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课例研修记录大全(12篇)

实用课例研修记录大全(12篇)

ID:5352989

时间:2023-10-26 09:09:36

上传者:飞雪 实用课例研修记录大全(12篇)

范文范本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写作技巧,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这里收集了一些经典和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课例研修总结

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教师们以“课例”为载体,发现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通过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者,以促进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

课例研修的一般流程是“三课两反思”模式,即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并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升华。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具体任务是备课说课;第二阶段具体任务是上课观课;第三阶段具体任务是说课议课;课例研修不同于常规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活动,而是有比较系统的研修活动过程。

课例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重点,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教师面临着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困惑。进行课例研究,为教师们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条件。开展课例研修,可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那么如何做好课例研修呢?我认为,要做好课例研修,首先要有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因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个人的智慧远远比不上集体的智慧。特别是对一个课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才能更好地相互学习和改进。其次,需要执教者自己反复地琢磨,大家的建议最终还是需要执教者自己去综合,最终形成与自己的风格相似的课例,这样才能让学生、让自己受益。这也是这次学习给我最深的启示,就是深刻的体会到反思在课例研修中的重要性。不管教学如何,只有积极地去反思,才能在课例研修中不断的取得进步!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一名教师如果能积极投入到研修中,以一个团队的方式进行学习研究,查阅大量资料扩充自己,及时进行总结,那么在教学中一定会自觉地改进方法,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

这次培训让我对课例研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思路也更加清晰,这为将来打下了基础。我非常感谢教师教育中心给我这样的学习机会,也非常感谢张老师的悉心指导,希望在下学期的顶岗过程中能做成功的课例研修。

课例研修总结

目前,教师们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实施,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然而影响课堂低效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认识层面和操作层面这两大层面。

(一)对知识的理解层面。

1、教师本身认识不到位,导致课堂教学低效。

(1)教师本身缺乏专业的是数学知识。

(2)对课标、教材、教师用书、单元目标的解读不深入。

(3)对学生了解不到位。

(4)对目标定位不准确。

(5)对学习目标的重要性理解不够透彻。

(6)有效的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体现教学目标的功效。

(7)学习目标的落实随意性太大,实效性不强,效率不高,目标的达成不凸显效果。

(8)教师对学习目标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实效性的目标落实始终处于被动。

(二)操作层面。

2、教师教学策略不合适导致教学低效。

根据我们对课堂的观察研究,发现因为教师提问和反馈的低效。

(1)提问低效。第一,提问缺乏思考性。第二,提问缺乏挑战性性。

(2)反馈的低效。第一,反馈不及时。第二,反馈偏离学生最近发展区。第三,反馈不到位。

影响课堂教学低效最主要的是在认真学习《怎样做课例研修》理论的基础上,用说课、观察、质量检测进行研讨(即三课两反思),开展主题式课例研究活动。以全面推进“参与式”教学方式为先导,以课例研修为突破口,以培训学习和教师参与研究为主要形式,以培养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在此次的完小的集中培训会上,我们完小的课例研修组长李荣老师又对我们完小此次《数学学科课例研修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自从拿到教材后,我就认真的研读,对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勾画,同时,我们又在中心小学进行了三天的集中培训。随后,在20xx年3月19日至20xx年3月21日这三天,我们完小又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研修,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达成,能使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更凸显实效,学习活动更加有效,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经过九天的培训后,我们完小在中心校领导刘主任的亲自指导下,又在20xx年3岳27日、28日、29日通过了三次课前会议与集体备课,并紧紧围绕我们完小的课例研修主题:“《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研究》”,进行三次教学方案设计、三次观课、三次议课,即三实践两反思来完成我们完小此次的课例研修。

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实施,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必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2、关键问题的设置和活动的开展,活动流程、要求必须与学习目标环环紧扣,逐层落实,分层突破。

3、学习目标的设置必须紧扣教师用书、文本、课标、学生、单元重点,以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4、充分渗透评价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落实目标的指向性要明,目标是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突破什么,练什么,巩固什么。

6、通过研修,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达成,能使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更凸显实效,学习活动更加有效,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7、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达成,能促使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搜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8、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9、塑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10、促使教师对目标的提出和确定,设计、使用更有效。

11、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定的基础。

通过课例研修学习,我深刻体会到:研修,开阔了教学眼界,拓宽了教学视野和能力,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对于这样的学习来说,也许我们付出的是忙碌,但我们收获的通过研修,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达成,能使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更凸显实效,学习活动更加有效,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课例研修总结

又是一轮艰苦的培训结束了,回顾几个月来的工作,新柳完小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指导、完小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抓住重点,扎根课堂,精心组织,认真实践,反复研究,不断总结,终于完成了《怎样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这一主题的研修工作,为了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特作如下具体总结:

1、反复推敲,明确主题。

根据我校学生阅读能力相对较弱,不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特点,完小通过讨论,首先确定研修主题为《怎样在小学语文精读课文课堂教学中,结合参与式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经过大家共同思考,觉得这一主题有点大,不利于搞课例研修,于是几经争论,最终确定完小的研修课题为《怎样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一个研修主题,就凝聚了大家共同的心血,也唤起了完小全体教师的研修热情。

2、精心组织,明细分工。

课例研修对于我们完小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新柳完小一开始就精心制定了《东华镇新柳完小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题研修领导小组,明确完小校长为课例研修组的组长,为了使工作更详细,做到事事有人做,完小教研员罗再芬老师又制作了《课例研修人员分工情况表》,把每一项具体工作都根据教师的特点分配到人。

3、扎根课堂,认真实践。

课例研修主题明确后,通过讨论,新柳完小决定选择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触摸春天》作为研修课,14位教师通过精心备课、抽签决定执教者的方式展开研修,并在副校长李忠权和教科室主任刘朝光的精心指导下,严格按“两实践两反思”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无论是教师个人备课、执教者两次说课、两次课堂教学实践,还是其他教师的议课、观课量表的制作和修改、实践课案的修改,我们都紧紧扎根于课堂,紧扣研修主题进行,每位教师在议课时都站在执教者的角度,提出每一个教学环节“如果是自己执教,我会怎样做”的建议。在两次实践中,执教者严谨指教,课后认真反思,其他教师认真观课,课后都结合自己的观察点提出较好的建议。

4、反复研究,不断改进。

在第一次课前会议上,由执教教师李涵说课,其他教师都结合自己的课案进行了思考,并带着思考进入第一次观课,第一次课后会议,大家都踊跃发言,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观察中的发现,提出了修改意见。为了有利于执教教师的第二次课堂教学实践,新柳完小又组织李涵、杨兴荣、罗再芬、李发富、赵景发、李朝翠、徐少开几位老师进行了综合意见的课案修改确定会,结合李涵老师的教学风格进行了修改,修改细到每一个活动的确定、关键问题的设计、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灵活处理问题的建议等,为第二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次实践后,全体教师又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讨论确定第三稿的课案以及观察量表,最终形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

5、认真反思,总结成果。

每一次课后会议,全体教师都认真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课堂观察中发现的不足等该怎样改进,虽然完小的班级数限制了进一步实践的可能,但教师们的思考却让大家仿佛都能清晰地看到第三次实践的成功。负责撰写论文的几位老师,把这次“两实践两反思”中的收获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写出了实用价值非常高的教学论文。参与多深,收获多深,这是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可同样是课例研修中大家的共同心得。

1、顺利完成了《怎样做课例研修》这一校本培训任务。

2、全体教师通过积极融入到“两实践两反思”中,不仅懂得了怎样做课例研修,而且深深感受到了课例研修的魅力,为课例研修的生根发芽长叶开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进一步理解了备课、上课、指导预习中,应该怎样教会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为提高我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理论基础。

1、由于研修组的成员大多是本完小的教师,缺少一些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引,导致研修成果不够完善。

2、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反思的时间较少。

3、班级数较少,导致不能开展第三次实践活动来验证研修成果。如果条件允许,应该不断深入,尽量做到“多实践多反思”,使研修成果更完善、更具用使用价值。

结合此次校本研修,我们一致认为:

1、今后完小的所有教研活动最起码要采取“两实践两反思”的方式进行,不要计较开展次数的多少,而应每次都让每一位教师觉得研有所得、研有所值。

2、在以后的课例研修中,教师反思的时间要保证足够,在实践以后能让每一位教师都充分的反思,并结合反思修改自己编写的学案,而不能仅限于执教教师,这样整体的受益会更大、收获会更多。

3、可以鼓励教师把课例研修与小课题研究结合在一起,使研修更深入、研修成果的价值更高。

课例研修,点燃了我们教研活动的明灯,催我们前行,激励我们在教育这篇沃土上深深扎根。它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它是进步的基石,是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之门的钥匙。我们一定会用好从这次课例研修中学到的好方法,切实提高完小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的。

课例研修心得

本次,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感觉收获颇多!

培训中,我认真倾听了多位专家的视屏讲座,学习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与班上众多优秀教师一起讨论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与他们一起进行了课例研修,受益匪浅!

一.提高了自身师德素养。

通过聆听众多专家的师德讲座,我的思想素质得到了一定提高,同时,通过学习,我还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并积极改正,有一种脱胎换骨之感。

二.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并用之实践。

作为一线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之为我的教学工作服务。在培训中,我把自身对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三.注重自己的专业成长。

通过本次学习,我了解到“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我们要积极学习,以达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目的。

四.积极参与课例研修,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课例研究活动。“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通过本次学习我更明确了今后的方向,坚定了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课例研修心得

1、对小学科学《坚硬的岩石》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进行整理、归纳分析。

2、通过利用感官感知和借助工具实验来认识事物,让学生发现岩石的特征和了解岩石形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岩石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研修重点难点分析。

观察及使用简单的实验工具,初步认识岩石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活泼,奋发向上,学习科学的兴趣浓厚,动手操作技能较好,探究性较强适合研修。

1、常见的岩石标本;

2、烧杯、滴管、盐酸等;

3、放大镜、锤子、水。

五、研修的过程及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以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课例研修。

通过本次培训,和已有的教学经验,我们已经掌握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概念,围绕本课例的研修,我们课例组成员广阅群书及上网搜寻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文章,然后组织学习,为课例研修的实验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3、我们把新课程的实施、课例研修和教师平时的教研教改都结合起来,进行实践反思。我们不但把课例研修的重点放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教学实践,还且还及时的进行推广。

六、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具体策略。

策略一: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策略二: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探究能力。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课外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策略三:对问题进行筛选归纳,最终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对问题进行筛选归纳,是科学课堂探究中的关键所在,它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的途径之一。教师通过激励和帮助,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实验。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既加强了小组内的合作,也加强了小组间的交流互动。具体操作如下:

课例研修心得

环城小学科学组课例研修活动报告二〇一三年春季学期,我们科学组的四位教师参与了学校组织的课例研修活动,经过三个多月的理论学习、专家辅导、动手操作与课后反思,使我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在活动即将结束之际,现将整个过程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进行理论学习。

从二〇一三年二月份以来,我们科学组教师对《怎样做课例研修》读本进行了认真的学习,通过对两个序言、十一个专题的研读,使我们懂得了做课例研修的目的意义,做课例研修的理论基础、原则及方法步骤;懂得了怎样确定课例研修的主题,为什么要召开三次课前、课后会议,进行三次观课议课,即“三课两反思”的研修模式;另外,还分块给我们介绍了研修的案例。从这些参与者的随笔、反思和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课例研修中研修员、学校管理者、学校教研组、学科教师一起进步、共同成展的过程。

2、制定实施方案。

学校考核作为本组的达标课。方案选择三年级作为课例研修的年级,把《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研修主题、《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作为研修课题。

3、听专家辅导培训。

研修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参与了六场专题辅导培训。在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七日的培训中,一是听了张校长《怎样做课例研修》的动员讲话;二是听了尹副校长《怎样做课例研修》的培训要求;三是听了周咏梅老师《怎样做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在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六日的培训中,一是听了尹副校长讲的《课例的撰写》;二是听了唐桂珍老师讲的《观察量表》、《课堂观察表》、《课堂教学观察表》的使用说明;三是听了周咏梅老师讲的《课例研修方案》、《课例研修报告》的撰写。通过培训,使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课例研修得到了很好的认识与把握。

4、对课例进行“三实践两反思”

“三实践两反思”是我们本次课例研修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我们选定的课例中,我们严格按培训教材和学校的要求实施,大家集体备课,由杨曙明老师执教,郭云、柏燕华、周显忠三位教师观课。在杨曙明老师的带领下,前后共进行了三次课前、课后会议,三次观课,两次课后反思。经过设计、教学、反思——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的过程使我们的每一次都有很大进展,最后达到了优质的境界。

5、认真进行总结和填写学习成果册。

在研修活动即将谢幕之际,每位教师对三个月来的研修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在总结成绩经验的同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步努力方向。为了痕迹管理,每位教师认真填写了学习成果报告册,把课例研修的全过程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要求每位教师要认真分析、认真填写、认真记录,使学习成果册真正成为这次课例研修的智慧结晶。

二、取得的成绩。

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2、课例研修更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

通过对课例研修的学习,使我们更新了观念:对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为了还给学生一个快乐高效的课堂,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将自己所学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让自己的思路更开放,方法更灵活,带领学生一起体会成功的喜悦。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课例研究活动。

在历时三个多月的活动过程中,我们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把课例研修看成一种负担,变成今天的感激和期盼。活动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付出的艰辛的努力,一次次的课例跟进,我们都有极大的收获。一次次的课后交流,我们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凝结成智慧的结晶。

4、巩固和发展了参与式教学成果。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意识和主动参与能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科学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人在情感、思为和行为上都投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在课例研修中,科学组采用了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用以“学”为中心的合作式或协作式模式上课。把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活动来完成,并提出了每一个活动的关键问题和方法。学生在教师及“助学案”的引领下,获得了“多思考、多发问、多沟通、多协作、多参与、多尝试、多体验”的机会,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创造了师生之间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高度融合和统一。

5、提高了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的水平。

在课例研修中,我们总结了小组合作探究时“学生之间不能友好相处,课堂喧哗,小组活动时间不能充分运用,搭车现象”等常见问题,做了有效控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的合作探究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体者,而不再是旁观者。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重视了以下三点:1、落实实验探究小组,明确分工、明确任务和明确探究内容,在实验探究前让学生先设计好实验方案,便于操作。2、要求学生人人参与探究,做到动脑、动手、动口,共同协作,从中体验实验成功的乐趣。3、对于一些关键的实验材料,加以调控,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为了方便学生进行探究,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教师还制作了一张记录表,通过这张表格,将探究活动的提出、观察、质疑。

课例研修心得

岁月如梭,在教育战线已经工作了7年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前进中,自20__年开始,赤峰市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携手研修网即将走过两个年头。我十分珍惜这次培训机会,每天认真看视频,写作业,完成心得体会。

培训中我认真观看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使自己受到不小的熏陶,同事也与班上的优秀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互相借鉴、学习感悟,并积极开展了课例研究活动。通过培训,使我知道如何更好的完善自己,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好的贡献。

一、开阔视野,学习新思路。

通过学习,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培训中,专家老师分别阐述了他们对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各种看法,并向我们介绍了国际上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知道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使我没出国门,就了解到国内国外的优秀理论。

二、理论、实践二者缺一不可。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联系理论知识,让理论找到检验它的舞台。网络培训中,把自己的困惑和经验在平台上交流,让困惑得到了解答,经验得到了传递,并在课例跟进后,运用所学应用的最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发现和解决所出现的状况,培训让我的头脑得到了更好的武装。

通过讲课,听课,评课,视频学习,能够多维度的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先进的理论剔去了陈旧的观念,教育教学也随之调整姿态,这让我把自己的位置摆的更端正,改变了一些教学方式、方法,懂得亲近自己的学生,让课堂变成一个多元的舞台。

三、加强英语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做一个不落伍的英语教师。

培训的这个阶段,教学也比较忙,这更让学习的时间变的宝贵,这次讲座的教师都是各地的专业人士,听他们的讲座的机会不多,让自己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每个讲座我的听的格外认真,精心揣摩,并做了笔记,发到日志中,供大家参考,理论的创新,知识的更新,让我对未来的教学更加有信心。这次培训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学员,各方面都受到启发,让我们更加热爱小学英语的教学。让想学生吃的饱,教师就要有丰富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就要不断的更新知识,让新知识、新观念、新思路不断地走入教学实践中来。为了不落伍,教师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四、通过校本教研、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开展课例研究,展现课堂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把课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课例研究,是学科组进行校本教研,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课例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校本教研及课例研究,可以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这次培训,让学我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思路变的更为清晰,以前感觉校本教研和课例研修是一种形式,而现在把它看作是自己专业成长的基石。培训开始,我就建立了qq群“教师研修区”,在这里我们对英语教学、课例研究等等进行深入的讨论,大家互帮互助,真的是不亦乐乎。一次次的交流,我们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凝结成智慧的结晶。在执着的研修过程中,我们都分别获得了收获,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们这些原本陌生的人因为课例研究走在了一起,通过学习合作,形成了一个优秀的团队,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做了保障,有问题,我们可以在群里讨论,研究,解决。我们也一定会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取得辉煌的成绩。

感谢培训的组织者,也要感谢教研室、总校给了我们青年教师提供的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为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走的更远、更稳铺设了一条金色的路。我会把我在这次培训中的收获带到教学中去。

课例研修心得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课。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在诵读中陶冶儿童感受语言美的情操。

听了管蕾老师的课,我感觉她上的很出色,整个课堂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秉着“生本”课堂的理念,本节课上的扎实而有语文味,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下面就来一一说说。

1.教学环节清晰干净。

管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在每个环节的处理和过度上,目标明确,环节和环节的过渡都很自然。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管老师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创设情境,准备了“蓝天”、“月亮”、“星星”等素材,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弯弯的月亮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像什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的说话训练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

3.使用儿童化语言进行教学。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纪比较小,管老师使用儿童化语言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孩子产生倾听的愿望。孩子愿意听,并且听得进去,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4.谜语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管老师用做谜语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本课,这让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激趣是教学极其重要的手段,让新课的学习有了良好的开端,学生们能积极的参与到谜语当中来,高效实用。

当然,对于这节课,我们也有一点建议:

课文读的还不够到位,读的时间还有所欠缺,读的效果也有待加强。以上是我个人对本节课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课例研修报告

1、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2、参加研修的有学校的教务主任和地理组成员。

《利用经纬网定位》一课,是初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从教材位置可以看出,本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这个基础如果没有打好,将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

另外,第一节内容的设计,先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初步认识地球仪。然后,通过经线和纬线一课带领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地球仪。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知识。体现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教材设计是由浅入深进行的,而本课就是由浅入深的“深”,所以非常重要。

课标对本课的要求只有一个: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要求达到掌握水平。

1、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活动、练习,引导学生学会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项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进行一定的德育渗透。

2、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学会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学习策略目标:教学利用图像,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方法。还要注意启发性和趣味性,尤其要多练习,以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

初一学生的状况:首先在小学阶段没有学过地理,对地理知识基本上是空白的。其次,这个年龄的学生空间思维感比较弱。而本课所设计到的经线、纬线,不仅空间思维感很强,而且还不是地球上真实存在的,利用经纬网定位就是利用虚拟的知识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这对初一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更加困难。所以,本课知识是难点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是从学生年龄特征、学习爱好的角度出发的。本节主要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首先通过经纬网课件师生互动,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明白利用经纬网定位的原理。然后,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熟练的掌握知识。

(一)导入新课。

在学生进入课堂之前随机发给学生座位票,让学生对号入座。并播放歌曲营造气氛。然后,学生总结找座位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座位的排和列与经纬线的相似之处,从而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通过四项活动展开:

活动一利用多媒体展现经纬网地图,以及动画效果,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经纬网定位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活动二“看谁找得准”,教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标有经纬网和城市的大地图,并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内容相同的小地图,以防止学生看不清。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找出悉尼、纽约、大连和北京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四个城市的经纬度位置。初步练习利用经纬网定位。并介绍经纬网定位的用途。

活动三“看谁找得快”,继续利用此地图,让学生仍以小组竞赛形式,将教师所给的带有经纬度位置的地点标在图上。这是与活动二相反的练习。所采用的地点是泰坦尼克号沉没位置(36°n,24°w)和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位置(44°s,150°w),以及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28°n,125°e)和有“魔鬼海域”之称的百慕大三角的位置(73°w,32°n)。选择这四个地点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趣味性。

通过这活动二和三的练习之后,学生基本上可以比较熟练的掌握利用经纬网定位的知识了,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活动四游戏,就是让学生更加熟练的运用这一知识,并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四游戏——求救,首先给学生座位设计成经纬度的形式,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要将座位设计的与图上一致。即横排为纬线,纵列为经线,中间横排为赤道,前排为北纬,后排为南纬,中间纵列为零度经线,左侧(学生)为西经,右侧(学生)为东经。然后根据学生数确定度数,并将每排每列的经纬度位置做成标示牌发给学生,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自己所对应的经纬度位置。

然后,教师随机提问学生所在的经纬度,或说经纬度位置让大家找是谁,又一次练习。

学生很快的找到了这个同学。

最后,让学生自己来设计一个游戏情景,看谁能快速的找到求救者,成为最佳救护员!这个游戏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真正成为活动主体。

经过教学,收获很大,具体反思如下:

成功点就在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初中学生较难理解的,如果讲深了,学生就学不明白。所以,将教学内容做简单化处理。即利用排列交叉点的找座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经线和纬线交叉点的经纬网定位原理,之后,再通过多个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这样,有利于学生理清学习思路。

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1、有遗漏的地方。例如,在讲到经纬网定位的注意事项,让学生说出如果不写明东西经和南北纬,就会找到四个点时,本来设计的让学生在图上找到是哪四个点,结果给遗漏了。

2、缺少终结性评价。课堂上,让男、女同学比赛,激发学习兴趣的活动,在课程结束时,应给学生终结性评价。结果没有给以及时的评价。

另外,课堂中学生的表现,给老师带来惊喜,也给课堂效果添彩不少。主要表现在游戏求救这一环节,学生自己设计的游戏情境,远远超出教师的意料,甚至比教师的设计还更胜一筹。我想,这些亮点真是教师应该注意的,在备每一节课时,教师都应该充分挖掘学生个体潜力,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这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例研修心得体会

12月1日参加了旬阳县小学数学课例研修学习,在培训中我聆听了3节数学课及数学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独特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

提高教育思想,开阔改革视野。为期一天的培训学习,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阐述了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通过学习理论,不断应用实践。作为一名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数学课程标准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

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专业型教师。培训既紧张而忙碌,因为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每听一课我都认真准备,精心揣摩,通过网络便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着地扑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上。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

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课例研究活动。

在历时两个多月的国培过程中,我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把课例研修看成一种负担,变成今天的感激和期盼。培训过程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付出的艰辛的努力,我们都有极大的收获。一次次的课后交流,我们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凝结成智慧的结晶。在执着的研修过程中,我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收获颇丰。我们坚信,课例研究过程中的这种不服输、不言败,孜孜以求的精神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此次教师的培训,要感谢教育局、教研室、学校给我们教师提供的一个肩膀,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教育这条路上,奋斗的目标还在远方,我还将以此次培训的收获作为一种鼓励,鼓励着我继续前行!只要我们不断地思索——寻找问题,再想策略——解决问题,并用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来关注课堂教学,我们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课例研修心得体会

在本次培训中,我学习了《怎样做课例研修》,我深刻地感受到课例研究应着眼于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教学方面的改进是一件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事业,教师集体协调一致相互评论,实践反思是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取得进步。而课例研修的过程正是提供了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反馈教学,共同改进教学的平台。试想,当老师们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时,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的实践智慧,那该是一个多美妙的过程啊。我想这也是课例研究所真正所要追求的境界。学习过后,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课例研修”及怎么做,感觉到其实以前自己的工作中也在进行着课例研修的活动,但是做的不够细,学习后我想应深入的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献,并大胆的在课堂中去实践,勤思考,善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常态教学通过对课例研修资料的学习,给我最深的启示就是深刻的体会到反思在课例研修中的重要。不管教学如何,只有积极地去反思,才能在课例研修中不断的取得进步。

通过对课例研修资料的研读我明白了,课例研修是以教育理论作用于真实的教学实践,以深刻的反思带动有效的行为跟进,每一个教师个体都能在群体互助中增长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获得群体研究中的快乐和成长中的喜悦。课例研修发挥教师集体研究的优势,借助观察、记录、分析等手段,解决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从而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

“课例研究”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课例研修一般流程是: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并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升华。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具体任务是备课说课。第二阶段具体任务是上课观课。第三阶段具体任务是说课议课。课例研修不同于常规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活动,而是有比较系统的研修活动过程。教师参与课例研究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能不断提高教师的问题设计能力;二是能不断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三是能不断改变教师的教学观。

“课例研修强调的是从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出发,教师集体通过行动研究,借助课堂观察和实录分析的手段,观课、议课教师与执教者一道设计、反思和再设计、再反思,寻找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调整教学行为。”“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者,以促进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我认为做好课例研究,首先需要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因为,个人的智慧远远比不上集体的智慧。特别是对一个课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其次,需要执教者自己反复地琢磨,大家的建议最终还是需要执教者自己去综合,最终形成与自己的风格相似的课例,这样才能让学生、让自己受益。本学期我将继续认真学习有关课例研修方面的理论文章。认真领会课例研修的真正内涵。

课例研究使教师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教师在参加课例研究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研究的主体。教师本身还是一个重要的培训资源,他们的经验、学识、品质、情感,在解决问题、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例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重点,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教师面临着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困惑。进行课例研究,为教师们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条件。

课例研究注重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可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开展课例研究,有助于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

董琦教授说的一句话:教师什么时候能和医生一样那么专业,就不是随便可找人替代的职业了。我想课例研修就是教师通往专业的必经之路,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也在课堂度过,只有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才不会虚度自己的光阴。只有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的意义,从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之前只是听过课例研修,却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通过学习《怎样做课例研修》,才真正了解了课例研修。课例研修强调的是团体的互助和合作,增长知识和能力,凝聚集体的精华和智慧,以获得分享的快乐和幸福。以学生中目前欠缺的东西或教学中的重点训练内容等为主题,抓住一个本学段、本学期或细节化的点放在教学内容中来进行训练。通过此次的培训使老师们更加专业化,有理论的支撑也有行动的实践,对于促进老师的职业成长非常有帮助。

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到,一名教师如果能积极投入到研修中,以一个团队的方式进行学习研究,查阅大量资料扩充自己,及时进行总结。那么在教学中一定会自觉地改进方法,不断地提高。而这种提高的速度必将是非常惊人的参加完课例研修启动大会感受颇多。我觉得《课例研究手册指南》是基于前经验的实践与新行为发展为新经验的过程,是对他人经验分析、整合、吸收为自己经验的过程,是将外部教育理论与学科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知识结构的过程,是教师把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自觉地转化为课堂上教育实践智慧的过程,是教师把研修体会、收获提炼、整理为文本或视频等形式的主题研修成果的过程,是将研修团队中每个成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在相互依存的群体研修中,展现出来成为教师群体教育智慧发展的过程。这本指南告诉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巧妙设计,如何突破重难点,为我们指明了课例研究的方向,通过一个个非常有效的教学妙招,使我们真是受益匪浅。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使我看到了课例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在课例研究中我认为一定要改进教师“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交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得意、得言、得法,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不做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老师要有创新,让自己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真的在读,真的会说,真的会写,真有感悟,真去体验,学生从“学会”,“会学”到“乐学”。

课例研修报告

我发现数学情境创设,应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价值:

1、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数学课堂感兴趣,才能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才能为学习数学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作为一般形式的数学课,都是从一个数学情境着手来展开教学的,如果在课的开始阶段能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进入到教学内容中来,无疑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价值的。

2、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

我们每节数学课,都有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必须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的教学情境必须为教学的内容服务,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3、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作为数学课本身,他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任务,所以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情境,他应当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着眼于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最近发展区。

当前学生的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而且学生迫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乐于通过图形观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有趣的活动来解决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要建立周长的概念,就要创设有效而有趣的活动使其有所体验,所以我又精心修改教学设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教学的: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的编排是先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制作小布艺的花边,但是我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缝、剪花边用的时间可能会太长,影响教学进度,所以我冲破了教材的束缚,创设了描树叶引入概念的情境,一方面此活动直观、简便,利于学生操作,另一方面在课件音乐的熏陶下也可以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一些常见图形和物体内化周长的概念,此环节我首先出示课件设计让学生说一说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再引导学生找一找,摸一摸教室内一些物体表面的周长,层层递进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3)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如果单凭学生个人逐一地去测量每一个图形,那所需的时间无疑是漫长的,所以我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这样还能靠集体的智慧想出测量周长的简便途径,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务实的学生基本功。在自主探究周长含义与合作学习测量方法的基础之上,利用红红的新居让学生独立完成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案: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生:能。(跃跃欲试地说)。

师:好,请你们拿出一张纸和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学生们纷纷认真地画了起来)。

师:同学们都画好了吗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

师: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一名学生拿着他树叶和笔上前演示)。

师:描的对吗?(全体学生肯定)你表达得非常清楚,请回。

师:你们是从哪里开始描,又到哪里结束的?

(再找几名树叶形状不同的学生来说一说)。

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课件动态演示)。师: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线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尽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认知基础为切入口。组织学生欣赏落叶图和描数叶。创设了感知动境。

二、结合实际,理解内化。

师:老师这有一些平面图形,看看谁有一双机灵的眼睛能够找到他们的周长。(课件演示,指名让学生上前用教棒指出图形的周长,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看来咱班聪明的孩子还真不少,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周长,就等待着细心的孩子去发现,你们想一想,再看一看,你能找到哪些例子呢?(学生们有的思考,有的环视教室,纷纷举手发言: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指导学生尽可能地边摸边说)。

师:看,老师这也有一些物体,谁能指出他们表面的周长?

(指名让学生上前分别指出钟表、光盘、硬币、人民币的周长)。

通过列举生活中有关周长的事物,让学生充分感知周长的含义,体会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需求。创设生活情境。

三、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学生们分成10组,按要求先估算,边测量边填表。教师参与各组内指导,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简便方法测量周长。

师:请测量好的小组坐好,老师要找表现最好的同学来发言。

(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纷纷坐好)。

师: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你们发现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生1:我发现正方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条的长度再乘4就行了。

师:恩,你的方法很简便。还有哪些图形只要测量出一边的长度就行?

生2: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再乘10可以了。生3:等腰三角形,只要量出一边再乘3就可以了。

师:你们说的真好,这说明你们在学习中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继续努力!请大家接着说说你发现的好方法。

生4:我发现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

就行了,因为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师:这位同学能够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知识进行周长的测量和计算。生5: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细绳绕它一圈儿,然后再用直尺量出细绳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6:我有一个好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或者把它再对折,量出其中的一部分,再乘4就行了。

师: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生7:我是用直尺量出它的周长的,我先在圆上做个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师:你的做法真是与众不同啊。

师:那么如何测量一片叶子的周长呢?

生8:我是用细绳仔细地绕树叶圈,再量细绳的长度得到的。

师:因为树叶是不规则图形,所以我们没法用直尺去量它,只能用这个办法了。

师:看来大家真是集思广益,想出用直尺量、细绳绕和滚动法这么多的好办法来测量周长。你们知道么,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大的用处呢!例如老师想做一顶帽子,就要用软尺测一测我的头围。想做一条裤子,就要测一测腰围。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是多少呢?就和你的同桌一起互相量一量吧!

同桌之间互相量头围和腰围。

师: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为自己的测量结果而高兴,谁来说说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是多少?生9:我的头围是28厘米,腰围是61厘米。

师:测量时有没有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10: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师:刚才在小组活动中,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的团结合作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是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只有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探究活动的时间,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我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去表达、去交流,在大量“探索周长测量方法”的开放性操作活动中体验、内化周长的实际含义。创设实践动境。

四、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学生独立计算。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结果?

生11: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是,我是把这几条边的长度都加起来算出来的。

师:你算得很准确,我代表红红一家向你说声谢谢!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水平,让学生对物体进行实际测量,对红红的新居进行计算,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内容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创设应用情境。

五、问题讨论,拓展延伸。

生12:图形a的周长长。

生13:图形b的周长长。

生14:图形a和图形b的周长一样长。

师:看来大家的答案有3种,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需要你们给我一个有利的证据,咱们分组合作,可以动脑分析,也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量一量,结果自然会见分晓。开始吧!(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回你们找到正确答案了吗?

生15:我们组把图形a和图形b剪下来量了量,发现它们的周长一般长。

师:怎样量的?能演示一下吗?

生16:我们用直尺分别去量两个图形的长和宽,再用细绳分别量它们不规则的边线,把它们俩所有的边线加起来发现一般长。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生17:我是思考出来的,我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知道图形a和图形b的宽和长一样长,再想他们里面都用的是同一条线段,所以他们的周长一样长。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向他多多学习。

拓展问题环节学生通过剪图形比较周长的活动,培养了学习积极动脑,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更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愿望。创设了问题动境。

六、总结交流,畅谈收获。

生18:我知道了围成一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度叫周长。

生19:我学会了如何测量周长。

生20:我知道了测量的一些简便方法。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能够再接再励!(宣布下课)通过前一次的修改和经验的总结,这节课我上的很成功,得到了全乡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通过本次活动,我对“创情境,设动境,体现学生主体性”这一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一、创设情境要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说一说你是怎么描的?”“你都发现了哪些好的方法?”课堂上,我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开展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操作、去观察、去交流、去实践、去创新,让学生在”描”中感知,在“找”中理解,在“做”中内化,在“算”中巩固,在“比”中升华,从而真正在经历求知过程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含义,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学会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建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创设动境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开放。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学时空的开放、思维方式的开放、评价形式的开放等等。这些开放交织在一起,使教学过程呈现多维开放的格局,教学也由此从封闭、单一、机械走向了开放、多维、灵活。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其中有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周长等;有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树叶的周长等;还有头围、腰围等的测量活动,使每个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动脑的全新的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学生在合作探究测量周长的简便方法时,教师鼓励学生归类,例如“除了正方形,还有哪些图形只要量出一条边的长度就行了”学生想到了五角星和等边三角形,这都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开放性。

三、体现学生主体性要关注以人为本的理念。

《新课标》提出:学科教学应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它们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本节课我不失时机的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真正的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格的健全与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