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案例16篇)

热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案例16篇)

ID:478140

时间:2023-06-26 19:46:06

上传者:曹czj 热门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案例16篇)

通过写学期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目标进行调整和改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学期总结的典型案例,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人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

2.统一时间:589年;统一标志:隋灭陈;。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灭亡原因:隋炀帝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时间:6;事件:隋炀帝在江都被杀.

知识点二:隋文帝统治。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

知识点三:隋朝大运河。

修建者: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各段名称: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重要城市: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知识点四:科举考试。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

2.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

3.唐太宗的主要活动(治国政策和措施)。

(1)用人上: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称之为“贞观之治”.

知识点二: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2.武周(武则天)统治的措施及作用:

(1)措施:。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2)作用: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前期)的改革措施与盛世形成:

1.措施:重用贤能(姚崇,宋璟)实施一系列的改革。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成为“开元盛世”.

3.关注课后题.

归纳: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识点一:遣唐使: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2.规模:日本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3.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

知识点二:鉴真东渡:

1.评价:鉴真是唐朝和日本文化交流中影响的人物。

2.六次东渡: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3.鉴真的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强盛后,派遣世界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引进中医,天文,历算等.

4.朝鲜音乐也传入唐朝.

知识点四:玄奘西行:

1.概况: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主要活动及贡献:。

(1)在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2)回国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3)《大唐西域记》: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3、全国推行郡县制;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5、修筑了长城;6、开凿了灵渠。

人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历第一个国家“家天下”的夏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阳城。

4、政权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

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

1、夏朝按地区划分国民(九州);部落按血缘划分人群;。

2、建立了压迫人民的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

3、“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家天下”

夏灭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无度、大兴土木、剥削百姓。

二、商朝的建立。

1、公元前16,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300年。

3、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上: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经济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今西安)。

4、西周的政治、经济。

政治:分封制。

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四、西周的灭亡及东周建立。

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

2、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

五、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1)荒.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分封制的作用。

作用《春秋》《战国策》西汉刘向编写内容周王的分封:“授民授疆土”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同姓、姻亲、功臣、前代贵族依据分封人员a、加强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b、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化发展。

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

1、春秋奴隶社会瓦解(前770--前476)由统一走向分裂。

2、战国封建社会形成(前475--前221)由分裂走向统一孔子编写,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

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表现在诸侯不听天子命令,不尽义务,政令征伐自诸侯出。)目的: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

2.统一时间:589年;统一标志:隋灭陈;。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灭亡原因:隋炀帝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时间:6;事件:隋炀帝在江都被杀.

知识点二:隋文帝统治。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

知识点三:隋朝大运河。

修建者: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各段名称: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重要城市: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知识点四:科举考试。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

2.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

3.唐太宗的主要活动(治国政策和措施)。

(1)用人上: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称之为“贞观之治”.

知识点二: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2.武周(武则天)统治的措施及作用:

(1)措施:。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2)作用: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前期)的改革措施与盛世形成:

1.措施:重用贤能(姚崇,宋璟)实施一系列的改革。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成为“开元盛世”.

一、学会听课。

用新的方式听老师复习阶段的辅导课。复习阶段听老师讲课,听什么?听思路,听提炼,听挖掘,听补充、听小结,听解题方法的指导。听课过程中,一有所得,当即记于课本天头地脚处,以供备忘,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学会课后自己整理教材。

在历史能力测试中,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闭卷的选择题;一是开卷的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同学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和迁移以及运用基本的历史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千变万化的能力测试题都离不开考察你对教材的认识。所以,要以不变应万变,抓住教材为本。在整理教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知识主干化。在知识结构的框架下,记住其中的主干知识,不要孤立的记忆它。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按课标要求掌握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内容和影响(或作用)。表现在课文中,即是每一课子目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多,记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并能由此而链接更多的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的积累量,进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效力,以及准确性。这部分往往会在闭卷的选择题部分来考察。

(2)知识线索化。在对每一单元知识结构整理的基础上,联系比较上一单元和下一单元的知识,整理出本册书的知识线索,这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在知识线索下,加强对知识因果关系的理解,有的事件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有的是一因多果等等,注意全面、辨证、多角度地分析。并要注意这些历史对今天社会建设中的启示。这类知识一般在开卷部分以材料为载体多重设问来体现。有的同学往往认为历史考试中有很大部分是开卷的,所以没必要抓教材,殊不知,在考试中时间紧,如果对教材没整体认识和熟悉,根本没法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内容。因此,教材知识的线索化这个环节尤其重要。

(3)注意教材中的插图、文献材料和注释和课文中补充的小字。课文中的插图:可以用来加深对课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首先,要善于观察,抓住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其次,掌握一些识图的技巧,如,注意地形图中的图示含义、线条的走向和古今地名国名的变化;了解人物图中的神态;发现景物图中的细节和特征等。文献材料:一般在课文中用黑体字表现,它是史实来源的第一手材料或第二手材料,学习时,注意其出处,联系课文相关内容,解读其中语句的含义,这样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论从史出、史证结合的学习方法。小字部分往往容易在检测中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归纳和知识迁移能力。这个环节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在考场上把没见过的材料与我们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

三、注意历史复习中的记忆方法。

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有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最常用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以下几种:浓缩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数字归纳记忆法、联想比较记忆法。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了解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七上p·56)。

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地间的交流,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为后来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人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意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初一历史知识点考点总结

>历史上,郑和七次下西洋,亚非经济大交流,友好关系长又长。

(二)。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战斗是名将,英勇善战戚家军,九战九捷平浙江。

十七、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

努尔哈赤统女真,1616国号金,起兵攻明夺辽东,迁都沈阳改盛京。继承汗位皇太极,重视生产改内政,选才“联蒙”扩势力,1636国号清,1644清入关,统治中心迁北京。

(二)。

清初采用明朝制,内阁六部都设置,但留满洲议政王,议政决策军国事。雍正集权强君主,开始设置军机处,军国大事皇帝说,大臣跪地作记录,名存实亡议政会,乾隆时期被撤除。思想文化搞禁锢,“康雍乾”时最残酷,“文字狱”案搞恐怖,阻碍发展和进步。

十八、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

“牛皮侵略”是荷兰,1624占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1661帅战船,1662收台湾,1683清朝管。日今“台独”搞分裂,阴谋诡计要揭穿。

(二)。

十七世纪沙俄国,扩张势力搞侵略,城堡修到尼布楚,烧杀抢掠吃人肉。康熙两次派军队,击毙俄军总头目,1689双谈判,签定条约《尼布楚》,黑、乌两江库页岛,规定都属我领土。

十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

清朝统治很有方,驻藏大臣管西藏,平定和卓的叛乱,伊犁将军管新疆,土尔扈特回祖国,民族统一谱新章。

(二)。

清朝疆域真宽广,东边临着太平洋,东北林海风景好,外兴安岭库页岛,东南台湾诸岛屿,南海诸岛跨水域,西跨葱岭众山谷,西北巴尔喀什湖,北接寒冷西北利亚,亚洲中国属最大。

二十、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

明代引进农作物,玉、甘、花、向、马铃薯,棉织、丝织、青花瓷,商贸出现大城市,明朝中期资萌芽,“机户”就是资本家,“机工”出卖劳动力,雇佣关系就成立。

(二)。

清朝国策大错,对内“重本抑末”,对外“闭关锁国”,先进技术不学,长期与世隔绝,二百年来国弱。

二十一、二十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

明朝修建北京城,建筑特点很鲜明,设计精巧又严整,“宫、皇、京城”三部分,皇帝故宫紫禁城,世界瑰宝最出名。

(二)。

明朝长城大发展,采用条石和青砖,东边起点鸭绿江,西边到达嘉峪关,蜿蜓六千多公里,世界史上数奇观。

(三)。

《本草纲目》李时珍,医药巨著世人惊,《天工开物》宋应星,“工艺百科”传后人,《农政全书》徐光启,农学史上他第一。

(四)。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写成功,长。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汉武帝: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都长安(西安)。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二、稳固大一统的措施:p57。

1、北击匈奴:

时间:公元前127年到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三次对匈奴的战争统帅:卫青和霍去病。

结果:汉军取得了胜利,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北部得以安宁,并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至中亚各地的通道。

2、河西设郡屯田:

汉武帝在河西设郡,兴筑边塞,修筑长城,开通河西走廊。

3、西南开发:

西南夷:今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居住着许多语言、风俗、习惯不同的少数民族,统称“西南夷”。如:夜郎、滇国。

4、东北拓展:

东胡:如东北地区的乌桓、鲜卑族。

一、光武中兴:

1、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因为在原都城长安东面,史称“东汉”。

2、光武帝“柔术”:

1)多次下令释放或禁杀奴婢2)废除苛捐杂税3)提倡节俭4)整顿吏治。

3、注重文治:

1)在洛阳建立皇家图书馆2)扩大太学的规模3)在地方兴办郡国学。

4、光武中兴: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政权,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在位30年里,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

二、东汉衰败:p66。

初一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

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概念和功能。

管壁。

动脉送血离心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送血回心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四大发明:

1、活字印刷术:北宋的毕升发明。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比欧洲早约4。

2、指南针:1、战国时期,制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作用:为世界航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3、火药: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科学1.北宋科学家沈括写成的《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2.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的科学写成《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三、史学。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史通史,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四、宋词和元曲。

1.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其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2.李清照两宋之交词人,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3.元朝的关汉卿是最优秀的剧作家,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五、绘画与书法。

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2.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3.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被称为“神品”。

4.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初一历史知识点考点总结

>历史向前进。

(二)。

《资治通鉴》司马光,战国—五代编年详。苏轼豪迈评“赤壁”,清照委婉又感伤,弃疾作品多豪放,汉卿剧作善恶扬。择端《清明上河图》,孟頫书画人崇尚,书法人称“宋四家”,苏、黄、米芾和蔡襄。

十五、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

1368朱元璋,建都南京元灭亡,“民政”“刑狱”和“军政”,三司直属归中央,废除丞相、中书省,六部分理管朝纲,特务机构锦衣卫,皇帝指挥大权掌,四书五经八股文,明朝君权更加强。

(二)。

明朝有个建文帝,下令削藩大祸起,朱棣打起“靖难”旗,起兵夺权称了帝,1421迁都城,南京迁都到北京,强化君权有谋心,削藩“增特”搞专政。

十六、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

我国航。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如“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虽然过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当你站在它面前时,有何感想?我们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下面是两种基本的观点:第一种是复原圆明园。应该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对它加以复原。让它重新拥有世界万园之园的桂冠,重现世界建筑瑰宝的风采。从而吸引更多的世界游客来此,饱览它的风采,这样既传播了中国古典文化,也可弥补我们当年的损失……第二种是不赞成复原。要复原圆明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况且复原的带有现代味,它的观赏价值比起真正古典的要大打折扣。倒不如让它以现在的残垣断壁凄凉的躺在那里,让每一个来参观的人去自己想象那段屈辱的历史,从而激励后人。知耻而后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看法,加入到不同的阵营中,请各阵营选出一名“营长”,做好记录,我们的记录稿也可以作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存档。如果课堂上想的还不全面,可以课下再通过查阅资料继续补充。这样,通过辩论、倾听、学习,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就不再是时间和事件的枯燥堆积,而是一种情感的内化。

献计献策。

如学完了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目睹”了清政府的一次次失败和屈辱的签约,你除了愤怒,还有什么?你痛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痛骂慈禧太后、李鸿章这些卖国贼,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这些痛恨都改变不了历史,倒不如设身处地的给当时的中国找条光明之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联系今天你所储备的知识、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现实生活,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献计献策。我们能想到改革,发展经济,今天的改革开放就是最好的例子;想到革命,把这个腐朽的清政府推翻,别让卖国贼当权;想到整顿军队,加强军事力量;想到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你也许会觉得这些想法不着边际,但是当你看到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时,你会感叹,原来我们的前辈也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这样为中国的光明前途而探索的。只要我们每个人敢想、能干、富有责任感,都可以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从而增强自豪感、责任感。

搜集图片。

新课程下教材中的图片明显增多,图文并茂。但我们往往觉得太陌生,不太感兴趣,因为图片中的人和事离我们太遥远。如果是我们自己“参与”的或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的相关照片,我们的关注程度可能就大不一样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搜集图片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如通过“重走长征路”搜集遵义城、泸定桥等相关图片;参观抗日战争遗址,搜集卢沟桥事变、血战台儿庄等相关资料;走进沂蒙老区,寻访孟良崮战役的遗迹;和你身边的革命老前辈成为“忘年交”,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等。通过自己搜集图片、资料,你所记住的就不仅仅是几个枯燥的时间、数字和人名了,而是带着一种深深的情感去认识这段历史,那么这段历史中的人和事也就被你赋予了情感色彩。

这些方式,灵活多样,课上、课下都可以进行,全班同学都可以参与。我们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历史。那么,历史也就在我们的思考、感悟中涂上了情感色彩。

初一历史知识点考点总结

>历史当做镜子照。

(三)。

抗元英雄文天祥,广东兵败拒劝降,坚贞不屈抒战歌,《正气歌》《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不屈多悲壮,浩气长存永不忘。

(四)。

民族融合日月新,杂居相处又通婚,“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经济文化大发展,促进社会向前进。

十三、十四、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建立者。

称号。

都城。

杨坚。

隋文帝。

长安。

李渊。

唐高祖。

长安(今西安)。

忽必烈。

元世祖。

大都(今北京)。

朱元璋。

明太祖。

应天、北京。

皇太极。

北京。

2.主要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创设,包括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其中尚书省下设有六部。

科举制:隋朝创设,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朝时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行省制度:元朝创设,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厂卫特务机构:明朝设立,主要有明太祖设的“锦衣卫”和明成祖设的“东厂”。

八股取士:明朝的科举制度,考试范围在“四书五经”,文章称“八股文”,对读书人危害甚巨。

军机处:清朝雍正皇帝设立,主要是为了加强皇权。

3.著名盛世及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遗风:武则天。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

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

4.宋代三大词人及代表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5.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6.四大名著及作者《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7.人物与成就。

李春:赵州桥。

毕升:活字印刷术。

孙思邈:记载火药配方。

司马光:《资治通鉴》。

关汉卿:《窦娥冤》。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郑和:七次下西洋。

8.中国之最。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是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开始于隋朝。

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在唐末。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唐律疏议》。

第一次把火药配方记录下来的人是孙思邈。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是在宋代。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

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的司南。

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毕升。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是元朝。

少数民族回族开始形成于元朝。

我国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省级行政区划开始于元朝。

世界上最早进行的远洋航行是郑和下西洋。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有中国古典小说颠峰之称的小说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修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长城是明长城。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故宫。

中国近代化萌芽最早开始于明朝中后期。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了解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七上p·56)。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地间的交流,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为后来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