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医疗事件不良事件报告大全(15篇)

专业医疗事件不良事件报告大全(15篇)

ID:5469333

时间:2023-10-27 15:20:16

上传者:念青松 专业医疗事件不良事件报告大全(15篇)

报告的结构应该清晰,包括引言、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确保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获取所需信息。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经验。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医疗器械不良大事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状况下,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大事。

二、医疗器械不良大事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等。副作用是指治疗使用的医疗器械所产生的与疾病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

三、医务人员如发觉可能与医疗器械有关的不良大事时,应准时报告不良大事专管员及科室负责人。

四、科室负责人发觉或接到医疗器械不良大事报告后,应准时到现场察看,帮助调查,并填写《医疗器械不良大事报告表》,核实后,提交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和设备科。特别状况下,可先口头报告再补报书面材料。《医疗器械不良大事报告表》应包括患者状况、不良大事状况、医疗器械状况、初步处理状况等内容。

五、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和设备科接到医疗器械不良大事报告后,应联合组织调查,了解大事经过和相关状况,分析缘由。同时,帮助科室乐观实行补救措施,尽最大可能削减大事引起的不良后果。

六、医院在调查了解并乐观处理大事的同时,由设备科准时通知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企业,催促其帮助医院做好大事处理工作。

七、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和设备科应常常了解全院医疗器械使用状况,注重收集、分析、收拾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大事信息,组织对收集的《医疗器械不良大事报告表》举行初步审核后,由设备科按规定上报药监部门或有关行政部门。

八、医务人员在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如发觉严峻罕见或新的不良大事,应立刻报告,须要时可越级上报。医院接到报告后,在乐观处置的同时,按有关部门规定准时上报。

九、医院在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如遇不良大事的发生,应组织分析缘由,警惕同类产品类似大事的再次发生,警惕事态可能的进一步进展和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乐观实行防范措施。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各科室均应建立差错事故记下报告本,准时查清大事发生的缘由、经过及后果,具体记录并准时上报护理部。

2.发生不良大事应乐观实行补救措施,以削减或消退因为大事造成的不良后果。指定认识全面状况的.专人负责与家属做好思想工作。

3.发生不良大事时,责任者应立刻向护士长报告,并且照实写出书面检查材料,待后处理。护士长应在24小时内口头或电话报护理部,重事件故要立刻报告科主任、护理部、医教科。

4.发生不良大事时,护士长应负责将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妥当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讨论之用。

5.发生不良大事时,护士长应按性质、情节轻重,准时组织全科有关人员举行研究、总结,提出防范措施,以提升熟悉。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将研究结果和初步处理看法报护理部、医务科。

6.发生不良大事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故意隐瞒事实,一经发觉,按请节轻重予以处分。

7.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应注重聆听当事人的看法,研究时汲取当事人参与,允许个人发表看法,打算处分时,领导应举行思想教导工作,以达到教导目的。

8.护理部质控小组应定期对所发生的不良大事举行性质评定,并提出防范措施。每年向全院护理人员举行总结,分析报告一次。如有重大不良护理大事,应准时向全院护理人员举行总结、分析。

门诊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范文

根据门急、诊科室的管理要求,我院门急诊科没有单独设立,没有固定的业务技能强的门、急诊工作人员。门急诊医生持证上岗率不高,存在无证行医、非法行医情况。部分医务人员业务技能不高,不能够对一些常见急救设备进行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对一些基本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各科室之间配合不够紧密,科室人员之间协作不够。

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门诊处方书写不规范,要素不全,剂量用法不详,抗生素应用不规范,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门诊留观病历内容过于简单,不能够严格规范书写留观病例。住院病例质量管理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病例书写不规范、不及时。各种记录不规范,急危重病人谈话记录、抢救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死亡病人讨论记录等书写不规范,书写要求远未达到医疗文书书写质量规范要求。各种门诊日志记录登记不全、不连续、不全面。部分医疗制度及核心制度建立不全、不完善。有待与进一步建立、健全、落实各科室相关制度,尤其是乡镇医院持续改进的核心制度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制度已不符合现阶段医院管理的需要。

护理部存在的问题各项护理制度建立不全、不完善。以前的各项护理制度是以门诊制度管理为起点建立起来的,自从住院部大楼投入使用以来,原来的制度已经不等够适应现在管理的要求,现需结合住院部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标准制度。

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不建全。未能够按照《护士条例》制度规定,实施相关护理管理工作,未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自医院住院部投入使用以来护理管理部门不能够按照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和任务建立起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各岗位职责不明确,工作中存在互相推诿情况。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不建全,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护士管理制度。对各级各类护士的资质、技术能力、技术标准无明确要求,未能建立健全护士级别、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医院护理人员配备标准,病房护士与床位达不到要求标准。

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建立不全、不完善。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考核不及时,流于形式。不严格按照《病例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书,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书写质量不高。各种登记不全,如消毒记录、留观记录,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交接班记录等。

无菌技术观念不强,操作仍需进一步提高。未能有效建立各项护理技能操作规范标准,部分护理人员技能操作不规范,一次性物品的销毁不彻底、不规范。门诊、住院部等科室卫生较差,存在交叉感染隐患,被套、床单陈旧,玻璃不干净,清洗不及时。

2、药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药房药品管理制度不建全。毒、麻、剧药品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帐务记录不规范,管理有隐患。药品管理工作不到位,过期失效虫蛀药品仍存在。

医院因工作实际从事药品调剂的人员是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由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经药检局培训合格后上岗从事药剂调配。对相关药品调剂药品知识了解不够,处方调配时把关不严,时有不合格处方调剂发生。部分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时有调剂错药品情况发生。

(二)服务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门诊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患者时有反应,服务态度、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差,医疗服务当中存在冷、碰、硬、顶等问题,服务态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改进。

护理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不高,未能体现人性化服务。提供的基础护理和等级护理措施不到位,对住院病人的护理停留在原始阶段。部分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差,患者反映强烈。部分护士岗位职责责任心不够,三查七对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医疗隐患。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对患者的观察不到位,护士不能够主动报告一些护理不良事件。

服务态度需进一步改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态度不好,未能建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服务模式。对患者服务言语生冷,态度差,存在和病人吵架情况,患者反应强烈。服务态度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干部职工工作作风、精神面貌方面存在的问题。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打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时间与隐患缺陷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规范医疗(不良)时间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允许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记性又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建立监测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征。

1、行业性: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3、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医技报告中设计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科通过网络、新建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处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非处罚性: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一句,也不作为对设涉及人员和部门的处罚一句,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

5、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医疗相关部门和公式,通过申请向自愿参加的可是开放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结果分享,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1、是对国家强制性“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试过报告系统”的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

2、是独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处罚性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3、它是手机强制性的医疗事故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

4、是对《医师定期考核办法》的奖惩补充。

各个缓解缓解并制定改进措施。针对可是报告的不良事件,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制定对策,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1、以下所有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建议,并以院长书脊回忆决议为准。

2、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根据报告的先后顺序、事件是否能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给予相应的奖励。

3、每个季度以科室为单位评定并颁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贡献奖。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各护理单元应建立护理不良大事记下本,一旦发生应准时报告护士长,科室在24小时内汇报护理部,若发生严峻事故应立刻上报护理部及医务科。

二、发生护理不良大事后应乐观实行补救措施,以削减或消退对病人造成不良后果。

三、发生护理不良大事后,护士长应组织本病房、本科或院内有关人员举行研究,分析缘由,提升熟悉,提出防范措施,并将事情经过及研究结果具体填写在记下表中准时报护理部。

四、与护理不良大事有关的各种文书资料、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当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五、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不良大事分析,确定性质,提出处理看法及防范措施。

六、鼓舞护理人员主动呈报护理不良大事,如发觉有隐瞒不报则从严处理。

医疗不良事件心得体会

近年来,医疗不良事件频频发生,给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些事件不仅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让人们对医疗行业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医疗不良事件所带来的教训,反思自身问题并提升自我素养。下面将从规范操作、沟通与协作、法律意识、患者尊重以及持续学习五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规范操作是避免医疗不良事件的重要环节。作为医务人员,我们不能松懈对自身工作的监督和规范。医疗操作要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因为繁忙或其他原因而放松对手术过程中的操作细节。此外,要注重手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手术器械和药品准备充分和正确。对于特殊手术,应该提前讨论并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的安全。

其次,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是医疗团队的重要基石。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更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质量。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相互协调,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避免因信息不畅导致疏漏和错误。同时,也要注重医患之间的沟通,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建立起医患之间的信任和良好的关系。

第三,法律意识要深入人心。医务工作者应该严格遵守医疗伦理规范与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医疗过程中,要秉持诚信、保护隐私、尊重患者意愿等原则,不得擅自泄露患者信息,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同时,也应该持续学习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第四,患者尊重是医务工作者应当秉持的核心价值观。患者是医院的最终受益者,他们的利益应该放在首位。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和治疗权,不得做出不得体的行为。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要注意言行举止,尊重患者的感受和权益,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和安抚。

最后,持续学习是医务工作者不断进步的动力。医疗科技的不断更新,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都要求医护人员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学习,才能将新的知识与技能及时应用到实践中,避免因知识滞后而导致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通过对医疗不良事件的反思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医疗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规范操作、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法律意识、患者尊重以及持续学习是我要坚守的原则。我将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为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做出更大的努力。同时,我也呼吁整个医疗行业共同努力,加强团队协作,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不符合常规护理和治疗,预期结果之外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包括护理差错及事故、严重护理并发症(非难免压疮、静脉炎等)、严重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感染、跌倒、坠床、管路滑脱、意外事件(烫伤、自杀、走失等)等情况。

(一)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二)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三)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四)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一)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医师,配合医师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程度,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真实记录相关病情变化、处理及护理措施。

(二)护士长应及时了解情况,于24小时内电话上报护理部并及时在科室内通报,以引起每位护理人员的重视。护士长一周内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讨论,确定不良事件级别,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对立即采取的措施、事件处理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制定整改措施,通过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及时上报。

(三)各护理单元要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定期演练;建立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四)发生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五)护理部每月汇总工作中护士发生的各类风险事件,包括护理风险、医技、信息、药剂、检验、后勤等系统造成的风险事件,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改进,避免和减少其它部门给护理工作增加的风险系数。

(六)护理部对严重不良事件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根因分析,寻找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修订相关制度、流程,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对造成的不良影响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四、管理。

加强对全院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提高护理安全意识,营造非处罚性不良事件上报氛围,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

(一)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当事人或病区,应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

(二)对于主动上报他人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并给予适当经济奖励。

(三)如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相关人员不按规定及时上报或不釆取积极有效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后果,医院将视情节严重程度对责任人处以经济处罚或待岗、免职等处罚。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护理不良大事分为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在院跌倒、护理并发症护理投诉及其他意外或突发大事。

2.护理部及各科室具备防范、处理护理不良大事的预案,并不断修改完美。

3.发生护理不良大事后,当班护士要立刻向护士长和当班医生汇报,本着病人平安第一的原则,快速实行补救措施,尽量避开或减轻对病人健康的伤害,或将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4.护士长要逐级上报不良大事的缘由、经过、后果,并按规定填写对应的记下表.情节严峻的差错、投诉或病人自杀等突发大事半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其他不良大事12小时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准时了解状况,赋予处理看法,尽量降低对病人的伤害.

5.发生护理不良大事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当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须要时封存,以备鉴定。

6.护理部制定护理投诉和纠纷的接待流程,热烈接待、仔细调查、敬重事实、耐心交流、端正处理态度,5个工作日内赋予答复.重大护理投诉,上报医院备案、研究。

7.护理不良大事发生后,病区和科室要组织护士举行研究,分析缘由,提升熟悉、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8.执行非惩处护理不良大事报告制度,并鼓舞乐观上报未造成不良后果但存在平安隐患的大事以及有效杜绝差错的`事例.如不按规定报告、故意隐瞒已发生的护理不良大事,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赋予处理。

9.各科室和护理部照实记下各类护理不良大事。

10.医院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护理技术管理委员会,对上述大事每月汇总举行研究,从制度合理性、制度执行、环节管理、工作流程、职业道德、主观态度等方面综合分析,按照大事的情节及对病人的影响,确定性质,提出奖惩看法和改进措施,在全院护士长会上传达,分享阅历教训,不断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医疗不良事件心得体会

近年来,医疗不良事件频频发生,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困扰。作为医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也时时刻刻以此为戒。通过参与相关教育和实践,我有了一些关于医疗不良事件的心得体会。

医疗不良事件所造成的后果不可小觑。不仅仅是患者和家属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也给医疗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一起医疗不良事件往往可以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削弱了公众对医疗的信任。因此,我们作为未来的医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不轻视任何一位患者的权益。

二、重视医疗安全教育和培训。

医疗不良事件往往源于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因此,医疗安全教育和培训是非常关键的。在学校中,我们要重视医疗安全教育的渗透,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在实习阶段,医院也应该加强对实习生的培训,让他们在接触患者之前能够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降低操作失误的风险。

三、打破“不良事件报告”的障碍。

医疗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报告体系是预防和改善不良事件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医院中普遍存在报告障碍,医务人员害怕因报告不良事件而受到惩罚或牵连。因此,医院要改变这种僵化的工作氛围,让医务人员明白,及时而准确的报告是医疗安全的基石。在报告方面,应该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明确不良事件报告的流程和内容,鼓励并给予必要的奖励。

四、建立医患沟通机制。

医患沟通是医疗不良事件解决和预防的关键。患者和家属往往在不良事件发生后,因为沟通不畅而无法及时了解到真相,进而引发更多的矛盾和纠纷。因此,医院和医生要主动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详细解释医疗过程和治疗方案,解答他们的疑问和担忧。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后续的矛盾和纠纷,也有利于双方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五、加强法律监管和责任追究。

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涉及到法律和责任追究问题。在监管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在责任追究方面,要落实科学、公正、严谨的司法程序,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只有通过法律手段,对不良事件进行追责和处罚,才能真正实现医疗安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综上,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处理需要医疗行业的全方位的努力和改进。作为医学生,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以医患双方的利益为出发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同时,政府和医疗机构也要加强监管和沟通机制的建立,以权威的法律监督和严格的责任追究,保护患者和医生的合法权益,切实提升医疗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公信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医疗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

学校突发治安事件应急预案,是应对校外人员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滋扰突发事件,控制事件发展,降低事故损失的'有效措施。

1、建立严格的门卫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

2、学校聘请的保安应接受专门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增加责任意识。

3、来人来访必需查验登记,执行好登记制度。

4、学校报警、监控设备应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5、学生进校后一般不得中途离校,确有需要,应出具出门证明。

6、学生不得携带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进校。

7、如发现不良分子袭扰,应立即制止、制服,并拨打“110”报警。

8、如遇恐怖事件,要尽力稳住局势,迅速疏散师生,并立即向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报案。

9、加强平时的平安教育,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救护演练。

若外来人员强行闯入学校,学校门卫或保安人员不得放行,向其发出警告,并应尽力将其驱逐。对不听劝拒者或遇突发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迅速与校领导取得联系并拉响警报铃,同时立即启动如下应急程序:

1、学校领导立即报警110请求援助。

2、校长指挥护校队立即赶到出事地点,应首先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制止、制服,使之停止侵害行为,和时控制事态、维护现场为xxx门勘察取证提供方便。同时,平安专干xx组织教师安抚维护好学生,作好疏散撤离准备,并视实际情况将学生紧急疏散撤离至平安区域。同时,学校应和时向教育局报告情况。

3、总务处负责联系xx职工医院,请求“120”支援。一名学校领导带领总务后勤人员负责劝散围观群众,分散堵塞进入校门通道的车辆。一名值日教师佩带标志,负责到路口引路接“110”、“120”车辆。

4、校医老师对受伤师生和时紧急止血、初步救治、护理。

5、一名学校领导带领政教处或教导处积极配合xxx门做好调查取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

(1)迅速。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文博单位应同时多级多头上报,其中向市xxx报告的时间不得晚于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40分钟。市xxx接报信息并核准后,应立即向市政府和国家xxx报告,时间最迟不得晚于知道事件发生后40分钟。

(2)真实。报送信息应尽可能客观实际,真实准确。

(3)全面。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地提供信息。要防止片面性,避免断章取义,更不能对上报信息层层截留、级级过滤。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

(2)事件的简要经过、文物受损及人员伤亡情况。

(3)事件原因分析。

(4)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方案。

(5)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突发事件信息可用电话口头初报,随后报送书面报告,必要时和有条件的应附音像资料。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记录范文

国际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有文献显示,英国部分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10%左右,美国2010年的medicare参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而我国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率年度平均上报率连续3年均低于1%,远低于国际水平。究其原因,可能与各医疗机构不良事件分类标准不同,收集不良事件要求不一致有关。

如果不能对报告数据进行分析,不良事件的报告将是没有价值的。无论报告的目标是识别未曾预料的新发危害、发现事件共同的影响因素,还是制定减少不良事件和患者伤害的策略等,都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而不良事件的分类是分析的第一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不良事件的分类应该考虑报告系统的目的是什么,分类方案如何促进产生预期结果的分析,可用的数据是否利于报告者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及相关资料和分类系统是否专业详尽。

目前,卫生行政部门尚未从国家层面对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分类及严重程度分级进行统一定义。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将医疗不良事件分为“警告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和“隐患事件”。2013年,系统转至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并重建为“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与学习平台”后,在原四级事件基础上,按照给患者造成损害的轻重程度,进一步细化为“a-i”9级(表2),并用于全国医疗质量抽样调查工作。此外,2018年,中国医院协会发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标准》团体标准中,对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等进行明确,但由于团体标准效力有限,尚未在国内形成统一的标准分级体系,以及对患者损害程度、分类与各医疗单位应用的患者安全术语、分级、特征等界定,国家层面权威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规范、标准依然缺失。这些问题最终会导致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相关概念理解有限,无法有意识地发现或判断不良事件,并进行管理、上报、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是一种集自愿性、无惩罚性和学习型为一体的安全文化。各医疗机构对于其分类、指标集等内容可以百家争鸣,各有侧重,但国家层面仍需对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相关内容进行引导。为进一步深化医院安全文化,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2021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1﹞76号)[3]中,将“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作为十大目标之一,并提出持续改进要求。根据全国医疗质量抽样调查等相关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应将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任务进行日常管理。同时,需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挥好行政推动的指导作用。因此,对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及分类的同质化定义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质量检查是质量管理的第一个等级,接下来依次是质量保证、预防次品和完美卓越。质量等级水平揭示了一个组织机构的质量管理等级,每个组织机构都应该追求质量的完美卓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质量检查。为更好的帮助医院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促进患者安全,科进软件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医疗安全管控领域,持续输出高质量管理工具,从多个维度辅助医院更好的管控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推荐以下高质量管控工具:其一是科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控平台,随着国家政策《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的发布,不良报告率被列为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十大目标之一,运用高质量的管控工具——科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控平台,能有效辅助医院完善制度和持续改进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率,减少同类不良事件重复发生,保障医患安全。

文章见本刊2021年第6期。

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1、 工作欠细致发生的误差,因及时发现,未造成不良后果者视为缺点。

2、 发出未经灭菌的物品,无菌包缺少主要的器械,发错物品未及时追回,但还未造成严重后果者及发出未经灭菌的物品,无菌包缺少主要的器械,发错物品未及时追回,造成严重后果者属不良事件。

二、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 建立不良事件上报登记本,由本人及时登记的经过、不良事件法生的`原因、后果。

2、 发生不良事件时,责任者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要在24h内口头或电话报告护理部。重大不良事件要立即报告护理部、院领导。发生不良事件责任者应在三天内提交书面检查材料。

3、 科室一周内组织讨论、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4、 发生不良事件不报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常规的治疗护理所产生的预期结果不相符合的非正常事件。对所有发生在医院内的护理事件均应及时填写护理事件报告表并汇报。护理事件包括:给药差错、饮食差错、术前准备差错、辅助检查差错、针刺伤、护理投诉、护理事故、压疮、烫伤、坠床/跌倒、药物外渗、管道滑脱等。可分为一般护理事件、严重护理事件和护理事故。

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和当班医生汇报,本着病人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量避免和减轻对病人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2.上报时间、途径及处理

(1)发生一般护理不良事件,当事人必须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了解情况后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于一周内上报到护理部,并在一个月内召开病区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提出整改措施。

(2)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当事人必须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了解情况后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在24小时内口头及书面报告护理部,3天内召开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提出整改措施。

(3)发生重大护理事故争议必须立即通过口头及书面报告护理部及医务科,并逐级上报至分管院长.医院必须在6小时内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4)执行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鼓励积极上报。逾期

未按上述程序处置,作隐匿不报处理,经查实,将追究护士长和当事人的责任。

3.各护理单元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对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作如实登记,护士长按规定时间进行分析、讨论和提出整改措施。

4.护理部建立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档案。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情节、性质与后果的严重程度,全面分析,既要注意责任因素,又要考虑技术因素和难以预料的意外情况,实事求是提出定性和处理意见。对重大护理事件,根据情况酌情处理。发生护理事故的由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处理。

5.护理部建立护理安全教育与护理事件分析讨论制度,每季分析讲评一次,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每年对年度护理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汇总分析,找出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教育,完善管理。

6.对有严重安全隐患的科室,发出护理不良事件预警告知书,起到警示告知作用。

7.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护士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温馨提示信息,起到警示提醒作用。

不良事件报告书写范文

1、新入院患者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2次(8am,4pm),连续3天,无异常者改为每日4pm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达到37。5℃及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8am,4pm、8pm);大手术患者、体温达到38。5℃及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至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1次。新入院病员测血压及体重一次(七岁以下小儿酌情免测血压),能起床站立的病人,每周磅体重一次,其他按常规和医嘱执行。一般病人每天问大、小便一次。

2、病人入院后,按护理分级,在病人一览表和床头牌上作出标记(一级护理为红*,二级护理为**,三级护理可不设标记),病危病人一览表上用红*[?^v^表示。

3、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和需要,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

4、做好基础护理,并按不同病种认真执行各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5、严格护理技术*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病员医疗安全。

二。值班交接班制度。

2、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写好交班报告及各项文件记录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遇有特殊情况必须详细交班。

3、白班应为夜班做好准备,如消毒敷料、试管、注*器、被服、常用器械,以便夜班能顺利地工作。

4、交接班中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械物品交待不清应立即查问,接班时间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再发现问题,应由接班者自行负责。

5、白班交班报告由主班护士书写,要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交待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的病情、诊治情况,如果进修护士或护生书写交班报告,带教护士或护士长要负责修改并签名。

6、交班前,护士长应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危重病员记录,晨会后陪同日夜班护士重点巡视危重病人和新病人,并安排护理工作。

7、每班交接班时应严肃认真,必须做到三清(交接班记录要写清、口头交待要说清、病人床头要看清)。

8、交班内容。

(1)住院病人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分娩、手术、死亡人数以及新病人、危重抢救病人、手术前后或有特殊检查处置的病人病情变化,同时要注意情绪波动、不安的病人。

(2)交清医嘱执行情况、重症护理记录、重点标本采集及各种处置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待清楚。

(3)查看昏迷、瘫痪病人有无褥疮及基础护理完成情况。

(4)查看病人伤口,各种导管固定和引流情况及病人输液情况。

(5)点清物品,对常备、急救、贵重*品及物品、器械等亦应注意交、接班,并有登记。

(6)值班护士应坚持岗位,不准自行换班。

三。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执行后应做到班班查对,两人核对,无误后签名。

2、临时医嘱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口头医嘱,执行者必须复诵一遍,待医师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曾用过的空安瓿瓶,经检查核对后再弃去,抢救病人结束后须督促医师补开医嘱。

4、每周总查对医嘱二次,护士长至少参加总对医嘱一次,并做好记录。

5、单人值班时应做到下一班查对上一班医嘱执行情况。

(二)、服*、注*查对制度。

1、服*、注*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v^,即*作前、中、后检查和核对床号、姓名、剂量、浓度、时间、*名、用法和有效期。

2、配*和摆*时,应注意检查*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潮解,针剂有无裂痕,注意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楚者不得使用。

3、摆*后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发*时须待病人服下方可离开。

4、易致过敏*物给*前应询问有无该类*物的过敏史,使用前应做过敏试验,使用毒、麻、限剧*品时,要经过反复核对,并保留安瓿瓶。用数种*物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注*时,若病人或其它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6、整理注*单、服*单、治疗单时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原单应保存到下次总对医嘱后废弃。

7、发*、注*时均需带服*单、注*单。

8、发*、注*前必须核对床号、姓名,正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三)、输液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v^制度。

2、认真查对输液卡,加入*液后须签名,标明时间。

3、备*前检查输液瓶口铝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液有无变质,同时注意批号、有效期,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不得使用。

4、用多种*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配液后检查*瓶内有无细小颗料、混浊、变*等。

5、易致过敏*物,给*前应询问有无该类*物过敏史,查询*物过敏试验记录。

6、输液时如病人或其它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核实无误后方可继续执行。

(四)、输血查对制度。

1、采集配血标本前须准确填写患者姓名、床号、病区,并将化验单上的联号贴于试管上。

2、抽血时必须将试管连同输血申请单携至病人处,核对床号、姓名、标本联号后才能采血。

3、同时有两个以上病人需要配血,必须分别进行,避免将二人以上配血试管同时拿到病人处,以防出现差错。

4、送配血标本必须由医师或护士进行,不得交由病人或病人家属送、取。

5、血取回后必须两人共同查对交配报告单上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供血员姓名、血型、血量、核对交叉试验结果,确认无误后双人签字,方可执行。

6、注意血液内有无凝血块,血袋有无裂痕。

7、输血时在病床前再次核对床号和姓名。

8、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并在病床边观察十分钟后方可离去。在输血全过程中要都必须严密观察输血反应。如有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一边作相应处理,一边通知化验室重新检验、交配。

9、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24小时,填写输血反应卡,存放于病历内。

(五)、手术室查对制度。

1、接病人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名称、部位、*方法和*用*。

3、查无菌包的失效日期、灭菌指示剂效果。

4、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5、手术后取之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单送验。

(六)、供应室查对制度。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失效日期。

3、收回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4、灭菌时查温度、压力、时间,灭菌后查灭菌效果指示剂,及有无湿包情况,达到要求后方可发出使用。

四。。执行医嘱制度。

医嘱是医疗活动中由医师下达的医学指令。医嘱的书写应符合^v^、国家中医*管理局制定的第二十九条的规定。

1、医嘱的执行应准确、无误,并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医嘱执行记录需客观、真实、原始,执行人应签全名和执行时间。医嘱须经两人核对并签名。

2、一般情况下,护士不得执行口头医嘱,医师因抢救急危患者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需复诵一遍,复诵无误后执行;抢救结束后,要求医师及时据实补记。护士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签署记录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3、凡需护士整体协作完成的医嘱,如护理常规、级别护理、饮食护理、部分治疗等,可由主班护士或值班护士在长期医嘱单上签名。

4、长期医嘱执行后由执行人在长期医嘱执行单上签名、签执行时间。临时医嘱执行后由执行人直接签署在临时医嘱单的相应栏内。

5、手术后、分娩后要停止术前、产前医嘱。

6、凡需下一班执行的医嘱要交待清楚。

7、实习医师无单独下达医嘱权,开出医嘱后需上级医师签名,核实后方有效。

8、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

9、出院、转院、专科、死亡病人应及时注销各种执行单。

五。护理文书书写制度。

(一)书写原则。

1、遵循^v^、国家中医*管理局下发的和的要求,护理文书记录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2、根据,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实行分级护理,按护理级别执行各项护理措施。

3、护理文书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记录者须签全名。试用期护士书写的护理文书,应当经过本医疗机构指定的合法执业护士即时审阅,其修改意见、修改日期及签名用红*墨水笔书写。

4、护理文书应当文字工整,图表、字迹清晰,语句表述准确、通顺,符号、标点应用正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画在错字上,然后更正,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5、各类护理文书楣栏共同项目包括:患者姓名、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或病案号。

6、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需要,各医疗机构尚可自行设计[血压测量记录^v^、[24小时出入液量记录^v^等文书,其书写应遵循本原则,必要时纳入病历管理。

7、护理查房、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个案分析等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病情观察、分析讨论而提出的意见、评价和建议等,属于主观*护理文书,暂不纳入病历管理,也不提供给病人(或其法定代理人)。

8、各医疗机构对归档前的护理文书,应指定专人按安徽省制订的。

标准进行考核评价后方可归档。

9、各项记录必须有完整的日期。

10、各班记录结束时,必须签全名。

11、各项记录、文件应妥善保管。

(二)。住院患者护理记录。

根据,一般患者是指医嘱[特别护理^v^、[一级护理^v^中的病危、病重患者等以外的适用对象。其书写须遵循护理文书书写的基本原则和以下要求:。

1、住院患者护理记录包括[住院患者护理记录^v^(首页)[住院患者护理记录^v^(续页)。

2、住院患者护理记录(首页),是指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书写的记录,应在本班内完成。

3、住院患者护理记录(首页)上的[入院诊断^v^是指医师在[入院记录^v^上书写的诊断。[*物过敏史^v^,若为[有^v^,则应写清具体的*物名称,如青霉素。[皮肤情况^v^,若为[异常^v^,应写明异常的具体情况,如擦伤或压疮,其部位、范围、程度等。

4、住院患者护理记录(首页)上的[专科情况^v^,应记录患者专科疾病主要的症状和阳*体征等。[护理措施^v^系根据病情观察、医嘱,为患者制订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健康维护措施。

5、首次记录完毕,另起一行,记录者签名(签名位置:右对齐),签名的下一行记录时间。首页未记完的部分,可连续使用。填写内容中如遇空项时,应画[/^v^(删除线)。

6、住院患者护理记录(续页)是一般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内容包括记录日期、时间、病情观察情况、处置措施及效果、护士签名。

7、病情观察要求重点记录患者的客观病情动态变化及用*反应,如主诉、生命体征、皮肤、饮食、排泄等异常情况。处置措施及效果,要求重点记录已实施的与病情相关的护理措施,以及处置后的患者反应、结果。

8、护理记录需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在特殊检查、治疗、用*、手术等前后应即时记录。大手术患者,随时观察并记录,每班至少记录1次,直至72小时。一般手术患者于24小时内每班至少记录1次。患者病情平稳时改为按护理级别确定记录频次,一级护理患者每1~2天记录1次,二级护理患者每3天至少记录1次,三级护理患者每周至少记录1次。

9、患者出院时应书写出院护理记录,须在患者出院24小时内完成。内容包括出院日期,护理小结简述,健康指导,护士签名等。

10、遇患者病情转危等情况时,应转单记录。如医嘱:[病危^v^,则应转记[危重患者护理记录^v^,同时在原记录单上注明转记原因。转单记录的页码须与原记录单的页码顺延编制。

11、住院患者护理记录(续页)的书写格式:首先记录书写日期、时间(左对齐),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记录内容,记录完毕,另起一行记录者签名(右对齐)。若无特殊情况住院患者护理记录(续页)的页码自第1页开始编制。

(三)。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1、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凡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的可不再书写[住院患者护理记录^v^。

2、依据(皖卫医[2001]49号)的规定,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的适用对象是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或监护,以便进行抢救的患者。如严重的创伤、大出血、各种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昏迷、早产婴儿等,属于特别护理和一级护理的危重患者。

3、记录要求: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记录,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记录完毕后护士签名。病情稳定时,每班至少记录1次。

4、记录内容:应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等情况。意识、瞳孔的记录须对照参照图示准确填写,瞳孔对光反*情况记录在[现情观察^v^栏内。

5、记出入量的内容及要求:。

(1)入量包括每日饮水、食物中的含水量、ten(胃肠内营养)、输入液量、输血等。为准确记录口服入液量,应使用可计量的容器测量。固体食物须记录其数量,再折算含水量予以记录。出量指患者大、小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腹腔抽出液及各种引流量等。对尿失禁的患者应设法保留导尿予以记量;自行排尿者,记录每次尿量,或根据病情需要将24小时尿量集中于一个容器内测量记录。

(2)出入量的统计:每日需小计、总计各一次。白班于下班之前小记出入量(画一蓝横线,小结日间出入量),夜班于次日晨7am总结24小时出入量(用蓝笔画一条横线下总结,再画一条蓝横线),并同时转记到体温单上。

6、病情观察及处置: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物反应、皮肤、饮食、睡眠、排泄等方面的异常情况,针对异常情况采取的措施以及处置后患者的反应、结果。

六。分级护理制度。

新病人入院后,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决定护理分级,并作出标记。

分级护理常分为以下四级:。

(一)特别护理。

1、适用对象: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或监护,以便进行抢救的病人。如严重创伤、大出血、各种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和多脏器衰竭等。

2、质量标准:(1)设24小时专人护理或成立专门抢救小组进行护理。(2)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做好必要的护理记录。(3)严密观察病情,掌握用*后的反应及效果。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准确控制输液(输血)速度,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处置。及时、准确填与特护记录单。(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依据病情需要建立翻身卡。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5)送水、送饭、送*、送便器到床头。(6)备齐急救*品、器材,以应抢救之急需。

(二)一级护理。

1、适用对象:病危、病重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高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婴儿等。

2、质量标准:(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人用*后的反应及效果,每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2)对危重病人要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尽量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做好必要的护理记录。(3)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准确控制输液(输血)速度,建立输液巡视卡,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处置。(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依据病情需要建立翻身卡。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5)送水、送饭、送*、送便器到床头。

(6)备齐急救*品、器材,以应抢救之急需。

(三)二级护理。

1、适用对象:病情较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病人,如大手术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年老体弱、幼儿、慢*病不宜多活动者等。

2、质量标准:(1)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人用*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一次。(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和护理措施,准确给*。依据病情需要建立输液巡视卡。(3)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4)送水、送饭、送*到床头。(5)按病情需要备齐抢救*品和器材。(6)给予健康指导,尽量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

(四)三级护理。

1、适用对象:轻症病人,生活基本能自理,如一般慢*病人、疾病恢复期及手术前准。

备阶段的病人等。

2、质量标准:(1)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人用*后的反应及效果,每日巡视病房不少于两次。(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和护理措施,准确给*。依据病情需要建立输液巡视卡。

(3)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4)送水、送饭、送*到床头。(5)给予健康指导,尽量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督促病人遵守院规。

七。健康教育制度。

1、护士应对每位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健康教育应贯穿在护理过程中。

3、严格按照健康教育的程序实施病人教育。

4、根据健康教育分类分别给予门诊教育、住院教育、出院教育、社区教育。

5、掌握健康教育的技巧,适当运用,其中包括护患关系技巧、护患沟通技巧、行为训练技巧。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

1、建立严格的'门卫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

2、学校聘请的保安应接受专门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增加责任意识。

3、来人来访必须查验登记,执行好登记制度。

4、学校报警、监控设备应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5、学生进校后一般不得中途离校,确有需要,应出具出门证明。

6、学生不得携带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进校。

7、如发现不良分子袭扰,应立即制止、制服,并拨打“110”报警。

8、如遇恐怖事件,要尽力稳住局势,迅速疏散师生,并立即向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报案。

9、加强平时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救护演练。

外来暴力侵害事故:若外来人员强行闯入校园,学校门卫或保安人员不得放行,向其发出警告,并应尽力将其驱逐。对不听劝拒者或遇突发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迅速与校领导取得联系并拉响警报铃,同时立即启动如下应急程序:

1、学校领导立即报警110请求援助。

2、校长指挥护校队立即赶到出事地点,应首先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制止、制服,使之停止侵害行为,及时控制事态、保护现场为xxx门勘察取证提供方便。同时,安全专干xx组织教师安抚保护好学生,作好疏散撤离准备,并视实际情况将学生紧急疏散撤离至安全区域。同时,学校应及时向教育局报告情况。

3、总务处负责联系xx职工医院,请求“120”支援。一名学校领导带领总务后勤人员负责劝散围观群众,分散堵塞进入校门通道的车辆。一名值日教师佩带标志,负责到路口引路接“110”、“120”车辆。

4、校医老师对受伤师生及时紧急止血、初步救治、护理。

5、一名学校领导带领政教处或教导处积极配合xxx门做好调查取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