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水浒传读书笔记 医生读书笔记(模板8篇)

2023年水浒传读书笔记 医生读书笔记(模板8篇)

ID:4822788

时间:2023-10-17 10:08:31

上传者:影墨 2023年水浒传读书笔记 医生读书笔记(模板8篇)

典礼是一种重要的仪式,旨在庆祝特定的事件或纪念特殊的日子。典礼的成功与否与其准备工作的充分性和合理性密切相关。推荐大家阅读以下典礼实用指南,其中包含了典礼筹备和执行的重要注意事项。

水浒传读书笔记篇一

这几天不分昼夜地看《只有医生知道》这本书,认识它是在一次翻报纸中看到的,截取了一段写的是生孩子之后生胎盘的事,写得挺专业,原来是协和的医生写的,我觉得这个医生挺有意思,敢把工作中的事写出来就证明她是一个无私奉献者,顶着各种压力就为了给那些不懂行的老百姓传授医学知识,使他们不耽误病情,苦口婆心地劝说不要相信院子里说的,而是要相信院士说的。出于对生孩子那些事儿的好奇心,出于对协和牛医生的好奇心让我去书店找到了这本书!

相信所有在大型的三甲综合医院实习经历的人都能明白,作为一个实习医生是多么憋屈!特别像我这样的只是个实习验光员,记得去眼科门诊实习的时候我碰见主任都不敢跟他说话,我每次都是脸上故意装作没有表情的偷偷观察他的眼神有没有定焦我这,一旦发现马上转为打招呼的'微笑。至今我还记得他的名字,这里我就不公开了,行业里都是知道的,我记得后来我在xx眼科医院上班的时候有个金院长(好像是,一个老专家,看着我门口的简历笑眯眯地问我,你认识你们主任xxx?我惊讶地想哇塞,这南北还真是通的哇!院长说他老叫自己老师!)我不禁想眼前这个院长比主任看着和善多了,呵呵!

一切按照自然规律来,在最适合生孩子的年龄生孩子,做婚检,做孕检,尽量顺产。

每个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真的!

水浒传读书笔记篇二

《阿图》主要讲述了一位年轻、出身医学世家、毕业于名门学院的新手医生阿图,满怀抱负进入梦想中的白色巨塔,从硬着头皮第一次拿起手术刀,第一次气管切开等种种历练,眼看身边热忱满腔的医生沉沦,面对种种无法解析、难以治愈的病症,体验生命从自己手中一丝丝逝去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记述了医学工作者的无奈、无助,对于初涉临床工作的我是个警示,更是种鼓舞。

“你们所投身的领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管医生还是科学家,考虑的都是事关人类存亡的大事,但殊不知其自身已经岌岌可危了。我们的成功受到知识和能力极限的限制,受到疾苦和死亡必然性的限制这个行业需要科学,需要艺术,需要革新,需要追求,也需要谦卑,但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最需要你的参与!”这是阿图葛文德对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毕业赠言。

我们必须认清这么一个现实:医学并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有时需要一些经验,有时还需要一点运气,然而我们知道的和我们追求的目标之间总会存在一段差距。医生总是面临两难境地,有时需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医疗决策。而这样的决策,是否会带来可能的.并发症呢?确凿性的答案难以回答,毕竟“医疗上的决定是错综复杂的。

当你遇到三岔口的时候,很难决定要走哪一条,但是又不得不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就好像阿图第一次做深静脉穿刺,第一次做气管切开,要求我们要果断决策,敢于实践,但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矛盾。 “像机器一样完美”成为医学界的一种目标——医生只有不断的练习再练习,重复再重复,终生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犯错可能性。同时我们也要认清这个事实:医生都要面对变化莫测的情况——信息不充分,科学理论含糊不清,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永远不可能完美。即使是最简单的手术,医生也不可能向病人保证术后一定会比原来好。教科书里讲过各种病的典型症状,但是在临床上,无法找到一个病人能把所有的典型症状都见全,尤其许多的病本来就难以鉴别诊断。唯有通过不断的练习、积累、总结,谨小慎微才能把失误率降低。

但是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医患纠纷多等问题时刻都在困扰着医学工作者,最炽热的心,也会被冰冷的态度所浇灭,以前觉得病人痊愈后的一声谢谢是最大的成就感,但现在这些成就感更多的来自化验单上无声的数据。要有这样的认识:医生属于一个孤立的世界,一个不断流血、不断实验、不断切开人体的世界很容易被孤立,就连我的家人也很难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医生常被人们认为是冷血,没有人情味,面对活生生的病人成表现出冷漠的样子。事实上,这正是一名医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之一。至少,在医学医疗活动中,这种表面上的冷漠是有必要的。

医生在情感上会比较冷静,能理性看待所有不确定的事情,不会因为恐惧或感情用事而歪曲事实。我们无法获得每一个病人的谅解及感激,但是最起码也应该做到无愧于心。

水浒传读书笔记篇三

小说中讲述了日瓦戈医生的'一生,国家社会的变化发展与其命运紧紧相联,他的一生经历了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他的命运也在时代的巨变下遭受的不幸。

日瓦戈医生,善良仁慈,遵循医德,救死扶伤,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他并不是任何一个政党的支持者,他也不是革命的狂热者。日瓦戈反对暴力,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杀戳。当他在游击队中时,面对冲锋的白军,他却一直瞄准一颗枯树射击。在这战争中,他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也正因为这样,他充满人性的光芒。战争是如此残酷,人变成了冷冰冰的杀人机器,日瓦戈医生秉着人性反对这一切的暴力。

面对战争带来的不幸,日瓦戈医生没有沉沦于痛苦中,而是选择一种隐忍的态度接受这一切,并且坚强活下去。故事里的另外的两个主要人物拉拉和冬妮娅也具有这种态度,怀着希望活下去,没有被战争打击得一蹶不振。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俄罗斯性格吧。

而对于日瓦戈医生与拉拉和冬妮娅的爱情,我感觉都是真挚深切的。日瓦戈医生与拉拉的爱情是精神上的契合。尽管这种婚外情理应受道德的唾弃,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却是如此的干净和美好。

小说也引发了集体利益以及追求个人幸福之间的思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政治优先、国家优先,专制的社会里,否定个性解放,践踏个人价值,个人的声音被淹没。“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为了革命的成功,必须消灭一部分人”。像日瓦戈一样独立思考革命的人必须被社会中剔除,贴上叛徒的标签;帕西失去利用价值后也必须为了实践革命的纯洁性而成为牺牲品。

革命的背后藏着无数无辜的冤魂。社会的发展应该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人们有尊严地活着。这种以牺牲个人利益以达到国家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制度注定是不会长久,也不会顺应潮流发展。只有让个人幸福,才可能使集体幸福,这个制度才会具有活力、才能得以持久运行下去。在和平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反思,避免类似的历史再次重演。

水浒传读书笔记篇四

拥抱永无休止,一日长于百年。

帕斯捷尔纳克曾在自己的诗里面这样说道。

从19革命、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最后到新经济政策……《日瓦戈医生》里所涵盖的这一切经过,都穿梭在历史事件之间。而帕斯捷尔纳克想要表达的东西也远远不止那么一两个,而是在向讲述一个故事,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讲,当我们听完,如同穿越一般,因为医生的遭遇而叹息,为了医生和拉拉的爱情唏嘘不已,为了冬妮娅而或同情,或感动,帕斯捷尔纳克为我们展开一张历史蓝图时候,同时也给我们一个对于未来和爱情的期待,虽然表现的并不突出,但是我宁愿相信这些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希冀。

当医生在最后捂着前胸踉踉跄跄地在闷热的电车上离开人世,结束他这颠簸的一生,而拉拉在不远处——可怜的的'女人最后被送往了劳动营,可能从此就消失在了劳动营里面。还有远在天边无法触手的冬妮娅……全剧终,而回看医生的一生,总是有着闪着光辉的地方——“但躲到瓦雷金诺去就意味着冬天钻进荒山野岭,没有储备的食品,没有力量,没有希望,疯狂中的疯狂。如果生活中除了疯狂外咱们一无所有,那就让咱们疯狂一下吧!”

“灵魂因为人类的苦难而受伤”。人类因为苦难而变坚强,却依然无法避免那些悲剧式的结尾。天各一方,似乎在最开始就已经有了预兆,书里面我们可以发现在俄罗斯的那个年代,因为战争革命而引发的个人命运的改变和个人在命运之中所遭遇的苦难,与我们所见到所听闻的在中国的悲惨命运一样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去低下头沉默。而当你把书读完,你会发现,虽然灾难发生,全国都跟着倒霉,但是,我们在悲痛中却依旧能看到那些闪着人性光辉的“日瓦戈医生们”,为了在那个年代生活下去,而为自己争取的自由和坦荡,那种坚定的心情,坦率的目光,那个年代,物质已没有用处,更多的是“靠着精神的力量”去努力支撑,而医生就展示了这样一种精神给我们,一个医生倒下了,但是“医生们”会重新站起来的!而日瓦戈医生只是其中一个代表而已。

“这条路,我们世人,原都以为没有。在唯物的世界里,也确实找不到。然而,藉着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因着他替代了我们的罪和过犯,叫我们在与死亡、恐惧、绝望、忧虑的争战中得胜。”

或许这就是俄罗斯人民中不可战胜的灵魂,在战争中显得十分耀眼。

突然想到了鲁迅先生,想起了他的《伤逝》,想起了涓生和子君,想起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已说过:“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后无路可走。”但是,即使无路可走,我们依旧会为自己找到一条生存之路,正如鲁迅先生之后也会自己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水浒传读书笔记篇五

本文目录
  1. 医生读书笔记
  2. 《杜立德医生》读书笔记

看了协和张羽的《只有医生知道》,非常喜欢。这是一本很接地气的书,非常真实的反映了现在大医院里医生的工作状态。书中刻画了老教授的严谨,主治医的精干和住院医的苦逼。但是从上到下,从技术到医德,从临床思路到操作细节,无处不透着协和精神,让人敬佩,让人仰慕。

《只有医生知道》中写了一些妇科医生对女人的忠告,值得每个女性去关注。书中还描述了什么是好病人,如何与医生沟通最有效,值得每一位病人和家属读,书中刻画了几位好医生的形象,值得每一位医生学习。书中还有不少妇产科的技术技巧,值得妇产科的医护学习。

书中也写了不少中国特色的医患矛盾,医护人员看了觉得有点儿憋屈,患者看了能否对医生多些理解?不管怎么说,我们的医疗体制急需完善,否则老百姓看病难,医护待遇低还没有人身安全保障,好孩子都不学医了,将来看病更难。

读完张大夫的书,我对她由衷的钦佩,她不但是个尽职尽责的临床医生,而且在她的整个医疗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人文关怀,我能体会人文关怀的背后她那仁爱的心闪着动人的光辉。例如她会在换药时候帮病人清理胶布印;她会在有冷风的楼道里用自己单薄的身躯为一个讨厌的家属的新生儿挡风;她会为初次谋面的女孩垫付检查费,为她赢得宝贵的时间,挽救了她的生命;她会公正的判断外地误诊的医生误诊有理,不惜欺瞒亲朋,保护素不相识从未谋面的县医院医生(其实这也是对亲朋的保护).......她让我觉得,她很高大。

很喜欢张羽的一段话,摘抄在这里:我是一个好大夫,也立志做一个越来越好的大夫,挚爱亲朋是我做好每件小事的最大动力,我追求清新的思路,善良的心地,还有宁静的心灵,为人生快乐,身心自由,养家糊口的同时献身让自己心灵满足的工作。

医生读书笔记(2) | 返回目录

高尔基以前说过“书是人类进一步的阶梯。”《杜立德医生》这本书就像阶梯一样让我走上去,获得更多知识。

《杜立德医生》这本书童话小说,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主人公,不过最重要的是:杜立德医生,他非常聪明善良、是一个天然科学家,也是医生和兽医。汤米是杜立德医生的助手,他勤奋好学、乐于助人、能说会道鹦鹉,还有黛黛、波尼、吉卜······他们也都是杜立德医生的还朋友。

《杜立德医生》这本书告诉了我品好书、做好人、享受好生活!而且他还让我只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如:地理、动物的语言,这里面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杜立德医生和汤米,动物我最喜欢鹦鹉,因为杜立德医生善良、聪明、乐于助人,汤米勤学好问,鹦鹉能说会道。故事当中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杜立德医生的朋友,只要他有困难动物们就尽全力帮助他。

每个人只要有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心,所有的人就会都是你的朋友。人生就是这样,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你只要一直善良下去,你一定会变成最幸福最幸运的人。

水浒传读书笔记篇六

这是一篇史诗性的文学作品,小说描写了十月革命前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2019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到最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作者笔下的知识分子在这一系列的历史变化中积极生活着,为自己的幸福挣扎着,他们都各自在尽着自己应尽的责任。生活是残酷的,但是他们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他们怀着爱,去面对考验,怀着希望,在不断地变革中继续自己的生活。

主人公日瓦戈医生并不一个十分具有政治色彩的人物,革命袭来时他正值热血年华,但他并没有倾向于任何一个组织或党派,他并没有成天在街头巷口宣扬革命理论,也不像其他革命小说的主人公那样勇战沙场。日瓦戈是一名仁爱的医生,将救死扶伤的精神发挥得淋漓精致,同时他体恤弱势群体,真切地关心他们,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好人。作者将日瓦戈医生刻画得十分真实让人感动,这在于作者表现出了日瓦戈医生作为一个身处革命时期的人,他曾有过对革命胜利的喜悦,他知道革命胜利沙皇被打倒的消息时,曾经兴奋地欢呼;他曾经似乎理解革命的意义,牺牲的意义,而当他发现战争之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并没有多少改善时,他便开始怀疑革命的意义和战争、杀戮的罪恶。于是他会萌生带着妻小逃离城市,过隐居生活的念头。这并不是说他不关心祖国的命运,而是当一个人能力有限的时候,他应该像日瓦戈医生一样尽全力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尽到职责。对他来说,此时是做一个丈夫的责任,和一个父亲的责任。

书中还有两位女主人公:日瓦戈医生的青梅竹马,也是他的妻子冬妮娅,以及与他有着一段炙热但必须克制的感情的拉拉。这两位女性的形象都是美好的。冬妮娅作为日瓦戈医生的妻子,在他担任军医在前线的时候在家全力操持家务,一心一意等待着日瓦戈医生回来。当她知道丈夫与拉拉之间的情愫,虽然心有苦楚之情,但至始至终没有刁难与两人。她是一位聪颖慧智的女人,有一颗善良的,又能够明辨是非的心。

另一位女主人公拉拉则与冬妮娅有所不同。还年少时拉拉就敢爱敢恨,她爱上了自己父亲的朋友,虽然这段感情把她折磨得够呛。但一开始我以为拉拉真的是一个不太计较舆论,随性狂野的女孩,对她的好感不及对冬妮娅的。没想到故事发展到后来,她与日瓦戈医生产生了炽烈的爱情,两人却都谨慎地在表面上克制着的时候,我开始觉得拉拉其实有她的原则。她也并不是随随便便的女人,而少女时期的那段感情经历,其实是被人狡猾地诱惑罢了。她与冬妮娅一样也是坚韧的女性,独自抚养大一个女儿,将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她与日瓦戈医生在一起的时候心里也有着对对方家庭的愧疚。而说到作者对日瓦戈医生在这两位女性,在这两段感情之间的抉择的安排,就比较具有文学的巧合性了,我认为作者多多少少理想化了人物间的矛盾和冲突。分别让日瓦戈医生和拉拉,以及冬妮娅,都能够有一段共同生活的美好回忆。

虽然日瓦戈医生最后倒在了列车轨道边,离开了人世。但是他在自己的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兢兢业业,为病人奉献,他还为世人留下了他喜爱的诗歌文学,他这样的人,是不会被世人忘记的。

水浒传读书笔记篇七

本书描写了一位知识分子----日瓦戈医生在革命年代短短一生的遭遇。与其他战争年代的书籍不同的是,主人公日瓦戈医生并不一个十分具有政治色彩的人物,革命袭来时他正值热血年华,但他并没有倾向于任何一个组织或党派,他并没有成天在街头巷口宣扬革命理论,也不像其他革命小说的主人公那样勇战沙场。日瓦戈是一名仁爱的医生,将救死扶伤的精神发挥得淋漓精致,同时他体恤弱势群体,真切地关心他们,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好人。作者将日瓦戈医生刻画得十分真实让人感动,这在于作者表现出了日瓦戈医生作为一个身处革命时期的人,他曾有过对革命胜利的喜悦,他知道革命胜利沙皇被打倒的消息时,曾经兴奋地欢呼;他曾经似乎理解革命的意义,牺牲的意义,而当他发现战争之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并没有多少改善时,他便开始怀疑革命的意义和战争、杀戮的罪恶。于是他会萌生带着妻小逃离城市,过隐居生活的念头。

书中还有两位女主人公:日瓦戈医生的青梅竹马,也是他的妻子冬妮娅,以及与他有着一段炙热但必须克制的感情的拉拉。这两位女性的形象都是美好的。冬妮娅作为日瓦戈医生的妻子,在他担任军医在前线的时候在家全力操持家务,一心一意等待着日瓦戈医生回来。当她知道丈夫与拉拉之间的情愫,虽然心有苦楚之情,但至始至终没有刁难与两人。她是一位聪颖慧智的女人,有一颗善良的,又能够明辨是非的心。

另一位女主人公拉拉则与冬妮娅有所不同。还年少时拉拉就敢爱敢恨,她爱上了自己父亲的朋友,虽然这段感情把她折磨得够呛。但一开始我以为拉拉真的是一个不太计较舆论,随性狂野的女孩,对她的好感不及对冬妮娅的。没想到故事发展到后来,她与日瓦戈医生产生了炽烈的爱情,两人却都谨慎地在表面上克制着的时候,我开始觉得拉拉其实有她的原则。她与日瓦戈医生在一起的时候心里也有着对对方家庭的愧疚。而说到作者对日瓦戈医生在这两位女性,在这两段感情之间的抉择的安排,就比较具有文学的巧合性了,我认为作者多多少少理想化了人物间的矛盾和冲突。分别让日瓦戈医生和拉拉,以及冬妮娅,都能够有一段共同生活的美好回忆。

这是一篇史诗性的文学作品,小说描写了十月革命前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到最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作者笔下的知识分子在这一系列的历史变化中积极生活着,为自己的幸福挣扎着,他们都各自在尽着自己应尽的责任。生活是残酷的,但是他们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他们怀着爱,去面对考验,怀着希望,在不断地变革中继续自己的生活。虽然日瓦戈医生最后倒在了列车轨道边,离开了人世。但是他在自己的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兢兢业业,为病人奉献,他还为世人留下了他喜爱的诗歌文学,他这样的人,是不会被世人忘记的。

水浒传读书笔记篇八

一开始读这篇作品的时候因为太多的人物和故事交错很难读下去,但是渐渐主人公越来越突出的时候,便找到了一条主线,开始有了头绪。这真的是一本史书,记录了一段真实的社会历史。作者通过对日瓦戈这个线索,不仅仅进行叙事,还展开了对社会,政治,人生,理想,文学,哲学各个方面的描写。而其中最出彩的部分要数日瓦格和拉拉的对话。他们的爱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与相互的理解上,所以只有在同拉拉对话的时候医生才可以把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受讲出来。

拉拉在少女的时候经历的一切突然让我想到了蒲宁笔下的《轻盈的呼吸》里面的奥利娅,她们都在懵懂之间变成了妇人,她们的生命都在那一次变得复杂,她们活在无尽的内心的痛苦与折磨之中。但她们的结局截然不同,奥利娅遇到的军官因为嫉恨卑鄙地对她开了一枪,而拉拉遇到的科马洛夫斯基虽然卑鄙却一直在帮助拉拉,不知道是否是在寻找良心的安稳;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因为拉拉更加勇敢地在寻找生命的意义。我从一开始就坚信,拉拉是不会倒下的。所以我摘抄了这样一段话:“霎时间,生命的意义又展现在拉拉面前。这是她领悟到,并叫出所有事物的名称来,如果她力不胜任,那就凭借着对生活的热爱养育后代。”----拉拉是如此地努力地热爱着生活。

还值得我们去品味的是拉拉,帕沙,冬妮亚还有日瓦戈的爱情。拉拉和帕沙,冬妮亚和日瓦戈的爱情很相似,仿佛在很小的时候他们的命运就连在一起了,拉拉觉得帕沙那么倾心于自己,自己应该把一生都献给他,而日瓦戈在和冬妮娅在一起的时候,对她充满了神秘的向往与爱慕。一切都是那么简单。拉拉很爱帕沙,帕沙更爱拉拉,小说有这样一个触动我内心的片段,是在他们结婚的时候,蜡烛举的高的人就会主宰以后夫妻的生活,“为了帕沙的幸福,拉拉宁愿牺牲自己的前程,于是她尽量把蜡烛举得很低,不过还是没有用,因为不管她怎么想办法,他的蜡烛总是比帕沙的高”。。。我是这样想的,拉拉想让帕沙主宰自己的生命,她想用自己的生命去爱他,可是帕沙更爱她,他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一生都在仰望拉拉。。。。好感人的瞬间。日瓦戈很爱冬妮娅,冬妮娅更爱日瓦戈:冬妮娅在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挣扎之后终于生下了儿子,“父亲儿子—他看不出在这轻而易举取得的父亲身份当中有什么值得骄傲—最重要的是冬妮娅”“全部的不幸在于我爱你可你却不爱我。我竭力寻找这种论断的意义,解释它,为它辩解,自我反省,把我们整个的共同生活以及对自己的了解都逐一回忆了一遍,但仍找不到起因,会想不起我做了什么才招来的不幸。”而我,一向看重爱情的唯一的我,也不得不赞叹他们之间的爱情,赞颂他们每一个人。

看到冬妮娅的一生,我突然想起了徐志摩身边的张幼仪,很伟大,她们都用自己的一生为一个男人营造了一个家,一个家庭,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有这个家的支持。当然我觉得她们都很可怜,尤其是当我读到冬妮娅的那封信的时候,更是觉得她是承受了多少痛苦呢?这个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可我爱你呀,唉,但愿你能想象出我是多么爱你!”冬妮娅说“我诞生于人世就是为了使生活变得单纯并寻找正确的出路,而她却要使它变得复杂,把人引入歧途。所以,冬妮娅像张幼仪,而拉拉就像林徽因。很值得庆幸的是,日瓦戈曾经与拉拉热烈地爱过,而不像徐志摩和林徽因,只有默默的爱恋。

日瓦戈与拉拉的谈话中有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我觉得,我只会强烈地,极端地,发狂地嫉妒低贱的,与我毫无共同之处的人。”“我不爱没有过失,未曾失足或跌过跤的人。她们的美德没有生气,价值不高。生命未向她们展现过美。”两句短短的话就诠释了爱与嫉妒。说的多好啊,嫉妒,我们始终不明白,我们经常嫉妒那些与我们毫无共同之处的人,甚至低贱的。真正高尚的人,我们有的更多的是敬爱。同样的,我们经常会去爱那些有故事的人,甚至是有苦难的人,就像《白痴》里面的公爵爱上了纳斯塔霞的苦难。

“我同你就像最初的两个人,亚当和夏娃,在世界创建的时候没有任何可遮掩的,我们现在在它的末日同样一丝不挂,无家可归。我和你是几千年来在他们和我们之间,在世界上创造的改造的不可胜数的的伟大业绩中的最后的怀念,为了悼念这些已经消逝的奇迹,我们呼吸,相爱,哭泣,互相依靠,互相贴紧。”

以日瓦戈的一片随笔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每个人生来都同浮士德一样,渴望拥抱一切,感受一切和表达一切”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应该提起笔,把我们心中的一切都表达出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