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期心得感悟与收获(精选8篇)

最新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期心得感悟与收获(精选8篇)

ID:4794797

时间:2023-10-16 22:07:23

上传者:FS文字使者 最新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期心得感悟与收获(精选8篇)

通过培训心得的写作,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期心得感悟与收获篇一

看完“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22年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期的课程,我感触颇深。是的,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成人教育,是帮助孩子修身和立德,帮助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想到了林语堂。林语堂说过:“对我自己而言,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林语堂先生注重对孩子们自学习惯的培养,注重倾听和交谈,和孩子做朋友,从小就教孩子们读书、学中国文化,为他们打下坚实的中文基础,他还鼓励孩子们写日记,以此来锻炼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正因为如此,当女儿林太乙中学毕业要考大学的时候,林语堂先生却劝林太乙不必上大学,他说:“你已经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和能力,有了这一点,什么学问都可以学得到。”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务实精神,作为大学者的他,清楚地知道,真正的学问,不是由学历来证明的,而要有真才实学,与其浪费那么多时间去求得一纸文凭,不如用这些时间来好好做一番学问。林太乙听从了父亲的建议,没有考大学,中学毕业后就去耶鲁大学应聘,因扎实的文化功底被录用为中文系教师,以后还担任过《读者文摘》的总编辑,并相继出版了多部作品,在文学史上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当然,林太乙的成功属于个例,当下这种社会状况让孩子不考大学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应该学习林语堂先生倾听孩子,共同成长的经验。孩子虽小,但是他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真正地和孩子做朋友,不要总是凌驾在孩子之上,要给孩子一个宽阔的空间,让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勤恳,乐观,这样不是很好吗?孩子和父母同根,有时候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孩子做得更好呢?当孩子长大时回首童年和青少年时光,没有孩提时应有的快乐,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情!想到这里,我不由得豁然开朗。

孩子的成长,如同花开。花开的一瞬固然美丽,但我的选择是,聆听花开的声音,淡然欢喜。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期心得感悟与收获篇二

今天听了由高书国和罗爽老师主讲的家长学校第十期课程《家庭共育立德树人》,课程主讲家庭教育回归育人本位,讲出了当今社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面临的一些常见的问题。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两点:

一、不吝赞美听到这条,想想自己确实对孩子的赞美有点吝啬了。就像上周末,吃饭前孩子在饭桌上很开心地说,“我这次体育400米跑了1分10秒”,当时想到孩子一个假期都很少运动,我就问了一句“这个速度很快吗?“,孩子反驳,”拜托,这个速度没有几个人能达到的…….“语气还带了点小小的高兴。现在想想自己确实是吝啬了给孩子的赞美,或许当时说一句“哇,这么快,你太厉害了,继续加油!”,孩子是不是会更开心?更何况是吃饭前,不是应该让孩子有一个美丽的心情,才能好好吃饭?以后,需要试着多给孩子一些赞美,哪怕是错误,也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引导让孩子意识到错在哪里。

二、良好的上网习惯,这个话题一直是我头疼的问题。想想周末看到孩子在玩手机,自己就一个劲地说孩子,怎么还在玩手机?怎么还在玩手机?虽然周末给孩子安排的家务也会去做,但通常都是磨磨唧唧地说几遍给推到最后才做。或许按高老师和罗老师说的,合理地给孩子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家务,比如先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做好某项家务,完成这些任务以外的时间孩子可以自由地支配(不能看到孩子玩的时候又给加码),这样效果是不是更好,孩子能提前完成任务,也能开心的玩,不用担心被催。这条等以后验证。

课程非常精彩,立德树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共同体相互依存,家庭教育是孩子“成人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模块,以后,真需要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孩子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期心得感悟与收获篇三

聆听两位专家“家庭教育公开课”,确实是寓教育于生活中。这不禁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憧憬,对相亲相爱的家庭生活模式充满祈愿,也由衷明白生活实践这一环节,是培养孩子好品德的一条途径。

我们生活在尘世中,情绪难免有波折。当我们在餐桌上谈论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时,不必规避孩子;但切记给孩子的教育必须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价值观必须是正面的而不是负面的。你可以牢骚,可以烦躁,可以发泄,但不可以超乎孩子的.认知能力,不可以平添困惑给孩子,更不可以口无遮拦抨击。我们家长一定要倡导正确的价值观。

温暖有力量的家庭教育绝不会存有教育盲区,即“溺爱。”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妄自尊大,自私,不懂谦让,不知分享,不易融入集体中;只有温暖、严格、有的放矢的教育,孩子才够大气,人见人爱,人缘好,有集体观念,才会有爱。而这得益于平和,幸福,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啊!

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养成劳动的好习惯,在劳动中锻炼坚韧的性格,以应对人生中坎坷、风浪、挫折,不至于尴尬,束手无策,而能理性处理各种意外。其实劳动与生活息息相关,实践出真知。是劳动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有了担当,使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感谢“家庭教育公开课”,在炎炎夏季送来缕缕清风,净化灵魂,为酿造和谐家庭生活,为孩子教育出谋划策。真好!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期心得感悟与收获篇四

作为一名母亲,我的愿望就是期望女儿欢乐生活,健康成长!女儿从小到大,在老师面前总想做一个完善无缺的孩子,但却适得其反,表现为顾虑太多,自信念不足。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自信念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他的才能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所以说,自信,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宝。国内外有专家对才能突出的人也曾经做过调查,创造他们都具有几种共同的优秀品质,其中一种就是自信,不自卑。

针对女儿的实际表现,我想,自信念的培育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应当尤为重要。就孩子自信念的培育,我主要实行了以下几种方法:

父母应当把对孩子的爱说出来,让他时时刻刻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爱,这样,孩子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更加自信。

我的女儿常常扮出各种各样的怪相,并问我:假如她长成这样,我爱不爱她。或者说她要是少一只眼睛,或者没有腿胳膊,我还爱不爱她。有一次当她又问我这个问题时,我没有直接告知她答案,而是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天使来到人间,对一个妈妈说,我有一份礼物,我想请你帮忙,把它送给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孩子。过了一段时间,天使又来了,问这位妈妈是否已经把礼物送给最可爱的孩子了?这位妈妈说,我找来找去,觉得还是我的孩子最可爱,所以我就把礼物送给我的孩子了。”通过这个故事,我让女儿明白,无论她长得漂亮与否,在父母的眼睛里,她都是最可爱最漂亮的。

女儿上学后,又开头担忧要是学习成果不好怎么办?常常会问我,妈妈我要是学习不好,考全班倒数第一名,你还爱不爱我?我总是毫不迟疑的告知她,考第几名不是要害,要害要看你是不是努力了,只要你仔细了竭力了,不论考第几名,妈妈都一样爱你,一样会为你喝彩!

女儿从小就宠爱唱歌,记性也特别好,动画片还没看完,主题曲片尾曲等就已经开头边唱边跳了。有一次,她爸爸单位搞庆祝“八一”的活动时,战士们都在瞎唱,她爸爸就激励她上台唱一首,女儿一曲[隐形的'翅膀]还未结束就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我们创造女儿的这个特长后,就激励女儿大胆的唱,第一次参与昌吉州少儿歌手卡拉ok电视大赛,5岁多的女儿获得了幼儿组三等奖,从那以后,女儿的这个爱好一发不行整理,什么场合都情愿唱,什么场合唱都不怯场,还说特别想参与中心电视台的珍宝一家亲的少儿节目。放寒假时,刘老师的一句评语“你多才多艺”更是让她美了好长时间,她布满自信的对我说,以后不仅要多才多艺,还要像老师说的那样关心老师管理班级。

孩子在成长中需要创造,需要确定,尤其是对自己还不太了解的孩子就格外需要别人去观赏。孩子的爱好变成特长,这源于家长的激励和支持。不要怕孩子傲慢,孩子在张扬中会把共性表现出来,这时候老师和家长要对她傲慢的说一声:“你真棒!”

女儿刚上学时,由于口算的速度不快,用手比划着对我说:她对语文的爱好有大象那么大,对数学的爱好只有西瓜那么大。有一天,她回来后眉飞色舞的对我说:“妈妈,今日丁老师让我当第一大组的数学委员了!”我问:“为什么?”她说:“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上课仔细吧。”我抓紧说:“数学学习委员可肯定要数学学的好才行。”她担忧的问我:“那丁老师知不知道我对学数学的爱好不大。”我说:“丁老师不但不知道,确定觉得你对数学的爱好还特别大呢!”她仔细的说:“这一下,我可要好好学数学,必需让学数学的爱好变大了。”在我们和老师的激励下,在她每天收大组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她对学习数学的劲头也慢慢的大了起来。有时,做对一些动脑筋的数学题时,就快乐地说:“妈妈,原来这样的题我总做不对,可是此刻一下就对了,我觉得数学原来也挺有意思的!”寒假时,她主动要求我给她买一班级的数学练习试卷,有时热忱劲上来,一天要做好几份卷子,还要让我和他爸爸仔细批改,看看她有没有进步。这学期一开学我带她到书店,她又对我说:“妈妈,给我买一个加强应用题的练习书吧,我是数学委员,可是我觉得我的应用题还学的不好。”我们充分利用“老师让她担当收大组数学作业的关荣任务”这一契机激励她。此刻,她对学习数学有了自信念,对数学的学习爱好也越来越浓。

一个拥抱亲吻,一句激励的话语都可以帮孩子重新找回自信。女儿上学后,就特别期望能够早一天戴上红领巾,可是老师公布入队名单时,她创造没有自己的名字,女儿的自信念受到了打击。回家后,他拖着哭腔告知我:“妈妈,我觉得我学习也挺仔细的呀,为什么这次入队没有我,是不是老师不宠爱我?”

我突然意识到孩子成长的过程太顺当,几乎没有受到过太大的挫折。成长中不能没有挫折,但必需准时和正确的引导孩子,不要让孩子被挫折战胜。我把女儿拥入怀中,对她说:“你这次没有戴上红领巾,妈妈觉得不是老师不宠爱你,确定是你哪方面做得还不太好!”女儿想想说:“是不是我上课回答问题不够乐观?”由于女儿是一个追求完善做事过于慎重的孩子,所以我在和刘老师的沟通中,知道女儿上课回答问题不是很乐观,总是自己感觉能够100%答对时才举手。

听女儿这么一说,我想这倒是个好机会,于是说:“是呀,虽然你上课仔细,作业也很仔细,但回答问题不够乐观大胆,这也会影响你入队的。你再想想你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女儿说:“妈妈,我想不出来了,要不你问问刘老师吧!”女儿总是当心慎重,怕老师说她,有什么事都会央求我,让我问老师,我趁机说:你连这都不敢问老师,胆子小,这也是缺点呀,确定影响入队。”

女儿为了能够早一天入队,最终鼓起士气,去问刘老师她没能入队的缘由,当刘老师和气的告知她“要入队,光是自己学习好还不行,还要关心其他的同学,多关怀班集体”这句话时,首先,女儿确认了,没有入队不是老师不宠爱,其次她知道了自己哪些方面还要努力。后来,轮到她当小组长时,我又趁机说:“看刘老师给了你一个关心同学关怀班集体的机会,妈妈信任你会做好的!”有了老师和父母的激励,女儿也很快乐,小本子上仔细的记录着每天小组成员交作业的状况,字迹虽然稚嫩,但是我感受到了女儿比原来更加欢乐和自信。

以后每天回家不论多忙,我总是要抽时间听女儿讲她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只要听到她举手发言比原来乐观等学习上的一点进步,或是当小组长为大家服务当中获得了一点欢乐,我都要激励她,和她击掌加油,最终有一天,当我说要找刘老师问一件事的时候,女儿主动说:“妈妈,你顺便问问刘老师,我最近回答问题时是不是乐观了,关怀班集体有没有进步?”我知道以她的性格,让我主动询问老师他在学校的状况。确定是自我感觉特别好,果真,刘老师说他最近变化挺大的,上课回答问题比原来乐观多了。

再后来,老师支配她负责收她所在大组的作业本起课文,还有同学会隔三差五打电话问她作业,她感觉老师给她封的这个小官责任特别重大,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也特别重要。她可以关心大家,她不比别人差,女儿又重新找到了自信。

自信源于胜利的示意,恐怖源于失败的示意。人乐观的的示意一旦形成,就犹如风帆会助你胜利;相反,消极的心理示意形成,又不能准时消退,就会影响一生的胜利。

自信念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好的,它需要家长和老师的亲密协作,持之以恒。虽然女儿目前的自信念距离我的预期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信任只要方法得当坚持不懈,她会越来越自信。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体会,我信任大家还有很多好的做法。期望我的点滴心得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望全部的孩子们都能够以自信化作有力的翅膀,飞向欢乐!飞向胜利!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期心得感悟与收获篇五

家风是培养孩子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这次家庭教育的学习,让我知道以德传家,以孝治家,以孝治国。良好的家风是几代人的传承,良好的家训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各安其分,各守其位,各尽其责,各求所需。孩子也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一些东西也反映出家长日常的'德行。作为父母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们要共同进步。

做为家长的我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期心得感悟与收获篇六

观看了教育部关工委举办的第八期线上公开课《以“大家文化”开展家庭幸福教育》,让我对如何更好地运用家庭教育来助力孩子成长有了新的感悟。

“大家文化”与家庭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家文化”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内核的树立,“家规”、“家训”、“家风”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家庭教育中可以有效的应用这种形式,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精神引领和“大家文化”浸润。我们家长应该“幼吾幼以及其人之幼”,打破学校与家庭的围墙,积极参与社区和学校的教育实践,树立榜样。从而使在“大家文化”熏陶下的孩子会拥有更大的理想,激发更大的动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幸福的家庭都有相似的'共同点,一是家庭成员相互信任,彼此关心;二是家庭成员都愿意为家庭分担责任,全力付出;三是家庭成员共同成长,通过学习变得越来越完善。

所以我们要建立家风家训,让孩子培养大人物的文化,有“大家”的气象,爱更多的人,成就更大的自己,做更多的贡献,享受更大的人生意义及幸福。让我们实践起来,一起努力为我们的孩子培养好家训、好家风的好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期心得感悟与收获篇七

家庭的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爱别人和爱自己。假如缺少家庭的关爱,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看到过许多的案例,孩子的堕落,麻木等等问题,都是因为家庭缺少爱,试想一个孩子连自己的父母和家人都不爱,她还会去关怀体贴生疏人吗?我就深受其害,从小我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使得我缺乏安全感,甚至有时候都不敢回家,所以从记事起,我的性格就比较冷,遇事都是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心态。我身边的人都认为我很难接触,直到我25岁结婚以后,才慢慢的有所改善。所以,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让孩子快乐无忧的健康成长。在这一点上,我对孩子的引导略见成效,记得我女儿4岁上幼儿园时,就知道帮助老师安慰哭闹想家长的小朋友;上小学后,同班同学生病不能去上学,放学后,她主动去传递家庭作业;去年升初一后,她又主动帮助胆小不敢说话的同学,找班主任解决问题,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模范,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在不经意间给孩子巨大的影响。父母在要求孩子学会自律,不要总是玩手机的时候,能够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做到了呢?此刻很多家长回家后,坐下来就是玩手机,一家人很少沟通,甚至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吵,让孩子看电视或者电脑,让他自己随便玩,慢慢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匆匆忙忙的写完作业,就开始畅游游戏中了,更严重的是一旦孩子上瘾了,就开始走上了撒谎,逃学的不归路,等你在想管教时,已经太晚了。所以趁孩子还能纠正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必须要谨言慎行,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三思而行。

孩子做对了,我们要专心的夸奖,孩子做错了,我们也要及时的纠正,奖励和惩处都要有度,适可而止。虽然此刻教育专家都提倡多夸奖,多赞美孩子,但是我觉得还要分什么事情,因为我这是有切身体会的。在我女儿刚上幼儿园学习写字的时候,一张纸写了半篇,我觉得孩子刚会写字,写的不错,就表扬她写的工整清晰,那时没有告诉她要把每张纸都要写满,从小不要浪费东西,以至于后来看她的练习本,几乎没有一篇是写满的,后来上小学后,这种状况才慢慢改正过来。这让我想到,假如在她第一次写的时候,我就给她纠正,后来也不至于在呈现这种这种状况了。所以我坚持家长在夸奖孩子方面,还是要实事求是的,因为一个习惯一旦养成了,改正是很难的。当然批评孩子就更要有度,假如批评过度,甚至打孩子,慢慢的孩子就会变的叛逆。由于我的脾气比较急,说话语气比较重,有时急眼了还会对孩子动手。我女儿10岁以前基本上是批评教育为主,后来慢慢发明她不如别的孩子活泼,回家很少和我们沟通,甚至在三年级时,她班主任反映,孩子都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让我一度感到懊悔,懊悔不该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肃,懊悔自己的教育方式过于偏激。从此以后,我节制自己不管在多么生气的情况下,都要想到我这样说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改变自己的观念,当孩子做错的时候坚持以道理说服,而且就事说事,不能翻以前旧账,最重要的是我们说的话,要让孩子听懂听进去,而不是空泛的讲大道理。而且,在孩子任性发脾气的时候,你说任何道理她都听不进去的,所以我的做法就是冷处理,让孩子在自己的屋里冷静,我们要再旁边冷眼旁观,看她的反应,等孩子觉得闹也没有意思,冷静下来的时候,我在去跟她讲道理,这样反而更能让她理解。

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首先我们要先学会尊重孩子。有人会说,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意见,其实不然,虽然孩子小,她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也有独立的思想,我们更要尊重她。记得女儿2岁的时候吧,有邻居的小朋友过来和她一起玩,看到别的小孩哭着和她要玩具的时候,我不假思量的把女儿玩具拿过来,给别的小孩,后来她就养成了抱着玩具不撒手的习惯,即使睡觉一拿下来就哭,我想那时候,我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伤害了她的自尊,我对她的不尊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逐渐的我学会了,做事要看孩子自己的意思,不能强加大人的意愿。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论是生活用品还是学习资料,我都会提前和孩子沟通好,就是去年上初中择校的问题,都是她自己决定的。让她慢慢学会有主见,能独立,从而更好的适应各种环境。

我女儿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就要求她,天天放学后必须先写完作业,再玩或者吃东西,周末才干看电视,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下来了。俗话说,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只要我有时间,就会带孩子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更能让孩子理解。在劳动方面,家里只要能让她做的事情,都是坚持让她自己做,比如扫地,洗菜,收拾自己的房间等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能做什么,还不是越帮越忙,其实刚开始做不好是肯定的,但是只要她参与就好,假如你总是阻止她干活,她就会觉得妈妈不需要我,久而久之就不愿干了。而且养成劳动的习惯会让她更加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期心得感悟与收获篇八

当一家人能相亲相爱,相亲尊重、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时,孩子内心就有力量,眼中就有光芒。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时,他能有底线,有底气。父母的陪伴会缓解孩子的压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以及鼓励孩子正确面对遇到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可以让孩子更好的面对社会带来的挑战。心中有爱的孩子,他的安全感阈值比较高,不会走极端。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多抽点时间跟孩子相处,高质量的陪伴有利于孩子终身的发展。

在认真观看了家庭教育该公开课后两位专家深入的分析讲解,让我对家庭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的不足和许多问题以下是我的感受:

对家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教会我们的孩子如何去为人处事这可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形成的好的家风可以让我们的家庭幸福好的家风不仅仅可以化解家庭矛盾更是对我们的孩子有着深深影响。

我们也要正确地认识和了解孩子。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情绪上的共情。最后我们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就是孩子的示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