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选修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总结(实用12篇)

2023年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选修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总结(实用12篇)

ID:4762124

时间:2023-10-16 08:28:30

上传者:纸韵 2023年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选修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总结(实用12篇)

考试总结是对一次考试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总结考试的得失和不足,我们可以找出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下一次考试的成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选修篇一

隐性性状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所得子一代中没有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马上点标题下“高中生物”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

不是“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而是研究者“只关注了一对相对性状”。

不存在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生物。

3、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理论上,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中有一半是纯合子。

4、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相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是纯合子;不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是杂合子。

5、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

基因包括核基因和质基因两类,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核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质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是不相等的。

6、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具有

相同的细胞学基础

二者的细胞学基础不同;前者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后者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7、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可能不同。原因是环境条件不同。

8、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可以不同。如,在完全显性时,含有相同显性基因的个体。

9、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一定不同

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完全可能相同。如,在完全显性时,含有相同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以不同。如,在完全显性时,隐性纯合子与含有显性基因的个体。

10、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一定不同

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也可能相同,原因是环境条件不同。

11、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只有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可能进行减数分裂。

12、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一定是发生了减数分裂

若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那么,发生的一定是减数分裂;

若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也复制了两次,那么,发生的只能是有丝分裂。

13、体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

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成熟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

14、生殖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

生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

15、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就是成熟的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还需要进一步发育才能成为生殖细胞。

16、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能两两配对

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同源染色体才能两两配对。

17、只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才有同源染色体

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其体细胞中也有同源染色体。

18、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除此之外,体细胞中都是具有同源染色体的;二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多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理论上存在的同源染色体。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选修篇二

(5)

1.将面团包在纱布里搓洗后,留在纱布里的物质是蛋白质,洗出的白浆为淀粉.

2.外分泌性蛋白通过生物膜系统运送出细胞外,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零.

3.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失去的水是液泡中的水.

4.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均是真核细胞分裂方式.细菌为原核生物,分裂为二分裂.

5.精原细胞既可以有丝分裂,也可以减数分裂.

6.线粒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7.蓝藻是原核生物.

8.根减生长点细胞没有大液泡.

9.叶肉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增殖.

10.基因重组发生在四分体时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1.同原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全过程中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存在.

12.愈伤组织特点:未分化,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

13.皮肤生发层细胞代谢旺盛,在间期易癌变.

14.根分身区细胞含自由水量大于成熟区细胞.

15.叶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含叶绿体.叶肉细胞为绿色,含叶绿体.保卫细胞含叶绿体.

16.植物中,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三倍.

17.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均有水生成.

18.t2噬菌体为双链dna病毒.

19.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均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异.

20.人体nacl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21.蒸腾作用强度会影响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速度.

22.联系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中只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p键为一般化学键.

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

中所含的糖为核糖.

26.人的肠腺和胰腺能分泌麦芽糖酶,进入小肠.

27.c3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不消耗能量,c4植物固定co2消耗能量.

28.应激性的最终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

29.适应性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

30.遗传物质多样性,也决定了生物应激性和适应性的多样性.

31.细胞中结合水越多,其抗逆性越强.

32.细胞中的自由水与结合水之间可自由转化.

33.n是土壤中最易缺少的元素.

34.动物只能利用有机态的n[氨基酸],动物缺n实质是缺少氨基酸.

35.植物缺fe表现为失绿症,新叶先发黄.

36.缺锌可引起苹果,桃的小叶症,从叶症.

37.钠钾可参与兴奋细胞的兴奋性变化.

38.核酸遗传特异性决定了蛋白质特异性.

39.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选修篇三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sio2=sif4+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火焰h2s——淡蓝色火焰co——蓝色火焰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化学实验知识

1.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d)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e)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p)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2.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1)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3)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紧靠;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靠;漏斗颈的下端出口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紧靠。

3.蒸发和结晶

体。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外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4.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1)液体混合物蒸馏时,应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使之与被冷却物质形成逆流冷却效果才好。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选修篇四

1、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2、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分泌胰岛素时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质。

3、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5、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6、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

7、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8、只有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细胞基质不能产生atp。

9、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

10、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液泡。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选修篇五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

二四碳;一二铜,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选修篇六

功能: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其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例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化学组成:呈胶质状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

细胞骨架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细胞器结构和功能

关键词1:线粒体

结构特点: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是平滑而连续的界膜,内膜反复延伸折入内部空间,形成嵴。线粒体具有半自主性,腔内有成环状的dna、少量rna和核糖体,它们都能自行分化,但是部分蛋白质还要在胞质内合成。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含有呼吸作用有关的酶。

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动力车间”。

关键词2:叶绿体

结构特点:具有双层膜。在叶绿体内部存在扁平袋状的膜结构,叫类囊体。类囊体通常是几十个垛叠在一起而成为基粒。类囊体膜上有光合作用的色素,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叶绿体具有特有环状dna、少量rna、核糖体和进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酶,能合成出一部分自己所必需的蛋白质。

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关键词3:内质网

结构特点: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单层膜,可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

功能:细胞内蛋白质加工以及脂质(如性激素)合成的“车间”。

关键词4:高尔基体

结构特点:高尔基体是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和小泡所组成,分泌旺盛的细胞,较发达。成堆的囊并不像内质网那样相互连接。

功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还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关键词5:溶酶体

结构特点: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

功能:是“消化车间”,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

关键词6:液泡

结构特点:单层膜,含有无机盐、氨基酸、糖类以及各种色素等物质。

功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使细胞保持坚挺。

关键词7:核糖体

结构特点:无膜结构,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

功能: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关键词8:中心体

结构特点:无膜结构,一般位于细胞核旁,由两个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这两个中心粒相互垂直排列。

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细胞器的归纳

1.按细胞器的分布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和溶酶体。

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

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中心体。

分布最广泛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甚至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有分布。

原核生物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选修篇七

1.将面团包在纱布里搓洗后,留在纱布里的物质是蛋白质,洗出的白浆为淀粉.

2.外分泌性蛋白通过生物膜系统运送出细胞外,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零.

3.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失去的水是液泡中的水.

4.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均是真核细胞分裂方式.细菌为原核生物,分裂为二分裂.

5.精原细胞既可以有丝分裂,也可以减数分裂.

6.线粒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7.蓝藻是原核生物.

8.根减生长点细胞没有大液泡.

9.叶肉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增殖.

10.基因重组发生在四分体时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1.同原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全过程中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存在.

12.愈伤组织特点:未分化,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

13.皮肤生发层细胞代谢旺盛,在间期易癌变.

14.根分身区细胞含自由水量大于成熟区细胞.

15.叶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含叶绿体.叶肉细胞为绿色,含叶绿体.保卫细胞含叶绿体.

16.植物中,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三倍.

17.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均有水生成.

18.t2噬菌体为双链dna病毒.

19.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均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异.

20.人体nacl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21.蒸腾作用强度会影响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速度.

22.联系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中只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p键为一般化学键.

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

中所含的糖为核糖.

26.人的肠腺和胰腺能分泌麦芽糖酶,进入小肠.

27.c3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不消耗能量,c4植物固定co2消耗能量.

28.应激性的最终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

29.适应性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

30.遗传物质多样性,也决定了生物应激性和适应性的多样性.

31.细胞中结合水越多,其抗逆性越强.

32.细胞中的自由水与结合水之间可自由转化.

33.n是土壤中最易缺少的元素.

34.动物只能利用有机态的n[氨基酸],动物缺n实质是缺少氨基酸.

35.植物缺fe表现为失绿症,新叶先发黄.

36.缺锌可引起苹果,桃的小叶症,从叶症.

37.钠钾可参与兴奋细胞的兴奋性变化.

38.核酸遗传特异性决定了蛋白质特异性.

39.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选修篇八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选修篇九

1.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

2.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3.所谓的利用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单倍体必须是针对二倍体而言,即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

4.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四个化学进化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5.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6.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7.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

8.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9.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0.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定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方向上)。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选修篇十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7、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8、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9、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0、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1、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3、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4、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苯酚是酚类。

15、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6、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17、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18、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19、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氢氧化。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20、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1、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2、误认为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酯。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23、误认为酯化反应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一般是醇去羟基酸去氢。

24、误认为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变红。硬脂酸不能使石蕊变红。25、误认为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应一定是硝化反应。乙醇和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乙酯。

26、误认为最简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例: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乙烯、苯(ch)。

27、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例: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28、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例:乙醇和甲酸。

29、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例:乙烯与环丙烷。

30、误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或一定含有醛基。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它是多羟基酮,不含醛基。

高考常考的化学知识

1.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

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正确。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错误,应该是10-4。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错误,加上hcl一共5种。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正确,6种醚一种烯。

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正确。

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正确。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的比例越大燃烧耗氧越多。

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错误,甲酸的酸酐为:(hco)2o。

15.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正确,取代(卤代烃),加成(烯烃),还原(醛基),氧化(醛基到酸也是引入-oh)。

16.由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正确,1,21,43,4三种加成方法。

17.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适量溴水后分液除去错误,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

18.由2-丙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可制得丙烯错误,会得到2-溴丙烷。

19.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适量氢溴酸除去正确,取代后分液。

20.应用干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错误,应当是分馏。

21.甘氨酸与谷氨酸、苯与萘、丙烯酸与油酸、葡萄糖与麦芽糖皆不互为同系物错误,丙烯酸与油酸为同系物。

22.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正确,裂化汽油、裂解气、焦炉气(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碱反应)、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

23.苯酚既能与烧碱反应,也能与硝酸反应正确。

24.常温下,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都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错误,苯酚常温难溶于水。

25.利用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的性质,可制得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纤维错误,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是用酯化反应制得的。

26.分子式c8h16o2的有机物x,水解生成两种不含支链的直链产物,则符合题意的x有7种正确,酸+醇的碳数等于酯的碳数。

27.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一氯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分别生成乙炔、丙炔、苯炔错误,没有苯炔这种东西。

28.甲醛加聚生成聚甲醛,乙二醇消去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聚生成有机玻璃错误,乙二醇取代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生成有机玻璃。

29.甲醛、乙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错误,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发生银镜反应。

30.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乙酸都能使kmno4(h+)(aq)褪色错误,聚乙烯、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错误,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选修篇十一

1、so2的性质:强的还原性、漂白性、弱的氧化性、酸性氧化物。

2、so2通入氯化钡、氯化钙溶液都没有沉淀。但是通入__钡溶液有沉淀。因为so2在水溶液中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氢离子与__根构成__,可以氧化so2氧化成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

3、so42-的检验:先加hcl无现象,后加bacl2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5、除去so2中的so3可用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或浓h2so4

6、含有2molh2so4的浓硫酸和1mol铜加热反应,得到的so2不到1mol,原因是随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和铜不反应。

7、so2使石蕊变色而不褪色,so2不能漂白石蕊。

8、常温下浓硫酸可以使铁铝钝化,钝化不是不反应,很快反应很快停止。钝化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

9、s常温下是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s可以和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0、浓硫酸有吸水性,但是不能干燥氨气、硫化氢、碘化氢、溴化氢。

11、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以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含量

12、酸雨:ph5.6的降雨,酸雨的产生主要是工业上燃烧煤产生大量的so2,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酸雨,但是也有少量的__酸雨。

13、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伞,但是臭氧不是越多越好,若超过10—5%对人体有害。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氟利昂、氮氧化物。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选修篇十二

一、细菌、真菌和病毒

1、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集中的dna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

2、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3、真菌(酵母菌、青霉、曲霉、蘑菇等)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真正的细胞核,无叶绿体。

4、真菌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5、细菌、真菌的作用:酵母菌制面包馒头、酿酒;乳酸菌制酸奶、泡酸菜;醋酸菌制醋;霉菌制豆腐乳、酱等。

6、病毒的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7、病毒的结构: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8、病毒的生活:寄生在活细胞中,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制造新病毒。

二、生物的分类

1、被子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是其分类的主要依据,动物主要通过其形态特征分类。

2、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4、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基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三、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有性生殖:经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马铃薯、蒜等。

3、无性生殖的运用:(1)扦插(2)嫁接。

4、昆虫、青蛙发育的类型:变态发育。它可分为:

(1)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如:蝇、家蚕。

(2)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3个时期。如:蝗虫、螳螂。

初一生物课前预习的方法

课前预习是上课的基础和准备,有利于学生主动学好课程和自学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课前预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含义,对重点内容、名词概念要画出来,进行比较、分析。例如:《细胞的结构》中,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虽然字面比较接近,但各指不同的结构,各自作用不同,应通过预习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初一生物怎么学更轻松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有的学生感觉自己对生物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兴趣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这不能成为生物成绩不理想的借口。对于初中开设生物这门课程,学生和家长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我们现在学习生物学,决不仅仅是为了期中和期末考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了解大自然,了解我们人类自身,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将来为我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的时候忘记带课本,这是最影响学习的一点;上课的时候不能认真地听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或者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喜欢转着头看等等,这些都是不好的学习习惯。

三、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抓住课堂45分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提高学习效率,尽量避免来自外界的任何干扰。在课堂上,不仅要做到眼看耳听脑子转,而且要动手做笔记。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很多学生感觉自己都记住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准备一本课堂笔记本,能够使自己在当天复习或者最后总复习的时候抓住重点,轻松许多。

四、多思勤问。

课本中很多地方设置了疑问,需要你开动脑筋去思考。同时,对于课本的知识,不要“点到为止”,多问几个为什么。一个没有疑问的学生,是很难进步的。不管是老师讲过的东西你没有听懂,或者是你通过学习产生的新问题,都要积极主动地去问。老师最喜欢爱问问题的学生,也绝对不会因为你没有听懂而责备你,最怕不懂装懂,于是遗留的问题积少成多,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自然不言而喻。但是抄作业的行为是应该坚决杜绝的,没有经过思考的答案,永远不会成为你真正拥有的知识。

五、理论联系实际。

多观察生活,多联系实际。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夜晚卧室里摆放过多植物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为什么?在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后,我们知道是因为植物在夜晚暂停了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与人争夺氧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