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汇总21篇)

精选小学数学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汇总21篇)

ID:5834353

时间:2023-11-02 11:59:48

上传者:紫薇儿 精选小学数学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汇总21篇)

教学计划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它能够提供教师教学的步骤和方法,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如果你想了解如何写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计划,下面是一些建议和范文,供您参考。

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画图、表演、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数字间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认识简单的规律。

理解规律的内涵。

课件、贴画、水彩笔、作业设计纸等。

1、师生2人玩,明确输赢规则。

2、指定一人与电脑玩,小裁判定输赢。

游戏一:猜拳。

3、指定一小组依次与电脑玩。

4、全班与电脑玩,获取胜利。

问:每次都赢,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游戏二:猜糖。

1、依次出示棒棒糖、牛奶糖、棒棒糖,猜:下一个会是什么糖?

问:为什么每次都错?怎样才算有规律?

2、板书:规律。

游戏三:找规律。

1、师:我们明白了有规律、无规律,现在老师邀请大家欣赏一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彩旗、灯笼、花,孩子们都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2、启发说出:××和××为一组,一组组重复下去。

3、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游戏四:运用规律。

2号箱密码:192837()(),这两个空缺的数字是几呢?你是怎样想的?

游戏五:设计规律。

1、按一定的规律给小牛涂上颜色。

2、利用手中的贴画,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案。

3、设计一列有规律的数字。

展示汇报,发现问题,及时评价。

游戏六:通过移动和取走等办法,使无规律的图形变得有规律。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具体例子。在日堂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这为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1、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2、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从图形中找出规律。

在数量变化图形中找出规律。

一、探索新知

1、观察贴图找寻规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贴两组红黄小花)

问:谁能知道接下来贴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红色)

问:为什么你会猜是红色呢?(叫多人回答)

师: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你们刚刚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三组)

师:仔细观察下这些小花,你会发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

问:谁能上来将小花重复的部分圈起来?(提醒从前往后,圈出红黄)

小结:小花的排列的规律是,将红黄作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2、动手找寻规律。

师:谁能用这些小花排出另外一种规律?(两位同学来排,其他的在座位上思考)(黄红黄红)

问:你能发现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黄红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3、提升观察(三个为一组)

师:将小花按照红黄黄、红黄黄依次排列下去,让学生找寻规律。

问:你能说出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红黄黄为一组,一组一组往下排)

问:这与前面摆的两组小花的规律有何不同?(前面为两个一组,这个是三个一组)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两个为一组,还可以三个为一组,当然也可以4个、5个、甚至更多个为一组。

二、应用新知

问: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能找出生活中其它事物的排列规律吗?

三、总结

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希望你们学了这节课后能用你们敏锐的小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事物的排列规律,谢谢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数学学具。

一、揭示课题。

今天继续学习有关规律的数学问题。

二、师出示思维提纲,生自主探索。

看书上的图,小朋友们在摆什么。各是怎么摆的?

1、看一看例5(1)(2)小题。

图上有什么图形?是怎么排列的?

2、这里画着什么?

那些花儿有几中颜色?

是怎么排列的?

学生读列完成,然后交流。

三、巩固提升。

1、完成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

2、小组拿出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互相说一说。

3、一找教室里那些摆放是有规律的?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那些有规律的事物,请说一说。

4、在纸上画一画有规律的东西吗?画好后交流。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一、感知规律

1、伸出手张开,问:有几个手指?有几个空档?如果每两个手指间夹一枝笔,能夹几枝笔?(板书:每两个手指间夹一枝笔)

2、请4名男生和4名女生排队,要求:每两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全都排着符合要求吗?怎么办?(排成4男3女)他们是怎么排的,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

交流表示的方法。师:这样的排列方法叫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二、探索规律

1、出示教学挂图。

(2)这些一一间隔排列有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规律?同桌合作讨论、探究。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名称:两端物体中间物体

(4)归纳出“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三、运用规律

各自解答。交流。

该怎样解决?

2、(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提示:一根木料锯1次,能锯成几段?画图理解。那锯3次能锯几段呢?为什么?

(2)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四、拓展规律

1、把前面表演过的4男4女再次请上台。思考:有什么办法不多加一名男生或者不去掉一名女生,使每相邻两个男生之间站一名女生?(围成一圈)归纳:当围成一圈时,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同样多。

提问:为什么桃树也是75棵?

五、总结规律。

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找规律》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找出事物变化规律,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图形排列规律的寻找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涂色卡,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六一”儿童节吗?为什么呢?

2.课件出示主题图。

观察主题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揭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彩旗的规律,猜一猜下一面旗是什么颜色?

师:你是怎么猜的?

2、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师:灯笼、小朋友的排列又有什么规律呢?

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

学生思考、交流。

3、课件出示彩花排列图(将原课本中的“绿、红”排列改为“绿、红,黄”三种颜色的排列)。

师: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师:猜一猜,下一组花是什么颜色的?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

学生根据规律涂颜色。

2、摆一摆,创造规律。

师:这些规律都会找了,那你能不能创造出新的规律呢?试试看,拿出学具摆一摆。

生动手摆学具。

学生展示作品,欣赏数学美。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2.欣赏规律美。

五.总结。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数》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找出事物变化规律,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能够学会找简单规律的方法。

1、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奖品,要奖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你们想看看老师带了哪些奖品呢?(实物出示)

2、猜一猜,林老师拿出来的下一个会是什么?(学生猜,师演示)

3、小朋友,真聪明,别急,还有其他奖品呢!(再次演示课件)你猜下一个是什么奖品呢?(学生猜,师演示)

4、咦,老师刚刚夸你们聪明,怎么现在猜不准了呢?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第一排是按有顺序的排列,第二排是没有规律,乱放的。)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

1、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一年级小朋友正在举行联欢会呢!(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2、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3、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的摆放是怎样的?

4、他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摆放的,那他们有什么规律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找一找。

5、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吧!(课件出示彩旗,猜一猜,最后这面彩旗会是什么颜色?)

7、师小结:这组彩旗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红一黄,又一红一黄有规律地出现(课件以红黄为一组,逐组闪动)

8、彩旗的排列规律我们已经找到,那么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的告诉同桌。

9、学生思考交流,师巡视。汇报: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

(1)在学生汇报顺序的摆放时,引导哪几种颜色为一组?下面是什么?(课件演示)

10、小结:小朋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知道了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三、练习巩固规律

第一关:(形状)

第二关:(颜色与形状)

第三关:(颜色与个数)

第五关:(出示没有规律的图形)那你们有办法让它们变成有规律吗?四人小组利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组合。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

(1)谁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学生分组交流、汇报。

(2)欣赏规律的美:看来规律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有规律的事物。(课件出示:花池里的灯,教学楼的瓷砖、门窗,建筑物、房间的瓷砖,条形的背心,有规律的图案等)

五、拓展思维,创造规律

小朋友,规律无处不在,那你们会创造规律吗?接下来就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或自己身边的材料或水彩笔或是老师这里的材料,看哪组小朋友创造的规律最特别。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创造规律

2、学生汇报,展示作品,并自己当小老师,提问题。(如:猜猜我们是按什么规律排的?再猜后面会是什么?)

3、 小结:刚才我们根据颜色、形状、个数不同创造了许多规律,在生活中还可以用其他规律排列,我们以后再学。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1、由于主题图及巩固练习中,规律的出现都是比较的单一(两种颜色交替出现),所以在图气球时,学生出现的.情况都是两种颜色交替出现。如果在练习的时候,多一些形式,如出现表格式、十字型等,或是在颜色的交替规律上多一些准备,那学生填出的效果肯定会更好,不会被此框死。

2、在串珠子中,有一个学生出现了黑珠不变,白珠一个个增加的想法,教师在及时表扬的同时,也应及时给予学生奖励,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出现这种方法时,应及时抓住课堂上的生成就,及时提问,“根据这个白珠一个个增加,黑珠不变的规律,你还能想到什么?”这样课堂上会更精彩,学生自己的发现就会越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及时的教育。如在涂气球时,有一个学生出现了一个涂,一个不涂的规律,而这时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她太懒了,空了一个不填。”而此时的我只是“那有没有规律呢”一个反问而过去了,如果此时在提问的同时,再表扬这为同学的做法,并说明这样做的好处。这样的处理会比前面的做法更妥当。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数》教学设计

1、学习在9格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2、对思维训练活动感兴趣,愿意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教具:白板课件《找规律》、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白板、6组小动物图片、白板笔。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9格及小动物学具。

一、复习游戏,唤醒已有经验。

1、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

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

二、学习按规律进行4格间隔排序。

1、出示2个小动物图片和两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帮老虎和狮子分房间。

要求:横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也不一样。

三、学习按规律进行9格间隔排序。

1、出示3个小动物图片和3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按幼儿的要求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横排的房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的排列顺序。

3、请幼儿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竖排的房间。

四、幼儿操作,展示作业。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横排住的3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3个小动物也要不一样。

(2)谁住第一间房间自己决定。

(3)分房间时要注意小动物的排列顺序。

3、幼儿操作。

4、改错。

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改错,集体检查。

5、探索发现其规律:斜着的房间里住的小动物是一样的。

6、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科书第85页的例1及做一做。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具:例1情境图的课件。

学具: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等。

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激趣引入。

二、教学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一会儿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

2.引导学生描述图中的各种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规律的理解。

预设1:彩旗是按照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的顺序重复排列的。

预设2:彩花是按照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一朵红花、一朵紫花这样的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

预设3:彩灯笼是按照一盏红灯笼、两盏蓝灯笼、一盏红灯笼、两盏蓝灯笼、一盏红灯笼、两盏蓝灯笼这样的顺序重复排列的。

预设4:跳舞的同学是按照一名男生、一名女生、一名男生、一名女生、一名男生、一名女生这样的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刚才找到的彩花、彩旗、彩灯笼,还有围成跳舞的同学们,都是按照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像这样按照顺序地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地排列。(板书:找,依次、重复出现)。

3.按发现的规律在图上圈一圈。

教师: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可真不少!在我们上面找到的每一组规律中都有重复的部分。每组规律重复的部分一样吗?我们一起来圈一圈、找一找吧。

学生边在图上圈边说,找出图中重复的部分。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圈的。

教师总结:像这样按照顺序一组一组地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准确地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是找规律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规律。

4.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有规律地挂彩旗、彩花、彩灯笼的呢?

三、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刚才我们都是在找规律,现在我们来摆规律。学生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形。

3.老师用教具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先摆3个,让学生观察这3个图形有什么不同?接着摆,最后的3个让学生上黑板摆)。

4.涂一涂85页做一做,请你先想一想自己打算按怎样的规律涂色,再动笔涂一涂。

四、联系生活。

同学们不但会找规律,还学会了摆规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规律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找找自己身边有规律的事物。教师图片展示。

五、知识延伸,创造规律。

和父母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猜魔术”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3、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找一找、涂一涂、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

5、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节课,我和同学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5页例1以及课后的“做一做”。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课件、水彩笔 、练习本

师: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

(教师示范:拍手两下拍肩两下。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

师:真不错,那再换一组头部运动:左右左右左右。(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不由得跟着做下去。)

师:做得真好!刚才小朋友们为什么学得这么快?

生:因为动作太简单。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那你们能不能也创造一组这样的动作让大家跟着做一做?

(学生思考,自己比划。)

师:好,谁先上来把你创造的动作教给大家,看谁最勇敢。

生:一边说边做。

师:真棒!创造了这样特殊的动作让我们大家做,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自己的动作。

师:像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做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1.观察场景,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开了联欢会,特意把场地装扮了一下。看,漂亮吗?用什么打扮的?(出示课件)

生:有花、彩旗、灯笼。

师:都是什么颜色的?

生:有红旗和黄旗,有红灯笼、蓝灯笼,还有红花和紫花。

师:它们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它们排列的也有规律。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都有怎样的规律。(出示彩旗的课件)彩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之间合作)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黄红黄红黄红。

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我发现彩旗在排列时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重复地排列下去的。

师:很棒,那是以什么为一组排列的呢?请你试着在书上圈出来。

生:是按黄红为一组重复地排列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是啊!彩旗是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再看看灯笼呢?(课件出示灯笼的排列,留给思考的时间)

生:灯笼是按一个红两个蓝为一组这样排列的。

师:是这样吗?(是)看小朋友又有怎样的规律?看谁找的最快。

生: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排列的。

师:是的,彩旗是按黄红一组重复排列的,灯笼是红蓝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有规律的排列的。从这里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棒极了!

师:看,谁能猜一猜这个后面是什么?

生:后面是一个红色三角。

师:可以怎样想呢?可以先观察形状再观察颜色。

生:因为前面的图形是按一红一黄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后面是一红一黄。

师:小朋友们同意吗?

2.图形的规律

师:按你找到的规律,把后面空白的图形涂上颜色。(学生拿出图涂色)

教师巡视,发现有涂完的同学,可以让互相介绍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介绍你的方法?

生:我是这样涂的。前面是按绿黄一组重复排列的,到了这里正好是涂绿色和黄色。而三角形是按黑红紫这样的顺序重复的,后面就要是红色和紫色。(学生到展示台前介绍)

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涂错的同学?

生:没有。

师:把纸和彩笔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看谁收拾的最快!

师:看到小朋友们都能找到图形的规律,顽皮的智慧星想来考考大家,故意把一些图形藏了起来.

(课件演示:顽皮的智慧星笑着挡住了每一组其中的一个图形)

师:看!智慧星先把谁藏起来了?生:红色的圆形。

师:同意吗?生:同意。(课件演示:智慧星消失。)

师:智慧星又把谁藏起来了?生:黄色的倒立的三角形。

师:对吗?生:对。

师:这个智慧星的后面是谁?生:绿色的三角形。

3.猜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下面,老师也想摆一摆有规律的图形,请看老师做的。(出示 ppt)。

师:谁来猜一猜,老师下面接着会怎样摆?

生1:会是一个红色正方形和一个蓝色圆形.

生2:可能是一个黄色的三角形。(教师接着操作)

师:谁猜一猜,下面会是什么图形?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两个蓝色的圆形。)

生:因为前面就两个图形,还没有找到规律,后面找到了规律了。

师:是呀,只有图形重复出示了两三次之后才能找到规律。也就是说图形的规律不仅要看形状、颜色,还要看数量。

1.85页做一做。

2.欣赏规律美

师:生活中规律也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欣赏。(课件演示)

3.创造规律

师:这么多的规律,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其实,你们的双手就可以创造出很多的规律美。现在请小朋友们当一个小小设计师,发挥你们聪明才智,创造出规律行不行?要求:用彩笔创作规律,分组合作,想想该怎样设计才有规律,然后动手画一画。看哪组作品最多。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活动结束后,教师有目的的让学生展示)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找了规律,并且创造了这么多的规律,希望你们长大后当一个真正的大设计师,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课件、两种颜色的圆片。

一、情景导入感知规律

1.有星期和电话号码让学生感知规律重要

板书:重复出现

什么在重复出现?

我们把这几个数,叫一组,也就是一组一组地。板书:一组一组地

2.教学生读, 让人感应什么在重复的方法。

3. 板书:找规律

小结:你们为什么不能记住我的手机号,是因为我的手机号没有规律,看来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发现规律、研究规律、运用规律、并去找生活中的规律。

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出示熊大熊二为了阻止光头强破坏森林而建造的围墙图。

(一)寻找围墙的排列规律

1.找一找:让学生自己观察,去找一找围墙的排列规律。

2.说一说:

(1)让学生说出围墙的排列规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围墙的颜色是有规律的。

(2)教师提问:什么在重复?

红黄一组在不断的重复。

3.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围墙重复的部分。

4.修一修:你能按照围墙的排列规律再继续把围墙修好吧。

(二)感知方向的排列规律

从游戏中感知左右的重复排列,从而引出方向也有规律。

(三)过桥问题

1、生找规律。

2、读规律。

(四)饼干问题

(五)地板和窗帘问题

1、找规律。有颜色、形状、大小、方向四方面的规律。

2、拍手读规律。

三、闯关游戏,运用规律

第一关:说一说。

第二关:猜一猜。

第三关、摆一摆。让学生创造规律。

第四关、从形状和颜色两方面寻找规律。增加了题的难度。

四、回归生活、寻找规律

1、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2欣赏有规律的图片。并配有押韵的语句。

五、课堂总结

这一环节我总结全课,为本节课画上了一个句号,同时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多美得规律来点缀我们的生活。

六、作业

让学生设计一串手链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板书设计 :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能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理解“规律”含义,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课件主题图、幻灯片、图片。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出示两幅水果图:一幅图是有规律排列的,另一幅图是杂乱无章放置,让学生说一说哪一幅图好记忆,并说明原因。

师总结归纳,肯定生有道理的解答。强调有规律摆放的图形便于记忆。有规律摆放的事物不仅便于记忆,还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生活中处处有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找规律”。(揭示主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例1——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情景主题图:

(1)情景主题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揭示: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按规律排列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主题图中的各种规律。并理解“规律”。

请把你找到的小秘密悄悄告诉小组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及方法。

学生展示:

图中彩旗的排列规律是:()。

图中彩花的排列规律是:()。

图中灯笼的排列规律是:()。

图中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是:()。

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用笔圈出彩旗、彩花、彩灯、小朋友重复的部分。教师用课件闪光灯一组一组圈出进行验证。

3、总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的。

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板书:一组一组重复)。

4、教师强调: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至少2次或2次以上,才能称为有规律。

5、巩固练习:摆一摆:

(1)让学生自己摆出后面2个图形:

(2)指名回答摆了哪2个图形,为什么这样摆?

(3)同桌合作:你来摆,我来说规律。

【设计意图:即时练习,强化了学生对找规律知识的理解】。

三、数形结合、拓展认知规律(学习例2——简单数字的排列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

(1)你发现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组吗?

(3)碗的排列规律与前面所学的规律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颜色上没有变化,但数量上有变化。而且数量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2.试一试:

(1)你能将碗的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吗?请学生说出相对应的碗的下面的数字。

(2)教师用课件闪光灯一闪一闪完整呈现例2的第(1)题:

3.议一议: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二)、自主完成课本例2的第(2)题。

13131()—————————。

四、闯关游戏。

第一关:猜一猜下一个是谁?(课件对比出现)。

提问:几个为一组?

小结:有的两个一组,有的三个一组,还有多个一组的。有的颜色相同,但形状不同;有的形状相同,但颜色不同。

第二关: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上颜色。(第85页做一做)。

第三关:火眼金睛(课件出示)。

小结:有的颜色不相同,形状也不同。

第四关:真假色——摆一摆(课件出示)。

如果继续摆下去,第5个是蓝色吗?

五、回归生活、寻找规律。

1、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2、欣赏有规律的图片。并配有押韵的语句。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足之处?今后需要注意什么?

七、附板书设计:

彩旗。

彩花一组一组重复出现。

灯笼至少2次或2次以上。

小朋友。

数学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找规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颜色,图形、物品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种颜色、物品及图形。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和动手操作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涂色找出颜色的交替规律。

2、通过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难点:通过涂颜色而不是摆卡片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四、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准备彩旗和五角星,学生准备塑料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事先布置好教室,挂上彩旗和五角星。

#一年级#导语:小朋友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啊?

生:新年、圣诞节、“六一”儿童节……。

师:“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马上就要到了,我们班准备开联欢会庆祝;所以老师打算用这些彩旗和五角星来布置一下教室,你们学得好看吗?(……)为什么你们会觉得这样挂好看呢?它们是不是随便挂的啊?(……)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挂的,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2、生猜中颜色(黄色)。

3、师:为什么你们都猜黄色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8和9的认识》: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建立8和9的数感,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的热情。

知道8和9的含义。

8和9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课件、卡片、计数器等。

一、游戏导入:

1、看数字卡片列加法或减法算式。

2、小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谁是顺风耳”,老师拍手请你们仔细听,并在心里默默的数,待会儿告诉我我敲了几下。(教师拍手8、9次,让学生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8和9。

(板书)。

二、创设情景:

1、观察主题图,点数事物的数量。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大家看一幅美丽的图画,大家想看吗?生:(齐)想!(课件出示教材53页主题图)。

师: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它们各有多少个?先自己数一数,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生:我看见了8棵大树。

师:你是怎样数的?

(师生一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数1、2、3、4……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大树图片,并板书8。按上面的方法学生继续数出8个小朋友、8朵鲜花、9个人、9盆花、8个大字、9只蝴蝶,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图片,写上数字。说的好的小朋友每人奖给一朵小红花。)。

2、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

师: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劳动、他们在整理花坛、他们在为学校做贡献)。

师:在他们的努力下,花坛及周围的环境美吗?生:(齐)美!

师:是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地为学校做贡献,那么我们的校园也会越来越漂亮!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领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三、探究新知:

1、8和9基数的含义。

(1)师:老师这里有两张点子图,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数一数,每张点子图上有几个圆点子?生:第一张上面有8个点子,第二张上面有9个点子(在点子图下分别板书8、9)。

(2)生活中哪些东西还可以用8或9来表示?(妈妈给我买来8个大苹果、我有9个好朋友、我攒了9元零花钱————)。

2、8和9的顺序和大小。

(1)8和9的顺序。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生活中有8和9,我们的计数器上也有8和9。(师拿出计数器)。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拨了几个珠子?(师拨珠子,生轻声数)。

生:老师拨了7个珠子。

师:(神秘地)大家注意了!我要变出8来了!(师又拨了一个珠子)现在是几个珠子?

生:(齐)现在是8个珠子。

师:8比7多几?

生:8比7多1。

师:很好,再来观察,我再拨一个珠子,现在是几个呢?它比8多几?

生:现在是9个珠子,9比8多1。

(2)学习直尺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的一个老朋友已经等不及了,它要求马上和大家见面,看,它是谁?生(齐)尺子!

师:尺子朋友说话了,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你们能填出所缺的数吗?直尺图1。

师:直尺图2:谁很快的在我身上找到数字8?(生到台前找到8,指给大家看)。

师:6在哪里?(6在7的后面,5的前面)。

师:我们知道:在尺子上,从0开始,越往后面的数越怎么样?

生:越往后面的数越大。

师:那你们能把我们到现在认识的这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

生:(齐说)0、1、2、3、4、5、6、7、8、9。

师:能从大到小再说一遍吗?

生:9、8、7、6、5、4、3、2、1、0。

师:咱们一起演一演吧!

(3)比较7、8、9的大小。

师:尺子朋友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它夸奖你们说:小朋友们真聪明!高兴吗?可是我们这儿又有三位老朋友不服气了,它们说:小朋友们真的每节课都这么聪明吗?我们要考考你们!怎么样?愿意接受挑战吗?(愿意)。

师:(贴点子图引导学生比较7、8、9的'大小)。

3、8、9的序数含义。

(1)小猴子吃桃的故事。

生1:吃不饱,因为第9个只有一个,而9个有好多。

(2)小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54页的内容。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第54页,拿出水彩笔,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再给从左边数起的第九只蝴蝶涂上红色。

4、8和9的写法。

(1)指导8的书写。

师: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教师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练习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科书第85页的例1及做一做。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具:例1情境图的课件。

学具: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等。

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一会儿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

2.引导学生描述图中的各种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规律的理解。

预设1:彩旗是按照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的顺序重复排列的。

预设2:彩花是按照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一朵红花、一朵紫花这样的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

预设3:彩灯笼是按照一盏红灯笼、两盏蓝灯笼、一盏红灯笼、两盏蓝灯笼、一盏红灯笼、两盏蓝灯笼这样的顺序重复排列的。

预设4:跳舞的同学是按照一名男生、一名女生、一名男生、一名女生、一名男生、一名女生这样的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刚才找到的彩花、彩旗、彩灯笼,还有围成跳舞的同学们,都是按照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像这样按照顺序地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地排列。(板书:找,依次、重复出现)。

3.按发现的规律在图上圈一圈。

教师: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可真不少!在我们上面找到的每一组规律中都有重复的部分。每组规律重复的部分一样吗?我们一起来圈一圈、找一找吧。

学生边在图上圈边说,找出图中重复的部分。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圈的。

教师总结:像这样按照顺序一组一组地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准确地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是找规律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规律。

4.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有规律地挂彩旗、彩花、彩灯笼的呢?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刚才我们都是在找规律,现在我们来摆规律。学生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形。

3.老师用教具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先摆3个,让学生观察这3个图形有什么不同?接着摆,最后的3个让学生上黑板摆)。

4.涂一涂85页做一做,请你先想一想自己打算按怎样的规律涂色,再动笔涂一涂。

同学们不但会找规律,还学会了摆规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规律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找找自己身边有规律的事物。教师图片展示。

和父母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猜魔术”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3、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找一找、涂一涂、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

5、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节课,我和同学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前、后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淡话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淘气遇到难题(课件1)你们愿意帮助他解决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遇到什么难题?(播放)。

2、师:哪个热心的小朋友给淘气出个主意?(评析学生回答)。

活动一、介绍前后同学、老师自我介绍。

4、老师介绍自己: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我也想介绍一下我的前后,我的前面…我的后面…。

后面活动二、百米赛跑1、同学们,你们的表现可棒了!今天老师得到一个好消息,动物园里正在开“森林运动会“,可热闹啦!我们一块去看看吧!(课件)。

(1)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2)(课件)比赛开始了,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同桌交流,然后请学生说一说。

师:我们看到小蜗牛现在虽然排最后一个,可它还是怎样?同学们要学习小蜗牛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3)同学们,比赛就要结束了,猜一猜测动物们的顺序有没有可能改变?赶紧结你们喜欢的动物加油吧!

(4)你能说说动物们现在的前后位置吗?(5)同桌讨论:()在()的前面。

(板书)。

()在()的前面。

(6)集体反馈交流(指多名学生说一说)。

小朋友,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到了什么?五、补充练习。

运动会结束了,现在我们回到了教室,张老师想考考你们,好吗?1、猜一猜。(课件)。

2、排算式。先独立排,再上黑板排卡片。

3、玩游戏。运动会结束了,小动物们排队回家,马、兔、公鸡、小鸭、山羊、熊猫、小猪。请几名同学扮演小动物排队,其他同学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板书)。

前后。

()在()的前面。

()在()的前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复习课件):全班集体回答。

2、谈话:你们能给数学王国里的宝宝找找他们的家吗?(出示课件)这些数有的大,有的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请听:(教师讲述故事)。

2、(出示课件)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出示课件)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

追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看十位,一个是四十几,一个是三十几,肯定四十几比三十几大。)。

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我们一起用手势表示一下。(出示课件“〉”)。

5、指名板书后全班读一读。

6、练习扩展(出示课件)学生说一说想法。

师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7、(出示课件)比较63和68的大小。

8、扩展练习。(出示课件)。

师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上的数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9、再独立完成试一试。(出示课件)。

(1)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53和56要比个位,因为十位上都是5。100和98比的是数位,三位数肯定比两位数大。)。

师引导学生总结:十位上的数不同时,要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相同时,要进一步比较个位上的数;100大于所有的两位数,所有的两位数一定大于一位数。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个别学生回答)。

口答: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集体口答)。

2、(出示课件),集体练习后,学生独立完成后三道“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指名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

(2)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学生写好后提问:你写了哪三个数?谁?谁最小?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这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学生坐在座位上排)。

为什么这样排?(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排)。

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有几个?(顺次说一说)。

(3)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哪个最小。

让学生多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同桌交流)。

四、扩展延伸。

1、谈话:刚才小朋友写了几个数,老师也写了三个表示天气温度的数(2度20度35度)我们一起读一下。

你能猜一猜它们各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你能用符号表示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2、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五、总结评价。

1、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2、游戏(排路队)。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写数吗?请你们每人再写一个数。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写的数,谁写的数最小。

(2)排路队:出示路队旗(旗上分别写着:“比30大而比60小的数”“比30小的数”、“比60大的数”)。

根据刚才自己写的数到前面来排队,然后排着整齐的队路队下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导语:这是一份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各位老师们提供帮助。更多相关资料请上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一)数与代数

1、海底世界-- 数数

5、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三)统计与概率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5、雪山乐园 --总复习

1、 数与代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 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 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海底世界

--数数„„„„„„„„„„„„„„„„1课时 (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二)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3课时

实践活动

--找找周围的`数„„„„„„„„„„ 1课时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14课时

数学广场„„„„„„„„„„„„„ 1课时

(四)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2课时

(五)海鸥回来了

(六)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3课时

(七)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6课时

数学场„„„„„„„„„„„„„„„ 1课时

(八)我又换牙了

--统计„„„„„„„„„„„„„„„ 2课时

实践活动

--大蒜有几瓣„„„„„„„„„„„„„1课时 (九)雪山乐园

--总复习„„„„„„„„„„„„„5课时

1、 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

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15页-116页。

1.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1.“看规律”,从教材情景图导入,充分观察,充分交流,充分评价。

2.“识规律”,感悟图形排列特征。

(1)排队游戏模仿规律,感受规律;。

(2)前到后,后前移(例题,摆水果图);。

(3)后到前,前后移(做一做);。

3.“做规律”,用规律知识创造生活美。

4.“赏规律”,感受有规律图形的审美价值。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小雯和小婧两位小朋友就用规律的知识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看!这就是小雯布置的房间。(电脑出示:小文的房间)。

提问:谁发现了房间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有规律?

集体汇报,让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小婧看见小雯把房间布置地这么漂亮,他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电脑出示),我们一起到小婧做客?(好)你看!这就是小婧布置的墙面和地面,可是,这里有规律吗?(生反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1.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1)学生自由发言说发现。(小组讨论)。

(2)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说规律,注意语言表达清楚。

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等。

(3)课件演示规律,深化认识。

(墙面的规律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

2.找地面图案的规律。

师:墙面的图案有这样的规律,那么地面的图案呢?(出示课件)。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发现。

游戏玩法:五个学生为一组,五个人轮流做组长,负责下指令,其他四人按要求排队。用abcd代表四个组员,组长下指令:让b排第一,该怎样排,组员按指令行动。(请一组示范后其他小组在组内活动)。

2.教学例1(第一关,摆一摆)。

过渡:为了让我们玩得开心,小婧为我们设计了一个过关游戏。有胆量挑战吗?(有!)。

出示例1:

(1)请学生按规律,利用学具卡片摆出第四组图形。

(2)请学生说规律。

(3)如果让你接着摆出第五组,你会摆吗?试试看!

(4)在这五组中,你发现哪两组是相同的。(师:经过了几次变换,从第五组开始又重复了前面的排列,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叫做循环排列)。

3.摆水果图。

可是,他只摆了三组,你能根据规律摆出第四组水果图吗?

刚才这两道题,做对的举手,哇,还真不少,顺利攻下第一关。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关。

4.画一画(第二关)。

填写书本115页例1并完成115页“做一做”

做一做:。

创作游戏:谁是小小设计师。

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当作小手帕),利用老师给的学具为小手帕设计美丽的花边或图案,花边或图案要有规律。

(1)生自由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

(3)互相欣赏作品。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你能找出来吗?谁来说说。

(衣服的花纹,地板上的瓷砖,窗帘、斑马线、交通红绿灯……也是有规律的。)。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我们一起看一看。课件显示:自然界的规律(春、夏、秋、冬),古文物上的规律,小数民族服饰上的规律等。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结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六一儿童节情境导入,不但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能让他们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由以往的教师让我学习转变为我自己想要学习。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同学们在迎接节日的到来,这与课前创设的情境相吻合,然后学生观察出教室里的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是有顺序的。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找规律。

2、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分三个层次,由浅到深,先出示“彩旗”引导学生找规律;再把“灯笼图”和“小朋友图”同时出现,由学生找出规律;最后出示三种颜色小花的排列图。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把这些规律知识由易到难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数学问题、思考问题、讨论交流、找出规律。

3、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通过按规律涂色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更好的铺垫。

2摆一摆。.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议一议,由一般的模仿过程到自主创新过程,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激起了学生思维的高度活跃,从而加深了对“规律”这一知识的认识。

4、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找一找生活中规律,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找出事物变化规律,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学会图形排列规律的寻找方法。

课件、涂色卡,学具。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六一”儿童节吗?为什么呢?

2.课件出示主题图。

观察主题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彩旗的规律,猜一猜下一面旗是什么颜色?

师:你是怎么猜的?

2、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师:灯笼、小朋友的排列又有什么规律呢?

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

学生思考、交流。

3、课件出示彩花排列图(将原课本中的“绿、红”排列改为“绿、红,黄”三种颜色的排列)。

师: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师:猜一猜,下一组花是什么颜色的?

1.涂一涂。

学生根据规律涂颜色。

2、摆一摆,创造规律。

师:这些规律都会找了,那你能不能创造出新的规律呢?试试看,拿出学具摆一摆。

生动手摆学具。

学生展示作品,欣赏数学美。

1.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2.欣赏规律美。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的第一课时。但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遵循的是相同的课程标准,相似的知识点,面对的是相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只是知识呈现的形式有所不同。下面就我教学这节课的一些思考,向大家作个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特拟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对于规律有一定的感知基础,但是缺乏有意的注意、学习和研究,认识模糊而又肤浅。同时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思维灵活、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游戏激趣、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猜一猜、摆一摆、涂一涂等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对规律有个比较清晰地认识;指导学生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为主要学习方式,从被动到主动、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悟出找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双面胶,正方体长方体学具,蓝色圆片、黑色三角形、红色正方形卡片若干,水彩笔,作业纸等。

结合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五个部分:

流程一、在情境中感知规律。

新课伊始,通过一串有规律排列的千纸鹤,让学生在观察、猜想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直观感受简单规律的存在和美丽。

流程二、在探究中认识规律

课件出示教材中游乐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灯笼、彩花、彩旗的排列规律,利用三组不同物体,反复展示最简单的一一间隔排列规律,使学生对规律的认识逐渐清晰。

再通过男女生排队的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使用规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巩固对规律的认识。

流程三、在生活中欣赏规律

通过让学生在熟悉的校园图片中找规律、在生活中找规律和对有规律排列的美丽图片的欣赏,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规律的认识: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规律的形态千变万化,加强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运用规律、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有规律排列的秩序感、美感和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流程四、在运用中理解规律

这部分安排了三个环节:摆一摆、涂一涂、说一说。

一系列富有生活性、游戏性、趣味性、挑战性,且有坡度、有层次的习题,由易到难,由“扶”到“放”,最大限度的使学生所学知识在练习中得到拓展。通过摆学具、涂色、看图找规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求知热情。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也为下一环节中创造规律作好铺垫。

流程五、在创造中深化规律

请学生用信封里的图形卡片摆一摆,尝试自己创造一些有规律的组合。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深入理解规律,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整节课中,始终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充分体验、动手实践、积极创新,努力做到既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注重合作交流,既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共进,又关注情感和体验的提高,让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领会规律的本质。

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数学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这样就需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同学,通过不同方向的介绍,明确前后的确定与面对的方向有关,为分清左右突破难点,学习左右时采用介绍同学、作游戏解决生活问题等,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

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

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