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家乡环境调查报告实用

2023年家乡环境调查报告实用

ID:478470

时间:2023-06-26 20:03:07

上传者:曹czj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家乡环境调查报告实用篇一

首先,我们通过访问周围的人,知道了城市里的空气比郊区要差一些了。因为城市里的人们随意乱吐痰,乱扔垃圾,甚至把臭烘烘的垃圾放在别人家门口或是电梯里。城市里汽车太多,排放了大量的尾气;郊区里都是花花绿绿,树木高高的,粗壮结实挺拔,像草原的哨兵一样,长得葱葱茏茏。

然后我们通过观察古宇湖的水,了解到原本清澈见底的古宇湖有着黑,白天鹅,它们在古宇湖里游来游去。由于人们大量把污水排入湖里,湖水开始变得一点儿浑浊起来,天鹅们不约而同地跑掉了,远远地离开了我们。

总结来说,我要对人们提出以下意见:

一、请人们千万别随意乱吐口痰,别乱扔垃圾,车子尽量少开。

二、请人们不要往小河,小池,小溪等水中排入污水,扔垃圾了。

三、请人们多多地栽种,培育小树苗,让它长成参天大树,不要因为占小便宜而让许许多多无古的生命在这世界中消失。

如果你们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真的太好了,谢谢!

2023年家乡环境调查报告实用篇二

调查地点:韶钢厂

发现问题:

调查研究结论:

原来,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在工业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烟囱高耸着,不分白天黑夜的冒出或浓或淡、若黄似黑的烟雾。淡的,风一吹就渐渐消去了;浓的,过了很久,还是弥漫着难以散开,一个个烟囱就在烟雾里若隐若现。

在生活区,特别是吃饭时间,一阵阵油烟被各家各户的排气扇排放出来,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混在一起,简直难闻极了。走在放学路上,我常常被呛得难受死了。

在马路上,尤其是上下班时间和放假期间,汽车尾气卷着路上的尘土漫天飞扬。路人不得不掩鼻而去,还经常使眼睛进沙,严重影响了大家的健康。

个人建议:

针对以上一些现象,我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1、有关部门要严格控制对工业废气的排放,尽量能够将废气中的污染物减少到最低,且不准大量排放。

2、大力宣传环保型抽油烟机的好处,建议居民们买环保性的抽油烟机。对大量排放厨房油烟的家庭,有关部门要进行经济惩罚,这样大家就不用闻油烟的气味了。

4、不要破坏植物,多植树种花。植物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净化空气。因此,人们平时要注意爱护花草树木。多组织宣传活动,咨询活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成立养护绿化队,专门负责种植花草树木,养护花草。

研究后的思考:

各位社区居民们,通过这次调查,我真正认识到我们的家园太需要保护了。保护环境,不仅仅是用一双双手,更是要用一颗颗心。为了我们的家园永远美丽,让我们用爱来保护环境吧!

2023年家乡环境调查报告实用篇三

今年寒假,为了比较深入地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和邻里几个玩伴组建了一个环保实践队,现将活动过程做如下说明。

因为今年来家乡的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环境日趋严重,这些都给家乡的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们几个提议创建一支环保队。

在周围邻里间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为环保提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对家乡环境改善起到力所能及的作用。

(1)首先,我们在家乡的主大街观察了过往行人乱丢垃圾的行为且进行了适当的记录。我们发现大部分人都没及时把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随手乱扔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在我们家乡能真正爱护环境又能了解物品回收利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为这样,容易导致家乡主街道的环境卫生恶化,影响市容。

(2)然后,对一个主要河流深入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由于人们环境意识的薄弱,把不少的生活垃圾倒入了河里,河边,使得主河流被众多生活垃圾所污染。其中大多是一些废弃塑料,生活废品,污水,严重影响了河道卫生与清洁。我们也调查了解到由于家周边没有较大型的处理生活垃圾的场所,所以一些居民为了贪图方便,便把垃圾丢到河里,使河中许多地方淤塞,河水也变色了。

10日25日,在街区我们制作了一部分传单,对居民进行一些环保问卷调查。

调查针对人群:1565岁街区居民

调查方法:随机调查

调查如下:选择题

(1)你认为环保的目的是什么?

a、爱惜每一个生命(62%)b、保护生物多样性(10%)c、与动植物和睦相处(10%)d、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满足发展需要(18%)

(2)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a、饮用水,空气质量(10%)b、森林,土地保护,防止水土流失(34%)c、环境改善(16%)d、粮食蔬菜安全(14%)e、脱贫致富(16%)

(3)你对乱丢垃圾行为有何看法?

a、无所谓(5%)b、值得批评(89%)c、不关我事(6%)

(4)您觉得您周围环境怎样?

a、很好(9%)b、感觉还可以(31%)c、比较差(52%)d、很差(8%)

在收回的答卷中,我们发现家乡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薄弱,对环境问题不是很关心。与此同时,我们向其讲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目标,让他们认识到一些环境保护对自身及自己周边的人,事的重要性,得到他们的支持。

政府及相应机构应在全民中开展整体教育,加强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居民的环保素质,树立环保风气,让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大力宣传污染的危害性。

多推广环保活动,调动全民共创和谐美丽武冈。

本次活动让我认识到环保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政府,企业,公民缺一不可。

2023年家乡环境调查报告实用篇四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舒塘村是一个乡下小村,十年以前这里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溪边小鱼嬉戏,那是一种现代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态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溪里鱼儿绝迹,臭水沟瘴气难闻,农药包装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泛滥。最近由于降水极少甚至出现河水干涸的现象。对于这十年来环境的变化,相信看到这变化经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在调查过程中发出的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里提水作为饮用水,但是对此99%的人对此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导致很多人就近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而1%的人认为这不足担忧因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对溪水最好的清洁。由于用水的紧张,我们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水等的侵袭后腐烂堆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积累。由于近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对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另一项潜在的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就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之所以潜在是由于这些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或是看不到的,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

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甚末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末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21世纪注定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农村的广大地域面积与其人才的引进是不成比例的,许多人在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后是不愿意到农村这样的基层去服务工作,这就造成农村人才的缺乏,也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的维护方案。

在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后,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制定相应的法规来明确责任,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治,从强制的角度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如果要求农民停止或减少对其的使用是不现实和可行的,农民不会为了抽象的生态环境的概念而放弃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这种依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研发出新的环保无机或对土地生态危害小的产品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这既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从源头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控制。

2023年家乡环境调查报告实用篇五

因为近年来家乡的.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环境日趋严重,这个寒假为了完成任务也为了营造健康的环境,我组织了我家乡的小伙伴和我共同做了调查。

1.查阅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环境状况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

3.通过观察每天的垃圾。了解环境状况

2.在街道上观察过往行人乱丢垃圾的行为,并进行了适当记录。我们发现街道上每20米就有一个垃圾桶,但是只有少数人会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再加上家乡的垃圾桶分为回收不可回收,那少数人中只有极少数人会正确的把垃圾投到正确的位置。

3.在家乡的溪河查看时,发现街道的垃圾堆在河边。人们家里的垃圾也会用车子拉到河边,导致现在的溪河又脏又臭。

4.走访县城小区的一些家庭,发现,每个家庭至少有一辆车。走在县城街道两旁塞满了轿车,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不但引起了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也是一大问题。

5.最后几个小伙伴和我对本地居民进行调查,了解农村环境状况,走访了本地一所学校,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家乡居民的环保意识相对淡薄,对环保不是特别的关心,但是大部分认为自己周围的环境状况很差,都强烈希望政府切实重视环境保护给居民良好的环境。他们对我们实践活动纷纷表示支持。并尽可能做到不乱扔垃圾。

1.做一件事需要用心,不管结果如何,总会有人支持。

2.要有集体精神,学会和小伙伴一起合作,相互帮助。

3.只有政府,企业,公民共同维护环境,才能美好。

经过我小伙伴的帮助,终于完成了这次活动。经过这次活动才发现家乡的环境问题严重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此外,这次活动让我自身更有勇气面对挑战,增强社会责任感,对自己有很大帮助。

2023年家乡环境调查报告实用篇六

20xx年2月27日

树木和水的污染

观察周围的环境,访问过路的人,查资料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2023年家乡环境调查报告实用篇七

引言: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中农业活动的比重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上升,与这种经济变动相适应,乡村人口与城镇人口此消彼长,居民点建筑及居民生活方式也向城镇转化,即城镇化进程。在农村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发展问题。对此,陆新元、熊耀辉等人认为粗放式农业生产、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及乡村企业污染加剧等方面是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农村环境政策体系创新、城镇化等农村李建平先生认为,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障碍,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是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的关键。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的一个农村,近几年家乡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随着高污染企业的迁入,河流、土壤严重。但对此,大多数人环境破坏的危机意识。面对如此现状,积极研究探讨农村环境问题根源,提高农环保重视度,对于当前农村可持续发展,城镇化进及乡村自然景观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正文:

1.家乡发展现状

1.1经济发展中大量破坏植被

现在回想起小时候,最感慨的便是那时满山满山的树。我的家乡在鲁南地区,低山丘陵处是满满的的松树、柿子树还有桃树等,还有许许多多的刺酸枣。小时候的我们,最盼望的便是上山(因为那时还小,没有大人带着,家里人是绝对不准我们上山去玩的。)曾经的家乡,道路都是石子铺就,不能承担起如今几吨的卡车,但是风再大却也不会尘土飞扬,因为路两旁都是参天的柳树杨树,炎炎六月也不会使人感到热不可耐。曾经听过有过一句话“要想富,多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于是,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里,路修起来了,树却没有了,现在的家乡。仿佛最令人熟悉的已经不是参天大树,而是一条条的柏油马路。在过去的十几年的成长里,我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却还不能与破坏环境联系起来。如今,有一点却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在我看到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中,从来没有从任何人嘴里听过环境是需要被保护的。国家政策的环境考量离我们太过遥远。即使现在环保已经成为一个为人熟知的名词,为了工程取土,炸山毁林的行为依然不会遭到诟病。在家乡人的眼里,那参天大树,那长满各色植被的山脊,只有被真切用来换取利益时才能有它的价值。

1.2盲目引进污染企业导致环境污染

水从山间流下,越是夏天越是冰冷刺骨,泉水爽口清冽,附近的居民都会自己准备大桶去取泉水,路上的行人也会不由自主的停下到泉水边掬一捧泉水。然而,随着山腰处一座水泥厂的建立,这一切化为乌有。清澈的泉水变成触目惊心的污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污染的产业越来越多的把触角伸到了各个乡镇,一个本来清明秀丽的山水之境,一座水泥厂就轻而易举的毁掉了它。污水肆流,臭气熏天。河流的交汇处,竟然能有红、绿、黄各色的污水,真是成了个名副其实的大染缸。这并不是特例,如今,在曾经夜半捣衣,孩子嬉戏畅游的那些地方,在找一处可以净手河流已是不易。在城市一体化脚步中,没人看到,最先一体化的不是飞速的gdp,不是富裕的生活,而是这满目的污染,这令人作呕的生命之源。

1.3大量使用农药导致生态破坏

2.农村发展问题原因

2.1政府对农村发展规划支持力度不够

中国是农业大国,但是“以乡村养城市”的观念却根深蒂固。近几十年来,政策对于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显然不比城市。农业在太长时间里只求发展不敢妄谈可持续。针对农村发展,我们颇有彼时清朝“天朝大国”的自足感,最不缺就是环境,最缺的是资金。有企业迁入,当地政府自然是举双手欢迎,哪管它是第几产业,污不污染那是以后的事。一个水泥厂的迁入,有多少地方会像城市那样花费大精力去调查论证。“先污染后治理”这条政策我们贯彻的尤为彻底。

2.2农民环保意识缺乏,破坏环境的危机意识不够

公众环保意识对经济发展中环境监督力度在过去几十年的农村发展中几乎没有发挥作用。在环保卫士慷慨激昂的今天,家乡的大部分人仍旧不知环保何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们在看到家乡的景色大变之后,大多也只是叹一声“以前的水多清啊”或“现在树越来越少了”,却很少将其危害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遑论要求治理。

3.农村不合理发展现状如何改善

3.1加快城镇化进程,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只有腰杆儿硬起来,各地政府才不会“饥不择食”,盲目引进高污染产业。随着今年中央多次会议的召开,城镇化发展被提上日程,这无疑是面对乡镇发展一个喜讯。

3.2加快促进农民环境意识

乡村科学发展不可能与农民素质脱节。如果人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样的发展对自己更好,我们有如何“怒其不争。”要不断加强各项文化政策在农村的落实。不断改善办学质量,提高农民文化质量。加大环保意识在农村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生态保护的理解与支持力度,真正树立长远眼光。

结论

参考文献《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研究》(李建平,)

《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陆新元;熊跃辉;曹立平;张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