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分类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2篇)

最新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分类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2篇)

ID:4788838

时间:2023-10-16 19:52:06

上传者:XY字客 最新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分类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2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实施教学活动而编写的一种有系统性的教学文件。[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初步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分类篇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幼儿对车也越来越熟悉。在日常活动中,我关注到班级幼儿对车的讨论比较多,但是他们讨论的大多是车的颜色,种类等,对车牌号码的关注却不多,其实车牌号码中,蕴含着很多数学知识。因此,我设计《有趣的车牌》这一活动,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车展”这一话题拓展,融入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对数字之间排列规律的探索,尝试利用已有的排列经验设计车牌号。

1.了解一些数字排列的方法,探索数字排列与组合的规律性。

2.积极运用已有的排列经验进行推测。

3.体验数字排列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数字排列的奇妙。

ppt(各类车的图片、数字动画、小部分地区车牌号);记号笔若干;幼儿操作卡片等。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回顾对车的已有经验。

师:小朋友们好,请说一说你们喜欢的车?

(析: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中取材,以“参观车展”这一轻松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儿童对汽车的兴趣。)

二、通过闯关游戏,引导幼儿初步尝试三个数字的排列,并梳理经验。

1.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用1、2、3三个数字进行多种不同排列方法的尝试。

师:这里有1、2、3三个数字,请你来排排队,每排出一种方法,就会闪一颗星星,如果你们能让五颗星星都亮了,我们就出发。

2.结合孩子的经验,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梳理三个数字的排列规律。

(析:在游戏中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幼儿初步发现数字的排列规律,找到最简洁、快速的排列组合方法。)

教师小结:三个数字总共有六种排列法,每次排列的时候,三个数字都可以轮流做排头,而且每个数字当排头的时候都有两种排列法,排头不变,后面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

三、出示车展ppt,激发幼儿找寻规律,进行推理。

1.提问:这里一共有几辆车?

这里来了三个车队,你们知道是哪三个车队吗?(红黄绿三个车队)

2.提问:这三个车队都带来了他们最新研发的新车,怎样才能看到他们的新车呢?

3.教师小结:三种颜色代表三个车队,需推理出每个车队带有“?”的车牌号。

红队:123、132、213、???

黄队:456、465、???、564

绿队:123、345、567、???

4.帮助幼儿梳理规律,相互聊一聊,说说自己认识的车。

四、幼儿自主操作,尝试利用已有的排列经验设计车牌号。

1.提问:这些车能直接开到马路上吗?为什么?(看课件)

2.提问:你看到的车牌上有什么?有没有一模一样的车牌呢?

3.提问:你看到的牌照上面有什么?(数字、字母、汉字)

4.小结:一个牌照代表一辆车,牌照不可重复。

5.播放车展图片,提供三种不同数字,引导幼儿组合排列,给新车设计车牌号。

(析:运用新经验,发表操作实践结果,思维梳理后,难点得以化解)

6.同伴分享交流设计车牌号的方法。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班级区域探索四个数字的不同排列方法,并和同伴分享交流。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大部分大班幼儿能口数100以内的数,会书写10以内的数字,能熟练地将10以内的数进行顺数和倒数,但是对数字之间不规则的排列及发现排列规律却有些模糊不清。《有趣的数字游戏》这一活动,通过参观各种品牌的新车、给数字排列找规律、为新车判断和设计车牌号等有趣的游戏环节,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将三个数字按不同方式进行排列并发现排列规律,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对数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了解数字排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字排列千变万化的神奇和美妙,体验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数学活动的快乐,体现了数学、认知等多领域的整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分类篇二

材料:

废纸盒一只,泡沫纸和橡皮筋若干,彩色纸,安全型大头针,数字卡,记号笔。

制作方法:

1、用彩色纸包装纸盒。

2、用泡沫纸剪成若干个圆形,用记号笔在上面写上数字。

3、用安全型大头针将这些圆形泡沫纸固定在纸盒上。

4、在纸盒的左下角贴上一张数字卡(如图一)。

5、另准备饮料瓶瓶盖,并用记号笔写上数字和算术符号,供幼儿列式用。

玩法:

1、用橡皮筋套住2至3枚大头针,使圆形上的数字相加等于左下角的数字,数字卡可根据需要变换。

2、根据围套住的几个数字、数字卡上的数字列算式。

二、丰收的果树

材料:

各色泡沫纸,彩色回形针,数字卡片,房子形状的记录纸。

制作方法:

1、用绿色和棕色泡沫纸制作若干棵小树,再用其他色纸剪出不同的水果,分别贴在小树上。

2、用打孔机在小树两边下方和数字卡片上下打小孔。

玩法:

1、幼儿根据水果树上的水果数量,按照数的组成规律找出相应卡片,用回形针串挂在果树两边,直到所有的分解方法挂完为止(如图2)。

2、将所有分解方法记录在小房子里(如图3)。

三、占棋盘

废纸盒一只(如衬衫盒),小瓶子(如口服液空瓶)和彩色纸若干,骰子一个。

制作方法:

1、在纸盒内贴一张卡纸做底板,再将彩色纸剪成的小圆形整齐地贴在底板上做棋盘。

2、将小瓶子装饰成小兵,分红蓝两色。

玩法:

两人一组,各拿一种颜色的“小兵”。游戏开始,两人轮流投骰子,将所得点子相加或相减(投骰子前两人约定用加法还是用减法),如:3+3=6或6-3=3。谁先报出得数即可将一“小兵”放入棋盘中,以小兵占得的空格多为胜(如图4)。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分类篇三

一、主题的产生:

在开展"我喜欢的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当说到"……可爱的松鼠,它们忙着采集果实,准备过新年了……"时,孩子们都激动起来,纷纷说:"老师,快要过新年了,就要长大一岁了,爸爸、妈妈会送给我们各种各样的礼物,我们也会把礼物送给朋友。"看到孩子们对过年这么感兴趣,同时新年临近,有的孩子说起了新年的话题。让孩子从小接触一些我们国家传统节日的兴趣是有促进作用的。于是我们产生了一个念头:何不让孩子们把对新年的种.种向往、猜测整理一下,创设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过年的快乐,过年的有趣。就此,我们设计了"快乐的新年"这一主题活动。

二、主题目标:

1、感受新年来临的,乐意与周围的人们进行情感交流,学会大胆地用自己地方式表达内心的喜悦。

2、懂得过一年长一岁了,萌发在新的一年要学习新本领,取得新进步的美好愿望。

3、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进步,并初具为同伴的进步感到高兴、体验和乐意学习他人优点的愿望。

三、环境设置,家园联系:

1、布置与主题相关的环境。教师与幼儿、家长共同收集有关新年的图片、照片、实物等,布置专栏。

2、展示幼儿带来的图片、装饰品及幼儿的绘画作品(快乐的节日),引导幼儿欣赏。

3、收集各种资料,启发幼儿选择多种材料,布置新年活动室环境,互相观摩,充分享受迎接新年、欢度新年的快乐。

4、鼓励幼儿参观周围的环境,观察马路边的商店,单位以及人们迎接新年,庆祝新年的方式。

5、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年历(旧的和新的),感知一年已经过去了,做窗花、挂红灯,感受新年已经来到的乐趣。

6、请家长帮助幼儿积累十二生肖的知识,并和幼儿说说自己和孩子的生肖是什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分类篇四

(一)、开始部分,复习7的组成。

师:今天小狗邀请小羊去它家做客,小猴也邀请小羊去它家做客,小羊该怎么办呢?出示7只小羊,幼儿自由探索讨论小羊分成两部分有几种方法,老师请幼儿在黑板上列出7的分合示。

(二)、基本部分,学习7的加法。

1、学习7 的加法,看图列出加法算式。

(1)、出示图片,教师根据图片讲述应用题:花园里飞来了1只蝴蝶,又飞来了6只蝴蝶,花园里一共几只蝴蝶?引导幼儿学习列加法式题1+6=7、并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题6+1=7,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2)、 教师根据图片讲述应用题,并引导幼儿学习列加法式题2+5=7,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加法题5+2=7,依次学习列加法式题3+4=7,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加法题4+3=7,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二)、游戏《快乐数学大本营》,竞赛活动,复习巩固7的加法。

1、进行闯关游戏,第一关《我来说你来算》,男队看图编应用题,女队回答,拿学具雪花片辅助计算,把正确的数字卡举起来,然后交换。

2、第二关抢答题《看图列算式》,两关过后看一看那一队的标记多,选出优胜的一队,分发奖品。

(三)、游戏《去郊游》,复习7的加法。

1.教师介绍游戏名称、玩法及注意事项。

2.教师逐一出示算式,幼儿口算出得数并快速站到相应数字的汽车那,教师表扬动作快且准确的幼儿。

3.游戏若干次,结束。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幼儿园大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分类篇五

1、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2、观察和比较正五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感知其主要特征。

3、培养幼儿观察、辨别的能力。

1、教具准备:挂图“美丽的窗户”

2、学具准备::“多边形”彩色小珠子、彩色笔若干。用彩纸剪成五边形至十边形卡片(做成伞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纸样。

3、《操作册》p45——46页

1、创设情景:小动物们的房屋装修好了,只乘下窗户没有刷上彩色油漆,我们去帮帮他们吧。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看看小动物们家里的窗户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3、给每个窗户涂上不同的颜色,它们分别是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

4、讨论说说在生活动中见过哪些边形的物体如密蜂的蜂房是正六边形的,伞面是八边表的。

5、操作活动。

幼儿拿学具“多边形”,触摸多边形,感知多边形的基本特征。与多边形卡对应摆放,加深地多边形的认识。

6、作业:

(1)、描一描是和边形,并将数字写在图形中间,再把相同的图形连在一起。

(2)、小密蜂迷路了,让我们来帮它找找吧!仔细观察花园里的花坛,数一数它们都是几边形的。按照顺序依次从五边形走到十边形花坛,中间不能重复,请画出线路。

7、作业讲评。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分类篇六

探索10以内相邻数

1.探索发现一个数与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自备红圆点2个,蓝圆点3个,绿圆点4个:1――10的竖长条点卡,数卡1――10.

1. 认识3的相邻数。

a 教师将三种颜色的圆点散放在黑板上,提问: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b 教师:谁来把一样的圆点放在一起,并且按数目的多少排队?

c 教师:每种圆点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个别幼儿在每种圆点下面用数字表示他们的数目。

d 教师:圆点是怎样排队的?3个圆点的前面是几个什么?3个圆点的后面是几个什么?

e 教师:为什么2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前面?4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后面?

f 教师:3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3比2怎么样?3比4又怎么样?

2.体验相邻3个数之间的关系。

a 教师出示1――10的竖长条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数字。

b 教师指着4的竖长条点卡,提问:图上有几个点?请找出比它少1的竖长条点卡和比它多1的竖长条点卡。

c 教师:1个数字有几个朋友?是两个什么样的朋友?

d 教师:数字8有朋友么?他的朋友是谁?你是从哪里知道它们是8的朋友的?

f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一个数总比它前一个数大1,比它后一个数小1.

3. 游戏:找相邻数朋友。

a 教师:老师报一个数,就请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这两个数的好朋友举起来(多1与少1)。

b 教师报1――10的任意一个数,幼儿举相邻数数卡。

c 该游戏重复多次后,可请幼儿两个人一组,一人报数,一人举数卡,然后交换玩。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分类篇七

1、引导幼儿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启发幼儿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学会把用过的东西放在学具筐里。

 教具: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学具:幼儿两张大小不同的梯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

一、集体活动

1、图形分类。

出示大小、形状各异的长方形、梯形若干,提问:"谁会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请一位幼儿操作。"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2、认识梯形。

出示梯形,"这是什么图形?它和长方形有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梯形上面边短,下面边长;上面的两条边平平的,不一样长,有四个角,不一样大。"

3、引导幼儿观察直角梯形、四边形。

"这两个图形都是梯形吗?""那一个图形是梯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是梯形的?"(它上下两边平平的,不一样长,四个角不一样大)

二、小组活动

第一组:变梯形。"请小朋友拿一张图形纸把它剪一剪,让它们变成梯形。"

第二组:给梯形涂色。

"看看图中都有什么图形,请小朋友给梯形都涂上颜色。"

第三组:梯形找家

给各种不同大小和不同颜色的梯形找到自己的家。

三、活动评价

重点请个别幼儿演示是怎样变梯形的,启发幼儿想出多种方法。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分类篇八

引导幼儿尝试进行多角度的规律排列,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格子手绢一块;红、黄、蓝、白小方纸片若干混合后每组一份;绘画工具每人一套;

一、引导幼儿观察格子手绢,发现图案的美。

1、观察手绢图案特点。

2、启发幼儿感受图案的美。

二、幼儿尝试用方形纸片拼出格子手绢。

1、幼儿操作。

2、引导幼儿进行经验总结,发现排列规律:第一排:ababab第二排:bababa第三排:ababab第四排:bababa。

三、根据经验进行绘画——格子手绢

四、展示作品,幼儿讲述自己的`涂色规律。

平铺结构游戏:美丽的广场

数学教案-站队游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分类篇九

1、通过游戏活动,复习3的组成。

2、激发游戏的兴趣,发展思维的敏捷性。

复习3的.组成。

能快速又准确地完成各种游戏。

火柴棒220根、胸卡12各10张

一、游戏:碰球师:我们一起来玩碰三球的游戏,老师说的球和你们说的球合起来为三。

师:嗨嗨,我的二球碰几球?

幼:嗨嗨,你的二球碰一球。(先集体后个别)

二、游戏:钻魔洞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上次玩的钻魔洞的游戏吗?

你们还想玩吗?你们还记得钻魔洞的游戏规则吗?我请小朋友来讲一讲。

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我们要去找伙伴变成数字宝宝3才能钻过魔洞,对吗?

那现在我来给你们发数字宝宝卡片,你们把它们贴在胸前,请你们来排好队。

三、复习3的分合式师:你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吗?(出示3的分合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四、操作游戏:摆火柴师:小朋友真聪明,那现在我们就来摆一摆3的分合式,好吗?

(幼儿从椅子下面拿出操作盒,教师指导操作。)(怎么摆,自己心中要有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分类篇十

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两种不同的种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选择种子时颗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一、探索

析: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

二、交流、讨论探索结果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教师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析: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既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的及时小结和正确的示范,把活动的重点在不经意的环境中教给了幼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2、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并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教师小结: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

析:本环节是将活动的难点进行分散教学

三、延伸活动:

幼儿利用其他的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物品。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分类篇十一

1 学习用刻度尺连续测量并记录蚕豆的生长过程,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 对植物生长过程有探究愿望。

种植区――蚕豆小火车;各种自然测量工具(火柴棍、回形针、积木、油画棒……);可供制作刻度尺的卡纸;记录本等。

(1)师:小朋友们种的蚕豆苗都发芽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种的豆苗长得高。你们有什么办法?(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测量的多种方法:叠拳头、虎口码、木棍量……)

(2)幼儿自由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幼儿选择喜欢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的豆苗)

(3)展示、交流测量结果:你选用了什么测量工具,你的豆苗有多高?(用手指头量,有一个手指节高;用拳头量,比一个拳头矮一点;用积木叠,有四块积木高……)

(1)师:你们都量出了自己的豆苗有多高,现在你能说出谁的豆苗最高?为什么?(如“亲亲的豆苗高,因为有四块积木高,果果的豆苗矮,只有一个拳头高,四当然比一大了”。“不对,虽然四比一大,可是,积木很小的,四个叠在一起还是很矮”……)

(2)师:到底谁的豆苗高?用你们的方法能比出来吗?(引导幼儿将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演示比对)

(1)师: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测量并比较豆苗的高度?(引导幼儿说出“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测量”。)

(2)介绍刻度尺。

(3)为每棵蚕豆苗制作一把刻度尺(指导幼儿裁剪卡纸条。用统一的方形积木块作刻度),布置测量环境:火车新干线。

1 发现物体的滴漏速度与滴孔大小、装量多少及物体的材质有关。

2 对滴漏计时方法在生活中的巧妙运用感兴趣。

经验准备:对古代计时工具有初步认识;已认识过时钟。

(1)出示水漏: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夹珠比赛,用水漏来计时,当水漏里的水全部漏完,小朋友们就停止夹珠。

(2)交流:小朋友数一数夹了多少颗珠子?(提醒幼儿简单记录)

(3)出示沙漏、油漏:现在我们再来进行一次夹珠比赛,这一次用同样大小的沙漏和油漏同时计时。当其中一个滴漏里的东西全部漏完,小朋友们就停止夹珠。

(4)交流:哪个滴漏先滴完?这一次,你夹了多少颗珠子?跟第一次比多了还是少了?

(1)师:你发现沙、水、油在大小一样、漏孔一样的滴漏瓶里流动的速度一样吗?谁最快?谁最慢?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启发幼儿通过比较夹珠的数量发现:第一次夹珠少,说明水流得最快;第二次夹珠多,说明沙流得慢,油流得最慢。)

总结:珠子夹得越多,说明瓶子里的东西流动越慢;珠子夹得越少,说明瓶子里的东西流动越快。

(2)请你们将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

这些有趣的计时器在生活中用得到吗?你想用在什么地方?

选择一个“30分钟”滴漏瓶,为幼儿午餐计时。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分类篇十二

《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深受幼儿的喜爱,在动漫中,喜羊羊是一只聪明、动脑的小羊;懒洋洋却恰恰相反,他是一只好吃懒作的小羊,从而导致他也是青青草原上最肥的小羊,也是灰太狼最最想吃的小羊。然而本班幼儿也有和懒洋洋相似的小朋友,总喜欢玩耍,却不听讲。所以,我便引用了《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里的人物,带领小朋友们转动脑筋来场《智救懒洋洋》的活动。同时也解决了数在数学中难以理解的问题。

1。进一步巩固5以内各数的加运算,会看图列式,并懂得算式中各数的实际含义。

2。通过情景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相互协作能力。

活动难点: 会看图列式,并懂得算式中各数的实际含义。

物质准备:ppt课件经验准备:知道5以内的分解。

1。今天天气很不错,看小羊们都出来玩耍了。咦,谁在哭?

2。讨论:喜羊羊为什么哭?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到他?

1。问:我们来到了交叉路口,该走哪条路呢?瞧,这里有个指示牌,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2。师幼共同找到解决该走哪条路的方法,解决问题。

1。问:前方出现了蕉太郎,他要干什么?

2。请幼儿回答蕉太郎提出的问题,打败蕉太郎。

1。讨论:你们看,狼堡就在河对岸,但是狡猾的灰太狼把桥拆了我们要怎样过去?

2。找一找,算一算。算出石头上算式的答案。

1。讨论:总算来到灰太狼家了,可是怎么只有红太狼,灰太狼和懒洋洋呢?

2。拼图:解救懒洋洋。

3。小结:你们太厉害了,连红太狼都被打败了。看,喜羊羊和懒洋洋又在一起玩耍了。

在活动区中投放5以内加法的算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