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院搬迁方案医院搬迁实施方案(通用13篇)

2023年医院搬迁方案医院搬迁实施方案(通用13篇)

ID:4893004

时间:2023-10-20 07:05:35

上传者:曼珠 2023年医院搬迁方案医院搬迁实施方案(通用13篇)

在进行活动策划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参与者、时间、地点以及预期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篇优秀项目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档案馆搬迁实施方案

档案接收是国家赋予档案局(馆)的重要职能,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档案法》明确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因市档案局原库房已严重饱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除特殊情况外,基本未接收档案。20**年市委、市政府领导专门研究协调档案馆搬迁,同时财政列出专款完成库房设施建设,保证了档案进馆要求。为进一步整合全市档案信息资源,增强档案服务能力,确保档案安全管理,促进我市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拟于今年开展“档案集中接收年”,集中接收全市到期档案。为了按时完成档案接收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前提下,根据档案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应该由市档案馆接收的一切具有历史凭证作用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形态的档案,完整齐全地接收进馆,着重建立起覆盖民生、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二、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等。

三、具体要求

(一)档案接收期限

4、重大活动、重要事件形成的档案,自重大活动或者重要事件结束之日起1个月内移交。

提前或者延期移交档案的,需经市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二)内容范围

接收市级下列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工作查考、科学研究和历史凭证作用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

具体内容如下:

1、市委及其所属各部门形成的档案;

2、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形成的档案;

3、市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和单位形成的档案;

4、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常设机构形成的档案;

6、市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形成的档案;

7、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形成的档案;

8、以上各单位设置的'直属临时机构和下属单位所形成的档案;

12、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由市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档案。

(三)档案进馆的质量要求

1、进馆档案必须符合案卷质量规范标准。各单位应对进馆档案逐卷、逐件进行检查,使之符合移交规范。

(1)文书档案的整理。20**年以前的档案以卷为单位进行整理,20**年以后的档案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

(2)科技档案的整理。按照《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执行。

(3)专门档案的整理。不同的专业档案要符合国家或省有关规定。如会计档案要符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等。

2、编制检索工具。各单位在移交档案时,必须编制好案卷目录和文件级目录一式三套,两套随档案移交档案馆,以确保进馆档案的有效利用,一套留原单位,以备日后查阅使用。

3、其它须移交的材料:

(1)立档单位档案全宗介绍;

(2)立档单位档案分类方案;

(3)与档案有关的资料(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档案利用效果汇编等)。

(四)接收档案进馆的程序和手续

1、移交档案前,先由市档案馆对所移交的档案案卷质量进行检查,确认案卷质量达到进馆要求后,方可进行移交。

2、档案交接双方必须根据案卷目录逐卷、逐件清点核对,如发现有误应当场改正或在案卷备考表中注明。

3、验收合格后的档案由移交单位装箱向市档案局移送。

4、交接双方按规定履行交接手续。填写档案交接文据一式二份,经交接双方单位负责人、经办人签名盖章后生效,各存一份备查。

四、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档案集中接收年”从2016年3月开始,至12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筹备动员。3月1日至3月底结束,制定活动方案,广泛宣传动员。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4月1日至4月底结束,对已整理好的档案,填写摸底表,未整理档案可先估计大体数量,4月底前填表上报市档案局市直业务指导科。

第三阶段整理验收。5月1日至8月底结束,各单位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散存档案进行整理,要抽调专人,集中时间,按时完成整理工作。已整理完善的单位,可随时验收入馆。

第四阶段集中接收。9月1日至12月底结束,对整理验收单位进行集中接收。凡列入本次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必须按要求进行移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交或延期移交;对拒不移交或延期移交而造成档案缺失、损毁的,将依照《档案法》、《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五、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把档案接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动,确保完成。

(一)成立工作机构。为加强对档案接收进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市政府党组成员高立春同志为组长的“档案集中接收年”领导小组。各单位都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领导和实施人员,负责对档案接收进馆的具体工作,确保档案接收进馆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业务指导。市档案局做好档案接收的指导工作,对档案整理存在问题的单位要及时指导,尽快完善整理。

(三)加强督促检查。坚决防止应交不交的情况发生。档案移交工作的开展情况将作为对各单位进行档案达标认定、评先的一项重要依据。

附:邢台市“档案集中接收年”领导小组名单

市直单位已进馆档案统计

市直单位应交档案调查摸底表

二〇一六年三月一日

医院搬迁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扛起教学环节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和学校防控疫情的具体要求上来。我院本着对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院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切实落实责任,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科学研判教师和学生居住地的疫情形势,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学校和教务处的具体要求制定__工学院经济学院网上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有效实现“延迟开学不停教、不停学”,消减疫情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实现我院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

三、成立经济学院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学校统筹推迟开学期间教学工作,制定经济学院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教学工作实施方案。我院根据学校要求,决定成立经济学院网上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校网上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确保我院网上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__工学院经济学院网上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__。

副组长:__。

成员:各专业教研室主任、__、__。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院疫情防控期间教育教学活动,制定网上教学实施方案,有效实现“延迟开学不停教、不停学”,确保网上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具体分工:

(1)__负责与教务处联系沟通,与其他相关院部联系沟通;。

(3)院党政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5)院教学督导小组负责对网上教学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6)各年级辅导员负责联系学生、传达相关通知;。

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制定专项方案。

根据学校的要求,按照“理论课、必修课、全程课”优先的原则,合理调整教学环节,尽可能减少疫情对教学活动的影响,确保疫情防控和教学活动两不误,实现推迟开学不停课,网上教学保质量。调整实践教学活动,疫情防控期间,暂停组织学生实验、实习、实训等活动。有条件的教学单位,可利用国家级、省级、校级虚拟仿真示范教学中心和实验教学项目开展实验教学。原则上网上教学按课程表时间进行,我院网上教学预案决定如下:

总体目标:完成教学计划,保证教学效果,可行合理。

(1)短期预案。

推迟2周开课,为保证教学质量,也给学生适应期,理论课不必全部开,保证每个班有4门课,最多5门。先开课时较多的必修课,本院或本校的在线课一流课程等课程。

(2)中期预案。

如果第3周还无法开学,可以再加网上课,针对教学学时较短的课程,例如有的课程教学周次8周10周可以完成,推迟开课不影响教学正常进度的,推迟到第四周之后进行。

(3)长期预案。

按推迟4周以上,原则上理论课均应开展网上教学。

本项工作以教研室为单位,各教研室主任为负责人,进行统筹安排,详细安排1.7日前完成。

2.做好教师线上授课能力提升培训。

为提升我院教师的网络教学实施能力与水平,1月31日到2月9日,我院根据学校要求以教研室为单位,各教研室主任为负责人,组织承担我院教学任务的任课自学超星泛雅、中国大学mooc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我院任课教师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尽快熟悉线上教学方法,并根据线上教学要求做好建课准备工作。任课教师应能尽快熟悉掌握线上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授课方法,熟练地在平台上开展直播授课、同步课堂、教学互动、考核评价等教学活动。

3.做好课程资源建设与引用准备。

坚持“只改变教学模式,不改变教学目标”的原则,内外挖掘潜力,在平台完善和资源丰富上下功夫。课程资源优先选用我校、我院自建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自制微视频、尔雅通识课等,自制课程资源不足的课程,应引入、选用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中的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课程资源。我院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资源情况,选用网络教学平台,2月10日前做好建课备课,优化教学设计,制定教学进度表和线上教学方案,整理好教学资料,做好开展直播、自主学习、线上作业、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的全面准备工作,于2月15日启动实施,2月17日开始正式网上教学。我院各教研室应明确课程负责人,组建教学团队,保证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

4.协调教材发放。

与教务处及时联系,及时为教师发放教材,任课老师联系出版社索要教材电子稿。该项工作__负责联系。

5.做好学生在线培训与管理工作。

qq群。任课教师要指导每位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做好学生的辅导,该项工作胡芳负责。

五、线上教学模式。

可采用“网络直播课”、“mooc”、“利用线上资源协助授课”等多种方式。

1.直播教学。可使用手机直播、电脑直播或智慧教室直播,开展讲授式、师生互动式直播。

2.录制速课(微视频)。用ppt+录音即可制作自己的速课,建设简易在线课程。教师运用手机移动端,选择录制速课同时选择同步课堂,教师可边口述讲课边用手机播放ppt,运用白板功能手写演示等各种方式开展教学。

3.混合教学模式。利用超星、mooc等优质线上课程资源协助,开展混合教学。学生线上学习课程资源,教师组织线上互动和直播,通过视频学习、讨论互动、直播授课等方式进行教学。

任课教师应及时发布并批改网上作业,开通网上答疑通道,及时为学生做好答疑辅导。学生应通过学习的平台完成任课教师要求的学习任务,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确保学习质量。

六、做好网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

通过我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以及师生自建的qq群、微信群等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线上指导工作。学生要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开展查阅文献、准备开题报告等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期工作,未完成开题的需要按计划以在线方式组织完成开题该项工作,要求最晚在2月10日前完成。因为往年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在五月初,因此要求我院17级毕业生在4月初完成论文初稿,尽量不推迟毕业生的毕业时间。若疫情延续时间较长,中长期方案可以考虑通过网络开展论文预答辩、评审等活动完成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七、做好网上教学运行监控。

采用院部监控督导网上教学过程,监控网上教学秩序和质量。对我院教师网上教学行为的督导检查,并及时协助解决问题。确保网上教学政治方向不偏、教学质量不减,本项工作由院教学督导小组落实。

八、加强心理疏导。

我院学工办要积极组织学生在线学习防控疫情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师生理性认识疫情,做到不造谣不传谣;要充分发挥团学系统尤其是辅导员的作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减少学生恐慌心理;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本项工作由胡芳负责。

九、强化保障,督促责任落实。

强化政治责任。疫情是命令,防控是责任。我院院长为第一责任人。院党总支要把稳政治方向,确保课程内容导向正确。

对教学工作组织不力、效果差的教师,我院将在教学例会中给予通报批评。

十、其他工作。

根据学校教务处要求,暂时取消原定补考安排、转专业、教材发放等工作,具体开展时间另行通知。

医院搬迁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南英委办[20xx]26号《关于印发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建设“美丽乡村”是今后5年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方向和推进工作的总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村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方案(20__-20__年)》,结合我村实际,提出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村建设“美丽乡村”,以“生态、绿色、和谐”为主题,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努力把石山村建设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二、总体目标。

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力争在5年时间内,通过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和建设无序问题、推进农业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等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民生事业建设,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优化农村管理模式,加快农村向城镇化转变、农业向现代化转变、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

——村庄秀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农民房屋建设有序,布局合理,农民房屋外观协调,体现闽南特色。

——环境优美。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常年清洁卫生,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无乱堆乱放现象。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消灭旱厕。村庄道路通达、绿树成荫、水清流畅。

——生活甜美。农业结构优化,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农村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农民文明观念提升、生活便利、文化体育活动丰富。

——社会和美。基层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上。社会管理民主,“世纪之村”管理平台完善。农村治安良好,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美丽乡村”,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顺应发展变化趋势,要突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注意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乡村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建设“美丽乡村”,要把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最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立足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大胆突破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展现代农业等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农民与土地的新型关系,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或进入城镇。

——坚持长效推进、巩固提升。建设“美丽乡村”,要整合所有行政资源和集中全社会力量,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推进工作机制,促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协同协作的良好局面。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要深入贯彻落实南安市、英都镇关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作,突出“点、线、面”综合整治,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1、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全面落实村庄卫生保洁。以“一清一保一机制”,即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为目标,以“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重点,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长效收集处理机制,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行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或改造,对全村露天厕所(旱厕)提出拆除埋填处理方案,对全村露天厕所拆除户每自行拆除一个露天厕所(旱厕)对象给予补偿300元,并同时给予补贴建无害化厕所(三化厕或环保型化粪池)1000元,力求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同时按需求村级组织建设水冲式公厕2-3个,分布园南、宫后、石坑三大片区。对全村猪舍提出整治方案,村集居区不允许建猪舍圈养猪,村集居区内原建猪舍要求农户自行拆除,猪舍按15平方以下每个补偿300元给予拆除,15平方及以上每个补偿500元给予拆除,集中攻坚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等突出问题,确保农村环境整洁、河流水源清澈。

2、推进绿化美化建设。按照“建筑风貌好”的目标,根据分期实施的原则,组织开展改旧建新和房屋立面改造,整治旧房外观,保持古村特色,美化村庄形象,引导农户进行庭院整理,农家庭院基本实现净化、绿化、硬化。加强“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的造林绿化工作,建设村庄公共绿地。路旁两侧、水旁宜林地段绿化率达80%以上,构建优美的乡村环境。

3、开展农村生态建设。保护山水田林自然风貌。疏竣河塘沟渠,保护农村自然湿地,保持水体洁净,修复村庄水系水景,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

(二)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注重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二是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禁“二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到水源保护区及坂头水库库区入户。推动企业到工业项目集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优化乡村工业产业结构。

(三)实施社会和谐促进工程。

2、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逐步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条龙”便民服务,增强农村综合服务功能。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依法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以村警务室、联防队,平安基金会为平台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168”工作机制。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广“世纪之村”平台,完善农村各项管理,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提高村级组织引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水平。

五、实施步骤。

石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分五个阶段推进:

(一)启动年(20__年)。9月中旬,开始开展全面的动员部署。村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部署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分解任务。

(二)行动年(20__年)。大力开展示范项目建设。根据实际,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年初,计划投入50万扩大水源,新铺设公山至新寨尾自来水63#管道4.1公里,新建蓄水池1个,方便全村村民安全用水,到20__年10月,完成农村土地、房屋普查建档,农村实现村庄清洁、基本消除村聚居区内猪舍、露天厕所(旱厕),并建水冲式公共厕所2-3个,做到保洁常态化和制度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村庄面貌明显改善。

(三)推进年(20__)。不断加大创建力度。组织推广农村集中居住,计划征地石山村石坑柯园山40亩,投建新村、建设民房30幢面积20000平方,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

(四)提升年(20__)。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按照上级部署推进全村农村“五证”(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的确权发放。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五)深化年(20__年)。全面回顾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持续开展创建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

公司搬迁实施方案

8月4日:教务处公布各系部办公室、教室位置总体安排表(电子稿已发各系部负责人邮箱)

8月7日:各系部报办公室安排(具体到每个办公室所有的人员名单)、会议室、资料室等地点。电子稿发教务处学院邮箱xxx。并将具体安排通知到本系部所有人员。

8月8日:经济贸易系、社会事业系、公共基础部和园林园艺系通知所有人员到校提前整理、打包自己办公用品和系部文件、资料、设备等。老二号、老三号线校车早上6:30正常发车,中午11:30从学院发车。下午不发校车。

8月10日:经济贸易系搬迁,老二号线校车早上6:30从盐业公司正常发车,中午11:30从学院发车。

8月11日:社会事业系搬迁,老二号线校车早上6:30从盐业公司正常发车,中午11:30从学院发车。

8月12日:公共基础部搬迁,老二号线校车早上6:30从盐业公司正常发车,中午11:30从学院发车。

8月12~14日,二号教学楼办公室粉刷出新。经贸系两个教室换课桌椅。

8月15日:园林园艺系搬迁,老二号线校车早上6:30从盐业公司正常发车,中午11:30从学院发车。

8月16~17日:一号教学楼办公室粉刷出新。

8月18日: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系搬迁。老二号、老三号线校车早上6:30正常发车,中午11:30从学院发车。

8月19日:一号、二号教学楼教室及走廊开始粉刷出新。

二、相关要求

(1)各系部办公室,系部主任或支书记单独一间办公室,其他人员原则上不能单独一间。

(2)办公室的办公家具、电脑等办公设备随人搬走,会议室和办公室柜式空调随系部搬走,办公室门锁随人带走。教师办公室壁挂式空调、教室的柜式空调暂不动。教室门锁随系部带走。计算机办公网络与图文信息中心联系安装,办公电话与办公室联系安装。

(3)一号、二号教学楼的教室课桌椅、多媒体设备原地不动。

(4)搬运工由总务处负责调配,系部派专人负责指挥。搬迁工作联系人:教务处:陈兆著;总务处:王宜林;办公室:段刚;图文信息中心:姚顺东。

××公司办公区搬迁工作方案

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结合××公司改造的进程安排,××公司计划改造9楼闲置区域作为临时办公区(以下简称9楼办公区),并将于6月上旬正式启用,为了保证办公区整体搬迁的顺利进行,以及将本次搬迁对各部室日常工作正常运转的影响降到最低,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统一搬迁原则。密切联系实际,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确保搬迁工作安全、有序、文明、和谐。

(二)按时搬迁原则。搬迁工作分批次、分顺序进行,确保按计划时间节点完成搬迁。

(三)服从全局原则。各部室在搬迁过程中要服从整体安排,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保证在搬迁后能迅速进入正常办公状态。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搬迁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联络员:

(二)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组织办公区搬迁的全面工作;

2、讨论制订办公区搬迁的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3、协调搬迁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4、领导小组成员要对各自部门的搬迁工作负责。

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办公室,协调、督促本次搬迁工作的进度及安排。

三、搬迁区域及临时办公区分配计划

(一)涉及本次搬迁的部室,包括××公司办公区的领导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市场开发部、品牌营销部、人力监察部、资金财务部、录入室以及物价质检办公室。微机室、总机班仍在原址办公,不在此次搬迁之列。

(二)临时办公区分配安排:

1、9楼办公区a区组织机构分布:总经理室、党委副书记室、副总经理室、总会计

师室、店助室、综合办公室、市场开发部、品牌营销部、会客室。

2、9楼办公区b区组织机构分布:人力监察部、资金财务部、录入室、大会议室、档案室。

四、搬迁时间:6月4日开始,6月7日结束,共4天时间。

五、搬迁步骤:

(一)搬迁前的准备工作(时间:5月15日至6月3日)

1、区域分配:制作9楼办公区平面布置图并按照规划对各部室的办公区域进行分配;根据规划提前确定所有办公家具、电脑、打印机、电话机的具体摆放位置,在9楼办公区平面图纸上标识注明。

2、确定搬迁的具体时间为6月4日,成立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

3、制定搬迁费用预算报告(含9楼办公区硬装改造费、强弱电布线费用、9楼办公区软装美化费、配套设施布置费、搬迁力资费等),根据9楼办公区的需求选择新设施设备的购置情况以及对旧设备的处理。

4、落实装修事宜:9楼办公区硬装改造工程(包括强弱电布线)要求于5月28日验收。

5、物业及配套管理:装修验收完毕后落实9楼办公区的电路、网络系统、电话线路的开通调试,以及生物防治、卫生清洁及物业管理等协调工作。

6、软装美化工作:落实9楼办公区的地垫、布艺、花卉植物、功能标识牌(含企业logo、部室门牌、各类指示牌等)的布置及安装工作。

7、搬迁之前在旧址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一次整理工作,要求员工对个人办公物品、办公文件进行整理,确保将要搬至9楼办公区的物品均为有价值的物品。

8、迁址通知的对外发布(通知集团总部、各门店、往来客户及其他事务往来单位)。

9、召开搬迁工作协调会:就办公区搬迁工作及9楼办公区的物业管理、安全保卫等内部管理模式进行讨论,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搬迁工作及人员管理负责。

(二)搬迁过程的具体工作安排(时间:6月4日至6月7日)

1、整理:

(1)确定搬迁时间并通知各部门,落实需要搬至9楼办公区的办公家具和设备。

(2)会议室、饮水间等公共区域的'设备及物品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整理。

(3)部门办公物品: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员工自行整理。各部门必须提前对重要文

件资料进行整理及归档,对于需要销毁的资料要及时处理。

(4)员工私人物品由员工自行整理和保管,搬运期间公司不承担看护责任。

2、拆卸:部门办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电话机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员工在专业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拆卸,确保不掉一个零件、一根数据线。

3、打包:

(1)u盘、移动硬盘、投影仪、相机、重要文件及其他贵重物品要随身携运。

(2)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人员对搬迁物品进行打包封口,并贴上标有部门、姓名、物品名称等标签。

(3)电脑、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物品装箱时应使用有关保护材料,并在箱子面上标注“易损坏物品——电脑”的字样。

(4)领导办公室、会议室物品由综合办公室分装、打包,对需要拆装的办公家具进行拆卸和保护性包装,确保相关物品在搬运过程中无损。

4、搬运:

(1)核定搬迁用的力资数量并安排力资人员。

(2)安排新、旧址现场搬运指挥负责人,物品搬运全过程由综合办公室安排专人进行协调。

(3)在搬迁过程中,各部门负责人需组织本部门人员全程跟踪(在装运、拆卸、9楼办公区入口以及办公室内摆放等环节都需组织人员做好跟踪工作)。

(4)安排交接人员在新址清点、核对所搬卸的物品及其数量;各部门按照指定位置对其办公物品和文件资料摆放整齐。

5、搬迁顺序依次为:

(1)6月4日:人力监察部、资金财务部、录入室

(2)6月5日:市场开发部、品牌营销部、综合办公室、领导办公室

(3)6月6日-7日:会议室、档案室、其他物品

(三)搬迁的后续工作

1、物品搬迁到达新址后,各部门员工到事先安排好的位置开始整理自己的物品。

2、各项办公设备的安装。

3、清理现场垃圾,做好9楼办公区的保洁、保安、环境美化等工作。

4、电话、网络系统平稳过度。

5、搬迁完毕,各部门负责人要检查原办公室设施是否完好,是否有应搬而未搬的物品,桌、柜中是否清空等,关好门窗,并将原办公室钥匙放置信封内写好姓名和部室名称后交至综合办公室。

六、搬迁注意事项及要求

1、搬迁工作原则要求办公区所有员工都参与,各部门根据搬迁工作方案要细化具体时间和人员以及工作内容等,搬迁物资、移交设备等落实到责任人,要充分考虑搬迁过程中组织保障、安全稳定、防盗防损等因素。

2、搬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搬迁宣传动员工作,确保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3、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报告责任人,以便及时妥善处理。特别是加强员工人身、财物安全教育工作和文件保密工作,防止案卷、文件资料和公司资产遗失、毁损,防止出现人身伤害、泄密等安全事故发生。落实好搬迁跟踪责任人,负责及时清点物品数,不得遗失。

4、各部门负责测算搬运量后报综合办公室汇总,综合办公室统筹安排搬迁力资人员与秩序;搬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遗漏项目协调等特殊情况。

5、全体员工要以大局为重,发扬团队合作精神,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使整体搬迁工作有序进行,确保共同完成搬迁任务。

医院搬迁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安排,根据《__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和学校防控技术指南(试行)》《__县教育体育局学校开学工作方案》,结合__乡教育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全面加强组织领导。

__乡中心学校成立复学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谋划复学工作,组织开展复学准备、开学及开学后的疫情防控工作。

组长:___。

副组长:___。

成员:____________。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__中心学校,___校长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工作,由___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一)完善开学疫情防控相关制度和方案。

根据__县教育体育局的相关要求,于_月_日前再次对___乡中心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并请县教育体育局审核、更正、完善、通过,然后实施,确保方案和预案具有可操作性。完善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制度,每日跟踪落实,规范健全档案。根据上级相关要求和规定落实好其他疫情防控工作和学校安保维稳工作。(责任领导:___;责任人:复学领导办公室、联络员)。

(二)落实“四个凡是”

凡是湖北、河南、湖南、安徽、广东、浙江、江西及其他重点疫区的师生,都要适当延长返校时间,直至该地区疫情防控解除后,持有当地防疫指挥部出具的安全证明才能返校;凡是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居家隔离观察的师生,观察期内不得返校;凡是外地州的师生,返校时必须提交个人活动轨迹报告,经审核批准才能进校;凡是排查中被列为重点监管的师生(疫情期间未返回___人群),必须持有户籍地(居住地)防疫指挥部的健康安全证明材料才能进校,任何教职工和学生没有经过批准,不得擅自返校。根据师生员工健康与出行情况,以及学校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开学方式。(责任领导:___;责任人:复学领导办公室、联络员)。

(三)通过专业部门的安全风险评估。

各学校在___乡中心学校复学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精心、有序开展好复学准备工作。在开学前,各学校充分对校园复学及疫情防控的方案、预案、卫生、消毒、师生员工健康筛查、安全管理等准备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具备复学条件后报乡中心学校复学工作领导小组初审,然后报请县教育体育局进行专业安全风险评估。学校通过评估组同意,收到县教育体育局出具书面复学通知后,进行有序开学工作。(责任领导:___;责任人:复学领导办公室、联络员)。

(四)全面筛查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情况。

严格执行每天筛查教职员工、学生出行及健康状况的工作制度,建立学校、班级、家长防控体系,按照“一校一案、一人一卡”的要求对师生员工的健康进行高精准筛查。提前发放“健康申报卡”,根据师生员工出行和健康情况,制定分批分期返校人员管理,合理安排人员返校。近期发现干咳、发烧等风险症状的师生暂时请假不返校。(责任领导:___;责任人:复学领导办公室、联络员)。

(五)对可疑教职工和学生进行重点监管。

全面查清教职员工和学生假期间的出行情况。必须做到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返校前居家隔离14天无异常情况,隔离期内无重点疫区旅居和隔离史。在县外教职工和学生必须做到开学前居家(校)隔离14天无异常情况,隔离期内无重点旅居和接触史,并将返岗返工返学人员健康申报表交学校审核存档。返校期间务必注意个人防护,特别留意所乘坐交通工具的疫情动态,发现情况立即报告。教职员工和师生返校后,要根据学校的灵活安排进行适当期限的居校观察,观察期内无校外旅居和接触史。学校指定的观察期内严禁宿舍之间、班级之间、楼栋之间、批次之间交叉聚集。对外地疫区师生推迟返校,本地师生员工出现异常情况进行医学观察和医学隔离,复学后师生员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应急处置。(责任领导:___;责任人:复学领导办公室、联络员)。

(六)做好防疫物资储备。

乡中心学校积极申请经费筹措抗疫物资,各校发动师生员工自筹防护物品,保障师生员工自筹和校筹口罩不少于10个/人、体温检测仪1个/班,消毒药至少满足30天消毒用量。保障安全的校园饮用水、洗漱用水和灭菌消毒洗手液等。(责任领导:___;责任人:学校后勤保障人员)。

(七)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学校积极主动与卫生健康部门取得联系,认真学习消毒技能,购置合格的消毒药品、器械,严格开展消毒工作。在假期间对校园及周边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尤其在开学前3天每天对校园无死角消毒。开学后每天不少于1次对全校园进行消毒,其中对大门、食堂消毒不少于3次,对厕所、垃圾池消毒不少于4次。开学后,学校全面广泛开展“大清扫、大消毒”卫生整治行动。(责任领导:校园长;责任人:学校后勤保障人员)。

(八)严格体温检测。

全面筛查师生员工返校前健康状态,通知出现发烧、咳嗽的师生员工按学校规定时间返校。师生员工入校前进行严格的体温检测,对体温不正常的人员做好记录并劝导其就医和回家观察,居家观察人员必须每天早晚各1次向学校报告情况。进入教室、宿舍、食堂、办公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前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寄宿制学校进行晨检、午检、晚检,非寄宿制幼儿园进行晨检、午检,门卫、食堂从业人员或特殊人员体温检测每天不少于3次,监测结果报乡中心学校,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并进行电话报告。(责任领导:校园长;责任人:复学领导办公室、学校后勤保障人员、联络员、班主任)。

(九)杜绝可疑人员入校。

学校进行全封闭管理,疫情防控期间严禁任何外来人员进入校园或到校园及周边探视师生。严格师生员工出勤管理,及时跟踪缺勤人员,全面掌握情况,劝导相关人员少外出、少接触他人,减少疫情防控风险。严控出入校园人员,严格教职员工扫码出入,外出师生必须报告行踪,经筛查合格、校领导批准后方可入校。对擅自外出、活动轨迹不清、异常情况瞒报的师生员工进行严肃处理并禁止入校。(责任领导:校园长;责任人:门卫、值周教师)。

三、严格规范入学程序。

(一)严格开学时间。

全面做好复学准备工作,接到县教育体育局复学通知后,方可分校、分级、分班、分类别、错峰开学。杜绝有隐患风险开学现象发生。

(二)明确入学步骤。

1.提出开学申请。完善详细的疫情防控方案、预案和各项制度,认真做好复学准备工作,学校提出开学申请,通过疫情安全风险评估,得到县教育体育局书面通知后开学。

2.发放入学通知。提前向师生员工发出开学通知,要求师生员工必须居家隔离14天,无异常情况后才能批准返校。未经学校批准,不得返校。

3.居家隔离。师生员工必须居家隔离14天无异常,说清从家到校的活动轨迹,经学校审核批准后方可返校。在疫情防控期间,教职工严控活动范围,双休日家校往返要报告活动轨迹,承诺无相关风险接触,原则上不离开___范围,每天上报健康情况,学生上下学往返要做好自我防护。学校要做好隔离观察对象的生活保障和服务工作。

4.开展门禁检测。严格出入校园制度,做好大门前体温检测,对入校人员的行李、车辆进行认真消毒,严禁师生员工外人员出入学校,杜绝非检验检疫快递物品入校。对体温超过37.3度人员及时劝返、登记、跟踪,情况严重的及时隔离、报告、送医。学校严格验证、核实师生员工健康和出行材料,完善档案。对不服从疫情防控者,及时报乡中心学校,由乡中心校报___疫情防控办公室进行严肃处理。

四、加强学校管理。

(一)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学生防疫要求。

根据上级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充分利用led、标语、板报、校园广播、班会等渠道,广泛宣传和普及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和学校要求,同时发放防控管理告知书,提高师生及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个人卫生管理,遵守公共卫生要求,自觉为疫情防控工作做贡献。

(二)封闭、分区、分班管理。

严格控制学校人员进出,减少与外界接触,杜绝无关人员进入校园。校园分区管理(学习区、活动区、饮食区、观察区等),分班管理,分不同人员管理,错开时段管理。区域划分做到不交叉、线明晰,警戒设置醒目。

(三)加强晨检、午检、晚检和报告工作。

寄宿制学校严格晨检、午检、晚检,非寄宿制幼儿园进行晨检、午检,凡有发热或咳嗽、气促等症状的师生员工、家长和相关人员,立即向学校报告,立即进行妥善处置。

(四)加强出勤管理。

落实因病缺勤登记和追踪制度,如发现短时间内因病缺勤人数明显增多,及时报乡中心校,由乡中心校向上级报告。

(五)严管重点场所。

1.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食堂,严格食堂工作人员健康及出行管理,进行严格消毒,戴证上岗。严格餐厨用品、食堂及周边的消毒,不具备消毒条件的学校不开学。规范食堂采购、加工、留样工作。实行错峰就餐,固定套餐,即取即走,间隔就餐的分时段和分餐管理。

2.及时处理粪便、垃圾,每天对厕所及垃圾池消毒不少于4次。校园内提供足够的安全的饮水、洗漱用水、洗手液等。注重学生洗漱用品管理,杜绝毛巾、牙具等集中摆放。

3.加强食堂、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场所的消毒,禁止发热、咳嗽、气促等风险症状的人员进入。

(六)杜绝校园恐慌。

关注权威疫情报告,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乱转发疫情信息。加强校园疫情舆论监管,通过宣传让师生员工和学生家长清楚疫病可防、可控、可治,只要加强个人和公共卫生,科学自我防护,就可避免疫病传染,防止不必要的恐慌。

(七)建立预警报警机制。

全体师生员工按疫情防控要求,开展监督和自我监督,发现不良情况及时报告,学校及时发出预警并进行处置。

五、防控应急处置。

(一)发现疫情启动应急程序。严格按《___乡中心学校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应急预案》执行。(___乡中心学校应急值班电话:___校长:___电话办公室:___电话)。

(二)配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在校园内或师生中发现确诊传染病例时,学校要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排查、早治疗,防止疫情蔓延。

(三)做好心理疏导。各校(园)应在医务人员的配合和协助下,强化开展师生疫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积极营造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及时消除恐慌心理,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工作要求。

(一)疫情就是命令,疫情防控就是最大的政治任务。教职工要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措施、常识,认清疫情防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垂范遵守上级关于做好疫情防控的倡议等要求,认真做好复学工作。

(二)目前,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正在全力打一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各校要高度重视值班守校工作,必须24小时值班值守,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处理一切突发和特殊情况,杜绝无关人员进入校园,确保校园平安。

(三)学校要严肃工作纪律,按照各自岗位职责抓好落实,并积极主动与复学领导小组沟通、协商,做好防范,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四)各学校、幼儿园根据本方案为模板,修订学校复学方案,具体分工到人,在乡中心校的统一领导和督查开展复学工作。

(五)上述方案与后期相关要求不相符时,依照新要求和规定执行,待发出疫情撤销通知后此方案停止执行。

___乡中心学校。

避险搬迁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榆林采沉区避险搬迁安置工作,根据《抚顺市榆林采沉区住宅房屋避险搬迁安置实施办法》(抚政办发〔20xx〕39号)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避险搬迁安置范围。

西自略阳街、东至东洲区搭连路西段,北自浑河南路、南至东露天北邦等相关区域,涉及新抚、东洲两个城区。

二、避险搬迁安置主体。

所属区政府是避险搬迁安置和临时避险的主体;抚顺市采煤沉陷搬迁办公室负责协调、监督、管理;被避险搬迁人是指避险搬迁区域住宅房屋所有人和承租人(房屋承租人是指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公有房屋租用人)。

三、避险搬迁安置地点和方式。

安置地点为城东31方块;安置方式为产权调换。

四、避险搬迁安置套型。

安置套型共分十二类,最小套为40—45平方米,最大套为105—110平方米。

多层楼房套型是40—45平方米至60—65平方米;高层楼房套型是75—80平方米至105—110平方米。

每个套型区间不包括起始面积,包括终止面积。

一类套型:40—45平方米

二类套型:45—50平方米

三类套型:50—55平方米

四类套型:55—60平方米

五类套型:60—65平方米

六类套型:75—80平方米

七类套型:80—85平方米

八类套型:85—90平方米

九类套型:90—95平方米

十类套型:95—100平方米

十一类套型:100—105平方米

十二类套型:105—110平方米

五、避险搬迁安置政策。

(一)多层楼房安置政策。

对私有产权房屋,按原面积(指建筑面积,下同)上调10平方米就近户型安置。

如果被避险搬迁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搬出,再给予优惠扩大5平方米。

原面积不收款,扩大面积部分享受优惠政策价1200元/平方米。

具体操作时,按15平方米优惠面积先行组织实施。

对于未按搬迁协议及时搬出的,其先行优惠扩大的5平方米按综合成本价收款。

上调15平方米后仍不足40平方米的安置到40—45套型,抓阄确定安置房面积及享受政策面积,45平方米内扩大部分按1200元/平方米收取扩大面积款。

由于在实际安置中,是将同一套型档次的房源捆在一起进行抓阄,以实际抓阄面积确定最终安置面积,因此实际抓阄面积可能大于15平方米,也可能小于15平方米,以15平方米为基准上下浮动,自然差享受优惠政策价1200元/平方米。

(二)高层楼房安置政策。

高层楼房安置是在多层楼房安置政策基础上,再赠予原面积10%公摊进入安置套型。

高层安置次序为:首先赠予原面积10%公摊,其次上调10平方米、以及再给予奖励优惠扩大5平方米,进入相应套型进行安置。

(三)大户型安置政策。

1.原房屋面积300平方米(含300平方米)以下较大户型安置政策。

原房屋面积86.36平方米以上至300平方米的,原则上还原面积安置。

可安置到最大户型;在原房屋面积以及安置房源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分户安置。

仅享受一次高层赠予原面积10%公摊面积,及扩大10平方米,奖励5平方米政策。

实际安置面积超出应安置面积部分,按综合成本收取扩大面积款。

少于应安置面积部分,如实际安置面积未享受赠送10%公摊面积,给予综合成本造价货币补偿;如实际安置面积未享受到10平方米和奖励5平方米优惠扩大面积,则给予综合成本造价减1200元/平方米补偿;实际安置面积小于原面积部分,按照综合成本造价予以货币补偿。

2.超大原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居民安置政策。

在原房屋面积允许的情况下,采用老少三辈内分户安置。

18岁以上的未婚的可独立设户,结婚的夫妻共为一户,一户一套房屋,110平方米乘以分户数确定核定面积,最小核定面积为300平方米。

核定面积加上依次赠送10%公摊以及10平方米和奖励5平方米优惠扩大面积确定应安置面积。

核定面积以及赠送部分不收款,再扩大15平方米部分享受优惠政策价1200元/平方米。

最大套型不足,在避险搬迁安置十二个套型中调剂。

实际安置面积超出应安置面积部分,按综合成本收取扩大面积款。

少于应安置面积部分,按照安置次序,如实际安置面积未享受赠送10%公摊面积,给予综合成本造价货币补偿;如实际安置面积未享受到10平方米和奖励5平方米优惠扩大面积,则给予综合成本造价减1200元/平方米补偿;实际安置面积小于核定面积部分,按照综合成本造价予以货币补偿。

原房屋面积减去实际安置面积剩余部分予以重置评估价补偿。

(四)户型调整政策。

对于因套型短缺而无法安置的,可依次上靠套型安置,10平方米之内按建筑成本价收款,再扩大部分按综合成本价收款。

(五)未登记房屋安置政策。

对199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颁布前建造没有产权登记的房屋,有(无)土地使用证,户口在搬迁安置范围内且长期居住,在本市无其他住房且未得到过征收安置补偿,近五年未有交易记录的,经本人申请,所在区认定公示,市联合调查组核定后,按“零平方米”安置政策安置。

即原面积从零算起,45平方米内(含45平方米)按2000元/平方米收取,45平方米以上按综合成本造价收取。

(六)楼房中“窗改门”住宅安置政策。

利用地面住宅从事经营活动房屋,在按照房屋权属证照记载的住宅性质进行安置基础上,经社区、街道认定,主管副区长、区长签字后,按照每月每平方米30元标准一次性给予12个月的补偿费用。

(七)扩大面积综合成本价安置政策。

对安置后居住确实困难的,经本人申请,在房源允许的情况下,可再行扩大面积安置,扩大部分按综合成本价收款。

(八)特殊群体政策。

持有《抚顺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辽宁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的低保户,无力实行产权调换的`,可先行入住,按公有承租房缴纳扩大面积部分房租,待交齐产权调换扩大面积款后,再行办理产权。

凡属重大疾病、下肢残疾、失去行走能力、双目失明、80周岁以上老人的避险搬迁居民,如房源允许,经本人申请和有关部门认定公示后,可优先在一楼进行安置。

(九)公租房政策。

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公有房屋,原则上先进行房改。

特殊情况不能房改的,经甄别承租证合法性后,按照公有住房予以安置,安置后房改。

(十)产权合并安置政策。

同一个人名或为夫妻共有的,两个及两个以上产权要求合并安置的房屋,可按一户产权房屋进行安置,只享受一次上调10平方米、优惠扩大5平方米奖励并就近户型安置政策。

安置到高层的,赠送原面积之和的10%公摊。

六、避险搬迁安置相关规定。

(一)安置原面积的确定。

避险搬迁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公有房屋建筑面积以认定房屋合法使用证照记载为准;避险搬迁私有房屋,建筑面积以认定后的房屋所有权证面积为准。

(二)成本造价规定。

建筑成本造价为2000元/平方米,综合成本造价为3800元/平方米。

(三)物业费规定。

城东31方块小区高层物业费1.5元/平方米×月(含电梯费)、多层0.8元/平方米×月。

七、避险搬迁安置证照甄别。

市住建委、国土局、规划局、公安局、监察局、市采沉办组成联合调查组,各相关区政府组成避险搬迁安置居民证照甄别小组。

各区甄别小组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房屋证照、土地证照、居住房屋进行甄别,对农村集体产权房屋,既要甄别核定宅基地面积合法性,又要甄别核定房屋产权合法性,最终确定安置面积。

甄别后的所有证照复印件要加盖区甄别小组印章并经组长签字后报联合调查组进行审核认定,区政府负责将甄别结果进行公示。

八、统一抓阄选房。

由市采沉办选择地点,安排时间抓阄选房,新抚、东洲区根据时间安排分别组织本区抓阄选房居民到指定地点,按套型统一抓阄选房。

九、奖励、优惠及惩处政策。

鼓励避险搬迁安置居民按照政府要求,积极配合政府实施避险搬迁,政府给予以下优惠和奖励:

(一)避险搬迁居民应承担的维修基金予以减免,由政府承担。

(二)对按规定的时限内,搬离危险区域原房屋的居民,按原房屋面积予以100元/平方米的现金奖励,由各相关区采沉办发放,其搬离期限由所在区政府采沉办确认。

对于市、区、街道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有用权谋私、倒买倒卖房屋、套取政府给予避险搬迁居民优惠,借机牟利,损害群众利益等违法违纪问题的,纪检监察机关坚决予以查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伪造证照骗取避险搬迁安置补偿的人员,一经查实,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此,设立举报奖励政策,对举报的情况经查实的,给予5000元奖励。

(三)对于购买安置小区车位和车库的避险搬迁居民,给予车位和车库价格8折优惠。

(四)按规定时限内,签订避险搬迁安置协议并搬离危险房屋的,给予契税全额补贴(不包括未登记“零平”安置的居民),免收房屋交易费和登记费。

(五)减免税费程序。

居民持避险搬迁安置协议、区政府出具的已按期限要求搬离证明,到市房屋交易中心盖章认定,待办理产权登记时,即可免收房屋交易费和房屋登记费,并由税务机关征收契税。

购房人持契税收据到购房所在地的区财政部门领取契税补贴。

居民未在规定期限内签订避险搬迁安置协议、没有在规定期限搬离危险区域原房屋的,不享受优惠及奖励政策。

十、避险搬迁安置程序。

(一)启动榆林采沉区避险搬迁安置工作。

(二)颁布实施《抚顺市榆林采沉区居民避险搬迁安置实施细则》。

下发新抚、东洲城区组织实施。

安置细则在新闻媒体公示。

(三)进一步核定榆林采沉区避险搬迁居民基本信息,由社区、街道和区政府分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副区长和区长签字确认,对所有认定的避险搬迁户建立一户一档,在区网站、居民所在社区、街道公示7天,无误后报市采沉办,并报市监察局备案。

(四)新抚、东洲区分别发布本区避险搬迁安置公告,同时,避险搬迁区域封区。

(五)居民提出避险搬迁安置户型申请,新抚区、东洲区分别预配户型,报市采沉办核准,各区进行公示后,印制居民抓阄房源信息册。

(六)新抚、东洲区政府负责开展社会稳定性评估工作。

(七)新抚、东洲区负责组织开展本区地籍调查、证照甄别、产权调换协议签订、价格评估等工作。

(八)市采沉办会同新抚、东洲区政府组织居民抓阄选房,市公证处公证,同时将抓阄结果报市监察局备案。

新抚、东洲区政府分别公示本区抓阄安置结果,开具采沉区产权调换交款通知书、审批单。

(九)新抚、东洲区政府组织居民持搬迁协议、交款通知书、审批单,到市采沉办缴纳扩大面积款,腾空并交出旧房。

市采沉办开具进户通知单,安排居民进户,同时,新抚、东洲组织拆迁公司拆除旧房。

旧房拆除后,市采沉办组织验收工作。

(十)新抚、东洲区政府组织建档工作,一式两份,区政府留存一份,交市采沉办一份。

十一、强制避险搬迁。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地质灾害区内已出现地质灾害问题,可能造成区域内居民人身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

对未按规定的时限内及时搬离危险区域原房屋的居民,由新抚、东洲区政府组织公安、综合执法、公证和街道等部门共同采取强制措施,保证处于灾害威胁的居民全部搬离地质灾害区,保证地质灾害区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切实做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落实“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节约用地、方便生产生活”的要求,把地质灾害灾后重建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指导的原则;

(二)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社会帮扶和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

(三)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鼓励集中搬迁的原则;

(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六)坚持专款专用、分类补助的原则;

(七)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

三、工作职责

县国土局是全县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作的牵头单位,负责方案拟订、技术保障、建房选址和业务指导;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和拨付;县住建局负责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农户的建房总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各乡镇政府具体负责避让搬迁农户安置工程的组织实施。

各有关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规划概况

(一)搬迁对象:依据《四川省蓬安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006年)》《四川省蓬安县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区划报告(2007年)》及《蓬安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2-2020)》,结合上级下达给我县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任务,20xx年实施省级避险搬迁100户、县级避险搬迁根据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对农户的威胁情况适时确定。

(二)安置形式:就近分散安置、就近集中安置、异地安置(自主购房、投亲靠友等)。

(三)资金来源:省级拨款、县级匹配、个人自筹。

(四)完成时间:20xx年12月15日前。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xx年6月1日—6月14日)

县政府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县电视台和各乡镇要开办宣传专栏,县国土局等相关部门要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各乡镇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要逐一动员其主动避险搬迁,同时要组织召开好村干部会议、社员大会,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操作实施阶段(20xx年6月15日—12月15日)

1.确定搬迁对象。

拟搬迁户属于《四川省蓬安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006年)》《四川省蓬安县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区划报告(2007年)》或《蓬安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2-2020)》范围内的,由县国土局提供名册,经乡镇政府和乡镇国土所对照核实,确定为搬迁对象;属于突发性地质灾害亟需避险搬迁的农户,经乡镇政府和乡镇国土所共同到现场勘查属实,确定为搬迁对象,报县国土局审核。

2.实施搬迁及验收。

由所在地乡镇政府组织搬迁对象在规定时限内(20xx年8月31日前)实施搬迁,并对原宅基地进行复耕。

乡镇政府组织国土所、建管所、安办等部门进行验收(20xx年9月1日—9月30日),并出具验收意见,报县国土局审核。

县国土局负责对搬迁工作进行监督,并对搬迁对象进行抽查核实,抽查率不少于50%。

3.上报资料时限。

各乡镇于20xx年10月10日前将验收合格的搬迁对象及相关资料报县国土局审核,由县国土局拟订搬迁补助对象名册,报县政府批准。

4.发放补助资金。

县财政局于20xx年12月31日前将避让搬迁补助资金按省级补助标准一次性打卡直发到搬迁补助对象。

六、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搬迁农户统一享受房屋建设规费全免收政策;享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关优惠政策;在规模较为集中的安置点,推行新村建设。

(二)土地保障。

坚持“节约用地、少占耕地、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由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协调,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采取转租、调换或根据就近原则将基层织织未承包土地及闲散地调整给搬迁户耕种等多种方式,支持户户互换、社社互换或多户交叉分块对换。

对于原宅基地,能复耕的,必须复耕,确保新建房屋占地后耕地总量不减少。

(三)资金保障。

搬迁安置工程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并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及时足额拨付。

财政局直接将资金直发到受灾农户的粮食直补账户,严禁挤占、截留、挪用,确保专款专用。

(四)制度保障。

按照避让搬迁涉及的各部门职能职责,严格工作进度考核,严禁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对在避险搬迁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公司搬迁实施方案

8月4日:教务处公布各系部办公室、教室位置总体安排表(电子稿已发各系部负责人邮箱)

8月7日:各系部报办公室安排(具体到每个办公室所有的人员名单)、会议室、资料室等地点。电子稿发教务处学院邮箱xxx。并将具体安排通知到本系部所有人员。

8月8日:经济贸易系、社会事业系、公共基础部和园林园艺系通知所有人员到校提前整理、打包自己办公用品和系部文件、资料、设备等。老二号、老三号线校车早上6:30正常发车,中午11:30从学院发车。下午不发校车。

8月10日:经济贸易系搬迁,老二号线校车早上6:30从盐业公司正常发车,中午11:30从学院发车。

8月11日:社会事业系搬迁,老二号线校车早上6:30从盐业公司正常发车,中午11:30从学院发车。

8月12日:公共基础部搬迁,老二号线校车早上6:30从盐业公司正常发车,中午11:30从学院发车。

8月12~14日,二号教学楼办公室粉刷出新。经贸系两个教室换课桌椅。

8月15日:园林园艺系搬迁,老二号线校车早上6:30从盐业公司正常发车,中午11:30从学院发车。

8月16~17日:一号教学楼办公室粉刷出新。

8月18日: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系搬迁。老二号、老三号线校车早上6:30正常发车,中午11:30从学院发车。

8月19日:一号、二号教学楼教室及走廊开始粉刷出新。

二、相关要求

(1)各系部办公室,系部主任或总支书记单独一间办公室,其他人员原则上不能单独一间。

(2)办公室的办公家具、电脑等办公设备随人搬走,会议室和办公室柜式空调随系部搬走,办公室门锁随人带走。教师办公室壁挂式空调、教室的柜式空调暂不动。教室门锁随系部带走。计算机办公网络与图文信息中心联系安装,办公电话与办公室联系安装。

(3)一号、二号教学楼的教室课桌椅、多媒体设备原地不动。

(4)搬运工由总务处负责调配,系部派专人负责指挥。搬迁工作联系人:教务处:陈兆著;总务处:王宜林;办公室:段刚;图文信息中心:姚顺东。

××公司办公区搬迁工作方案

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结合××公司改造的进程安排,××公司计划改造9楼闲置区域作为临时办公区(以下简称9楼办公区),并将于6月上旬正式启用,为了保证办公区整体搬迁的顺利进行,以及将本次搬迁对各部室日常工作正常运转的影响降到最低,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统一搬迁原则。密切联系实际,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确保搬迁工作安全、有序、文明、和谐。

(二)按时搬迁原则。搬迁工作分批次、分顺序进行,确保按计划时间节点完成搬迁。

(三)服从全局原则。各部室在搬迁过程中要服从整体安排,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保证在搬迁后能迅速进入正常办公状态。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搬迁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联络员:

(二)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组织办公区搬迁的全面工作;

2、讨论制订办公区搬迁的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3、协调搬迁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4、领导小组成员要对各自部门的搬迁工作负责。

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办公室,协调、督促本次搬迁工作的进度及安排。

三、搬迁区域及临时办公区分配计划

(一)涉及本次搬迁的部室,包括××公司办公区的领导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市场开发部、品牌营销部、人力监察部、资金财务部、录入室以及物价质检办公室。微机室、总机班仍在原址办公,不在此次搬迁之列。

(二)临时办公区分配安排:

1、9楼办公区a区组织机构分布:总经理室、党委副书记室、副总经理室、总会计

师室、店助室、综合办公室、市场开发部、品牌营销部、会客室。

2、9楼办公区b区组织机构分布:人力监察部、资金财务部、录入室、大会议室、档案室。

四、搬迁时间:6月4日开始,6月7日结束,共4天时间。

五、搬迁步骤:

(一)搬迁前的准备工作(时间:5月15日至6月3日)

1、区域分配:制作9楼办公区平面布置图并按照规划对各部室的办公区域进行分配;根据规划提前确定所有办公家具、电脑、打印机、电话机的'具体摆放位置,在9楼办公区平面图纸上标识注明。

2、确定搬迁的具体时间为6月4日,成立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

3、制定搬迁费用预算报告(含9楼办公区硬装改造费、强弱电布线费用、9楼办公区软装美化费、配套设施布置费、搬迁力资费等),根据9楼办公区的需求选择新设施设备的购置情况以及对旧设备的处理。

4、落实装修事宜:9楼办公区硬装改造工程(包括强弱电布线)要求于5月28日验收。

5、物业及配套管理:装修验收完毕后落实9楼办公区的电路、网络系统、电话线路的开通调试,以及生物防治、卫生清洁及物业管理等协调工作。

6、软装美化工作:落实9楼办公区的地垫、布艺、花卉植物、功能标识牌(含企业logo、部室门牌、各类指示牌等)的布置及安装工作。

7、搬迁之前在旧址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一次整理工作,要求员工对个人办公物品、办公文件进行整理,确保将要搬至9楼办公区的物品均为有价值的物品。

8、迁址通知的对外发布(通知集团总部、各门店、往来客户及其他事务往来单位)。

9、召开搬迁工作协调会:就办公区搬迁工作及9楼办公区的物业管理、安全保卫等内部管理模式进行讨论,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搬迁工作及人员管理负责。

(二)搬迁过程的具体工作安排(时间:6月4日至6月7日)

1、整理:

(1)确定搬迁时间并通知各部门,落实需要搬至9楼办公区的办公家具和设备。

(2)会议室、饮水间等公共区域的设备及物品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整理。

(3)部门办公物品: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员工自行整理。各部门必须提前对重要文

件资料进行整理及归档,对于需要销毁的资料要及时处理。

(4)员工私人物品由员工自行整理和保管,搬运期间公司不承担看护责任。

2、拆卸:部门办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电话机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员工在专业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拆卸,确保不掉一个零件、一根数据线。

3、打包:

(1)u盘、移动硬盘、投影仪、相机、重要文件及其他贵重物品要随身携运。

(2)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人员对搬迁物品进行打包封口,并贴上标有部门、姓名、物品名称等标签。

(3)电脑、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物品装箱时应使用有关保护材料,并在箱子面上标注“易损坏物品——电脑”的字样。

(4)领导办公室、会议室物品由综合办公室分装、打包,对需要拆装的办公家具进行拆卸和保护性包装,确保相关物品在搬运过程中无损。

4、搬运:

(1)核定搬迁用的力资数量并安排力资人员。

(2)安排新、旧址现场搬运指挥负责人,物品搬运全过程由综合办公室安排专人进行协调。

(3)在搬迁过程中,各部门负责人需组织本部门人员全程跟踪(在装运、拆卸、9楼办公区入口以及办公室内摆放等环节都需组织人员做好跟踪工作)。

(4)安排交接人员在新址清点、核对所搬卸的物品及其数量;各部门按照指定位置对其办公物品和文件资料摆放整齐。

5、搬迁顺序依次为:

(1)6月4日:人力监察部、资金财务部、录入室

(2)6月5日:市场开发部、品牌营销部、综合办公室、领导办公室

(3)6月6日-7日:会议室、档案室、其他物品

(三)搬迁的后续工作

1、物品搬迁到达新址后,各部门员工到事先安排好的位置开始整理自己的物品。

2、各项办公设备的安装。

3、清理现场垃圾,做好9楼办公区的保洁、保安、环境美化等工作。

4、电话、网络系统平稳过度。

5、搬迁完毕,各部门负责人要检查原办公室设施是否完好,是否有应搬而未搬的物品,桌、柜中是否清空等,关好门窗,并将原办公室钥匙放置信封内写好姓名和部室名称后交至综合办公室。

六、搬迁注意事项及要求

1、搬迁工作原则要求办公区所有员工都参与,各部门根据搬迁工作方案要细化具体时间和人员以及工作内容等,搬迁物资、移交设备等落实到责任人,要充分考虑搬迁过程中组织保障、安全稳定、防盗防损等因素。

2、搬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搬迁宣传动员工作,确保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3、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报告责任人,以便及时妥善处理。特别是加强员工人身、财物安全教育工作和文件保密工作,防止案卷、文件资料和公司资产遗失、毁损,防止出现人身伤害、泄密等安全事故发生。落实好搬迁跟踪责任人,负责及时清点物品数,不得遗失。

4、各部门负责测算搬运量后报综合办公室汇总,综合办公室统筹安排搬迁力资人员与秩序;搬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遗漏项目协调等特殊情况。

5、全体员工要以大局为重,发扬团队合作精神,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使整体搬迁工作有序进行,确保共同完成搬迁任务。

村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石滩地村位于吴王口乡东沟,是阜平县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之一,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每年进入汛期以后,受强降水诱发,石滩地村地质灾害点为我乡地质灾害重中之重。

为切实做好石滩地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根据上级精神,结合该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主动避灾。

坚持“群众自愿、政府主导、阳光操作”的原则,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通过搬迁,提高灾区人民的抗灾水平和能力,确保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目标任务

从今年起,两年内对居住在石滩地自然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实施移民搬迁,使他们搬迁后的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三、 基本原则

1、自愿搬迁原则。

2、政府主导原则。

3、整体搬迁原则。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且具备避灾搬迁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整体搬迁移民。

四、搬迁方式及投资估算

1、部分搬迁

将地质灾害最严重地点内的的21户,71人实施搬迁。

共需投资326.8万元。

其中:集中购买建房用地10亩(包括道路、厕所等用地),每亩4.25万元,共计42.5万元;房屋建筑费,每人平均按新建砖混结构房屋30平米,按阜平县最低建筑价格水平每平方米0.11万元,71人,共需234.3万元;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共50万元。

2、整体搬迁

将石滩地自然村实施整体搬迁,涉及到97户,298人,共计需投资1260.9万元。

其中:集体购买建房地30亩(包括道路、超市、文化广场等用地),每亩4.25元,共计127.5万元;房屋建筑费,每人平均按新建砖混结构房屋30平米,按阜平县最低建筑价格水平每平方米0.11元,298人,共需983.4万元;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共150万元。

五、资金来源

1、建议将地质灾害治理费转为移民搬迁费

2、建议将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款整合使用

3、村民自筹

六、 实施步骤

1、搬迁对象核查。

村“两委”干部要准确核实石滩地自然村地质灾害点的居住户数和居住人口,此项工作争取在7月底完成。

2、制定避灾移民搬迁规划。

制定石滩地村地质灾害点详细的工作方案和避灾移民搬迁规划,包括移民搬迁的组织、搬迁对象的核实确定、安置点的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等。

3、做好移民搬迁前期准备。

对今年确定的避灾搬迁点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进行宣传,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隐患的严重性,让群众自愿搬迁,务求隐患点整体整体搬迁。

积极开展安置点用地的报批、征地、建设规划,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报批和建设等。

今年的搬迁安置点前期准备8月底完成,并落实好搬迁安置户建房用地。

4、组织实施避灾移民。

完成移民新建房屋的建设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组织移民户有序搬迁,完成补助资金的`拨付,完成相关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报送工作。

六、 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石滩地村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具体负责移民搬迁工作。

2、严格规范操作。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阳光操作”的原则,确保村民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5号),加快推进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采取依托县城、重点镇、产业园、乡村旅游区、中心村安置和插花安置等方式, 20**—2020年,全区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万人。

其中,20**年搬迁30万人(含20**、20**年自治区下达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0万人),2017年搬迁30万人(含20**、20**年自治区下达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对象7万人),2018年搬迁23万人,2019年搬迁17万人,2020年进行搬迁扫尾工作。

二、政策措施

(一)明确扶贫移民搬迁重点对象。

扶贫移民搬迁的重点对象是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经过精准识别需要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优先安排位于地震活跃地带及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的贫困人口。

确需与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由各县原则上按不超过本地搬迁规模10%的比例确定并分年度实施。

搬迁对象最终以项目县人民政府进村入户调查造册、经户主签字同意后列入当年扶贫移民搬迁实施方案的对象为准。

因采矿沉陷、开发占地、工程建设、城镇扩建等原因需要搬迁的人口,不得列入扶贫移民搬迁安置范围。

(二)坚持规划引导。

自治区、市、县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编制各级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十三五”规划,搬迁规模不足4万人的市可不编制市级规划,搬迁规模不足6000人的县可只编制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实施方案。

扶贫移民搬迁规划或实施方案要将搬迁任务明确到村到屯到户到安置点,绘制20**—2019年移民搬迁“红线图”,其中20**—2017年要明确移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2018—2019年要明确移民“到哪里去”;要明确年度搬迁任务、安置方式、建设任务、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后续发展和管理、政策保障措施等。

(责任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扶贫办,各市、项目县人民政府)

(三)创新移民搬迁安置方式。

1. 实施梯度搬迁。

以县城为龙头,充分发挥县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资源优势,带动县、乡、村“三级联动”。

根据搬迁户意愿和选择,对贫困群众中有劳动能力、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尤其是已有家庭成员在县城或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务工的,引导他们进县城进产业园区进景区集中安置;对条件稍差或要求留在乡镇安置的搬迁对象,集中安置到乡镇所在地;对没有离乡意愿、自身条件差(包括一些“五保户”、智障和残疾人员)、打算长期在农村发展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中心村(包括敬老院、养老院)。

2. 按不同对象实施分类搬迁。

(1)对经过精准识别需要整村整屯搬迁的实行整体搬迁。

重点支持以自然村落为单元的整体迁出方式,特别是对20户以下扶贫成本极高的自然村(屯)实施整体搬迁,迁出地原则上不再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2)对特殊贫困群众实行差别化搬迁。

通过严格的调查评估,确认属于特殊贫困群体的由政府兜底,把解决这部分特殊贫困群体的搬迁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搬迁对象采取敬老院、养老院、分散、利用公租房过渡安置和加强小额信贷支持、结对帮扶等办法解决搬迁住房问题,确保搬得出、不落下。

(3)对历年异地安置租地群众实行分层分类搬迁。

对于不用二次搬迁能就地解决租地移民永久性住房的,主要通过常规扶贫方式逐步实现租地移民与土地脱钩;对于就地解决不了租地移民永久性住房的,通过纳入扶贫移民搬迁规划,进行二次搬迁给予解决,最终实现租地移民与土地脱钩的目标。

(4)对自主移民遗留的历史问题实行专项解决。

对建档立卡农户纳入当地“十三五”扶贫移民搬迁规划;非建档立卡搬迁农户,有序合法引导其搬迁,能列入规划尽量列入规划;已脱贫、融入当地生活的自主移民,尽力解决其土地、户籍等权益合法化问题。

3. 采取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方式。

(1)集中安置主要包括依托县城、重点镇、产业园、乡村旅游区、中心村安置等。

依托县城、产业园、重点镇安置。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在县城、产业园区、重点镇附近建设集中安置区,安置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地区且有一定劳动技能、商贸经营基础的搬迁对象。

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

挖掘当地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或旅游景区,引导周边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地区搬迁对象适度集中居住并发展乡村旅游。

依托中心村安置。

依托靠近交通要道的中心村,新开垦或调整使用耕地建设移民新村,引导本行政村内或周边行政村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搬迁对象就近集中安置。

(2)分散安置主要包括插花安置、投亲靠友等。

插花安置。

依托安置区已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土地、空置房屋等资源,由当地人民政府采取回购空置房、配置相应耕地等资源安置部门搬迁对象。

投亲靠友等其他安置方式。

引导搬迁对象通过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方式自行安置,除享受扶贫移民搬迁补助政策外,迁出地和迁入地人民政府应在户籍转移、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各项目县可从实际出发自行确定安置方式,原则上在本地安置,本地水土资源确难以承载的可酌情考虑跨县安置。

4.安置点实行统一冠名。

全区所有新建设的扶贫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统一冠名为“老乡家园—xxx移民安置小区”,积极打造我区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的品牌。

(四)推进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

1. 科学规划移民搬迁安置点。

安置点选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优先选用存量建设用地,尽量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尤其是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尽量依托现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安置点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安置点规划和住宅户型图样设计要结合当地特色和民族文化特点,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建设。

(责任单位: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各市、项目县人民政府)

2. 创新安置点建设模式。

安置点建设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农民自建等模式为辅。

3. 控制安置点住房建设标准和建设成本。

按照“保障基本”原则,纳入中央和自治区搬迁补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需要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户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其中:单人户每户不超过40平方米、5人户以上每户不超过120平方米),户均宅基地占地面积不超过80平方米。

人均和户均建(购)房成本分别控制在4万元和14万元以内。

超过上述标准建设增加的投资,自治区不负责筹措,由项目县人民政府自行解决。

4. 实行差异化建(购)房补助。

(1)自治区确定不同区域基准补助。

自治区按不同区域确定基准补助标准(即最低一档补助标准):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不含“天窗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基准补助金额每人不低于2.4万元;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天窗县”、享受待遇县基准补助金额每人不低于1.8万元;其他面上县基准补助金额每人不低于1.35万元。

各县实际基准补助标准,由项目县人民政府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评分结果、安置区域和安置方式、当地平均建设成本等因素测算确定。

(2)项目县根据建档立卡搬迁对象贫困程度确定到人到户补助标准。

以县人民政府精准识别划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数线为基准,将搬迁对象按一般贫困、中等贫困、特别贫困、极端贫困四种情形进行分档补助,上下档之间补助标准相差不超过15%。

安置到边境0—3公里范围内的搬迁对象,在相应档次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人增加0.2万元;属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搬迁对象,在相应档次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人增加0.1万元。

按照上述原则补助后,实际补助金额不得高于控制面积内的实际建(购)房成本。

对差异化补助后仍无法筹措缺口建(购)房资金、又不具备申请移民搬迁建房贷款条件的搬迁对象,经县扶贫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同意后,可在控制建设标准内按照以上标准给予全额补助。

(3)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住房补助标准。

在规定的住房建设标准内,纳入“十三五”全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需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由县人民政府按不高于当地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搬迁户基准补助标准执行,其中安置到边境0—3公里范围内的搬迁对象,在相应档次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人增加0.2万元;属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搬迁对象,在相应档次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人增加0.1万元。

所需的补助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通过统筹自治区、市、县财政安排的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等转型补助资金解决。

(4)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自治区上述住房补助政策,制定本地扶贫移民搬迁住房补助实施方案,明确本地基准补助标准及差异化补助方案,按规定程序在全县范围内公示、公开,并在方案制发后10个工作日内报自治区财政厅、发展改革委、扶贫办备案。

5. 保障安置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投入。

自治区统一筹措的资金,首先保障搬迁对象基本住房建设投入,再用于集中安置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足部分由项目县通过本级预算安排、统筹整合相关专项资金、项目业主投入、引入社会投资等渠道解决。

分散安置所需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生产经营设施和其他设施投入,由县纳入迁入地基础设施统筹解决,自治区不另行筹措安排。

迁出区旧房拆除和土地复垦及整理等所需费用,由县人民政府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取得的土地出让纯收益中解决。

6. 加强安置点住房保障。

搬迁农户拥有房屋产权,可按规定进行权属登记,在取得房屋所有权的10年内不得转让,原迁出的宅基地交由村委会统一处置,同时对搬迁移民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

对于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没有享受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补助的移民户,每年优先安排一定数量的农村危房改造指标用于移民住房建设,程序与标准按照当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执行。

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中配建扶贫移民安置住房。

对搬迁到城镇落户的移民,可结合城镇保障性住房相关规定,多渠道筹集房源。

安置点住房建设的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可按不低于相对应价格的50%执行。

7. 强化安置点用地保障。

(1)建设用地指标。

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集约节约用地原则、纳入广西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年度实施方案的搬迁项目,由自治区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统筹保障扶贫移民的生产生活用地。

移民搬迁每安置1万人,安排用地指标不超过1500亩。

在分解下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时,向移民搬迁任务重的县倾斜。

年度扶贫移民搬迁项目用地,由县国土资源部门单独申请,按法定程序报国土资源厅审批。

用地报批时须附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年度实施方案,国土资源厅据此核定并下达搬迁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对农民自主建房,不涉及征收为国有的,由有审批权的市人民政府先批准农用地转用方案,于每年年底前将农用地转用方案、市发展改革和扶贫部门的移民搬迁任务数证明材料一并报国土资源厅核销搬迁项目年度用地指标。

(2)建设用地土地价格。

对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建设用地的土地价格,根据实际用途和性质,按当地实际使用类别中的最低价格执行。

对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价格溢价部分,按国家规定扣除有关规费及应计提的各项资金后,由所在县按项目需要通过预算安排,按规定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

(3)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对纳入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划的扶贫移民搬迁地区,移民腾退的旧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按照增减挂钩政策实施复垦。

允许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含“天窗县”)和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将部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自治区范围内使用。

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优先保障移民安置点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产业发展用地等。

(4)对吸收贫困移民就业达到35%或500名以上的工业园区、农民工创业园,自治区给予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奖励扶持。

(5)在自治区权限内,减免办理土地征收使用等相关费用,涉及的征地、拆迁等问题由项目县人民政府依法依规解决。

8. 确保安置点用电保障。

国家和自治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明确的移民搬迁安置点配套供电工程,供电企业要列入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十三五”规划。

符合《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按轻重缓急分年度优先列入自治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资计划,严格按照农村电网技术标准设计、建设,为移民安置点提供110千伏及以下电网设施(含用户电表)等电力服务。

移民搬迁项目用电报装实行新建住宅区供配电设施建设维护政策,原则上由建设管理责任单位统一办理业扩报装手续,建设维护费用参照保障性住房收费标准执行,统一纳入移民搬迁工程房屋建筑费用。

对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扶贫移民家庭给予每月享受10千瓦时(10度电)免费用电量。

迁出地供电区域配电网不得再次纳入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范围。

迁出后不再使用的配电网设施由相关管理单位和电力部门提出处置建议。

9. 积极筹措安置点建设资金。

自治区按照移民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万人,搬迁资金人均6万元、户均不超过20万元,通过主体融资、争取国家补助资金、加大自治区本级财政投入和群众自筹等渠道筹措移民搬迁项目建设资金600亿元。

具体资金筹措使用方案另行制定。

10. 开展全区地票市场交易。

在南宁市建立全区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有偿使用交易市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含“天窗县”)和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土地交易市场的交易收入,扣除手续费用外全部用于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旧宅基地及附属设施拆迁补偿、搬迁移民产业发展扶持等。

11. 加强安置点档案管理。

县、乡镇建立扶贫移民搬迁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按照“一户一档、一乡一册、一年一卷”的要求,做到档案齐备,材料规范。

搬迁实施方案

本文目录。

区呈坎镇周林田地灾点为省重点地质灾害监控区之一,危险点上有34户128人。到9月底,危险点上大部分群众已搬出危险区,完成了20个重点户、12个非重点户的搬迁和4个非重点户的房屋拆除。为完成剩余群众的避让搬迁,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搬迁避让工作以“把握政策、善重民意,周密安排,确保搬迁”和“建一拆一,拆一补一”为原则,立足全面推进,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对危险点上的重点户严格按搬迁避让政策要求,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采取自建、外迁、投亲靠友等形式搬迁安置,需统一安置到龙盘新村的要统一安排好宅基地分配、基础设施配套等事宜,保障搬迁群众生产有发展,生活有保障。

二、目标任务及工期安排。

10月15日前完成剩余2个非重点户的搬迁,10月25日前完成剩余10个非重点户的房屋拆除,确保完成周林田地质灾害点搬迁治理任务。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认真执行搬迁进度月报、周报等制度,确保在治理工作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快搬迁避让安置工作,加大周林田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安排好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抓好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管理,紧紧抓住“建、搬、拆”三个环节,周密安排,细化责任,分工落实,真正做到思想、责任、工作、指挥四到位,坚持建新房、拆旧房的原则,群众搬迁安置后,危险点上的原宅基地收回,房屋及时拆除,并坚决禁止在危险点上新建住房以及迁入新的户籍、拆分户口等行为,同时做好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四)积极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鼓励支持群众开展多种经营,通过组织岗位培训、劳务输出等方式帮助群众多就业,增加收入,使灾害危险点上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过得好,实现安居乐业,使搬迁群众既脱离危险,又脱贫致富。

返回目录。

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村庄实施搬迁安置,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对于加快全省扶贫开发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此类村庄搬迁安置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粤发〔〕5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粤办发〔〕8号)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二、扶持范围。

三、补助标准及要求。

四、有关政策。

五、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和扶持工作的主要内容。

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抓好各项扶持措施的落实。

(三)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扶持集中安置新村的进村公路建设。

(六)林业部门办理搬迁农户宅基地使用林地审批手续时,免收森林植被恢复费。

其他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要求做好相关扶持工作。

六、组织领导。

(三)各级扶贫办(老建办)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包括掌握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的情况,拟订扶持搬迁计划,检查督促和指导镇、村抓好搬迁安置落实等工作。县级扶贫办(老建办)要对全县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村造册登记,逐级上报省扶贫办;要加强与同级业务主管部门协商,共同研究落实扶持集中安置新村的供电、自来水、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各地的年度搬迁计划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报本级政府审定后逐级上报省扶贫办。省扶贫办根据各市上报的计划,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评审,通过竞争程序确定年度安排计划方案。

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为指导德保县20xx-20xx年扶贫移民搬迁农户建(购)房补助工作开展,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建设等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xx〕9号)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补助对象

补助对象为具有农村户口,到各乡(镇)政府填写搬迁申请表格并经过审核的、列入年度扶贫移民搬迁计划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及同步搬迁对象。

二、补助标准制定原则

(一)全县基准补助标准。

根据自治区的有关文件要求,德保县属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基准补助金额每人不低于2.4万元。

实际基准补助标准由县政府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评分结果、安置区域和安置方式、当地平均建设成本等因素测算确定。

(二)安置点住房建设标准和建设成本。

按照“保障基本”原则,纳入中央和自治区搬迁补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需要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户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其中:单人户每户不超过40平方米、5人户以上的不超过120平方米),户均宅基地占地面积不超过80平方米。

人均和户均建(购)房成本分别控制在4万元和14.4万元以内。

(三)根据建档立卡搬迁对象贫困程度确定到人到户补助标准。

以县政府精准识别划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数线为基准,将搬迁对象按一般贫困、中等贫困、特别贫困、极端贫困四种情形进行分档补助,上下档之间补助标准相差不超过8%。

实际补助金额不得高于控制面积内的实际建(购)房成本。

对差异化补助后仍无法筹措缺口建(购)房资金、又不具备申请移民搬迁建房贷款条件的搬迁对象,经县扶贫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同意后,可在控制建设标准内按照方案标准给予全额补助。

(四)人口较少民族到人到户补助标准。

属于自治区认定的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京族、仫佬族)的搬迁对象,在相应档次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人增加0.1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属于德保县认定的人口较少民族(苗族、瑶族)的搬迁对象,在相应档次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人增加0.1万元,资金来源为县财政配套。

(五)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住房补助标准。

在规定的住房建设标准内,纳入“十三五”全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需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由县政府按不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搬迁户基准补助标准执行,其中属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搬迁对象,在相应档次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人增加0.1万元。

所需的补助资金由县政府通过统筹自治区、市、县财政安排的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等专项助资金解决。

三、安置方式及住房价格

(一)在县城集中安置。

一种为县政府投资建设的以“老乡家园-德保县某某移民安置小区”冠名的安置住房,另一种为经过县政府认可的市场现有房源。

具体户型、面积、套数根据各年度实施方案确定。

购房价格以各年度公布的购房指导价为准。

(二)在乡镇就近安置。

乡镇安置点的选址必须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尽量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尤其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在乡镇就近安置的安置点建设用地由搬迁村屯农户自行协商解决,建设用地无法解决的,不列入年度计划。

由住建部门向安置农户提供统一的规划图和设计图,农户自行建设,住房建设价格由住建部门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对施工图纸及实际建设情况进行预算,报财政评审中心审定,并作为住房建设补助的依据。

(三)投亲靠友安置。

列入年度计划的搬迁对象可以通过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方式自行安置。

选择投亲靠友方式安置的搬迁农户需获得亲友住房的部分或全部产权,通过审核后方可获得补助,实际补助金额不得高于控制面积内的实际建(购)房成本。

各乡(镇)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20xx年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古县县委办公室 古县政府办公室

20xx年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工作部署,根据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指导意见》(晋政发〔20xx〕29号)、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xx〕82号)和《关于印发山西省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计划的通知》(晋政办发〔20xx〕83号)和古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现就全县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按照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确瞄准、创新机制,县级落实、乡村实施”的要求,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确需同步搬迁农户实施易地搬迁。

加大政策措施支持力度,完善后续扶持政策,明确各级责任分工,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从根本上解决生存发展问题。

(二)基本原则

易地扶贫搬迁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灵活安置方式,合理布局安置点和人口规模。

1.坚持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

以县城和全省规划建设的重点镇为主要安置地。

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整合各类资源,同步统筹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保“五通五有”(通水、通电、通路、通车、通网等,有医疗机构、有学校、有便民超市、有金融服务点、有敬老院或福利院等),增强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让搬迁群众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2.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县城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新社区,要与劳动密集型工业园区相结合,与发展二、三产业相结合,化农为工。

积极发展非农产业,统筹考虑安排搬迁户数与就业岗位,力争消除“零就业”家庭;重点乡镇安置的移民,建房工程与产业开发项目同步安排实施,确实满足搬迁贫困户就业创业需求。

3.坚持与旧村开发、村庄撤并相结合。

科学规划开发利用旧村宅基地和土地,按照不同的开发形式,分步拆除旧村山庄窝铺,建设规模种植园区、养殖园区;实施宜林宜草开发和恢复性生态保护建设;引入市场机制,发展乡村旅游。

切实解决行政村过小过散问题,聚集整合资源,调整配置生产要素。

4.坚持与社会保障相结合。

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类认定情况,做好迁出村养老、救助对象、残疾人的安置和供养工作,做到“四落实”(即按不同的人员分类,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标准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保障标准调整机制。

二、目标任务和搬迁对象

(一)主要任务

20xx年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工程涉及7个乡镇、96个村、778户、2601人。

计划建(购)住房778套,建房总面积6.5万平方米。

按照安置方式:集中安置496户1618人,分散安置282户983人;

按照贫困类型:建档立卡贫困户742户2500人,同步户36户101人;

按照安置地点:行政村就近安置138户373人,新建移民新村安置87户257人,依托已有配套设施安置135户521人,货币化安置418户1450人。

(二)搬迁对象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回头看”的在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中要优先瞄准无劳动能力、无自筹能力、无安全住房的“三无”特殊困难户,尤其重点解决“土窑洞”问题,对搬迁规划区域内符合条件的五保户和丧失劳动力的特别困难家庭要免费提供住房。

因合户(以公安部门出具的户口簿为准)造成易地搬迁的人口数变动的,按照建档户和非建档户区分,非建档户与建档户合户的,以建档立卡数据库中的贫困人口人数为准;建档户与建档户合户的,以合户后的人口总数为准。

尽量实现自然村整体迁出,确需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可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规划。

易地扶贫搬迁与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对象重复的,只享受易地扶贫搬迁补助。

在上述范围内,各乡镇根据工作规划和实际情况,在农户自愿前提下,自下而上核定搬迁对象范围。

搬迁农户自愿购房的,由个人提出申请,提供购房合同等证明材料,报村委会审核公示,村委会统一申报乡镇政府审查,乡(镇)政府报县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领导组审核确认。

三、安置方式

统筹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城镇化进程及搬迁对象意愿,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

对采煤沉陷区贫困村、地质灾害贫困村、重要水源地贫困村、农林交错区贫困村要实施整村搬迁。

根据实际确定抗震区域贫困村安置方式。

其余类型贫困村人口根据情况,选择整自然村搬迁或者部分搬迁。

(一)集中安置主要方式和要求

根据省、市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符合以下条件即为集中安置(迁入原移民新村、新建移民集中安置点、自然庄并入中心村、迁入县城同一座小区3户以上的)。

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

依托靠近交通便利的中心村,引导本行政村内的搬迁对象就近集中安置。

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

依托新开垦或调整使用的耕地,规划建设移民新村,引导搬迁对象就近集中安置。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县城、工业园区附近建设集中安置区,安置周边有一定劳务技能、商贸经营基础的搬迁对象,沉陷区、涧河工业园区限制区等范围内不能迁入。

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

挖掘当地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或旅游景区,引导周边搬迁对象适度集中居住并发展乡村旅游。

依托已有配套设施安置。

依托已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空地、空置房屋等资源,可由政府统一组织回购空置房屋,配套相应耕地、商铺等资源,安置部分搬迁对象,严格控制价格,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五保”集中供养安置。

属于农村“五保”对象的搬迁对象,实行集中安置和供养。

集中安置的工程项目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建设,由县政府或者乡镇政府按照国家住房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中心村安置要整体规划建设,可拆除危旧住房,分期建设新房。

集中安置小型规模可统规自建。

统规自建的集中安置点由村、乡(镇)出具证明即可认定;农户自行购买首套商品住房可凭县房管部门或有资质的开发商出具的购房手续认定。

(二)分散安置主要方式和要求

货币安置。

支持搬迁对象通过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方式自行安置,给予易地扶贫搬迁货币化补助,迁出地和迁入地政府在户籍转移、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购买现房的原则应为手续齐全的商品房或正在相关职能部门完善手续的水电暖气设施齐全的现房(各乡镇政府与住建部门沟通后落实),享受分散安置补助;购买二手住房、中心村镇农村宅院需提供有效购房手续或接收地政府出具的证明,享受分散安置补助;易地搬迁贫困户享受城镇居民购买保障性住房同等待遇,给予安置补助;符合条件的危房改造户,由村、乡镇签署意见,报县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领导组核实同意后实施。

四、建设内容

(一)主要任务。

围绕改善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建设住房和必要的附属设施,以及水、电、路、气、网、暖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注重后续产业发展。

搞好迁出区土地整治和生态恢复。

(二)建设标准。

严格控制建房面积,按照“保障基本”的原则,新建住房人均不得超过25㎡;宅基地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购置现有住房杜绝贫困户因移民搬迁产生额外债务而返贫。

确需同步搬迁的其他人口安置住房建设,县政府可根据居民生产生活习惯和农户自筹能力,自行确定面积控制标准。

各乡镇要认真研读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指导意见》晋政发〔20xx〕29号)、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xx〕82号)和《关于印发山西省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计划的通知》晋政办发〔20xx〕83号。

(三)建设方式。

移民建房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

1.修建多层住房:规划3层以上住房的,由乡(镇)政府要统规统建,市场运作,严格招投标程序,严把住房标准关、安全监督关和工程质量关,要吸收移民户代表全程参与工程监督。

2.修建低层住房:乡(镇)政府摸清底数,分类规划,分类修建,在统一规划设计基础上,可由移民户自主建房。

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由乡镇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施工建设。

(四)建设期限。

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工期为二年。

具体指标要求是:当年做到集中搬迁安置工程开工率100%,分散自主搬迁对象全部审核、确认,工程投资完成率达到60%以上;第二年要实现集中搬迁安置建房工程完工、逐步入住,分散自主搬迁对象补助到位、落实安置,工程投资完成率达到100%。

(五)补助标准。

根据中央、省、市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标准的相关规定,对于集中安置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建房补助2.5万元,配套基础设施户均补助2.1万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户均补助1.77万元,配套设施资金统筹集中使用。

对于分散安置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建房补助2万元。

对于确需同步搬迁的人口,人均建房补助1.2万元,配套设施可以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享。

县政府可根据财政状况,适度提高同步搬迁人口的补助标准,但不能高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补助标准。

除上述补助外,剩余建房资金由搬迁户自筹解决,对于确实没有能力自筹资金的困难户,可免于自筹,具体由县政府或乡镇政府在实际工作中把握。

县政府根据搬迁成本、贫困程度实施差异化补助,统筹安排到户,重点向特困户、贫困残疾户倾斜。

同时,县政府可根据工作实际,调剂使用建房补助、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补助。

其中:建房补助与基础设施补助调剂比例控制在10%以内,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补助调剂比例控制在20%以内,公共服务设施补助不足部分,通过统筹整合使用财政资金解决。

土地整治、迁出区生态恢复和产业发展资金,县政府可根据规划要求和实施项目资金需求,在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每人不超过1.62万元的额度内提出贷款需求。

五、资金及项目管理

(一)资金规模

20xx年易地移民搬迁工程总投资8437.9万元,其中:建房补助5879.7万元,基础设施补助966万元,公共服务设施补助814.2万元,农户自筹778万元。

集中移民建房补助:1517人×2.5万+101人×1.2万=3913.7万元

集中移民基础设施:460户×2.1万=966万元

集中移民公用设施:460户×1.77万=814.2万元

分散移民建房补助:983人×2万=1966万元

移民户自筹:778户×1万=778万元

总投资:3913.7+966+814.2+1966+778=8437.9万元

(二)资金管理

县政府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共管账户,根据《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省、市级下达到县级的建房资金、统筹资金、贷款和群众自筹等建设资金,以及土地出让、商业开发收益资金全部集中到共管账户,由县财政部门、扶贫部门共同管理,共同签字核报、拨付资金。

1.建房补助资金:应全部用于购建住房,直补到户,不得直接以现金的方式予以发放;

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补助资金:全县统一统筹集中调配使用。

新建移民集中点乡(镇)制定实施方案,工程开工后,按进度按一定比例分批次申请补助资金,项目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拨付完毕。

3.财政资金负担相关费用:县财政负担移民户住房第三方机构验收,移民集中点物探、规划、设计、工程监理等相关费用。

(三)验收办法

可由县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工程进行验收。

县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领导组按20%抽查无误后,拨付建房补助资金。

原则上移民户自建房主体完工补助资金拨付一半,移民户入住后全部拨付。

购置住房入住后全部拨付。

(四)后续措施

根据农村宅基地“一户一证”的规定,搬迁户享受扶贫补助政策后,原宅基地使用证由国土部门按相关政策办理。

组织对搬迁后的偏僻自然村或整村搬迁的自然村的旧宅基地、房屋进行调查摸底,实行住新拆旧,在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书后进行复垦,对搬迁户宅基地和房屋合理作价补偿;复垦面积转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城市新增建设用地优先用易地搬迁复垦土地置换,土地级差收益按一定比例分配给搬迁对象,以激励移民拆除旧房。

搬迁户对搬迁旧村耕地、林地的承包经营权交易获得的收益,全部返还搬迁农户,让搬迁群众分享资源开发、生态建设成果。

保障搬迁户各项权益。

尊重搬迁户意愿,在县城安置的可申请将户口迁入城镇;在农村安置的可申请将户口迁入新的农村。

子女上学、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社会救助等政策随户口迁移,由迁入地政府负责协调落实。

切实保障搬迁群体中适龄儿童少年教育权益,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为移民安置点合理划分学区。

所在地政府要根据安置点的人口数和周边学校容量情况,对规模较小、容量有限的学校进行改扩建。

对成规模的移民安置点,要规划建设相应规模的中小学和幼儿园,保障移民搬迁群体中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义务教育。

探索实行不动产登记制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领导组的领导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牵头主抓,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最艰巨的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县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领导组要充分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发改、财政、国土、住建、环保、林业、民政、农发行等单位和各乡镇要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形成合力。

(二)明确责任分工

1.县易地扶贫搬迁领导组。

负责组织动员、方案制定、细化政策、落实规划设计、搬迁用地、推进实施、迁出区生态恢复、统筹资源力量、质量监督管理等全面工作。

2.县直部门工作任务。

县扶贫办、发改局会同县财政、国土、人行负责全县规划编制、政策衔接、任务下达、考核评估等工作,统筹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县扶贫办会同各乡镇提出有搬迁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规模及其分布,对搬迁后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进行销号。

县发改局负责申请易地扶贫搬迁中上级资金和专项建设资金,并制定管理办法,组织落实。

县财政局负责落实地方政府债券支持政策,并研究出台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性贷款贴息等其他支持政策,加大对上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用于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县发改局、财政局共同做好专项建设基金与地方政府债券的衔接工作。

县国土局负责研究制定我县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具体落实措施、操作办法,优先保障易地扶贫移民搬迁用地。

县住建局负责项目建设规划,并就县城回购房源做好摸底、调查协调。

县林业局负责迁出区经济林、生态林建设。

县民政局负责积极稳妥实施村庄撤并。

县人行负责研究出台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信贷资金筹措方案,并协调县农发行做好服务。

县农发行负责编制出台信贷资金管理办法,落实所需资金,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县人行报告。

3.乡(镇)党委、政府主要任务。

结合县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方案,制定本乡(镇)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实施方案,同步规划旧宅基地拆迁、旧村复垦、生态修复等规划。

将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人,通过图片、影像、文字资料等形式建立档案造册登记,也要录入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做到线上与线下双落实。

每月20日按时向县领导组上报报表,每年可以对搬迁人口进行一次动态调整。

稳妥做好建档立卡与非建档立卡人员、新搬迁和旧搬迁政策的衔接工作,及早做好化解矛盾方案。

各乡(镇)书记、乡(镇)长是本辖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第一责任人,具体组织实施项目。

4.村两委班子。

宣传政策、发动群众、汇总申请、审核移民户资格、建(购)房真实情况,督促进度,协调其他事宜等。

(三)加大政策宣传

各乡(镇)政府要进一步出台政策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要重视发挥包村领导、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三支队伍”的帮扶作用和村级干部群众的参与作用,过细做好群众工作,做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家喻户晓,贫困户充分了解国家政策。

(四)严肃纪律

严格资金管理,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督检查。

下达的扶贫搬迁资金要直补到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手段,代领、冒领、截留、挤占、贪腐、挪用移民户的建房补助资金,对资金使用管理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违纪、违法现象要严肃问责,并对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视情节轻重予以党、政纪处理,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贫困群众身上。

(五)监督考核

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监督、奖惩兑现的原则建立工作监督考核机制。

明确主体责任,要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作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

定期组织督查推进、跟踪问效,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工程项目进行跟踪评估,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监测调查和搬迁户满意度调查,对群众满意、成效明显的乡(镇)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不按规定时序要求开展工作,搬迁效果差、群众满意度低、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和单位,按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追究和问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医院实施方案

按照中央、市委统一部署,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县委发〔20xx〕9号)和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参加全市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意见》(忠学组发〔20xx〕5号),结合全县医院实际,现就医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医院包括:全县未参加全市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和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的医院,凡是党组织关系在上述范围内的党员,均属此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对象。其他未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医疗卫生单位比照医院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

医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关系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各乡镇党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本地医院学习实践活动。医院学习实践活动以医院党组织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入党积极分子以适当方式参加活动。医院党组织要注意邀请本单位党外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参加有关活动,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未建立党组织医院的党员参加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的学习实践活动。

医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准确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和“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的总目标,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健康**县建设”为主题,努力实现七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要求。

教育引导医疗战线的党员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握医院发展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事关医院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

以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部市共建统筹城乡卫生发展试验区合作协议》、落实《关于加快建设“健康**县”的决定》和《“健康**县”卫生行动计划(20xx—20xx年)》为契机,用科学发展理念扭转传统发展模式的思维定势、行为定势,转变市场化运行机制,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职能,确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思路,研究修订医院发展规划。

加强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医院党员宗旨意识;积极组织党员医护人员开展上门出诊、上街义诊、下乡巡诊活动,切实为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牢固树立救死扶伤、以人为本的行医理念,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教育党员医务工作者成为遵从医德的模范、服务患者的标兵。

严格执行医疗规程,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监管体系,合理规范用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对照乡镇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建设标准,进一步解决医疗设备陈旧简陋、卫生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中西医发展不平衡、技术人员水平不高、服务患者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切实改善就医环境,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加强流行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着力维护群众公共卫生安全。

建立完善方便群众就医的业务流程、适应病人需求的工作制度,规范和透明收费项目和程序,优化服务环节,认真办理患者投诉,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上见到新成效。

结合医院实际,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四大机制”。整顿少数医院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调整充实领导班子,配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发展骨干医护人员入党。运用党员承诺、群众评议、社会监督等方式,充分发挥医院党组织的服务保证和广大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为推动“健康**县”建设、医院改革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多作贡献。

活动正式开始前,各医院要扎实做好准备工作。认真学习中央、市委和县委有关精神,大力开展宣传,摸清基本情况,进行专题研究,组建领导和工作机构;围绕“强化党员意识、提高医护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加强疾病防控、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确定具有医院特色的活动主题和实践载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组织召开动员大会,由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作动员讲话。

集中活动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可灵活安排每阶段时间。

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科室一线、病房进行走访,听取单位职工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查找本单位在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就医、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认真组织党员参加“万名医师下基层,送医送药送健康”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探索建立党员干部定期免费上门出诊、上街义诊、下乡巡诊等“三项制度”,竭力为群众服务,广泛宣传健康知识,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中的实际困难。医院要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定期对病员开展追踪回访,了解病情和医疗需求,提供咨询和健康指导。各单位党性作风锻炼活动开展情况要形成书面报告报乡镇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中心卫生院要认真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其他单位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紧扣近年来医院的发展实践,深入查找领导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工作作风和医德医风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医院科学发展的共识。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时,要邀请乡镇分管领导列席。全县医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派人参加部分中心卫生院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要围绕医院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这一主题进行分析检查,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党员意识,明确整改方向。参加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党组织负责人和班子成员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召开后要形成情况报告报乡镇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撰写分析检查报告。中心卫生院领导班子要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反映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系统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要召开党组织扩大会议充分讨论,并以适当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其他医院要对调研走访中征求到的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形成简要的分析检查材料,为制定整改落实措施打好基础。分析检查报告和分析检查材料交所在乡镇党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中心卫生院领导班子要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根据查找出来问题的轻重缓急,明确整改项目,明确整改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的具体措施,明确相关科室、人员的责任。其他医院要制定整改落实措施,整改落实措施要包括查找出的突出问题、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等内容。整改落实方案和整改落实措施要以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做出承诺,接受监督。

集中整改突出问题。要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通过努力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根据整改落实方案和整改落实措施,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切实解决一批群众期盼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绩效、改善医患关系、化解医疗纠纷、保障群众健康权益、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问题,多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要做好医院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着力建立完善医疗事故责任追究、畅通患者诉求渠道、医德医风考核评价、医疗人才培养以及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制度措施。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形成总结报告报所在乡镇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和县卫生局,各乡镇要将本地医院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报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适时组织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群众满意度低的医院,要认真分析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补课”。根据测评情况,要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加大整改力度,确保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继续得到有效解决。

各医院要把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正确的从医理念、发展思路和改革措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医院的全部工作之中。

县委成立全县医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设在县卫生局,在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配合县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指导全县各医院学习实践活动。各乡镇党委具体负责本地医院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要向各参学医院派出指导检查组,注意将参加“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计划”的支医人员中的党员作为所派驻医院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员。医院党组织负责组织本医院的学习实践活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全县医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各乡镇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要结合实际选择医院建立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

各参学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按照简便易行的原则,科学安排活动时间,合理设计步骤,确定切合本单位实际的具体主题、实践载体和活动方式。要区别对待领导干部、中层管理人员、医疗技术骨干、医生护士、后勤保障人员、临时人员等不同岗位党员,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要创新活动载体,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在医院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以“科学发展争先、组织建设争先”为主要内容的“双争先”活动,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争当科学发展先锋”活动,充分发挥医院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

根据医院的特点,充分运用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等载体,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宣传中央、市委、县委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示精神,宣传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宣传“健康**县”建设相关内容,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宣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各地各单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新经验。要用具体事例、生动细节、精彩画面、鲜活语言,增强宣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提高宣传效果。

要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使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工作有机衔接、前后呼应。要积极参与和其他领域党组织的结对共建,互相帮扶,左右联动。要妥善处理工学关系,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医院科学发展的有利契机和强大动力,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以及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基层党建结合起来,与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项活动和“唱读讲传”活动结合起来,与做好日常医疗医护工作结合起来,确保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支持医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积极搭建医院与其他基层党组织联手共建的工作平台。县卫生局要及时了解掌握、帮助解决各医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遇到的实际困难。各医院要结合实际,落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活动经费和工作力量,要厉行节约,讲成本、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尽量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

各参学医院要据此制定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报各乡镇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后实施,并报全县医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医院实施方案

为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进步医院专业技术职员业务素质,建立一支较高学术水平、结构公道的人才队伍,满足医院学科和专业建设发展需要,经院办公会研究,拟根据医院发展、学科发展需要,坚持不拘一格、任人唯才、德才兼备原则,多层次、多渠道引进高层次、创造性、实用性人才,特制定本人才引进方案:

一、引进人才的对象。

1、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2、“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1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

3、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省、直辖市级学科带头人,急需专业的博士生导师。

4、三甲医院专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省、直辖市级科技进步奖获得者。

5、博士研究生、副高级以上职称、3年以上三级医院工作经历。

6、硕士研究生、副高级以上职称、5年以上三级医院工作经历。

以上引进人才,除院士外,第2、3类所列职员,年龄应在55周岁以下;第4类所列职员,年龄应在50周岁以下;5、6类所列职员,年龄应在40周岁以下。

在科研或新技术方面尤其突出者,经院办公会讨论决定可破格引进。

二、引进人才的职责及优惠政策。

(一)、职责。

1、推动我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2、建立高效、创新能力强的技术团队;

3、积极参与临床(创新技术)、教学(研究生培养)、科研工作;

4、3-5年内有一定数目、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成果产出。

(二)硬引进人才优惠政策。

第一、二、三类人才优惠政策(略)。

第四类人才:

1、发给一次性安家补助费20万元(政府、单位各一半);

2、来院工作并落户后,连续工作满5年并经各年度考核均优秀后由医院一次性支付10万元住房专项补贴。

第五类人才:

1、发给一次性安家补助费10万元(政府、单位各一半);

2、来院工作并落户后,连续工作满5年并经各年度考核均优秀后由医院一次性支付5万元住房专项补贴。

第六类人才:

来院工作并落户后,连续工作满5年并经各年度考核均优秀后由医院一次性支付5万元住房专项补贴。

引进人才工资待遇按国家规定政策执行,并根据引进各类人才情况及绩效考核情况享受金额不等的特殊补助补助。

政府帮助解决引进人才配偶工作和子女进学题目。酌情考虑办理调动、合同制聘用等不同手续。

(三)软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

根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资源理念,对不能以人才引进方式来院服务的特殊人才,可采取智力引进,以兼职的方式来院服务,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2、来院短期工作3-6个月,开拓性主持开展一项新技术并培养成熟的技术骨干,月薪2-5万元;提供住宿、报销往返路费。

(四)医院设立人才基金,专项用于引进人才及院内培养人才的技术创新、成果及科研奖励。

三、人才引进的组织领导及治理办法。

(一)人才引进组织领导。

医院院长办公会确定引进人才的学科、专业,决定人才的引进;确定引进人才的待遇;

院人事科根据院长办公会决定,制定近期及中长期人才引进计划;并负责引进人才联系、组织考核、协议签订、待遇落实工作。

(二)人才引进治理办法。

1、人才信息收集:同行专家、同意引荐;来信函或网上自荐。同时递交能证实本人个人学历、学位、学习、工作经历、专业学术人平、获科研资助和获奖的各种证书、论文复印件及配偶子女情况的各种相关证实材料到院人事处。

2、引进人才的考核:人事科对拟来院人才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后,交引进人才专家考核小组及院长办公会审阅,确定来院口试职员。人事科组织专家初试,院长办公室集体口试研究后确定是否引进。

3、引进人才的治理:院长办公会决定人才引进后,院人事科办理相关调动手续,落实相关待遇,各相关职能科室与引进人才签订相关协议,进行合同治理;所引进人才的日常治理由所在科室、部分负责,关心其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其作用。

4、签订相关协议。

签订“住房协议”,按协议进行住房治理;

引进人才按合同约定,定期向引进人才专家小组及院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情况,院办公会根据工作考核情况,可适时调整引进人才的相关待遇并根据需要决定其行政职务的任免。

四、附则。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医院人才引进有关政策文件同时废止。

20xx年7月1日。

第一类人才:两院院士,医院提供配套优惠政策;

1、年薪30万元;发给一次性安家补助费30万元;

2、提供200平方米住房一套,达最低服务年限5年期满,获得完全产权;

3、配备专车及司机;

4、配备实验室及助手;

第二类人才:

4、提供科研启动经费200万元;

5、根据工作需要,提供独立实验室并配备助手;

6、根据工作需要经考核后委以行政服务;

第三类人才:

5、根据工作需要经核后委以行政职务;

签订“科研计划及科研经费治理协议”,确定科研工作目标及科研经费使用的具体细则。

医院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国卫医发〔20xx〕7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方案(20xx-2015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xx〕21号)和山东省卫生计生委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考核指标体系的通知》的通知(鲁卫医字〔20xx〕74号)有关要求,加强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考核,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减轻群众医药负担,特制定本方案.

通过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促进城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广大群众不用出县、出镇(街道)就能享受到安全、便捷、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发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纽带和县域龙头作用,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大力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使对口支援工作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实际效果.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有利于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有利于满足群众需求、有利于实现多方共赢的原则,确定帮扶形式.主要采取以下帮扶形式:。

(一)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鼓励医疗机构按照政府指导、自愿平等、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县级医院与镇卫生院(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建立紧密型的医疗联合体,通过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有机联合,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再造医疗服务流程,引导医疗机构按功能发挥作用,构建起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格局,为患者提供连续的诊疗、康复、护理等服务.

(二)实行团队帮扶.提倡以“团队对团队”的导师制方式培养学科骨干和领军人才,突出加强特色科室建设,切实提高受援医院医疗水平.

(三)派驻优秀医师.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结合基层常见病和多发病特点,选派相应专业的医师(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师必须本人提出申请),到镇卫生院(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帮扶工作.

(四)派驻管理人员.支援单位派驻人员可以担任受援医院副院长、科室主任等,通过帮助受援医院制定发展规划,推动医院标准化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重点专科建设等,全面提升受援医院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充分认识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组织开展城乡医院对口帮扶,是公立医院及公共卫生机构履行公益性质的具体体现,也是缩小城乡卫生差距、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支援单位要切实保障派驻人员的工资待遇,确保其奖金福利水平不低于本单位当年同等资历人员平均水平,保留其岗位和职务不变,对工作成绩突出者,在岗位聘用、职称晋升、进修学习、提拔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

(二)签订帮扶协议.各受援单位要根据当地经济状况、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结合区域内的医疗保障能力和临床专业科室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发展重点,与支援单位共同签订20xx-2017年对口支援协议.内容包括中长期总体目标和年度分解任务,建设特色或重点专科、重点科室的数量,要具体到学科、专业、病种或技术,派驻人员的数量、专业、职称、连续工作时间,培养业务骨干或科室带头人的数量.协议内容作为考核支援落实情况的依据.各单位签订的协议于8月31日前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备案.

(三)切实加强人员管理.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负责所辖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的安排、督导和考核工作.支援单位每年3月底前完成人员派出任务,下派帮扶派驻人员需填审批意见书(见附件4),并上报派遣计划表(见附件3).各级支、受援单位要严格执行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医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派驻医师的管理.支援单位每年向每家受援医院派出人员不少于2人,派驻人员至少连续工作6个月(200天)方可轮换,支援单位不得随意调回;脱离派驻岗位2天以上者,需有派驻单位负责人签字同意的请假条;派驻人员脱离派驻岗位5天以上或因卫生应急等情况确需调回的,须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备案;未完成对口支援任务或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对口支援工作,考核结果判定为不合格.未按照要求完成支援任务的符合派驻条件的医师,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

(四)强化督导考核.根据《东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转发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考核指标体系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东卫医字[20xx]7号)文件要求,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制定了《支援医疗卫生机构考核标准》、《受援医疗卫生机构考核标准》和《派出人员工作情况考核标准》(见附件6、7、8),受援医院每季度开展一次对口支援帮扶效果考核评估,支援单位每半年开展一次对口支援工作考核评估,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将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工作情况进行暗访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每年12月底前,组织集中考核,并将工作情况和考核结果报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

(五)加强考核结果运用.严格落实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前,到基层服务的有关规定.支援单位考核成绩低于80分,一票否决年度本单位对口支援工作,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受援单位考核成绩低于80分,取消其受援资格,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派出人员考核成绩低于80分为考核结果不合格,由单位评估说明后,重新申请进行安排帮扶.

(六)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参与的积极性,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对口帮扶工作.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帮扶成效和经验做法,为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