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国演义的阅读心得 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感悟(模板10篇)

最新三国演义的阅读心得 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感悟(模板10篇)

ID:4815804

时间:2023-10-17 07:45:11

上传者:灵魂曲 最新三国演义的阅读心得 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感悟(模板10篇)

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自我认知和专业水平,使其成为一个更加高效和有影响力的教育者。接下来是一些教师们的实际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的阅读心得篇一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让我收获了许多知识,认识了许多英雄,有刮骨疗毒的关羽,有粗中有细的张飞,还有才华横溢、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下面我说一个空城计。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这就是《三国演义》,有机会就去看看吧。

三国演义的阅读心得篇二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觉得这是《三国演义》一书的真实写照。刘备一心想统一汉室,可天下不只是他一个人想要一统中愿,还有许多、许多的人也有着和他一样的雄心壮志......《三国演义》我读了又读。在书中,我认识了武功高强、有勇无谋的吕布,认识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和司马懿......书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和吕布: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帮助刘备三分天下、三气周瑜......刘备死后,计划亮更加细心兼大胆,空城计、七擒l孟获、大战藤甲军等等都是他的优异战迹,他带领着蜀军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胜仗。诸葛亮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发明家。你们不知道吧?木牛流马、孔明灯、连弩、八阵图,甚至馒头也是他发明的......你们看,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太太太聪明了!我真的很佩服他!再说说吕布,他武功高强、英勇善战,无人能敌,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他夜袭徐州、辕门射戟,三英战吕布更是我特别爱看的一个章节......我特别佩服吕布的,是他的勇猛,他可是在三国中武功排行第一的“老大”。但是我又不喜欢他轻义重财,在水淹下邳城时的不以为然,不听谋士们的劝告,结果被手下抓了去,被曹操杀害了。读到这一节时,我不禁深深为之婉惜。《三国演义》里,还有许多好玩的故事,许多性格分明的人物,看了一遍又一遍,让人百看不厌----课外书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阅读心得篇三

《三国演义》读后感著名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1330-1400)名本,别号湖海散人,生活在元朝末期,山西太原人。他经历了元末农民战争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到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从事史编辑工作,这对他写成《三国演义》和其他十多种通俗演义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三国演义》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孙浩归晋,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三国演义》继承了《三国志评话》“拥刘反曹的传统,把蜀汉之争当作全书描写的主要矛盾,作者热情歌颂了刘关张的义气,比它他置于金钱权势,名誉,地位之上,这在以个人利益为重的社会中颇能打动人心。

本书通过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描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其中尤以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最为典型。

我最喜欢关羽的义气,多好的待遇,他不要,他只谢曹操献给他的赤兔马,日夜单骑,奋不顾身,左臂中了一箭,但没有停下,又骑上赤兔马找大哥刘备了。我被关云长的义气所感动了,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三国演义的阅读心得篇四

这个寒假妈妈推荐给我推荐了一本书——《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年间,魏、吴、蜀这三个国家的一系列的故事,我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

《三国演义》中刻画了上百个人物形象,有求贤若渴的刘备,有智勇双全的关云长,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气量狭隘的周瑜……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羽,他过五关斩六将,自信果敢,忠义无双,刮骨疗伤不怕疼,但是也因为他的大意丢失了荆州这座城池,所以做人不能骄傲。

再说说诸葛孔明吧,他用他的聪明才智帮助刘备打了很多胜战,也发生了许多精彩而有趣的故事,例如“三气周瑜”、“空城计”等。

最后再说说我最敬佩的刘备,他在桃园中与张飞、关羽结拜成三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情让我特别感动,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在三顾茅庐中刘备用他的真心打动了诸葛亮,我们平时做事也是一样,只有真心的对待别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帮助。

其实,在三国演义中的大人物、大豪杰、大英雄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人物的优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我相信每一个读三国的人都会收获满满的,推荐大家都读一读。

三国演义的阅读心得篇五

在我很小时,就读了注音版《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很喜欢这本书,每次读我都不会感到厌烦。

三国讲的是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故事。书中有刘备、张飞、关羽、曹操、赵云等人物,我最佩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了。有一次,蜀国大军出去征粮了,城中只有诸葛亮和几个文官。这时,魏国大军向蜀国进攻。诸葛亮毫不慌张,他命令文官扮成百姓在打扫街道;自己坐到城楼上悠闲地弹琴。魏国大军以为城里有埋伏,赶紧退了回去,就这样诸葛亮用一座空城阻挡了魏国的大军。读到这时,我心里总会暗暗佩服诸葛亮的临危不惧和神机妙算。由此我想,在生活中,我遇到困难时也要向诸葛亮学习,积极动脑想办法,而不要退缩、害怕。

《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好书,它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还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感悟精选篇三

这个学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把《三国演义》又看了一遍。

这本书主要讲了蜀、魏、吴的百年政治斗争、思想斗争、武力斗争等千余件事。书的作者是罗贯中,他把故事中的人物写得淋漓尽致,如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不可天下人负我”;周瑜的“心胸狭窄,忌才好胜”;诸葛亮的“料敌如神,指挥若定”等。

我读了《三国演义》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文中的关羽(又名关云长)。关羽很了不起,他身高九尺,胸前长须飘飘,脸色好象红枣一样,一双丹风眼,两条卧蚕眉,相貌非常威武。

我最佩服他的坚强。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有刀子划开肉,把骨头上的毒一刀一刀地刮下来。虽然这个手术会使“病人”非常痛苦,但是,他依然一边强忍着剧痛,一边专心致志地和谋士下围棋。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佩服。

虽然关羽在麦城一战中身馅埋伏,被敌军杀害,但关羽忠义两全的英雄形象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三国演义的阅读心得篇六

烦闷躁动的夏日假期里,太阳当头,筛下一道道如利剑般的金光,炙烤着大地,花草树木都垂头丧气,鸟兽虫鱼都不见踪迹,而蝉此时却可以引吭高歌了,在这个炎热的暑假里,最好的消暑方法就是看书了。

而我看了一本《三国演义》,想必三国演义是众所周知吧!它是四大名著里的一本,被誉为精选世界文学中的传世经典,《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功夫是一流的,从而让不少后世小说家都从中吸取了营养。

而我最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就是关羽了,关羽是刘备的二弟,姓关名羽字云长,亦叫做关云长,关将军大高个,长得红脸长须,一对卧蚕眉,那叫一个威风凛凛啊!手持一把82斤的青龙偃月刀,有万夫莫敌之勇,战法了得,屡屡立功,更是兄弟刘备的坚强后盾。更可贵的是他对刘备忠心不二,他和大哥是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几次三番助大哥在绝境之中翻身。记得有一次徐州失守,刘备弃城而逃,途中三人走散了,而刘备妻小在关羽那儿,关羽完全可以舍弃他们,可关羽没有,仍尽心尽力,直到见到了刘备,真是忠心可赞啊!

而我最喜欢《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刮骨疗伤这一章节,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关公在战场上中了一支毒箭,等把医生请来时,箭已入骨,需要刮开皮肉,直至骨头,再刮去骨头上的箭毒,敷上药,再缝起来,其间,需经受剧痛,没想到关羽边和友人下棋,边做手术,直到手术完毕,他都没喊疼,真是铁骨铮铮啊!

关羽为人真诚,忠心耿耿。同时心智坚决,所以才能出色地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对我们来说,很有启发意义,我们要努力学习,苦练本领,锤炼坚强意志,与人为善,待人真诚,这些是我们的'必修课。

《三国演义》读完了,不仅消了暑,还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三国演义的阅读心得篇七

“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诸葛亮用他的智慧诠释了什么是忠诚。

为觅明君,他不惜身卧草庐,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虽身在草庐之中,却有”天下三分“之识。也只有在刘备这样爱才惜才用才的人那里,才有诸葛亮的用武之地;也正是刘备的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这样兴扶蜀汉大业的忠诚烈士。

为报明君,他站场大展才华。赤壁之战,诸葛亮终于等来了一个施展智慧的.舞台,面对周瑜的再三刁难,诸葛亮应对自如;面对曹操试图统一全国的狼子野心,诸葛亮舌战群儒,孙刘联合抗曹的战略;借东风,让一向狂妄自大的曹操终于因赤壁大败二不敢擅自南下,不敢轻易把爪牙对准蜀吴两国。三气周瑜,气死王朗,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赢了最终的胜利;据荆州,取西川,孔明在一步步的向胜利靠近。

为了蜀汉,虽然刘备已死,他却依然担起了兴复蜀汉的大业,随着张关相继死去,刘备也在白帝城托孤。虽然蜀国已不再如昔日一般强盛,在逐渐走向衰败,可孔明依旧在做最后的抵抗。七擒孟获,孔明平定南蛮;空城退敌,孔明让司马懿望尘莫及;六出祁山,孔明把一生都献给了蜀汉大业,他在用自己的坚持来诠释忠诚,他在用行动回报刘备。

孔明是无私的,他大可把皇位夺过来,自己掌握大权,可他没有;孔明是公平的,他并没有包庇一兵一卒,更不用说对待自己,当犯错时,他毅然决定辞相,为的是公正的;孔明是忠诚的,他虽然死了,却仍在做着贡献。

星坠五丈原,孔明归天了,但临终前,孔明的心还在想着退敌,兴蜀。他把他还能教的都交给了姜维,更是口授妙计与马岱,司马懿大军杀来,姜维用孔明临终前授予的妙计,用诸葛亮的雕像,吓得司马懿仓惶而逃,便有了“诸葛亮吓走活仲达”的历史典故,让司马懿事后不得不感叹:“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矣!”更有那脑后生反骨的魏延,见孔明已死,终于原形毕露了,举兵造反,最终还是被假意归顺的马岱一刀结果了性命,成为了刀下亡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明还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蜀汉大业出力。

六出祁山,却都无功而返;名成八阵,智慧成就了忠诚;面对困境,毅然递《出师表》,他的坚持与恒心成就了蜀汉。

虽然蜀汉输了,但诸葛亮胜利了,他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赢得了对手的尊敬。

三国演义的阅读心得篇八

我佩服诸葛亮。他是智慧的化身他凭自己的材智是刘备得到三分之一的天下,关于他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如“草船借箭”“空城计”“六出祁山”等,他的事迹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数也数不完,每颗都炫耀夺目我除了佩服他的智慧外,还佩服他的忠心。记得刘备在托孤之时说:“若此子能扶则扶之,若此子无才,君可自取”,当时诸葛亮就跪在地上说:“臣无以能及陛下知遇之恩矣”,最后诸葛亮六出祁山,直至累死军营之中。只是我对他既有佩服,又有惋惜。

我佩服曹操。他被说的奸诈无比,其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负我”。但我并不这样认为,由于我的经验推断,曹操是一位能诗歌赋,具有远大理想的军事家和诗人。其谋虑在三国中少有敌手,他曾进擒吕布灭袁术,败袁绍破刘表,讨张绣等等事迹不可胜数。其诗赋也是一流,《观沧海》等已选入了我们的语文课本,,《孟德新书》更是军事家必读之书,我佩服曹操,佩服他的才华和军事才能,可能他有时是很自私,但这都是统治者的毛病。

我佩服刘备。佩服他一生的经历,它能从一个乡下小孩成长为三国之一的蜀国的统治者,这不全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也有他的朋友的功劳,但其中主要原因是刘备的仁慈厚德和他识人的本领。同时也有他独特的待人之道。记得在白帝城托孤之时刘备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不能大用。”结果在北伐时,诸葛亮大用此人,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还有一次,在赵云救阿斗之时,当赵云把阿斗递给刘备,刘备随手把阿斗抛开,这让赵云感动了一生。我佩服刘备,佩服他的识人才能。

我佩服孙权。他的相貌是我佩服的原因之一。碧眼紫须,他的治国之道则和刘备、曹操不同,孙权是出于真心的,有一次,他的手下周泰为保孙权出险境。身受多处伤,待回营时,孙权当着文武百官面前,为周泰解下衣服,数他身上的伤疤,有几处,就敬他几杯酒,最后,周泰被她灌醉,当时孙权的眼眶都红了,文武百官无不感动。我佩服孙权,佩服他对手下处于真心的爱。

从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多少英雄事迹留芳百世,随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给我的阅读程序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三国演义的阅读心得篇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响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静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随着歌声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令人向往的历史……而这,都缘自《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一部详尽而宏大的历史。它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约110多年的历史。它以陈寿着《三国志》为模板,经过作者罗贯中大胆的艺术创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难懂的正史以一种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并为人民所喜爱、传颂。《三国演义》又是一部小说,一部内容丰富蕴涵深刻的小说,作者匠心独运,以生花妙笔勾勒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借东风,长板桥等一系列生动的故事,为妇孺皆知。它妙趣横生的文字,以及驰骋于神出鬼没境界的畅快深深地打动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被学者们列为“四大名着”之一,而它也确实无愧于这一美誉。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并不华丽却十分准确的文字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画卷描绘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读者都深深陶醉于其中。这里既有鼓角铮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也不乏风花雪月、情意深长的爱情。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讲述一个个美丽而动听的故事,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之作与众不同之处吧。

然而使《三国演义》更让人觉经典绝妙是在于它的战争前后经过的细致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树一帜,这恐怕是包括《史记》在内的其它史书望尘莫及的,譬如赤壁之战,战争的起因是刘备兵败,曹操妄图吞并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经过,而后孙曹对峙,巧施连环计,火烧战船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书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后又以曹操兵败,关云长义释华容道这原本出乎人意料却又让人欣然接受的结果圆满地叙述完了这宏大的战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独到之处,刘备的仁德,张飞、赵云、许诸、典韦的勇猛,鲁肃的憨傻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的阻险毒辣,“安居平五路”运筹帷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降汉不降曹”“义拔云天”关公的忠义凛然更是被刻画地入木三分,读完《三国演义》,掩卷沉思,满脑是那杀声阵阵的战场,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那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的阅读心得篇十

哈哈,这就是三国的世界。《三国演义》出自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之手,想必作者也是为自己所处的朝代所愤怒,希望有英雄出世,拯救乱世吧。《三国演义》从汉室末代到晋国统一,无不是令人兴奋的动人片段。

天下就随他分吧,分!江山就随他战吧,战!

蜀国的创造者,刘备,本就是平平一介布衣,却有着“鸿鹄之志”想统一江山。于是乎,结二虎,识子龙,出卧龙,伏黄忠,定荆州,平马超,创蜀国。令人不住感叹,真是一介英雄之辈。

吴国的定基人,孙权,也是平民出身,随父亲、兄长,南征北战,创下了“大吴水兵,举世无双”的神话。从兄长那接下的江山,继而平定人心,临危不惧,接下赤壁,火烧曹军,南下北上,征杀四方。孙权作为书中唯一一位没有身份背景的主公,江山自己打,人才自己收,胆识过人,当断则断,留下来“东吴第一君主”的名号,不禁令人感概真是贤明之君啊。

魏国的霸主,曹操,也是书中比较倒霉的一位君主。与五虎上将打下的江山,到后来却被刘备、孙权二人蚕食。曹操虽诈不奸,只是英雄之才不尽人意。曾经写下“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他也是壮心已矣了。反过头来,看到儿子自相残杀,怎能不对天下失去信心,世人对其也就只是评论几句“君子之德,五世而折”了。实在是令人辛酸啊!

《三国演义》——天下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剑影中,沙场战。

《三国演义》——群雄起,征四方。

亲爱的同学,希望你们也能喜欢这本《三国演义》,喜欢英雄们的人生故事!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