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爱莲说教案一等奖(模板16篇)

2023年爱莲说教案一等奖(模板16篇)

ID:5319156

时间:2023-10-25 18:05:12

上传者:曼珠 2023年爱莲说教案一等奖(模板16篇)

教案模板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路径和思路,使教学更加有条不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爱莲说教学设计一等奖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请大家看录像,先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1、检查自读情况(看屏幕,提问)。

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

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也()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的一般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晰。

2、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五、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4、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再看录像,品味欣赏,学生轻声跟读。

七、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八、总结课文。

1、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作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九、布置作业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爱莲说》教案

1、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理解作品,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引导学生保持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探究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托物言志的手法,衬托的写法。

看插图,谈感受

(请同学们将书翻到插图第一页,这是什么?看到这幅图你有何感受?请同学来谈一谈。

那么宋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看到了盛开的荷花又会有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敦颐赏荷有感而发写成的绝世佳作《爱莲说》。)

1、“说”如何理解?(划下注释一,齐读)

2、作者简介(齐读)

3、30秒识记常识。

1、欣赏录音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节奏、语速、语气。

2、跟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准确。

3、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感情。

4、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1、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2、不懂的词句可以作上记号,小组讨论交流。

3、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4、自主读译课文,巩固重点文言词。

5、齐读课文(要求:口读心译)

1、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为什么爱莲呢? (用原文回答)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莲具有哪些品质特点值得作者喜爱?

(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小组讨论补充)

3、由此看来,作者写莲,已经赋予了莲花人的品质,作者不仅仅是写莲,实质是写人,做人也应当做一个洁身自好,通达正直,高洁端庄的人啊!作者爱莲,写莲,不正是表达自己这种志向吗?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4、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诵读这几句。

5、文章写的是莲,文中却多次提到菊花和牡丹,这是为什么?有何用意?(正衬,反衬)

6、作者对爱菊和爱牡丹的人各持什么态度?(惋惜,鄙视)最后三句应该怎样来读?

明确:“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7、请同学们自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8、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三句。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他志在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我们也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周敦颐高洁傲岸的人格,学到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更应该学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诗意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一切,因为只有这样,我们写出的文章才会方香四溢。

《爱莲说》教案

学生通过八种智能模式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会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同时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读懂课文,能感受文章语言言简意丰,结构严谨的特点并懂得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哲学家笔下的人生哲理,能以语言、形体、音乐、绘画、人际沟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1.收集历代有关描写荷花的诗词篇章,动手画一画或剪一剪书中描写的荷花和荷叶。

2.亲自去公园观赏荷花,了解相关的知识。

数理逻辑:统计目前自己了解到的荷花种类;统计写莲的经典名句及其作者;

音乐韵律:寻找合适的民族音乐来给课文配乐朗诵;编一首《采莲曲》,配曲演唱;

自然观察:把收集的莲花资源进行分类或实地观察荷花并写一篇日记。

评价方式:评出“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朗诵者”、“收集资料能手”、“小画家”、“最快背诵者”等。

《爱莲说》教案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一、导入课文。

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

五、背诵全文。

六、 总结课文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2、思想教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布置作业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荷花教案一等奖

1、进一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能力,学习想象描写。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根据课后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1、重点理解对荷花静态美的特点描写部分。

2、体会想象部分中出现的景象及其动态美的叙述。

教具准备:放大的一张荷花图或cai课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荷花盛开时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教师揭示课题:16。荷花。

二、观察挂图、了解图意。

1、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看图。

2、引导学生从局部观察。

三、初读课文,拼读生字。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幅图上的荷花的呢?

2、学生自学,勾画。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初读课文。

四、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2、综合学生的回答,围绕闻看想这一顺序组织教学。

(1)学习1自然段。

a、指名朗读。

b、一......就......这个词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

c、哪一个词表达了我去荷花池看荷花的迫切心情?(赶紧)。

(2)学习2、3自然段。

默读课文并讨论:

a、我跑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一幅什么景象?

b、作者着重观察描写了荷花的哪部分?

c、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叶子呢?他们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d、作者描写荷花时,抓住了哪三种不同的样子来写?请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e、在2自然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把荷花写活了?

f、面对满池美丽的荷花,作者流露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看出?

g、为什么说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呢?

讲述:课文前三段描写了荷花的香、多、美。

指导朗读。

(3)学习4、5自然段。

a、从哪些词看出是作者的想象?

b、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时候,面前起了什么变化?

c、我仿佛变成了荷花以后,蜻蜓和小鱼有什么表示?

d、让学生合理想象。

e、默读4自然段,看共有几句话,可分为几层意思?

小结:这两段写作者被荷花的美景陶醉了,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过了好一会儿,才回到现实中来。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指名读全文,其它同学看图听读,展开想象。

六、回顾全文,理清思路。

《爱莲说》教案

1、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能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一、布置预习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淤()泥洗濯清涟()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吗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

(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

(8)同予者何人

二、指导学习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状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3、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能够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能够讨论,实在不懂的能够作上记号。)

4、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探究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老师综合归纳:

2、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抽一学生读描述莲的文字。(多媒体展示)

讨论:读到那里我们能够联想到什么(人)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手法巧妙:讲:语言组合构成文章,怎样使语言到达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

4)结构精巧:(多媒体展示)一条线索:两个衬托:三种类型: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五)、拓展延伸

三、教师小结

四、巩固练习

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桥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绿线里的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4、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行有感情朗读。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在文字中理解、感悟主人公形象。

教具准备: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3、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行有感情朗读。

一、复习导入,了解字词掌握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下面打开听写本,我们一起来听写词语,看看同学们本课词语是否掌握了。

洪水治理伟大百姓。

师:我们一起检查一下。你们认为自己全对的请举手,真不错,下课组长把听写本收起来,老师还要看看谁写的字得到的红圈圈最多!

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亲历洪水之灾,了解主人公治水的缘由(精读第一段)。

师指导:多么凶猛的洪水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初读滔滔的洪水。指导朗读1、这样的洪水能冲倒房屋吗?2、谁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吗?3、多可怕的洪水呀!……再读,突出滔滔。把这个词组带到文中再去读读。

师:谁带我们去看一看这滔滔的洪水。

师:学生读,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迎面冲来!

(放洪水录像)。

师:看到这,你想说点什么呢?

师:是呀,洪水如同野兽咆哮而来,不知害死多少条生命,老百姓没有东西吃,没有地方住,到处流浪,老百姓太可怜了,这个词你能读好它吗?重读无家可归。

师:想到老百姓的生活如此悲惨,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样的心情你来读!配音点名读。

刚才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读得真有感情!读书就应该这样,把句子的意思读出来,把心里的感受读出来。我们再来读一遍。(齐读第一小节。)。

3、看到这滔滔的洪水,老百姓悲惨的生活,身为部落领袖的大禹会怎么想呢?(板书:治理洪水)把他的决心读出来!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二)身临治水现场,感悟主人公崇高境界(品读第2、3自然段)。

你能用为了治理洪水,禹先,再,最后。的顺序来说一说禹都做了哪些事情吗?同桌先练练看。

解读1:大禹的勇敢顽强、一心为民。

预设1生:千山万水,他走了许多的路。鞋子磨破了。

师1:他爬的山多吗?他过的河多吗?这就叫千山万水。谁来读。

师2:真辛苦!多远的路呀!大禹每座山都要爬,每条河都要过,这就叫——读:走遍了——(千山万水)生读。

师3:多不容易呀,可是只有走遍了千山万水,才能看清复杂的水流和地形啊!

师:你还从哪个词体会到大禹治水的不容易的?

预设2生:千辛万苦从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师:在治理洪水过程中,大禹吃了很多很多的苦,他到底吃了哪些苦呢?

师1:大禹吃的苦多吗?指导千辛万苦。

师2:是啊!大禹把这些苦都尝尽了!能把他的这种艰辛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吃尽了千辛万苦)。

师3:大禹吃这样的苦,受这样的罪,是一天吗?两天吗?是啊,整整十三年啊,漫长的十三年,他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的治水,大禹是多么的辛劳啊!他——吃尽了千辛万苦。

预设3生:九座大山九条大河特别的多。

预设4生:挖通劈??

师:同学们,这么多大山,这么多大河,是挖掘机挖吗?是啊,古时候可没有挖掘机,这大河、大山都是靠禹带领老百姓用双手一点一点挖出来啊!多么艰苦啊!(再读第二句)。

预设5生:仔细地察看。

大禹肩头的胆子是多么地沉呀!所以他要仔细地察看。(练读)。

师小结:治水如此艰难,难道他就不觉得苦吗?因为他一心想着——(治好洪水,让老百姓早点过上好日子),只要一想到老百姓,再苦再累,他也是——下决心要治理洪水。此时此刻,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生答)带着这样的感受,你来读。

解读2:大禹的聪明才智。

那么大禹在仔细地观察水流和地形之后,他又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师小结:大禹不仅是个勇敢顽强的人,而且是这么一个有智慧的人,这样的大禹,你佩服他吗?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同学们,让我们把禹的壮举永留心间,背诵第二小节。(点击课件)点名背。

解读3:大禹舍小家顾大家。

1、大禹在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出示图片)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

2、谁能把它填一填吗?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3、谁愿意读一读。

师2:难道大禹真的不想自己的孩子吗?那他为什么不回家?

师3: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更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他一心想着——是受苦的老百姓,一心想着——治水,他不能耽搁一分钟,他只有将深深的父爱埋藏到心底,多么伟大的人啊!

6、带着你的感受齐读这一小节。配音读。

(三)百姓安定,代代相传大禹名(略读第四自然段)。

是的,百姓是多么感激大禹呀!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感激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小朋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

四、拓展延伸。

大禹的精神代代相传,在当今社会,像大禹这样的一心为民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最后滚动英雄群像图:偷偷买血只为藏族孤儿读好书的西藏阿里书记孔繁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病痛折磨仍坚守岗位的焦裕禄,这是抓捕逃犯途中不幸牺牲的警察局长任长霞……他们一心想着老百姓,他们的故事也会代代相传!课后找一找有关他们的资料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吃尽了千辛万苦。

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制服洪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jiaoxuesuibi/100842/。

爱莲说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体会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2、从文中获得启示及对自己的处事观点、态度进行再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一张张美丽的荷花图片,有的一枝独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群花璀璨······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荷花图,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是怎样赞美莲花,怎样以莲花自比的。

二、作者与文体介绍。

三、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1)、听录音朗读,学生在书中标注出难读的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读,体会节奏美。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明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4)、全班同学齐读。

2、译一译(掌握重点实词,试译全文)。

四、合作探究,文句品析。

1、熟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莲的句子,并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2、通过这些描写,能够看出莲花具有怎样的品质?

3、讨论: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对菊和牡丹抱有怎样的认识?

五、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布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程同步练习册。

黄河象教案一等奖

1、能够认真漂亮的书写本课六个生字,准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黄河象化石的情况以及发现挖掘的过程。

4、能有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学习作者说明方法的准确性。

6、欣赏科学家假想的故事,感受科学家假想的有理有据。

教师准备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图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化石的资料、搜集黄河象化石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

1、师:先来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幻灯出示化石图片)这些都是——化石。

关于化石你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化石的资料)。

2、出示黄河象化石的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化石吗?对,这是古代黄河象的化石。你对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又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象化石的资料,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及时补充。)。

3、看来同学们在课前都认真的搜集了资料,为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3课黄河象。(板书课题)一起来读读课题。这是一篇科普散文,这样的`文章我们在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二、检查预习。

2、我们本课一共有六个字要求大家会写。打开写字课本。我们已经让大家临帖并写了一个。现在我们看一看这六个字按结构分可以分为几组?先来看左中右结构的这三个字你认为在写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左右结构的呢?最不好写的要数半包围结构的这个腐烂的腐字,跟老师一起先写一下。好拿起笔把,按我们刚才说的再来写一写这六个字。与你预习时写的比一比,是不是有了明显的进步。

4、好下面我们打开书,我请同学们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一他读得准确吗?二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关于黄河象的哪些内容?(指名读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爱莲说教案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

一自主学习。

(一)、莲花欣赏,交流导入。

1、图片展示: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2、作者简介:

3、题解: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诵读课文,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蕃淤泥濯清涟蔓亵玩焉。

2、译一译: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二、小组交流。

三、合作探究,文句品析。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2、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

3、归纳主题:

4、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2、课外延伸。

a解释词语:

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b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莲说教案

1、知识目标。

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增强语感、加强朗读能力及说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培养高尚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4、创新目标。

培养主动质疑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整合材料的能力。

加强朗读,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理解文章的主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累卡片。

:自主、合作、探究。

诵读、品析、说写。

:一课时。

一.赏图评花,设境启疑。

1.教师启发质疑。

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总喜欢用花来形容、赞誉,可见花是非常圣洁、华贵的。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们不只是用花来装点世界,美化生活,还赋予花以一定的性格品质。所以,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语言。比如:红玫瑰的花语是爱/美,是送给爱人或者情人最好的礼物;康乃馨的花语是温馨/慈祥,最适合用来送给母亲。你还知道哪些花的语言呢?(如勿忘草:不要忘记我等)。

2.学生自由发言。

谈谈各自所了解的花语,然后同位交流,说说自己最喜爱的花和它所蕴涵的意义。

一、导入课题。

1、两副图画相同点,答案就是谜底。

埃及、印度国花;介绍荷花知识及动人传说。

蝉教案一等奖

从介绍作者导入新课。使学生通过了解伟人经历感悟伟人情怀,体会诗歌的感情。

作者简介。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爱莲说教案

1、学生汇报收集的荷花名句,并略作评析。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岭。

d、菡萏香销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

2、李渔的《芙蕖》。

思考: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来描写荷花的?

——以时间为顺序,描写了荷花从萌发、生长、开花、花谢及结蓬的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的风姿。

3、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思考:1、这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同一生长时期的荷花的?

——从叶子的形状、荷花的颜色、荷花的香气、荷叶的波痕等几个方面来细描细绘的。

八、总结全文。

爱莲说教案

1、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一、 导入课文。

二、 解题,揭示学习目标。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 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三、 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 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 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 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学生讨论)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

五、背诵全文。

六、 总结课文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2、思想教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 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爱莲说教案

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课堂教学中尽量不要忽视、荒废学生的任何一种智能。

3、每人都有智能强项,但八种智能可以兼有。

4、正视差异,善待差异,可以对个别的强项智能进行特殊培养。

5、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预习。

1.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2.按照多元智能组合设计教学情境,进行分组学习。

3.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描述“问题解决”的过程,展示探究的成果,交流学习的方法。

1.介绍相关教学参考书,提供图书馆、阅览室等与自学有关的时空条件。

2.提供网上学习的条件,介绍有关荷花的相关网站,有关荷花的图片、种类、荷花文化以及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视频资料等,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

3.提供文体相关常识、古代中国文学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引发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探索的兴趣与创新的动力。

在学生第一课时掌握了生字、实词和重点句并疏通大意整体感知,并按要求做好研究性预习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可作这样的要求和设计:

学生通过八种智能模式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会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肢体运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然观察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同时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根据学生的智力倾向以及个人选择,组成几个个“问题解决”小组,分头完成各自小组的学习任务。

2、亲自去公园观赏荷花,了解相关的知识;

3、网上搜集有关莲的摄影图片;

读懂课文,能感受文章语言言简意丰,结构严谨的特点并懂得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哲学家笔下的人生哲理,能以语言、形体、音乐、绘画、人际沟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数理逻辑:统计目前自己了解到的荷花种类;统计写莲的经典名句及其作者;

自我认识:描述自己学了《爱莲说》后的感受;用抒情性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体莲花图片;如何认识莲的“出污泥而不染”;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我爱”说或写一段话,抓住所说事物的特征,力求能出新意。

自然观察:把收集的莲花资源进行分类或实地观察荷花并写一篇日记,要抓住荷花的特征。

评价方式:评出“最佳朗诵者”、“最快背诵者”、“最佳合作小组”、“最佳表演者”、“收集资料能手”、“小画家”、等。

1、不拘一格的教学设计,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智能组合倾向与兴趣爱好选择命题与角度,参与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把教师所教的内容与学生想学的内容联系起来。

2、依据多元智能训练的思路创设教学情境,把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的引领与驱动下,扮演不同角色,发展自我智能强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既为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可能,也为个人参与团队的、合作的、互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又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智能训练方式、不同的探究途径、不同的实践成果的“交互”的“多元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对话、合作与借鉴,学会协同发现、分享成果、欣赏他人的创造,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3、在开放的、有众多学生参与的课堂情境中,教师的作用将变得更重要。教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创新的教学设计上及教学进程的导航与调控上。教师课堂的引导与调控水平关键体现在对学生思路、兴趣、情感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因为,学生学习经验与自控能力的不足、教学目标与教学情境整合的乏力、课程资源与知识储备的缺失等等,都会降损学习质量。

4、新课程的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应用如何在教师的设计水平上得以体现,关键在于教师在设计中是否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既有对教材显性资源的充分利用,又有对教材隐性资源的再度开发,提升教材内涵,提高课的含金量。这样,我们也许才能真正达到“下课铃响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应是学生新的学习内容的开启”。通过这种开启学生多元智能的合作探究方式,既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又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使学生的学习空间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打通了学科界限,从而使学生的多元智力得到很好地发展。

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

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

周敦颐()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

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

4、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

五、背诵全文。

六、总结课文。

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2、思想教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布置作业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者惋惜。

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

托物言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