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油和水大班科学公开课 大班科学恐龙的秘密教案(通用12篇)

最新油和水大班科学公开课 大班科学恐龙的秘密教案(通用12篇)

ID:4785710

时间:2023-10-16 18:22:14

上传者:QJ墨客 最新油和水大班科学公开课 大班科学恐龙的秘密教案(通用12篇)

致辞致谢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的表达方式,通过它可以展现我们的素养和人格魅力。2.在写致辞致谢时,我们需要用真诚的语言表达出我们对他人付出的感激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致辞致谢范文,供大家参阅和学习。

油和水大班科学公开课篇一

雨的秘密

设计意图

“梅子黄时家家雨”,梅雨是上海初夏季节的一个明显的气候特征。很多孩子都喜欢下雨,本活动以引导幼儿了解雨是怎样产生的开始,逐步迁移到对我国气候中“梅雨季节”来历的探究。活动中力求变枯燥的灌输、被动的接受为幼儿主动实验、大胆推测、迁移地学习,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己做小实验,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科学现象。

2、通过探索“雨”的形成,理解“梅雨季节”的来历。

3、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火柴等实验工具。

2、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幻灯片、磁带。

过程建议

1、幼儿边看情景表演边思考: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允许幼儿充分想像和猜测。

2、幼儿做实验。但要注意安全。

(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幼儿仔细观察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总结:水热了就会有蒸汽,许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3)讨论:你平时看过“蒸发”的现象吗?

3、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1)幼儿观察:热水倒在杯里,用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发现什么?

(2)幼儿思考: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水珠?

4、幼儿看幻灯听故事,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

5、引导幼儿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雨对人的好处与危害。

6、启发幼儿用所掌握的经验解释“梅雨季节”。

幼儿思考:为什么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总是下雨?引导幼儿知道梅雨季节是海洋空气与海洋冷空气相遇形成了一段时间里雨水十分多的现象。

延伸提示

梅雨季节时,请家长与幼儿一同观察和记录雨水、潮湿、物体发霉的情况。

大班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圆珠笔,知道圆珠笔的用处。

2、通过观察、拆装圆珠笔、绘制安装说明书等形式,感知圆珠笔的构造,掌握安装的步骤。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拆下来的原件、放在筐子里,对拆装活动有兴趣。活动准备:

1、师生提供收集各种圆珠笔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一支圆珠笔,人手一个小筐子。

3、在黑板上画一张《圆珠笔统计表》(附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教师:你带来的圆珠笔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同?(比较圆珠笔的粗细、长短。)

——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玩一玩、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与同伴交换玩一玩圆珠笔,说一说:你们的圆珠笔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小结: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它是笔杆、笔芯等部件在材质、形状和色彩上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拆一拆——感知圆珠笔的结构。

——教师:你知道圆珠笔的里面是什么吗?

——幼儿拆开圆珠笔,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出示黑板上的《圆珠笔统计表》,讲述圆珠笔的名称(笔帽、笔杆、弹簧、笔芯等0,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在统计表上记录圆珠笔部件的数量。

三、装一装——感知组装圆珠笔的过程。

——鼓励幼儿将零散的圆珠笔部件组装起来。

——教师:你是怎样组装圆珠笔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安装圆珠笔的过程。

四、画一画——安装说明书。

——鼓励幼儿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安装圆珠笔的操作过程。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说一说——圆珠笔的用途。

——教师:圆珠笔有什么用?圆珠笔为什么能写字?圆珠笔一直能用吗?

六、游戏活动——拆一拆、装一装。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圆珠笔,重新进行拆装圆珠笔的活动,感知不同构造的圆珠笔进一步巩固对圆珠笔的认识。

——组织幼儿分组开展拆装各种圆珠笔的“擂台赛”,比一比,看谁拆得快、装得快,训练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

油和水大班科学公开课篇二

1.体验听诊器可以使声音放大的现象,产生操作兴趣。

2.产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听诊器1-3个。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线,回形针。

一、听听说说乐幼教

1.引导幼儿把手放在胸膛上,感觉心脏的跳动。

2.指导幼儿趴在同伴的胸前听一听心脏跳动的声音。

3.让幼儿戴上听诊器听一听同伴,老师心脏的跳动声。

教师:用听诊器听到心脏的跳动声和趴在前用耳朵听到的心脏跳动声有什么不同?

二、小实验

1.观察桌上的材料

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线,回形针。

2.教师提问:

我们能运用桌上的材料来做一个传递声音的实验吗?”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在俩个酸奶杯低各挖一个小洞,用线穿过,再用回形针卡住。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游戏—打电话

1.用自制电话通话。

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握住线。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3.教师小结:声音是通过线来传播的,如果把线握住,声音就传不过去了。

四、幼儿讨论:动听的声音和烦人的噪音

油和水大班科学公开课篇三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土壤的乐趣,养成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探究精神。

2、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探究土壤里的成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比较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利用各种工具分离土壤中的不同颗粒,寻找土壤中的水与空气等成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通过游戏、操作、实验等掌握了分离不同物质的方法及感受空气存在的经验。

2、教师准备:干燥的土壤、小勺、一次性纸杯制成的筛子(洞眼大小不同)、搅拌棍、纸碟(标明大、中、小)、量杯、卫生纸、透明水杯。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我见过的土壤。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曾经在各种不同的地方采集过各种土壤,你们都在土壤里发现过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干燥的土壤,发现土壤中颗粒大小不同

(1)教师提问: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土壤里的颗粒大小一样吗?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大小不同的颗粒分离开?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离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颗粒。

(1)看一看:桌上有些什么工具?

(2)想一想:可以怎么用?

(3)做一做:幼儿在舒缓的音乐中,分成三组,分别用小勺、筛子和水来分离土壤的大小颗粒。

(4)说一说: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5)比一比: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引导幼儿从操作完成速度及质量方面进行比较。

4、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探索土壤中里看不见的东西。

(1)引导幼儿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看不见的秘密?

(2)想一想:怎样让土壤里的这些秘密都显示在我们的面前?

5、师幼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秘密?怎样发现这些秘密?

活动提示:

1、此活动的重点是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分离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颗粒,探索土壤中看不见的东西,如水和空气。此活动前,幼儿要有采集土壤、观察土壤的经验,并对土壤的特性及种类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幼儿还应掌握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科学实验活动的基本方法,如筛选、搅拌等。活动中,教师一是要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实验方法,二是要引导幼儿思考不同工具和方法的优劣。

2、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提供一些常见的或废旧物品制作的工具,如透明的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等作为幼儿的操作材料,既可以废旧利用,又可以保护环境。活动结束后,还可以将操作工具投放到活动区中,便于幼儿反复操作。

3、组织幼儿开展延伸活动:自制小书《土壤的秘密》,将自己在土壤中的发现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画绘制成册。

4、提请家长配合:

(1)带孩子观察小区周围的土壤和土壤里生活的动植物。

(2)带孩子查找资料,了解土壤里还有哪些成分。

油和水大班科学公开课篇四

1、认识树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树的不同部位及其作用。

2、初步理解“年轮”的含义。

3、学会分享和大树相处过的经验。

老师自备(树枝、树皮、树根、树叶若干、花、果子)、盒子

不透明的袋子4个(分别装入准备好的各部分)、电子大书、树的剖切面。

一、谈话导入。

1、引导幼儿回忆和树相处的经验。

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树?见过树上哪些东西?有没有抱过树?有没有爬过树?

2、请幼儿说一说树都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认识树的各个部位及其作用。

1、游戏互动,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树的组成部分。

出示盒子,请小朋友闻一闻、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在什么地方看过。(树叶、花、果子)

出示袋子,让幼儿看一看、猜一猜是什么,在什么地方看过。(树皮、树枝、树根)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看过的这些东西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树。

2、教师出示电子大书,认识树的各部分的作用。

教师讲解树枝、树干、树叶、树根等的作用。

三、开拓视野。

1、请幼儿说一说怎么样才能知道树的年龄。

2、出示树的剖切面,介绍年轮。

树木伐倒后,在树墩上可以看到有许多同心圆环, 植物学上称为年轮。年轮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季节影响形成的,一年产生一轮。因此从主干基部年轮的数目,就可以了解这棵树的年龄。

3、出示三张树的年轮图,让幼儿说说它们几岁了。

四、绘画

幼儿绘画大树,鼓励幼儿画出大树的各个部分。

幼儿说一说自己画的树是什么样子的,长在什么地方的。

油和水大班科学公开课篇五

1.知道种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名称,及种子发芽的秘密。

2.了解种子由发芽到生长的过程,及其生长所需的条件和环境。

3.有探索精神,喜欢种植活动。

知道种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名称及了解种子由发芽到生长的过程。

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和环境。

1各种种子实物

2一次性碗若干

3泥土

4水

5课件

6种子发芽视频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种子的兴趣。

二、通过观察,认识种子内外部形状及各个名称

1、教师准备实物种子,幼儿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各种种子图片并提问。

提问:这些种子除了颜色不一样,还有哪些不一样呢?(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

提问: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它们有一样的地方吗?(都有一条线)

师:这条线叫做什么呢?这条线就像我们小朋友的肚脐,我们把它叫做种脐。

3、出示种子名称图片,认识种子各个组成部分名称。

(1)出示图片讲述种子外部的各个名称(种皮、种孔和种脐)

(2)幼儿掰开种子仔细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幼儿说说种子内部的样子)

(3)出示种子内部各个名称讲述(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师:刚才我们把种子打开以后,都发现了一根小芽,这个是种子的胚芽,中间有点粗的叫胚轴,下面是种子胚根,里面这一块是种子的子叶,它是给胚芽传输营养的。是不是所有的种子都会发芽呢?种子要有胚芽才可以发芽。

三、播放发芽录像视频,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提问:种子发芽的样子是怎样的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老师把种子发芽的过程拍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好不好?

1.播放种子发芽过程视频。

提问:种子发需要哪些条件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老师做了个实验,我们一起来看看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2.播放种子发芽实验视频。

师:刚才我们看了视频,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呢?(泥土、阳光、水)

四、种植

师:我们也来试试种植这些种子好吗?看,这是老师帮你们准备的一些材料,泥土、花盆、小勺子、洒水壶、各类种子你们会种植吗?我们开始吧!

油和水大班科学公开课篇六

1、引导幼儿初步学会用手掌印画反应树的特征。

2、培养幼儿对色彩和印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1、棕色、绿色、黄色颜料

2、白纸

1、出示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树的特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漂亮的画,你们看这画上画的是什么呀(树)!那你们再看看这颗树上都有什么颜色?树干是什么颜色的?(棕色)树叶呢?它是什么颜色?(绿色)还看见了什么颜色?(黄色)那么你们来猜猜这颗大树是怎么画的?(手)这颗大树呀是老师用自己的大手画的,你们想不想看老师是怎么用自己的大手画大树的呀?(想)

2、示范印画的方法,同时通过儿歌导入印树的过程我的(大手)小手真能干,画颗大树给你看;手掌立起轻轻沾,切切切;手掌打开轻轻沾,拍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我的大树真漂亮。

3、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操作,通过儿歌再次巩固印树的过程

师问:

(1)大家觉得这个小朋友画的好不好,漂亮不漂亮?

她的小手能干不能干?(其实啊不光是她的小手能干,我们所有小朋友和家长的手都很能干,对吗?)

(2)师:老师已经为小朋友们准备好了纸和颜料,幼儿完成印画,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活动结束

在活动中每组提供的颜料太多,因为活动的重点并不是感受色彩的变化,因此,可以每组提供一种颜料,小组之间可以不一样。个别幼儿作画时的大树方向不一样,我利用讲评的时候进行了教育。

油和水大班科学公开课篇七

1、了解树的外形特征,区分树干、树枝和树叶。

2、萌发喜爱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1、前期经验准备:树有什么用;

2、大树和小熊的教具,小鸟、松鼠、下雨的图片。

一、导入活动。

1、春天来了,天气变的怎么样?小动物都出来了(出示小熊玩具),谁也出来了?

2、小熊来到了哪里?做什么呢?(出现大树的黑板。)

二、理解故事内容。

1、了解大树的外形。

1)听故事引发对大树的关注。小熊对大树说:“大树大树,你别动,我来给你画张像”。

3)观察大树:哪里是大树的身体?哪里是大树的手臂?大树的手臂上有什么?

4)小熊发现:咦,大树没有脚,怎么能站着呢?哪里是大树的脚呢?(操作教具:地下的根是大树的“脚”。)

5)引导孩子跟着老师模仿,我们的身体可以做一颗大树:粗粗的树干是大树的“身体”,长长的树枝是大树的“手臂”,树上还有好看的叶子,地下的跟就是大树的“脚”。

小结:每棵树都有树干、树枝、树根,还有许多树叶。

2、大树的朋友真多。

1)过渡:春天里的大树长高了。有哪些小动物很喜欢大树呢?他们可以在树上干什么?

2)动作模仿小动物:我们一起做大树的动物朋友吧!学学小鸟飞来飞去,学学小松鼠窜上、窜下等等。

3)哗啦啦,下雨了,小动物们怎么办呀?大树就像什么呢?(大树像一把伞,小动物躲在大树底下。)

小结:有这么多的动物喜欢大树,大树的朋友真多,朋友在一起真快乐。

3、完整欣赏故事。

过渡:现在我们来听听有关大树的故事吧!

关键提问:宝宝们,你们知道大树有哪些用处啊?

小结:大树的用处真多,可以做桌子椅子、做地板小床、还可以做书本纸张等等。

三、我们要爱护大树。

关键提问:树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可以为大树做些什么?

总结:幼儿园里有许多大树,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吧。我们要爱护大树,做大树的好朋友。

油和水大班科学公开课篇八

1、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不同的声音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2、了解、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3、能够根据物体发声的原理设计制作乐器,具有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

1、小鼓、碰铃、串铃、三角铁等各种乐器和盘子、碗、小勺等任何可以发声的物品若干;

2、空瓶子、木糖醇瓶子、米、豆子、空盒子、皮筋等各种可以制作乐器的物品;

3、教学课件、背景音乐等。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声音王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请幼儿在声音王国中寻找各种声音,并请个别幼儿向集体展示、交流自己在声音王国中的发现,引导幼儿熟悉各种声音及物体发声的具体方法。

3、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小锣,敲击产生声音,用手将小锣固定住就不会有声音了,从而明白,声音是因为物体间碰撞震动而产生的。

4、结合课件,了解生活中的声音。

教师搜集来自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幼儿倾听,懂得不同的声音可以传达不同的意思。

5、认识乐音和噪音,渗透轻声说话的习惯培养。

通过聆听两段不同的音乐,让幼儿来区分什么样的声音好听,什么样的声音不好听,教育幼儿要学会轻声说话。

6、自我尝试制作乐器,参加声音王国演奏会。

请幼儿结合所学物体发声的原理,尝试制作各种乐器,在音乐的伴奏下集体演奏,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动手操作的兴趣,教师做好现场录制。

7、播放录像,满足成就感。(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处理)

将录制的影像以礼物的形式现场播放,让幼儿在自我欣赏中获得满足。

在科学发现区投放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更多关于声音的秘密。

油和水大班科学公开课篇九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电话号码的收集,培养幼儿初步、分类的能力。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设计电话号码,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收集家庭电话号码,幼儿操作材料,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家庭号码1、你们都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吧,请小朋友来写下这些电话号码?

(幼儿写在白纸上,一个号码写一张。教师将其写的贴在黑板上。)

2、你们看了写的电话号码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幼儿:为什么有的是8位数,有的是11位数。)

小结:8位数的是家里的固定电话号码,而8位数中以2开头的是小灵通的电话号码,11位数的是移动电话号码。

二、区分固定电话和手机号码

1、集中区分:引导幼儿将写的电话号码的数字多少进行区分(如移动的是11位,小灵通的和固定电话都是8位数)

2、幼儿自行区分收集的号码。(幼儿互相讨论各自写的.号码是属于哪种的)

3、归类区分号码(幼儿将移动,小灵通和固定电话号码按三排分开排列。)

4、观察寻找电话号码中的秘密你看看上面的三类电话号码,发现电话号码有什么秘密吗?(幼儿:有的电话号码前面的数字是一样的,有的却是不一样的。)

小结:住在同一地区的电话号码前面4位数是一样的,如5608;而后面四个数是不一样的。

三、小动物装电话(水中的乌龟,小鱼;陆地上的大象,老虎;天上飞的小鸟,蝴蝶。)

1、分清陆地和水中和空中的各种不同动物。

2、设计电话号码。

要求:住在同一个地方的电话号码前四个数是不变的但要和后面的四个数字不一样!

2、你为它们设计的电话号码是什么啊?

3、活动延伸为小动物设计了固定电话号码,以后我们为它们设计手机号码。

油和水大班科学公开课篇十

自然界的声音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是对于声音是怎们产生的却又很陌生的。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我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声音产生的秘密,并借助声音驻波器感受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幼儿感受身边的噪音,了解其危害,再次增加幼儿对声音探索的兴趣。

1、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感受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3、感受身边的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体会好听的声音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1、小鼓、碰铃、串铃、三角铁等各种乐器和盘子、碗、小勺等任何可以发声的物品若干;

2、教学课件(声音驻波器)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播放好听的音乐,幼儿感受这段音乐的美好。

激发兴趣,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2、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并请个别幼儿向集体展示。

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幼儿说出这种物体是怎么发出声音的,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3、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小鼓,敲击产生声音,通过小豆子在鼓面上跳舞的实验,从而明白,声音是因为物体间碰撞振动而产生的。

4、教师设疑:怎样能使小豆子在鼓面上跳的高一点?怎样使小豆子在鼓面上跳的低一点?幼儿探索,并实际操作,得出结论,拍打鼓面的力量与小豆子跳的高低有关系。

教师总结:物体振动强度大,产生的声音就会大;相反,物体振动强度小,发出的声音小。

5、结合声音驻波器,想象直观的感受物体振动与声音大小的关系。

6、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噪音,如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建筑工地的施工声、ktv唱歌的声音等,了解噪音对人们的危害,同时感受好听的声音带给人们的愉悦感。

在自然界中,声音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但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却很陌生。为了培养孩子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本此活动,我设计从聆听声音、探索声音、发现声音秘密等几个环节着手,重点探索声音产生的秘密,难点是让孩子借助声音驻波器探索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这节微课,目的在于幼儿通过视觉、听觉、感知觉等方面对声音产生兴趣,直观的通过视频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我还借助幼儿园科学探索室的声音驻波器演示,观察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达到这节活动的`目的。在活动最后环节,我寻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噪音,让幼儿感受噪音带给人们的危害,呼吁孩子们远离噪音的污染,让好听的声音来装扮我们的世界,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声音奥秘的兴趣。

因为是一节微型课,自己设计的不是很充足,声音的探索也需要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去探索,这只是给孩子在探索声音的过程中抛砖引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也是《指南》中科学领域的核心理念,希望评委老师们看到这节课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油和水大班科学公开课篇十一

1.观察叶子的特征和叶脉,知道叶子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

2.认识枯叶和绿叶,学习做科学小实验。

3.探索茶叶的特点,欣赏茶叶的颜色和形状。

4.复习6的组合和分解。

1.绿叶和枯叶。

2.小石臼、塑料碟。

3.图画纸、浆糊。

4.录音机、音乐磁带等。

1.复习歌曲《会跳舞的叶子》,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1)合唱歌曲《会跳舞的叶子》

(2)多可爱的`叶子呀!春天到了,你发现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吗?(有的发出了新芽,有的树叶凋落了)

2.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发现叶子的不同之处

(1)教师:“上次,我们外出散步时,收集到许多树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叶子都一样吗?请你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样?把你地发现记录到记录卡上。”

(2)幼儿观察、比较、记录自己地发现。

(3)幼儿讲述自己地记录,分享经验。(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不一样)

3.仔细观察,了解叶子的各组成部分

(1)我们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发现叶子有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欢哪片叶子呢?这片叶子有哪几部分组成?(叶脉、叶片、叶柄)

(2)你喜欢的叶子象什么?

4.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

(2)幼儿大胆想象,发表意见。

油和水大班科学公开课篇十二

1课时

1、引导幼儿观察、欣赏秋天大树的美。

2、指导幼儿学习用手掌印画或纸张、树叶粘贴的方法,表现秋天美丽的树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美感创作的精神。

1、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带幼儿去观察秋天树的色彩变化。

2、各种树叶若干、绘有大树枝干的大张画纸。

3、红、黄、枯黄等颜色的蜡光纸“树叶”若干、作业纸及胶水每人一份、

一、开始部分

1、师:“小朋友们,星期天荣老师都出去观察大树了,我呀,发现了许多小

秘密。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去看大树呢?”

2、师:“你都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呢?”

二、基本部分

1、说说你看见的秘密

组织幼儿说说你看见的大树有什么变化。

2、组织幼儿观察大树

1、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秋天的大树。

2、组织幼儿说说大树上有什么颜色的树叶。

3、告诉幼儿秋天来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许多的水果、蔬菜、粮食都是在秋天成熟的,大树的叶子有的会变红,有的会变黄,还有的会变成枯黄色,再过一些日子,大树的叶子就会一片一片的掉下来,直到冬天,大树的叶子会全掉光的。

4、组织幼儿捡一些掉落的树叶,并说说它的形状及颜色。

3、组织幼儿装饰大树

1、组织幼儿带着自己的收获回活动室。

2、出示大树的枝干及事先准备的树叶,引导

幼儿观察并说说各种叶子的树 干家在哪?

3、将绘有树干的画纸分别张贴在活动室四周,请幼儿到中间小筐中取树叶分别贴在相应的树干上。(可配背景音乐,注意提醒幼儿活动过程中注意卫生)

4、欣赏、学习儿歌

1、组织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找出错误的粘贴。

2、教师示范朗诵儿歌《秋天》。

3、幼儿在自己的作品下随教师欣赏、朗诵儿歌《秋天》

4、知道秋天到来大树的变化。

1、师:“秋天可真奇妙,就像孙悟空一样能把大树的叶子变变颜色,回家以

后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小秘密告诉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一定不知道!(顺势复习

各种树叶的颜色以及形状)”

2、教师小结。以表扬幼儿为主,让幼儿知道秋天的变化,了解秋天是丰收的

季节,告诉幼儿下节课会带幼儿去秋天的果园看看。

组织幼儿用蜡光纸做成的树叶粘贴大树。加深对秋天树叶变化的认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