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观看辛亥革命周年大会的心得(优质8篇)

2023年观看辛亥革命周年大会的心得(优质8篇)

ID:4798947

时间:2023-10-16 23:33:11

上传者:灵魂曲 2023年观看辛亥革命周年大会的心得(优质8篇)

军训心得是对参加军事训练后对自身成长、变化和收获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方式,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通过工作心得的总结,我发现自己在沟通和协作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我计划参加相关培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观看辛亥革命周年大会的心得篇一

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义革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以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积着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丰富多彩,可歌可泣。

为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光辉业绩,弘扬战斗不息的爱国主义热诚,光大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留个了我们太多的回忆,有耻辱也有荣誉,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光荣,带给我们的遗迹太多了。

一百多年来,国人对于宪政的追求,未尝隐匿,无需害羞,只要阳光照得到,就必定反射再人间,正如孙逸仙尝云: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又正如毛泽东所言:这不是阴谋,这是阴谋。所以那些遍布于全过各地的中山路,就其寓义来说,其实叫人民路更加贴切,宪政着,人民通向理想祖国之大道也。中华民族错过了很多机会,中华民族还有很多机会。

蓦然回首,时间沿着辛亥的印记已滚过一个世纪,可越过一个世纪的追求与目标却从未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达到了“国富”使得我国日益从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强大起来。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再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将会怎么样?历史无法如果,但未来可以在历史的如果中吸取经验,做出不一样的假设。

观看辛亥革命周年大会的心得篇二

辛亥革命不仅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彻底_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而且在思想领域引起深刻变化,赢得民主精神的空前高涨和思想的极大解放。

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它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能使中国人民摆脱悲惨的历史命运,没能实现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中华民族依然在复辟闹剧和军阀混战中徘徊,中国人民依然在苦难的深渊中挣扎。但辛亥革命毕竟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使20世纪的中国第一次发生了伟大转变。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11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 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 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 潮。”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面对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既然不能采取革命行动,是不是就无能为力了呢?我想也不是。辛亥革命和此后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的精神,仍然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关键。但是,科学与民主,都不是一天就能够做得到的。需要经过我们几代青年人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中国改革发展的重任,无疑落在青年人的肩上。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所言:“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我们不能不思进取,不能怨天尤人。应该有历史责任感,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积极投身社会发展进步的实践。

观看辛亥革命周年大会的心得篇三

片场的灯已重新开启,电影《辛亥革命》已经播映结束了,但那滚滚的硝烟,那慷慨激昂的话语,却仍萦绕在我的心头。

难忘剧中孙中山先生说的那一句“前线赴死易,唤醒生者难”,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怎样的无奈啊!流血牺牲又有何妨,又有何惧,但怕只怕这些也只是徒劳无功而已。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可牺牲却总要有价值,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但那时的中国早已腐败不堪,清廷因循守旧,粉饰虚张;人民愚昧盲从,苟且偷生。这样的国家,是一定要有人来改造了!

战场上,血流成河,硝烟弥漫,无数人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他们无怨,亦无悔,他们只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人民的清醒,换来国家的富强! 就像宋庆龄所说的那样,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可它已经沉睡太久了,现在是该醒过来了,是该重头收拾旧山河了!那种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任人宰割的时代终于要结束了!于是,辛亥革命便拉开了序幕。

战争的硝烟已然四处蔓延开来,无数的人倒在血泊中,他们倒下了,但在他们身后,又站起来了无数人,又有无数人前仆后继。他们有的家境殷实,有的新婚燕尔,有的即为人父,但面对肩上的责任,他们毅然抛家弃子,勇于挑起!

但让他们如此舍小家,顾大家,除了责任,还有信仰!

信仰让他们舍生忘死,信仰让他们不顾一切,信仰让他们无所畏惧,信仰让他们勇往直前!

这,便是信仰!

国内,革命党人冒死进军,而在国外的华侨也并未停止斗争,他们也同样爱着自己的国家,也都有着一颗爱国之心,因此他们也在进行着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在_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了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_清朝的革命斗争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孙中山先生也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对海外华侨的无限感激之情:华侨是革命之母。

海内海外的中国人都联合在了一起,辛亥革命又岂会有不成功之理?正如何香凝所认为的“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促进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那样。但辛亥革命成功了,同时也失败了,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统领袁世凯窃取了。就连孙中山在遗嘱内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于是,新一轮的斗争又开始了......

但无论过去有多么辉煌, 亦或是多么不堪,历史终归是过去了,新的21世纪,看我们这一代人如何绝地反攻,让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前列!

观看辛亥革命周年大会的心得篇四

最近几日老在往汉口跑。周六的时候聆听了罗时汉作家的讲座并和人文武汉的一些朋友们聚餐;周日前往汉口则因为计划临时被打乱而打了场乱仗;今天我又来汉口,是为了观看电影《辛亥革命》。

先来打个总分。如果以100分为满分的话,单纯以普通电影观众的身份,这个片子我可以打80分。但是无论是以一个湖北人、武汉市民或是一个历史工作者的身份,我都顶多只能打个65分。

那就先说说这个80分。整部片子的架子还算是可以的,从秋瑾就义到孙文辞去大总统,这个时间段的选择是比较恰当的。从各个部分来看,秋瑾就义和黄花岗起义这两个部分拍得不错,特别是黄花岗一段,气氛渲染很好。而以前不大被人们注意的阳夏保卫战,在这部片子中也着了较多笔墨。

接下来我就要以另外三个身份来吐槽了。首先,如果我是湖北省委宣传部,看完这个片子我会比较窝火的。你看看黄花岗,再看看武昌起义和阳夏保卫战,前者看得人想哭,后者看了却没多大感觉。好歹我们出了很多钱给你们搞,你们还是把心思都放在了广州,怎能不让人讨厌?黄花岗起义和武昌首义阳夏保卫战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历史事件。固然黄花岗的历史中存在许多值得文艺创作的良好素材,但是难道武昌起义和阳夏保卫战就没有了吗?武昌起义的镜头全是几个匆匆而过的走马灯,一场赶一场,几个巷战镜头的街景哪里像一丁点武昌城?分明看着恍若上海的租界。从头到尾我觉得还不如《》片头那个城头插旗的镜头有feel。更荒唐的是蛇山炮战的一个镜头,民军的火炮竟然是在朝山脚下的咨议局打,这实在是惊世骇俗。武昌起义中的一些动人瞬间,比如塘角纵火、攻占楚望台、炮轰总督署、廖克玉劝跑瑞澂、瑞澂打洞出逃等全都完全没有涉及。最可恨的是阳夏保卫战的部分。首先这个外景就很荒唐,武汉近郊方圆二百里,都很难找出像那个样子的高大山体,那哪里是阳夏保卫战?换成拍27年后的田家镇保卫战还差不多。虽然编剧涉足了阳夏保卫战这一段历史,这一点值得表扬,但我觉得其对这段历史的解读和理解啊实在是too simple和naive。刘家庙首战大捷、冯国璋火烧汉口、龙王庙激战、民军反攻汉口、清军包抄汉阳、归元寺大火等等等等……无数可歌可泣,令人动容的历史片段,他都没去拍,拍来拍去就那么几个荒郊野岭的镜头和唧唧歪歪的对话,实在是既失望又讨嫌。这里又要强调一个我认为这个片子里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从头到尾,武汉特色太淡太淡。没有一个武汉三镇的全貌,没有警钟楼、奥略楼、洪山宝塔、汉口水塔、龙王庙、归元寺、晴川阁、古琴台等当时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也没有一个汉江的镜头。看完了这个片子,还是对辛亥革命时的武汉的历史面貌一无所知。

再说武昌起义后,几个民军士兵升起_星旗的镜头倒是不错,不过接下来的一个重要事件——《鄂州约法》的诞生又只字未提。在这个问题上,这部电影还是陷入了俗套,只提后来的《临时约法》,而完全无视《鄂州约法》之前的存在。此外,另外一个重要事件:黄兴拜将也完全没有一丁点涉及。这里就要说到黎元洪这个人物了,总的来说,这个黎元洪的刻画,比以前要进步了,但是我认为其仍然有较为严重的贬损倾。

观看辛亥革命周年大会的心得篇五

历史总是那么真实,却又那么令人难以面对。

百年之前,帝国主义的侵越打破了那沉重的国门,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众多有志之士在屈辱和愤慨中决绝向前,意图壮大中国,扬我国威。

在这片古老宽辽却硝烟四起的土地上,多少英雄人物为了孕育民族自由站了出来,他们是人,不是神,当然害怕面临死亡,害怕那冷血无情的把把屠刀,支支枪管……他们为了真理和民主的自由抛头颅,洒热血,是他们的咆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雄狮。

辛亥革命,一个封建统治下的必然产物。

在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中,有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文化与思想的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与民主,悄然成立了一个个革命的团体。这些团体成为了革命的火种,成了日后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也就是他们,当许多仁人志士还在为如何打破帝王统治的镣铐而冥思苦想时,在中国湖北武汉,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为中国从封建统治走向新时代而打响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枪。

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率领士兵鸣枪冲出营房,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震动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经过一夜的激烈奋战战,革命军占领武昌。几日后,武汉三镇全部光复 。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两百多年的清皇朝,还使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也同时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这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为走向民主共和奠定了基础,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可这次革命是偶然爆发的吗?不,他是必然的,只要中国还处于贫穷愚昧的,只要中国还处于落后挨打的,这次起义一定会爆发,它是封建统治下的必然产物。

时过百年,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先烈们的革命事迹。是他们的鲜血和他们的生命的铺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而作为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品质,努力学习,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观看辛亥革命周年大会的心得篇六

今年是辛亥革命_周年。辛亥革命是一场震撼人心,轰轰烈烈的革命,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在_年前,战争的硝烟蔓延在各地。革命联系的不只是性命,还是命运。今年的纪念辛亥革命的电影《辛亥革命》上映,它的上映让人们都更加了解辛亥革命。

电影主要记叙了在晚清末年,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推翻清政府,在之后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秋瑾等一批革命党牺牲,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孙中山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与徐宗汉,秘密潜入广州。然而广州之战终因人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大批革命骨干牺牲,黄兴身负重伤。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黄花岗。武昌起义成功,孙中山和同盟会成员欢欣鼓舞。立即派黄兴和徐宗汉赶到武昌,振奋了革命军士气。阳夏战打得异常惨烈、艰难,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夹击下,黄兴率部撤往长江下游,集聚力量。最后打败清廷,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

电影还原的是历史事实是不是主旋律电影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的真相。这部电影展现了_年前的战争,让观看的观众仿佛回到辛亥革命。这部电影注重细节与展现,让观众感同身受。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虽然有一大批革命战士在革命中牺牲,但有些人的死轻于鸿毛,有一些重于泰山。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和平,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爱国之人。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百姓。我们都爱我们的祖国母亲,我们虽不用效仿孙中山,从一个医生,变成革命带领者,国家大总统,但我们的爱国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平平淡淡。我们也可以为社会出力,让祖国美丽。

革命烈士们,爱国战士们。你们为群众获得幸福,获得尊严。你们用生命保卫国家,平息浓浓的烟火。不管是赫赫有名还是默默无闻的战士,你们都一样,都一样是中国的恩人。

观看辛亥革命周年大会的心得篇七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历史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辛亥革命》。我觉得这部影片看后却久久不能释怀。

这部电影,细腻,深刻,把辛亥革命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影片片头宁静的那段告白,秋瑾带着脚镣走向断头台的那一刻,初影时间很短却让我最为感动,牺牲就义前她说:“我的死是为了所有孩子的幸福!”,顿时,我有一种眼泪要冲出眼眶的感觉。

今天当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真的不要忘记那些流过鲜血甚至牺牲的革命先烈,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及坚定地信念换来了我们今天的欢笑和幸福。战争的场面让人揪心,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勇敢的抛家弃子,拿起捆绑的手榴弹冲向清军。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件件忘我的事迹,一幕幕不能忘记的场面,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

片中的旁白说:“这场革命所谓何事?”秋瑾说:“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温和的世界。”林党民说:“革命是给天下人谋求幸福。”孙中山说:“革命是使全国之人无一贫者,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这一句句,无不感人肺腑,而我流泪的原因是他们的美好愿望。这些愿望多么美好。他们为了他们的愿望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国人能过挽回失去的尊严!

片中的主人公孙中山,从一位医生成为中华民国民选总统的转形,不仅_了封建帝国,发动了十一次武装起义,其间越挫越勇,百折不饶,历尽磨难,其坚定地爱国信念,深深的感动我们。为了给国家留下光明体系,他毅然辞职让位,以总统一职换袁世凯叛清,实现共和制度,其伟大的人格令人景仰,这样的不畏困苦,不畏挫折,为了自己的信念最终成为了一大伟人。如今,我们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所以孙中山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正因如此,当时的热血青年才追随他,为之奉献生命。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问,年前如果没有这些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追寻新的希望,那么中国将是怎样的场面?庆幸的是,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和戎马疆场的机会,我们该以新方式去开拓进取,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最后,谨以此缅怀我们心中的革命先烈,希望我们能够发自内心的去保持对于前辈先贤们的崇敬,并以其为榜样,激励自己,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和信仰,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观看辛亥革命周年大会的心得篇八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这是《辛亥革命》秋瑾赴刑场时精彩开场白。

电影《辛亥革命》讲述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同盟会,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同盟会,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拯救中国,于1911年发动武装起义的史实创作,是一部全景展现辛亥革命的电影。剧中孙逸仙、黄兴、秋瑾、徐宗汉、林觉民、等大无畏救国的英雄主义形象深刻的印在我的脑海中,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的记忆犹存。

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正像孙中山说的“文将与诸位同志一道,致力于实现革命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就是民族、民权、民生,就是需要我们毕生为之奋斗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它却成功的不彻底,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生、民权的革命问题,可是“共和国”的社会制度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的努力下;在_年后的今日最终实现了。我们缅怀那些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先世的烈士,追悼那些年轻的英烈们,他们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家境优越、有的新婚燕尔,他们何以不惜身家性命,不计成败利害,甘死如饴?只因“信仰”二字。清末的封建王朝早已腐朽不堪、羸弱不谈、困苦不堪,中国人任人歧视、被人觊觎、由人宰割,革命正是为让民众获得幸福、让民众得到自由、为民族争得尊严。

_年前的今日也许有人会问革命所谓何事?_年后的今日,也许有人还会问。在绍兴被杀害的同盟会员秋瑾的回答是:“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安宁温和的世界。”黄花岗的烈士林觉民在《给妻书》中说:“革命史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孙中山说:“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的掠夺……”

革命是什么?革命是一种英勇无私的献身主义精神;革命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爱国情操;革命是社会主义社会提高的理念深入人心;革命是让我们中国人有自我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能够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实现共产主义;革命就我们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候、在任何人的心里,永远都不再惧怕列强,都不再有皇权,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