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教学反思(汇总18篇)

热门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教学反思(汇总18篇)

ID:4969538

时间:2023-10-21 07:50:46

上传者:雨中梧 热门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教学反思(汇总18篇)

欢迎词是为了庆祝和纪念,它可以将我们凝聚在一起,分享喜悦和成果。在欢迎词的结尾,可以再次表达对来宾的欢迎和感谢之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成功的欢迎词范文,相信它们将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以及了解数量关系。首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启发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策略,画图或摆学具,探求问题的答案,从而沟通实际问题,与乘法意义的联系,使学生发现算法。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以及了解数量关系。首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启发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策略,画图或摆学具,探求问题的答案,从而沟通实际问题,与乘法意义的联系,使学生发现算法。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依据“份”和“几个几”扩展而来,是通过两个事物的比较,让学生明确,谁和谁比,以谁为一份,谁有谁这样的几份,就是几个几,谁就是谁的几倍。由此引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个新知。

1、改变传授式的教学,把教师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放下教师的架子,成为学生活动和学习的伙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呈现出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2、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在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学生无不表现为兴奋、投入、思维敏捷……让学生爱学、乐学,变兴趣为动力,让课堂活起来。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习,学生积极性很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闯关这一环节,包括(我会说、我当小老师、我会算、聪明桥)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在教学中,设计了学生动手实践这一环节,我将学生分为4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让他们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倍的表象,从而明确应该用乘法计算的道理,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

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

因为儿童的思维形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还有动作思维的成分。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具体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伴随着观察、思考等活动,展示知识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我十分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表述她们解题的思路,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最终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关注中等生、学困生与尖子生的的培养。能有针对性地把问题、练习投向不同的学生,让其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变成“要我学——我要学——我爱学”。

在最后的练习中,出现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去想。

4、存在问题:

(1)练习中拓展题应再深入一些,就用大船和小船的那幅图,再加上一个问题,现在大船还能上多少人?或求一共有多少人?前一问是本课的知识点,后一问是拓展思维。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2)在小组合作时,几个学生同时说自己的想法,没有倾听的,小孩的特点抢着说,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提醒学生以后要注意倾听,再表述自己的想法。

(3)在让学生到黑板上板眼演列式计算这一环节时,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动手写一写,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运用知识的转化解决问题,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且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习惯。重点是理解“倍”(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难点是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并且能够用语言表达。

1、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用性。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在新课教学前加上简单的复习。教学中,复习已学过“倍”的内容,为接下去的新课教学作下铺垫。

2、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1)注重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2)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如在例题教学“15是5的几倍”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而在做一做这题中,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宽裕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独立思考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具优势。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思想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造和谐活跃的气氛。

首先我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解放孩子,解放孩子的手,解放孩子的口,解放孩子的大脑,让他们在自由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但在这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在教学例2摆小棒的操作过程中,只强调了8根、12根是4的2倍、3倍,应注重让学生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来解决,而没有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应该在这里强调老师摆一把小伞是1个4,学生摆两把小伞是2个4,8里面有2个4,也就是8是4的2倍,揭示倍的含义。在这里教师应渗透对应和函数的思想,要注重学生构建“倍”的概念的过程。学生通过操作过程后,能用语言把活动表述出来,训练学生数学思维从摆到说,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图形中理解倍的含义,解决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2、在做一做一题中,还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体现第一行是4个4,第二行是一个4,所以第一行是第二行的4倍,使图形变得更加直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专研教材,准确地把握重难点,,在周老师的指导下,争取更大的进步。

《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师:有一天老师回到家里看到桌上放了些水果,小朋友们看看有些什么水果?(出示图片)。

生:苹果和菠萝。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游戏小棒,用你的小棒来表示一下桌子上的苹果和梨。

好了吗?那么,小朋友们帮老师想想这是()是()的()倍呢?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

生:苹果是菠萝的3倍。

师:为什么苹果是菠萝的3倍?(出示图片)。

生:因为苹果有是6只,菠萝有2只,6是2的3倍。

生:苹果里有3个2,所以苹果是菠萝3倍。

……。

生:苹果里有2个2,就是4是2的2倍,就是苹果是菠萝的2倍。

师:知道苹果的只数是菠萝的5倍,也知道菠萝的只数是2,(板书:苹果的只数是菠萝的5倍)也就是说...

师:这就叫:一个数(2)的几(5)倍是多少(板书)。而桌上的水果有苹果和菠萝,菠萝有2只,苹果的只数是菠萝的5倍,苹果有多少只?(出示题)这类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叫做“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板书)。

相对于美术、音乐、语文而言数学就根本没有乐趣可言。而在教学低年级的学生中,兴趣就更加重要了。

当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不断增加的。所以我在这堂课的设计上创设他们感兴趣的事。

首先老师一回到家里看到桌上放着些水果,这是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想象的也是一些小朋友遇见过的,在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于是很快就在小朋友们大脑中出现情景。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水果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而且一般都比较爱吃,可能有些小朋友看着这些水果还直流口水呢?这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再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动动脑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帮助老师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当然就非常乐意动起脑筋,所以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然而低年级的小朋友专心一件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针对这点我就通过动手、动口,来转移他们对别的事情的注意,培养他们的耐心,同时也帮助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用红色小棒来代表苹果,黄色小棒代表菠萝,这就是他们对颜色、声音、动作等感兴趣吧。

当然,在这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比如课堂用语、结构安排等地方还需要我学习进步的。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且深刻感悟呢?在课堂中我采用了让大部分的学生说的方法来感悟,但在课堂中也发现了学生不能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对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想“几里面有几个几”没有深刻理解与掌握。那如何来使学生不仅会说,而且理解其中的意思呢,我觉得可能动手操作,经历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有深刻的感悟,才能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真正含义。

练习中虽然显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但我觉得对练习的利用还不够到位,如果可以根据一个或者两个练习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包含在里面,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如何对练习进行有效反馈也是我课后所思考的,是应该教师挑选几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还是让学生自己上台来讲?怎样的形式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呢?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可以把这两种方式都尝试一下,然后根据效果来进行选择。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两者仅仅是换了说法。因此,教学时应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会用转化的方法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从而使学生学会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语言表述中,领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以联欢会为题材,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中去。教学中,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操作,探索方法,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摆学具等活动,在脑海里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形成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各组的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明白道理,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

总之,在整个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里,在各自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去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师:有一天老师回到家里看到桌上放了些水果,小朋友们看看有些什么水果?(出示图片)。

生:苹果和菠萝。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游戏小棒,用你的小棒来表示一下桌子上的苹果和梨。

好了吗?那么,小朋友们帮老师想想这是是()的()倍呢?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

生:苹果是菠萝的3倍。

师:为什么苹果是菠萝的3倍?(出示图片)。

生:因为苹果有是6只,菠萝有2只,6是2的3倍。

生:苹果里有3个2,所以苹果是菠萝3倍。

……。

生:苹果里有2个2,就是4是2的2倍,就是苹果是菠萝的2倍。

师:知道苹果的只数是菠萝的5倍,也知道菠萝的只数是2,(板书:苹果的只数是菠萝的5倍)也就是说...

生:苹果的只数是2的5倍是多少。

教学反思:

相对于美术、音乐、语文而言数学就根本没有乐趣可言。而在教学低年级的学生中,兴趣就更加重要了。

当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不断增加的。所以我在这堂课的设计上创设他们感兴趣的事。

首先老师一回到家里看到桌上放着些水果,这是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想象的也是一些小朋友遇见过的,在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于是很快就在小朋友们大脑中出现情景。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水果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而且一般都比较爱吃,可能有些小朋友看着这些水果还直流口水呢?这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再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动动脑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帮助老师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当然就非常乐意动起脑筋,所以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然而低年级的小朋友专心一件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针对这点我就通过动手、动口,来转移他们对别的事情的注意,培养他们的耐心,同时也帮助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用红色小棒来代表苹果,黄色小棒代表菠萝,这就是他们对颜色、声音、动作等感兴趣吧。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掌握了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它为以后解决比较复杂问题奠定基础。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新知识的现实背景,激活与新知识有关的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活动氛围。这节课的设计是以红花和黄花的朵数为背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亲切感和熟悉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平等的氛围里去感悟数学。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谈话、实验操作等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在教学的关键处,教师进行适时的启发、点拨,开阔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从而明确应该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3、练习中还出现和解决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增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片段与反思

教学片段:

师:有一天老师回到家里看到桌上放了些水果,小朋友们看看有些什么水果?(出示图片)。

生:苹果和菠萝。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游戏小棒,用你的小棒来表示一下桌子上的苹果和梨。

好了吗?那么,小朋友们帮老师想想这是()是()的()倍呢?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

生:苹果是菠萝的3倍。

师:为什么苹果是菠萝的3倍?(出示图片)。

生:因为苹果有是6只,菠萝有2只,6是2的3倍。

生:苹果里有3个2,所以苹果是菠萝3倍。

……。

生:苹果里有2个2,就是4是2的2倍,就是苹果是菠萝的2倍。

师:知道苹果的只数是菠萝的5倍,也知道菠萝的只数是2,(板书:苹果的只数是菠萝的5倍)也就是说...

生:苹果的只数是2的5倍是多少。

教学反思:

相对于美术、音乐、语文而言数学就根本没有乐趣可言。而在教学低年级的学生中,兴趣就更加重要了。

当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不断增加的。所以我在这堂课的设计上创设他们感兴趣的事。

首先老师一回到家里看到桌上放着些水果,这是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想象的也是一些小朋友遇见过的,在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于是很快就在小朋友们大脑中出现情景。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水果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而且一般都比较爱吃,可能有些小朋友看着这些水果还直流口水呢?这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再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动动脑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帮助老师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当然就非常乐意动起脑筋,所以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然而低年级的小朋友专心一件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针对这点我就通过动手、动口,来转移他们对别的事情的注意,培养他们的耐心,同时也帮助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用红色小棒来代表苹果,黄色小棒代表菠萝,这就是他们对颜色、声音、动作等感兴趣吧。

当然,在这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比如课堂用语、结构安排等地方还需要我学习进步的。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节课,在上完课后,我的感觉是这节课不是很成功,对于直接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如:4的.9倍是多少?学生能够很快知道答案,对于“已知3个三角,圆的个数是三角的3倍”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就会是五花八门,我从倍的意义上加以引导,终于迈过了这个槛。

而对于信息窗5的信息,学生要求林杰用了多少个贝壳?能够想到用两个条件,用刘林的贝壳个数和林杰的贝壳个数是刘林的3倍,但在列算式时,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列。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是对倍的意义还不理解,二是对于用有关信息解决数学问题仍把握不准。也就说,还要加强练习。

对于“李飞比王晶多用了多少个贝壳”这样需要两步计算的问题,是太难了。学生在用减法做第二步时,竟然想到用乘法除法,真是思维定势呀!我用了我的年龄与学生的年龄作比较,才引导到了用减法。而还有较多的同学不知道用两步计算,无从下手。是问题难了吗?还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达不到?这是一个值得我思考的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二第3-9题。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找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1、摆一摆。

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根?你是怎样想的?

2、画一画。

二、自主探究,教学新知。

1、出示情景图。

(1)谈话:看着这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松树有多少棵?柏树有多少棵?......)。

(2)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呢?我们先来画一画。

根据题意老师和学生一起画图。

杨树。

松树。

(3)要求松树有多少棵,你准备怎样来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独立计算。

(5)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就是要求3个11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7)要求柏树有多少棵,你准备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说想的过程。

2、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

(2)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要求白兔有几只,就是求()个()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4题。

(1)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要求书包要多少钱,就是要求()个()是多少。

2、练习二第5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

(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独立完成练习二第9题。

四、全课。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相对于美术、音乐、语文而言数学就根本没有乐趣可言。而在教学低年级的学生中,兴趣就更加重要了。

当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不断增加的。所以在这堂课的设计上创设他们感兴趣的事。首先引入去动物园这一教学环节,这是每个小朋友都很有兴趣,是可以想象的也是一些小朋友遇见过的的事情,于是很快就在小朋友们大脑中出现情景。对于他们来说,去动物园看动物是件很高兴的事情,于是学生很快就被我带如教学情境中,吸引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然而低年级的小朋友专心一件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针对这点接着又以生活中的情境再次带学生进入练习巩固阶段,让学生在数学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真正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以及了解数量关系。首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启发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策略,画图或摆学具,探求问题的答案,从而沟通实际问题,与乘法意义的联系,使学生发现算法。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运用知识的转化解决问题,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且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习惯。重点是理解“倍”(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难点是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并且能够用语言表达。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用性。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在新课教学前加上简单的复习。教学中,复习已学过“倍”的内容,为接下去的新课教学作下铺垫。

(1)注重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2)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如在例题教学“15是5的几倍”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而在做一做这题中,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宽裕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独立思考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具优势。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思想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先我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解放孩子,解放孩子的手,解放孩子的口,解放孩子的大脑,让他们在自由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在教学例2摆小棒的操作过程中,只强调了8根、12根是4的2倍、3倍,应注重让学生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来解决,而没有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应该在这里强调老师摆一把小伞是1个4,学生摆两把小伞是2个4,8里面有2个4,也就是8是4的2倍,揭示倍的含义。在这里教师应渗透对应和函数的思想,要注重学生构建“倍”的概念的过程。学生通过操作过程后,能用语言把活动表述出来,训练学生数学思维从摆到说,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图形中理解倍的含义,解决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2、在做一做一题中,还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体现第一行是4个4,第二行是一个4,所以第一行是第二行的4倍,使图形变得更加直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专研教材,准确地把握重难点,在周老师的指导下,争取更大的进步。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投影仪、圆片、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采取抢答形式.。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3.导入.。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2)导入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可演示动画“应用题”或演示课件“应用题”】。

(1)引导学生在第一行摆2个圆片,教师同时在磁力板上也摆2个圆片.。

(3)分组讨论: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

(4)一人到磁力板上摆圆片,并口述摆的过程.。

(5)指导学生把例3填完整.。

2.完成教科书80页的“做一做”.【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1)指导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教师巡视.。

(2)引导学生口述摆小棒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把此题填完整.。

3.教学例4.【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明确:

这题的已知条件是黄花7朵,红花是黄花的5倍,问题是红花多少朵?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红花是黄花的5倍,红花多,黄花少,也就是求5个7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朵)或(朵)。

答:做了35朵红花.。

(6)引导学生把例4填完整.。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口头列式之后,指导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3.列式计算(出示投影片)。

五、布置作业.。

1.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本.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2.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8辆,卡车有多少辆?

板书设计。

应用题。

教案点评:

教学开始便通过操作,使学生初步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学生多次体验,为学习应用题做好准备。

教学时,首先出示线段图表示题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读题理解题意——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掌握解答应用题解题思路。

探究活动。

击鼓传花。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够根据条件自己编题.。

活动过程。

1.根据学号每人发一张号卡,然后击鼓传花,鼓停花到谁手,谁编题.。

4.最后谁的分高,就是计算能手.。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并且能够用语言表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主要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而“解决问题”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通过这样的教学情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练习课活跃起来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新闻,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教学的题材,信手拈来,即新鲜又有亲切感,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情境掌握数量关系。

问题解决教学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强调学习设置到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情境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并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的策略,从而培养使用数学的意识、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它旨在使学生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过程的体验,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通过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学生对倍的含义的认识,又能为以后学习解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等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例题出示了“杨树有5棵”和“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这两个条件,要求“柳树有多少棵”这一问题。我先让每位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先在第1行摆5根小棒表示杨树的5棵,再在第2行摆小棒表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这一过程让学生独立操作。巡视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知道要在第2行一共摆15根,但大部分学生都是把这15根放在了一起。于是在我的要求下,孩子们开始调整小棒的位置,也就是把每一份中的小棒靠得紧一些,份与份之间离得远一些,这样才能很清楚地看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这也是为后面将“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做好准备。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的关键就是“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学生摆好小棒后,教师可以结合小棒图讲述: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也就是说柳树有3个5棵。并让学生看图练习说一说这样的`话。整个过程是由直观操作到抽象思考,引导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之后的练习也要让学生分析每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去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