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体会心得汇总

工匠精神体会心得汇总

ID:538019

时间:2023-06-28 15:32:42

上传者:曹czj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工匠精神体会心得汇总篇一

工匠精神值得各行各业的人员去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教师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作为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成长一直备受关注,除了知识、技能的提高,还应注意品质的培养。

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弘扬、践行工匠精神,其实“工匠精神”更应该在青少年中给予培养、传承。

《论语》中有这样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内在的潜力会被激发出来,从而能够倾其所有,越挫越勇,追求完美的结果。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孩子看起来是个电子技术达人,任何知识上的盲区都可以用发达的网络技术来弥补,但是静下心来思考,他们更多的是忙于课内课外繁重课业的应付,而少了一些潜心做学问,追求完美的精神——工匠精神。

不过,本学期学校组织的项目实践研究让我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有了新的认识。

教育要设计触动孩子内心的活动。

本学期在我校倡导利用10%的学科实践活动中撬动学生90%的学习,我们六年级数学团队组织学生进行了《寻找丢失的水资源》项目实践研究,我们制定了导学单,组织学生到污水处理厂、南水北调北京入口惠南庄泵站和出口团城湖调蓄池进行实地考察,做了大量的数据调查研究,孩子们在调查中深深感受到,北京是个严重“饥渴”的城市。

在组织孩子们观看电影《天河》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因看到库区移民搬迁过程中的种种感人事迹而流泪,看到中线工程通水之后自发地鼓掌。

很多孩子由衷地感叹:“以前节约用水对我来说只是一句口号,但当我看到西部人民严重缺水和我们身边这么多的浪费现象,再想到南水北调的工作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我对他们由衷地敬佩,我只有用节约用水这样的实际行动才能表达对他们最大的感谢。

”看,这次实践研究活动触动了孩子的内心。

(呼家楼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在《寻找丢失的水资源》项目实践中研究南水北调的水路图)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优势。

为了更加深入的展开研究,孩子们根据自身特长自愿选择分成了面塑社团、科技社团、绘画社团、写作社团、歌曲创编社团等等,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小课题研究,和自己喜欢的伙伴一起,做着喜欢的事。

他们成立了微信群,在群里小组讨论研究制作方案,一聊就是几个钟头,有时到晚上十点还不休息。

教师正是尊重了孩子的优势,才激发了孩子主动探究的精神,在活动中培养其工匠精神。

教育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实践。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需要实践,仅靠课堂的书本学习,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是理论上的行家,实践中的矮子。

这次项目研究最大的亮点就是研究实践,也正是在时间足够的研究实践活动中,孩子们获得了真知,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科技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完成南水北调微缩模型的制作,自己建立了微信群,每天在群里讨论制作方法和程序,第一次挑战了打孔、用塑胶枪塑胶,孩子们历经14次调试修改,完成了“倒虹吸”、“渡槽”等重点工程的制作,最后保证了南水北调微缩模型通水试验的成功;动画小组的同学为了完成南水北调工程的`历史介绍,自己制作绘画,先后画了近60张画,按照不同内容装入6个盒子,每次将画装入一个纸盒需要两个小时,完整的向我们介绍了南水北调的历史由来、移民搬迁、中线开工等篇章的介绍。

五棵松暗涵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难点工程之一,工人在完成这段工程时,不能耽误一号线地铁的正常运行,还要保证电力、热力等线路的正常使用,每前进33厘米就需要一次测量定位,推进10米就需要进行校量,地面下沉5毫米地铁就会瘫痪,但是优秀的工作人员仅让地面下沉了3毫米,以零事故完成了此项工程。

面塑社团在完成五棵松地铁暗涵工程模型时,孩子们表示:“我们完成这样一个模型都非常困难,有的程序做了好几次,可是对于当时现场施工的工人来说,他们只有一次机会,没有重来的可能,可想而知是多么的不容易。

”爱好游戏的张佳乐和罗杰想把“南水北调”做成游戏,让更多的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南水北调历史,为了完成游戏制作,英语水平不高的张佳乐玩命背单词,理解游戏指令,又是10余次的调整,游戏正式登录优酷网站,并得到了700余次的点击。

孩子们在整个实践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工匠精神,正是源自于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对学习任务的动之以情。

看到孩子们在这次项目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韧性和执着,我发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一定要让学习成为孩子的乐事。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不要仅仅局限于一个学科、一个方面,我们要学会用心做教育,尊重孩子的优势,这样孩子就会用情做学问,当我们给孩子的空间足够大,他们一定可以绽放自己的精彩,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乐此不疲,精益求精。

昨天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对南航徐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老师)进行了两学一做的典型宣传报道,而且是在全国人民面前、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把中国高校一位大学辅导员老师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写的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进行专题报道,这在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60几年发展历程中,前所未有。

一篇又红又专的文章,一夜之间,转载徐老师的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文章2000多次,阅读量超过200万。

面对央视记者的镜头,徐川老师回答说,自己也没有想过这篇文章会火,自己完全没想到。

我想,这源于徐川老师在平时对待学生工作中的用心,专注,执着的追求精神。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一线,一直忙于学生事务,一直都是两眼一睁,忙到天黑。

现在全国党员都在学习两学一做,川哥的这篇文章对于需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来说,是值得一看的文章。

对于作为党员的我们来说,我认为也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一篇文章。

记得入党的时候我们都宣誓过,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起,永不叛党。

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但是,誓词我们读了,记住了么?做得到了么?又做好了么?

今天结合川哥的文章,结合两学一做,结合辅导员工作,来谈谈辅导员的工匠精神确实很有必要。

工匠精神,我脑海闪现的第一个影像便是庖丁解牛的故事。

说的是一个庖丁的厨师,用了19年的时间专注解牛。

(注意,不是杀牛哦)这个故事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庖丁回答说,我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

十九年了,我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我想,这很好的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高校辅导员一般都有很丰富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

这方面毛主席说过:实际工作的经验很可贵的,但这是偏于感性的或局部的知识,还不是理论的普遍的知识。

经验主义者满足于局部的经验,缺乏理论,因此很容易被装出马克思主义面孔的教条主义所吓唬和俘虏,成为他们的助手。

这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警示。

需要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之余,一定要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经典著作,不断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需要高校辅导员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克服主观主义,做好深入学生,服务学生的调查研究工作,只有能把心沉下去,才能把辅导员工作做好,把学生工作做实。

在我看来,辅导员的工匠精神首先需要结合《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照职业功能中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认真做好,专心做好,努力做好。

其次是需要在工作中多想,独立思考,去掉盲从,才能有创造性。

最后是坚持。

坚持是一种品质,遇到困难,失败而不轻言放弃,不退缩的优秀品质。

一是做好定位。

高校辅导员是“辅”学生成长、“导”学生成才、圆学生梦想,做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代言人”。

这个定位需要高校辅导员认真对待这份工作,这个职业。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

坦荡面对工作中的学生问题,细心处理学生事务,解决学生中各种突发事件,为学生答疑解惑,不断发掘和引导入党动机端正,政治立场坚定的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发挥造血功能。

二是定期总结。

只有学会定期总结,才能掌握好正确的工作方法和策略。

因此需要做到每周一小节,每月一总结,季度有汇总,年度有报告。

这些都是需要辅导员在繁忙工作中需要挤出时间给自己一个思考机会。

辅导员不能因为工作繁忙而放松自己对工作的要求。

毕竟正确的总结,才能正握正确的方法。

错误的总结,将产生错误的方法。

不及时进行总结,就无法对自己的工作状态进行正确的评估,就提炼不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策略。

定期总结对辅导员的工作状态把控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很重要。

三是学会学习。

这里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学会掌握现代科技手段,学会运用互联网知识,各种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技能学习内容。

二是学会自觉开展学经典提素质方面的理论学习内容。

三是学会在工作中找方法,一边学会弹钢琴,一边学会将工作经验提升为理论,不断丰富自己的工作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工作业务水平。

这些都需要辅导员参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谈到的需要加强基础知识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的内容。

这些对于辅导员利用好网络,开展好学习,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素养,应对当前全球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给大学生三观带来冲击,需要辅导员具备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能力才能引导和教育好当代大学生的三观。

四是贵在坚持。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

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事物的质。

但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量变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发生质变。

辅导员工作也是一样。

刚开始从事这个工作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熟悉,对辅导员工作、职业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

等他们带完了一届学生后,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这时,很多辅导员面临转岗、离职。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坚持了下来,有的去读辅导员思政博士,继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有的坚持在一线继续带第二届、第三届学生……这些人坚持下来了,就想庖丁解牛一样,就像徐川一样,一直在学生工作上坚守着,用对学生的爱心,用对工作的细心,用对职业的真心,自觉在一线默默的在践行着一名高校辅导员的承诺: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1.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2.教师工匠精神读后感

3.工匠精神读后感,读《工匠精神》有感

4.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5.工匠精神心得体会文章

6.党课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7.《工匠精神》读后感

8.工匠精神演讲稿

工匠精神体会心得汇总篇二

当我听到熟悉的品牌名称,如“百达翡丽、江诗丹顿、万国、卡地亚”时,我经常会想起一个老人在半夜戴着老花镜,在台灯下打磨不到几毫米的零件。手表可能是生活中的奢侈品,但也体现了工艺的伟大。老钟表匠没日没夜的坚持每一个零件没有任何偏差,然后就做了百年机械表。

职业生涯结束后,日本赛车手凯塔开始改装汽车。每辆保时捷都是用自己的眼睛和彩色铅笔画在模具上的。经过一周甚至一个月的精心打磨切割,才安装到车身上,完美。不得不说日本人的手艺真的很让人佩服。

工匠精神少而精,不图利。

德国人生产的车每年都是限量的,但只用半年工资就能买得起。每辆车都可以用二十到四十年。匠人精神是完美的诠释。

相反,粗心和凑合最终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古时候有个画家画马的时候感觉不一样,就把它改成了老虎。两个儿子问他,他解释说,一个是马,一个是虎。于是儿子出去打猎,一个误打误撞打中了一匹千里马,一个误打误撞骑上了老虎,被打死了。做得像,但最终导致了悲剧。

中国现在的手艺是稀缺的。

在当今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持之以恒地做一件小事。但是,无论是我们身边的小变化,还是社会政治事务的大变化,时代的车轮都在滚滚向前,但总有一些事情会在千变万化中永存。它们经过时间的锤炼,依然光芒四射,就像我们头顶的天空,日出日落,都是匠人精神的产物。

我们必须有手艺。也许现在的我们和少年一样浮躁,说着“差不多”,但是当我们成熟了,回头看看自己的缺点,把浮华从空虚和现实中剥离出来,把自己从一个弯曲的瀑布变成一条静水流深的小溪,我们就会意识到工匠精神是如此重要。所谓匠人也是细心细致。

工匠精神体会心得汇总篇三

“教书匠”历来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直到2015年高考作文出现,老师们才了解到“大国工匠”的风采。看来,在教育领域里提倡工匠精神确实是时代的需要。

听了南京师范大学王加强老师的“重拾工匠精神”,很有感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育界花样翻新地进行改革、尝试,以致于教师们把教育教学的形式、技巧当作了最主要的东西,如此即是丢失了“本”。教书教书,教师的“本”就是“教”,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锤炼和打磨。

所以,在我看来,重拾工匠精神的第一要旨在于回到教育的根本,而不是耍花架子、玩教育技巧、卖弄一知半解的理论!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下,物欲的诱惑特别多,教师们也往往在驳杂陆离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没有了精神信仰,没有了矢志如一的追求。“重拾”即要求我们从精神上战胜世俗的喧扰,让教师尊严的旗帜重新飘扬起来!

没有精神的个人是没有未来的,没有精神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不能“传道”的教师队伍也违背了教师应有的“工匠精神”!而“传道”则要求我们自己首先要有对“道”的坚守,这也正是所谓的“重拾”的涵义。

第三,“工匠精神”要求专心和持久。这不但是个人的问题,更是教育体制、教育机制的问题。能不能营造一个利于教师沉下心来搞业务的氛围,是一件大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呼吁,教育改革不要只在形式上喧扰、沸腾,更要从根本上关心、关注、关怀、培养、塑造优秀教师和教育家!这是保障。

当然,作为教师,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希冀和抱怨。不能把自己的教育理想完全寄托在客观上,我们也要做“苏东坡”突围,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价值。教育是大事,从我做起,把它当成自己终生意义的旨归,也就自然会心止于此、心栖于此!

既然是“重拾”,当然难!

第一难在观念的改变!从不让教师当教书匠,而要做教育家,到我们要重拾工匠精神,这本身就存在一个理论上的谬误,需要从心底圆润其说,才会心悦诚服地接收。而现在说做好了教书匠,才做得了教育家,实在有点“骗人”的味道!为何一定要做教育家呢?!

第二难在行动上的改变。失去了的东西想要寻回,往往是枉然的。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工匠精神也许是“不合时宜”的。它能解决温饱吗?能赚钱吗?能换来幸福和快乐吗?实用主义扎根在心灵里,如同芜草,实难剪出。喊喊口号,大家都会,而且不吝惜嗓子,但落实到行动,难啊!

第三难在社会风习的影响。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教师也是如此。让教师如同车间工人那样很少接触世俗社会,每日打磨零件,是绝无可能的。社会的文明程度从来都是影响教育的幕后“黑手”,让教师成为匠人,在机械的工作中坚持,在单调的打磨中奉献,又怎么能使简单的事?!专家们尚且很难做到,又怎么能苛责普通的一线教师呢?!

还是用屈子的话结尾吧: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工匠精神体会心得汇总篇四

当我听到熟悉的品牌名称,如“百达翡丽、江诗丹顿、万国、卡地亚”时,我经常会想起一个老人在半夜戴着老花镜,在台灯下打磨不到几毫米的零件。手表可能是生活中的奢侈品,但也体现了工艺的伟大。老钟表匠没日没夜的坚持每一个零件没有任何偏差,然后就做了百年机械表。

工匠精神就是坚持认真细致。

职业生涯结束后,日本赛车手凯塔开始改装汽车。每辆保时捷都是用自己的眼睛和彩色铅笔画在模具上的。经过一周甚至一个月的精心打磨切割,才安装到车身上,完美。不得不说日本人的手艺真的很让人佩服。

工匠精神少而精,不图利。

德国人生产的车每年都是限量的,但只用半年工资就能买得起。每辆车都可以用二十到四十年。匠人精神是完美的诠释。

相反,粗心和凑合最终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古时候有个画家画马的时候感觉不一样,就把它改成了老虎。两个儿子问他,他解释说,一个是马,一个是虎。于是儿子出去打猎,一个误打误撞打中了一匹千里马,一个误打误撞骑上了老虎,被打死了。做得像,但最终导致了悲剧。

中国现在的手艺是稀缺的。

在当今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持之以恒地做一件小事。但是,无论是我们身边的小变化,还是社会政治事务的大变化,时代的车轮都在滚滚向前,但总有一些事情会在千变万化中永存。它们经过时间的锤炼,依然光芒四射,就像我们头顶的天空,日出日落,都是匠人精神的产物。

我们必须有手艺。也许现在的我们和少年一样浮躁,说着“差不多”,但是当我们成熟了,回头看看自己的缺点,把浮华从空虚和现实中剥离出来,把自己从一个弯曲的瀑布变成一条静水流深的小溪,我们就会意识到工匠精神是如此重要。所谓匠人也是细心细致。

工匠精神体会心得汇总篇五

工匠精神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最稀缺和最呼唤的东西。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学生关于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工匠精神”,这个带着古早味的词语,被写入了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历史上,工匠延绵不绝。技艺精湛的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一直都是工匠的代表。往近了说,20xx年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里,也介绍了不少拥有顶尖技艺的一线技术工人。最近的热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那些从事珍贵古漆器、镶嵌、织绣、木器、青铜、瓷器、书画修复的技术人员,也都有手艺人的特质——耐心,缓慢,坚持,少量。

中国有悠久的手工业传统,工匠不曾消失,但工匠精神却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最稀缺和最呼唤的东西。

中国人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过。中国游客去日本爆买,目光早已从电饭锅马桶盖等流水线产品,转向了手艺人一刀一锤一丝一线打造出的手工业品。有次的厨刀,南部铁器的急须(茶壶),甚至一把剪刀,一个便当盒也要从日本带回来。

当我听到耳熟能详的品牌名字,如“百达翡丽、江诗丹顿、万国、卡地亚”时,我脑海中常常浮现出一位年迈的老人,戴上老花镜,在深夜的台灯下,一次次打磨着不足几毫米的零件。手表,在生活中或许是件奢侈品,但也因此体现出了工匠精神的伟大。老钟表师们夜以继日的坚持着每一个没有丝毫偏差的零件,才做出百年不停的机械手表。

工匠精神是坚持认真、坚持细致。

日本赛车手井田在职业生涯结束后开始着手改装汽车,每一辆保时捷都由他亲手只用眼睛与彩笔在模具上画出,精心打磨剪裁一星期甚至一个月后,才安装在车体上,完美无缺。不得不讲,日本人的工匠精神着实让人佩服。

德国人生产的汽车每年都会限量,但他们只用半年工资便买得起,每一辆汽车都可以使用二十到四十年。对于工匠精神,可谓完美的诠释。

相反,马虎与凑合终酿恶果。

旧时,有一位画家在画马时觉得不像,便将其改成了老虎。他的两个儿子问他时,他便解释道一个是马,另一个是老虎。于是他的儿子出去打猎时,一个将马误看,射死了一匹千里马,另一个将虎误看,骑上去被咬死了。凑合看着像,却终酿成了悲剧。

中国目前的工匠精神是稀缺的。

在如今这个变化万千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安静下来,持之以恒般做一件小事。但不论是身边微末之事的变化,还是宏大的社会政事变化,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万千改变中却总有一些东西历久弥新。它们经历时间的淬炼,依然散发出灼灼的光芒,就如我们头顶的苍穹一般,日升日落,亘古如斯,那便是工匠精神的产物。

我们必须具备工匠精神。或许现在的我们如少年般浮躁豪言“差不多”,但成熟后,反观自己的不足,由虚而实剥落浮华,将自己从一弯急流瀑布点化为静水深流时,我们才会发觉工匠精神如此重要。所谓工匠,亦是认真细致。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新词汇“工匠精神”,这几日备受关注。“工匠精神”的理念就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

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它为中国腾飞,做出积极担当。

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欲速则不达”、“萝卜快了不洗泥”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发展、人的发展,太强调“快”和“立竿见影”,注定会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记。无法让人永久记住。因此,需要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功夫: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眼花缭乱,不惜力,不怕费事。甚至费尽周折没有收获也无怨无悔,不轻言放弃,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艰苦磨练,产品和技能才能不断攀越,走向精致。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自己的行业干了35年,“在车间里,他从不挑活,什么活都干,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急件、难件,他的技术能力也在慢慢积累和提高”。

摒弃浮躁、宁静致远。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心境的从容淡泊:外边的世界很热闹,自己却不轻易盲从;灯红酒绿中的诱惑很多,自己却坚守“初心”,一切“走心”,像田野一样安静,像诗歌一样平和。“静能生慧”,“静能生乐”,所以,工匠们才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专业发展中,拥有不知疲倦的技术性快乐。让技术发展,离浅入深,不断飞跃。比如“大国工匠”毛腊生,是给导弹铸造衣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很无趣,甚至连个爱好都没有,有时甚至连表达都成问题”。“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他将“木讷”当做淡定,将“无趣”当做安静,浮躁少了,当然就能造就技术的辉煌。

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要想谋求更辉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维”要不得,它会让自己流于庸俗,止于轻薄、肤浅和粗糙。发展思想不精细,产品就上不了档次。所以,我们要有 “人有我优”的技术追求,选定一个目标,努力用一生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精心打造,永不放弃,不遗余力,精益求精,甚至用强迫一样的思维,让技术和产品“从99%到99.99%”的过程中,迂回推进,不厌其烦,努力坚守,把每一个生产产品,当作工艺品一样精雕细刻、耐心打磨。久而久之,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发展奇迹、震撼效应。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在这里面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精细到了何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人人都有“工匠精神”,“中国智造”、中国品质,自然就能更上一层楼。

最近,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热词——“工匠精神”,其实是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而成为了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

“工匠精神”,百度百科中解释: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说白了,“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一丝不苟的责任,一种爱岗敬业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执着,“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傻子”精神,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韧。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生产大国,我们任何一个年代都必须具备“工匠精神”,这样,我们很多的工业产品才不至于需要进口,才能让“中国制造”渗透到人类生存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说出来大家也许不会相信,至今中国圆珠笔中的“圆珠”都需要进口。1895年圆珠笔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高铁、大飞机我们都能造得出,圆珠笔芯竟然还不能生产!其实不难理解,我们国人干任何事都讲究赚钱,谁会愿意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来做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其实,中国很多精密机床、精密仪器都依赖进口。近年来出现了“桥塌塌”、“楼歪歪”事件,恐怕也是因为国人的浮躁,这种浮躁表现在一味追求gdp增长,或只顾眼前利益,或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却忽略产品的质量。

其实,中国历来不缺“工匠精神”,像赵州桥、京杭大运河、故宫这么闻名于世的建造物,也不缺“工匠”,像鲁班、梁思成等。在我们生活中也不乏“工匠精神”。记得我小的时候,家里来了木匠、篾匠做生活、生产工具,那时手工做出来的木椅子里,没有一颗钉,都是用的榫,且坚固耐用。篾制用品没有一点毛刺,不用担心手被篾刺戳破。匠师闲暇之余,为了逗我玩,还做出一些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的小物件给我,让我惊讶他那双粗糙的手居然能“变”出如此精美的物品来。

“工匠精神”本来只是一个行业、一家企业、一种职业应该树立的标杆、应该遵循的准则,可如今,一个国家全民呼吁“工匠精神”,可见,这种精神已经匮乏到了何种程度!当今一些企业与个人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而忽略产品的品质灵魂。事实上,不仅企业发扬了“工匠精神”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头军,全社会都需要“工匠精神”。愿我们人人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这种热爱胜过对金钱的喜爱,把自己所做的事做好做细做精,让“工匠精神”撑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工匠精神体会心得汇总篇六

“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工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环境变的恶劣,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

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离了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出新品—圈钱”。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庄子》中就有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回答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九年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厨师还说: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霍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表,将一项技术发挥到极致,顶级品质造就了顶级品牌。

工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工匠精神体会心得汇总篇七

日前,在___考察__商用车重卡新工厂时,再次强调“工匠精神”,他说,“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要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艺创新。今年以来,他也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在促进改革、发展、反腐、法治的征程中,必须发扬和广大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之成为审计人的品质底色和审计事业发展的内核力量。

“工匠精神”之所以受到国家层面重视和宣扬,与其说它重要,毋宁说它紧缺。受职业性质影响,审计系统本身不乏精心实施审计项目、潜心挖掘审计成果、倾心打造审计精品的“匠人”,但面对审计制度改革、审计职业化建设、审计全覆盖等新的时代课题,弘扬审计人员的“工匠精神”可谓正当其时。要通过氛围鼓励、价值激励、实践磨砺和自身砥砺多方面给力,来形成人人崇尚和践行工匠精神的整体合力。

用浓厚氛围鼓励传承工匠精神。审计机关要将“工匠文化”作为文化立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性开展“学习工匠精神,做敬业、创新、奉献审计人”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推选身边先进典型和标兵,营造人人崇尚精益求精、人人倡导精益求精、人人践行精益求精的浓厚氛围,让审计成果意识、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在每一名审计干部心中落地生根。

用价值实现激励践行工匠精神。完善审计干部职工职业规划和制度措施,着力提升审计人员职业能力和素养,关心关注每一名审计干部职工成长成才,让价值感成为审计人专注坚守、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的内生动力。加大优秀审计成果的评选和表彰力度,充分挖掘和彰显审计精品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让每一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审计人员感受到辛勤付出、务实劳动后的收获感和价值感,从而来推动工匠精神蓬勃成长。

用实践磨砺涵养“匠人”品质。要通过科学的审计计划和人员组织方式,为审计干部职工精心实施审计创造条件,确保在审计项目实施各环节,审计人员能够扑下身子,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数据、每一本账簿、每一份证据,深研细究问题原因,精雕细琢意见建议。对于审计实践中的不认真、不严谨、不细致作风,要坚决予以抵制,让“出一次报告,铸一座丰碑”的审计作为在审计实践中蔚然成风,使每一份审计成果能够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用切身体悟砥砺“匠人”作风。审计人员要时时处处以“实、高、新、严、细”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对职业充满敬畏,在每一次审计项目实施中砥砺精益求精的匠人作风,踏实努力、执著坚守,于细微处见精神,于成果中显品质,在一次次的切身体悟中,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彰显审计人的品质底色。涓涓细流终可汇成大海。审计职业化建设和审计铁军打造便成为有本之木,审计事业的科学和创新发展便有了坚强保障。

工匠精神体会心得汇总篇八

在追求短平快的今日,我们更要拥有工匠精神,拥有它,相信未来,我们将会走得更平坦。

工匠精神,是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有多少人体验过,因为一个铁蹄,一个渺小的标点符号,一根小小的签字笔,就不幸所以亡国,就仔细思考了一天,连至交好友的到来也丝毫不觉,就去调查,一个个的数据细心排列,计算每个礼拜最多可能用多少根。在许多人们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吹毛求眦,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影响了多少人,如瑞典的手表,德国的制造业,日本的丰田汽车。也许有人会对此不懈一顾,念叨着所谓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却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的,正是因为小节的一点点的,如沙般的聚集,才造就了平地而起的万丈高楼。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

如果说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那么,创新,就是工匠精神的心脏。

工匠精神,是对于创新的不断努力。多少人体验过,为了一个知识,一个问题,一次小小的知识上的突破,就拼尽全力,只为明白,就注足思考,草稿遍桌,就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在许多人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学者的怪癖。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影响了多少人的世界,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如爱因斯坦,爱迪生。是的,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工匠精神,它如同辰星,高悬无垠,影响的人,数不胜数。所以,我们更应当去继承,去弘扬。

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由细节和创新糅合的产物,它活在我们的心中。有人倡导去国外,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凭此来继承工匠精神。但其实,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对于职业本身的要求,是一种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职责感,它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要学习的不是国外的管理方法也不是什么神秘的知识,它就在人们的心中,我们要做的是叩问自我,是否能够时时刻刻的坚持这种不断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精神,凭此去完成每一件事,并且热爱它,是的,工匠精神不是管理方法,不是一种工具,不是一种神秘的知识。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态度,它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师说由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从小事作起,从细小的每一件事情开始,一点点的积淀。

将来回首时,看到的将是彩虹。

工匠精神体会心得汇总篇九

4月25日去参加付守永老师讲授的《工匠精神》,在本次课堂上得到一次浓缩,一次与集团同仁共同咀嚼、消化和巩固的机会,受益匪浅。

态度的根本是:我是谁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让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让自己做事的结果超越直接领导的期望。。

这句话能让我正确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结果是要超越领导的期望,而不仅仅是达到领导的期望,我们常常以为达到领导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实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一个人把自己所有的焦点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才会有人把你当回事,对于大部分人想获得的认可,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质量上,如果你在为别人不认可你而抱怨的话,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质量,这样工作上对你的认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做工作就是做结果。

老师讲的挖坑和种树的例子非常好笑,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有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也许我们受了情绪的影响,也许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么样的结果,只管我在做这份工作,我做了这份工作,至于工作的结果和质量跟我没什么关系。

遇到问题时,永远不给领导提问答题,而只给出附带多种备选方案的选择题,作为员工必须清楚身在公司的最根本任务,是为公司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而一个最可怕的下属就是总以为比老板聪明;

其实,上班时间消极怠工,装装样子,最终浪费的还是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人工作了一辈子,都不会懂得这个道理,他会觉得工作的时间是老板付酬的,偷一点懒,就占一点便宜,其实,那消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凡事要积极主动,凡事团队第一,凡事高标准严要求。每天问自己,今天我哪里做得很好,今天我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我,其中一些核心的语句对我影响至深,行成于思,行胜于言。我也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将这些语句借以自勉。

通过这次培训让自己受益匪浅,理解了许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结果做好了,才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

课程还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去体会,关于课程结构的安排,表达,声音,词语等等都值得我去慢慢总结,由于这段时间比较紧张,现就以上环节跟大家分享,

愿我们都能理解工作的含义,也能在工作中找到工作的意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