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数分数互化教学反思精选

最新小数分数互化教学反思精选

ID:525855

时间:2023-06-28 09:47:03

上传者:曹czj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最新小数分数互化教学反思精选篇一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做好孕伏。

沟通小数和分数的联系,正确掌握互化的方法。在例1的教学中,根据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由此引出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而在例2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比较容易得出小数的互化方法。但是对于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如何进行转化,引导学生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出小数,除不尽要根据需要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除此之外,有些题目还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成小数。在教学中注意关注算理,不仅让学生经历依据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还有注意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这样利于减少互化时的错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学生在进行小数化分数时,主要错在没有养成约分的习惯,没有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而在进行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没有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特别是忘记写约等号。

学生对于分子和分母是2和5的倍数能发现进行约分,但是对于3的倍数有部分同学看不出来,导致出现错误,注意加强对学生说明要注意3的倍数的约分,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最新小数分数互化教学反思精选篇二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创作者,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举出分数,借助计算器去验证。这样使学生在验证中得到结果。在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对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不断地引导和提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与什么有关,让学生去讨论,从而得到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与分母有关,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论证,哪些数作为分母能化成有限小数,在不断地验证中使学生明白分母与2、5有关,建立了初步的特征,这样学生各抒己见,气氛相当热烈,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验证,发现了知识的真理,体验成功的喜悦。

新课标指出:“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认识到归纳出特征,都是环环相扣,非常自然。

教学中,得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后,让学生去练习时出现3|15,分母的质因数包含3,却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归纳出来的结论产生了矛盾,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的前提是最简分数。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老师真正做到了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孩子们充满着情趣向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高峰”攀登,体验到了数学的内涵美。

最新小数分数互化教学反思精选篇三

本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分小互化的方法,重点是分数化小数。我在备课时一直力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去体现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我出示了一个一米长的尺子,标注其中的一部分,让学生分别用小数和分数这段是多少米。教师随后紧接着问看到这里你能想到什么?有些学生能发现这段能同时用小数和分数表示,所以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关系,由此我导入了新课。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分数与小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有了这个关系才能互换,同时也复习了分别用分数与小数如何表示数。这个环节的设计也得到了教研员李老师的认可。小数化分数学生学起来不困难,所以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去说过程,去归纳方法,题题都紧密的与小数的意义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如何得到的对应的分数。小数化分数中有个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自己得出了小数化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分数化小数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我是把这部分内容分成了三个层次:

一是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数,

二是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数,但能化成分母是这样的分数,

三是分母不能化成10、100、1000的数。

一、三两层学生都很容易的掌握方法,第二层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寻求解决的方法,通过交流学生能找到两种方法,待学生得到方法后再动笔计算出结果。

在教师板书的过程中让学生反复强调这两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理解这个难点就比较轻松。教研员李老师针对我这部分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她首先肯定了我对这部分知识重难点的把握较准,其次她指出了更易激起学生思考兴趣的教学方法,就是可以让学生利用口算把分数化成小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发现有些分数很容易倒回去,有些不容易倒回去,这时教师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有的容易倒回去,有的不容易倒回去。让学生发现关键是分母的不同导致了上述两种情况,再让学生想办法把不容易倒回去的变的很容易倒回去。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就能归纳出什么样的分母能够变成是10、100、1000的数,什么样的不能,最后再让学生归纳出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李老师提出这样的建议也是她在听我这节课的过程中自己反思出的结果,并且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很好的与例三的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听到她这样说我认为象李老师身为教研员都能根据这部分内容不同的教学设计与内容安排提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案,不仅使我受益匪浅,学会了知识间如何紧密的联系与整和,而且她这种反思的精神是最值得我学习的。

李老师还提出我在板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更清晰、更严谨的为学生做出示范,是我在今后每节课当中都要随时注意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不断的把课改的新理念贯彻到教学设计之中,抓住中难点。运用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思考的价值,同时要不断的反思,学会反思。让反思真正对教学有所促进,并最终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最新小数分数互化教学反思精选篇四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沟通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深入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例9通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把分数化成小数的需要,再教学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这里,改进了过去只介绍单一的一般算法的做法,让学生在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学生在四年级下学期学习小数的意义时,已经知道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利用这一基础,教材通过例10,教学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即根据小数的意义,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在教学中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关注算理,让学生经历依据已有的基础知识导出了方法的过程,有效地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这有利于减少互化时的差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些常见的分数、小数互化值,在现实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因此,我们一方面反对过度训练,死记硬背;另一方面又应当提醒学生有意识地通过练习,逐步记忆1/2与0.5,1/4与025,1/5与0.2,1/10与0.1,1/8与0.125,3/8与0.375,5/8与0.625,7/8与0.875等互化结果。这样既有助于提高练习的有意性和意识监控,也有利于增强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过我想这一课时能不能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通分知识学生掌握以后再来学习,这样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多,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知识体系更全面些。

最新小数分数互化教学反思精选篇五

【内容摘要】: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从根本上反思了本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最后用叶澜教授的一句话来呼吁教师写教学反思,不要再让教学反思再流于形式。

【关键词】:反思 教学 提高 效果 启示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把分数化成小数以及把小数化成分数。本课是在学生知道怎样把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转化为小数,理解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活动来总结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尤其是学困生,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地进行评价,对个别学生还用了鼓励性的语言,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发展。

本课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在小组互动学习中放的太开了,课堂秩序有点乱,对已经讨论出来的结论并不能用准确地表述出来。最后由我来总结出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在这里我有两个疑问,教师能不能替学生总结方法?能不能通过适当的诱导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总结方法?二、我对学生能力估计太高,练习题的梯度太大,优等生勉强能做出来,而中等生和学困生感到力不从心。

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课后的教学反思有时比备好课更重要。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观察身边的一些同事,真正写教学反思的很少,有的只是潦草地写几句应付学校的检查,并没有写出自己在课堂中的成功之处和失误之处。不要再让教学反思流于形式,但愿本文能给你一些启示。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本文在20xx年康乐县教育教学论文及案例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又于20xx年3月22日登于《临夏教育之窗》第五期第三版。(姬守锋)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

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更多重视有效参与。所谓有效参与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按照参与活动的方式分类,有效参与可分为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两类。通过回答问题,分组讨论和表演等动作行为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称为行为参与。学生的思考、讨论、争论和写作等活动都属于思维参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

(1)安全感(心理安全 心灵自由)

(2)胜任感(如我努力 我自能行)

(3)成就感(学有所获 高效最好)

(4)愉悦感(心情舒畅 乐在苦中)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感染力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去影响学生。如果一位教师愁眉苦脸地进入课堂,可能使学生原先高涨的情绪像潮水一样退去;相反,如果一位教师以高昂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将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愉快,从而给和谐数学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还力求语言的生动幽默,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使语言本身具有形象美和艺术感染力。只有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懈追求着教学的艺术性,努力提升自身的感染力,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永不枯竭。

本文在20xx年康乐县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姬守锋)

最新小数分数互化教学反思精选篇六

我请学生用二种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并板书。给学生建立好了认知起点,学生很快就感悟到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

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后有部分老师认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这还是有待商榷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道我们就这样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吗?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谈21世纪的中国教育时曾说过的一段话: “学校所给的数学题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么,求证什么,都是清楚的,题目也一定做得出来。但是到了社会上,所面对的问题大多是预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会有答案。”这就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课堂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解决难题的能力,掌握遇到实际问题如何解决的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的视角从狭窄的思维中解放出来,更多地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难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有钻研透教材,才能预设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可预设,但课堂教学又是生动地、有些是无法预设的。所以我们只有钻研透教材,那么学生才会按照你预设教学活动开展。例第二部分的12个分数都编教材的专家精心挑选过地,不能随便的舍弃。如9/16开始我想这个分数计算的结果是四位小数,学生计算太麻烦就把它舍弃。可后来听了紫阳小学卢老师的课后,我知道其实这个分数是缺一不可的。首先它可以复习我们五上学的内容:怎样判断积的末尾有几个零?(看这个数可分成几队2和5,它就有几个0)所以在课前应做一些分解素因数的题。其次它能化解难点:把9/16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先要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只要他能把这一题能化成分母是100000的分数。那么后面“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什么有关?”这个大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也就水道渠成。课后听了于老师的发言,发现这题还有一点没有挖掘出来。根据2和5派队的个数,我们还能马上知道它是几位小数。这里又可以分成二种情况:第一种只有2或只有5,根据2或5的个数确定小数的位数:第二种有2又有5的,根据个数多的来确定小数的位数。看视很简单的一道题,其实它有三个作用。复习学过的知识,化解今天学习的难点,探索了规律。我想,如果能这样吃透教材,那么怎样生动的课堂都能驾驭。教学任务也肯定能完成,再也不会叫时间来不及,内容太多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