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医疗十八项制度心得范文(13篇)

专业医疗十八项制度心得范文(13篇)

ID:4866097

时间:2023-10-20 00:15:46

上传者:MJ笔神 专业医疗十八项制度心得范文(13篇)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深入思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等各个方面。接下来是一些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培训心得,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1、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特殊病人或需多学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和主管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对急危重患者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各种记录及时全面,对有他科病情由主诊科负责邀请有关科室参加抢救。

3、参加危重患者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坚守岗位,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人员的指挥及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

4、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人员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颂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各班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班,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瓶经二人核对方可离开,各种抢救药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清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6、需多学科协作抢救的危重患者,原则上由医务科或医疗副院长等组织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人员、参加多学科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专业特长,团结协作致力于病人的抢救工作。

7、病危、病重病人要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放入病历中,一份交病人家属。要及时、认真向病人家属讲明病情及预后,填写病情告知书,以期取得家属的配合。

8、因纠纷、殴斗、交通或生产事故、自杀、他杀等原因致伤的病员及形迹可疑的伤病员,除应积极进行抢救工作外,同时执行特殊情况报告制度,在正常工作日应向医务科和保卫科汇报,非工作日向医院总值班汇报,必要时报告公安部门。

9、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一般不进入抢救现场,但须做好抢救的后勤工作。

10、抢救工作中,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辅助科室及后勤部门,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证。

医疗相关制度心得体会

现代医疗体系中的相关制度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民的医疗体验和健康状况。在我个人的实践中,我对医疗相关制度有着一些心得体会。首先,医疗体系中的医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确保人民得到合理医疗保障的关键。其次,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对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再次,医生执业管理制度的规范与执行对提高医生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最后,我深切体会到医疗促进制度对预防和推广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些医疗相关制度的体会与思考,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医疗体系中的各方面制度的重要性,并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医保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基石。医保制度的实施可以降低人民就医的经济负担,尤其对于贫困人口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我所经历的医保实践中,我发现政府的医保补助可以为患者提供经济援助,使他们能够得到及时治疗而不至于因为经济问题耽误病情。此外,医保制度的相互认可机制也有助于解决异地就医问题,提高了人民就医的便利性。从这些实践中,我认识到医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确保人民得到合理医疗保障的重要保障之一。

其次,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对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我个人实践中,我发现医院管理制度的规范与执行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运行和服务质量。例如,规范的排班制度和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医院有足够的医生和护士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而良好的医疗质控制度则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过错,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满意度。此外,医疗机构的整洁与卫生也是体现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之一,它关系到患者的医疗环境和感染风险。通过这些实践,我认识到医疗机构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执行的重要性,这是保证医院运行和服务质量的关键。

再次,医生执业管理制度的规范与执行对提高医生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也具有正面影响。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医院的医生执业管理制度可以促使医生不断学习和提高技术水平,以更好地服务患者。例如,医生的继续教育计划和技术考核制度可以促使医生积极学习新知识和技术,保持医学专业素养。而医生执业行为规范和纪律处分制度可以强化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确保他们不违背医疗伦理和执业规范。通过这些实践,我认识到规范与执行医生执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这对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我深刻体会到医疗促进制度对预防和推广健康的重要性。在我个人实践中,我发现医疗促进制度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提高人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例如,医疗机构的健康教育活动和健康体检项目可以帮助人民更好地了解养生和预防疾病的知识,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和恶化。而政府的公共卫生政策和医疗宣传活动则可以提高人民对健康危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我认识到医疗促进制度的重要性,它对预防疾病和推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医疗相关制度对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医疗体系中的医保制度、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医生执业管理制度和医疗促进制度的体会与思考,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制度的重要性,并从中受益匪浅。在未来的实践中,我将继续关注和学习医疗相关制度,为推动医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会诊是发挥有关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更恰当地解决疑难病例的诊疗,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会诊也是各科室之间或各医院之间协作的重要形式。

(1)住院病人住院时间超过7天,经科内三级医师查房后仍未能明确诊断或尚没有相对明确的提示诊断线索者。

(2)病人虽已确诊,但经治疗疗效不佳或在治疗上遇到困难者。

(3)病人住院期间出现其他专业的病情变化或伴发其他专业的疾病者。

(4)病人病情复杂,同时伴有多系统症状或多器官功能损害者。

(5)手术时出现需要其他专业的医师配合者。

(6)门诊或急诊就诊的病人因病情需要其他专业的医师协助诊疗者。

(7)病人或家属提出要求者。

(8)因其他特殊情况,病人所在科的科主任或医务科认为需会诊者。

更不应流于形式。

(1)科内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2)科间会诊:由主管病人治疗组的主治医师提出,主任(副主任)医师同意,填写会诊申请单。如因本科诊疗设备的限制,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带病人到相应专科检查(如需携带病历的,科室派医务人员携病历一同前往)。

(3)门(急)诊会诊:由首诊医师提出,医生或护士电话通知被邀请科室的医师到指定诊室会诊。首诊医师须写好门(急)诊病历及初步诊断意见。

(4)手术会诊:是指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请其他专业医师协助处理的会诊。由主刀医师或其上级医师提出,电话通知相应专业的医师,应邀者得通知后应立即到场(如因事不能到场应说明原因,并提出代替人)。

(5)院内多科会诊:是指需要同时邀请3个科或以上的医师进行会诊的情况。由病人所在科的科主任提出会诊的目的和要求,并将会诊通知书送医务科,医务科确定参加会诊的科室(部门)人员,并通知有关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参加会诊。会诊申请书放在病人住院病历的最前面备阅。会诊的主持人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会诊的参加人员等,可相应确定由病人所在科的科主任、医务科科长或医院领导主持。

(6)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专科主任提出,填写《会诊邀请函》及《会诊申请单》报医务科审批同意并存档。若病情危急,科主任可直接电话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后,立即报医务科,并明确会诊时间、被邀请专家的单位和姓名等信息,再由医务科通知对方医院医务科。会诊由申请科的专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但须在医务科备案。

(1)普通会诊在发出会诊邀请后24小时内完成。

(2)紧急会诊须在确定会诊后10分钟内执行,需要紧急会诊时,上述第三条所规定的组织程序均可简化,责任医师(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首诊医师)应用电话通知被邀请人,之后邀请人应补发会诊申请单给被邀请会诊医师。

(3)属于抢救病人生命的紧急会诊,被邀请人必须在接到通知后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会诊指定地点。

(1)责任医师要认真、清楚的填写会诊申请单的每项内容,尤其对通知单中的诊断意见、会诊目的、时间、地点、邀请人员、属普通或紧急会诊、申请时间等。

(2)责任医师要认真、清楚的填写会诊申请书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住院号、病历摘要、必要的辅助检查及化验结果、初步诊断、会诊目的、书写日期等项。并根据第三条所规定的会诊邀请人权限,由申请会诊邀请人审阅后亲笔签名。

(3)会诊时,病人的主管医师及与被邀请会诊医师相应级别的上级医师必须全程陪同会诊并详细介绍病人的情况。如主管医师因特殊情况不能在场时,其上级医师必须指定专人或亲自负责代替其陪同会诊的工作。如上级医师因特殊情况不能在场时,本科的二线值班医师必须在场陪同会诊。

(4)责任医师要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并实事求是地实施会诊意见提出的诊疗行为。

(1)未指名的普通会诊,由本院主治医师以上医师负责。

(2)指名的普通会诊,原则上由指定的被邀请人负责,如被邀请人不能执行,应与邀请人协商后另行安排其他医师负责。

(3)紧急会诊原则由被邀请科室的本院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或二线值班医师负责。

(4)普通会诊在接到会诊通知后24小时内完成。紧急会诊被邀请人须在10分钟到位。属于抢救病人生命的紧急会诊,被邀请人必须在接到通知后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会诊指定地点。

(5)应邀会诊医师在会诊时应做到如下几点:

详细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察患者,补充、完善必要的检查;

对疑难病例、诊断不明确或处理有困难时,须及时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助会诊;

会诊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诊疗规范;

严禁会诊医师不亲自查看病人电话会诊。

医疗相关制度心得体会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长,医疗相关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实践中,我逐渐意识到医疗制度在保障公众健康、优化医疗资源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与医疗相关制度的接触和学习,我对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以下,我将从医疗制度的构建、医疗资源的配置、医疗服务的优质化、医疗费用的合理化和医疗专业人员队伍的培养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医疗制度的构建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医疗制度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包括政策法规、管理机构、信息化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在制度的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医疗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以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此外,医疗制度还要为医疗机构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为医护人员提供正常工作秩序和可靠的保护。只有在完善的医疗制度支持下,才能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

第二,医疗资源的配置是医疗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医疗资源的配置关系到公众的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分配已经成为医疗界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医疗资源配置应当根据人口统计学、疾病谱变化、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决策。同时,还要注重协调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满足度和可及性,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第三,医疗服务的优质化是医疗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医疗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治疗效果。通过严格的医疗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可以督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此外,还需要加强医疗信息共享和协同互通,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整体水平。我认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医疗制度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提高医疗保健水平的关键所在。

第四,医疗费用的合理化是医疗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医疗费用涉及到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医疗费用的管理中,应着重强调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效益优先原则,加强医疗费用的透明度和可控性。此外,还应进一步推动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高患者的报销比例和保障水平,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只有实现医疗费用的合理化,才能更好地提升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医疗专业人员队伍的培养关系到医疗制度的长期发展和医疗服务的持续性。医疗专业人员队伍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在医疗专业人员培养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类医疗院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培养具备高水准医疗技术、良好医疗素质和医疗伦理修养的医务人员。同时,还要加强医疗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疗服务的可信度和安全性。只有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医疗专业人员队伍,才能保证医疗制度的稳定发展和医疗服务的持续优质化。

综上所述,医疗相关制度的合理构建和有效管理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医疗制度的构建、医疗资源的配置、医疗服务的优质化、医疗费用的合理化和医疗专业人员队伍的培养都需要得到重视和努力。我深知医疗制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医疗制度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会诊是发挥有关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更恰当地解决疑难病例的诊疗,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会诊也是各科室之间或各医院之间协作的重要形式。

(1)住院病人住院时间超过7天,经科内三级医师查房后仍未能明确诊断或尚没有相对明确的提示诊断线索者。

(2)病人虽已确诊,但经治疗疗效不佳或在治疗上遇到困难者。

(3)病人住院期间出现其他专业的病情变化或伴发其他专业的疾病者。

(4)病人病情复杂,同时伴有多系统症状或多器官功能损害者。

(5)手术时出现需要其他专业的医师配合者。

(6)门诊或急诊就诊的病人因病情需要其他专业的医师协助诊疗者。

(7)病人或家属提出要求者。

(8)因其他特殊情况,病人所在科的科主任或医务科认为需会诊者。

更不应流于形式。

(1)科内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2)科间会诊:由主管病人治疗组的主治医师提出,主任(副主任)医师同意,填写会诊申请单。如因本科诊疗设备的限制,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带病人到相应专科检查(如需携带病历的,科室派医务人员携病历一同前往)。

(3)门(急)诊会诊:由首诊医师提出,医生或护士电话通知被邀请科室的医师到指定诊室会诊。首诊医师须写好门(急)诊病历及初步诊断意见。

(4)手术会诊:是指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请其他专业医师协助处理的会诊。由主刀医师或其上级医师提出,电话通知相应专业的医师,应邀者得通知后应立即到场(如因事不能到场应说明原因,并提出代替人)。

(5)院内多科会诊:是指需要同时邀请3个科或以上的医师进行会诊的情况。由病人所在科的科主任提出会诊的目的和要求,并将会诊通知书送医务科,医务科确定参加会诊的科室(部门)人员,并通知有关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参加会诊。会诊申请书放在病人住院病历的最前面备阅。会诊的主持人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会诊的参加人员等,可相应确定由病人所在科的科主任、医务科科长或医院领导主持。

(6)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专科主任提出,填写《会诊邀请函》及《会诊申请单》报医务科审批同意并存档。若病情危急,科主任可直接电话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后,立即报医务科,并明确会诊时间、被邀请专家的单位和姓名等信息,再由医务科通知对方医院医务科。会诊由申请科的专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但须在医务科备案。

(1)普通会诊在发出会诊邀请后24小时内完成。

(2)紧急会诊须在确定会诊后10分钟内执行,需要紧急会诊时,上述第三条所规定的组织程序均可简化,责任医师(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首诊医师)应用电话通知被邀请人,之后邀请人应补发会诊申请单给被邀请会诊医师。

(3)属于抢救病人生命的紧急会诊,被邀请人必须在接到通知后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会诊指定地点。

(1)责任医师要认真、清楚的填写会诊申请单的每项内容,尤其对通知单中的诊断意见、会诊目的、时间、地点、邀请人员、属普通或紧急会诊、申请时间等。

(2)责任医师要认真、清楚的填写会诊申请书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住院号、病历摘要、必要的辅助检查及化验结果、初步诊断、会诊目的、书写日期等项。并根据第三条所规定的会诊邀请人权限,由申请会诊邀请人审阅后亲笔签名。

(3)会诊时,病人的主管医师及与被邀请会诊医师相应级别的上级医师必须全程陪同会诊并详细介绍病人的情况。如主管医师因特殊情况不能在场时,其上级医师必须指定专人或亲自负责代替其陪同会诊的工作。如上级医师因特殊情况不能在场时,本科的二线值班医师必须在场陪同会诊。

(4)责任医师要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并实事求是地实施会诊意见提出的诊疗行为。

(1)未指名的普通会诊,由本院主治医师以上医师负责。

(2)指名的普通会诊,原则上由指定的被邀请人负责,如被邀请人不能执行,应与邀请人协商后另行安排其他医师负责。

(3)紧急会诊原则由被邀请科室的本院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或二线值班医师负责。

(4)普通会诊在接到会诊通知后24小时内完成。紧急会诊被邀请人须在10分钟到位。属于抢救病人生命的紧急会诊,被邀请人必须在接到通知后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会诊指定地点。

(5)应邀会诊医师在会诊时应做到如下几点:

详细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察患者,补充、完善必要的检查;。

对疑难病例、诊断不明确或处理有困难时,须及时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助会诊;。

会诊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诊疗规范;。

严禁会诊医师不亲自查看病人电话会诊。

8.卫生院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9.小企业财务报销制度(2)。

10.小企业财务报销制度。

学医疗制度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医疗制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有幸能亲身体验和学习医疗制度,我的心得和体会逐渐丰富起来。在这篇文章中,我希望分享我对学医疗制度的理解和体验,以及对未来医疗制度的展望。

首先,学医疗制度让我深刻认识到医疗资源的重要性和有限性。医院作为医疗资源的集中地,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在学医疗制度的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医院的排队等候时间之长、挂号费用的不断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医疗资源的紧缺。当患者越来越多而医生和设备却有限时,医疗制度就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其次,学医疗制度让我意识到医患关系的紧张性。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在学医疗制度的过程中,我发现患者对医疗资源的渴求和医生的责任重大,而医生则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有时,医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生的职业发展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寻求改革,解决医患关系的紧张性,建立医患和谐、互信的关系,共同推动医疗制度的发展。

第三,学医疗制度让我认识到医疗质量的提升迫在眉睫。在面对医疗资源的紧张和医患关系的紧张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医疗质量的问题。医疗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院管理的提高等,都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学医疗制度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地提升医疗质量,才能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医院的管理,以提高医疗质量。

第四,学医疗制度让我认识到预防和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在学习医疗制度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很多情况下,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随着医疗制度的进步,我们应该将个人的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转变为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也能缓解医疗资源的压力。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健康教育的宣传,增强健康管理的意识,为未来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学医疗制度给我带来了对未来医疗制度的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我相信未来的医疗制度将朝着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实现医院挂号、检查、取药等全程自助化,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院的效率。另外,人们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和信息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制度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机制,保护患者的隐私。

总结起来,学医疗制度让我深刻认识到医疗资源的重要性和有限性,意识到医患关系的紧张性,认识到医疗质量的提升和预防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对未来医疗制度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和愿景。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医疗制度的进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为社会的健康做出贡献。

医疗集团核心制度心得体会

医疗集团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医学领域的实践中也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医疗集团。这种核心制度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经验和启示。

医疗集团核心制度的建立首先是为了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在医学领域内,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导致医疗服务的效率低下。而医疗集团可以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医疗服务的高效和优质,从而让更多的人受益。

其次,医疗集团核心制度还可以提高医疗行业的整体水平。医院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医学研究的交流,提高医生的技能和水平,同时在医疗技术的发展方面也有着相当明显的优势,更容易掌握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更新方式。

同时,在医疗集团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注重医学的合理利用。医学行业不仅需要在提高技术方面有所作为,在医学整体治理方面也要有所创新。心理治疗的应用、医学与其他学科整合等都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领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始终遵循专业原则,尽可能地让患者受益,为所有病人提供符合健康要求的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医疗集团内部应当注意个人能力的平衡,以免因为超级技术造成岗位的封锁和垄断。其次,医疗机构与实际需要之间的联系应当始终保持。过于依赖技术或者市场,必然会使医疗集团的工作越来越不合理。因此,注重顾客需求是医疗集团的重要一环。

总之,医疗集团核心制度的实践对于中国医学行业至关重要。医疗集团向我们展现了如何全面利用资源、整合医疗服务、提高医学水平和治理整合的途径和具体实施方案,同时也为中国的医学管理模式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我坚信,在聚集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左右都会持续推进、持久稳定的向医学共同体的积极发展。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精选】

会诊是发挥有关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更恰当地解决疑难病例的诊疗,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会诊也是各科室之间或各医院之间协作的重要形式。

(1)住院病人住院时间超过7天,经科内三级医师查房后仍未能明确诊断或尚没有相对明确的提示诊断线索者。

(2)病人虽已确诊,但经治疗疗效不佳或在治疗上遇到困难者。

(3)病人住院期间出现其他专业的病情变化或伴发其他专业的疾病者。

(4)病人病情复杂,同时伴有多系统症状或多器官功能损害者。

(5)手术时出现需要其他专业的医师配合者。

(6)门诊或急诊就诊的病人因病情需要其他专业的医师协助诊疗者。

(7)病人或家属提出要求者。

(8)因其他特殊情况,病人所在科的科主任或医务科认为需会诊者。

更不应流于形式。

(1)科内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2)科间会诊:由主管病人治疗组的主治医师提出,主任(副主任)医师同意,填写会诊申请单。如因本科诊疗设备的限制,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带病人到相应专科检查(如需携带病历的,科室派医务人员携病历一同前往)。

(3)门(急)诊会诊:由首诊医师提出,医生或护士电话通知被邀请科室的医师到指定诊室会诊。首诊医师须写好门(急)诊病历及初步诊断意见。

(4)手术会诊:是指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请其他专业医师协助处理的会诊。由主刀医师或其上级医师提出,电话通知相应专业的医师,应邀者得通知后应立即到场(如因事不能到场应说明原因,并提出代替人)。

(5)院内多科会诊:是指需要同时邀请3个科或以上的医师进行会诊的情况。由病人所在科的科主任提出会诊的目的和要求,并将会诊通知书送医务科,医务科确定参加会诊的科室(部门)人员,并通知有关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参加会诊。会诊申请书放在病人住院病历的最前面备阅。会诊的主持人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会诊的参加人员等,可相应确定由病人所在科的科主任、医务科科长或医院领导主持。

(6)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专科主任提出,填写《会诊邀请函》及《会诊申请单》报医务科审批同意并存档。若病情危急,科主任可直接电话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后,立即报医务科,并明确会诊时间、被邀请专家的单位和姓名等信息,再由医务科通知对方医院医务科。会诊由申请科的专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但须在医务科备案。

(1)普通会诊在发出会诊邀请后24小时内完成。

(2)紧急会诊须在确定会诊后10分钟内执行,需要紧急会诊时,上述第三条所规定的组织程序均可简化,责任医师(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首诊医师)应用电话通知被邀请人,之后邀请人应补发会诊申请单给被邀请会诊医师。

(3)属于抢救病人生命的紧急会诊,被邀请人必须在接到通知后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会诊指定地点。

(1)责任医师要认真、清楚的填写会诊申请单的每项内容,尤其对通知单中的诊断意见、会诊目的、时间、地点、邀请人员、属普通或紧急会诊、申请时间等。

(2)责任医师要认真、清楚的填写会诊申请书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住院号、病历摘要、必要的辅助检查及化验结果、初步诊断、会诊目的、书写日期等项。并根据第三条所规定的会诊邀请人权限,由申请会诊邀请人审阅后亲笔签名。

(3)会诊时,病人的主管医师及与被邀请会诊医师相应级别的上级医师必须全程陪同会诊并详细介绍病人的情况。如主管医师因特殊情况不能在场时,其上级医师必须指定专人或亲自负责代替其陪同会诊的工作。如上级医师因特殊情况不能在场时,本科的二线值班医师必须在场陪同会诊。

(4)责任医师要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并实事求是地实施会诊意见提出的诊疗行为。

(1)未指名的普通会诊,由本院主治医师以上医师负责。

(2)指名的普通会诊,原则上由指定的被邀请人负责,如被邀请人不能执行,应与邀请人协商后另行安排其他医师负责。

(3)紧急会诊原则由被邀请科室的本院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或二线值班医师负责。

(4)普通会诊在接到会诊通知后24小时内完成。紧急会诊被邀请人须在10分钟到位。属于抢救病人生命的紧急会诊,被邀请人必须在接到通知后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会诊指定地点。

(5)应邀会诊医师在会诊时应做到如下几点:

详细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察患者,补充、完善必要的检查;

对疑难病例、诊断不明确或处理有困难时,须及时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助会诊;

会诊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诊疗规范;

严禁会诊医师不亲自查看病人电话会诊。

医疗集团核心制度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集团也逐渐成为医院联合体中的重要角色。作为一个高中生,虽然对医疗事业还没有深刻的了解,但是在这次参观医疗集团的活动中,我深受启发,对医疗集团的核心制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是医疗集团的管理机制,这是医疗集团的核心制度之一。医疗机构之间独立经营,但在医疗集团中必须实行“上医统筹、下医落实、内部协调、外部合作”的管理机制,使集团内部的各医疗机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同时,医院的管理也必须以“医院文化”为核心,针对本地区的特点设计医院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其次是医疗质量的保障制度。医疗集团实行区域内、跨区域相互检查,互相借鉴,搭建多学科、多专业的技术平台,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医疗集团也建立了完善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最安全、最优质、最便捷的治疗服务。这为提高医疗水平、普及先进医疗设备和技术,以及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最后是医疗集团的利益分配机制。医院集团内部医疗机构的利益互相牵连,需要设计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医疗集团中实行的是“发放利润、分成收益”的机制,在保证医院经营效益的基础上,给予各医疗机构应有的分成收益。这样的分配机制,既能保障医疗机构的经济利益,又能鼓励其始终保持卓越的医疗技术水平。

总之,在参观医疗集团的活动中,我深感医疗集团的核心制度是医疗服务的保障和医院联合体发展的推动力。未来的医疗事业将不断发展,而医疗集团将在发展中奏响新篇章。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疑难病例:入院一周诊断不明确;住院期间实验室或其他辅助检查有重要发现,将导致诊断、治疗的变更;治疗效果不佳;院内感染者;疑难重大手术。

重危病例:病情危重或病情突然发生变化者。

1、科室进行讨论,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病区医师均参加。

2、讨论前,主管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负责收集病例资料,住院医师汇报病史,介绍病情和诊疗过程;主治医师应补充汇报病史、分析病情、提出讨论目的及观点;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结合诊疗规范、国内外资料分析制定诊治措施。

3、如科室讨论后诊断仍不明确,需将患者病情报告医务科,由医务科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全院进行讨论。

4、全院讨论时,患者所在科室将患者病情摘要送至拟参加讨论的相关科室专家和医务科,医务科负责通知并组织讨论。

5、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修订治疗方案。讨论经过由经治医师记录整理,经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审查后,分别记入病程记录和疑难危重讨论记录本。

医疗制度心得体会

“医疗制度”是一个广泛的话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疗制度也不断地在中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近年来,中国国家医疗改革的进程加快,给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经过近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医疗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有一些感悟和体会。

医疗制度是国家对医疗行业所做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的总和,其目的是在保证大众卫生健康的同时,推动医疗行业不断发展。在医疗制度中,涉及到医疗资源的配置、医患关系、医保制度等内容,这些都对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从我的身边的例子中,我发现,政府对医疗行业发展起的引导和作用是非常大的,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医药价格的严格控制,大大减轻了患者家庭的负担。与此同时,严格的执业管理规定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也可有效地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第三段:对医患关系的感受。

医患关系是整个医疗制度的核心,在医疗环节中,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能促进治疗效果,而且能够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医患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和信任,医生不能仅仅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应该把患者的需求和疾病情况放在第一位,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的问题。

同时,患者也需要加强对医生的信任,尊重医生的专业知识和建议,保存好病历资料,在医生的指导和处理下进行治疗。理性的态度和相互尊重,对于医患关系的良好建立至关重要。

第四段:医保制度的变革带来的启示。

对于医保制度的变革,在我的实践中也有所体会,变革前,医保制度的问题也多抱怨,医保实质与患者的实际使用有较大落差,导致医生医疗行为同样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医保制度的调整后,不仅让患者能够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而且使医生的收益合理化,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医保制度的变革告诉我们,只有把医生和患者都放在公平合理的位置,才能够达到社会和谐的医疗环境。同时,医保制度的行政管理也需要重视和加强,避免政策不够清晰、操作不够实施的弊端。

第五段:结语及建议。

总之,医疗行业正迎来更多的改革和创新。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以及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医保制度等方面,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以及深度参与医疗行业的改革和创新,为医疗行业的繁荣发展作贡献。

医疗集团核心制度心得体会

在我国,医疗行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医改运动的推进带来了各种变革,在此背景下,医疗集团的兴起更是给整个医疗行业带来了一股新的变革风潮。

医疗集团是一个由多家医疗机构组成的组织,整合了医疗资源,实现了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与共同发展,相较于单一医疗机构,医疗集团具有更强大的综合实力,更高的医疗技术水平、更丰富的医疗服务资源,因此备受市场认可。

在我看来,医疗集团之所以能发展得如此迅速,其核心制度一定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所在的医疗集团内,以下三点制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医疗集团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管理。医疗集团全面推行多专业交叉培训、多岗位轮岗,提升医疗人员的综合实战能力,培养多元化的全科医生,实现了多种专业人才的聚集。此外,医疗集团对医务人员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医疗人员的职称评价、职业道德和素质评估等也非常重视。这种人才管理和培养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不断地推动着医疗集团人才队伍的发展,为医疗集团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医疗集团实行“一体化”管理。医疗集团在治理结构、财务、采购等方面采取一体化管理模式,形成了“一人一台电脑,一台电脑管理一切”的理念,采取ERP(企业资源规划,对企业内部进程实行系统化管理)进行实时管理。这种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促进了医疗集团内部管理的高效性,也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升。

第三,医疗集团推行信息化建设。医疗集团实行电子病历、医嘱、药房、检验检查科室的无纸化管理,使得医疗信息的共享变得容易,避免了重复劳动,减小了工作压力。此外,医疗集团还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方便了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以上三点医疗集团制度的体现,使得集团在现今医疗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医疗行业内不断追求提高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的趋势下,医疗集团因其高效、高质、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必将成为医疗行业的中流砥柱。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精选】

1、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特殊病人或需多学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和主管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对急危重患者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各种记录及时全面,对有他科病情由主诊科负责邀请有关科室参加抢救。

3、参加危重患者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坚守岗位,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人员的指挥及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

4、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人员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颂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各班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班,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瓶经二人核对方可离开,各种抢救药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清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6、需多学科协作抢救的危重患者,原则上由医务科或医疗副院长等组织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人员、参加多学科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专业特长,团结协作致力于病人的抢救工作。

7、病危、病重病人要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放入病历中,一份交病人家属。要及时、认真向病人家属讲明病情及预后,填写病情告知书,以期取得家属的配合。

8、因纠纷、殴斗、交通或生产事故、自杀、他杀等原因致伤的病员及形迹可疑的伤病员,除应积极进行抢救工作外,同时执行特殊情况报告制度,在正常工作日应向医务科和保卫科汇报,非工作日向医院总值班汇报,必要时报告公安部门。

9、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一般不进入抢救现场,但须做好抢救的后勤工作。

10、抢救工作中,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辅助科室及后勤部门,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