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垃圾分类现状的分析报告(模板17篇)

最新垃圾分类现状的分析报告(模板17篇)

ID:5720776

时间:2023-10-31 22:22:21

上传者:书香墨 最新垃圾分类现状的分析报告(模板17篇)

报告是一种对某一事件、问题或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向读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深入的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

只有全体居民统一认识、形成统一标准,并长久的坚持下去,才能真正促进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最终将垃圾分类收集变成一种行动自觉。

二是统一明细目录。对每一个大类垃圾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明细目录标准;

四是统一宣传。制定全国统一的、简单易记的宣传手册、宣传画本、宣传标语、宣传广告,在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各大旅游景区及车站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公益宣传,将全国统一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写入义务教育教科书,将垃圾分类常识作为***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知识点纳入全国高等教育思政课教学,让所有城市居民都能牢记垃圾分类标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做到分类投放。

根据全国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生活垃圾的构成特点,把生活垃圾构成相似的城市划成同一类别,根据各个类别形成不同城市梯度。

例如,根据可堆腐物在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占比规律来划分城市梯度,占比较高的发达城市为第一梯度、占比居中的发展中城市为第二梯度、占比较低的不发达城市为第三梯度。再针对每个梯度制定统一规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标准。这样既能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引导各个城市根据自身生活垃圾构成特色建立相应的回收运输处置体系,又能引导各个城市垃圾分类投资建设方向,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

三是形成再生回收系统标准,重点聚焦提升湿垃圾、可回收物(低价值)、居民建筑装潢垃圾等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建设兼具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处置基地,推进资源化利用。

三是加快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垃圾分类收集中的渗透应用,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信息管理系统,对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区域分布规律、居民投放习惯、后端处置反馈等进行大数据采集,推动垃圾分类收集效率提升,优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支持通过新技术应用推动资源整合,放大垃圾分类空间。空间保障是垃圾分类减量的重要支撑,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优化原有空间、整合其他空间、开拓新增空间,做大垃圾分类空间。

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城市区域人口、产业结构等变迁情况,优化垃圾的中转、处置等空间布局,实现运输成本最小化、资源节约最大化;另一方面,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应用释放环卫系统空间,将其拆分成垃圾存储空间和分类空间两部分,在各大居民区设立分类空间。

来自上海的实践数据显示,近几年上海通过研究居民垃圾投放规律、对垃圾箱房进行改造、用分类垃圾桶替换单一桶等举措实现生活垃圾收集点数量持续下降,由2016年的32247个,下降至2017年的30582个,到2018年继续下降至29811个。一方面节约了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又放大了垃圾分类空间。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关键在于源头,对居民、公共机构等垃圾产生的重要源头必须全部抓好、抓实,不能仅抓好一头,应建立系统化的全源头收集链条,将居民、公共机构和街道全部纳入,统筹考虑,形成居民把控源头、公共机构全力示范、街道配套促进的链条式垃圾分类收集体系。

三是成立街道(社区)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协调推进垃圾分类。街道(社区)中的每个居民和公共机构都是一个垃圾产出点,成立街道(社区)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可以对垃圾产出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优化垃圾回收服务流程,有利于建立垃圾大数据档案,并在街道(社区)内形成一个本地万众创业的社区回收服务平台,有力承接分类后垃圾并鼓励居民和社团单位持续开展分类,为固废处理再生的循环工业奠定原料来源基础。此外,街道(社区)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可以赋予垃圾回收人员“垃圾回收”和“垃圾分类”双重职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与废旧物资回收系统“两网融合”,促进垃圾源头收集、再生资源回收、垃圾中转和处置、市容环境、污染排放等在源头解决。

一是企业补贴机制。除了要加大对可回收物分类收集处置企业的补贴外,还要针对生活垃圾中的低价值废弃物建立财政直接补贴机制,设立“低价值废弃物绿色回收基金”。针对企业的分拣费用、运输费用、处理费用等相关费用进行补贴,在融资贷款、税收减免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跨区域合作机制。组建跨区域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协作联盟等协调机构,推动不同城市进行跨区域合作,一方面推动共建共享垃圾处置技术与处置设备,跳出单个城市的空间范围,站在区域性统筹发展的角度对各个城市进行功能分片、统筹布局垃圾处置设施,建立一批区域性垃圾处置中心、转运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等,推动各大功能中心辐射周边城市,不断优化功能布局,降低城市综合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同时配套建立城市间垃圾补偿机制,实行跨区域补偿;另一方面,推动垃圾分类收集企业跨区域合作,支持富有余力的企业通过重组、兼并、设立子公司等形式到垃圾分类收集能力弱、企业参与意愿低的城市进行援助合作,被援助城市给企业提供相应补贴。

三是部门协作机制。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涉及包括生态环保、住建、发改、城管等多个部门,涵盖城市生活垃圾的规划编制、行政执法、排放监管、处置设施监管等诸多功能。应建立以城市管理部门为主导、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部门协作机制,在涉及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等核心环节,赋予城市管理部门“一票否决”权,切实推动国家垃圾分类政策的贯彻落实。

四是城市生活垃圾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信息管理系统,针对生活垃圾的产生源头、数量、种类、投放规律、运输监管、处置成效等设立全过程动态监测机制,监测好城市生活垃圾日常运行和变化规律,此外,推动监测信息公开,重点公开公共机构与居民的投放量及分类效果、垃圾分类运输量情况、处置终端的处理量和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垃圾分类现状分析论文

【导语】本站的会员“jiasiqi887”为你整理了“垃圾分类现状分析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摘要:垃圾分类,在全国的很多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尴尬,根据分析垃圾分类问题上的一些现象,调查研究分类垃圾桶只“装”不“分”的各方面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对症下药,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得垃圾分类这一举措能真正达成人们心中的共识,街头垃圾桶也就不再形同虚设。

在美国,垃圾分类已成为一种时尚,作为垃圾生产大国之一,各色各样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垃圾分类观念意识早已深入人心。同时美国政府在垃圾处理问题上进行长期性的监管,提供各类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使垃圾分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垃圾分类在例如巴西、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也都形成了必然的趋势,垃圾分类已逐步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尽管我国曾今在垃圾分类这一领域曾今做了各类尝试和努力,例如通过媒体进行垃圾分类知识以及意义的宣传,有关部门走进社区进行直接性的号召,以及政府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但至今收效甚微。

相关人士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没有形成相应的垃圾分类配套法规,推动垃圾分类的强制性动力不够。同时,全社会尚未养成自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仅靠社会宣传动员的手段来推动垃圾分类是远远不够的。

据调查,近八成的居民表示,平日扔垃圾时没有分类扔放的意识和想法,居民对于垃圾桶分类标识关注度较低,往分类垃圾桶内扔垃圾很少注意扔得对不对,仅仅是寻求方便,甚至部分人认为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就已经很环保了,以至于几乎所有的分类垃圾桶内的垃圾都是混装的。

与此同时,居民对于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概念模糊,仅仅认为,可用的,用来卖钱的就是可回收垃圾,又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不了解。何况分类垃圾桶早已被环卫工或拾荒者多次光顾,大多可用于回收的垃圾已经被拾走,最终环卫部门在统一收垃圾时仍是将所有垃圾一齐倒入拉机车,居民认为在源头进行垃圾分类的效果不大,逐渐失去了垃圾分类的动力。

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在立法层面上既没有约束机制,又没有鼓励机制,是一大问题。政府等相关国家机构现阶段仅仅采用宣传的手段是不足以从根本上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在日本,如果居民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环卫工人不会收你的垃圾,即使你丢进垃圾桶,也会被送回门口。

(三)垃圾处理的基础设备及资金投入的匮乏。

由于人力物力有限,环卫处采取的也就是单一的垃圾车。相关机构人员表示,如果要实现真正分类,就要在投放分类垃圾桶之后,调派不同的车辆运输不同的垃圾。经粗略测算,分类运输至少要增加几千台车,对交通的压力巨大。而到了处理环节,我国几乎没有各类可回收垃圾的专项处理设备。因此,分了类的垃圾最终还是被混合运走。

一次环保产品展示会上,一套德国产的废旧电器无害化处理的生产线展示了垃圾处理的先进性,一边放进废旧设备的同时,另一边就会分解出金、银、铜等可利用的现成资源,但这样的设备标价却要1000多万元。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资金和问题是垃圾分类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三、

垃圾分类观念的推广需要相关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垃圾分类有赖于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素养的提高,更需要政府等部门进行定期的宣传指导,并配合以长期的监督工作。

在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事众所周知的事情。首先,相关部门需要从垃圾分类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出发,引导公民自觉意识到垃圾分类工作对于环保事业的巨大贡献;其次,国家应加强可回收垃圾概念以及处理问题等相关知识的普及率,同时辅助相关的经济鼓励和制裁措施,将垃圾分类的观念植入公民意识中。也可从校园着手,提高这些即将迈入社会、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的垃圾分类意识,从而实现分类垃圾桶的真正作用。

(二)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加大投入。

垃圾分类收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有社会形成了封闭的资料循环利用,建设起完整的系统,分类收集才可能持久,才会有生命力,垃圾分类工作不是只利用大范围投放分类垃圾桶就能实施进行的,政府应在垃圾分类上加大投入,这种投入包括政策引导、技术研究、运输体系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资金上的投入,逐步建立起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垃圾处理硬件,从而建立起分类回收系统。

(三)鼓励各类环境社会团体的参与。

我国存在大量的社会环境团体,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并不亚于国家的政府等相关机构,通过这些团体的共同参与,来完善垃圾分类制度与法规,并广泛推广与实施,来促进垃圾回收以及环境这一块的体制健全。

垃圾分类的制度及法规的制定实施工作不仅仅是国家和社会的事,个人同样负有重要的责任。除了专门的立法执法机构,公民也可通过媒体以及环保机构等其他一些社会性渠道来参与相关法规的健立和实施。

结论。

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体制的健全,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是国际上著名的“生态国家”。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集合

垃圾是一种没有对其正确使用或放错了使用地方的资源,垃圾处理方式失误不仅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回顾我国的垃圾分类治理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的垃圾分类进程并不是十分迅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已经提出垃圾分类思想,只是当时人们追求于发展经济,并没有对此类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1993年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1996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后,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才有了相关的法律化、制度化基础。2000年,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使我国的垃圾分类治理事业在数个大城市中开展试点工作。2004年,我国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垃圾分类治理的各种详细准则,其明确规定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与规范。2011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希望各个城市能够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进行。2016年后,我国的垃圾分类事业开始快速发展。在这一年中国家相继制定发布了《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的意见征求稿、《“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征求稿,这为促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到2019年7月1日,上海市颁布了《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垃圾分类这一行为纳入监管范围,使之更加制度化和法制化,掀起了全国大范围内垃圾分类的一大浪潮,使垃圾分类的进程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国的垃圾分类事业在逐步发展中进行了许多年,现如今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效果,垃圾分类行为已经日趋增多。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开展后取得了许多成就,如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了提高、降低了污染、变废为宝等。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任务仍然较艰巨,和世界上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垃圾分类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在发展中加以完善和解决。

(一)居民主体参与意识不强。

居民的素质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对待垃圾分类的态度也不相同。垃圾源头分类是重要环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城市居民大多数对垃圾分类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持有积极支持的态度。但多年来,中国城市居民已经养成了垃圾混放的习惯,目前仅仅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并没有落实行动,居民参与率不高,垃圾分类政策深化落实有一定难度。

本文认为原因有三条。第一,居民没有专业的垃圾分类知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用于垃圾分类,随着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推出,“干垃圾”“湿垃圾”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让人划不清界限,居民缺乏专业素养,故在平时垃圾投放时仍然是统一投放。第二,长期以来,中国居民已习惯统一混放垃圾模式,已养成了行为习惯,加上目前强制性垃圾分类政策只在少数区域推广,大多数城市尚未推出强制性政策督促居民垃圾分类,因此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第三,居民社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国一部分社区仍只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垃圾桶,而不是配备四种专业垃圾桶。由于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无法配合进行垃圾分类。

(二)基层执行力不足,缺乏监管。

我国提出垃圾分类政策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力不足,没有真正重视宣传工作。第一,因为一部分城市尚未推行强制性垃圾分类政策,各社区管理人员并未对垃圾分类足够重视。某些地区甚至出现社区负责人对垃圾分类回收政策推诿,对工作互相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尽管我国政府重视垃圾分类问题,但没有落实到基层,无疑给垃圾分类政策的施行增添了难度。第二,政府监管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城市虽已配齐专业垃圾桶,但仍采用传统粗放型垃圾处理方法,就地填埋或焚烧,这一方式严重污染环境。第三,政府尚未对垃圾分类进行专业立法,各地缺少强制性文件的推出,缺乏整套法律法规支撑。部分地区立法空白或立法内容笼统,无法真正落实垃圾分类政策。

(三)专业垃圾分类公司规模有限,形式单一。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与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的指导密切相关,但目前我国城市专业垃圾分类公司数目较少,规模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目前,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企业,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政府可通过减免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垃圾分类公司进入社区,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同时,社区还可将生活垃圾外包给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管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此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增强二次循环。

(一)协助居民树立环保意识,提高主体参与率。

近些年來,我国居民素质有所提高,但对于垃圾分类这个名词依然生疏。国家应加大宣传工作,使居民更快接受这一新理念,应落实到各城市各社区,明确社区管理者责任,在社区通过讲座、横幅、标语、入户宣传、社区宣传栏公布、微信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垃圾分类问题向居民作进一步的宣传,积极宣传垃圾分类政策。社区应落实垃圾分类政策,更好地督促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使居民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但是垃圾分类问题要因地制宜,各地市居民的综合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落实垃圾分类问题一定要注意结合当地有关部门出台的正式文件,采用多种方式向居民进行宣传。此外,学校也应注重对学生的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通过科普讲座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垃圾分类处理知识。垃圾分类意识从青少年抓起,通过青少年带动成年人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

(二)各部门加强执行力度,建立完善监督体系。

我国政府已发布多项垃圾分类政策文件,应在日常生活中鼓励该事业的开展。政府可加大对垃圾分类事业的拨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购进专业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研发垃圾分类处理新技术,加大有关垃圾分类技术的新科技研发,统筹好垃圾分类基础配套设施完备。同时建立高效透明的监督机制,加强引导和监督,明细资金去向,做到政务公开。社区应明晰主体责任,引导居民正确科学垃圾分类,在社区设置简易垃圾分类操作间等。通过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形成以居民意识为核心的多元垃圾处理治理机制,推动我国垃圾分类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完整体系。

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应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数量,丰富激励形式,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可在社区设立垃圾分类智能机器,通过引导居民正确垃圾分类,相应兑换一些日用品,有利于激发居民主体热情。可通过专业技术推出一系列垃圾分类产品,为居民办理垃圾分类智能积分卡,推出智能兑换奖品箱等宣传垃圾分类理念。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在推行过程中要注意以“便民”为原则,为居民服务,为居民生产生活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从而构建政府、社区、居民、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的完整垃圾分类体系。

垃圾分类在我国目前来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业,也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事业,此类事业的各项机制还不完善、推广面依旧不高、社会意识还不健全。对于垃圾分类的推行必须要一步一步来,要一步一步地完善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来促使垃圾分类行为深入人心,使社会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建设更加美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和对策浅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142.

[3]刘丽娜.垃圾分类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0):146.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

中国垃圾分类现状,是垃圾分类制约了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再利用的根源之一,近年来,我国正在加速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

  环保网不得不提的是2019年7月1日上海率先实施了强制生活垃圾分类时代,在环保政策的指导下以及社会环境形势的驱动下,按照城乡一体化实际特色,各自采用不一样的分类垃圾处理方法,有效的解决现行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混合收集清运的单一化方式,形成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的产业新格局,全面提高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是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间发展趋势的主旋律,为此,中国垃圾分类行业将在良好的政治局面下,迎接市场的转折点。

  现在看来,在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生态环保的另外,垃圾处理做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的获得了高度重视。因为垃圾处理当中能够获得极大的经济收益,另外也获得了市场的亲睐。从垃圾处理投入的整体规划看来,按照《“十三五”城镇无害化生活垃圾的设施整体规划》,“十三五”期内,国家在无害化城镇生活垃圾的设施建设期内,投资额累积达到了2518.4亿元。目前,中国垃圾分类现状来看,中国城市垃圾分类比较突出,环保网小编相信未来,仍然会一直保持高景气的发展,中国垃圾分类将会迎来新的市场机遇。关注环保网获取更多环保新闻。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范文

如今,城市居民數量逐渐上升,人们制造的城市垃圾数量也越来越多,给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带来了更多的复杂性。尽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已经从垃圾源头做起,并依据垃圾的分类进行专门处理或者是集中处理,但目前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为进一步处理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已经高度重视并关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进展,以便于在健康的城市环境中享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1.1创新扩散理论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分为四个方面:创新本身、传播渠道、时间及社会系统。其中创新本身包括相对优势、兼容性、易用性、可试验性与可观察性。相对优势即新事物是否比旧事物更具有优势;兼容性即新事物是否符合人们的需求、价值观和经验;易用性即新事物是否比旧事物更使人们觉得便利;可试验性是指人们是否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对新事物进行试验;可观察性是指人们对于新事物所产生结果的可见程度。如果将垃圾分类视为一种创新,垃圾分类政策应当致力于提高垃圾分类的相对优势、兼容性、易用性、可试验性与可观察性,从而促进垃圾分类行为的扩散。

1.2集体行动理论奥尔森假设集体成员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而理性人的目的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他们在集体行动中会选择搭便车。除非这一集体的人数较少,或是存在外部力量强制执行,或是采用选择的激励,否则难以解决这一问题。选择性激励即根据对于公共利益所作出的贡献,给予集体成员相应大小的正向或负向激励。奥尔森认为即使选择性激励的机制解决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也不一定能成功组织集体行动。

因为如果在规模较大的集体中推行选择性激励的机制,那么就不得不考虑收集关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信息(例如个人的偏好),并对两种利益进行度量,这不仅实现难度大,且成本较高,再加卜奖惩制度的实施成本,最终可能会得不偿失。因此,在设计垃圾分类政策时,既要控制信息收集与利益度量成本,也要提高二者准确性,并以此为基础,兼顾不同地区的异质性,提出合理的选择性激励政策,从而促成垃圾分类这一集体行为的成功。

2.1早期政策的发展与不足早在上世纪末,我国就颁布了有关垃圾分类的政策。

例如1992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及1993年建设部发布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都提出了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首次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全国各城市需要逐步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制度。但早期的法律法规仅提出了进行垃圾分类的要求,并未提出具体的分类标准和实施办法。此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在技术标准、设施完善、强制与激励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2.2垃圾分类标准的发展与不足2000年建设部颁布了《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作为试点城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正式进行垃圾分类的实践,推行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二分法。2009年住建部提出《生活垃圾分类标志》,要求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垃圾分类方法。例如采用焚烧处理垃圾的区域应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其中有害垃圾必须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地方上也因地制宜,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分类标准。例如2005年常熟市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办法(暂行)》,提出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和大件废弃物。

2009年,北京市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城市生活垃圾按照大类可粗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三类。2011年广州市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此后杭州等大部分城市也都采用了该分类法。我国垃圾分类标准的优点在于在总框架下可以因地制宜,但同样也存在着同一地区标准更改频繁的缺点。例如上海市2000年将城市生活垃圾为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2002年实行“一市两制”,在采用焚烧处理垃圾的区域和其他区域实行不同分类标准;2007年又将其分为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四类。2011年开始在居住区推进以“干湿分类”为基础的“2+x”模式。2014年这一模式又演化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四分法。

3.1稳定垃圾分类标准以上海为首的一些城市由于垃圾处理终端的变化或国家政策的转变,垃圾分类标准不断变动,即使相同涵义的垃圾种类有时也会更换名称。垃圾分类标准的不稳定性严重阻碍垃圾分类行为的扩散。只有在未来的垃圾分类政策中将同一地区的垃圾分类标准固定下来,并使这一分类标准能够为居民所熟知,提高垃圾分类的兼容性与易用性,从而提高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愿,促进垃圾分类行为的扩散。即使由于同一地区的垃圾处理终端发生较大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而不得不改变垃圾分类标准,也应当在此时加大对于新垃圾分类标准的宣传力度,尽量减少改变化对于垃圾分类行为扩散的不利影响。3.2降低垃圾分类设施的区域不平衡尽管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垃圾分类设施愈发完善,愈发细致与智能化,但不同地区间的垃圾分类设施水平差距较大,许多地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仍然是二分垃圾捅。垃圾分类设施的落后降低了垃圾分类的相对优势、兼容性、易用性和可试验性,阻碍了垃圾分类行为的扩散。因此,垃圾分类设施较差的地区应当向垃圾分类设施完善的地区学习,严格按照当地垃圾分类标准建设分类设施,促进垃圾分类设施的智能化,配合垃圾分类激励政策的实施,降低垃圾分类设施的地区不平衡。

3.3完善选择性激励政策当前虽然许多城市已经开始推行垃圾分类的激励政策,但由于政策制定之前,政府对于居民所做的调研不足,对于居民的偏好、影响垃圾分类意愿的因素等相关信息知之甚少,所做的激励可能不足,或激励的种类不合适,从而导致激励政策的效果不佳。根据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在大规模集体中,只有用外界力量强制或进行选择性激励才有可能组织集体行动,而选择性激励必须依赖成本高昂的信息收集和利益度量。因此,政府应当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尽量收集居民偏好和垃圾分类意愿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据此提出合理的激励政策,有效地补充强制垃圾分类政策的不足,促进垃圾分类行为的普及。

综上所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意义重大,既可以为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带来健康的城市环境,也可以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应联系现状,重点解决已经存在的分类问题,并从根源上把控;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应培养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充分调动城市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奉献力量;政府应完善垃圾分類配套设施和政策,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

只有全体居民统一认识、形成统一标准,并长久的坚持下去,才能真正促进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最终将垃圾分类收集变成一种行动自觉。

二是统一明细目录。对每一个大类垃圾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明细目录标准;

四是统一宣传。制定全国统一的、简单易记的宣传手册、宣传画本、宣传标语、宣传广告,在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各大旅游景区及车站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公益宣传,将全国统一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写入义务教育教科书,将垃圾分类常识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知识点纳入全国高等教育思政课教学,让所有城市居民都能牢记垃圾分类标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做到分类投放。

根据全国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生活垃圾的构成特点,把生活垃圾构成相似的城市划成同一类别,根据各个类别形成不同城市梯度。

例如,根据可堆腐物在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占比规律来划分城市梯度,占比较高的发达城市为第一梯度、占比居中的发展中城市为第二梯度、占比较低的不发达城市为第三梯度。再针对每个梯度制定统一规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标准。这样既能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引导各个城市根据自身生活垃圾构成特色建立相应的回收运输处置体系,又能引导各个城市垃圾分类投资建设方向,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

三是形成再生回收系统标准,重点聚焦提升湿垃圾、可回收物(低价值)、居民建筑装潢垃圾等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建设兼具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处置基地,推进资源化利用。

三是加快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垃圾分类收集中的渗透应用,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信息管理系统,对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区域分布规律、居民投放习惯、后端处置反馈等进行大数据采集,推动垃圾分类收集效率提升,优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支持通过新技术应用推动资源整合,放大垃圾分类空间。空间保障是垃圾分类减量的重要支撑,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优化原有空间、整合其他空间、开拓新增空间,做大垃圾分类空间。

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城市区域人口、产业结构等变迁情况,优化垃圾的中转、处置等空间布局,实现运输成本最小化、资源节约最大化;另一方面,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应用释放环卫系统空间,将其拆分成垃圾存储空间和分类空间两部分,在各大居民区设立分类空间。

来自上海的实践数据显示,近几年上海通过研究居民垃圾投放规律、对垃圾箱房进行改造、用分类垃圾桶替换单一桶等举措实现生活垃圾收集点数量持续下降,由2016年的32247个,下降至2017年的30582个,到2018年继续下降至29811个。一方面节约了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又放大了垃圾分类空间。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关键在于源头,对居民、公共机构等垃圾产生的重要源头必须全部抓好、抓实,不能仅抓好一头,应建立系统化的全源头收集链条,将居民、公共机构和街道全部纳入,统筹考虑,形成居民把控源头、公共机构全力示范、街道配套促进的链条式垃圾分类收集体系。

三是成立街道(社区)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协调推进垃圾分类。街道(社区)中的每个居民和公共机构都是一个垃圾产出点,成立街道(社区)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可以对垃圾产出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优化垃圾回收服务流程,有利于建立垃圾大数据档案,并在街道(社区)内形成一个本地万众创业的社区回收服务平台,有力承接分类后垃圾并鼓励居民和社团单位持续开展分类,为固废处理再生的循环工业奠定原料来源基础。此外,街道(社区)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可以赋予垃圾回收人员“垃圾回收”和“垃圾分类”双重职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与废旧物资回收系统“两网融合”,促进垃圾源头收集、再生资源回收、垃圾中转和处置、市容环境、污染排放等在源头解决。

一是企业补贴机制。除了要加大对可回收物分类收集处置企业的补贴外,还要针对生活垃圾中的低价值废弃物建立财政直接补贴机制,设立“低价值废弃物绿色回收基金”。针对企业的分拣费用、运输费用、处理费用等相关费用进行补贴,在融资贷款、税收减免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跨区域合作机制。组建跨区域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协作联盟等协调机构,推动不同城市进行跨区域合作,一方面推动共建共享垃圾处置技术与处置设备,跳出单个城市的空间范围,站在区域性统筹发展的角度对各个城市进行功能分片、统筹布局垃圾处置设施,建立一批区域性垃圾处置中心、转运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等,推动各大功能中心辐射周边城市,不断优化功能布局,降低城市综合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同时配套建立城市间垃圾补偿机制,实行跨区域补偿;另一方面,推动垃圾分类收集企业跨区域合作,支持富有余力的企业通过重组、兼并、设立子公司等形式到垃圾分类收集能力弱、企业参与意愿低的城市进行援助合作,被援助城市给企业提供相应补贴。

三是部门协作机制。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涉及包括生态环保、住建、发改、城管等多个部门,涵盖城市生活垃圾的规划编制、行政执法、排放监管、处置设施监管等诸多功能。应建立以城市管理部门为主导、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部门协作机制,在涉及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等核心环节,赋予城市管理部门“一票否决”权,切实推动国家垃圾分类政策的贯彻落实。

四是城市生活垃圾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信息管理系统,针对生活垃圾的产生源头、数量、种类、投放规律、运输监管、处置成效等设立全过程动态监测机制,监测好城市生活垃圾日常运行和变化规律,此外,推动监测信息公开,重点公开公共机构与居民的投放量及分类效果、垃圾分类运输量情况、处置终端的处理量和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摘要: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是改善城市环境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改善人们生活的前提条件。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中,应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做好每一种垃圾的高效处理。

如今,城市居民數量逐渐上升,人们制造的城市垃圾数量也越来越多,给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带来了更多的复杂性。尽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已经从垃圾源头做起,并依据垃圾的分类进行专门处理或者是集中处理,但目前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为进一步处理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已经高度重视并关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进展,以便于在健康的城市环境中享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理论分析。

1.1创新扩散理论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分为四个方面:创新本身、传播渠道、时间及社会系统。其中创新本身包括相对优势、兼容性、易用性、可试验性与可观察性。相对优势即新事物是否比旧事物更具有优势;兼容性即新事物是否符合人们的需求、价值观和经验;易用性即新事物是否比旧事物更使人们觉得便利;可试验性是指人们是否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对新事物进行试验;可观察性是指人们对于新事物所产生结果的可见程度。如果将垃圾分类视为一种创新,垃圾分类政策应当致力于提高垃圾分类的相对优势、兼容性、易用性、可试验性与可观察性,从而促进垃圾分类行为的扩散。

1.2集体行动理论奥尔森假设集体成员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而理性人的目的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他们在集体行动中会选择搭便车。除非这一集体的人数较少,或是存在外部力量强制执行,或是采用选择的激励,否则难以解决这一问题。选择性激励即根据对于公共利益所作出的贡献,给予集体成员相应大小的正向或负向激励。奥尔森认为即使选择性激励的机制解决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也不一定能成功组织集体行动。

因为如果在规模较大的集体中推行选择性激励的机制,那么就不得不考虑收集关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信息(例如个人的偏好),并对两种利益进行度量,这不仅实现难度大,且成本较高,再加卜奖惩制度的实施成本,最终可能会得不偿失。因此,在设计垃圾分类政策时,既要控制信息收集与利益度量成本,也要提高二者准确性,并以此为基础,兼顾不同地区的异质性,提出合理的选择性激励政策,从而促成垃圾分类这一集体行为的成功。

2.1早期政策的发展与不足早在上世纪末,我国就颁布了有关垃圾分类的政策。

例如1992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及1993年建设部发布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都提出了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首次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全国各城市需要逐步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制度。但早期的法律法规仅提出了进行垃圾分类的要求,并未提出具体的分类标准和实施办法。此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在技术标准、设施完善、强制与激励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2.2垃圾分类标准的发展与不足2000年建设部颁布了《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作为试点城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正式进行垃圾分类的实践,推行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二分法。2009年住建部提出《生活垃圾分类标志》,要求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垃圾分类方法。例如采用焚烧处理垃圾的区域应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其中有害垃圾必须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地方上也因地制宜,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分类标准。例如2005年常熟市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办法(暂行)》,提出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和大件废弃物。

2009年,北京市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城市生活垃圾按照大类可粗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三类。2011年广州市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此后杭州等大部分城市也都采用了该分类法。我国垃圾分类标准的优点在于在总框架下可以因地制宜,但同样也存在着同一地区标准更改频繁的缺点。例如上海市2000年将城市生活垃圾为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2002年实行“一市两制”,在采用焚烧处理垃圾的区域和其他区域实行不同分类标准;2007年又将其分为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四类。2011年开始在居住区推进以“干湿分类”为基础的“2+x”模式。2014年这一模式又演化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四分法。

3改进建议。

3.1稳定垃圾分类标准以上海为首的一些城市由于垃圾处理终端的变化或国家政策的转变,垃圾分类标准不断变动,即使相同涵义的垃圾种类有时也会更换名称。垃圾分类标准的不稳定性严重阻碍垃圾分类行为的扩散。只有在未来的垃圾分类政策中将同一地区的垃圾分类标准固定下来,并使这一分类标准能够为居民所熟知,提高垃圾分类的兼容性与易用性,从而提高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愿,促进垃圾分类行为的扩散。即使由于同一地区的垃圾处理终端发生较大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而不得不改变垃圾分类标准,也应当在此时加大对于新垃圾分类标准的宣传力度,尽量减少改变化对于垃圾分类行为扩散的不利影响。3.2降低垃圾分类设施的区域不平衡尽管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垃圾分类设施愈发完善,愈发细致与智能化,但不同地区间的垃圾分类设施水平差距较大,许多地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仍然是二分垃圾捅。垃圾分类设施的落后降低了垃圾分类的相对优势、兼容性、易用性和可试验性,阻碍了垃圾分类行为的扩散。因此,垃圾分类设施较差的地区应当向垃圾分类设施完善的地区学习,严格按照当地垃圾分类标准建设分类设施,促进垃圾分类设施的智能化,配合垃圾分类激励政策的实施,降低垃圾分类设施的地区不平衡。

3.3完善选择性激励政策当前虽然许多城市已经开始推行垃圾分类的激励政策,但由于政策制定之前,政府对于居民所做的调研不足,对于居民的偏好、影响垃圾分类意愿的因素等相关信息知之甚少,所做的激励可能不足,或激励的种类不合适,从而导致激励政策的效果不佳。根据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在大规模集体中,只有用外界力量强制或进行选择性激励才有可能组织集体行动,而选择性激励必须依赖成本高昂的信息收集和利益度量。因此,政府应当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尽量收集居民偏好和垃圾分类意愿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据此提出合理的激励政策,有效地补充强制垃圾分类政策的不足,促进垃圾分类行为的普及。

4结语综上所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意义重大,既可以为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带来健康的城市环境,也可以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应联系现状,重点解决已经存在的分类问题,并从根源上把控;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应培养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充分调动城市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奉献力量;政府应完善垃圾分類配套设施和政策,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垃圾分类;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垃圾是一种没有对其正确使用或放错了使用地方的资源,垃圾处理方式失误不仅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回顾我国的垃圾分类治理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的垃圾分类进程并不是十分迅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已经提出垃圾分类思想,只是当时人们追求于发展经济,并没有对此类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1993年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1996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后,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才有了相关的法律化、制度化基础。2000年,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使我国的垃圾分类治理事业在数个大城市中开展试点工作。2004年,我国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垃圾分类治理的各种详细准则,其明确规定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与规范。2011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希望各个城市能够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进行。2016年后,我国的垃圾分类事业开始快速发展。在这一年中国家相继制定发布了《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的意见征求稿、《“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征求稿,这为促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到2019年7月1日,上海市颁布了《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垃圾分类这一行为纳入监管范围,使之更加制度化和法制化,掀起了全国大范围内垃圾分类的一大浪潮,使垃圾分类的进程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国的垃圾分类事业在逐步发展中进行了许多年,现如今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效果,垃圾分类行为已经日趋增多。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开展后取得了许多成就,如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了提高、降低了污染、变废为宝等。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任务仍然较艰巨,和世界上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垃圾分类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在发展中加以完善和解决。

(一)居民主体参与意识不强。

居民的素质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对待垃圾分类的态度也不相同。垃圾源头分类是重要环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城市居民大多数对垃圾分类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持有积极支持的态度。但多年来,中国城市居民已经养成了垃圾混放的习惯,目前仅仅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并没有落实行动,居民参与率不高,垃圾分类政策深化落实有一定难度。

本文认为原因有三条。第一,居民没有专业的垃圾分类知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用于垃圾分类,随着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推出,“干垃圾”“湿垃圾”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让人划不清界限,居民缺乏专业素养,故在平时垃圾投放时仍然是统一投放。第二,长期以来,中国居民已习惯统一混放垃圾模式,已养成了行为习惯,加上目前强制性垃圾分类政策只在少数区域推广,大多数城市尚未推出强制性政策督促居民垃圾分类,因此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第三,居民社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国一部分社区仍只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垃圾桶,而不是配备四种专业垃圾桶。由于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无法配合进行垃圾分类。

(二)基层执行力不足,缺乏监管。

我国提出垃圾分类政策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力不足,没有真正重视宣传工作。第一,因为一部分城市尚未推行强制性垃圾分类政策,各社区管理人员并未对垃圾分类足够重视。某些地区甚至出现社区负责人对垃圾分类回收政策推诿,对工作互相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尽管我国政府重视垃圾分类问题,但没有落实到基层,无疑给垃圾分类政策的施行增添了难度。第二,政府监管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城市虽已配齐专业垃圾桶,但仍采用传统粗放型垃圾处理方法,就地填埋或焚烧,这一方式严重污染环境。第三,政府尚未对垃圾分类进行专业立法,各地缺少强制性文件的推出,缺乏整套法律法规支撑。部分地区立法空白或立法内容笼统,无法真正落实垃圾分类政策。

(三)专业垃圾分类公司规模有限,形式单一。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与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的指导密切相关,但目前我国城市专业垃圾分类公司数目较少,规模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目前,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企业,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政府可通过减免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垃圾分类公司进入社区,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同时,社区还可将生活垃圾外包给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管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此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增强二次循环。

(一)协助居民树立环保意识,提高主体参与率。

近些年來,我国居民素质有所提高,但对于垃圾分类这个名词依然生疏。国家应加大宣传工作,使居民更快接受这一新理念,应落实到各城市各社区,明确社区管理者责任,在社区通过讲座、横幅、标语、入户宣传、社区宣传栏公布、微信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垃圾分类问题向居民作进一步的宣传,积极宣传垃圾分类政策。社区应落实垃圾分类政策,更好地督促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使居民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但是垃圾分类问题要因地制宜,各地市居民的综合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落实垃圾分类问题一定要注意结合当地有关部门出台的正式文件,采用多种方式向居民进行宣传。此外,学校也应注重对学生的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通过科普讲座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垃圾分类处理知识。垃圾分类意识从青少年抓起,通过青少年带动成年人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

(二)各部门加强执行力度,建立完善监督体系。

我国政府已发布多项垃圾分类政策文件,应在日常生活中鼓励该事业的开展。政府可加大对垃圾分类事业的拨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购进专业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研发垃圾分类处理新技术,加大有关垃圾分类技术的新科技研发,统筹好垃圾分类基础配套设施完备。同时建立高效透明的监督机制,加强引导和监督,明细资金去向,做到政务公开。社区应明晰主体责任,引导居民正确科学垃圾分类,在社区设置简易垃圾分类操作间等。通过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形成以居民意识为核心的多元垃圾处理治理机制,推动我国垃圾分类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完整体系。

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应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数量,丰富激励形式,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可在社区设立垃圾分类智能机器,通过引导居民正确垃圾分类,相应兑换一些日用品,有利于激发居民主体热情。可通过专业技术推出一系列垃圾分类产品,为居民办理垃圾分类智能积分卡,推出智能兑换奖品箱等宣传垃圾分类理念。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在推行过程中要注意以“便民”为原则,为居民服务,为居民生产生活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从而构建政府、社区、居民、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的完整垃圾分类体系。

垃圾分类在我国目前来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业,也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事业,此类事业的各项机制还不完善、推广面依旧不高、社会意识还不健全。对于垃圾分类的推行必须要一步一步来,要一步一步地完善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来促使垃圾分类行为深入人心,使社会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建设更加美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和对策浅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142.

[3]刘丽娜.垃圾分类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0):146.

摘要:我国处置垃圾的传统手段主要有土壤填埋、焚烧以及进行堆肥等。但是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工业化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日常垃圾生产量不断增加,这些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危害弊端日益暴露。新时代,人们逐渐意识到从垃圾的源头进行分类和减量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正确道路。为此,我国倡导垃圾分类,但垃圾分类治理行为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中行为观念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定然是一个充满困难的历程,需要各类主体来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本文就当前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垃圾分类;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垃圾是一种没有对其正确使用或放错了使用地方的资源,垃圾处理方式失误不仅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回顾我国的垃圾分类治理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的垃圾分类进程并不是十分迅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已经提出垃圾分类思想,只是当时人们追求于发展经济,并没有对此类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1993年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1996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后,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才有了相关的法律化、制度化基础。2000年,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使我国的垃圾分类治理事业在数个大城市中开展试点工作。2004年,我国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垃圾分类治理的各种详细准则,其明确规定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与规范。2011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希望各个城市能够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进行。2016年后,我国的垃圾分类事业开始快速发展。在这一年中国家相继制定发布了《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的意见征求稿、《“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征求稿,这为促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到2019年7月1日,上海市颁布了《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垃圾分类这一行为纳入监管范围,使之更加制度化和法制化,掀起了全国大范围内垃圾分类的一大浪潮,使垃圾分类的进程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国的垃圾分类事业在逐步发展中进行了许多年,现如今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效果,垃圾分类行为已经日趋增多。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开展后取得了许多成就,如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了提高、降低了污染、变废为宝等。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任务仍然较艰巨,和世界上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垃圾分类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在发展中加以完善和解决。

(一)居民主体参与意识不强。

居民的素质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对待垃圾分类的态度也不相同。垃圾源头分类是重要环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城市居民大多数对垃圾分类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持有积极支持的态度。但多年来,中国城市居民已经养成了垃圾混放的习惯,目前仅仅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并没有落实行动,居民参与率不高,垃圾分类政策深化落实有一定难度。

本文认为原因有三条。第一,居民没有专业的垃圾分类知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用于垃圾分类,随着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推出,“干垃圾”“湿垃圾”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让人划不清界限,居民缺乏专业素养,故在平时垃圾投放时仍然是统一投放。第二,长期以来,中国居民已习惯统一混放垃圾模式,已养成了行为习惯,加上目前强制性垃圾分类政策只在少数区域推广,大多数城市尚未推出强制性政策督促居民垃圾分类,因此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第三,居民社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国一部分社区仍只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垃圾桶,而不是配备四种专业垃圾桶。由于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无法配合进行垃圾分类。

(二)基层执行力不足,缺乏监管。

我国提出垃圾分类政策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力不足,没有真正重视宣传工作。第一,因为一部分城市尚未推行强制性垃圾分类政策,各社区管理人员并未对垃圾分类足够重视。某些地区甚至出现社区负责人对垃圾分类回收政策推诿,对工作互相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尽管我国政府重视垃圾分类问题,但没有落实到基层,无疑给垃圾分类政策的施行增添了难度。第二,政府监管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城市虽已配齐专业垃圾桶,但仍采用传统粗放型垃圾处理方法,就地填埋或焚烧,这一方式严重污染环境。第三,政府尚未对垃圾分类进行专业立法,各地缺少强制性文件的推出,缺乏整套法律法规支撑。部分地区立法空白或立法内容笼统,无法真正落实垃圾分类政策。

(三)专业垃圾分类公司规模有限,形式单一。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与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的指导密切相关,但目前我国城市专业垃圾分类公司数目较少,规模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目前,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企业,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政府可通过减免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垃圾分类公司进入社区,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同时,社区还可将生活垃圾外包给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管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此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增强二次循环。

(一)协助居民树立环保意识,提高主体参与率。

近些年來,我国居民素质有所提高,但对于垃圾分类这个名词依然生疏。国家应加大宣传工作,使居民更快接受这一新理念,应落实到各城市各社区,明确社区管理者责任,在社区通过讲座、横幅、标语、入户宣传、社区宣传栏公布、微信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垃圾分类问题向居民作进一步的宣传,积极宣传垃圾分类政策。社区应落实垃圾分类政策,更好地督促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使居民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但是垃圾分类问题要因地制宜,各地市居民的综合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落实垃圾分类问题一定要注意结合当地有关部门出台的正式文件,采用多种方式向居民进行宣传。此外,学校也应注重对学生的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通过科普讲座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垃圾分类处理知识。垃圾分类意识从青少年抓起,通过青少年带动成年人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

(二)各部门加强执行力度,建立完善监督体系。

我国政府已发布多项垃圾分类政策文件,应在日常生活中鼓励该事业的开展。政府可加大对垃圾分类事业的拨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购进专业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研发垃圾分类处理新技术,加大有关垃圾分类技术的新科技研发,统筹好垃圾分类基础配套设施完备。同时建立高效透明的监督机制,加强引导和监督,明细资金去向,做到政务公开。社区应明晰主体责任,引导居民正确科学垃圾分类,在社区设置简易垃圾分类操作间等。通过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形成以居民意识为核心的多元垃圾处理治理机制,推动我国垃圾分类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完整体系。

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应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数量,丰富激励形式,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可在社区设立垃圾分类智能机器,通过引导居民正确垃圾分类,相应兑换一些日用品,有利于激发居民主体热情。可通过专业技术推出一系列垃圾分类产品,为居民办理垃圾分类智能积分卡,推出智能兑换奖品箱等宣传垃圾分类理念。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在推行过程中要注意以“便民”为原则,为居民服务,为居民生产生活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从而构建政府、社区、居民、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的完整垃圾分类体系。

垃圾分类在我国目前来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业,也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事业,此类事业的各项机制还不完善、推广面依旧不高、社会意识还不健全。对于垃圾分类的推行必须要一步一步来,要一步一步地完善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来促使垃圾分类行为深入人心,使社会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建设更加美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和对策浅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142.

[3]刘丽娜.垃圾分类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0):146.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得到了提升,不过,城市当中的垃圾也变得越来越多,而且垃圾的污染也变得很严重。对于现阶段的情况而言,我国一定要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全面的研究,使用合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来解决垃圾处理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自然环境,还可以让垃圾得到处理和再利用。本文根据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和策略来进行研究。

huchunfang。

(kazuocountyenvironmentalmonitoringstation,chaoyangliaoning122300,china)。

abstract:withtheaccelerationofurbanization,thequalityofpeople’r,theamountofgarbageincitieshasalsoincreased,currentsituation,chinamustconductcomprehensiveresearchonthetreatmentofdomesticgarbage,anduseareasonablemethodofgarbathodcannotonlyprotectthenaturalenvironment,ticleconductsresearchbasedonthestatusandstrategiesofurbandomesticwasteclassificationandtreatmentinchin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不过生活中出现的垃圾也变得越来越多。根据调查,全国一年的生活垃圾产量高达2亿t左右,而且城市生活垃圾也在逐年的增长[1]。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垃圾分类因此受到了重视,对生活垃圾来进行分类收集并处理,还有很多的生活垃圾可以回收再次利用,让垃圾变成了宝。从而有助于提升生活垃圾处理的针对性,降低了垃圾混合处理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因此,想要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重视对生活垃圾分类的问题,合理的处理生活垃圾。

现阶段,在收集生活区域垃圾的时候,有的会使用混合的方法来进行收集,有的会使用分类收集的方法进行。在一些老小区当中,一般都会使用混合的方法来收集垃圾,人们也会把所有的生活垃圾混合到一起,在出行的时候将垃圾投入小区的垃圾箱当中[2]。在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当中,一般都会分为厨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等进行分类收集。在可回收垃圾当中,也包含一些金属垃圾和塑料垃圾等,这些垃圾没有进行细分,这就需要在后期处理垃圾的时候进行分类。在人们工作的场所或者一些公共场所当中,因为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都会使用混合的方法来收集垃圾,主要是在楼梯口处放置垃圾桶。这样就导致垃圾桶中的垃圾非常的混杂,使垃圾分类处理更加复杂。在城市道路两边,一般都是设置两个垃圾桶,一个是可回收垃圾,一个是不可回收垃圾,还有的城市会加上有害垃圾和以上两类垃圾桶来进行分类收集。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没有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导致在扔垃圾的时候,很多的人都完全不管垃圾桶属于可回收垃圾桶还是不可回收,这样也就导致垃圾分类处理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城市生活垃圾一般都是由垃圾车来进行回收,运输到垃圾中转站。在进行垃圾回收的时候,我国没有使用分类收集垃圾的汽车,一般都是使用混合回收的垃圾车,这就导致已经被分类回收的垃圾又混合在一起了,导致垃圾分类没有了意义,并且也提升了分类的难度,导致出现了浪费的情况[3]。针对垃圾中转站而言,现阶段许多的垃圾中转站只是简单的对垃圾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压缩,放入集装箱车中进行运输,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运输的效率,减少垃圾处理的成本。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重视垃圾的可回收价值,导致了资源出现浪费。

2.1建立一个完整的垃圾分类处理制度。

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属于一项系统的工作,一定要社会中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相互进行配合[4]。因此,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制度来进行垃圾分类工作。政府要制定合理的规定、制度来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处理,让所有人都根据制度来进行垃圾分类,并且相关人员还需要对违规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此外,还需要对表现良好的人进行奖励和表扬,让所有人都可以向这样的市民学习。

2.2规范好生活垃圾的标签。

因为生活中每个人的职业和生活情况不一样,所以他们对垃圾的属性也是有着不一样的了解。为了可以让生活垃圾更好地进行分类回收,相关政府部门一定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可以通过电视新闻、报纸、网络新闻等方法来让所有人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主动地进行垃圾分类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在相关企业中制定一个标准,要是条件允许,要让这些企业在产品上面标注上产品的属性,以及废弃后要如何回收,贴上相关的标签,这样才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这些物品,从而进行合理的垃圾处理工作,使垃圾分类处理顺利进行。

2.3培养人们的社会意识。

在处理生活垃圾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所有人都可以承担垃圾分类的责任,这样就可以降低垃圾后期分类处理的压力,从而保证一些资源可以再利用[5]。

2.4重视城市垃圾处理园区的建设。

城市生活垃圾,许多都具有资源性,可以通过处理进行重复的使用。

通过建立垃圾处理园区,根据垃圾的不同性质,以及能源的特点,完善垃圾处理的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垃圾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提升社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子容.基于史密斯模型视角的南宁市生活垃圾分類执行状况简析[j].中外企业家,2019(34):222.

[2]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学术研讨凝聚行业智慧“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化和高效减量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19(06):127.

[5]段家栋,陈海滨,苗雨,汪俊时,余威,宋飞,朱斌.基于试验分析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方案灰色聚类比选[j].环境卫生工程,2018,26(06):1-4.

垃圾分类现状调查报告.pdf

一.问题的提出:

1.垃圾的大量产生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危害。随着人们生活。

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人类向大自然抛弃的废品越来越多,

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严重危害人类的生活健康。

2.垃圾处理的不重视。如何处理垃圾的分类,成为亟待解。

决的问题之一。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并增强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起到宣传垃圾分类的作用。

三.调查的方法。

1.访谈法。即通过身边的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垃圾分类。

的认识以及做法,从而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做法。

2.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图书馆以及网络文献资料的查询,了。

解科学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并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3.观察法。通过对不同街道上人的观察,了解垃圾分类处理。

是否人人做到。

四.调查内容。

保洁情况。

五.文献综述。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给处理和利用带来困难,如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垃圾处理的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爆炸。4,塑料袋、塑料杯、泡沫塑料制品等白色污染是不易分。

影响了城市形象。10,路面受废渣土、废建筑材料污染严重。

在现代化城市中,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

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

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这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因地理环境;垃圾成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

六.调查结果以及建议。

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创建垃。

圾分类试点小区、大厦,以点带面,带动市民进行垃圾分类,建。

绿色城市,为百姓做实事,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身感责任的重大。

和意义,但在工作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垃圾分类工作认识不够。首先各级领导的认识不够,实。

施的措施、力度不够,没有形成一种社会的合力。

3、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良好的社会氛围,虽然在。

垃圾分类工作中采取了培训、设立宣传站、摆放宣传展板、出板报、入户进行宣传、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对垃圾分类小区、这样看来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个整体的社会氛围,一个全社会的参与。

4、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没有真正意识到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

性。政府对垃圾分类小区、大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

于多种原因垃圾分类工作没能真正的实施。

(二)、针对这次的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人们对垃圾拈轻怕重不分类;

2、人们没有深刻的环保意识;并且不十分自觉的进行分类;

3、国家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

4、市面上有害垃圾太多,不知如何分类;

5、垃圾箱分类不够完善;

(三)、我对此做出的建议:

1、设计环保奖罚;

2、培养人民自觉的环保意识;

3、定期增多分类垃圾箱;并做好分类标志,标明用途;

4、多搞一些环保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5、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让环保成为一种习惯;

6、增加相关的环保法律,并严格执行,打击不环保的行为。

一.地点:温阳小区。

垃圾桶数目:10个。

分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可回收垃圾桶数目:4个。

不可回收垃圾桶数目:4个。

其他:2个。

结论:(温阳小区)基本可以做到垃圾分类处理,但是居民。

的垃圾分类处理意识还不到位,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多注意垃圾分类的行为,为垃圾的回收及处理多做贡献。

二.地点:湖光小区。

垃圾桶数目:不完全统计20个。

有些地方实行垃圾分类,有些地方垃圾混在一起。

结论:由于该小区占地面积较大,垃圾桶数目较多,有些地方垃圾桶有分类放置,有些地方没有。

三.地点:滨湖小区。

垃圾桶数目:不完全统计16个。

有些地方实行垃圾分类,有些地方垃圾混在一起。

结论:由于该小区占地面积较大,垃圾桶数目较多,有些地方垃圾桶有分类放置,有些地方没有。

详细。

调查结果分析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在落实政。

理。在《通知》第三条明确规定“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的。

小区、大厦和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单位、物业管理单位(房屋管理。

单位)必须选定适宜的地点或场所配套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

容器、设施和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须采用市市。

我们发现这样的设置方法并没有起到有效的分类效果,反而浪费了很多人力和资源。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各个小区垃圾桶的设置并不统一,有的小区垃圾桶的种类多。

现一半以上的组别只使用了3个垃圾桶中的一个,垃圾桶的利用率不足50%。另据一项针对100名北京城市居民的随机调查显示,有55人认为现行的垃圾分类制度“不方便或不太方便”,有19人认为垃圾桶的设置不合理,开盖不方便,容易造成污染。

居民小区为了响应垃圾分类的号召,每年都花费巨资购买分类垃。

了,取而代之的是的“请您垃圾入桶,随手盖盖”的标语。小区。

时间够买的垃圾桶在颜色上也有较大差异,不能让居民形成固定的视觉记忆;有些小区的垃圾桶完全没有标志或标志模糊不清。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垃圾分类的效果。

的作用不明显。

都品质低下,不易回收,或回收的价值不高。另外,由于很多小。

区垃圾混装现象严重,可回收物垃圾桶中实际含有的可回收物约。

占表格中数据的1/3。

在可回收物桶中可回收物实际所占比例不足10%,单独设置可回收物垃圾桶并没有起到响应的作用。

混装收运破坏分类效果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收集城市。

生活垃圾时造成的垃圾混装收运现象也严重破坏了可回收物垃。

圾桶的分类效果。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收集主要由各区环卫服务。

进行回收处理”。作为垃圾分类链条的一部分,居住区的清运人。

员应该按照上述要求,针对可回收物采取区别于其它垃圾的清运。

方式。但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大部分清运人员都有统一。

的服饰和车辆装备,但他们也没有做到将厨余垃圾和生活垃圾分。

桶内的所有垃圾倒入垃圾清运车,不经过任何筛选。

居民分类投放意识尚未形成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居民。

推行垃圾分类投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于其它北京城。

区,垃圾分类投放仍缺乏社会氛围,大部分居民还不能进行“大类粗放”式的分类投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也于1970年出台,与大多数发达国家一样,这些法律的制定出。

台都是迫于60年代后国内的环境压力。对这些国家来说,废品。

可回收物,并不愿意将它们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中。

程度。有如此便捷的出售渠道,居民自然不愿将可回收物仅仅投。

入垃圾桶,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将其保留下来贩卖。

部分地方政府和社区存在宣传偏差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社区居民并不是不知道垃圾分类,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宣传。

在不少小区我们都看到了宣传垃圾分类标准和垃圾分类好处的。

宣传材料。但是有些宣传材料仅仅宣传垃圾分类,却没有涉及更进一步的垃圾分类投放。在怀柔泉河社区的宣传栏里我们看到:

“垃圾分类有利于疾病控制,,”,在其他社区的宣传材料中我。

的内容,从最终的宣传效果上看,这些宣传材料并没有对垃圾分。

类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为应对检。

信心和积极性。

政策,在保证管理的合理性前提下更体现出居民和公司所应当肩。

负的责任。但是北京市政府在针对社区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上。

却没有体现出责任主体的合理性。2002年北京市政府颁布《北。

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通知》。

(京政办发[2002]21号),其中提出“各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

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和厨余垃圾处就地处理设施所需资。

理费并负责监督各环节服务质量。但是通过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的。

政策手段,政府成功将垃圾处理的责任转嫁给社区和物业公司。

实,不能将购置和运行费用完全转嫁给居民,这就导致了小区和。

导,并没有强制性,所以仅有部分高档社区或欲作宣传的社区响。

应,占北京市社区总数的比例较小。但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

不同社区居民之间负担的垃圾处理费差异巨大。前文的计算显。

示,为达到政府要求,安装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小区居民平均每。

户每年要额外支付100元以上,是其它小区居民负担的三倍多。

堪经济压力,以各种理由停止了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运行。

五、政策建议:根据以上调查内容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要对于该方法进行重新定位。一个好的垃圾分类回收方式应做以。

下几点:

堆肥、焚烧等利用活动。这其中产生出很多不能回收而盲目回收、不用分类而贸然分类的现象。不仅劳民伤财,更无法起到任何实效。对此,我们应该深刻吸取普通电池回收带来的惨痛教训:明明回收以后没有多少经济效益,分出类来单独存放污染更大,政府和环保组织还是贸然推广,结果不但劳民伤财,而且打击了公众的垃圾分类热情,损害了政府形象。对此,我们提出的建议是:在推广垃圾分类回收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握现实情况,针对不同地区的回收利用能力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某些地区,一段时期内应该继续坚持垃圾填埋的处理方式,而并不是盲目推广垃圾焚烧和堆肥。

符合当地垃圾组分特征。垃圾组分的明显差异就决定了不。

点进行相应的特殊设计,它车厢单独回收厨余垃圾的分箱或分。

式。

经济造成重大影响;设备使用方式和运行方式应该被居民所理解。

环境压力小的地区则应该量力而行。

充分符合相关产业的需求。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直接联系废。

品回收行业,同时对金属、塑料、造纸等行业也有较大影响,通。

似现象。对此,我们提出的建议是:在设计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时应该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做系统而全面的考虑,保证废品原料质量和货源的稳定;进一步加强回收技术的交流,引进和革新;针对特定行业制订相关的行业标准,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北京市政府在垃圾回收领域一直提倡。

主体参与垃圾回收过程;在政府序列内入市场机制,创造竞争,

都是可行的探索。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私人企业仅以。

自身利益为最终出发点,缺乏监督和制规范的管理。政府应秉承对居民生活环境的负责态度,通过制定行业标准、鼓励和限制政策等手段对这些市场主体进行监督和规范。

环保节约。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垃圾管理的最终目标,

它应该贯穿整个体制的设计、运行和管理的始终。对此,我们提出的建议是: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利用垃圾,尽量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额外能源消耗和费用支出。

清晰的思路、科学的判断,否则不但会浪费投资,更有可能在居。

民中产生恶劣的负面影响。

再适应政策管理的形势需要,取而代之的是有更多公众参与的互。

府科学规划的潜力不可谓不高。但是如果政府能够更加开诚布。

问题的决策过程中倡导居民和第三方组织的参与,赋予其相应的决策监督权力;积极听取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声音,定期进行深入群众的调查访谈。

切入点。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重提王教授的建议:生产者责任,

净菜进城,限制包装,,全面调查北京市垃圾分类回收的各各环。

节,我们也看到,虽然这些建议已经倡导多年,但是仍有对待推广和落实。

其它建议:建议北京市市政府和市政管理委员会能够公开。

在我们与同行讨论过程中实在为难;加上保密的垃圾总量数据,

模式以及运行效率和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可行的改进意。

见和建议。实地调查了各个社区,并在调查过程中与相关负责人做了较为深入的交流。

2011年1月份下旬对我的社区进行调查,通过观察周围垃。

圾桶的分类情况,以及询问周边居民倒垃圾情况,反映人们的垃圾分类环保意识。

垃圾是放错了的资源,而世界各国却为之困扰。如何实现。

处理问题更加严峻。本文浅析了垃圾分类回收的必要性,并从经济效益、技术水平方面阐述了垃圾分类搜集的可行性,同时揭示出了现阶段的不足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城市是大家的,城市的卫生要靠大家共同来维护。一个好的环境能使人心情愉快、赏心悦目,也能带给居民新鲜的空气,从而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工作的效率。

1、1996年10月30日发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

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其中第37条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应当逐步做到分类收集、贮存、运输及处置”。

化处理,其他城市逐渐实行。”因此垃圾分类收集不是可做可不。

做的事,而是一项有法可依,且必须依法行事,必须实行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二、我国正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2000年建设部特选了八个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作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这8个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桂林。

其中北京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始于1996年。

三、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循环经济,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各项成绩。

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目的。

1、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2、实现废旧物资弃置最小化,达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

3、便于垃圾处理和处置,减少垃圾的处理费用,减轻市民。

的负担。

4、便于垃圾中有用物资回收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五、从垃圾处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分类收集意义重大。

只要我们不刻意破坏它,不让它流失,自然母亲就能为它的生物儿女,提供各取所需的环境场所。

硅、高分子材料、有机质蛋白等,这些只要汇散成团,其经济价。

同时又为国挣钱。因为节约重新利用就等于为国挣钱,少了废物。

也是为国家环保做了贡献。

3、从垃圾处理的角度看垃圾分类,省力省成本且避免二次。

污染。例如,三吨垃圾,包含各种废物,如果直接运往渣场排队。

际是省人力的,拉回处理站,由于不可燃烧的垃圾已大为减少,

要二至三人,人员总数减少,强度减少,回收的垃圾可用资源。

以铜为例,收购价107~120元每千克,又可补贴垃圾处理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事先分类,垃圾中的塑料等,燃烧中易散发。

有毒有害的部分,被除去,做回收,大大减少焚烧泄露,造成二。

次污染的强度。所以说,不管从环境管理的哪方面讲,垃圾分类都是值得称道的利国利民的好方法。

六、调查现状。

通过调查,人们好像看不懂垃圾分类标志一样,可回收和。

不可回收的垃圾放在一个桶里。有好多垃圾桶根本没有分类。导致很多可回收资源浪费,环境不整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又:人们看不懂垃圾分类标志,人们为了图方便丢了垃圾就走人,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

七、居民应怎样对垃圾进行分类。

纸、广告纸、纸盒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

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

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牙膏皮。玻璃:主要包。

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金属物:主要。

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

巾、书包、鞋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

资源。如每回收一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一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一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2、厨余垃圾包括剩饭剩菜、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

类废物,经生产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

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

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八、建议。

1、免费给市民发放垃圾箱鼓励人们垃圾分类。

2、只要居民认真分类垃圾,达到一定积分后,就赠送一些小礼品来鼓励市民垃圾分类。

3、设置“会说话的垃圾桶”。

4、分类垃圾桶标示应直观,让市民一见就知道改投放在哪。

个垃圾桶里。

5、多贴一些宣传标语,提示人们垃圾分类。

九、心得体会。

这一次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增强了我的垃圾分类环保意识,

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1998年北京市的拾荒者群体通过媒体引起了公众尤其是北。

京市民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对于一个正全面走向世界的首都。

城市,北京市政府开始着手考虑,继续以“游击队”为主体的城。

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宣传和财政支持下,公众也曾一度对垃圾分类投放活动热情高涨,与此同时,以地球村为代表,各民间社会组织也积极宣传并在特定的社区实施了垃圾分类投放制度。

十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如今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学术界、

政界以及社会公众的普遍共识,但是作为资源回收体系中重要组。

成部分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状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实际上,

垃圾分类并未达到政府宣传和公众预期的效果。

楼,在这个过程中,环卫工人会对其中有价值的垃圾进行进一步。

的回收,而在那些缺乏有效管理的地区则由拾荒者完成这一再回。

收工作。垃圾送至垃圾楼后,垃圾楼管理员对垃圾进行第三次的。

分拣,最后由环卫部门或者清运公司将剩下的垃圾运往垃圾处理。

(图中用虚线标出)。由这四次分拣回收过程所得来的可回收物。

会被居民,环卫工人,拾荒者和垃圾楼管理员等卖到专门的废品。

回收公司或垃圾回收站。

但经我小组调查,此社区并未进行垃圾分类。垃圾桶仍旧是原来的那种大绿桶。并且一个小区只有4个桶,一到节日根本就放不下。居民就只能扔到地上,堆满一地。

垃圾桶里什么都放。生活垃圾,如:果皮,食物残渣等。还。

有废旧电池,塑料瓶,纸张等。不管是不是可回收的大家也不管。

直接往里扔。环境的脏乱差可想而知。

2011年1月份下旬对我的社区进行调查,通过观察周围垃圾桶的分类情况,以及询问周边居民倒垃圾情况,反映人们的垃圾分类环保意识。

垃圾是放错了的资源,而世界各国却为之困扰。如。

何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

的新焦点。如今,中国城市化水平高峰期的到来使我国面临的城。

市垃圾处理问题更加严峻。本文浅析了垃圾分类回收的必要性,

并从经济效益、技术水平方面阐述了垃圾分类搜集的可行性,同时揭示出了现阶段的不足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城市是大家的,城市的卫生要靠大家共同来维护。一个好的环境能使人心情愉快、赏心悦目,也能带给居民新鲜的空气,从而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工作的效率。

一、调查现状。

通过调查,人们好像看不懂垃圾分类标志一。

样,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放在一个桶里。有好多垃圾桶根本没有分类。导致很多可回收资源浪费,环境不整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又:人们看不懂垃圾分类标志,人们为了图方便丢了垃圾就走人,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

二、居民应怎样对垃圾进行分类。

1、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

和布料五大类。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杂志、图书、各种。

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

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牙膏皮。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一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一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一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2、厨余垃圾包括剩饭剩菜、骨头、菜根菜叶、

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产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

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又有多少人会注意到我们生活质量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呢?2008年我市生活垃圾产生量672万吨(1.84万吨每日)目前,我市共有垃圾处理设施26座,总设计日处理能力只有1.21万吨。我们必须及时清醒过来并立即采取行动。

馥郁苑社区作为怀柔区垃圾分类的试点之一,做出了行动。

自2010年8月起,馥郁苑社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首先在。

社区居民中选拔垃圾分类监察员,进行上岗培训。接着向每家每户分放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并且免费向居民发放分类塑料袋。

而且在社区内举办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取得了社区居民的广大好评。

旧式的垃圾箱被掩藏在角落,取而代之的是新式分类垃圾。

箱。新式分类垃圾箱设有厨余垃圾箱和其它垃圾箱,其颜色不同、标识不同,方便居民分别。在垃圾分类实行的初期,还会有专人帮助居民垃圾分类。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得到了提升,不过,城市当中的垃圾也变得越来越多,而且垃圾的污染也变得很严重。对于现阶段的情况而言,我国一定要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全面的研究,使用合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来解决垃圾处理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自然环境,还可以让垃圾得到处理和再利用。本文根据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和策略来进行研究。

huchunfang。

(kazuocountyenvironmentalmonitoringstation,chaoyangliaoning122300,china)。

abstract:withtheaccelerationofurbanization,thequalityofpeople’r,theamountofgarbageincitieshasalsoincreased,currentsituation,chinamustconductcomprehensiveresearchonthetreatmentofdomesticgarbage,anduseareasonablemethodofgarbathodcannotonlyprotectthenaturalenvironment,ticleconductsresearchbasedonthestatusandstrategiesofurbandomesticwasteclassificationandtreatmentinchin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不过生活中出现的垃圾也变得越来越多。根据调查,全国一年的生活垃圾产量高达2亿t左右,而且城市生活垃圾也在逐年的增长[1]。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垃圾分类因此受到了重视,对生活垃圾来进行分类收集并处理,还有很多的生活垃圾可以回收再次利用,让垃圾变成了宝。从而有助于提升生活垃圾处理的针对性,降低了垃圾混合处理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因此,想要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重视对生活垃圾分类的问题,合理的处理生活垃圾。

现阶段,在收集生活区域垃圾的时候,有的会使用混合的方法来进行收集,有的会使用分类收集的方法进行。在一些老小区当中,一般都会使用混合的方法来收集垃圾,人们也会把所有的生活垃圾混合到一起,在出行的时候将垃圾投入小区的垃圾箱当中[2]。在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当中,一般都会分为厨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等进行分类收集。在可回收垃圾当中,也包含一些金属垃圾和塑料垃圾等,这些垃圾没有进行细分,这就需要在后期处理垃圾的时候进行分类。在人们工作的场所或者一些公共场所当中,因为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都会使用混合的方法来收集垃圾,主要是在楼梯口处放置垃圾桶。这样就导致垃圾桶中的垃圾非常的混杂,使垃圾分类处理更加复杂。在城市道路两边,一般都是设置两个垃圾桶,一个是可回收垃圾,一个是不可回收垃圾,还有的城市会加上有害垃圾和以上两类垃圾桶来进行分类收集。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没有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导致在扔垃圾的时候,很多的人都完全不管垃圾桶属于可回收垃圾桶还是不可回收,这样也就导致垃圾分类处理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城市生活垃圾一般都是由垃圾车来进行回收,运输到垃圾中转站。在进行垃圾回收的时候,我国没有使用分类收集垃圾的汽车,一般都是使用混合回收的垃圾车,这就导致已经被分类回收的垃圾又混合在一起了,导致垃圾分类没有了意义,并且也提升了分类的难度,导致出现了浪费的情况[3]。针对垃圾中转站而言,现阶段许多的垃圾中转站只是简单的对垃圾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压缩,放入集装箱车中进行运输,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运输的效率,减少垃圾处理的成本。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重视垃圾的可回收价值,导致了资源出现浪费。

2.1建立一个完整的垃圾分类处理制度。

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属于一项系统的工作,一定要社会中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相互进行配合[4]。因此,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制度来进行垃圾分类工作。政府要制定合理的规定、制度来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处理,让所有人都根据制度来进行垃圾分类,并且相关人员还需要对违规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此外,还需要对表现良好的人进行奖励和表扬,让所有人都可以向这样的市民学习。

2.2规范好生活垃圾的标签。

因为生活中每个人的职业和生活情况不一样,所以他们对垃圾的属性也是有着不一样的了解。为了可以让生活垃圾更好地进行分类回收,相关政府部门一定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可以通过电视新闻、报纸、网络新闻等方法来让所有人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主动地进行垃圾分类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在相关企业中制定一个标准,要是条件允许,要让这些企业在产品上面标注上产品的属性,以及废弃后要如何回收,贴上相关的标签,这样才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这些物品,从而进行合理的垃圾处理工作,使垃圾分类处理顺利进行。

2.3培养人们的社会意识。

在处理生活垃圾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所有人都可以承担垃圾分类的责任,这样就可以降低垃圾后期分类处理的压力,从而保证一些资源可以再利用[5]。

2.4重视城市垃圾处理园区的建设。

城市生活垃圾,许多都具有资源性,可以通过处理进行重复的使用。

通过建立垃圾处理园区,根据垃圾的不同性质,以及能源的特点,完善垃圾处理的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垃圾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提升社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子容.基于史密斯模型视角的南宁市生活垃圾分類执行状况简析[j].中外企业家,2019(34):222.

[2]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学术研讨凝聚行业智慧“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化和高效减量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19(06):127.

[5]段家栋,陈海滨,苗雨,汪俊时,余威,宋飞,朱斌.基于试验分析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方案灰色聚类比选[j].环境卫生工程,2018,26(06):1-4.

摘要: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是改善城市环境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改善人们生活的前提条件。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中,应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做好每一种垃圾的高效处理。

如今,城市居民數量逐渐上升,人们制造的城市垃圾数量也越来越多,给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带来了更多的复杂性。尽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已经从垃圾源头做起,并依据垃圾的分类进行专门处理或者是集中处理,但目前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为进一步处理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已经高度重视并关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进展,以便于在健康的城市环境中享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1.1创新扩散理论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分为四个方面:创新本身、传播渠道、时间及社会系统。其中创新本身包括相对优势、兼容性、易用性、可试验性与可观察性。相对优势即新事物是否比旧事物更具有优势;兼容性即新事物是否符合人们的需求、价值观和经验;易用性即新事物是否比旧事物更使人们觉得便利;可试验性是指人们是否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对新事物进行试验;可观察性是指人们对于新事物所产生结果的可见程度。如果将垃圾分类视为一种创新,垃圾分类政策应当致力于提高垃圾分类的相对优势、兼容性、易用性、可试验性与可观察性,从而促进垃圾分类行为的扩散。

1.2集体行动理论奥尔森假设集体成员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而理性人的目的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他们在集体行动中会选择搭便车。除非这一集体的人数较少,或是存在外部力量强制执行,或是采用选择的激励,否则难以解决这一问题。选择性激励即根据对于公共利益所作出的贡献,给予集体成员相应大小的正向或负向激励。奥尔森认为即使选择性激励的机制解决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也不一定能成功组织集体行动。

因为如果在规模较大的集体中推行选择性激励的机制,那么就不得不考虑收集关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信息(例如个人的偏好),并对两种利益进行度量,这不仅实现难度大,且成本较高,再加卜奖惩制度的实施成本,最终可能会得不偿失。因此,在设计垃圾分类政策时,既要控制信息收集与利益度量成本,也要提高二者准确性,并以此为基础,兼顾不同地区的异质性,提出合理的选择性激励政策,从而促成垃圾分类这一集体行为的成功。

2.1早期政策的发展与不足早在上世纪末,我国就颁布了有关垃圾分类的政策。

例如1992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及1993年建设部发布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都提出了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首次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全国各城市需要逐步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制度。但早期的法律法规仅提出了进行垃圾分类的要求,并未提出具体的分类标准和实施办法。此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在技术标准、设施完善、强制与激励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2.2垃圾分类标准的发展与不足2000年建设部颁布了《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作为试点城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正式进行垃圾分类的实践,推行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二分法。2009年住建部提出《生活垃圾分类标志》,要求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垃圾分类方法。例如采用焚烧处理垃圾的区域应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其中有害垃圾必须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地方上也因地制宜,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分类标准。例如2005年常熟市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办法(暂行)》,提出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和大件废弃物。

2009年,北京市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城市生活垃圾按照大类可粗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三类。2011年广州市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此后杭州等大部分城市也都采用了该分类法。我国垃圾分类标准的优点在于在总框架下可以因地制宜,但同样也存在着同一地区标准更改频繁的缺点。例如上海市2000年将城市生活垃圾为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2002年实行“一市两制”,在采用焚烧处理垃圾的区域和其他区域实行不同分类标准;2007年又将其分为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四类。2011年开始在居住区推进以“干湿分类”为基础的“2+x”模式。2014年这一模式又演化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四分法。

3改进建议。

3.1稳定垃圾分类标准以上海为首的一些城市由于垃圾处理终端的变化或国家政策的转变,垃圾分类标准不断变动,即使相同涵义的垃圾种类有时也会更换名称。垃圾分类标准的不稳定性严重阻碍垃圾分类行为的扩散。只有在未来的垃圾分类政策中将同一地区的垃圾分类标准固定下来,并使这一分类标准能够为居民所熟知,提高垃圾分类的兼容性与易用性,从而提高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愿,促进垃圾分类行为的扩散。即使由于同一地区的垃圾处理终端发生较大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而不得不改变垃圾分类标准,也应当在此时加大对于新垃圾分类标准的宣传力度,尽量减少改变化对于垃圾分类行为扩散的不利影响。3.2降低垃圾分类设施的区域不平衡尽管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垃圾分类设施愈发完善,愈发细致与智能化,但不同地区间的垃圾分类设施水平差距较大,许多地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仍然是二分垃圾捅。垃圾分类设施的落后降低了垃圾分类的相对优势、兼容性、易用性和可试验性,阻碍了垃圾分类行为的扩散。因此,垃圾分类设施较差的地区应当向垃圾分类设施完善的地区学习,严格按照当地垃圾分类标准建设分类设施,促进垃圾分类设施的智能化,配合垃圾分类激励政策的实施,降低垃圾分类设施的地区不平衡。

3.3完善选择性激励政策当前虽然许多城市已经开始推行垃圾分类的激励政策,但由于政策制定之前,政府对于居民所做的调研不足,对于居民的偏好、影响垃圾分类意愿的因素等相关信息知之甚少,所做的激励可能不足,或激励的种类不合适,从而导致激励政策的效果不佳。根据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在大规模集体中,只有用外界力量强制或进行选择性激励才有可能组织集体行动,而选择性激励必须依赖成本高昂的信息收集和利益度量。因此,政府应当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尽量收集居民偏好和垃圾分类意愿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据此提出合理的激励政策,有效地补充强制垃圾分类政策的不足,促进垃圾分类行为的普及。

4结语综上所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意义重大,既可以为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带来健康的城市环境,也可以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应联系现状,重点解决已经存在的分类问题,并从根源上把控;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应培养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充分调动城市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奉献力量;政府应完善垃圾分類配套设施和政策,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我国处置垃圾的传统手段主要有土壤填埋、焚烧以及进行堆肥等。但是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工业化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日常垃圾生产量不断增加,这些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危害弊端日益暴露。新时代,人们逐渐意识到从垃圾的源头进行分类和减量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正确道路。为此,我国倡导垃圾分类,但垃圾分类治理行为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中行为观念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定然是一个充满困难的历程,需要各类主体来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本文就当前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垃圾分类;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垃圾是一种没有对其正确使用或放错了使用地方的资源,垃圾处理方式失误不仅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回顾我国的垃圾分类治理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的垃圾分类进程并不是十分迅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已经提出垃圾分类思想,只是当时人们追求于发展经济,并没有对此类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1993年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1996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后,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才有了相关的法律化、制度化基础。2000年,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使我国的垃圾分类治理事业在数个大城市中开展试点工作。2004年,我国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垃圾分类治理的各种详细准则,其明确规定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与规范。2011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希望各个城市能够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进行。2016年后,我国的垃圾分类事业开始快速发展。在这一年中国家相继制定发布了《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的意见征求稿、《“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征求稿,这为促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到2019年7月1日,上海市颁布了《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垃圾分类这一行为纳入监管范围,使之更加制度化和法制化,掀起了全国大范围内垃圾分类的一大浪潮,使垃圾分类的进程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国的垃圾分类事业在逐步发展中进行了许多年,现如今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效果,垃圾分类行为已经日趋增多。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开展后取得了许多成就,如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了提高、降低了污染、变废为宝等。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任务仍然较艰巨,和世界上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垃圾分类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在发展中加以完善和解决。

(一)居民主体参与意识不强。

居民的素质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对待垃圾分类的态度也不相同。垃圾源头分类是重要环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城市居民大多数对垃圾分类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持有积极支持的态度。但多年来,中国城市居民已经养成了垃圾混放的习惯,目前仅仅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并没有落实行动,居民参与率不高,垃圾分类政策深化落实有一定难度。

本文认为原因有三条。第一,居民没有专业的垃圾分类知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用于垃圾分类,随着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推出,“干垃圾”“湿垃圾”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让人划不清界限,居民缺乏专业素养,故在平时垃圾投放时仍然是统一投放。第二,长期以来,中国居民已习惯统一混放垃圾模式,已养成了行为习惯,加上目前强制性垃圾分类政策只在少数区域推广,大多数城市尚未推出强制性政策督促居民垃圾分类,因此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第三,居民社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国一部分社区仍只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垃圾桶,而不是配备四种专业垃圾桶。由于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无法配合进行垃圾分类。

(二)基层执行力不足,缺乏监管。

我国提出垃圾分类政策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力不足,没有真正重视宣传工作。第一,因为一部分城市尚未推行强制性垃圾分类政策,各社区管理人员并未对垃圾分类足够重视。某些地区甚至出现社区负责人对垃圾分类回收政策推诿,对工作互相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尽管我国政府重视垃圾分类问题,但没有落实到基层,无疑给垃圾分类政策的施行增添了难度。第二,政府监管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城市虽已配齐专业垃圾桶,但仍采用传统粗放型垃圾处理方法,就地填埋或焚烧,这一方式严重污染环境。第三,政府尚未对垃圾分类进行专业立法,各地缺少强制性文件的推出,缺乏整套法律法规支撑。部分地区立法空白或立法内容笼统,无法真正落实垃圾分类政策。

(三)专业垃圾分类公司规模有限,形式单一。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与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的指导密切相关,但目前我国城市专业垃圾分类公司数目较少,规模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目前,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企业,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政府可通过减免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垃圾分类公司进入社区,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同时,社区还可将生活垃圾外包给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管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此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增强二次循环。

(一)协助居民树立环保意识,提高主体参与率。

近些年來,我国居民素质有所提高,但对于垃圾分类这个名词依然生疏。国家应加大宣传工作,使居民更快接受这一新理念,应落实到各城市各社区,明确社区管理者责任,在社区通过讲座、横幅、标语、入户宣传、社区宣传栏公布、微信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垃圾分类问题向居民作进一步的宣传,积极宣传垃圾分类政策。社区应落实垃圾分类政策,更好地督促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使居民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但是垃圾分类问题要因地制宜,各地市居民的综合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落实垃圾分类问题一定要注意结合当地有关部门出台的正式文件,采用多种方式向居民进行宣传。此外,学校也应注重对学生的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通过科普讲座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垃圾分类处理知识。垃圾分类意识从青少年抓起,通过青少年带动成年人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

(二)各部门加强执行力度,建立完善监督体系。

我国政府已发布多项垃圾分类政策文件,应在日常生活中鼓励该事业的开展。政府可加大对垃圾分类事业的拨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购进专业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研发垃圾分类处理新技术,加大有关垃圾分类技术的新科技研发,统筹好垃圾分类基础配套设施完备。同时建立高效透明的监督机制,加强引导和监督,明细资金去向,做到政务公开。社区应明晰主体责任,引导居民正确科学垃圾分类,在社区设置简易垃圾分类操作间等。通过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形成以居民意识为核心的多元垃圾处理治理机制,推动我国垃圾分类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完整体系。

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应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数量,丰富激励形式,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可在社区设立垃圾分类智能机器,通过引导居民正确垃圾分类,相应兑换一些日用品,有利于激发居民主体热情。可通过专业技术推出一系列垃圾分类产品,为居民办理垃圾分类智能积分卡,推出智能兑换奖品箱等宣传垃圾分类理念。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在推行过程中要注意以“便民”为原则,为居民服务,为居民生产生活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从而构建政府、社区、居民、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的完整垃圾分类体系。

垃圾分类在我国目前来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业,也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事业,此类事业的各项机制还不完善、推广面依旧不高、社会意识还不健全。对于垃圾分类的推行必须要一步一步来,要一步一步地完善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来促使垃圾分类行为深入人心,使社会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建设更加美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和对策浅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142.

[3]刘丽娜.垃圾分类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0):146.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集合

摘要:我国处置垃圾的传统手段主要有土壤填埋、焚烧以及进行堆肥等。但是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工业化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日常垃圾生产量不断增加,这些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危害弊端日益暴露。新时代,人们逐渐意识到从垃圾的源头进行分类和减量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正确道路。为此,我国倡导垃圾分类,但垃圾分类治理行为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中行为观念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定然是一个充满困难的历程,需要各类主体来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本文就当前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垃圾分类;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垃圾是一种没有对其正确使用或放错了使用地方的资源,垃圾处理方式失误不仅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回顾我国的垃圾分类治理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的垃圾分类进程并不是十分迅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已经提出垃圾分类思想,只是当时人们追求于发展经济,并没有对此类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1993年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1996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后,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才有了相关的法律化、制度化基础。2000年,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使我国的垃圾分类治理事业在数个大城市中开展试点工作。2004年,我国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垃圾分类治理的各种详细准则,其明确规定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与规范。2011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希望各个城市能够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进行。2016年后,我国的垃圾分类事业开始快速发展。在这一年中国家相继制定发布了《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的意见征求稿、《“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征求稿,这为促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到2019年7月1日,上海市颁布了《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垃圾分类这一行为纳入监管范围,使之更加制度化和法制化,掀起了全国大范围内垃圾分类的一大浪潮,使垃圾分类的进程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国的垃圾分类事业在逐步发展中进行了许多年,现如今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效果,垃圾分类行为已经日趋增多。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开展后取得了许多成就,如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了提高、降低了污染、变废为宝等。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任务仍然较艰巨,和世界上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垃圾分类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在发展中加以完善和解决。

(一)居民主体参与意识不强。

居民的素质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对待垃圾分类的态度也不相同。垃圾源头分类是重要环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城市居民大多数对垃圾分类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持有积极支持的态度。但多年来,中国城市居民已经养成了垃圾混放的习惯,目前仅仅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并没有落实行动,居民参与率不高,垃圾分类政策深化落实有一定难度。

本文认为原因有三条。第一,居民没有专业的垃圾分类知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用于垃圾分类,随着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推出,“干垃圾”“湿垃圾”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让人划不清界限,居民缺乏专业素养,故在平时垃圾投放时仍然是统一投放。第二,长期以来,中国居民已习惯统一混放垃圾模式,已养成了行为习惯,加上目前强制性垃圾分类政策只在少数区域推广,大多数城市尚未推出强制性政策督促居民垃圾分类,因此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第三,居民社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国一部分社区仍只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垃圾桶,而不是配备四种专业垃圾桶。由于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无法配合进行垃圾分类。

(二)基层执行力不足,缺乏监管。

我国提出垃圾分类政策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力不足,没有真正重视宣传工作。第一,因为一部分城市尚未推行强制性垃圾分类政策,各社区管理人员并未对垃圾分类足够重视。某些地区甚至出现社区负责人对垃圾分类回收政策推诿,对工作互相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尽管我国政府重视垃圾分类问题,但没有落实到基层,无疑给垃圾分类政策的施行增添了难度。第二,政府监管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城市虽已配齐专业垃圾桶,但仍采用传统粗放型垃圾处理方法,就地填埋或焚烧,这一方式严重污染环境。第三,政府尚未对垃圾分类进行专业立法,各地缺少强制性文件的推出,缺乏整套法律法规支撑。部分地区立法空白或立法内容笼统,无法真正落实垃圾分类政策。

(三)专业垃圾分类公司规模有限,形式单一。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与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的指导密切相关,但目前我国城市专业垃圾分类公司数目较少,规模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目前,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企业,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政府可通过减免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垃圾分类公司进入社区,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同时,社区还可将生活垃圾外包给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管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此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增强二次循环。

(一)协助居民树立环保意识,提高主体参与率。

近些年來,我国居民素质有所提高,但对于垃圾分类这个名词依然生疏。国家应加大宣传工作,使居民更快接受这一新理念,应落实到各城市各社区,明确社区管理者责任,在社区通过讲座、横幅、标语、入户宣传、社区宣传栏公布、微信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垃圾分类问题向居民作进一步的宣传,积极宣传垃圾分类政策。社区应落实垃圾分类政策,更好地督促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使居民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但是垃圾分类问题要因地制宜,各地市居民的综合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落实垃圾分类问题一定要注意结合当地有关部门出台的正式文件,采用多种方式向居民进行宣传。此外,学校也应注重对学生的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通过科普讲座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垃圾分类处理知识。垃圾分类意识从青少年抓起,通过青少年带动成年人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

(二)各部门加强执行力度,建立完善监督体系。

我国政府已发布多项垃圾分类政策文件,应在日常生活中鼓励该事业的开展。政府可加大对垃圾分类事业的拨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购进专业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研发垃圾分类处理新技术,加大有关垃圾分类技术的新科技研发,统筹好垃圾分类基础配套设施完备。同时建立高效透明的监督机制,加强引导和监督,明细资金去向,做到政务公开。社区应明晰主体责任,引导居民正确科学垃圾分类,在社区设置简易垃圾分类操作间等。通过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形成以居民意识为核心的多元垃圾处理治理机制,推动我国垃圾分类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完整体系。

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应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数量,丰富激励形式,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可在社区设立垃圾分类智能机器,通过引导居民正确垃圾分类,相应兑换一些日用品,有利于激发居民主体热情。可通过专业技术推出一系列垃圾分类产品,为居民办理垃圾分类智能积分卡,推出智能兑换奖品箱等宣传垃圾分类理念。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在推行过程中要注意以“便民”为原则,为居民服务,为居民生产生活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从而构建政府、社区、居民、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的完整垃圾分类体系。

垃圾分类在我国目前来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业,也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事业,此类事业的各项机制还不完善、推广面依旧不高、社会意识还不健全。对于垃圾分类的推行必须要一步一步来,要一步一步地完善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来促使垃圾分类行为深入人心,使社会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建设更加美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和对策浅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142.

[3]刘丽娜.垃圾分类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0):146.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集合

摘要垃圾分类,在全国的很多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尴尬,根据分析垃圾分类问题上的一些现象,调查研究分类垃圾桶只“装”不“分”的各方面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对症下药,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得垃圾分类这一举措能真正达成人们心中的共识,街头垃圾桶也就不再形同虚设。

关键词垃圾分类;分类垃圾桶;环保。

在美国,垃圾分类已成为一种时尚,作为垃圾生产大国之一,各色各样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垃圾分类观念意识早已深入人心。同时美国政府在垃圾处理问题上进行长期性的监管,提供各类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使垃圾分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垃圾分类在例如巴西、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也都形成了必然的趋势,垃圾分类已逐步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尽管我国曾经在垃圾分类这一领域做了各类尝试和努力,例如通过媒体进行垃圾分类知识以及意义的宣传,有关部门走进社区进行直接性的号召,以及政府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但至今收效甚微。

相关人士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没有形成相应的垃圾分类配套法规,推动垃圾分类的强制性动力不够。同时,全社会尚未养成自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仅靠社会宣传动员的手段来推动垃圾分类是远远不够的。

据调查,近八成的居民表示,平日扔垃圾时没有分类扔放的意识和想法,居民对于垃圾桶分类标识关注度较低,往分类垃圾桶内扔垃圾很少注意扔得对不对,仅仅是寻求方便,甚至部分人认为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就已经很环保了,以至于几乎所有的分类垃圾桶内的垃圾都是混装的。

与此同时,居民对于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概念模糊,仅仅认为,可用的,用来卖钱的就是可回收垃圾,又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不了解。何况分类垃圾桶早已被环卫工或拾荒者多次光顾,大多可用于回收的垃圾已经被拾走,最终环卫部门在统一收垃圾时仍是将所有垃圾一齐倒入垃圾车,居民认为在源头进行垃圾分类的效果不大,逐渐失去了垃圾分类的动力。

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在立法层面上既没有约束机制,又没有鼓励机制,是一大问题。政府等相关国家机构现阶段仅仅采用宣传的手段是不足以从根本上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在日本,如果居民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环卫工人不会收你的垃圾,即使你丢进垃圾桶,也会被送回门口。

2.3垃圾处理的基础设备及资金投入的匮乏。

由于人力物力有限,环卫处采取的也就是单一的垃圾车。相关机构人员表示,如果要实现真正分类,就要在投放分类垃圾桶之后,调派不同的车辆运输不同的垃圾。经粗略测算,分类运输至少要增加几千台车,对交通的压力巨大。而到了处理环节,我国几乎没有各类可回收垃圾的专项处理设备。因此,分了类的垃圾最终还是被混合运走。

一次环保产品展示会上,一套德国产的废旧电器无害化处理的生产线展示了垃圾处理的先进性,一边放进废旧设备的同时,另一边就会分解出金、银、铜等可利用的现成资源,但这样的设备标价却要1000多万元。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资金和问题是垃圾分类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垃圾分类观念的推广需要相关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垃圾分类有赖于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素养的提高,更需要政府等部门进行定期的宣传指导,并配合以长期的监督工作。

在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首先,相关部门需要从垃圾分类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出发,引导公民自觉意识到垃圾分类工作对于环保事业的巨大贡献;其次,国家应加强可回收垃圾概念以及处理问题等相关知识的普及率,同时辅助相关的经济鼓励和制裁措施,将垃圾分类的观念植入公民意识中。也可从校园着手,提高这些即将迈入社会、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的垃圾分类意识,从而实现分类垃圾桶的真正作用。

3.2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加大投入。

垃圾分类收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有社会形成了封闭的资料循环利用,建设起完整的系统,分类收集才可能持久,才会有生命力,垃圾分类工作不是只利用大范围投放分类垃圾桶就能实施进行的,政府应在垃圾分类上加大投入,这种投入包括政策引导、技术研究、运输体系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资金上的投入,逐步建立起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垃圾处理硬件,从而建立起分类回收系统。

3.3鼓励各类环境社会团体的参与。

我国存在大量的社会环境团体,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并不亚于国家政府等相关机构,通过这些团体的共同参与,来完善垃圾分类制度与法规,并广泛推广与实施,来促进垃圾回收以及环境这一块的体制健全。

垃圾分类的制度及法规的制定实施工作不仅仅是国家和社会的事,个人同样负有重要的责任。除了专门的立法执法机构,公民也可通过媒体以及环保机构等其他一些社会性渠道来参与相关法规的健立和实施。

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体制的健全,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是国际上著名的“生态国家”。

参考文献。

[1][美]琼斯(jones,r.).垃圾收集[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李利亚.“废物”的报复:垃圾的泛滥与利用[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1.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集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各种多元化的商品及生活用品纷涌而至。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增多的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有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现象。很显然,垃圾分类已成为我国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汉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中文期刊中有论文主要以中国垃圾分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比国内外的垃圾分类现状,提出国内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为创文明创卫生城市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对于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要想成功的实现垃圾分类,公众必须树立科学的垃圾分类意识,这是做好垃圾分类的前提和保障,垃圾分类比较成功的国家都非常注重对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和塑造。故针对我国垃圾分类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及环保责任感。就我国当前法律体系而言,与环保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相对单薄,相应的教育体系也不够完善,应出台更多切合我国实际环保现状的法律法规,以及建立相对应的教育体系。通过法律约束与教育宣传的手段,规范并纠正民众的环保行为,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力争做到人人环保。贯彻环保教育,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得以实施,从而改善我国环保现状。

通过经济手段推行“三化”原则。“三化”原则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在垃圾处理源头是垃圾产量的减量化,若从根源整治,有效的控制垃圾的产生量,可以更有效的进行垃圾处理。出台相应的垃圾产生与处理收费制度,通过经济的驱动,约束垃圾的产生量,继而做到垃圾产量的减量化与资源化,使全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提高。并制定相应的有害垃圾排污的处罚制度,让经济手段整治有害垃圾的排放,做到垃圾的无害化原则。总之,通过经济处罚制度的方式,使我国垃圾产量日益降低,而收取的相应费用可用于末端的垃圾处理。

建立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体系。在我国现有的垃圾分类的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适于我国特有垃圾分类体系。以教育为主,宣传为辅的手段,提高垃圾分类在民众心中的重要性。使垃圾分类的主动性超越被动性,一步一步稳扎稳打,逐步细化,让垃圾分类常态化。进而创造出全民垃圾分类良好开端。

我国垃圾治理是关乎民众生存的问题,在进行细化分类的同时最好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污染,在“三化”原则和“全过程”管理原则的基础上,最大化的达到“三同时”制度的标准。本着创文明城市的初心,找寻并创造新的环境文明和绿色文明,便于更好的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广州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模式”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摘要]本文从会计信息需求角度出发,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人员所要求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分析;同时也对中国与外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当前我国会计实质主体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中国与外国的一些上市公司的会计有效信息的披露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作者建议要增强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并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关键词]会计信息;有效性;需求;现状;分析;建议。

1企业会计信息有效性需求的现状分析。

1.1企业管理层对当前会计信息有效性的需要。

会计是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严格来说,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作为一个特殊的提供企业经济信息的系统,一方面从企业日常经营与企业管理活动中收获信息,加工处理有效信息[1];另一方面又对企业管理层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会计内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从企业管理层和业务层两个层面上体现:从管理层来说,管理层需要从人事部门获得劳动情况信息,据此实行工资核算以及人事战略管理;需要从销售部门获得销售情况信息,据此核算利润以及编制预算;需要从生产部门获得生产信息以及从质检部门获得消耗率等会计,据此进行成本核算和售价的核定。从基层来说,负责销售的业务机构应该向企业财务会计机构提供企业销售的详细信息,认为需要时,财务机构和销售机构应该核对有业务的应收账款的明细信息。负责采购的业务机构向财务机构提供企业采购的信息,财务机构根据采购信息进行会计核算和库存成本等核算。负责采购的机构和财务机构应定期核对企业应付账款的明细。动力和燃料部门向财务部门输送的是燃料动力的消耗等消耗情况方面的信息;财务部门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待摊费用的分摊、分析企业成本等工作。维修的制造车间向财务部门提供的是维修等相关费用信息;财务部门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费用的合理分摊、分析企业成本等工作。企业负责运输的部门向财务部门提供的是有关运输方面的信息;财务部门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费用分摊等方面的工作,会计信息再将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有序的联系到一起[2]。

1.2外部人员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

1.2.1股东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成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使股东不需要再进行直接的生产经营活动。股东们在进行投资等活动之前,进行决策时要重点考查企业的财务情况,评估股东的市场风险及投资回报情况,应该调查清楚企业的股权结构,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资产的变现能力,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企业预期的收益率等方面[3]。这些方面就决定了有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的股东对整个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具体来说,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投资者需要通过企业的会计信息来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发展预期,从而决定是否对公司进行投资。并在公司经营出现重大选择的时候,提供决策的参考和意见。当公司发展与投资者预期不符的时候,投资者可以退出自己的投资。另外,当公司涉及到资产重组或者资产注入的时候,投资者也需要通过公司的会计信息来决定投资的选择性[4]。1.2.2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债权人在对企业进行发放贷款前,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例如负债过高和所有者权益过低且超过正常规定水平,营运资金、股东投入资本未达到相关标准的情况下,应该停止或限制公司的股利分配。债权人通过分析和考核企业的财务信息,决定采取什么样的结算方式更加合理有效,重新考核确定企业的资信额度,避免发放贷款后形成不应该发生的坏账,影响各方的利益[5]。债权人通过会计信息一方面可以科学的决策是否为企业提供债券服务,成为其债权人。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可以帮助其获得公司的发展状况以及偿债能力,从而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选择[6]。1.2.3国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国家统计、财政、税务等机关对各个有关基层单位的财务方面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分析等,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控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配置资源、调节社会生产力和生产要素,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节约能源和资源,使企业的生产创造最优规模的经济效益;制订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就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等,促使市场闲置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使整个国民经济能够良好的运行。因此,会计信息能够影响经济的安全健康运行,要想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真实、全面和充分的会计信息。政府机关利用有效的会计信息才能制定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并且能实现国家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7]。

2会计信息需求的社会变化。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健全,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在不断的丰富和多样化,使得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由单一个体式转变成了全社会性的会计的信息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年代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是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和商业交流的语言,已经成为政府机关、股东和投资者、银行和债权人及社会大众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改善企业管理、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防范投资和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和理财决策的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应该在会计信息时效、会计信息范围、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3会计信息需求存在的问题。

3.1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方面的问题。

3.1.1使用者信息需求内在动力弱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来看,政府机关所要求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宏观方面的。控股股东在获得会计信息方面拥有优势,缺少对企业会计信息需求的内在动力;小股东没有控制权,往往对会计信息需求没有动力。我国的审计部门包括政府机关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审计服务部门,但是目前的有些审计需求并不是市场的真正内在需求,企业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后出具审计报告,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的需要。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有在审计中为了获利企业是拥有决定权,决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支付费用,所以出具的审计意见往往受到被审计单位的较大影响[8]。这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很难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这样就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对自身需求不足[9]。3.1.2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利用效率低信息使用者的成熟度是指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利用程度和效率,这会直接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我们国家,政府机关有专业人员对各种信息进行审核、分析和汇总,但机关单位对这些信息的总体利用程度和使用效率不高。如:我国证监会掌握着全国的大量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监督方面却常常不主动检查,经常是在出问题后才发现会计信息不真实;我国很多的个体投资者不具备证券、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无法使用会计信息。3.1.3会计信息使用者群体作用力影响较小在国外建立完备市场经济的国家,使用群体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已经成熟,能对会计信息供给者产生重大影响。在我国,政府机关作为宏观政策的制定部门,其对各种信息供给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例如:财政部在我国是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权威发布部门,会计准则经财政部会计司制定并公布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这样将直接决定会计信息的有效供给。

3.2会计准则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形成信息有效性不足的原因之一。全面且完善的会计准则是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基础,会计准则制定和供给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将决定企业所产生的会计信息也不完整和不全面。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于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值得关注的是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完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融合。然而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是在立项,于制定并完成的,与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体系制定过程相比我国制定过程时间比较短,即使有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体系提供参考,但这样做可能会引起在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忽略某些问题[5]。

广州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模式”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1、体制性质。

工作的归口部门是建设部。各城市由城建环境卫生部门主管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置,这种体制的存在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城市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置工作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局面,总体的生产效率低,技术含量少,管理不规范。

(2)环境卫生部门对垃圾的管理仅是被动地清运处置,对城市垃圾的消减、回收和再利用没有从全程管理的角度作系统的考虑,很少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垃圾源头消减、资源循环利用和垃圾处理过程中的资源再生等方面进行集成化的全程管理。

(3)垃圾源头的分类工作对于整个垃圾回收工作的进行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居民把自己生产的'垃圾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投放,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垃圾回收物流工作中的分拣劳动。但是缺乏相关的宣传措施与法律规范,加上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环保观念较为淡薄,分类回收效果并不显著。

广州市已改变政府投资、部门包办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形成统一、开放、多元参与竞争的环卫市场格局;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效益,促进环卫市场的发育;建章立法,不断完善有关收运处理的依法管理;贯彻“谁排放谁付费”的国际惯例,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向家庭、企业和机团单位征收垃圾处理费。

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不足之处:

(1)虽已实施生活垃圾袋装收集、压缩中转、密闭运输,但这种方法仅停留在简单的收集阶段,各类的垃圾混合在一个塑料袋中,根本没有实现从每户居民开始实行最基本的“分类收集”,给下一步垃圾分类处理带来许多不便。

(2)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中只看到“门面功夫”.在一些小街小巷,不仅不能找到这些分类果皮箱,而且连一只简陋的垃圾筐也不是能够随处可见.根本没有做到“从居民家庭的源头分类垃圾”,难以有效地发动全市市民一起参与垃圾的分类。

(二)、出路。

1、规范垃圾回收市场。

2、清运与回收一体。

(1)垃圾分类回收由各部分组成:分类投放,由市民完成,清运回收,由专职技术和行政人员这些专职人员可能是政府环卫部门,也可能是政府和企业。要使市民的分类投放成为习惯和时尚,必须保证清运回收渠道的畅通。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清运回收体系,公民的分类热情就会受到挫伤,而整个垃圾分类系统就无法建立。

(2)过去的分类传统,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回收系统支撑着的。而这个回收系统,是靠政府行为为依托的。近些年,原有的回收系统萎缩了,规范的市场为依托的回收系统尚未建立,现在的回收渠道是一些拾废品者和在垃圾场进行后置分类的垃圾大军,他们对目前的回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存在的缺陷:

(1)他们只回收眼前被认为有经济价值的东西,如易拉罐、报纸、啤酒瓶,而其他具有资源价值和容易造成污染的东西,如废电池、废塑料、废纸片、废玻璃和大量生物垃圾不予收购。

(2)第二,这种方式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趋势。

(3)第三,对卫生的负面影响,由于垃圾大军到胡同的垃圾桶,塔楼的垃圾道掏垃圾,翻拣垃圾,已经装入塑料袋中的垃圾被倒出来或被扒拉开,以寻找废品,使垃圾在树枝街头四处飞散。

(4)大部分居民在家庭中对旧报纸、易拉罐等基本做到单独收集,然后卖给废品收集者或者说“收破烂”的;没有分类的垃圾,在投放到垃圾箱之后,还会被废品收集者预分选出部分可回收物;这两个部分,我国通常称为“废品”,而其余部分才是我们定义的垃圾。政府环卫部门收集的城市生活垃圾不包括“废品”,而“废品”部分却没有归入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范畴。

(5)垃圾回收处在城市垃圾生态链的初级环节,对于二次污染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广州目前每年产生156万吨的生活垃圾,其中20%以上可以回收循环利用,恶臭难闻的垃圾堆里埋藏着数以亿计的宝贝,养活了近10万拾荒者。目前广州的垃圾分类主要是由环卫工人,拾荒者这些人完成,这样的分类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常出现偷盗,顺手牵羊,短斤少两,往纸里加水等现象。垃圾回收市场相当混乱,政府必须在这方面加以规范。

北京市海淀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二、调查的目的。

1、了解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

2、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自己的调查能力。

三、调查的方法。

1、查阅书籍。

2、采访身边的人。

3、上网查询。

4、深入实际,亲自去调查。

四、调查内容。

1、马路上乱扔垃圾的现象。

2、大街上和小区里的垃圾桶情况和保洁情况。

五、调查准备:

在调查之前我们在网上调查了垃圾的危害以及垃圾分类的资料。资料显示: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会污染土壤、大气与水体,不但浪费了资源,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垃圾大量堆放后,垃圾堆中会产生生物分解,在分解过程中生成甲烷气,甲烷气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很容易发生爆炸;垃圾中有丰富蛋白质、脂类和糖类化合物,在常温情况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过程中产生nh3、h2s及有害的碳氢化合物气体,具有明显的恶臭和毒性,直接危害人体;废旧的电子电器产品,如果随意丢弃,散落到环境中,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电子垃圾中含有的有害重金属元素,一旦进入水体,会长期危害水环境和周围居民的人体健康。此外,电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绝热发泡剂中含有的氟里昂,一旦泄漏会破坏大气环境,从而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垃圾,最终人类会遭到报复,找不到一块生存的净土。

垃圾自然降解的时间表。

纸3—4个月;烟头1—5年;橘子皮2年;铁罐;尼龙织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罐80—120;塑料100—2年;玻璃瓶402019年和羊毛织物1—5年。

垃圾分类表:

可回收垃圾: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

厨房垃圾: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有害垃圾: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其他垃圾: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六、调查经过。

一组调查了居民小区和菜市场。

调查经过与反馈:

1、马路上乱扔垃圾的现象。

我们以南苑小区附近一个垃圾桶为观察点展开调查。早上,垃圾桶刚被人整理过,是空的。

小青年:离垃圾桶还有5米的地方就随手把香蕉皮一扔。

打扮时尚的女人:捏着鼻子,像逃难一样,把垃圾袋随手一扔就走了。

中年男子:他路过垃圾桶,来了把易拉罐扔到了旁边的河里。

低年级小学生:规规矩矩地将吃剩的食物包装袋扔进了垃圾桶。

老婆婆:小心地绕到垃圾桶附近,将垃圾袋扔进了垃圾桶……。

调查结果:

一个小时过后,13个倒垃圾的人中,只有3个人把垃圾扔进了垃圾桶。垃圾桶的四周堆着垃圾,上面飞着苍蝇。

2、大街上和小区里的垃圾桶情况和保洁情况。

菜市场到实验小学一带:沿途有10个不分类垃圾桶,垃圾桶内的垃圾寥寥无几。当时正处于街边小贩收摊之时,地上有不少掰下的菜叶和水果枝叶,十分肮脏。但过了1个小时后这里已经被清洁工人打扫干净了。

怡园小区:小区里的垃圾桶是有大、小垃圾桶的,还有垃圾房。小垃圾桶的口子只有10厘米左右的高度,稍微大一点的垃圾袋就放不进去。有些人为了便捷,便把垃圾放在了垃圾桶上面。而大垃圾桶的情况较好。垃圾房里的垃圾都是由清洁工人负责,并没有出现垃圾乱堆的情况。

松岚小区:小区里的垃圾桶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路面整洁,垃圾桶外虽干净,但里面却根本是没有按照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分的,而是乱扔。像纸张、易拉罐这类可回收垃圾竟阴差阳错地扔进不可回收这一类中。像废电池、废日光灯管、过期药品、废水银温度计这类有毒垃圾混进了可回收这一类里。

二组调查了居民和学生。

调查经过与反馈:

1、在小区内调查了10户人家。

对于垃圾分类,在10户人家里只有2户知道并愿意分类的。而5户则知道并愿意分类的,可是有时垃圾桶盖子小,垃圾又多,太麻烦。2户则知道却不愿意分类,因为这样太麻烦,他们不愿去做。1户连分类也搞不清楚。

2、调查20名学生处理垃圾的方法。

垃圾分类装袋化的占5%,垃圾焚烧的占1%,垃圾填埋的占1%,弃入垃圾箱的占90%,随便乱扔的占3%。

调查结果:处理垃圾的正确方法:可利用的垃圾要回收,把各种各样的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再将这些垃圾运送到代理商或工厂进一步加工再造成其他物品,这种方法既有效经济又使垃圾不产生污染。有机垃圾高温堆肥,有害垃圾焚烧、填埋。

七、思考与建议。

我们将调查所得整理出来,同时各抒己见,总结归纳出以下几条建议:

7、关于乱扔垃圾,是容易做到却被人们遗忘的。如果像新加坡那样重罚,应该也能收到奇效。

广州垃圾分类现状调查报告精选

为了对我们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此次通过询问的形式对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8月15~8月26日。

调查地点:厦门市思明区筼筜街道屿后社区(嘉禾路太平洋广场、松柏公园、屿后南里、吕厝北、松柏汇成)等小区。调查内容:对小区内的环境卫生、分类容器的管理、生活垃圾分类及投放状况及物业进行了调查。

调查形式:口头询问居民及采访物业。

调查结果:

首先是居民对分类生活垃圾的知晓度情况进行了调查,10%的人认为生活垃圾分类没必要;90%的人认为生活垃圾分类有必要;在觉得有必要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人群中,有15%的人熟悉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60%的人仅了解分类的概念,15%的人不清楚如何分类。

垃圾分类,顾名思义就是将垃圾分到不同的种类,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分类。在我的社区,主要分成四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一般装纳废纸、废金属、塑料瓶等等这些可以循环利用的垃圾;有害垃圾则是废电池、手机这些对环境与人体有害的垃圾;厨余垃圾便是一些做饭吃饭剩下的瓜果蔬菜等等;其他垃圾则是不属于以上三种之外的垃圾,比如烟,衣服等等。以上,是社区内的硬件设置情况。

在社区中,电梯里面就可看见垃圾分类的宣传,显目的红纸印着黑字,就挂在电梯按钮的旁边,用来提醒人们,一楼大厅中也贴满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单,甚至配上了不同类型垃圾桶的图片,还有建议人们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来分类,每一个业主也都有收到物业发来垃圾分类的短信,这是我们社区分类宣传的情况。

据我这些天的观察,居民们垃圾分类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垃圾桶内也有不少不属于这里面的垃圾,垃圾桶满了甚至不满的时候,也可以看见垃圾桶外面散落着各种垃圾,有时候臭气蔓延,导致人们经过呼吸也难受,在分类这一方面,我们还有待改善。

我认为垃圾分类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是我们应尽到的责任。人类在进步,那么我们的家园也不应该是脏乱不堪的,而应该是整洁美观的。退一步讲,因为这些大量的垃圾,地球上原本就少的淡水河流也有很多已经被污染了,而这些不及时处理的垃圾,也会慢慢滋生细菌,人们,以及动物或许会因此染上疾病。而垃圾分类可以有效的帮我们处理垃圾,这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如果大部分人重视起来,那么可能就会减少一些对我们,对地球的危害。

凡事讲究从娃娃抓起,我建议可以从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教孩子们垃圾分类的道理以及原因,甚至现在很多年轻人也会有分辨不清属于哪一类垃圾的状况,在学校中可以一学期专门有一节垃圾分类的课程,告诉学生们垃圾分类中大部分垃圾的属性,告诉他们垃圾分类的好处,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大人们也应该有个表帅作用,当地政府也应该积极响应人们垃圾分类。也可以让一些有代表性有权威性的公众人物来做垃圾分类的宣传,居民响应或许也会更强烈。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

如今,城市居民數量逐渐上升,人们制造的城市垃圾数量也越来越多,给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带来了更多的复杂性。尽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已经从垃圾源头做起,并依据垃圾的分类进行专门处理或者是集中处理,但目前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为进一步处理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已经高度重视并关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进展,以便于在健康的城市环境中享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1.1创新扩散理论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分为四个方面:创新本身、传播渠道、时间及社会系统。其中创新本身包括相对优势、兼容性、易用性、可试验性与可观察性。相对优势即新事物是否比旧事物更具有优势;兼容性即新事物是否符合人们的需求、价值观和经验;易用性即新事物是否比旧事物更使人们觉得便利;可试验性是指人们是否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对新事物进行试验;可观察性是指人们对于新事物所产生结果的可见程度。如果将垃圾分类视为一种创新,垃圾分类政策应当致力于提高垃圾分类的相对优势、兼容性、易用性、可试验性与可观察性,从而促进垃圾分类行为的扩散。

1.2集体行动理论奥尔森假设集体成员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而理性人的目的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他们在集体行动中会选择搭便车。除非这一集体的人数较少,或是存在外部力量强制执行,或是采用选择的激励,否则难以解决这一问题。选择性激励即根据对于公共利益所作出的贡献,给予集体成员相应大小的正向或负向激励。奥尔森认为即使选择性激励的机制解决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也不一定能成功组织集体行动。

因为如果在规模较大的集体中推行选择性激励的机制,那么就不得不考虑收集关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信息(例如个人的偏好),并对两种利益进行度量,这不仅实现难度大,且成本较高,再加卜奖惩制度的实施成本,最终可能会得不偿失。因此,在设计垃圾分类政策时,既要控制信息收集与利益度量成本,也要提高二者准确性,并以此为基础,兼顾不同地区的异质性,提出合理的选择性激励政策,从而促成垃圾分类这一集体行为的成功。

2.1早期政策的发展与不足早在上世纪末,我国就颁布了有关垃圾分类的政策。

例如1992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及1993年建设部发布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都提出了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首次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全国各城市需要逐步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制度。但早期的法律法规仅提出了进行垃圾分类的要求,并未提出具体的分类标准和实施办法。此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在技术标准、设施完善、强制与激励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2.2垃圾分类标准的发展与不足2000年建设部颁布了《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作为试点城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正式进行垃圾分类的实践,推行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二分法。2009年住建部提出《生活垃圾分类标志》,要求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垃圾分类方法。例如采用焚烧处理垃圾的区域应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其中有害垃圾必须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地方上也因地制宜,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分类标准。例如2005年常熟市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办法(暂行)》,提出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和大件废弃物。

2009年,北京市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城市生活垃圾按照大类可粗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三类。2011年广州市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此后杭州等大部分城市也都采用了该分类法。我国垃圾分类标准的优点在于在总框架下可以因地制宜,但同样也存在着同一地区标准更改频繁的缺点。例如上海市2000年将城市生活垃圾为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2002年实行“一市两制”,在采用焚烧处理垃圾的区域和其他区域实行不同分类标准;2007年又将其分为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四类。2011年开始在居住区推进以“干湿分类”为基础的“2+x”模式。2014年这一模式又演化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四分法。

3.1稳定垃圾分类标准以上海为首的一些城市由于垃圾处理终端的变化或国家政策的转变,垃圾分类标准不断变动,即使相同涵义的垃圾种类有时也会更换名称。垃圾分类标准的不稳定性严重阻碍垃圾分类行为的扩散。只有在未来的垃圾分类政策中将同一地区的垃圾分类标准固定下来,并使这一分类标准能够为居民所熟知,提高垃圾分类的兼容性与易用性,从而提高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愿,促进垃圾分类行为的扩散。即使由于同一地区的垃圾处理终端发生较大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而不得不改变垃圾分类标准,也应当在此时加大对于新垃圾分类标准的宣传力度,尽量减少改变化对于垃圾分类行为扩散的不利影响。3.2降低垃圾分类设施的区域不平衡尽管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垃圾分类设施愈发完善,愈发细致与智能化,但不同地区间的垃圾分类设施水平差距较大,许多地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仍然是二分垃圾捅。垃圾分类设施的落后降低了垃圾分类的相对优势、兼容性、易用性和可试验性,阻碍了垃圾分类行为的扩散。因此,垃圾分类设施较差的地区应当向垃圾分类设施完善的地区学习,严格按照当地垃圾分类标准建设分类设施,促进垃圾分类设施的智能化,配合垃圾分类激励政策的实施,降低垃圾分类设施的地区不平衡。

3.3完善选择性激励政策当前虽然许多城市已经开始推行垃圾分类的激励政策,但由于政策制定之前,政府对于居民所做的调研不足,对于居民的偏好、影响垃圾分类意愿的因素等相关信息知之甚少,所做的激励可能不足,或激励的种类不合适,从而导致激励政策的效果不佳。根据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在大规模集体中,只有用外界力量强制或进行选择性激励才有可能组织集体行动,而选择性激励必须依赖成本高昂的信息收集和利益度量。因此,政府应当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尽量收集居民偏好和垃圾分类意愿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并据此提出合理的激励政策,有效地补充强制垃圾分类政策的不足,促进垃圾分类行为的普及。

综上所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意义重大,既可以为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带来健康的城市环境,也可以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应联系现状,重点解决已经存在的分类问题,并从根源上把控;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应培养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充分调动城市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奉献力量;政府应完善垃圾分類配套设施和政策,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

广州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模式”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环保部近日发布了《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其中提到,去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9.1亿吨,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亿吨,后者处置率达97.3%。面对生活垃圾逐年增加的趋势,垃圾处理将持续遇到压力。我国垃圾处理情况究竟如何?垃圾分类的社会推广是否顺利?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垃圾处理捉襟见肘,居民认知存漏洞。

记者了解到,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原则是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其中垃圾处理“资源化”是如今垃圾处理关注的重点。“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因此资源化处理的一个途径是垃圾分类。在本世纪初,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然而过去,多数试点都不了了之。“十二五”规划就曾提出,到,各省(区、市)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在本世纪初开始的8座城市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16年过后问题依然存在。悦蓝东轩小区是滨海新区实施垃圾分类的首个试点。记者前去采访时,一眼就看到每户楼门前都整齐地摆放着绿、蓝、黑三色垃圾桶,分别对应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但居民王大爷告诉记者:“它分类它不是很好的。楼下垃圾桶啊,他们根本就不嘛,乱扔垃圾。”

悦蓝东轩小区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是从去年5月份开始推广的,主要将垃圾分为三部分: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其中,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物由专业公司运走进行再利用和处理。剩下的是餐厨垃圾,直接在社区内通过专业的“有机垃圾处理器”进行生物发酵,变成有机肥料后返还给居民养花种草。

但由于分类不到位,负责社区垃圾二次分拣工作陈大爷每天都要在垃圾筒旁工作两个多小时,这次,他又从餐厨垃圾箱内捡出瓶盖、塑料水杯、碎花盆等多种废物。

小区社工陈艳说,当时选择这里作为试点是因为居民户少,文化素质高,便于开展工作。试点之初,社区曾多次组织宣传活动并给每家每户发放“扫盲清单”,方便居民扔垃圾时“对号入座”,还向居民赠送三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和垃圾袋。

然而试点实施快一年了,社区里的214户居民参与进来的只有不到90户,而且,即使参与的居民也不能完全按照要求准确分类。本来他们希望借助这个试点积累点经验,好将垃圾分类继续向旁边社区推广,但目前只好将计划搁浅。

陈艳有些无奈地说:“也有一些可能就是他有这个意愿,但有的时候可能做得不那么到位。比如他分得不是很清,比如说像可回收的跟不可回收的,尤其这两项他分得不是特别清。还是靠人们自觉自愿,这个不是说强求下来的。”

在郑州,记者采访的几个居民区里,市民都回答无法做到垃圾分类。有市民说:“没养成习惯。”也有市民说:“不方便。大部份都是这样。”即使有的市民有分类的想法,也没有条件做到。有市民表示:“很多时候它那个垃圾筒就没有分类。他就没有分类垃圾筒,全部是一个桶,往里面扔。”

在郑州市黄河路、花园路的一些主干道上行走,记者看到“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类垃圾筒颜色分明地站在路边,不少路口还悬挂着“要认真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条幅。郑州这个城市,垃圾分类“看上去很美”,但实际没有做到。

在东明路上的一处分类垃圾筒旁边,记者注意到在10分钟内共有6名市民将垃圾投入筒内。其中,大部分市民并没有注意到垃圾箱上的标志,也不管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就随手扔进其中一个桶中。

问其原因,市民们说:“群众就是分开丢了,它也不分开拉,所以就干脆随便丢了。”在不同路段,记者看到,身着橙色工作服的清洁工都是把分类垃圾筒里面的垃圾一统倒到垃圾车上。而垃圾车也没有分格分类。清洁工人说:“都倒一块了。不分。”

引入互联网?垃圾成产业?

据了解,曙宏新村是合肥市推行小区垃圾分类的小区之一,目前,已在合肥的20个小区内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通过引进一些外包企业,融入“互联网+”的概念,向居民发放生态卡和专属二维码。居民通过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分装,然后贴上对应的二维码,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收集箱中,还可获得积分等。这些积分可以兑换一些洗衣粉、肥皂等生活用品。

生活垃圾可以兑换生活用品,算是一种鼓励,当然是希望以此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然而,记者在走访合肥的振徽苑小区、徽杰苑小区等垃圾试点小区时却发现,实行起来却不尽人意。

在“可回收垃圾”桶内,居民丢弃的`各种垃圾胡乱堆放在一起,有吃剩的饭菜、废弃的布料,这些垃圾都是不可回收的。相反,“厨余垃圾”和“再生资源回收柜”的两只大桶却空空如也,里面一件垃圾也没有。有居民说:“是听讲了,但是我们对这个还不熟悉,你讲叫他刷卡肯定不习惯。”

其实,垃圾分类并不是什么难以做到的事。只不过是平时随手一扔习惯了,现在要改一改这个习惯,还有些不适应。采访中记者发现,困扰垃圾分类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市民对垃圾如何分类,哪些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还不是很清楚。

有机民说:“有些东西我们能够分得清,比如饮料瓶子啊,易拉罐啊,我们都知道是可回收的东西,会放在这里边,但有些东西我们就不知道到底是属于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的东西。比如说你用过的面纸啊,我肯定想这是不可回收的,然后就丢到不可回收里面。”

另外针对垃圾产业化,调查中记者发现,对于垃圾分类的推广,企业积极性也不高。天津佛强再生资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部副主管魏跃平坦言:“反正真是不赚钱。首先,这套设备是我们和应该是城管局这块儿共同买的这个设备,这大约是二十多万的一个投入。然后,平时那边有我们专业的分拣工人,得需要专人在那儿盯着。我们如果要是收工业垃圾,用我们自己专门的运输车全封闭的,还有配专门的分拣工人,收一次那个量的话,还是比较可观的。咱这个居民这块的话,因为毕竟他没有这么大的产出量。如果要是从经济利益角度讲的话,没有多大利益。”

魏跃平说,虽然他们可以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料,但由于这样的产品缺乏相应的标准,所以在市场上也没法出售,只能免费发放给居民。他说:“因为这东西你说去卖钱,那这里边的行业标准,你这个肥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标准,又有一个新的要求,所以说这块儿还没有在考虑说拿这个东西卖钱。”

国际经验:完善法规,注重细节。

据记者了解,在加拿大乱扔垃圾要面临着真正的巨额罚款。在,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就规定一户居民的生活垃圾收集上限为每个星期六袋。市政府垃圾的收集车不负责运送上线的额外垃圾,居民必须自己把这些垃圾送到中转站,如果不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垃圾的居民,将会被处罚约合90美元的罚款。此外,多伦多市在实行的一项制度规定,每个家庭必须从小、中、大超大四种不同规格的垃圾箱中选择一种,放入生活垃圾。根据选用垃圾箱的规格不同,居民要缴纳的垃圾处理的费用也不相同,费用大概为小型的10美元,中型的39美元,大型133美元和超大型190美元。

而德国垃圾处理的核心宗旨就是变废为宝,最大限度实现垃圾的再利用价值。在房子旁边放置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分别倾倒生活垃圾、塑料垃圾,纸类垃圾和不可再利用垃圾。前三类垃圾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如生活垃圾,主要是做饭产生的食材剩余物,或者是院子里的树枝树叶等等,那么回收之后可以做成营养土、有机肥,废纸和塑料包装回收之后可溶解成原材料,不可再利用的剩余垃圾被直接运往专门的垃圾焚烧场焚烧,所产生的热量再用来供暖发电等等,那么居民只需按照当地的垃圾处理表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将相应的垃圾箱拖到门前的路边即可。届时会有环卫部门的工作人员开着专门的垃圾收集车过来倾倒处理。如拆除一所大量的建筑物,通常都会就近处理,直接在旁边围起一块地方,有大型的处理设备,先将他们分解,如把钢筋等金属分离出来,然后粉碎成小颗粒,成为新的建筑用原材料。此外,德国居民要缴纳垃圾处理费,年终都会受到市政寄来的清单。

邻国日本有详细的垃圾分类,如果不按照规定丢弃垃圾,不仅会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教育,和周围舆论的压力,还可能受到刑事处分。比如目前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除了大型垃圾和一些家电垃圾之外都不用付费,丢弃家具家电等是要到便利店等地购买垃圾处理票贴在上面,垃圾才会被运作走,一件大垃圾的回收费一般是20元人民币。但是要扔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大型家电的话,会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比如扔一个大冰箱费用接近千元人民币,如果是不付费,随便丢弃是要被罚款或者被判刑的。日本的垃圾回收系统和技术相当完善,很多回收公司废旧家电的再生已经达到了95%,而不可循环,不可焚烧物的直接填埋率降到了0.1%以下,实现的零排放。

广州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模式”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站在天子岭的山头俯视,绿色和白色的垃圾清运车川流不息,把来自杭州市区各个角落的生活垃圾,源源不断地运往这里。但天子岭填埋场这头巨兽已经显露疲态:计划中还有4年使用年限的填埋场,如今处理着远超4500吨/日警戒红线的生活垃圾,寿命正进一步缩短。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对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意义不言而喻。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浙江省十大实事中,第二件就是研究制定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无独有偶,今年杭州要打的六场硬仗之一,也是推进以“垃圾分类处置”为重点的“五废共治”。

去年底,浙江的垃圾分类被中央点赞,但我们扪心自问离目标还很远很远。为此,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频道“旧话重提”,欣喜的是很多人都在默默追踪关心这件事,在刚结束的省两会上,就有上不少代表委员提交了关于“垃圾分类”议案和建议。

“杭州市区产生的生活垃圾中超过50%是厨余垃圾。如果分类准确的话,这些厨余垃圾完全可以进行焚烧处理。”杭州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所长张束空告诉记者,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填埋的压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浙江土地上“垃圾分类”的星星之火已经燃起。

在余杭和江干的不少小区,都引入了“二维码垃圾分类”。

以较早引入这一机制的兴安社区金泊林小区为例:小区安装了智能垃圾房,每个小区居民手中都有一本二维码册,想要丢垃圾必须贴上二维码,这样可以保证每一袋垃圾都能追溯到人,并给予正确分类的住户一定的奖励,如通过积分在小区门口的超市兑换日用品等。

桐庐县为达到”政府推着走”到”大家主动干”的目的,落细落小培养垃圾分类氛围。两年前就推出了“无保洁员村”创建活动。创建成功的村,获得2万元奖励;但一旦抽查或回访不达标,则立即取消称号并收回奖金。以村为单位,比拼打分,效果很好。

引入第三方,用高回收价和优质服务驱动居民积极性在余杭取得了成效。

“虎哥回收”是一家成立仅一年的杭州本土“互联网+回收”企业,目前在余杭区的10个小区试点开展垃圾回收工作,居民可通过app、微信或者热线电话呼叫员工上门,虎哥会以0.6元/公斤的环保金进行回收,现阶段成效明显,参与率达到90%以上,试点小区生活垃圾减量达到26%,人民群众口碑良好。

垃圾分类的“浙江经验”被广为称道,但不难观察到,许多成功的垃圾分类经验都在农村。然而,这些星星之火给了我们希望和信心。

垃圾分类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每一环都不能出现缺位,而现在的杭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最大的.困难是陷入各个环节互相掣肘的困局。

破局之路从何而来?

在这4天的追踪采访中我们听到了各种有力的声音。但大家达成共识的是:垃圾分类绝不是一两个职能部门的事,从顶层决策,到各级部门单位,到社会力量、企业和个人,这是一场生活习惯的革命,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让记者振奋的是:在这一系列的采访中,无论是委员代表、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还是每一位市民,都认同“垃圾分类”这一行为本身对环境问题的正面意义。这种认同,已经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办法有千千万万种,但是束之高阁就只能井中捞月,不妨让我们先管理好自己脚下这一小步,相信当再次抬头,垃圾分类已经走出一条崭新的”杭州经验“之路。

过去的几年里,杭州成为了一个酒驾绝迹的守法之城,成为了一个斑马线前车辆主动避让行人的温暖之城,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她未来不会成为一个人人主动分类垃圾的清洁文明之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