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桥教案(精选12篇)

2023年小学语文桥教案(精选12篇)

ID:4798067

时间:2023-10-16 23:14:07

上传者:曼珠 2023年小学语文桥教案(精选12篇)

高三教案的编写过程可以促使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以下是一些优秀的一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一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要求】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识字学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分角色表演

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此ppt多媒体课件总共16页,请往下拉点……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

教学目标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鹅、小、白”3个生字;能用“白”扩2‐3个词语;认识笔画“竖钩”,能按笔顺正确描写“小、白”。

2、能认读单韵母aoe,能从儿歌中找到含有单韵母aoe发音的汉字。

3、通过各种形式反复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熟读成诵。

4、拓展阅读古诗《咏鹅》,有进一步识字的愿望。

教学重点: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鹅、小、多、白”4个生字;

教学难点:能认读单韵母aoe。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头饰(文中人物包括阿姨、小男孩、天鹅)。

2、学生方面的准备:拼音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让学生背诵幼儿园里曾学过的儿歌。

2.老师也背首儿歌给大家听。(师背课文《看天鹅》)

3.出示课题:9看天鹅。

4.学习课题中的生字“鹅”,请小老师领读。(指名读、齐读课题)

5.说话训练:介绍一下印象中的天鹅是怎么样的?

二、学习儿歌:

1.听课文录音。

2.老师今天教你们一个好方法,只要按照我的方法做,你们也能像录音机里的老师一样读得那么好听。

1)看课文,仔细听录音。再轻声地跟着录音机里的老师读,最后请学生大声地读。(要求学生在听和读的时候:左手压书右手指读)

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

3.说说这首儿歌讲了些什么?(指名交流)

4.(出示儿歌)

1)小天鹅(师领读)

2)天鹅湖上有小天鹅,也有大天鹅,天鹅很多。天鹅多(指名小组读)

3)阿姨带我看天鹅,飞起一群白天鹅。白天鹅(开火车读)

5.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生字用红色表示)

6.我们把生字送回家,再来读读儿歌。(出示儿歌)

1)指名读、四人小组合作读。

2)分角色,表演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看,仔细听清每个角色讲哪几句话。

3)两只天鹅够不够?为什么?

4)其他学习小组排练。

5)交流。

7、指导背诵儿歌。(出示图)能背的小朋友可以看图一起背,当然不看图能背出更好。背不出的允许看着书读。

三、复习巩固:

1、做给字宝宝点名的游戏。(出示:天、看、白)

2、玩“一字开花”的游戏。(口头扩词:天、白)

四、描一描

1、认识笔画“横折”

2、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天、大、白”

五、学习拼音:

1、指名学生读“阿姨”的“阿”(a)、“我”(o)、“小天鹅”的“鹅”(e)这三个拼音字母。

2、跟老师念顺口溜: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

3.在小组内互相练读。

4.(出示儿歌)这首儿歌里有哪些字含有a、o、e这几个音?

1)先自己读一读。2)(学生交流)(出示:阿、我、哦、鹅)

5.找朋友游戏。——老师读哪一个字母,请小朋友从拼音卡片中把它找出来,找到后迅速起立大声念出来,看谁找得快,读得准。

六、课外拓展:

1、古时候有个非常有名的诗人骆宾王,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名叫《咏鹅》。

2、(出示古诗)这首诗里有几个字我们已学过。(诗中用红色把学过的字凸现出来)

3、自由读、齐读。

七、写字指导:

1、学生自学生字的笔顺。2、交流书写的笔顺。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白”的书写方法。4、学生照样子描写。(学生描写,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三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

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1、认会5个生字,写会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

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关于课文

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直接讲解。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方法解决。

2、古诗的学习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先把诗句变成画面,加强情感体验;然后再把画面变成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达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语言的目的。

3、学习本诗之后,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中提到的过节的各种习俗的来历。

本课的几个生字,“爆、曈、符”都可以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忆。“换”字右边的撇不出头,不要写成“央”字。

建议教学1课时。

1、默写古诗。

元日

,。

,。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画面,并把想像到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要求句子通顺,描写形象。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后任参加政事、宰相等职。世称荆公。

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影响甚巨。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

元日

课前搜集有关春节的诗句;录音《新年好》

一、激发情感、导入析题。

1、听唱《新年好》后,教师激情导入:是呀,过新年时我们唱歌、跳舞,心里多高兴呀!你们知道吗?过新年时还有很多更让人高兴的事。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读通古诗。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初读情况,正音。

2、读出问题

1)轻声再读古诗,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不懂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4)汇报解决不了的或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出重点解决的共性问题。

三、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自读自悟,看看前面提出问题哪些能自我解决。

2)借助工具书,试想想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交流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不同体会给予肯定,并相机引导a理解除:除去,过去。b、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c、体会“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换”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d、感受诗中全民族欢渡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吟诵古诗,启发想像。

1)指生吟读,师生。

2)师配乐范读,生评。师生交流读好古诗的秘决。除了注意语速、语气外,还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把诗中的感情读出来。

3)学生练读,边读边联想。

4)指生读,评议读、齐读、背诵。

5)画一画,说一说,把诗中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像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延伸拓展,感受民俗

1、阅读“语文天地”中的《过年》,谈谈自己对过年的认识和感受。

2、课外搜集有关人过年习俗的资料,同桌交流。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四

1、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一课时 。

加强朗读,品味语言。

课文朗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出示投影片1)

二、理清思路,划分段落

1、课文分四个部分:思秋、绘秋、议秋、恋秋。

2、“绘秋”部分有五幅图画:破屋秋色、街头落蕊、室内蝉鸣、桥头秋雨、庭院秋果。(依次出示投影片2、3、4、5、6。学生找出有关段落)

三、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1、讨论分析“破屋秋色图”。(出示投影片2)

(1)听录音,找出描写对象、景物色彩和人物动作(出示投影片7)

(2)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3)归纳品味语言方法

1:找出关键词语。

2、讨论分析“街头落蕊”图。(出示投影片3)

(1) 听录音,找出关键词语。

(2)品味“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句。

(3)归纳品味语言方法2:比较不同句式。

3、讨论分析“桥头秋雨”图。

(1)学生朗读、品味。

(2)归纳品味语言方法3:体会深层含义。

四、归纳总结,布置练习

1、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品味语言的其他方法,如:品味语言方法4:诵读精彩文段 等等。

2、归纳品味语言的四条方法:(出示投影片8)

找出关键词语;比较不同句式;体会深层含义;诵读精彩文段

3、要求学生课后诵读,继续品味其他精妙语言,并总结出更多品味语言的方法。

理清思路 品味语言

思秋 方法1:找出关键词语

绘秋 方法2:比较不同句式

议秋 方法3:体会深层含义

恋秋 方法4:诵读精彩文段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五

教学设计:

一、由画入诗,理解诗题:

1、师: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诗人袁枚走在乡野的林阴小路上,不觉一幅画面进入他的视线。(板书:画播放牧童骑牛图)

2、师:谁说一说,怎样的画面?

3、(好一幅牧童骑牛图、蝉儿鸣叫图、歌声响林图、乡野风光图)

4、师:正是这一幅普通的生活画面被诗人袁枚瞬间定格,从而演绎成一首诗(板书:诗),题目是——所见(生齐读)

5、师:你对诗题是怎么理解的?

二、由诗入画,体会内蕴:

(一)、赏牧童骑牛图:

1、师:诗人究竟如何表现所见的?请大家自由读2—3遍,字音正确,停顿得当。(播放古诗)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指名读。(字正腔圆,推荐给大家一种读诗的好方法——缓缓地读)

4、谁再一试?(在或急或缓中体味到古诗的节奏美)

5、最后一位。(在抑扬顿挫中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

6、齐读一遍,共同感受一下。

7、师:诗人所见是怎样的牧童呢?(课件呈现前两句)同桌间相互议一议,括号中可填什么字,放入句中怎样理解?(师进入学生讨论间倾听指导)

8、指名分句回答,并请学生板书。

9、诗中的留白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此时,一个什么样的牧童豁然呈现于眼前?

10、指名说。

11、用朗读表现出来。谁读前两句?(你离诗人不远了,陶醉是读诗的一种境界。)

(二)鉴牧童捕蝉图:

1、师:就在这旷野中,林阴下,小小牧童骑着牛,就这样旁若无人地唱着,就这样陶然自在地唱着,如云行天际,如水流山野。忽然歌声停止,这是为何呢?(播放后两句)

2、齐读后两句。

3、师:其中你最欣赏诗人用的哪个字或词?为什么?

(由所见猜测内心、打破了牧童原来的平和的环境,气氛紧张、犹如听到蝉鸣、表现出牧童的反应机灵、写出了牧童怕惊跑了蝉儿,体现出牧童站在那儿仔细察看蝉儿的确切位置,想一下子捉住它。)

4、师:区区10个字,竟被大家品出了如此丰富的意蕴,让我们一起细嚼慢品,女声读(小荷已露尖尖角)男生读(一山更比一山高)

5、师:学到这里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疑问:诗人写就此诗,想表现或表达什么?

6、指名说。(你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你品到了诗的精髓,你捕捉到诗的灵魂)

7、师:请大家闭上眼睛,齐背古诗,由此诗再现诗人所见的清新画面。(标出箭头)(播放全诗,播放音乐)

三、同题拓展,积累古诗:

师:可见画中的画境可以入诗,诗中的意境可以入画,诗和画的关系是何等的亲密,(板书:入)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有一百四十余首为画而题写的诗,《题画》就是其中的一首。(播放《题画》)请大家参看译文,自由诵读,看谁最先会背。

指名背诵。

师:你还积累过哪些表现儿童生活的诗句?

指名说。

四、创作实践,提升表达:

1、其实,我们多彩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画面可以入诗,请你做回小诗人,以观察到的儿童生活的某个画面为内容,创作一首小诗。(播放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2、学生创作诗歌。

3、诗歌展示。

4、师评:

五、结语: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六

本课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践行“快乐体育”,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与气氛中,通过教师的参与引导,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们为主体营造热烈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处于想学、乐学、主动参与的状态中,培养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年级的跳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动作,技术比较简单,专业性不强,立定跳远主要是教会学生们怎样摆臂,如何双脚踏跳双脚轻巧落地。它对于发展身体的跳跃能力以及促进下肢肌肉、关节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展,体验学习跳跃动作的乐趣,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教学,能促进学生们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们灵敏、速度、力量和协调素质和能力。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们学会两腿用力蹬地起跳,脚跟着地,落地平稳。

二年级的学生们比较好动,学生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喜欢学习新的运动技能,一些简单的跳跃动作,学生们在一年级时已经有所练习,到了二年级时,学生们已基本掌握了各种方式的跳跃,如模仿小兔子、小青蛙、小袋鼠等动物的跳跃动作。对跳跃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学生们心理、生理特点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能提高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们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使学生们在愉悦的游戏中初步掌握立定跳远技术动作。

1、基本掌握立定跳远的方法,完成立定跳远的动作。

2、通过立定跳远学习,发展学生们灵活、协调、速度等身体素质,增强下肢力量。

3、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们对跳跃运动的兴趣。 教学难点:双脚起跳,落地轻巧。

地点:篮球场

器材:小垫子6块,沙包6个。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红灯”“绿灯”: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是一名技术出众的小司机驾驶自己喜爱的交通工具在空旷的大地上驰骋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身体、动作、语言(声音)表现出来。教师变化口令,如:快车、慢车、红灯、绿灯等,学生们随教师口令练习。当教师喊“红灯”学生们迅速停止站好。

2、我是快乐的小青蛙:

师生按儿歌的内容、节奏边说边练。师:我是快乐的小青蛙,

生:呱--呱--呱, 呱-呱-呱 ,(边喊边做:跳--跳--跳,跳-跳-跳)师:遇到危险快躲开!(教师追逐学生们,学生们四处逃窜 )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小青蛙回家

设计情景,一只聪明的小青蛙要回家,可是一只大蟒蛇横卧在小青蛙家门口睡着了,小青蛙怎样才能越过大蟒蛇安全回家?(引起学生们思考:跳跃时要高,落地要轻巧。)师生共同参与游戏。

2、讨论尝试:

(1)怎样跳,才能和小青蛙一样,跳的高,落地轻?

(2)各小组利用小垫子进行练习,目标是落地轻,跳得远。

3、展示提高:

请各组分别展示,选出每组较好的同学,相互交流,然后同伴合作练习,共同提高

(三)、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1、比比谁最好。

2、游戏:投准比赛。

(四)、延伸兴趣,恢复身心

1、请有才艺特长的学生们表演节目,在欢声笑语中,学生们间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2、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七

1、掌握重要句子的含义。

2、学习伟人的崇高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3、增强阅读能力。

重难点

1、学习伟人的崇高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2、增强阅读能力。

学 习 过 程

说 明

预习板块

3、 给黑体字注音:

灯盏( )赫赫英名( )滑稽( )倔强( )卷帙( ) 狂妄( )

2、改错别字:一劳勇逸( )切切私语( )兴高彩烈( )等因俸此( )

探究板块

阅读:(1)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们一直认为,太阳在黄道上每经过一个回归年的运行,都会回到前一年的起点上。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此,它并没有完全回到原来这个起点上,而是还存在着一段微小的距离。这个差距,天文学上就叫做“岁差”。祖冲之在制订《大明历》时,第一次把岁差的影响引进到历法中去,从而使恒星年和太阳年有了分别,这在我国历法史上是一项划时代的贡献。

(2)四六二年,祖冲之把他制定的新历,连同《上大明历表》,呈送给宋孝武帝刘骏,孝武帝召集有关大臣在朝廷上进行讨论。“时人少解历书,竟无异同之辩”。惟有刘骏的宠臣、太子旅贲中郎将戴法兴持反对意见,他责骂祖冲之的改历为“诬天背经”。当时年仅三十三岁的祖冲之,面对权贵,毫无惧色,他严正的指出:“愿闻显据,以窍理实”,“浮词虚贬,窃非所惧”。为了追求科学真理,他愿意听取确凿的证据来相互讨论,至于空洞的说教和虚构的贬斥,他是丝毫也不惧怕的。祖冲之根据天文实测的结果,针对戴法兴的谬论,逐条进行驳斥。他为此写的《驳议》,成了科学史上的闪耀着唯物主义光辉的重要文献。但是由于种种阻碍,《大明历》直到五一零年才正式颁布,这时已是祖冲之死后的第十年了。

1.根据选文,用简洁的语言给“岁差”下一个定义。

2.说说“愿闻显据,以窃理实”在文中的意思: 。

3.为什么说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贡献?

4.祖冲之如何对待别人的反对意见?

5.联系课文,说说伽利略和祖冲之有哪些共同之处?读完文章对你又有哪些启发?

检测板块

下列加点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是( )a.在游戏时他制作了各式各样粗糙的像车、船、风车之类的小玩意儿。b.可是这儿却偏有一个青年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际观察来检验他的教授们的那些教条。c.这种狂妄行为必须加以制裁——为了大学的声名,也为了有益于他的灵魂。d.伽利略的教授们拒绝发给他医生文凭,因此他就离开了比萨大学。

延伸板块

《中国核物理的鼻祖——赵忠尧》(有改动)

100年来,百年名校东南大学为祖国培养了15万多名高层次优秀人才。素有“中国核物理鼻祖”之称的赵忠尧,就是这众多东大学子中的佼佼者。

赵忠尧,1902年6月27日生。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东南大学前身)数理化部。1927年赴美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深造,1930年获得博士学位。赵忠尧进校时是化学专业,但他学习数学、物理同样认真,尤其是物理学得相当好。毕业后东南大学聘请他回来担任助教。任教期间,他工作勤奋踏实,深得物理学界前辈、哈佛大学博士叶企孙的青睐。正是以东南大学的任教为起点,赵忠尧开始了他的物理学教学和研究的生涯。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期间,赵忠尧通过“硬r射线在物理中的吸收系数”这一实验课题,发现了硬r射线通过重物质产生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这是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泯灭过程的最实验根据。之后,他在美国《物理评论》发表了题为《硬r射线的散射》的论文,公布了他关于r射线方面的新发现。两年后他的同学安德逊发现了正电子,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赵忠尧的实验成果证明,他是最早观察到正负电子对产生与泯灭的人。

新中国,赵忠尧几经周折,终于带着30多箱器材回到祖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物理实验室,并使新中国于1955年就有了第一台700千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之后,他又主持研制成功第二台质子静电加速器,能量为250万千伏。通过这两台加速器的研制,赵忠尧发展了我国的真空技术、高电压技术、离子源技术,使我国较早迈入了核物理研究强国的行列,培养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等一大批核物理的研究人才,为跻身世界核大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赵忠尧一生从事核物理学的研究,虽没有获得过应有的荣誉和地位,但他一直孜孜不倦、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从不喜欢张扬、表现自己。尽管毕业后一直未能再回母校东南大学,但他对祖国和世界物理学的卓越贡献无疑是对母亲培养的最大慰藉。1992年,他90高龄时,欣然提笔为母校90周年题辞:“热心教育改革,培育科技人才。”表达了对母校的无限关切之情。1998年5月28日,这位中国核物理的鼻祖辞别人世时,有人这样评价他:在中国物理学史上,他是一座丰碑;在中国物理学史上,他也是一棵明星。

1.“鼻祖”在题目中的意思是什么?

2.赵忠尧在大学学习期间选择专业上与伽利略有什么相似之处?

4.赵忠尧在我国核物理研究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反思

《斜塔上的实验》是亨利托马斯、达纳李托马斯二人写的一篇关于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节选。全文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而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童、学生时代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与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在对课文进行简单的分析感知之后,让学生把文中的两个实验找了出来,对斜塔上的实验也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进行重点的分析。从语言方面进行剖析,找出表现主人公的句子,从而分析出主人公的勇于探索、注重实践、有迷信权威、热爱科学的精神品质。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于伽利略的精神概括的详细具体,但是学生课前预习以及上课时过分依赖参考书,缺乏自己的思考,导致回答问题时思维受到束缚,甚至背离了问题,影响了课堂进度。除此之外,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时间过少。总之,通过《斜塔上的实验》这一课,我又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我将更加努力,进一步完善教学中的不足。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八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上,让学生读中感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过射大雁的时机。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注意重视以下两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教学时,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阅读感悟,通过分角色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去读懂兄弟俩怎样争论不休,领悟到这兄弟俩真笨,争论不休的时候已错过了射大雁的最佳时机。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强化文中语言文字的学习。比如文中出现了许多成语,这些成语理解正确了,既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又能有利于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我采用不同方式教学:有的成语是在文本的感悟过程之中自然地引出,如“争论不休”,学生在交流课文内容时带出,通过选择“休” 在字典中的解释,明确了“休”的意思;有的是通过表演,用形象的方法去领悟,如“不以为然”,理解了意思,让学生再做做“不以为然”的样子,这样感受就更深刻了;有的成语如“两全其美”,就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人的话你明白吗?”明白了老人的话自然就明白了“两全其美”的意思了。这些词语,根据教学中孩子的学习情况而随机出现,在作业中又安排了成语的积累练习。这样的设计,为的是有效地达成“学语文,积累语言,最终用语言”的目的。

合理的教学设计,会使教学更有效,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以质疑导入,以学生反馈问题的情况来组织教学,努力使整个教学流程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学生在教学初提出了很多问题:谁与谁争论?为什么争论?怎样争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争论的故事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提问激发了孩子探究的兴趣,我再顺势而导,引导学生以问题为线索,理清课文的脉络。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就让学生自己直接解决,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一些有难度,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就作为重点来教。这样的设计,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以质疑导入,把教学重点放在故事内容上。第二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谈故事蕴涵的道理上。并在第一课时对话训练的基础上,落实写的训练。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努力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与写的联系,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充分感悟知道了兄弟俩是怎样争论不休的,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评读,体会提示语的恰当运用能直接有效地提示说话的语气、态度。第二课时,重点落实恰当运用提示语的训练。在课文感想部分的教学结束后,安排以读学写的训练:文中兄弟俩是为大雁怎么好吃而争论,实际生活中你们争论过吗?如果要把争论的场面写下来,应怎么写?通过这样的过渡,让学生复习反馈第一课时的学习所得,明确除了要知道争论的内容,关键要写好争论人的表情、动作、说话的语气等。在这基础上,安排了一个课堂素描,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学生围绕“能不能多看电视?”这一话题展开的争论场面,当堂完成这一组对话提示语的添加训练。通过这样学以致用的扎实训练,我想学生对怎样写好对话,怎样正确使用提示语就会加深印象,从“学会”成为“会学”“会用”。

教科书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从各种课外读物中选择与课文揭示的道理相关的名言,进行拓展积累,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感想部分的教学,学生自然地由故事得出了自己的感想。各抒己见,再学习课文中的感想后,感受就更深了,知道了兄弟俩让大雁白白飞走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抓住时机,关键没有能先做起来。对“要抓住时机”这一道理,学生生活体验并不多,所以教师这时出示有关的名人名言,帮助学生积累,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到“抓住时机,不要空谈要行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的谚语名言。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进行名言摘抄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文本的外延。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九

知识:引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技能:大胆写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情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

要教会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实话实说。

对策:引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大胆表达自己的烦恼,在探究、交流中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投影片,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了解他们心中的烦恼。

一、教师再次明确习作的要求:

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二、错别字(投影出示这些词语)

心信(自信)犹然而生(油然而生)

既使(即使)身怕(生怕)

由其(尤其)在过(再过)

只到(直到)守财权(奴)

看见视(看电视)反夺(反驳)

位子(位置)不会作(不会做)

疲备(疲惫)全世(全市)

同考(通考)

1、学生读一读,辨别这些同音字。

2、交流,分别给它们组词。

三、文章中的句子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

1、我平时写的不痛的,肯定本上扣了很多分数。

2、那时爸爸上午脸色十分镇定像用过激将法一样。

3、心理想要是考不好的话就不能去买肯得基了,我心里想要是这次考试靠的好就可以买肯德基了。

三、内容上的毛病。

1、在句子中前后意思相矛盾。

2、标点使用不当,人物说的话没有用双引号。

四、讲评方法。

小组交流,互相修改,取长补短。

1、四人一小组自评,找出对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2、选好的范读欣赏。

3、针对自己的不足自行修改。

五、讲评步骤。

1、分组自读自评。

四人一组,先自读自己的,交流有没有写己的真情实感来。

再读读同学的,指出对方不完善的地方。

2、范读夏庆玉的,能有详有略地写出在学习上所遇到的烦恼,并希望家长和老师能给予帮助的急切的心情。

3、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修改意见,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十

(一)课文内容:

《选举风波》选自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长篇小说《男生贾里》,文章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围绕着林武翔被砸事件的前后,刻画了贾里、鲁艳青、鲁智胜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校园生活,歌颂了中学生身上那种真诚率直的精神,《选举风波》教案。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如此贴近中学生生活的作品,是因为她非常熟悉校园生活,同时也结识了许多青少年朋友,爱他们,理解他们,因而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就塑造得非常真实,非常受学生欢迎。以此为鉴,告诉同学们平时也要认真体验生活,多与同学交流,这样才能写出真实的人物,表达真实的情感。

本单元属于小说,都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激发学生情感,品味精彩语言,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使之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二)实验目的:

根据实验教材特点,本课时制定如下实验目的:

1、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个性;

2、引导学生紧扣课文写感想、谈感受;

3、对照小说中的人物描写,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

(三)实验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课时的实验重点、难点设计为:

重点:分析文中人物性格,体会生动活泼的语言。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不要感情用事,逐步成熟。

为了完成本课的实验目的,突出实验重点,突破实验难点,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堂中我打算使用讨论与答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围绕“自读要点”,精心设计思考点,通过自读、讨论,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关键词是相对而言,只要言之有理,都可。课时安排为一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和教学质量、效率,在多媒体教室采用powerpoint课件用具。

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我打算这样安排教学程序,在自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是贾里,是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的,懂得要勇敢地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坚强乐观地生活,学习他们的优秀品德。

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十一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认识基本笔画“弯钩”。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化。

1、认识生字。

2、初步感受象形字的来历。

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1、尝试认字。

人、口、耳、目、手、足、有、会、穿、自、已。

生:我认识“人”字,一撇一捺就是一个“人”字……。

2、圈生字,读生字。3、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

(1)出示11个生字的拼音,让生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

(2)指名带读。

(3)读生字,并组词。

(4)齐读,开火车读。

3、交流识字方法。

生:我记住了“口”字,张开嘴就像一个“口”字。

游戏:找朋友,认识“会、有、已、耳”等字形。

识字2

1、会写“人、口、目、耳、手、足”6个生字。

2、诵读儿歌,知道人的双手作用很大。

3、教育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

正确规范地书写6个生字。

会写6个生字。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有会穿自已

人口手目耳足

1、认识基本笔画:弯钩()

2、学习“人、口、手、目、耳、足”等字的笔顺。

人:口:手:

目:耳:足:

3学生书空练习,并说说这几个字的笔顺规则

人:先撇后捺。手:耳足(从上到下)目:先里边后封口。

4、在田字格里练习写生字。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十二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并学习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课件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的时间了。让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吧。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本很大很大的书,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读不完的大书》。

板书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那我们快到书中去看看吧。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容易读错的词语,检查读音。

3、教师询问在读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讨论解决。

4、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要求互相正音,对方读得不流利的地方,请他再读一遍。

1、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看看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品读赏析

课件出示: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请同学看后互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互读、互听、互学中读好描写优美景色的段落,通过朗读体会孩子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方法指导: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表达“趣”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找出来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想,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拓展延伸

你见过大自然的哪些景象?

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1、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2、指名读要认的字。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找出写景的文章,自己读读。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

1、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陈维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2、认识6 个生字。

有一本书很大,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呢?(大自然)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五”,从书中感受大自然,一起寻找答案吧!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职权篇内容。

(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初度,让学生底可闻又出不理解。)

(2)小组互动:

互读课文,进行正音。

(3)集体交流读书所得,了解自主读书情况。

(在初读课文,前线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花草树木、充裕鸟兽给小朋友带来的快乐。)

(1)像一项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

(通过朗读体会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把体现小作者仔细观察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从中感受善于观察是一种好习惯。

(3)启发学生合作交流读懂了什么,杜勒克问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1)你见过大自然中的那些现象?

(2)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