应该注意在合适的时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思考时,教师应该进行及时的点拨,使学生对问题能够豁然开朗。当学生不愿意主动思考时,教师可以提出能够引起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对问题的探讨兴趣,小学生们对阅读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就能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发自内心的学习。

3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方法

一、兴趣引领,变“阅读”为“悦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乐于阅读,他们才会享受阅读的过程,才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单调乏味,还会逐渐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高效的阅读教学的实施。在新时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从而引导学生变“阅读”为“悦读”。

例如,在教学课文《松鼠》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出示一个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回答:“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通过这样的谜语设计,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课文,并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时更加用心,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小松鼠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小松鼠喜欢吃什么?它们是如何做窝的?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学生在阅读时会更加认真,从而使得学生会更加积极地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二、师生合作,使学生体验阅读的趣味

阅读不仅能让学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也是提升阅读效果的主要手段。师生合作共同进行阅读既有助于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在组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题材,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从而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提高阅读效率,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在教学课文《晏子使楚》时,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在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给角色“加戏”,让参与表演的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想象加创造的过程,从而带领学生走出课本内容的限制,将课文中的人物“演活”。

这样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且,师生共同合作还能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有助于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接下来的教学。

三、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也是提升学生素养的主要途径。虽然语文教材中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是很难深入地分析学习的,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极其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与能力都在不断地提升发展,他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了广阔的视野,才能在接收的信息中正确地辨别,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了课文《草船借箭》后,很多学生对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感到很惊奇,他们对这个人物也莫名地多了几分崇拜感,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阅读《三国演义》的小学版读物。

有趣的插图、简洁的故事情节会让学生对整个的故事情节以及相应的故事背景有整体的认知与掌握,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与人格特征等。而且,有效的课外阅读也会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积累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学生的阅读成效也要通过实践的运用来检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信心。并且,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还会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使其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到语文文化的内涵与韵味,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为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保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有哪些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增加学生阅读数量和提高阅读质量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提高阅读的兴趣?针对平时学生产生的问题,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1、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以满腔的热情面对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在任何场合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在学生面前,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相当强,稍不注意,学生就会养成一些坏习惯。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树立榜样。是啊!其实在你关注学生的同时,学生也时时刻刻注意着你。记得又一次,我因为感冒精神不好,课没备到位,上课也没激情,所以那堂课上死气沉沉的,一堂课下来感觉自己好失败,心情极郁闷。

我想:如果每堂课都这样,学生还会有阅读的兴趣吗?所以,有人说老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是千真万确的。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满腔的热情面对学生,用特有的魅力去感染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把课内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

这个班我是从一年级带上来的,现在已带了五年多。一年级开家长会时,我首先向各位家长阐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每天至少给孩子讲半个小时故事,在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的同时,逐步引导孩子每天阅读的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我班大部分孩子都养成了阅读习惯,有几个孩子对阅读甚至达到了酷爱:一次,中午放学回家,路上堵车了,我班邹圣宇同学竟在车上大哭起来,问其原因,说:中午回家没时间看《三国演义》了。此后,这位孩子不管在哪里,总会带着课外读物。这些爱上阅读的孩子课堂上总是能侃侃而谈,语文也越学越轻松。

3、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

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小学生更爱表现自己,他们都想在班里甚至学校里小有名气,因为那可以当作炫耀的资本。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去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当然奖励机制的制订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在制订时要权衡利弊,既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又不能让学生为了得到奖励而肆无忌惮,不顾一切。

二、教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对此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口、手、耳、眼全方位地参与,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圈画批注,指点学法

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不懂地方,再将感受深刻的语句画下来,写出感受等,这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那么,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勾点圈画和批注呢?这里以六年一期的《江山如此多娇》的教学为例,随教学反思而指点学法。

(1)、通读课文时圈画批注,扫清阅读障碍。教学时,采取典型引路,老师示范,学生学习方法。如《江山如此多娇》这一课,在“乍暖还寒”、“崭露雄姿”、“豁然开朗”等生字词上圈画,点出“传世之作”等重点词,随时查阅工具书,在空白处给生字词注拼音,批注词以及分段理由,并写出段意。

在批注时,要着眼于解词方法及分段方法的学习。如解释词语时,可以相机指点因词而异的六种解词方法:查字典注释法,词素解词法,近义比较法,演示法,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解词法等,使学生掌握的学法变一为众。

(2)、精读课文时,圈画批注,理解课文内容。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要根据单元重点和课文特点,着重引导学生圈画批注表明思想的关键句子。随着教学的进行,指导找出中心句、中心词。如教学《江山如此多娇》一文中,引导学生在圈画中心句“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凝聚了这么多人的心血,自然成了珍贵的传世之作”的同时,圈画“凝聚”、“传世之作”等词,便于读出语感,并在旁批注“珍贵无价”。通过分析具体的语句,使学生对《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国画有更深的了解。

(3)、品读课文时圈画批注,领悟语言规律。这一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圈画批注重点词句。在领悟语言规律时,要告诉学生对有些句子,只知道讲什么还远远不够,还应从它有怎样的深刻含义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反复推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表达思想起什么作用?如品味“两位画家开始构思草图,一次、两次、三次,总觉得不够理想”时,引导学生从“一次、两次、三次”体会两位画家构思的艰难,反映了画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2、抓住特点,迁移学法。

课堂教学是学法指导的主战场,不能只满足于学会圈画批注等基本方法,老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学法的指导目标,做到讲授知识与学法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学法。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着重讲读“擦燃第一根火柴”所出现的幻觉。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1)了解“是什么”,从整体上看,小女孩在幻觉中看到了什么?

(3)联系中心思想,小女孩渴望些什么?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然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它段落。这是段与段之间的学法迁移。也可在同类课文之间进行篇与篇之间的学法迁移。

例如,学习《咏柳》,我在指导学生了解词义的基础上理解诗意时,归纳出方法:(1)写的是什么景?(2)景中之物是什么?(3)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4)诗人写物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掌握了上述学习方法后,就可在学习相关类似的古诗中,按照诗中的画面、景物的组合来想象理解诗意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规律,学以致用。

阅读实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阅读教学应抓住特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规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应善于驾驭教材,引导学生从内容和语言上反复推敲,深入探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心灵上的交流。

三、把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阅读是为了写作,写作离不开阅读,课文讲解可以说是直接为写作服务的。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使两者有机结合,实行课文练笔,不失为好方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例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学生会说出“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

“作者太喜欢丹顶鹤了,他把丹顶鹤写得如此完美。”等。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借此机会可利用课前就已经布置的作业:你回家详细观察了什么动物?重点观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观察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如果我们能经常这样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总而言之,只要大家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找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就一定能做好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三

“检查练习本吞没了我所有的空闲时间。”这是一位女教师在来信里所说的话。在这封信的下面,大概有成千上万的教师都会签名同意的。只要把那一叠叠的待批改的练习本看上一眼,没有一个教师不为之寒心的。这倒不单是因为要付出好多个小时的劳动,而令人烦恼的是这种劳动是那么单调乏味。

“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一个说错或者写错的词,不仅教师,而且学生听起来都会感到它不协调,就好像一个具有高度音乐听觉的人,听到一个错误的音符时感到那么不入耳一样。”

“减轻批改练习本的工作,涉及到教学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可以说,凡是有经验的语言、文学、数学、物理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检查练习本的方法。经验证明,最合理的一种方法是定期抽查:教师每隔一段时间收几个学生的练习本进行检查。只有测验作业才需要全部检查。”

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有经验的教师,在开始教学工作以前,就把本门学科整个教学阶段(在小学,则是把整个小学阶段)中让学生从事的积极活动的内容做好安排。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生活和劳动中必需的实际技能,而且是在一门学科的教学体系中,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首先为了进行智育,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言语。我们已经说过,学生的读写水平和词在他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活动的性质。”

“如果你们想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想使严整的、明确的、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通过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那么你就应当吸引他们参加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劳动中出来。请你记住: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言语的素养。”

教给学生观察

“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他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

“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当自然界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地、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蓄精力。”

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你要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你在讲解大纲规定的新教材时,就应当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学生看见了超出必修的大纲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读那些书,这也是激发阅读的兴趣。”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生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经过周密考虑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阅读一些科普物,这是教师要关心的一件大事。实质上,在学校生活实践中称之为‘对后进生个别施教’的工作,其要点正在于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