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老子心得(实用15篇)

阅读老子心得(实用15篇)

ID:6241868

时间:2023-11-07 15:22:57

上传者:曼珠 阅读老子心得(实用15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和感悟的一个记录和抒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涉及到学习、工作、生活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子阅读心得体会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经典之一,老子的《道德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对于世界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老子的《道德经》,让我深受启发和触动。本文将从老子对于“道”的理解、个人修身养性、社会治理、领导才能以及道的智慧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老子对于“道”的理解深刻而独到。老子将“道”看作宇宙间万物的本源,是一种无形且无所不在的存在。他认为,人与“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与“道”保持和谐,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而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追求的物质财富和权力地位,只是“道”的表象,称之为“德”。因此,老子强调内在的修炼与悟道的重要性。

其次,个人修身养性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主张以柔弱来应对世界上任何一种力量,他认为世界上最柔弱的事物就是“道”,因其守静无为的特性。因此,修身养性就是要以柔克刚,守静无为。与现代社会的追求名利相比,老子的思想显得独辟蹊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被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所笼罩,学习老子的思想,让我明白了内心的宁静和修养的重要性。

接下来,老子对于社会治理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强调“道治天下,而不知其所以然”。他认为,好的治理是不用言语去影响,而是以榜样的力量让人们自觉遵循。“上仁而不亲,下义而不用”。这种治理方式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的理念。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看到领导者用权力压制人民,这与老子的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学习老子的思想,对于促进社会治理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与此同时,老子对于领导才能有着独到的看法。他认为最好的领导者是能够不被人们看到的,不施任何手段而达到目的。“政者,正也”,正如一篇文章需要留白来突出重点一样,领导者也需要善于退让,不刻意显露自己,让他人自发地创造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咄咄逼人的领导者,这使得我深信老子智慧的珍贵与实用。

最后,老子的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的智慧,例如,他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观点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生成规律。而他所提倡的柔弱胜于刚强的思想也指导着人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应采取的态度。老子的道,不仅是个人修行的方法,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智慧法则。

综上所述,阅读老子的《道德经》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与思考。老子对于“道”的理解、个人修身养性、社会治理、领导才能以及道的智慧等方面的思想,都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学习老子的思想,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老子阅读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老子》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在这本书中,老子论述了人与自然、人与道的关系,以及人类应有的修养和处世之道。阅读《老子》让我深受启发,我体会到了一些重要的道理和哲学思想,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深化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200字)。

在《老子》中,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观念,认为人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阅读,我意识到自然是我们生命的根基,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相比,人类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我们应当谦虚地面对自然的巨大力量。只有与自然和睦相处,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第三段:认识修养和处世之道(200字)。

老子在《老子》中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他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认为谦虚、柔韧的态度能够战胜傲慢、刚强的心态。通过阅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谦逊的重要性。只有谦逊地接受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另外,老子还倡导“不争”的观念,认为过度地竞争和争斗只会带来无尽的痛苦,我们应当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第四段:思考生命的意义(200字)。

读完《老子》,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生命的源泉。生命具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我们应当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并且保持与“道”的联系。通过与“道”相融合,我们可以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的生命不应被琐事和烦恼所限制,而是应该朝着追求真理和完善自我的目标前进。

第五段:总结(200字)。

通过阅读《老子》,我感受到了古代智慧的巨大魅力。《老子》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思考为人们提供了一条通向内心平静和成功的道路。通过学习《老子》中的智慧和道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生活的质量。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信仰,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以上是关于《老子阅读心得体会》的五段式文章。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子》中的智慧与思想,并且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阅读《老子》心得体会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思想的源头。最近,我有幸阅读了《老子》,并受益匪浅。这本经典作品不仅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处世哲学,还给予了我新的思考方式和人生观。下面,我将就我的阅读体会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理解“道”的含义。

《老子》讲“道”,这个概念在书中被提及数以百计。通过阅读,我逐渐领悟到“道”的核心意义。其实,“道”并不是一个特定而明确的概念,正如书中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无法被凡人言语所定义,它是一个超越了人类所能理解的存在。通过不断探索,人们可以感知到“道”的存在,并通过顺其自然的方式与之和谐相处。

第三段:处以“无为而治”的智慧。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势而为。这个思想与当今社会强调的“奋斗”与“努力”截然不同。在理解这个观点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其中的智慧。《老子》告诉我们,当外界环境变化时,我们应该随之变化,以达到最佳状态。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人际关系中,我们都能通过“无为而治”的智慧,放下执着和掌控欲望,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应对挑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段:回归内心,修身养性。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追逐物质的享受和社会地位。而《老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源于内心。我体会到,阅读《老子》不仅是对世界的理解,更是对自我的反思和修养的一种指引。通过思考“道”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找到真正重要的事情,并努力追求内心深处的平静与满足。

第五段:和谐共生,回归自然。

《老子》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主张和自然共生共存。在当今大城市的喧嚣与繁忙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与大自然的联系。而《老子》教导我们要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通过与自然的联结,我们能够从繁忙的生活中释放出来,重拾生活的乐趣,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总结:

阅读《老子》是一场精神之旅,帮助我重新思考人生的真谛。通过理解“道”的含义,我意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与人和谐共处的智慧。同时,我也认识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来自于修身养性和与自然共生。这些体会不仅帮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让我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阅读《老子》,我学到了如何处世、如何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这将与我终生相伴。

阅读老子心得体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读老子,想要了解这位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思考人生、修身养性、处世待人等问题。我作为一名读者,也深深被老子的思想所吸引,不断读着他的著作、思考他的教义。在这里,我想分享我的阅读老子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回归自然,摆脱功利。

老子不只是一位历史上的人物,他所倡导的“道”比起现代意义的道更具有抽象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老子的思想,了解到理解宇宙本原的方法。老子的主张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思想,他反对人为干涉自然,让自然生发张扬。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表明从一个理性的角度去理解世间万物是徒劳无功的,唯有“守静深,以见其端”,才能真正领悟到宇宙的本质规律。他反对崇尚功利主义,倡导心灵与生命本源的自由。

第二段:安心守真,裨益修身。

“又欲赤其和,与其练丹,强自为之,犹显得偏颇”。老子询问自己是谁,求得自身之真实,得其神秘而不矫揉造作的自然,是“修身”的开始,是“道”的途径。老子提倡匀和自然,顺应而不争,不求奢侈过度,在这种状态下才能达到自家的本性。在现代社会,我们时常会因为外在的压力或者社会对自我的期望或价值观所限制,无从去了解或探求内在真实的自我。是因为我们心中对于道的理解不够深刻。安心守真,裨益修身,既能理解做如是的道,又能感受道的不可思议。

第三段:换位思考,化解矛盾。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倡导的不是某种自习自私的思考,而是一种放下自我心态的思想。老子非常注重换位思考、曲柔屈曲的处理方法,他认为这会消除他人与自己之间的矛盾,并会变得更加亲授。在常人学问中,我们经几或多次掉进感触的坑里,我们的情绪会在个儿或经验中发生极大的千变万化。而老子在道与自我的鞭策下,以一套德性体系的优美,使得我们把它们摆在一边,确定和应对正在经历的重大题目留出空间。

第四段:追求公正,尊重自然。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两,两生三,三生万物”,这体现了老子的深刻思考和对宇宙微妙本质的认识。老子提倡尊重自然,追求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对于任何事情,老子都认为要让它自然而然的发展,并且要尊重这一发展的规律。在今天的社会,很多人往往会忽略自己身处自然的环境中,自然之美与人的智慧原本就意义深远时间、地方的塑造。因此,老子提出了“尊道而达志”的观念,这是一种愿人如初的自然精神,使人们走出困境,更能够找到康庄大道。

第五段:思考人生,明辨世道。

老子对于人类社会、人际关系、政治、宗教、道德等方面都有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天下皆知章,每人自以为聪明”,这意味着人的自大和贪心导致了社会的愈演愈烈。老子强调了世界观的人文思想,提醒我们不能忘记人性的善良和人与人之间的和平,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明辨世道。在当今社会,一些人总是在对生活失去信心,内心苦闷,孤独无助。而老子的哲学思想恰恰可以帮助我们明辨人生,认清人生的价值,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结论。

在老子的大道幸福前,我们总是会思考这道幸福究竟在哪里?实践告诉我们,只要牢记老子的教诲,逐步领悟老子的思想,我们一定能够在波澜起伏的人生中走得更加自在、更加幸福,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但当我们在理性分析老子的道理时,可能比较容易看到老子教育的观点与现代的矛盾。所以,我们应该深入钻研,将他的思想融入每一个细节,更好的去理解老子的思想,这样才能体会到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影响。

阅读老子的心得体会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代表作之一,深受世人的推崇和研究。我最近也有幸读了这本千年经典,深受启迪和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阅读老子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对《道德经》的理解。

《道德经》强调了自然、平和、柔弱的原则,主张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我深感,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物质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人们的平和。老子指出,追求功名利禄、财富与权力只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纷争,而真正的幸福在于舍弃这些表面的财富,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安定。

第三段:生活与实践。

《道德经》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体系,而是很强调实践与应用。老子认为,将道应用于生活中,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真理。在我的个人实践中,我积极尝试放慢生活的步伐,远离喧嚣和繁杂的城市,回归自然。我从小事做起,如释放手机的束缚,多花时间与亲友交流,享受和感悟生活的美好。通过这些实践,我深切感受到了《道德经》的真实力量。

第四段: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道德经》虽然诞生于两千多年前,但其中蕴含的智慧至今依然适用于现代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繁荣但精神贫瘠的时代,人们普遍追求虚荣和功利,忽视了内心的需求。阅读老子让我认识到真正的力量和智慧来自于内心,而非外界的物质成就。它教会我放下焦虑和追求,以平实的心态面对生活,并追求内在的提升。

第五段:总结。

总之,阅读老子的经典著作《道德经》是我个人成长与思考的宝贵体验。通过与这千年智慧的沟通,我收获了对自然、平和和真理的理解。同时,它也引发了我对现代社会的反思,让我看到了一种更加和谐与平衡的生活方式。我将会继续在实践中贯彻《道德经》中的智慧,不断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正如老子所言:“反求诸己,多行不义必自毙。”只有通过深思熟虑和修行,我们才能触摸到生活的真谛。

阅读老子心得体会

老子是中国先哲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哲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如今这个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了解和阅读老子的思想,来触碰到更广阔的境界,拓展自己的思维。通过阅读老子的著作,我收获了许多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虚以待物。

老子的思想主张“虚以待物”,并不是被动消极,而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虚”即是空灵之意,他要求人们要像空间一样,保持自己的清空之本,才能容纳世间万物。只有心态空灵,才能接纳新事物,吸收他人的智慧,从而更好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

第三段:知足常乐。

老子的“知足常乐”思想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这句话是老子对心境与物质的关系进行的总结,他认为越是追求物质的满足,心境就越容易受挫。而“知足”所要实现的,是心境和物质相互平衡,心态平和的人并不是没有欲望,而是通过自控达到了一种平衡的状态。这个调节心态的理念,是一条思维路径,是一种精神实践,有助于我们顺应环境,让我们更加知道如何用平衡的方式去处理生活的大小事情。

第四段:隐名思想。

老子在他的著作《道德经》中,对“名与实”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阐述。“隐名思想”即是老子提出的思想,他强调了重实不重名,不要过于在意外在的名利、地位和权利,因为那些都只是虚幻的幻象,真正有价值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老子反对以“名”取信于人,而是要注重“实”情。我们应当注重自身的实际能力和付出,而非透支未来的信誉。

第五段:乐观向上。

老子的思想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乐观向上”和“涵养自然”传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常常面对诸多的困难和挫折的,而老子的思想有助于我们保持对人生的信心。在生命的旅途中,老子似乎唤醒了我们内心里的潜藏的闪亮的灵魂。在这长长的的人生之路上,人们应该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去积极面对生活,涵养自然,创造美好的人生。

总结。

通过阅读老子的著作,在这个快节奏、威权主义的时代中,老子提供了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深思的思想。大家学习老子,首先需要更加博爱,拥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要在凡事中讲求一个“知足”,从而获得来自内在的平衡和自信。其次,我们要去追求真正的实力,注重内在品质的修炼,不只看重外在的外表和外界的名望。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要更加乐观,去面对生活,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润泽、得到净化,更好地接近内部的真实境界,创造内在的幸福和外在的美好。

阅读《老子》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老子》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写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道德经》的别名。它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精华,以其独特的哲学观点和智慧的箴言而闻名于世。《老子》主要探讨了人类生活、社会治理、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对现代人的思考和人生观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第二段:《老子》对于个人修养的启示(300字)。

《老子》中强调了无为而治、反思自身等重要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忙于各种事务,忽视了内心的修养。而《老子》则提醒人们,要学会无为而治,即通过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过度干预,从而达到一种平和、和谐的状态。同时,《老子》也告诉人们要反思自己,要不断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处事方法是否合理,从而实现自身的修养和进步。

第三段:《老子》对于社会治理的启示(300字)。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了放下欲望和个人私欲,注重“道”的作用和力量。它告诉我们,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在“道”的引导下运行,政府和社会的管理者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不以个人私利为目的,而是以整体的利益为出发点。只有如此,社会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与安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借鉴《老子》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段:《老子》对于道德伦理的启示(300字)。

《老子》着重强调了个人的道德修养。它教导人们要追求君子之道,要尊重他人、注重道德行为,要遵守自己的职责与要求。这种道德伦理观对于现代社会也具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尊重他人的权益,恪守道德底线,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第五段:总结《老子》对于现代人的启示(200字)。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对于现代人的思考和人生观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从个人修养、社会治理到道德伦理等方面,《老子》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它教导我们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要顺应自然、注重道德行为,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共处。正是这些思想和智慧的箴言,使得《老子》成为了一个不朽的经典,给人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引。

《老子》阅读心得体会年

如果说,半部轮椅可以治天下,则一部《老子》可以治宇宙。《老子》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

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颗参天大树,而这颗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可以见得:《老子》是如此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奇葩。读了《老子》,我只能说是读了《老子》,理解了这部巨著中的皮毛罢了。对于自己,只能说,选出几个特有感想的来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其实,客观世界就是矛盾对立着的,可人们却因为自己的主观,有了所谓的美恶、善与不善,这才有了每个人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等。可在《老子》里面,“有无相生,难以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是以其对立面的存在来体现了。也许,这就是我们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相反相成”。

“上善若水”这是家喻户晓的一句经典了,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呢?老子以水来教化世人,用水性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不就是说高尚的品格就像水那样,那么柔,停留在卑下的地方,滋润万物却不与之争。这才是最高的善吧。而如今,反思社会,争权夺利,趋炎附势,哪能体现善呢?又还有多少人做到无私呢?老子认为“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能自生,故能长生。”由天地之长久存在,是因为天地如此无私的奉献着自己。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由于自己的`无私,最终成就了自己,如此都伟大呀。

其实,《老子》里讲到了很多人道的部分,正是我喜欢的。关于为人处世的哲学:“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为人之道,要求行事须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过,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度,应该适可而止。人们不可“盈”,一个人在成就功名之后,就应当身退不盈,才是长保之道呀。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道之伟大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乃万物之母呀。

着,才能越来越接近“道”。慢慢地了解道,如同数星星般,无穷无尽。

老子阅读心得体会

记得第一次知道老子这个人还是从初中历史课上知道的,当时只知道他是个道士,或者认为他是个得到神仙,后来我才知道自己误解了,我开始从多种情况下去了解他。以前我们学习从不教老子,只是背了一些他的名句,对他的著作还是知之甚少,现在有好几门课老师都经常讲到老子,并强调它的博大精深,我越发有了兴趣而且我也发现了它的思想太有道理了。于是我特地去了趟书店买了一本老子,带着注释我努力地看完了,觉得老子太牛了,老子真是一本充满人生哲理的著作,有点相遇恨晚的'感觉。下面我就稍微写下自己对老子中的一些道理的感悟。

老子认为刻意做一件事情,往往会陷入其中,纠缠细节长时间没有进步,而且欲望越强可能越是事倍功半;相反高手往往无为而无不为,一切皆会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到来。他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正是要求我们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同时有些事要亲身去做而不只是说教。“善上若水”是老子非常经典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好的人,品行应该像水一样谦卑。换句话说,水往低处流,滋养万物而从不与人争高下;对于我们人而言,就是说我们应该像水一样谦卑不争。善上若水其实是一种做人的道理,过去实用今天依然很重要,水是纯洁的,我们的心应该像水一样明镜。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有广阔的胸怀:“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成百谷王。”谦虚对一个人的确很重要,一个扩大的胸怀更能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正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现在人们很是缺乏诚信,是谁的原因呢?是我们自己。老子说的好:“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如果我对你不诚信,你会对我诚信吗?当然不会,诚信是双方的事,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信任。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原因也在于商鞅的诚信获得了百姓的赞同。此外老子还说:“善人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这也是讲为人处事的,还是强调人应该诚信,不管别人怎么待你,你都要善待他,别人就会感受到你的真诚,这样人与人之间就能和谐相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是老子三十三章里的名句,这句话我小时候就知道了,然而却理解甚少,并且我发现自己不仅了解不了别人,反而越来越了解不了自己,当然可能由于生活得茫然让人被外界诱惑迷失了自己,很多人都有我这样的感觉,想去弄明白自己却冷静不下来。这句话强调人贵有自知之明,要经常自省,战胜自我才能成为强者。老子的话很是值得我深省。

我们常常会抱怨这抱怨那,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的坏脾气,说白了我们还是不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老子就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告诉我们乐极生悲,否极泰来,高兴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失意痛苦的时候也不要垂头丧气抱怨命运不公。生活就是喜忧参半,才那般丰富多彩,有成语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好高骛远是对我们大学生的形容,我们都觉得自己是做大事的人,那些小事和我们没有关系,其实不然,不做小事怎么能做大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老子有言:“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可是我还是发现大家都不喜欢做小事,比如不随地吐痰,不随口污秽……,而且我自己也是这样,是我不想做嘛,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麻木了,无所谓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我们应该回归到老子,静下来听听老子的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外,不仅要从小事做起,打好基础,一步一步的,还要:“慎始慎中,则无败事。”

一个人要成功,一定要克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四种坏毛病,成就再大也要淡定低调。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意思是踮起脚无法久站,迈开大步想走得快的人难以远行;好出风头的人名声不大,自以为是的人声誉不高;自我炫耀的人难有成效,自我膨胀的人不能长久。王羲之的三个儿子的故事最能说明这一点。就说一天王羲之带着三个儿子徽之,操之,献之一起去拜访谢安。席间,徽之,操之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地议论时事,臧否人物,而献之只是寒暄几句,就静静地倾听父兄和谢安的谈话。四人走后,有人问谢安:“王羲之的三位公子谁更优秀?”谢安说:“最小的献之最好。”客人问:“为什么?”谢安说:“易经里说‘善良的人话少,浮躁的人话多。’由这两句话就可以推知。”后来,王献之果然在兄弟中出类拔萃,成为大书法家,与父亲羲之并称“二王”。这也验证了老子的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有很多梦想,并为之奋斗着,有时是为了自己,有时是为了别人。然而社会确实很是复杂,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美好,我们会被各种各样的色彩伤害,被各种各样的虚假诱惑,而有时我们有强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被物欲所支配,失去自己本来的面目。但是我们依旧可能纸醉金迷,依旧违背意愿,违背自然规律,让自己活得很累,虽然有的时候是迫不得已。在老子思想中,他宣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希望人类坚守自然本性,减少私心和欲望,这一点对于我们俗尘中人可能很难做到,欲望是个魔鬼,只有我们看破世界也许才能遏止。他还说:“知常容,蓉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其实就是宣扬一种包容一切公正无私,合于自然合于道的思想。换句话讲就是:“一个人如果心中只有自己一定会被生活所累,被名利所累;反之,若能顺应自然,包容一切,就会收获更多的快乐。”还有:“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也是这样的一种思想,要求人消除各种杂念,用空明澄净的心灵去感受自然规律。在老子的思想中有一条最明显的是认为人应当追求简单朴素的生活,不能纵情于声色,被物欲所支配,失去作为人的真正意义。

以上我通过老子的思想对做人的谦卑,诚信,自我了解,心态和做事的态度,注意的毛病以及生活态度上做了简单的阐述,总体上让我感觉自己的语言苍白无力,老子的思想真是太精辟了。

阅读心得

1你不在了,但生活还在.

——《天蓝色的彼岸》。

感悟:生命逝去的“我”开到天蓝色的彼岸,看到了许多,也思考了许多,就比如这句“你不存在了,但生活还在”.很短小的一句话,却让我觉得四肢发凉,莫名地有了些无奈和疼痛.小男孩该是后悔了吧,遗憾生命那么短,还没来得及好好珍惜.人的生命是脆弱的.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把握好每一个今天,使生活更有意义,更加充实;我们要学会去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谅解、宽恕别人,要勇于承认错误,不要怕说对不起.

2摘自培根随笔之《论死亡》。

死与生同其自然;也许在一个婴儿方面生与死是一般痛苦的.在某种热烈的行为中死了的人有如在血液正热的时候受伤的人一样,当时是不觉得痛楚的;所以一个坚定的,一心向善的心智是能免死底痛苦的.

感悟:

看完这段文字后心灵都不由清明了些,仿若醍醐灌顶.自从懂事后知晓死亡,就一直怀着畏惧的心理,有的时候甚至埋怨科技的发达,因为明白世界本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总觉得死后的虚无是最深刻的恐惧.但是培根早在几百年前就说到“生与死同期自然”,都是自然的恩惠,所以要平淡待之,要珍惜生命,死而无憾.

3于是凤凰花激起的不仅仅是童年成蝶化蝶的记忆,而是少年梦凤化凰的一段惜情.如火的花的印象配上轻唱的骊声,敲响了少年的梦境,惊觉到自己既不是凤凰神鸟,也非朝阳梧桐.终于在碎梦中瞧见自己的面容,原来只是一个少年,原来只是一段惊梦.

——林清玄《断鸿声里》。

感悟:我总以为林清玄的文字都是禅宗或是寓言,没想到还有这样抒情优美的文字.作者写凤凰花的同时,也写了高洁的梧桐,涅槃的凤凰和年少的骊歌.光阴逝去,离别却总是让我们伤感而无奈,但是凤凰花还是这样热烈地开着,映衬着离别的哀伤.

其他见我给你的文件啊。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家》阅读心得

老大觉新,样貌清秀,品学兼优,本有着大好前程与美满的梦,但在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摧残下,失掉了反抗性格。他屈服了,接受了,把是非和爱憎埋在了心底,博得了长辈们表面上的暂时的友好对待,却也失去了幸福和前途。我不喜欢这样的角色,不能保护自己心爱的女子,懦弱、无能。他无力挣扎,只能伤心地痛哭,忍受着精神上的痛苦,他一直维系的家,扼杀了他最爱的两个女人的生命。他的顺从也扼杀了他自己。

在这黑暗的世界,我怎能憎恨他呢!他同时也是最值得我们同情的。前途失去了,美景幻灭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挣扎,没有幸福可言,更没有希望所在!他是可悲的,是最大的牺牲者。

觉民,可以说是《家》中最幸运的一个了!他的遭遇是比较顺利的。觉民拥有进步的思想,但不坚定,处在守旧与进步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他凭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帮助,胜利地获得爱情,跨过了逃婚的斗争。最后赢得了琴——一个进步的充满自信的新女性。觉民的沉稳,必要时的积极主动争取,都让我欣慰与高兴。他始终是发展、向前的,是掌握自己的命运的。

最后就是我最欣赏的角色——觉慧。觉慧不但拥有进步的思想,而且意志坚定。他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相信旧社会一定会过去。旧制度会被舍弃。就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和老大觉新性格刚好背道而驰,像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交叉点一样,这注定他们走的道路会截然不同。

觉慧为代表觉醒的一代,同这罪恶的家族作斗争。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通过觉慧与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封建的高家极具代表性,是封建大家庭腐朽溃败的典型例子。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庭制度的缩影。

阅读心得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惊喜的感受到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天在进步。

二、道德修养得到完善。

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诵读活动的开展,逐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乐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在家里,她们总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声说话,和外人接触,却像只小绵羊,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甚至不答。自从读了经典以后,孩子知道了以前那样做,真是太没有礼貌了。《弟子规》中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可见,经典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阅读书心得

第一次看《阅微草堂笔记》,只是草草略过,把它作为小说故事书看待,虽知道它的题材以因果报应为主,却也没有多大感触。这次重看,因为看得比较仔细,慢慢咀嚼,竟然让我尝到了个中滋味,才知因缘果报的道理之细微和复杂。从《阅微草堂笔记》中,明白了几个道理:首先,因缘果报极是细微,小到一饮一啄,一针一线,上公车能坐到哪一个位子,去超级市场能买到便宜的东西,考试拿到几分,这些结果的呈现,隐隐中,都有其前因而决定。因缘果报与六道轮回,就像连锁反应一样,只要第一个单位起了作用,其他的关联是自然而然跟着起反应。

如果能以原子、电子的现象看三世,那么,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大的连锁反应圈。只要是一粒原子、电子动了,其他的必然相继起反应。无数的原子、电子起了反应,再引发无数的连锁反应,用我们的空间时间的'观念去解释,便是十方三世的形成、存在,改变和消灭。我们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喜怒哀乐,就是这种现象,我们肉一体的成长和外在环境的变迁,也都是这种极细微极细微的连续现象。打个比方:养在鱼缸里的鱼,可能只为了生存的问题而烦恼,但是做为人类的我们,却会为它们只有窄小的生活空间和失去自主能力而感到叹惜。

再者,使我感受深刻的是行善作恶的准则。真正了解到因缘果报道理的人,他的心必然是一个恶念都不起的。我们一般都知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理,但坏念头却不能止住,那是对因果报应的道理还没有完全明白和体会所致,相信的程度未达一百分之一百的原故。另一个令我动容的地方是对孝道的肯定与提倡。那种无我和至诚,决非笔墨所能形容!那种能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就是专注与至善发挥到了极处的表现。

从《阅微草堂笔记》中,体会到心忏和行动配合的重要。心忏不难明白,但不容易做到,因为要以知错做为大前题。能知错又需智慧与勇气,用智慧去判断,勇气去承担。一般人根据经典的指引,应该是可以判断日常事理的对错,却没有勇气去承担,不是因为面子问题,就是不愿去面对;或是斗争坚固,不愿服输。这是普遍的情况,批评别人时都可以一针见血的指出其执着的地方。面对自己的时候,却是诸般道理。所以,心忏是既容易又艰难的。然而,道理是明白了,但明白和深信的程度到底有多深入。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阅读心得

自从党带领着人民打败了外国侵略者之后,我们的祖国正在飞速发展之中,然而有些外国人还是瞧不起我们,于是,许多爱国志士便都投入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中.

邓稼先这个名字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它就是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者.1958年8月,在外国留学的邓稼先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怀着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踏上了归途,回到了新中国.但是,外国已研究出了非常先进的核武器,而在这方面,中国仍旧就是一个空白.1958年党中央决定研制中国自己的核武器——原子弹.这时,邓稼先站了出来,他毅然接受了研究原子弹的任务,当时,研究核弹的工作是非常危险的,但邓稼先决定要为国捐躯.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大的轰鸣,一朵无比壮美的蘑菇云升上了天空,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的山空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在罗布泊的上空,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又成功地爆炸了.全世界震惊了!喜讯迅速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不朽的功绩使中国人扬眉吐气.

看着冉冉上升的国旗,你是否感到从未有过的激动呢?这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有多少人为这国旗做出了贡献,在观看升旗仪式的同时,你是否尊重那些在国旗里活着的烈士?那些为国旗做出贡献的人呢?我敢说有些人不是的.当我们对国旗行注目礼时,有的人在做小动作;当庄严的国歌奏响时,我们嘴里发出的声音却像蚊子似的无病呻吟.这一切难道是爱国的表现吗?别忘了,亲爱的同学们,那红旗里的眼睛在看着你呢!谁在做小动作?谁在低着头?高高飘扬的红旗全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别人为升旗仪式是一件小事,它的意义大于一切!

感受:

中华民族这些耀眼的成就,也让我们的祖国重新焕发出光彩;从大兴安岭到西沙群岛,从世界屋脊到东海之波;从故宫到颐和园,从长城到天坛.这些都是我们祖国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的见证,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们不能停止不前,永远停留在骄傲之中,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祖国要我们去建设.我们现在好好学习,不都是为了将来去报效祖国吗?我们都爱我们的祖国,祖国一定在我们的心中.

《家》阅读心得

《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个形象都写得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小说中的人物有七十来个,其中既有专横,衰老的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冯乐山,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又有敢于向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刚烈丫头鸣凤,温顺驯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长孙媳瑞钰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实,《家》一书是写在中国社会剧烈大变革时期一代青年走过的历程。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馆中。因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觉慧应该是巴金老先生笔下具有一个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个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这个第十版序中这样写到:“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一个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在那个旧家庭里面我们是闷得透不过气来了。”觉慧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会的弊端,他反对旧礼教。同时,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于反抗,并且最终冲出了那个封建礼教的大家庭的束缚,乘着不停东流的绿水走入了他向往的新生活。

书中还有一个特别显著的气息:到处闪耀着青春的色彩。这种单纯而自然的环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写的那样:“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笔下的《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家》的那些子弟们正代表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专横、衰老、腐朽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机构中腐败、贪婪的官员。那些官员仗着自己的官职,随意支配人,在无形中,人们对他产生了怨恨,对他也产生了无形的威胁。还有像狡猾贪婪的四老爷克安的贪官,他们运用自己的小聪明,毫无顾忌地从公家手中“榨钱”,行贿受贿是样样不缺。社会中也有像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的青少年,他们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他们由于承受不了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自甘堕落。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乌云”,但它永远遮挡不住“太阳”的光辉。

总之,《家》这部作品从思想内容上,对摧残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对那些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受苦、挣扎最后作了牺牲品的人们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那些为争取自由的生活而奋斗的人们进行了大力的歌颂。

这个社会永远都是在进步的,并不会因为有什么不进步的羁绊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时代的潮流。在走过的途中,它会喷发出应由的水花,这就会形成一股股奔腾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