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发展教案及反思(通用18篇)

工业的发展教案及反思(通用18篇)

ID:6097485

时间:2023-11-05 22:38:01

上传者:书香墨 工业的发展教案及反思(通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它可以合理安排时间、优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心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如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新田工业发展的问题的反思

【教学用具】中国工业分布变化图,中国工业发展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讲述)上节我们了解了我国基础工业及其分布与全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那么,我们的工业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新田工业发展的问题的反思

(讲述)首先让我们从纵向上来看一看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数字:

1949年的数字——。

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

机器设备的进口率为80%。

在全部社会劳动者中,工业职工只占2%左右。

这三个数字说明,旧中国工业水平很低,规模小,产品少,对外依赖性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提问)请同学们看“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图,对比1949年的数字,计算的产量是1949年的多少倍。

学生读图、计算,并回答:增长倍数:原煤超过30倍,原油超过1000倍,钢超过500倍,水泥超过800倍,化肥5000多倍,棉布10倍以上。

(提问)从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新中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很快)。

(板书)一、较高的增长速度。

(讲述)旧中国的工业不但工业产量低,而且工业部门残缺不全,主要是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的加工业,因此许多工业产品不能自己生产,完全依赖进口。车是“洋车”,收音机是“洋匣子”,就连一些最普遍的日用品像铁钉、火柴、煤油也需要进口,都称“洋钉”、“洋火”、“洋油”。

也正是因为旧中国工业如此落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想以此来卡住中国人民的脖子。但新中国并没有被卡死,自己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使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也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但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更值得骄傲的是,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航天、卫星、核工业等,中国已经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板书)二、独立的工业体系。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工业发展的图片,直观感受一下中国的工业。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新田工业发展的问题的反思

《我国工业的发展》第三个小主题“工业发展的新问题”,教材中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旨在使学生看到环境保护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我国工业的发展》教学反思。教学中,我首先让孩子们认真地、反复地读这个故事,使他们非常清楚地弄清“村长”、“工人”、“农民”、“工厂厂主”、“渔民”等人物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角色的提示语言,自己独立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更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一生活难题。在此基础上,我给了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以达成共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有不同意见的直言不讳地说出来。在这个环节,学生们的发言积极、勇跃,观点鲜明,让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五(3)班孩子们的发言,秉承了他们一贯以来的良好状态,更是犹如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从中他们不仅知道了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的危害,还知道了如何来根治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的办法。最后,我又在孩子们情绪平稳之后,让他们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中的所见所闻,进一步认识到无论是小事,还是一些大事,工业的发展都不能以牺牲人们生存的环境为代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任何破坏自然的行为,最终都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有喜有忧,喜忧参半。同样的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三个班却是不一样的效果,尤其是在其中一个班让我真的很是尴尬。学生发言不积极,相当一部分孩子也没有切实把自己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来思考问题,导致知识学得不够透彻。我想,这也许与他们平时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吧。且行且培养,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能尽力,给他们更多活动与体验,让他们都能有进步。

工业的发展教案

中国工业分布变化图,中国工业发展景观图片。

(讲述)上节我们了解了我国基础工业及其分布与全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那么,我们的工业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讲述)首先让我们从纵向上来看一看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数字:

1949年的数字——。

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

机器设备的进口率为80%。

在全部社会劳动者中,工业职工只占2%左右。

这三个数字说明,旧中国工业水平很低,规模小,产品少,对外依赖性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提问)请同学们看“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图,对比1949年的数字,计算1999年的产量是1949年的多少倍。

学生读图、计算,并回答:增长倍数:原煤超过30倍,原油超过1000倍,钢超过500倍,水泥超过800倍,化肥5000多倍,棉布10倍以上。

(提问)从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新中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很快)。

(板书)一、较高的增长速度。

(讲述)旧中国的工业不但工业产量低,而且工业部门残缺不全,主要是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的加工业,因此许多工业产品不能自己生产,完全依赖进口。车是“洋车”,收音机是“洋匣子”,就连一些最普遍的日用品像铁钉、火柴、煤油也需要进口,都称“洋钉”、“洋火”、“洋油”。

也正是因为旧中国工业如此落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想以此来卡住中国人民的脖子。但新中国并没有被卡死,自己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使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也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但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更值得骄傲的是,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航天、卫星、核工业等,中国已经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板书)二、独立的工业体系。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工业发展的图片,直观感受一下中国的工业。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初一地理工业的分布与发展的教案

【教学难点】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总结)一是取得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二是建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讲述)新中国的工业,除了在工业门类和工业产值上取得了巨大发展以外,在工业的分布上也日趋合理。

工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布局问题,也就是在什么地方建设什么工业的问题。在选择工业位置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交通运输、市场、区域发展,甚至地形、气候等等,而且不同的工业对这些因素又有不同的要求。由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布局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工业布局合理,工业分布保持平衡就十分重要。

(展示)动画“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请同学们注意分清两类工业中心:旧中国原有的和新中国新建的和两类重点建设地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和现在工业建设地区。

(提问)旧中国原有的工业中心有哪几个?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沈阳、武汉、重庆)。

(展示)各旧工业中心的图片。

(提问)这样的布局是否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只集中于少数城市,而且太偏重沿海地区,对全国特别是内地和农村发展不利。)。

(展示)各新建工业中心和乡镇企业的图片。

(展示)图片: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提问)新中国工业发展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总结)工业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由沿海指向内地;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这些变化,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发展,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引导学生读教材“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我国工业布局的了解,并转入对我国工业前景的展望。

(展示)录像“主要的工业中心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板书)四、迅速发展中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的高新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

(板书)1.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经济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快,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

(板书)2.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

(讲述)高新技术产业要求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倾向于依附大城市,呈点状分布。因其受经济基础及国家政策倾斜的影响。

(展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

(展示)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教师引导学生读阅读材料“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并回答问题: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什么选择珠江三角洲、京津唐、沪宁杭等地区?

因为这些地区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高层次知识性人才聚集、交通便利等因素。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我国的工业是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发展起来的,尽管我国的工业发展成就十分巨大,但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教师引导学生读表格,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展示)表格:中国、美国和世界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人均产量的对比。

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讲述并提问)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工业产品的生产总量来看,除发电量一项外,其他几项我国与美国并无太大差距,有些项目,如水泥产量还远远高于美国,可以说,我国许多工业产品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但是,若按人均量来计算,则各项均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与全世界平均状况相比,也只有电视机和水泥两项较为接近。

那么,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中国人口太多,与人口数量相比,工业规模还很不够。)。

(讲述)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总体水平低,现代化程度差,科学技术上明显滞后,工业生产效率也较低,这里面除了技术和设备的原因以外,经营管理水平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基础工业,如能源工业相对薄弱也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板书)差距:现代化技术、经营管理、人均产量。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学生一般都能谈到发展高科技,也有的同学会针对前面提到的差距提出加强经营管理,控制人口,加强能源建设等。

(讲述)同学们讨论得很好,你们有很多非常好的想法,许多都与国家政策是不谋而合的。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教材上提出的几个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示)录像:工业前景。

(总结并板书)。

(好好学习,掌握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四、迅速发展中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1.高新技术产业。

2.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

差距:现代化技术、经营管理、人均产量。

工业的发展教案

(讲述)上节我们了解了我国基础工业及其分布与全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那么,我们的工业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讲述)首先让我们从纵向上来看一看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数字:

1949年的数字——。

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

机器设备的进口率为80%。

在全部社会劳动者中,工业职工只占2%左右。

这三个数字说明,旧中国工业水平很低,规模小,产品少,对外依赖性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提问)请同学们看“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图,对比1949年的数字,计算1999年的产量是1949年的多少倍。

学生读图、计算,并回答:增长倍数:原煤超过30倍,原油超过1000倍,钢超过500倍,水泥超过800倍,化肥5000多倍,棉布10倍以上。

(提问)从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新中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很快)。

(板书)一、较高的增长速度。

(讲述)旧中国的工业不但工业产量低,而且工业部门残缺不全,主要是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的加工业,因此许多工业产品不能自己生产,完全依赖进口。车是“洋车”,收音机是“洋匣子”,就连一些最普遍的日用品像铁钉、火柴、煤油也需要进口,都称“洋钉”、“洋火”、“洋油”。

也正是因为旧中国工业如此落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想以此来卡住中国人民的脖子。但新中国并没有被卡死,自己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使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也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但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更值得骄傲的是,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航天、卫星、核工业等,中国已经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板书)二、独立的工业体系。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工业发展的图片,直观感受一下中国的工业。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较高的增长速度。

初一地理工业的分布与发展的教案

[教案背景]:本节教案是学校“耕耘杯”赛课教案,本课受获得第一的好成绩,受到教育体育局领导的好评。

[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中国的位置、中国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这些都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工业生产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交通、商业和国防的现代化,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极为密切,同时也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尤其是本课研究的家乡工业发展贴近学生社会实际,对学生了解家乡工业的现状和树立学好本领为家乡服务的思想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1.使学生了解工业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

4.使学生掌握辽中南工业区区位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各类工业产品和景观图片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工业的地理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

3.使学生掌握辽中南工业区区位特点。

【教学过程】。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暴露出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经济危机频频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壮大起来,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向政治斗争转化,不再作为资产阶级的附庸。三大工人运动为科学理论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同时,工人运动开展需要科学的理论的指导,马、恩在广泛吸收人类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唯物史观揭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而剩余价值学说,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找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创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科学社会主义不但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而且经历史验证,是完全正确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8页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共产党宣言》的有关内容。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作用;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第一国际。

学生阅读78页第四自然段,分析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阅读79页关于《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的材料,概括第一国际的主要活动:

主要活动:声援支持各国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其顶点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帮助各国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如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

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无产阶级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斗争目的由要求政治民主发展到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目的更明确,群众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巴黎公社。

学生阅读79页第二自然段,分析巴黎公社成立的根源及特殊原因,指出巴黎公社出现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有必然性,同时也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有偶然性。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之间的内在关系。

学生概括政权建设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及局限性:

巴黎公社是暴力革命的产物,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后,建立了新兴国家政权;公社的选举公社委员会,兼管立法和行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公社的实施措施,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是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的,说明了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但同时,巴黎公社有突发性的特点,未对所有制做出明确规定,不完全等于社会主义运动。

巴黎公社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大胆试验。公社的原则也是最宝贵的经验,最主要的一点是,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并用无产阶级专政取而代之。

教学设计思想。

运用启发式的问题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存在着旺盛的生命力。

板书设计: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一、知识与能力:

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初一地理工业的分布与发展的教案

[教学反思]:我教的学习是农村学生虽然使用着许多工业产品,但对工业生产却十分陌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生产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多的举出学生生活的实例,调动学生更高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才能开动脑筋,较好的`体会工业生产及产品间的联系。另外八年级的学生有一些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处于发展之中,经过七年级一年的训练,一些学生具备了一些读图、识图、析图能力,但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思考能力较弱。所以我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在讲家乡工业及产品时出示桦川政府工作目标:壮大四大产业及相关企业知识引导学生说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这一过程中我配合教学进度,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经济调查,获取乡土经济的第一手材料。一方面,身边的地理事物离我们近,感性认识强,不会产生知识空洞抽象感,学生爱学。另一方面,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课本知识不与实际生活相互脱节,会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第三改变人们戏称的“有文化、没技能”的教学尴尬。让学生用所学课本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2)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2.概况。

3.影响。

二、军阀的割据纷争。

1.北洋军阀各派系及其地方军阀。

2.各派军阀的混战及其危害。

三、府院之争和宣统复辟。

四、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1.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分裂我国。

2.英国侵略西藏的活动。

3.日本侵占山东并提出灭亡我国的“二十一条”

导入新课: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们回忆一下,我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什么时候产生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又是什么时候得到初步发展的?(19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了20世纪初,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节课外面就来学习第23课,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和军阀割据纷争。

讲授新课:

(板书)1.原因。

问:是什么原因促使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看书,回答)。

首先是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又颁布了奖励实业的法令,使得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所谓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就说明了这一点。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正是发展民族工业的打好时机”,因此民族资产阶级纷纷投资建厂。(看书中插图)各种实业团体也纷纷出现。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其次是有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我国的经济侵略。1914年-1918年欧洲重要国家都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它们忙于相互厮杀,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使得我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有利的发展机会。

(板书)2.概况。

其次,从发展的行业看,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看书上117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

(板书)3.影响。

问: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1913年六十多万人,到1919年猛增到二百多万人,他们是我国新生力量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力量。)。

(处理课后练习题第1题)。

(板书)二、军阀的割据纷争。

(板书)1.北洋军阀各派系及其他地方军阀。

问: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哪三个派系?(学生回答)。

问:那么,直系军阀以谁为首呢?(冯国璋和曹锟)。

直系在军阀的势力主要在江苏、江西、湖北三省。军阀大都投靠帝国主义国家。直系军阀依靠英美两个国家扶植。皖系军阀以谁为首呢?(段祺瑞)皖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实权,靠日本支持,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以外,盘踞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军阀是张作霖,因为张作霖是奉天人,所以他这一派军阀被成为奉系,也靠日本支持。除了直系、皖系、奉系三派军阀外,其他一些省也出现了许多军阀其中势力较大的有:滇系、桂系军阀,这样在当时就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为了争权夺利,各派军阀互相混战,连年不断。

(板书)2.军阀混战及其危害。

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看118页下面的插图)。

我们在前面讲到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篡夺了,他成为大总统后,仍不满足,还想当皇帝。袁世凯复辟抵制的行为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历史有时会惊人的相似。在袁世凯死后不久,我国大地上又上演了一场复辟的丑剧,这就是宣统复辟。

(板书)三、府院之争和宣统复辟。

宣统复辟之前发生了府院之争。府院之争是指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和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之间的斗争。日本以贷款为诱饵怂恿我国参战,而美国则支持黎元洪反对我国参战。因此,府院之争实质上放映了美日两国在我国的争夺。

问:谁来调解这场斗争呢?(学生回答)。

张勋是盘踞在徐州的一个军阀。他的`军队被称为“辫子军”。(看注释)张勋被称为“辫帅”。

1917年6月,“辫帅”张勋率领他的“辫子军”进入北京后,他们作了哪些事情?

同袁世凯复辟帝制一样,宣统复辟也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段祺瑞组织了“讨逆军”,攻入北京城,敢跑了张勋等人。复辟的丑剧仅仅上演了短短的12天就垮台了。这再一次说明了:逆历史潮流二动,与时代发展趋势相违背,和人民群众的意愿相违背,必然会遭到人民的反对,必然会落个失败的下场。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趁我国政府交替,政府不稳的时候,加紧侵略我国。

(板书)四、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1.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分裂我国。

蒙古位于我国的北方,在蒙古地区中间有一条戈壁沙漠,沙漠以南是内蒙古,沙漠以北是外蒙古。俄国是如何侵略外蒙古的?(学生回答)。

面对俄国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立场?后来的袁世凯政府采取了什么立场呢?(学生回答)。

俄国除了策动“外蒙古”独立之外,还煽动外蒙古不断侵犯内蒙古。中华民国政府是怎样处理的?(学生回答)。

在俄国侵略我国北方边疆的时候,英国正在侵略我国的西南边疆。

(板书)2.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活动。

在我国近代史上,英国是最早侵略我国的国家。20世纪初,英国又加紧了对西藏的侵略。1913年,英国强迫我国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同他们在印度的西姆拉开会。在会上英国提出了什么主张?(学生回答)。

由于遭到我国代表的反对,英国分裂西藏的阴谋没能得逞,英国代表不甘心。在1914年背着我国政府,勾结西藏代表,捏造了一条非法的中印东段边界,这就是所谓的“麦克马洪线”。(看小字)。

对于这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当时的我国政府和以后的历届政府持什么态度?(拒绝承认)。

(板书)3.日本侵占山东并提出灭亡“我国的二十一条”

问:日本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借口出兵山东的?

出兵山东后,日本主要占领了什么地方?

有句成语是“得寸进尺”,日本就是这样一个贪婪的家伙。在强占了胶济铁路和青岛后,又于1915年提出了旨在灭亡我国的“二十一条”。(看小字)。

问:条约中有关山东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回答)。

日本提出了“二十一条”,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实际上是要把我国变成它独占的殖民地。面对这样一个严重损害我国主权的条约。袁世凯持什么态度?(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本的要求)。

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获得日本对他称帝的支持,袁世凯不惜出卖国家的主权。)。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民族英雄,但也出现了像袁世凯这样的民族败类。为了谋取私利,他们不惜出卖国家的主权,牺牲民族的利益。

小结:

今天咱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都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前期。北洋军阀统治前期的特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经济领域看,我国民族工业有了短暂的发展;其次,从政治上看,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第三,从军事上看,出现了军阀混战;第四,从对外关系方面看,帝国主义更加疯狂的侵略我国的边疆,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国防安全。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难点: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状元事业家张謇。

1.你从张謇“实业救国”中,想到了什么?

a.目的:抵制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剥削,发展本国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

b.情怀:国家民族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

c.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列强的“倾销”挤垮破产。

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但是历史也证明了中华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很难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制和阻挠。)。

2.当时的内外反动势力是什么?(内有封建势力,外有帝国主义。)。

我们在前面还学过张骞这个人物。“骞”与“謇”怎么区分?张骞是西汉出使西域的人物,他骑着马儿出塞西行,所以“塞”下以“马”换“土”。张謇考中过清朝的状元。状元者,必然擅长言语,所以“塞”下是“言”不是“马”。

张謇把国家民族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为重,义无返顾地放弃了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他所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是炎黄子孙自己开办的民族工业,这些企业的兴起、短暂发展和迅速破产的过程,就是整个旧中华民族工业历史的缩影。

a.初创发展:“黄金时代”加上艰苦奋斗。

b.屡遭挫折:“九一八”事变后,陷入困境;“七七”事变后,毁于一旦。

c.抗战胜利后:有所恢复,但远未达到战前水平。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发展进程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地点集中于沿海沿江工业城市,类型集中于轻工业],发展水平整体落后,带有显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3.展示汇报。

学生活动:体会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并就老师的问题作出判断,回答。

设计理念:【考察学生对已学过的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活动(出示投影片):甲午战争前后企业发展表格。

学生活动:分析表格,得出历史结论,认识到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并探究其原因。

学生活动:阅读、分析、回答。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回答。

设计理念:【注重通过历史资料和统计数字直观地认识历史】。

(四)受挫、破产时期。

教师活动:(1)置疑:大生纱厂结局如何?为什么?

(2)布置阅读课本小字材料:荣氏兄弟创办企业的兴衰。

(3)出示投影片:陈启源办厂**;四大家族与荣氏企业。

学生活动:分析历史资料,回答问题。

小结:导致近代民族工业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资产阶级具有革命的一面,所以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由于软弱、妥协,最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成功。

教师活动(置疑):我们已经纵向了解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你能一句话概括一下发展的特征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了解维也纳会议的主要内容,评价维也纳体系;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1848年欧洲革命的原因、进程和影响。

通过对维也纳体系建立、破坏、瓦解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维也纳体系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历史的反动和倒退;19世纪二、三十年代改革和革命中资产阶级发挥重要作用,沉重打击封建势力;1848年欧洲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前期是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大决战时期,最终资本主义在斗争中占据上风,这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源,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专政,使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但与此同时,欧洲的封建势力仍然非常强大,并在19世纪前期居于主导地位。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欧洲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拿破仑帝国被镇压,欧洲恢复“正统秩序”,建立起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维也纳体系”,这一时期欧洲政治上表现为逆流横行。但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生产力的发展,这股逆流很快被遏制,欧洲爆发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和1848年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和历史车轮的前进。

教学总体建议。

阅读课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为主,可以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阅读提纲进行阅读分析,再分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教师从中要起到引导作用。

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点明教材三个目录的内在联系(也可放在后面总结处):第一目: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体系确立);第二目: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冲突(维也纳体系受到冲击);第三目:1848年欧洲革命(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关于导入的教学建议。

可由复习旧知识入手,回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消亡的内容,说明在此之后,欧洲大国重划欧洲政治版图。另外可以直接点题:题目是“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本节课讲述的是关于19世纪前期欧洲的情况,1848年革命是其中重要内容。让学生对比19世纪前期欧洲经济和政治状况,得出结论:19世纪前期的欧洲总体仍是封建势力占上风,因此,在拿破仑帝国失败后,出现了封建势力的复辟。

重点分析。

维也纳会议和1848年欧洲革命是本课重点。19世纪前期的欧洲是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大决战时期,一开始封建势力占上风,制定反动的维也纳体系,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工业革命后壮大了的资产阶级凭借经济实力展开和封建势力的决战,经过反复斗争,1848年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资产阶级最终在斗争中取胜。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维也纳会议和1848年欧洲革命是两件标志性的事件,正代表着当时欧洲的主要矛盾,突破这两个重点,就明白19世纪前期整个欧洲政治经济情况。

难点分析。

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是本课难点。学生对“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这一提法容易接受,但对维也纳体系“促进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这一结论不易理解。解决了这一点,可以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分析维也纳会议。教师先给出阅读提纲,让学生扫清知识上的障碍并对维也纳体系进行评价。关于维也纳体系的评价,指导学生评价历史进步和反动的标准:第一,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是否推动人类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进步;第三,评价历史事件要置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背景中。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教学设计方案1。

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重点:维也纳会议、1848年欧洲革命。

难点:学生自我阅读及分析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以及理清各种矛盾、把握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学生回忆:工业革命的影响;19世纪前期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一、维也纳体系。

在学生分析维也纳体系反动本质前,教师应指出评价历史进步和反动的标准是:第一,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是否推动人类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进步;第三,评价历史事件要置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背景中。引导学生根据此标准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二、19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和改革。

三、1848年革命。

学生阅读“1848年欧洲革命”一目,分析革命的原因、进程。教师强调以下几点:揭开1848年欧洲革命序幕的是意大利;法国的二月革命推翻腐朽的七月王朝,把1848年革命推向高潮;匈牙利起义是1848年欧洲革命中影响最大的民族解放运动。

学生回答:1848年革命仅经历一年多即失败了,一方面由于封建君主的反扑、资产阶级的妥协;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不成熟,虽已登上政治舞台,但没有政党斗争经验,政治上、组织上都很软弱;说明虽然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还未成熟到完全废除封建生产方式的程度。这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资产阶级在这场革命中明显占有优势,革命的失败指资产阶级完全掌握政权、民族独立的革命任务没有最终完成,但革命削弱俄、普、奥等国的封建统治力量,重创了反动势力的堡垒――俄国,加剧大国之间的矛盾,欧洲大国再也不可能联合起来镇压革命了,欧洲政治版图再次变动,维也纳会议确立的反动统治秩序破产。

教学设计思想:

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得出结论。了解维也纳体系确立、受到冲击、瓦解的过程,并深刻认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

板书设计: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生:老年人叫铁钉为洋钉,叫火柴为洋火。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走向世界市场的民族工业品牌有海尔、康佳、tcl等。这说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

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板书题目)。

体验新知: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展示课件)。

生:读出课件内容。

生:读出课件内容。

师:张謇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创办实业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并圈点你所获得的信息,稍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生:交流信息:1、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2、《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3、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了大生纱厂。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华民族资本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师:张謇创办了哪些实业呢?(展示课件)。

生:讲述状元实业家张謇的事迹。

师: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每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稍后由小组中心发言人发表本小组的讨论意见。

生:讨论。

生:答案1、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对中国人民剥削很严重。

答案2、张謇非常爱国,希望通过办实业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答案3、张謇舍本逐末,具有非凡的勇气。

答案4、张謇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才能。

答案5、张謇非常有远见。

答案6、张謇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师:大生纱厂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答案2、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华民族工业的压迫迫使它无生存空间,势必倒闭。

答案3、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不但不能予以支持,而且进行压制。

师: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那么,民族工业究竟有怎样曲折的发展过程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表格。(展示表格)。

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生:三个阶段:洋务运动到清末、“一战”期间、“一战”后到解放前夕。

生:民族工业出现了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辛亥革命的成功促进了实业集团的纷纷出现。

生: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生:讲述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

师:这一时期为什么民族工业又呈现萎靡不振的状态呢?

生: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将你们的讨论总结如下:发展阶段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发展水平整体落后。

旧中华民族工业尽管发展艰难曲折,但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哪些影响呢?

明确:给中国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政治变化,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生活。

畅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展示课件)。

初中地理教案: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教学内容工业应用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

日趋合理。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

3、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日趋合理。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

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

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掌握能源、钢铁、机械、纺织等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教学过程备注课堂导入:

学生:……。

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学生:……。

师: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须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通过举例来论证)。

师:自18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人类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都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许多国家已完全实现工业化,我们中国也正努力早日实现。那么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我们中国工业的发展情况。

1.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p92“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图。提问:

(2)从这组数据的变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2.让学生阅读教材p92的正文。提问:

(1)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里?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的变化的体现?

学生:……。

师:工业主要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类,它们都包含许。

多门类。课本中主要给我们介绍了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这几类,我们就来一一了解。

(一)能源工业。

请大家阅读p93~p94的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煤炭的地位以及主要的产区及其所形成的的煤炭基地(在图中找到位置)。

石油的地位及其主要的油田(在图中找到位置)。

水力资源及其主要的水电站(在图中找到位置)。

学生:……。

(二)钢铁工业。

1、让学生读教材p14“中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分布”图,逐一了解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名称及位置。分析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集中在华北和长江流域)。

学生:……。

(三)机械工业。

阅读p96~p97的内容,思考:

机械工业在工业中的地位如何?从过去到现在,我国的机。

初中地理教案: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教学过程】。

(讲述)上节我们了解了我国基础工业及其分布与全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那么,我们的工业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讲述)首先让我们从纵向上来看一看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数字:

1949年的数字——。

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

机器设备的进口率为80%。

在全部社会劳动者中,工业职工只占2%左右。

这三个数字说明,旧中国工业水平很低,规模小,产品少,对外依赖性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提问)请同学们看“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图,对比1949年的数字,计算的产量是1949年的`多少倍。

学生读图、计算,并回答:增长倍数:原煤超过30倍,原油超过1000倍,钢超过500倍,水泥超过800倍,化肥5000多倍,棉布10倍以上。

(提问)从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新中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很快)。

(板书)一、较高的增长速度。

(讲述)旧中国的工业不但工业产量低,而且工业部门残缺不全,主要是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的加工业,因此许多工业产品不能自己生产,完全依赖进口。车是“洋车”,收音机是“洋匣子”,就连一些最普遍的日用品像铁钉、火柴、煤油也需要进口,都称“洋钉”、“洋火”、“洋油”。

也正是因为旧中国工业如此落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想以此来卡住中国人民的脖子。但新中国并没有被卡死,自己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使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也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但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更值得骄傲的是,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航天、卫星、核工业等,中国已经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板书)二、独立的工业体系。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工业发展的图片,直观感受一下中国的工业。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创设“名人访谈”情境,体验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情境体验学习中,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重点: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代的产物;通过分析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使学生认识到: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在欧美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在主要国家确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产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不平等的加剧,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等等,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抗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在和资本家的不断斗争中,逐渐产生了自己思想的代言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运动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用来改造世界和解放自己。从此,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第一国际的建立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巴黎公社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其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重点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是本课重点。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资产阶级为自己挖掘了坟墓。巴黎公社是当时社会主义运动的典型例子,恩格斯说“想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请看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第一次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代表着时代的最高峰。同时,公社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和研究。

难点分析。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原则是本课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要分析透彻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巴黎公社不同于以往的无产阶级运动,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这些都体现在巴黎公社的原则中。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要紧密联系工业革命影响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阐明矛盾发生的根源及不可调和性,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并对经济危机、早期工运特点加以解释。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工人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从历史条件分析其必然性和偶然性。由学生概括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原则,并得出结论:巴黎公社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同时,也有局限性;公社的原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保卫巴黎公社的战斗,可适当增加些资料,吸引学生兴趣和进行革命主义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