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心得体会(热门18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心得体会(热门18篇)

ID:6067452

时间:2023-11-05 14:49:01

上传者:字海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心得体会(热门18篇)

经常性地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你还在苦恼写心得体会的问题,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

学习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在经济新常态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时刻,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把握好这“四个全面”,对于我们理解中央的各项决策,做好我们各方面的工作,具有统领性、指导性的意义。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戮力同心,一起奋斗和前进。

有人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句话,内容很明确,也很简单。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关于这一战略布局的论述,就可以发现这四句话构成的战略布局,有很深的内涵,需要正确理解。

我们注意到,对这一战略布局的论述,包含三层深刻的道理:

第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这“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都有丰富的内容。这在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和以来中央通过的一系列决定中都已经有充分的阐述。在对“四个全面”的论述中,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我们也知道,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正如所说的,在“四个全面”中,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

说在论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因此,这“四个全面”虽然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有“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之别,不能等量齐观。一般来讲,“战略举措”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或者说,“战略举措”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也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好,全面从严治党也好,都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务必牢记。

清醒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在我们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家正在热烈讨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口,要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这“四个全面”中的“战略目标”?我们都知道,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台阶,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今天以及今后五年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可以说,这是我们肩负的崇高、神圣而又艰巨、紧迫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离2020年只有五年多时间了。或者说,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我们在2020年要达到的目标有哪些呢?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上有五大目标,其中在经济目标中有一个硬指标,这就是我们过去说过的“两个翻番”,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时测算,今后8年年均增长7%,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翻一番;年均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就可以翻一番。从目前来看,尽管这两年经济下行,还在可以实现我们奋斗目标的区间之内。比如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这些数据都在合理的区间之内。但是,我们不得不提醒自己,在经济转型的同时如果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是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我们不唯gdp,但不能没有含有较高质量和效益的gdp。所以,在贯彻“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时,落实所有的举措,都必须牢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四个全面”科学内涵,讨论“四个全面”中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关系的意义所在。

第三,“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四个全面”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要求我们:“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前面我们说到,战略举措要服务于战略目标,这里还要补充一点,实现战略目标也不能偏离战略举措的要求。比如讲全面小康,讲发展,不能违法乱纪,不能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除了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之间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三项战略举措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之间也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不要相互分割、相互冲击、相互抵消。(作者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党的以来,站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是我们开拓创新、迎难奋进,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科学指导,通过深入自学,获得以下几点体会:

一、系列重要讲话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从历史发展脉络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发,认为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折点和关键期,改革开放的深水期和攻坚期,处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胜阶段。以他为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立足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这是历史发展的总结,是时代演进的必然。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我们党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要求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所愿作为谋事干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民群众期盼经济更有活力,政府更加高效,文化更加繁荣,生活更有保障,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良,权益得到更好维护,这些美好愿景的实现,需要我们党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深化战略考量,转变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恰恰顺应了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言简意赅、精辟深刻,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的有序展开,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要深刻认识“四个全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其作为具有内在理论和实践逻辑关系的统一体来把握和理解。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自觉运用,落实好这一战略布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强调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忧难、以法治思维图善治、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底线思维定边界、以创新思维增活力。要坚持在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整体上下功夫,使之共荣共通,相互促进,共同推进新形势下党的治国理政新实践。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扭住事业发展中根本性、全局性、紧迫性的重大问题。规划管理工作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龙头,发挥着统筹引领作用,我们必须加强对规划工作的领导,科学编制规划,严格执行规划,全面落实规划,通过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规划,促进城市功能完善,通过规划,促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本职工作,更加珍视手中权力,忠于职守、履职尽责,踏踏实实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取得实效。

(二)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攻坚克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必须立足发展实际,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素质,善于以科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以过硬工作本领解决问题,扎扎实实把各项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推动规划工作上水平,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进展。

(三)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调动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和国家的事业,也是人民自己的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正视自己的责任,要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亲民性和务实性,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发挥规划的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作用,通过规划推进发展建设。

(四)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深入的改进党风、政风、行风。要对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找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发生。积极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认真落实我局“十二项服务举措”,随时跟进大项目好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真正树立起规划部门的良好形象。

学习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主题。后,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紧紧扭住这一主题,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两年多来,依据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牢牢把握“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渐次展开、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展现出治国理政的系统逻辑和主线轨迹。

深入领会“四个全面”的实践基础。“四个全面”的提出,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不是头脑中先验的构想,而是来自于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的实践要求,依据于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一是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目标牵引;二是要解决好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特别是利益固化问题,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动力机制;三是要解决好治理方式不相适应、人治传统根子很深的现实矛盾,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路径选择;四是要解决好“四风”泛滥、腐败严重的紧迫问题,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全局枢纽。这些矛盾总起来说,就是民族复兴目标与前进道路障碍的矛盾。“四个全面”的提出,基于矛盾的逻辑、问题的逻辑、实践的逻辑。清醒认识主要矛盾,才有“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集中推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步步构建。准确把握主要矛盾,就能对“四个全面”的现实根据有充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四个全面”是新形势下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纲领。

深入领会“四个全面”的基本要义。“四个全面”的基本思想,已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存在于精神之中。同时,“四个全面”包含着新的重要内涵,也就是把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保证综合一体,拎起了全面建设、创新发展的纲,凸显了开创未来的新视野新高度;以一种新概括表述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筹划,描绘了系列重要讲话的主要轮廓,展现了统筹全局的新思路新方式。“四个全面”的显著特征是全面推进。当代中国发展的系统性耦合性更为增强,国家总体与各个领域都是如此。因此,每个方面都要注重全面性,“四个全面”的整合又构成了“一个全面”,即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四个全面”的鲜明风格是攻坚克难。无论是全面小康、深化改革,还是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既是关键也是瓶颈,必须不回避、不畏惧,动真格、见实效。要以“四个全面”为基本线索,深入学习一系列重要论述,掌握包含其中的“四个全面”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领会“四个全面”蕴含的思想方法、领导艺术和精神风范。

深入领会“四个全面”的系统逻辑。“四个全面”自身构成一个体系,这就是“一个目标系统、三个支撑系统”:全面小康是目标系统,动力系统、治理系统、领导系统是支撑系统。“四个全面”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系统紧密相连,是总布局与总方略、社会结构与社会动力、现代化道路与中国道路、制度建设与政党建设、治党治国与强军兴军的有机统一。“四个全面”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既是组成部分,又是主体框架,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四个全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创新,其理论和实践价值,将随着思想的深化、实践的拓展而更加彰显。“四个全面”是坚持问题导向的成果,不是一个完成的封闭的体系,还会在回应和解决新的矛盾问题过程中,产生新思想、形成新表述、引领新实践。

学习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创造性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这些观点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性回答。

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我们党是一个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先进性特征鲜明的党,是一个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一个经受得住各种风险考验、不断成熟自信的党,始终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这些观点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创新性回答。

关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阐述了系统完整的新理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些观点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创新性回答。

如何实现上述宏伟的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进行了谋划。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要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要求,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标准、市场价值、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要做到一个“凡是”和两个“一律”: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

运用大逻辑,推动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认识、适应、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11月召开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而且增长质量在不断改善;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增长主体更加多样;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发展效能不断提升。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还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都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使“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保证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口号变成行动,把诺言变成现实。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意味着切实防止了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少权甚至无权的现象,切实防止了“家长制”、“一言堂”、“独断专行”的现象,切实防止了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更无人践诺的现象,切实防止了权力倾轧、结党营私、政局动荡的现象,切实防止了“萝卜招聘”、“绕道进人”、“因人画像”等现象,切实防止了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废法的现象,切实防止了权力制约上的“牛栏关猫”、“铁帽子王”、“刑不上大夫”的现象。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客观认识到了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复杂的现实问题,而且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科学路径。

首先,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看作是当前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这里的主要矛盾就是中心问题。因此,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每一项工作都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不能游离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外。

其次,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处处体现着辩证法的科学精神,具体表现为:

(1)国情、世情、党情“变与不变”的辩证法。第一,国情的“变与不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直到21世纪中叶,这一百年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不变的国情。但同时,要看到,不变中有变,20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7000美元,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结构的复杂程度已经不是1956年初级阶段开始时、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时甚至进入21世纪新千年时所能比拟的。做好任何方面的工作都要立足这一基本国情,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法。第二,世情的“变与不变”。年11月28日,在出席全国外事工作会议时,指出当代中国国际环境有“五个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更要看到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更要看到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这实际上就是五个变与五个不变:复杂性、曲折性、尖锐性、长期性、不确定性,这就是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时代主题、国际体系变革、亚太地区总体格局,都不会改变。第三,党情的“变与不变”。我们党的党员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4年12月底,党员人数达到8779.3万人,约是1956年的8.8倍、是1978年的2.5倍,不管数量怎样变化,对于党员质量的要求没有变。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不断变化,如我们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执政的,不管条件如何变化,对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要求没有变。

(2)战略目的和手段的辩证关系:战略目的和手段的有机统一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的,其他三个全面是战略手段,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是战略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战略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基础。战略手段之间的有机统一性,各项改革要有法有据,法治建设也要促进改革;改革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建设要促进改革;依法治国要使党治国理政法治化,全面从严治党使全面依法治国更加能动化、科学化。战略动机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性,无论是哪一个全面都有一个啃硬骨头的问题,有一个过险滩的问题,辩证法要求我们:敢于啃硬骨头,还要善于啃得下、崩不了牙;敢于涉险滩,还要能上岸。

再次,体现了系统分析的要求。培育以整体性、系统性、普遍性、全面性为特征的辩证思维。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看形势做工作不能盲人摸象、坐井观天、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如何培育辩证思维?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事实的整体性,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不是孤立地看问题。正如列宁所言,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毫无疑问,正在成为我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学习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四个全面”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战略。“四个全面”一提出来,老百姓都很容易懂,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正在领导全国人民做的事情。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以我们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来创造性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那么,这“四个全面”恰好就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做的事情。因此,我们全国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党组织,都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来落实“四个全面”,使灿烂的思想政治之花能够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政治之果、文化之果、社会之果和生态文明之果。

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既表现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直接较量,更是国家战略思维、战略决策和战略能力的深度角逐。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深化扩展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确立了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这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蕴含着对世界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对中国发展方略的深邃思考,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怀,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进入一个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发展与公正原则的坚持与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富足,主要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全面深化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既有发展的内容,比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公正的内容,比如释放社会创造活力。全面依法治国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就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领导力量保证,又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政治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除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这个根本性的创新思想外,应该还有这几点:一是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过去也讲标本兼治,没有明确一个时期的重点所在,结果是治标不突出,没能遏制令人揪心的腐败高发势头;治本不清晰,没有明确“本”是什么,怎么治本。二是集中教育活动和思想教育的常抓、细抓和实抓工作相结合。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遵守政治规矩相结合。

学习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2月26日,市委中心组举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深入学习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和要求。市委书记白玉刚在集体学习结束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紧从严从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全年工作开局良好。

市委副书记、市长廉素,市人大会主任龚毅,市政协主席王建国等四大班子在家领导,市法检两院主要领导、市直各部门及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自治区各有关垂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学习。

本次集体学习利用一天时间,特邀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巡视员、博士生导师刘春,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分别就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和要求作了专题讲座。刘春和姚景源围绕学习主题,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对中央的一系列新理论、新精神、新要求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解读,使我市领导干部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了更加清晰、更加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对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系列重要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白玉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此次中心组集体学习为契机,全面理解、深刻认识和把握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际行动把“四个全面”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要围绕全市发展大局,把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鄂尔多斯凝心聚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再铸辉煌的基本目标,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常态下鄂尔多斯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基本方针,把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常态下鄂尔多斯转型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鄂尔多斯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基本要求,在思想上要牢固确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行动上要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上要把“四个全面”落实到方方面面中。

白玉刚强调,我市20工作任务重、考验多、要求高、时间紧,各级领导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要迅速从节日氛围中收身收心,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按照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两会”的部署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从紧、从实、从严抓好各项工作。市四大班子和各地区各部门“一把手”要切实把各项工作真正抓在手上,把完成任务作为最起码的纪律要求,层层分解任务,明确时限要求,强化纪律意识,加强日常考核,拿出真办法、硬措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努力把工作往成做、往好做,确保实现一季度良好开局,为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白玉刚要求,市四大班子和各地区各部门“一把手”要做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表率,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高度的自觉自信,团结带领本地区本单位领导干部全力完成攻坚克难、转型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系列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管住自己、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建设一支靠得住、有能力、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队伍以更加饱满的工作激情和干劲积极投身到推动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的各项工作中,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学习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这个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站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

顺利推进伟大事业,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关键是把全党的思想武装好、统一好。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要充分认识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必须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讲话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把握。系列重要讲话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作了全面系统论述,涵盖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思想十分深刻。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关键是要把握核心要义、领会思想精髓。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讲话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重要论述,领悟讲话的基本内涵,领悟蕴含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要着重掌握讲话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讲话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切实把握讲话贯穿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科学思想方法。要从整体上有机统一地把握讲话精神,全面系统地学、融会贯通地学,真正学懂、学透、学通,努力把零散的感性理解上升为系统的理性认识,真正在深层次上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政策水平。要把学习讲话精神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党的科学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增强对讲话精神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必须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推动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各级领导干部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带头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能对全党全社会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政治责任、政治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着深厚的感情学,带着执着的信念学,带着实践的要求学,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做到在学习上深一步、认识上高一筹、实践上先一着,力求对讲话精神领会得更全面、把握得更准确、贯彻得更坚决。要切实承担起组织推动学习贯彻的责任,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统筹抓好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抓好各级党组织的学习,抓好本地区本部门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发挥好带学促学作用,主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一起调查研究、一起谋划工作,把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延伸拓展到基层、覆盖到普通干部群众,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学习的良好局面。

必须坚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学习讲话精神重在实践、贵在落实。要通过深入学习讲话精神,推动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各项战略任务和重大部署的落实,真正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要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以讲话精神为思想武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化解矛盾的能力,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要紧密结合“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对照讲话精神检视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查找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要通过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看齐是重大政治原则,是党的力量所在、优势所在。讲看齐,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事关政治方向的大事;不是一般的品行要求,而是党性要求。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切实把向党中央看齐体现在思想和工作的各个方面。

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是一个持续推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经常学、反复学、持续学,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以更加自觉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努力使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政治责任进一步明确,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精神品格进一步纯洁,切实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转化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正能量。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正铺展开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复兴梦想,一个续写中华文明伟大篇章的更加美好的中国,必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中变为现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2月26日,市委中心组举行20xx年第二次集体学习,深入学习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和要求。市委书记白玉刚在集体学习结束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紧从严从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全年工作开局良好。

市委副书记、市长廉素,市人大会主任龚毅,市政协主席王建国等四大班子在家领导,市法检两院主要领导、市直各部门及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自治区各有关垂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学习。

本次集体学习利用一天时间,特邀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巡视员、博士生导师刘春,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分别就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和要求作了专题讲座。刘春和姚景源围绕学习主题,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对中央的一系列新理论、新精神、新要求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解读,使我市领导干部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了更加清晰、更加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对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系列重要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白玉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此次中心组集体学习为契机,全面理解、深刻认识和把握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际行动把“四个全面”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要围绕全市发展大局,把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鄂尔多斯凝心聚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再铸辉煌的基本目标,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常态下鄂尔多斯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基本方针,把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常态下鄂尔多斯转型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鄂尔多斯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基本要求,在思想上要牢固确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行动上要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上要把“四个全面”落实到方方面面中。

白玉刚强调,我市20xx年工作任务重、考验多、要求高、时间紧,各级领导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要迅速从节日氛围中收身收心,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按照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两会”的部署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从紧、从实、从严抓好各项工作。市四大班子和各地区各部门“一把手”要切实把各项工作真正抓在手上,把完成任务作为最起码的纪律要求,层层分解任务,明确时限要求,强化纪律意识,加强日常考核,拿出真办法、硬措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努力把工作往成做、往好做,确保实现一季度良好开局,为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白玉刚要求,市四大班子和各地区各部门“一把手”要做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表率,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高度的自觉自信,团结带领本地区本单位领导干部全力完成攻坚克难、转型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系列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管住自己、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建设一支靠得住、有能力、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队伍以更加饱满的工作激情和干劲积极投身到推动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的各项工作中,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学习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当今时代,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既表现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直接较量,更是国家战略思维、战略决策和战略行动能力的深度角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治国理政总方略,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更加完善,标志着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党带领人民向着宏伟目标的伟大进军又迈出重要一步。

“四个全面”总方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到“五位一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到“全面从严治党”——正是党治国理政方略的不断完善中,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走向兴旺发达,中国以势不可挡的雄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短短30多年,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实现如此逆转,“中国为什么能?”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围绕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适时提出反映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目标任务,把总目标化作总方略,把总方略变为具体的谋篇布局和任务落实,形成战略优势,取得战略成果,不断切近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必须把每一项战略举措放在“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中来把握,才能正确认识每一项举措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把提出的“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总要求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凝聚起更为强大的正能量、推动力。

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5年时间。让我们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总方略的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总方略上来,增强政治定力,提高执政水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接力奋斗实现宏伟目标的历史进程中绽放时代精彩,书写历史荣光。

试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部署,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现实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为了进一步探讨的“四个全面”思想,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和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于11月21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举办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委党校、空军指挥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8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最新精神,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意义与实现路径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与会学者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和观察视角,围绕“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渗透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理论光辉。

有学者从哲学的高度理解分析“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

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础。“四个全面”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中国现阶段改革开放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出发,回应新时代提出的新机遇新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统一,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基石。“四个全面”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包括社会发展与人民幸福的发展目标,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发展规律。中国实际包括中国的历史传统,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基本经验、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

3.系统理论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重要科学方法。“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可以说是治国理论的大系统,其中包括四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中又包括若干小系统。从系统理论方法进行研究,既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视野大格局大谋略,又可以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丰富内容进行具体地深入细致地解析,以利于推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实施和贯彻执行。

4.相互联系的“合力理论”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重要创新方法。“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包括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发展关键(全面从严治党)。四者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形成了由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产生了一个“合力”,推动着整个社会健康有序地前进。

有学者指出,从“四个全面”内在逻辑把握其科学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宏伟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可靠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党的奋斗目标、国家的发展前景、民族的复兴伟业与个人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要求我们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的能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展风险有序可控,以全面从严治党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党的领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上取得新突破。

有的学者进一步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展现出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有机统一,宏伟蓝图与实现路径的有机统一。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统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可靠保障和根本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支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四者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之中。

学者们一致认为“四个全面”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伟大创造,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无论对推进民族复兴还是对促进人类文明,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里程碑意义。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智慧的创造性升华。

有学者从“四个全面”思想形成和发展历程分析指出,“四个全面”是我党几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精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概念是胡锦涛在江浙考察时首次提出,后来写进十七大报告,又被再次确认;“全面深化改革”可以分解为“全面改革”和“深化改革”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都出自于1987年的十三大报告,胡锦涛在报告提出首次将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概念;“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依法治国”作为一个治国方略是在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之后每一次党的代表大会都强调依法治国问题;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我党就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治国必须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念,19党的十五大报告特别指出“各级党委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把从严治党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去”,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含义。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形成发展来看,“四个全面”思想是对党的几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创造性升华。

有学者指出“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统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

还有学者特别强调不能简单地用“四个全面”概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全部。第一,从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来说,“四个全面”只是众多重要讲话中的一个方面。第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看,“四个全面”是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表现。“四个全面”属于治国理政的新的举措。第三,从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看,“四个全面”作为一种战略布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新的发展,这个“新”主要体现在治国理政方面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总抓手。

有学者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实践形态解答了“四个全面”的时效性问题。学者们一致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第一个梦想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还要建立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虽然用什么方式表达现在还不是很明确,但是当20建立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后还是需要继续深化改革、继续依法治国、继续从严治党,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国家最近五年的总抓手,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格局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具长远性、前瞻性,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的指导意义更符合中国的现实需要。

还有学者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举起了治国理政的总纲,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使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战略方向、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思路、总框架、总方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篇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又是实践创新的重大飞跃,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辩证法的代际继承。

有学者认为,立足时代特征与中国实际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质上是对现代国家治理的市场理性与人文理性、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理念、党纪与国法之间“物”的发展逻辑与“人”的发展逻辑深层次矛盾的妥善解决。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涉及的市场理性与人文价值追求两种本质规定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辩证法“物”的发展逻辑与“人”的发展逻辑的总体继承。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被赋予了两种规定性: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要求的市场理性规定性,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所要求的人文价值规定性。作为复合概念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构想,本身蕴含着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辩证法的“物”的发展逻辑,以及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辩证统一为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辩证法的“人”的发展逻辑。

2.“全面深化改革”是对如何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矛盾体的深层次探索。

4.“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重塑,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遵守党纪与国法的双重要求。党纪体现了共产党人对解放并造福全人类的更高价值诉求,而国法则是对全体公民的理性计算。共产党人既应该遵守党纪,也应该遵守国法。

学者们认为“四个全面”集中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能不能真正干起来,能不能干得成干得好,对于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至关重要。干成了,则梦想成真;干不成,则半途而废。关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实现路径,学者们从“四个全面”的不同层面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四个全面”航行方向。

有学者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理顺分配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突破利益藩篱、科学配置权力:

1.转变发展方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为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夯实基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坚持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科技创新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2.优化经济结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战略重点,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培育研发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

3.理顺分配关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规定。一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三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市继续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在农村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

4.保护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一是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三是开征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消费税。

5.突破利益藩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动力。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奋发有为地开拓创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徙木立信的气概,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回应人民诉求和期待,按照先后有序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环扣一环梯次推进。

6.科学配置权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可靠保障。从优化权力配置和权力流程入手,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使决策、执行、监督职能相对分离;按照分段操作、流水作业设计权力流程,使审查与批准、决定与执行、承办与监管等权力相对分离。

(二)全面深化改革润滑“四个全面”运转马达。

学者们认为“四个全面”针对当今中国难题,解决突出矛盾的一次顶层设计。而其中难度最大、任务最艰巨并最具挑战性的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就是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1.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关键点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3.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改革。围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清除壁垒这样的办法,在市场准入、价格机制、建设用地等关键环节要下力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财税体制改革。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

5.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改革。把保护环境作为一条红线,不得逾越,并且要舍得投资、还要舍去这些不必要的增长速度,来保持整个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和谐这样的新常态。

(三)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四个全面”保驾护航。

有学者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是“四个全面”重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要制度基础和法治保障,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发展。

1.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2.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

4.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四)全面从严治党凝聚“四个全面”共识。

有学者根据揭示的全面从严治党内涵的八个基本要点,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凝聚人心、形成共识的积极作用:

1.全面从严进行思想教育。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

2.全面从严加强组织建设。没有组织,就不可能有党;没有组织性,党就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在于全党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思想统一,还在于这种统一是由民主集中制原则确立的组织统一和行动统一来保证。

4.全面从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起,进一步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法律纪律教育、优良传统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廉洁自律教育。

5.全面从严加强制度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设是根本保证。党的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需要艰苦的理论创造,需要实践的反复探索和经验的逐步积累,更需要随着改革的发展与时俱进。

6.全面从严加强纪律建设。党的纪律和规矩建设的重点,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都必须遵守的纪律和规矩。

(五)“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四个全面”战斗力量。

有学者认为,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作风就是智慧,作风就是办法,作风建设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打铁还需自身硬”揭示了共产党人先进性作风建设的本质内涵,解决党的建设和党员先进性落实的标杆引领问题;明确了共产党人人民性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解决党的宗旨性质落实和被人民群众认同程度问题;抓住了共产党人纯洁性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解决党自觉清除腐败退化的组织功能问题。

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要能负起监督责任,带头开展“铁面无私”的监督,在班子内部把“民主集中制”真正落实到位;其次,要真诚发动群众,主动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改正缺点错误要有敢于脱了裤子“割尾巴”勇气和决心,而不是摆“形式”,做“样子”。其三,要真正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上,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弘扬正气,抵制邪气。第四,作风的实质是“做”风,每一项工作都要有人去落实,每一个困难都需要有人去克服,每一个任务都需要有人去担当,这一切都是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于落实。

“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如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时代命题,对此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习有怎样的。

心得体会。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保障。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前提与基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体现的人民性,是指其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则和服务人民的实践标准。具体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新的目标要求落实党对人民的承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小康社会中有更多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剑指“难啃的硬骨头”和“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深化改革的实践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真正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依靠法治方式治国理政,以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法治目标;全面从严治党旨在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风险”,通过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增进人民福祉,筑牢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因此,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也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不论是治国理政,还是党的自身建设,都要高度重视“行动着的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导下,时刻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立场,在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引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奋发进取的今天,我们党更要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穿于理论与实践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而“四个全面”中体现的人民性,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当代中国具体运用的一种理论阐述与实践确证。

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力量源泉。无论是战略目标的定位,还是战略举措的落实,都要以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所许下的新承诺,全面深化改革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所作出的新部署,全面依法治国围绕“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所制定的新规划,全面从严治党围绕“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所提出的新要求,都彰显出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存权利的现实关注和发展利益的终极关怀。当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紧紧围绕这些新承诺、新部署、新规划和新要求,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广泛汲取民众智慧,不断满足人民需求,以使小康惠民、改革利民、法治安民、治党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以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之中。

同志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其能够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热切期待和解决现实矛盾问题而展现出特有的理论品性,彰显出内在的价值属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觉。当前,在涉及改革稳定发展、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方面,我们党对理论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为的党中央进行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它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了主攻方向、划定了重点领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我们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治国理政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全面依法治国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战略谋划,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期彻底赢得“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场“持久战”。由此可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自觉探索治国理政方略的必然结果,其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价值取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凸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由两个相互连接着的阶段性目标构成。第一个阶段性目标即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二个阶段性目标即到2050年前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续目标。显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建党一百周年时所要完成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节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分别围绕着各自的任务要求,既为解决我国改革、法治和党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提供了详尽方案,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提供着动力支撑、法治保障和根本保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这种目标指向,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规划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进程。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完备的制度提供保障,有了制度的强化和完善,才能确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积极引领作用,才能确保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偏离。由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生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的制度性也就在根本上和总体上依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同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每一个“全面”又都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且每一个“全面”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又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

党的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强化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支撑作用的同时,也对进一步健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的体制机制提出了相应要求。党的xx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制度等方面作出了详细部署,这就从完善和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角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的新境界。党的xx届四中全会通过牢牢锁定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及党内法规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就从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视角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进程。全面从严治党紧紧抓住党的制度建设这一关键环节,通过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强化党的政治规矩,不断将党的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真正靠制度治党、管权、治吏来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可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体制机制,以小康建制铸兴国之魂,以改革立制走强国之路,以法治强制守治国之道,以治党用制护立国之本,进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提出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国内外背景。当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要立足中国实际,又要放眼全球格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就国内发展状况而言,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都得到了极大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也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与风险日益增多。现阶段我国发展正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复杂世情,即“三个没有变”的现实国情和“四大考验”、“四大风险”的严峻党情。如何回应世情、改善国情、优化党情,进而破解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难题,首先需要我们党不断在理论上予以解答,发展创造出能够指导和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新思想、新理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这样一种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理论。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消除贫困的庄严宣战,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对寻找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的不懈努力;无论是全面依法治国对建设法治中国的持续探索,还是全面从严治党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一贯坚持,都为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积极实践和落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彰显着中国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发展的积极意义。就世界发展形势而言,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矛盾、宗教冲突等因素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20xx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发展持续低迷的态势始终未得到根本好转,“占领华尔街”“占领伦敦证交所”“占领欧洲央行”“民主之春”“黑夜站立”等抗议活动在美英德等西方发达国家轮番上演。与此同时,西式民主和新自由主义泛滥的后果同样也给中东北非诸国带来政局动荡和社会动乱,造成该地区数以万计的难民潮。另外,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失调也是世界各国不得不面对的共同问题。在这样的世界发展形势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迫切需要理论创新来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力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自觉表现。当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引领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同时树立全球视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抓住并运用好时代赋予的战略机遇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作为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的贡献。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结发展经验,直面发展难题,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勾绘了社会主义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图景,共同托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提出的一个管长远管全局的重大战略目标,其主要内涵是到20xx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一方面体现在它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即这是“不分地域”的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包括农村、少数民族、苏区老区……另一方面体现在它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即这是“五位一体”的小康,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中国梦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也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20xx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0xx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中不难看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大格局之中,是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曾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不仅是我们当前建党百年的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基础。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xx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20xx年1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就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当前,面对日益固化的社会阶层、日益增加的利益集团,唯有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全面深化改革,方能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深化改革根本在“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一切。当前我们社会出现的一切矛盾和问题,绝大部分都必须用发展的办法去处理、用改革的方式去解决。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全面”,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规避改革的碎片化,不能以偏概全、片面理解。只要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深化”,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精准发力、集中发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xx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坚强保障。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使我国经济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彰显法治权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以宪法为活动的根本准则,保障宪法得到正确的实施,维护宪法在国家治理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必须发挥法治力量,进一步推进职能转变,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必须完善法治实践,积极推进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法治的公平正义;必须塑造法治信仰,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信仰,使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真正使新时期的法治建设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保障。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是20xx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总结。

大会上提出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重点在党。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能不能做到从严治党,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不仅直接关系党自身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从严治党面向全体党员,涵盖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五大领域,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治党总布局,做到了不留死角、没有空白,体现了党的建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严”。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严”是对党的建设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回应,要把“严”字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和环节,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坚持标准从严、教育从严、执纪从严和惩治从严,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坚持治标和治本的统筹兼顾、自律和他律的双管齐下,通过填补制度漏洞,固本培元,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理想状态,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不懈奋斗。唯有从严“管”好党、“治”好自身,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是对我党执政历史经验的传承和全新总结,是破解当前现实中面临各种突出问题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然选择。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一体三足”筑牢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更加清晰、步伐更加稳健!

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藏着深层的中国复兴逻辑,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现中国梦为主线,精辟阐述和高度概括了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表达了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思想的力量描绘人民群众的美好梦想,把中国梦的实现不断推向前进。

现实之盼:顺应人民群众热切期待的理论自觉。以为的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发展依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历史方位、着眼于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现实情况,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集中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集中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价值自觉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根据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提升到“全面”的高度,举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鲜亮思想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逻辑延续。

逻辑之果:因应中国发展问题导向的理论呼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直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全面深化改革,能否全面依法治国,能否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作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确保“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实现;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了路径。可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了回答和解决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重大现实问题产生的,它体现了我们党勇于正视问题、回应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勇气与实践自觉,具有目标引领、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的多重意蕴。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和提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清晰展现在人民面前,使人民真切感受到中国梦的美好图景。

关键一步: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蓝图变成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其核心在“全面”,目标在“建成”。这个“全面”是指覆盖的人群和涉及的领域,在惠及对象上充分体现覆盖人群的全面性要求,在建设内容上深刻体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性要求。到20xx年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完成之时,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努力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我们要切实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努力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蓝图变为现实。

根本指向:将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从理想变成实际。“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我们党探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脉络更加清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目标、方向、路径和保障,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接力和时代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建设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治理秩序,都是现代化的国家和社会的标志,全面深化改革是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全面从严治党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化政党的基本特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引领。富强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争取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民主是指政治现代化,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建设好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和谐是指社会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蕴含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涵盖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发展决定性阶段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纲领。

顶层设计:围绕战略目标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盘充满辩证法的大棋局。从顶层设计构成要素来看,“四个全面”实际上是“1+3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处于目标引领的地位,决定着我们的发展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服从和服务于战略目标。协调推进就是使“1+3”中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成为有机统一的战略体系,为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直接指导,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指引。无论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要始终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而不能偏离或者抵触这一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改革是动力,法治是保障,党的建设是关键,必须同步同向,相互贯通,协调推进。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也会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之后,我国社会将进入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发展阶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方向会更加明确,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成为我们的梦想和追求。

科学运筹:抓住“四维”纲目有效拓展现实路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勾绘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之维、动力之维、法治之维、组织之维。这四个维度相辅相成、相互支撑而不可分割。从发展维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发展要求与关键一步;从动力维度看,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从法治维度看,全面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制度保障;从组织维度看,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我们要将这四个维度统筹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拓展更加系统、更加稳健、更加有效的现实路径。要拓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路径,最大限度地回应和体现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凝聚起推进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要拓展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路径,充分彰显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优势,为推进中国梦注入蓬勃生机和活力;要拓展全面依法治国的现实路径,保障国家和社会生活规范有序运行,为推进中国梦提供稳定可靠的社会环境;要拓展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路径,为推进中国梦打造坚强的“主心骨”。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按照顶层设计的大棋局和科学运筹的大思路奋勇前行,就一定能够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宏伟目标。

学习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202月在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上系统阐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这一战略布局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影响,将会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充分体现出来。”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常务副主任刘海涛说,“其中,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用制度的现代化为‘物’的现代化提供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有着重要的定位——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要求“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

3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向大会报到,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开幕在即——此时的中国,正行进在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

两会前夕,境外媒体如此观察:“去年四中全会制定的法治政策和措施,哪些将率先从政党意志转化为国家法令,自然成为人们对今年全国两会的最大期待之一。”

“法治在构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各类政策从主要依赖党的文件和政府法规,走向更高层级法律的保障,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赵国鸿寄语两会。

“我过去就主要围绕法律写提案、提建议,今年我围绕司法体制改革等准备了10多个提案。”曾经推动“酒驾入刑”的全国政协委员、律师施杰说。

今年人代会,一个引人注目的环节,是将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

15年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法,对全国人大与国务院、中央与地方的立法权限划分、立法程序、法的适用范围和备案审查作出了全面规范。

15年后——作为规范我国立法体制的一部基本法律,将要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备受关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无疑是这场变革的突破口之一!而立法先行,就必须加强和改进统一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

全国人大代表张素荣认为,立法法的制定实施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修正,将为消除现实立法实践中的种.种弊端提供有效解决途径。

年,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剩下5年多时间。

全面依法治国的步伐在加快——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强调,要抓紧编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中长期规划,以施工图方式明确190项改革举措的改革路径、成果形式、时间进度。

蓝图绘就,宏图即展。人们期待,即将开幕的全国两会,将为法治中国建设进一步作出生动诠释。

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部署,到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人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立法、行政还是司法,全面依法治国的步履坚实而有力。人们相信,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也必将在“法治中国”建设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习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在经济新常态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时刻,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把握好这“四个全面”,对于我们理解中央的各项决策,做好我们各方面的工作,具有统领性、指导性的意义。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戮力同心,一起奋斗和前进。

有人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句话,内容很明确,也很简单。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关于这一战略布局的论述,就可以发现这四句话构成的战略布局,有很深的内涵,需要正确理解。

我们注意到,对这一战略布局的论述,包含三层深刻的道理:

第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这“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都有丰富的内容。这在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和以来中央通过的一系列决定中都已经有充分的阐述。在对“四个全面”的论述中,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我们也知道,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正如所说的,在“四个全面”中,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

说在论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因此,这“四个全面”虽然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有“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之别,不能等量齐观。一般来讲,“战略举措”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或者说,“战略举措”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也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好,全面从严治党也好,都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务必牢记。

清醒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在我们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家正在热烈讨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口,要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这“四个全面”中的“战略目标”?我们都知道,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台阶,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今天以及今后五年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可以说,这是我们肩负的崇高、神圣而又艰巨、紧迫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离20只有五年多时间了。或者说,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我们在年要达到的目标有哪些呢?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上有五大目标,其中在经济目标中有一个硬指标,这就是我们过去说过的“两个翻番”,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翻一番”。按照时测算,今后8年年均增长7%,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翻一番;年均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就可以翻一番。从目前来看,尽管这两年经济下行,还在可以实现我们奋斗目标的区间之内。比如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这些数据都在合理的区间之内。但是,我们不得不提醒自己,在经济转型的同时如果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是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我们不唯gdp,但不能没有含有较高质量和效益的gdp。所以,在贯彻“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时,落实所有的举措,都必须牢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四个全面”科学内涵,讨论“四个全面”中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关系的意义所在。

第三,“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四个全面”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要求我们:“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前面我们说到,战略举措要服务于战略目标,这里还要补充一点,实现战略目标也不能偏离战略举措的要求。比如讲全面小康,讲发展,不能违法乱纪,不能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除了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之间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三项战略举措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之间也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不要相互分割、相互冲击、相互抵消。(作者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

学习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所谓历史逻辑就是始终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始终沿着历史进步的方向前进。历史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逻辑,列宁曾经说:“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养成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致淹没在一大堆细节或大量争执意见之中所必需的,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逻辑体现在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演进逻辑不断向前发展,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这些观点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性回答。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我们党是一个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些观点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创新性回答。关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这些观点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创新性回答。

所谓现实逻辑就是始终以发现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现实逻辑性,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指出,“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我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解决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深层次问题之一就是“中等收入陷阱”。11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说:“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抱有信心。中国不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跨越这一陷阱就要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尤其要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制度建立起来。深层次问题之二就是“修昔底德陷阱”。1月22日,美国《世界邮报》刊发了对的专访,在谈到当今世界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时说,我们都应努力避免陷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如何避免?一方面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方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同时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避免人类社会中出现的“国强必霸”的政治逻辑。深层次问题之三就是“福利陷阱”。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水平,把公共服务和公共保障变成一种兜底的制度;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使人们能够勤奋劳动、不断进取,防止由社会保障带来的游手好闲现象。

所谓未来逻辑就是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时代变革的大趋势中把握走势。马克思主义蕴含着强有力的把握未来的逻辑。列宁在19撰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中,即使有70个马克思也不能够把握住所有这些错综复杂的变化的总和;至多是发现这些变化的规律,在主要的基本的方面指出这些变化及其历史发展的客观的逻辑。”他还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最高任务,就是从一般的和基本的特征上把握经济演进的这个客观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分清晰地把握着中国发展的未来方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丰富内涵。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一个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国家,是建成了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国家,是完善了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国家,是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国家,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国家,是建立了学习型社会的国家,是拥有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国家,是创新型国家。这是一个给人民带来幸福的国家。

全面深化改革是使各方面制度成熟定型的事业。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到20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定制度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建设人民民主权利得到更加全面实现的国家;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法治中国;通过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繁荣发展的中国;通过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建设平安中国;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美丽中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为万代计、长远谋的事业。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央强调到建党100周年时,要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试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

在经济新常态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时刻,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把握好这“四个全面”,对于我们理解中央的各项决策,做好我们各方面的工作,具有统领性、指导性的意义。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戮力同心,一起奋斗和前进。

有人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句话,内容很明确,也很简单。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关于这一战略布局的论述,就可以发现这四句话构成的战略布局,有很深的内涵,需要正确理解。

我们注意到,对这一战略布局的论述,包含三层深刻的道理:

这“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都有丰富的内容。这在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和以来中央通过的一系列决定中都已经有充分的阐述。在对“四个全面”的论述中,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我们也知道,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正如所说的,在“四个全面”中,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

说在论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因此,这“四个全面”虽然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有“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之别,不能等量齐观。一般来讲,“战略举措”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或者说,“战略举措”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也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好,全面从严治党也好,都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务必牢记。

清醒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在我们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家正在热烈讨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口,要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这“四个全面”中的“战略目标”?我们都知道,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台阶,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今天以及今后五年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可以说,这是我们肩负的崇高、神圣而又艰巨、紧迫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离2020年只有五年多时间了。或者说,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我们在2020年要达到的目标有哪些呢?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上有五大目标,其中在经济目标中有一个硬指标,这就是我们过去说过的“两个翻番”,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时测算,今后8年年均增长7%,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翻一番;年均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就可以翻一番。从目前来看,尽管这两年经济下行,还在可以实现我们奋斗目标的区间之内。比如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这些数据都在合理的区间之内。但是,我们不得不提醒自己,在经济转型的同时如果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是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我们不唯gdp,但不能没有含有较高质量和效益的gdp。所以,在贯彻“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时,落实所有的举措,都必须牢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四个全面”科学内涵,讨论“四个全面”中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关系的意义所在。

第三,“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四个全面”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要求我们:“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前面我们说到,战略举措要服务于战略目标,这里还要补充一点,实现战略目标也不能偏离战略举措的要求。比如讲全面小康,讲发展,不能违法乱纪,不能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除了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之间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三项战略举措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之间也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不要相互分割、相互冲击、相互抵消。(作者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

文档为doc格式。

试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

12月,在江苏调研时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后他又多次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主攻方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大思路和大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最具标志性的思想理论符号,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习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我们要深刻认识“四个全面”的战略意义、协调关系、精神要旨以及实现“四个全面”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下面分享一篇关于深刻把握“四个全面”相互关系的一些认识。

“四个全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总纲领,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辩证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个全面”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思想系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向;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一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可靠保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支撑,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总的来看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统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可靠保障和根本支撑。

认真研究“四个全面”的内涵实质,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相互关系,深入落实“四个全面”基本要求,积极探索有效推进的方法路径,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整体提高的客观需要。只有正确认识理解每一项战略举措的战略意义,把“四个全面”总要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使之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更为强大的推动力量。

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系统全面地看待问题是重要方法。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四个全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每一个“全面”都互为动力,互为条件,共同构成了逻辑严密的体系,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回顾中国发展历程,正是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引领和党的坚强领导,才保证了社会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正是法治与改革的相互配合、并驾齐驱,才推动了社会的协调发展,始终坚持系统全面、整体推进的科学方法论,是我们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宝贵经验。

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是关键。整体推进,统筹协调,才能把握改革发展大局;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才能形成改革发展的带动力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一些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大多都是涉及全局的改革难题。比如,深化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重新界定政府权力边界,突破了原有利益格局,又为下一步的强化依法执政,构建新的治理构架打下了基石;“打虎拍蝇”,惩治腐败,事关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全局,事关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利于为改革发展稳定塑造更为健康的政治生态环境。

这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发展大局,关系改革成效,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中之重,是整体工作的有力支点。以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势必对全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只要我们能紧紧围绕“四个全面”这一新的战略部署凝聚共识,统一步调,奋发有为,既注重总体谋划,又注重牵住“牛鼻子”,把握好全面建设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就一定能形成强大合力,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感悟范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面向中国问题的战略布局,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四个全面”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有利契机、清晰思路、顶层设计、行为范式;下面是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感悟,欢迎参阅。

春节假期刚过,全国两会将至。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人民日报推出几经打磨、多次沟通后形成的重磅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明天将见报的第一篇,篇幅超过常规达到20xx字,《新闻联播》头条摘播700余字,新华社播发通稿、各地党报同时刊发,可谓人民日报评论的最高规格、最强火力。可见其分量之重、意义之大,值得关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体现了治国理政的新思想。

提法新。“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以为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正是报着这种坚定的信念,以“中国梦”开篇,布局内政外交,着眼长治久安,转作风、反腐败,抓改革、促转型,严党纪、正自身,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积极付诸实践,推动了经济转型,加快了改革步伐,凝聚了党心民心,赢得了广泛赞誉。围绕战略方向、重点任务、主攻目标、保证力量四个方面,从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后,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在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集体学习中、在春节团拜会上……他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强调,是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和当今中国现状与发展的深入思考。因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四个全面”是任两年多来,经过酝酿、深思熟虑形成的。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治国思路,非常鲜明地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比笼统地谈“治国理政”更为具象、接地气。

内容新。从文章总结的四个“第一次”可见一斑: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这些提法,生动形象,说服力强。

思想新。在这“四个全面”的施政方略里,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既是对我们党以往执政方略的一脉相承,又表明我们敢于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一个全新格局勇气和魄力。

笔者认为,“四个全面”勾绘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在今年的“两会”上,必将成为与会代表和委员们参政议政关注、讨论最多的热词。

心得体会。

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大国复兴需要伟大思想的引领。党的以来,就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成为统一全党共识、凝聚中华民族奋进力量、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应运而生。20xx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强调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20xx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关于“四个全面”,又做了迄今最为明确的说明和界定。“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布局。

“四个全面”是一个大系统,每一个“全面”是一个小系统,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关联递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向;全面深化改革是“关键一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根本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新常态下波澜不惊、破浪前行的压舱石。

“四个全面”,是治国理政大思路和大蓝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坚持“四个全面”,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导引。

“四个全面”,体现了习式战略布局新特征,即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目标导向和全面的战略举措。现代社会中不论哪个政党都有自己的“主义”作为发展导向和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强化对“主义”的信念。“问题”与“主义”的交互作用,催生了“四个全面”新战略布局。治国理政思想全面而齐整,表现出整体性、系统性和一致性,具有思想的综合性;坚守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具有思想的正确性;对人民主体地位的笃行,具有价值信念的坚定性;源于中国实践,又还原并指导实践,具有理论应用的指导性。

“四个全面”高度凝炼了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棋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设计,将共同撑起“中国梦”。“四个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使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必将进一步推动党的理论与实践的大发展,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人民日报》连续刊发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系列评论,深感提出的“四个全面”,对于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意义重大;对于我们把握方向,脚踏实地做好本质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20xx年11月,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xx年12月在xx调研时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明确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提出意义重大。从本质上说就是“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四个全面”有着内在的思维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对于xx机械产业园区来说,该如何落实“四个全面”精神?我认为就是要在新经济常态下坚持谋定而动,做好基础性工作,无规划不建设,不乱铺摊子,不乱摆摊子,本着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高起点搞好园区规划。

为此,园区审势度势,提出了在园区开展内部建设规范年、基本公共工程启动年、招商引资开局年“三个主题年”活动。“谋在20xx”,“动在20xx”。在经济新常态下,充分认识园区发展建设所处的新阶段、新要求。深入实施工业准4。0“田园型智能产业新城”发展战略,以打造“天府产业之窗,xx智工之城”为主题,抓住天府新区建立和南北车合并契机,主动改善园区软件、硬件环境,加快各种平台建设,优化人力资源,细化任务分工,强力促进园区各项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进一步深化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精神状态一流、凝聚力强、无坚不摧的坚强集体。强化综合办公室作为园区中枢机构的职能职责,充分发挥指挥部、参谋部、督查部、协调部、后勤部、奉献部、宣传部的作用,不断增强执行力,确保园区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以项目为抓手,把完善园区基本公共工程、打造园区优良投资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力求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实现园区基础建设大突破。三是坚持“招商为王”的理念,主动谋划、主动作为,围绕产业链、价值链精准招商,突出招大引强、招强引优。着力强化“项目引进、项目推动、项目服务”三个关键环节,为园区加速崛起提供重要动力支撑。

“四个全面”是对未来的战略指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相互作用、螺旋递进,将贯穿中国实现小康社会的全过程。作为园区工作的参与者、建设者、实践者,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践行“四个全面”精神,认真谋划好园区各项工作,让区委放心、让人民放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