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7篇)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7篇)

ID:4764939

时间:2023-10-16 09:32:25

上传者:飞雪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7篇)

梦想是一个人的灵魂的座标,决定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实现梦想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决心。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实现梦想的案例,希望能给你一些启示。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这堂课的一个特点,是努力反映学生身边的数学。教师用旅游的情境引出多位数的加法,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师出示里程图,形象地创设情境,注重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还注意了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学生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和全班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时,教师也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这些做法都是很好的。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个部分。本课在使计算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进行交流等方面都作了可贵的努力。

这一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活动面还不够广,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有效地安排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三年级对于整个小学阶段来说计算题的教学是处于很重要的位置。孩子们不仅要会计算,还要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并能训练他们的速度和正确率。特别在教学连续进位的乘法时,我更觉得教学任务的艰巨性。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实在太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先乘后加的口算,如:7×9+8﹑4×7+5等题。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教学例题和做一做又在黑板上把过程板书出来,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补充了大量的练习,这次的作业学生总体上完成的比较好,但有部分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如第1题的389×4和126×7,连续进位出现了忘记加上进位上的数,或进位的数是3或4的,学生就进上1就好了。少数学生的作业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应该多增加订正题目的练习,而非是单纯的列竖式计算,有意识地引导那些经常出现错误的孩子仔细观察错题,从中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订正,这样他们在以后的练习里也会更加注意,降低了犯错的机率。

例4的教学。(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3)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思想,更多去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尝试、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勇于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原理。再让经过有针对性地练习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乘法的算理算法。同时我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乘法的计算是一种技能,任何一种技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巩固起来,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补充了大量的练习,确实学生对笔算乘法已掌握得较好了,在练习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总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出题,又使学生感到了数学的用处,效果较好。

这次的作业学生总体上完成的比较好,但有部分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如第1题的89×4和126×7,连续进位出现了忘记加上进位上的数,或进位的数是3或4的,学生就进上1就好了。以后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提醒。有个别学生在第5题出现错误,课后进行个别交流反馈。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且有叠加情况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营造自主的探索空间,使学生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叠加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从中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鼓励学生探索笔算乘法中的新情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课堂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复习口算,竖式的书写入手为新课的内容作了个铺垫;紧接着从身边的“校运会”创设了问题情景,提出了计算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方法。下面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

1、不足之处。(1)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当问题一抛出我总希望马上有学生能回答,生怕冷场,所以也就造成了一些中差生没有时间思考,学习的步伐是被拖着的。(2)提问还需艺术性。

2、启示。(1)课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包括基础薄弱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参与合作探究。(2)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如提问的技巧,表扬的技巧等等。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教学让我对计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今天早上跟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这个知识,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实在太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所以在批改作业时感觉头都大了,孩子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情况比想象中的难得多了。其实三年级的计算题在整个小学阶段应该说占着很重要的位置,而进位叠加的乘法就是重中之重了。或许是我在备课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细节上没有处理到位。既是计算的重中之重,专门安排练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首先,做好知识铺垫。在课前联系先乘后加的口算如:7×9+8p4×7+5等题。教学例题时学生分别说出每一位上的数怎么算时,应该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板书出来,让学生了解到进位叠加的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这样可能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其次,练习时,忘记加上进位上的`数,或是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本该进位3或5等,却进上1。还应该多增加判断题,让学生寻找错因,进而订正题目,而非是单纯的列竖式计算,有意识地引导那些经常出现错误的孩子仔细观察错题,从中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订正,也许这样就能降低了错误的机率。

最后,加强对比,突破难点。

对比二:将做一做中的三位数成一位数的进位叠加和两位数乘的进位叠加进行比较,再次体会“哪一位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方法。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应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计算,都看一看有没有进位,进的是几,把进上来的数记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算前一位的积时,要想一想有没有漏加后面进上来的数;算完后,要检查。以后备课时,备教材备得细致一些,备学生备得到位一些,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最合理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乘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自主学习

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老师来了两位老朋友一起上课,请看(出示喜洋洋,沸羊羊)他们给我们打招呼了:大家好,我们一起努力哦!他们要带大家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不过在去之前,我们必须闯过二道关卡,有信心迎接挑战吗?好,我们就来智力闯关(课件演示)1、第1关快速抢答3×52×68×99×57×46×7.太棒了,第一关你们顺利过关,来看第二关。2、第二关口答(1)3个十是()。(2)6个百是()。(3)5个十和8个一是()。(4)4个百合6个十是。(5)18里有()个十和()个一。(6)2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同学们,你们依靠智慧,勇敢的闯过二关,喜洋洋表扬你们,现在跟他一起玩吧!

二、学法引入,合作探究(出示课件:儿童乐园)

1.出示课件:游乐园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答:(价格表中的信息)一生能全部说全就全部说,说不全就其余生补充。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学生提问,如果简单的问题可以当场解决,如果有人提出了例题中的问题就出示例题。

3.课件出示例题: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解答:20*3=60(元)(教师板书列式)

你是怎样算出结果得60呢?可以动用学具摆一摆。独立完成。

选学生汇报:20+20+20=60,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2*3=6,6后面添一个0.…..

师:真厉害,如果20换成200,呢?你会算吗?学生思考举手回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展示梳理,点拨提升

1.师:大家玩了碰碰车,喜洋洋带着大家玩过山车,看看遇到什么问题了?(课件出示例2)

例2.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学生读题1遍。

2.学生列式(只列式不计算)

3.小组合作,将你们的计算方法下来,看看哪组的计算方法多。(小组合作)

4.小组汇报:我们组想了()种方法,第一种是(),第二种是()。……

强调:12里面有1个十,2个一

6.考考大家,有没有掌握这些计算方法。

练一练:12*4=23*2=32*3=要求说出计算过程。

四.巩固反馈,拓展创新

1.师:喜洋洋看大家这么厉害,邀请我们一起玩游戏。开火车游戏

课件出示1.开火车

2.你发现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怎样计算简便?

3.游戏玩玩了,喜洋洋说我们一起去购物.课件出示2算一算购货单的价钱

4.喜洋洋真开心,大家帮他完成了购物,老师这有个难题请你们帮帮我,愿意吗?出示第3题。

五:课堂小结小朋友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口算乘法

20*3=60(元)

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12*3=36(元)

10*3=302*3=630+6=36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现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并能利用10以内加减法正确解答。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从问题的角度寻找相关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找问题的审题方法,同时进行数学问题结构的渗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首先能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分析题目,从而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并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使其正确解答。学会从问题的角度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分析方法、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我是这样想的,口算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因此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法。

首先复习表内乘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接着创设一幅贴近儿童生活情境的画面,有很多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在玩游戏。还有一些游乐项目,如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坐踫踫车每人3元,坐登月火箭每人8元……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为。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我又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学生很快明白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的培养。最后归纳概括,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

不足:

一、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因此在教师讲解完他们不太明确的算理后,教师还是一味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启示:可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元钱换成18元钱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需要多少钱?从而可以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深度性,也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除法应用题就是以它为基础,而且很多复合性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的,使学生掌握这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数学信息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主要采取自主探索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积极的思考尝试解决问题,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认识。练习的设计趣味性和层次性原则,安排了巩固应用的练习形式检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位。

分数乘法应用题涉及了单位“1”的判断,而单位“1的正确判断与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法息息相关。学生刚接触到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很容易把单位“1”搞混淆,出错也是经常事。在突破这个难点的问题上,我采用的方法是统一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教会学生找单位“1”,利用画线段图和列数量关系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节课是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量是多少,有难度,学生接受较困难。

在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这种结构问题时,我没有走以前的老路——让学生死记模式,我选择的方法是通过判断句子“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中多(少)了谁的几分之几。这个句子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其实它是一个省略句,省略的正是多(少)了“某个数”的几分之几,这里所指的“某个数”其实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一个数”,如果在一个短句中出现两个“一个数”就会显得重复啰嗦。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找到题中的单位“1”,从而这种结构和第一种结构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再通过画线段图及列数量关系的方法,分析对应量及所求量的关系,学生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了。

文档为doc格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