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优质6篇)

最新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优质6篇)

ID:4763056

时间:2023-10-16 08:45:42

上传者:飞雪 最新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优质6篇)

团队标语的选择和设计应该与团队的目标和核心价值相符,能够引起共鸣和共同努力的愿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打造无敌大军。以下是一些团队标语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在思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坚强执着以及积极乐观的重要性,充分明白心态才是决定一切的重要因素,同时帮助学生表达出其心得体会,引导其怎样面对与处理在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开展专题讲座,举办多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及开展班会等,从而使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其学习兴趣,使其身心都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发展。同时,学校也可以因地制宜,积极地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借助于电教设备等手段定期向学生普及与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对师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美化生活以及陶冶其情操,使得师生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与融洽。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获得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及支持,必须要有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不但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在极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持续地提升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有效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学校应该积极营造家校“心育”的优良环境,使家庭以及学校开展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借助于家长座谈会等方式,经常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让家长了解一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常识。帮助家长了解到和谐、轻松的家庭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表现,同时和家长积极配合,充分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在大量宣传家教知识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地提升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通过准确的方法与良好的行为教育以及影响孩子,保证教师与家长达成一致目标,从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而言之,新课标坚持的宗旨即为“以人为本”,主张应该充分信任、理解以及尊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变成此环境下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要积极地创设出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各个家庭也要积极地配合学校工作,营造出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在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共同配合下,充分重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不断地完善与升华小学生的人格与情操。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

随着中国社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在我们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心理问题。正如当今的小学生,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然而他们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幸福、快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他们身上日益突出。

根据调查,在现在的小学教育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疾病,特别是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显得特别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而抑郁”的生活。资料表明,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等。近年来,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诱发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应成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根据调查显示,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家庭环境、学习压力和教师的教育方法、以及社会影响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我们作为一个小学工作教育者,只有确切地了解了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片面地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学生,讥讽、挖苦学生,严重地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了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再次,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环顾我们周围,就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文化,比如色情、暴力以及非法电子游戏厅、不法网吧等,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和诱导。学生由于年龄小,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此外,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小学五六年级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现时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做到应有尽有,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保护,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甚至不以为然。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如我班有个小男孩,长得活泼可爱,但是上课总是喜欢打断老师讲话,又喜欢动手动脚去骚扰其他同学,因此经常遭到同学的打骂。还有,作业老是慢别人一拍,就此,我将情况向家长反映了几次,但家长都不重视,一段时间后其成绩又下降。后来我只好再次找来家长,先教育家长要从小重视培养小孩的良好习惯,并告诉他其孩子智力很好,很有发展前途,应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接下来我也找这位同学交谈了几次,跟他聊聊学习上的优点与缺点,鼓励他要有信心改掉坏习惯,发扬优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现在基本上能改掉上课不随便插嘴的坏毛病,对学习也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也变得更细心了。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现他原来是很关心集体的,他每天一早回校就抢着帮同学值日,把卫生区打扫得干干净净,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因此,我抓住这机会找他谈心,教育他如果做作业也能像扫地擦黑板一样认真的话,我相信他的成绩肯定会很棒的。为了使他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我几次找他谈话,陪他做心理游戏,及时疏导他的心理,同时和他一起寻找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改变自卑心态,重拾学习信心。现在,他真的变了,作业很少不交了,而且成绩也有所进步。

三、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材。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其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越来越看重的是人的心理素质。在未来社会里,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没有团结合作精神和独创精神,有没有健全的人格,将是人才的重要内涵之一。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它的目的是在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自身、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才。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三

进而新时期以后,我国社会各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许多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许多心理压力。各个年龄层的人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其中学生阶层面临的压力更加显著,学生要面对来自社会、来自家庭、来自同学甚至是来自自已的多重压力,不仅学业压力大,而且由于年龄较小,在社会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压力。因此,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本文就是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一、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

虽然新时期中素质教育开始提出并得到了实施,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使得很多教师与家长还是片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身心是否得到了健康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忽视。而且虽然我国大部分学校中虽然都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但是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却没有设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流于形式,再加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少都是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来进行教学的,因此就导致本就缺乏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二)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较低

小学虽然是学习的初级阶段,但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却并不轻松,不仅家庭作业繁重,而且在课外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教师与家长都对学生投入了极高的期望。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本就比较低,身心稚嫩,难以适应这种高要求、高强度的学习,因此就逐渐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抵触的心理,学生心理十分紧张压抑。而在目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却没有做到良好的疏导,在以一概全的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压力难以得到真正的缓解。

二、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不论在哪一阶段的教学中,师生关系一直都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健康成长都十分有利。因此,为了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与学生之间进行密切真诚的交流,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尊重与关爱,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其遇到的难题,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泄压力的地方,让学生尽快将不良情绪摆脱,为心理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二)加强学生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一直都受到了很多忽视,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加明显,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关键部分。对于学生来说,真正的启蒙老师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好坏更是影响学生人格品质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要对家庭教育引起更多重视,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沟通,让学生在家里也能按时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家长还要对学生的学生采取鼓励政策,改变过去片面重视学业成绩的观念,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发展上,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心理状态才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适当的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课堂中,尊重学生存在的学习差异,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大力表扬,对于存在不足的学生也要进行鼓励,不断让学生树立起更多的自信心,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引导学生的心理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条件。结语综上可知,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环境之下,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不仅有着新的契机,同时也还会面临着一些困扰与挑战。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加快采取措施来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各界也要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的大环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四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个性特征易于塑造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小学阶段开展就着手培养孩子们成为社会所需的心理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为最高效、最科学的途径。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问题表现

生活在21世纪初小学生,物质生活、学习条件都较为优越,但是,基于快速的生活节奏所导致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经常出现紧张、为一些小事过分担心、同学间关系冷漠、有困难时没倾诉对象、对考试过分紧张等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当代小学生心理存在严重问题。

1、“厌学”心理。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有许多家长把未来希望寄托在了孩子们的身上,社会、家庭、学校受其影响,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却忽略了孩子们自身能力承受程度。极少数学生由此表现为:反应迟缓、成绩低位徘徊、厌倦考试、对学习缺乏信心。

2、“自卑”心理。有些小学生受到家庭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始终认为自己“后进”,自卑感特别重,其表现主要是对外界敏感,胆小怕事,不思进取,尤其喜欢独处,不合群、性情孤僻。

3、“柔弱”心理。当今家庭独生子女多,他们从小娇生惯养,生活在父母的荫庇之下,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自理能力很差,自私心理很重,恒心不强,缺乏“一做到底”毅力,做事经常半途而废,拈轻怕重。

4、“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如今小学生较为普遍的表现,当遇批评、委屈、挫折时,思维狭窄,不能客观对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与同学交往时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的心理。还有的学生不服管教,自行其是,上课时候不遵守纪律、随便讲话、做小动作,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

(二)原因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虽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是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1.教育主体模糊不清。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在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有相当数量教师有“好生无需教,差生无法教”的错误观点,简单的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粗化为有人格缺陷的个别孩子,因而在运作上僵化守旧,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化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安排一定的报告讲座就就是讲课。

2、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塑造完美人性和健全的人格,但是基本理念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包括德育目标的实施,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又属另一门类。但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时,不少教师将其混为一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明、理论不足的问题。

目标不明。在课堂上,利用德育方法并不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不少教师对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健,到何种程度比较恰当,对其重要性、必要性不知所以然。

理论不足。关于德育的教育理论明显无法适应于心理健康教育,现成教材及经典教法无法接使用,实践活动在理论上指导方面无法保障。理论基础的缺位也使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业余特色明显,具备专门训练的教师缺少,从事这项工作的专家人才缺乏。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巨大影响已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基于此,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和干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育,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一)基础――学校环境

1、环境建设。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环境应以“新颖、整洁、明亮、美丽”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学生内在的需求。应该把学校各种建筑物以绿化环境为衬托,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花园,也成为学生自由自在成长的乐园。

2、文化建设。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离不开正确的思想导向,学校要有意识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业余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改善学生心理环境的目的。

3、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校貌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氛围。在“团结、向上、积极、乐观”风气沐浴下,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4、家庭环境。学校应该在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协助下,开设家长课堂,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让家长们认识到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学生从小能生活在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关键――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公正”对学生尤为重要,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诚信”这词反映了教师个人的素质,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教师不应把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对孩子言而有信,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

(三)保证――课堂教学

目前,课堂教学已逐渐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不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更需要各科老师通力合作,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授课原则,将其自然运用到本学科教学中,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同时,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谨记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和蔼可亲,以诱发其保持良好情绪;要善于观察学生情绪细微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对学生的干扰;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创造,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多种策略的运用,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结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着力于学校环境、教师与课堂教学三方面的建设,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五

1.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认识到目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就需要对症下药,积极分析现状、总结原因,然后切实的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品质,为打造高素质的健康心理人才而奠定基础。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不单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早的了解小学生心理,引导其树立健康的心理标准,为推动学生心理健康而努力。

1.1自身发展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小学生第一次正确认识自我的过程,是为其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基石,是其以后踏入社会的基础。如果能够在学生时代及时、尽早的了解其心理健康程度,并能够进行有效、恰当的引导,必然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适时的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也能够帮助学生尽早的摆脱一些错误心理知识的诱导,提高其认知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1.2家庭教育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第一步,是学生进入学校和社会的前提。学生的心理健康课,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家庭教育的延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切实的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如年龄、性格、认知能力和心理接收程度等,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最终,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性提升。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切实的与父母一道,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顺利施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

1.3社会进步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课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深入改革正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心理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小学生作为未来时代的主流,其心理健康程度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教育环节,一定要从大处着眼,具有大局观,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教育主体的一部分主抓起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断的适应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自我改革,引导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提升,保证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实现学生心理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2.总结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教育的基石,只有坚持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才能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教育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六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也伴随着人文环境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八零后、九零后甚至羽翼未丰的零零后,一个个新锐的词语代表着这些个性鲜明的新生代群体。环境不同了,时代不同了,所以总有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难管了。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就连我们成年人都应接不暇,何况这些个稚嫩的孩子们呢。如果父母还用那些旧观念、老思想对付现在的孩子们,自然感到有心无力,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对于家庭教育的需要远在当年的我们之上。我们必须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奇怪的例子,某某的孩子小学学习成绩还非常优秀甚至品学兼优,怎么慢慢地变成了学习困难学生直至一个问题青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小学教育的重点不是在于对小学教纲上知识的传授,而是在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就我这些年的执教经验而言,当今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父母等家庭成员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任由其自由发展,学生本人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困难。

这类学生表现为学习成绩差、书写不认真、经常不写作业甚至靠撒谎来逃避作业和学习。第二种,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管教过于严格,使学生不能形成自主的学习习惯,而是在父母的逼迫下学习,自然也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此类学生表现为成绩中上偏高但是对于开放性题目则不知从何下手,也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第三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有意培养孩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这类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踊跃发言,常常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在课余时间也能主动阅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来丰富自己。

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性格养成的影响

如今,性格决定命运的观点已经为大部分人所接受,良好的性格养成才是真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当然,性格缺陷在少年时期表现得并不十分明显,但是有句老话说得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某些性格问题在小学时代往往也会显露出来,比如过于胆小、害羞、容易急躁、在语言和肢体上有攻击性等等。当然,这些只是小问题,并不一定成为性格缺陷。这些问题的发现与处理就主要依靠父母的家庭教育了,因为它的.产生多半也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很多心理学家都说,内向与外向都只是性格的一种,没有优劣只差。但是中国的父母却总认为内向是一个贬义词,内向就意味着孤僻等不好的字眼。因此,对于孩子的害羞多有嗔怪,有时还会说:“你看看谁家的孩子,再看看你自己。”这些看似无心的责备,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自卑的种子。并且有关研究表明,少年时的心理阴影往往难以抚平,在成年后还会影响更为严重。这样错误的教育方法不但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使孩子加深了恐惧感,甚至会使孩子躲避与人接触,造成成年后的交际障碍。对于孩子的急躁与言语动作的攻击性多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使孩子内心中缺乏安全感,因此急于证明自己。这时,如果父母还认识不到教育的失误而采取体罚责骂等错误的教育方法,会使孩子逆反心理更加严重,加重性格缺陷。

在这个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营造健康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孩子是否能够成才的关键。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双管齐下,既加强对孩子学习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又重视良好性格的培养。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应当把自主学习放在首位,寓教于乐,帮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生活计划,再引导孩子了解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宽思维,形成独立自主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学生的学习不强迫不放纵,有张有弛,自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性格养成方面,父母不应该把对孩子的抚养仅仅理解为物质生活上的吃穿不愁,而忽视了家庭、父母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影响。首先,要尽量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父母应当以身作则来为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比如父母的懒惰、自私、不孝、诚信缺失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理中留下抹不去的污点。其实,父母应当重视科学的教育方式。体罚、责骂等不当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对于孩子幼年时的错误,疏导胜于责罚。父母既要重视孩子的性格问题又不能夸大这些问题,还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多表扬,使孩子们在一个积极健康的氛围下茁壮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及家庭环境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家长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文化知识和技艺才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形成了健康的人格及心理才能正常成长,从而成为家庭的骄傲、社会的栋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