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优质17篇)

本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优质17篇)

ID:6325476

时间:2023-11-08 15:23:09

上传者:念青松 本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优质17篇)

调查报告是一种方式,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论证来回答特定问题,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决策和解决问题的依据。以下是一份关于XX领域的最新调查报告,希望能够为行业内从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见解。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根据县政府办《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xx镇,辖8个村,农业人口7533户2.96万人,农村劳动力1.2万人,全镇总面积4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3万亩,农业生产总值1300万元。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我镇有五个“新农村”试点,分别分布在碧石、沙田、十六都、溪头四个行政村五个试点自然村。这些试点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十六都村组织实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

我镇新农村建设虽取了一定成效,但与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一)农村生产力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是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基本未形成,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都处于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外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农民大都是老、弱、妇、幼。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强。

我镇除了十六都村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各种因素,老百姓响应不积极,“六改四普及”难度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政府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但“理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水、改厕、改栏工作进展缓慢。

由于财力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1、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镇、村投入资金有限;

2、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虽有所改善,但通达深度、通车质量都存在较大问题。且镇村都面临通村公路的养护资金紧缺的困难。

(四)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镇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农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动,赌博活动有抬头的趋势。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一)加快农村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完善、强化、落实扶持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持续增长机制。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要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其次,加强对农民的文化、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要根据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要在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民房设计上充分体现农村特色和地方特色,注重与自然相和谐。重点整治脏乱差,加大宣传力度,转变镇村干部工作作风,耐心做好引导、疏通工作,认真按照“三清、三通、三改、三规范”的要求,进行一次村庄整治建设。成立“村民理事会”,并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加快“六改四普及”步伐,集中力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净化、绿化、美化村容村貌,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三)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进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滞后的瓶颈制约。树立“建设大通道、发展大产业”的思路,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自然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四)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制度,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加强乡风建设,加快文化站建设,继承发扬农村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本人特对chinawenwang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在下着眼于yj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报告涉及新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政策,新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基础教育与农业科技文化,城镇化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等内容。

一、自然状况与经济发展现状。

yj村位于浙江中部,是由原来的新岭脚村和牛歪村合并而来。现有人口2000人左右,劳动力1200人左右,在外劳务人员300人左右,预备党员15名,党员42名。全村国土面积27.8平方公里。人均收入达6000元左右。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倡导下,yj村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为落脚点,以村镇规划为突破点,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的农副产品有:水稻、小麦、玉米、,在养殖方面,鸡鸭成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葡萄生产,葡萄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为农民娱乐的文化广场已成雏型。

二、基本情况和民主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yj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24人,参合率90%。

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及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目的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因此,yj村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浙中盆地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二)农村基础教育不够全面。

农村的教育现状是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甚至有些地区人们根本不重视教育。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三)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

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通过查阅《村志》了解历史,通过走访群众得知他们所之所想。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一)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

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二)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

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建设新农村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设是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去我镇实地调研了一番。

早在两年前,我镇就科学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呢?对此,我镇有着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规划:

2、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我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镇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1-2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

报告认为,新农村建设不应是一般意义的农村建设,而是要根本改变传统的城乡分离、工农分离、城市单向抽取农村资源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重新定位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农村全面告别土地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自足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去我镇实地调研了一番。

我镇是全国重点发展的乡镇,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合铜,合安,合铜黄高速公路都横穿我镇,已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因此我镇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而我镇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在实行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组织实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目前为止,我镇已成为我县最重要的乡镇了。

早在两年前,我镇就科学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呢?对此,我镇有着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规划: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对条件基础稍差的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相反的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4、充分体现民意,让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镇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在上头,冷在下头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我镇的农业总体是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基本未形成,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都处于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外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农民大都是老、弱、妇、幼。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我镇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各种因素,老百姓响应不积极,六改四普及难度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政府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但理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水、改厕、改栏工作进展缓慢。

我乡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农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动。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然而,不论遇到何种困难,我镇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定会朝着预定的目标迈进,那就是:

1、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2、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3、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5、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我坚信,在我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镇一定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建设新农村调查报告

20xx年2月,我作为新农村指导员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来到ah镇xmt村委会。经过一年来的深入调查和走访,我亲身感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人心思上、人心思富、人心思进的迫切心情,见证了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并为之投工投劳的热闹场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形成了xmt村委会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xmt村位于云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祥临二级路由此穿村通过,全村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东北与cpl村相接,西与nh村毗邻,南与hmt村接壤,境内最高海拔1860米,最低海拔120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属山区、半山区农村。全村辖8个自然村,531户2131人,村民以粮食、核桃、茶叶、畜牧业、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2009年有耕地面积15042亩,森林7868亩;水泥硬板路3条4.5千米;有学校一所,文化活动室一个,卫生室1个,兽医点1个,沼气305口。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5元。

(一)抓产业建设,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加。

根据省委、省政府“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工作思路要求,该村近年来按照“产业强村、林畜富民、统筹社会事业、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发展思路,突出产业、生态、交通、水利四个重点,实施“林-草-畜-沼”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循环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林间、树下、地块周围种植饲草或薯类、豆类作物,发展提升畜牧产业;加大沼气推广建设力度,畜粪入池、沼液作肥,建立起循环利用、循环发展的产业链,着力打造“林草畜沼”冷凉山区循环经济圈。一是生态化、规模化发展林产业。从当地气候资源出发,村“两委”把核桃和茶叶作为xmt村重点林产业来抓,实施林业发展生态化、经济化、规模化。对泡核桃、茶叶种植地块进行了科学规划,严格按照“五个一”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种植。截止目前,全村共发展泡核桃10060亩(其中今年秋值泡核桃420亩),挂果6000亩,产值达60万元以上,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17%,种植茶叶5000亩,可采摘面积4500亩,年产值达13万元左右,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4%。二是规范化、配套化发展饲草。在挂钩帮扶单位及县农业局的扶持指导下,xmt村饲草种植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采取“林草间作”和“林、食、饲间作”两种方式相结合,实行合理化、规范化种值,目前,已栽种饲草(芭蕉芋、黄薯、脱毒甘薯、狗尾巴草等)1700亩,饲草基地的建成,有效解决了全村饮料草紧缺的难题,为全村养殖业提供了充足的饲草保障。三是专业化、标准化发展畜牧业养殖业。畜牧养殖业是xmt村的传统优势产业,群众对畜牧养殖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村“两委”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发展优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挂钩单位和县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建设养殖小区扶持养殖大户、培育一批养殖大户、带动较小养殖户,走“饲草+畜牧”的发展模式,以组建养殖协会和养殖协会合作社,进行科学化、规模化养殖。目前,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7户4600平方米,共培养养殖大户7户,户均存栏60头以上。养殖小区的建成,起到示范带动促增收,人畜分离洁村容,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成效。四是产业化、普及化发展沼气。xmt村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人的居住质量为目标,畜粪入池、沼液作肥,产业化发展沼气,大干沼气建设。目前,xmt村共建成沼气300余口。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在上级的帮助支持下,村委会办公楼已于2008年11月建成,具备办公室、会议室、卫生室、文化计策宣传室、党员电教室等功能。2009年,xmt村被列为“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村”,获得项目资金30万元。共实施完成7个,包括人畜饮水工程;文体活动场地建设;道路硬化建设;特色民居房改造;畜厩改造;公共厕所建设;农村适用技能培训等。2010年,在党委政府和各单位的关心帮助下,共实施人畜饮水工程3个,铺设管道30余千米,建设蓄水池9个,有效解决了3个自然村170余户的人畜饮水困难。并积极争取资金、组织村民对村学校的球场进行硬化处理,使得学校200余学生有了正规的球场进行教学。再次就是抓住新家园建设的机遇,进行危旧房的改造,其中,新建20余户,改建50余户,该项工作还在进行中。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增强了xmt村民的“自信心”,相当于一针“强心剂”,激起了村民自我发展的强烈愿望,已带动群众投工投劳自已搞建设。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群众共投工2980余个、按50元/每人计,折折资为149000元;投沙子2675立方,折资168500元;投石头1820立方,折资129000元。群众投工投劳、集沙集石折资共计446500元。

(三)抓基层组织建设,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得到增强。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几年来,xmt村通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切实抓好自身建设,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一是组建“党群致富联合体”。由镇党委书记挂钩联系党政机关党支部,党政机关党支部挂钩帮扶xmt村党支部,建立机关党员+农村党员+农户的帮带体系,形成了以党委为核心,党支部为主线,党员为主体,群众为基础的“金字塔”帮带结构;二是组建产业协会。按照生产协作、销售联合、自愿互利的要求,组建了核桃、种养殖和沼气等3个产业协会,把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经营协调组织起来,改变“单户作战、势单力孤”的状况,充分发挥下联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用;三是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以自然村为单位组建了8个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负责统筹协调管理全村社会事业和公共事务;四是成立互助组。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了8个互助组,解决了部分家庭缺乏劳动力、技术信息、发展资金等问题,有效的加快了产业建设步伐。

(一)农村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xmt村借实施“三村”工程的契机,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工投劳,实施好道路的硬板化建设工作,目前,下忙兔、上忙兔、两个组已实现村组道路、入户道路硬板化,环村委会的水泥硬板路网已基本建成。但通村公路路面狭窄、路况差,水泥路面还没有覆盖全部村民小组,部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虽然全村村组公路较前几年有很大改观,但部分村组道路由于缺乏资金、管护不当等原因,已很难满足群众的出行需要,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等仍然影响着这些村组的农民生产生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由于资金问题,还有一些水利设施无法完全整修。全村还有部分村、组的人畜饮水存在极大困难。

(二)农村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

随着“林—草—畜—沼”绿色循环经济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完善,xmt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成型,以核桃、茶叶种植、畜牧养殖等为主的优势产业正在取代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且发展势头强劲。但就全村而言,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亟待完善。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三)部分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生活质量亟待提高。

新农村建设主体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新农村有形建设,首先要转变长期以来农民思想观念中的成规陋习,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近年来,xmt新农村有形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生活有了改善,但生活质量未见提高。如有的村组远看一栋栋“现代农舍”拔地而起,走进村却见鸡飞狗叫,粪便满地;部分村组存在着农民房子很漂亮,但农民仍是过着“农村人的日子”,村庄屋里脏乱差,让人看不入眼。新房子不等于新农村,新衣服不等于新农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民要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村容整洁的标准,就要处理好村容整洁和庭院经济的矛盾,转变“几辈子就这样过惯了”的旧观念,树立村容整洁、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观念。

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通过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来构筑富民平台。即:巩固粮食基础,主攻核桃和茶叶产业,大力发畜牧养殖产业,强化生态建设,逐步形成农产品的出产、加工和劳务输出并举的格局,把xmt村建成天蓝、山绿、水清、景美、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结合调研情况,我对新农村建设有几点建议:

(一)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面对当前农村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镇、农村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资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切实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抓好统筹规划,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镇季农村社保制度的统筹发展,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统筹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示精神,3月中旬,县委办公室组织课题调研组,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要求,按小康村、专业村和边特村各定3个村的办法,深入到清水坪、大妥、比耳、碗米坡、水银、水田河、复兴、迁陵等8乡镇的大桥、甘溪、比耳、拔茅、马碲、水银、中坝、和平、龙溪坪等9个村,采取与村民、村干部以及乡镇同志座谈的方式,就“如何建设新农村”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仔细的调研。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县农村发展呈现出“四大特点”

特点之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成型,农民有了较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是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以椪柑为主的水果业发展迅速。调查的8个乡镇,已开发水果10.7万亩,全县25.8万亩,其中椪柑16.5万亩。仅比耳镇就开发水果1.1万亩,其中椪柑8000余亩,橙类3000余亩。2005年受益面积8960亩,产量达550多万公斤,创产值650万元,仅此一项户平增收2500元。以山羊为主的畜牧水产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以水银乡、碗米坡镇为主的畜牧水产业。水银乡养羊1万多只,23个养殖大户,其中刘明星养羊300多只。全县达到35.62万只。以烟叶、蔬菜、茶业为主的特色经作业初具雏形。水银村2005年种烟1500亩,收购3000多担,创产值220万元。全县特色经作业面积达到17.3万亩,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因素。二是非农产业蓬勃兴起。随着我县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市场更趋活跃,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比耳村村民米剑平开办了一个砂石场,常年聘请农民工13人。碗米坡镇利用库区优势,积极发展拔茅~里耶高峡平湖游。迁陵镇、复兴镇利用城郊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休闲业。据统计,目前我县农村各类私营企业吸纳了4600人农民工,占全县农村劳动力3.3%。三是生态能源建设初见成效。在我们所调查的9个村中,基本上村村都建有沼气池和参与了退耕还林。龙溪坪村全村现有400多户,已建成沼气池280口,其中,配套实施“三改”200口。中坝村自2001年以来,全村已经实施退耕还林740亩。据统计,目前全县已经完成退耕还林64.6万亩,封山育林153万亩,已建成沼气池1.31万口,占农户总数的21%。四是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随着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农民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调查的甘溪、龙溪坪、拔茅等3个村就有外出务工人员1475人,占总劳务力的50.9%。据统计,2005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4.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37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6.5%。

特点之二: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农民有了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农村通路率逐年提高。我们所调查的9个村中,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和桔园路。比耳村有桔园路4条8.3公里,和平村有桔园路2条4.1公里,大大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据了解,全县195个村公路通村率达95.1%。二是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近以来,随着国家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加大,我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1.28万亩。调查的乡镇中,有塘口湾灌区、龙潭灌区、天保水库、牛栏冲水库等水库的灌溉覆盖,有效灌溉面积较大。同时,大妥乡集雨节水农业也初见成效。三是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调查的乡镇都进行了农网改造,9个村中,中坝、比耳、大桥、水银等村已经进行农网改造,电价由原来的1.2元降到0.65元。近几年,随着第二轮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我县农村用电质量大大提高,农村电价逐步回落。四是通讯设施建设发展较快。我们所调查乡镇都开通了移动电话,拔茅、比耳、大桥、水银等村还开通了移动电话,其他村也相应开通了有线电话。据统计,全县已建成移动基站42个,195个村均开通了有线或无线电话,16个乡镇已经开通了互联网,信息渠道进一步拓宽。

特点之三:社会公共事业逐步完善,农民有了初步的社会保障。一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新进展。调查的村中,78.1%农户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分弱势群体享受了社会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立。碗米坡、清水坪、水田河等乡镇卫生院已改造完毕,拔茅、大桥、和平、比耳等村卫生室建设步伐正在加快。二是科教文卫事业建设有新突破。我们所调查的8乡镇已全面落实了农村教育“两免一补”与“一费制”政策,9个村均设立了相应的小学,“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据统计,2005年,全县发放“两免一补”资金377万元,救助农村特困人员5044人次,救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中小学生3.1万人次。

特点之四:农村基层组织逐步健全,农民有了较强的**意识。一是组织建设不断完善。9个行政村全部以直接选举方式,顺利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共选举产生村主任9名,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复兴镇和平村原村委会班子软弱,经过四轮选举,年富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杨启富当选为村主任,他带领新当选的村委会班子,在短时间内就组织干部群众整修了全村的公路、引水渠道等,并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争取到了农业立体综合开发科技示范项目。二是**管理意识不断提高。清水坪镇大桥村村民自发组织成立村民理财小组,在村支两委管理下、监督和审议村级财务收支,定期公开村务。全县通过这次换届选举,广大干部和村民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与法制教育,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意识和当家作主的意识得到了增强,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三是各种协会组织正在兴起。农民自愿联合、自主经营,以增加收入和保护利益为目的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增多。调查的9个村都有以一定形式成立的民间组织。如水银村的山羊养殖协会、大桥村的蔬菜协会、比耳村的柑桔协会等。比耳的“酉水椪柑协会”还积极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的技术服务和组织产后销售,2005年,会员销售椪柑较市场价格高出0.2元/公斤。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五大主要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中坝村、龙溪坪村、马蹄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和平村、比耳村、大桥村产业结构也很单一。就全县而言,产业布局也不尽合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比耳片区、城郊附近和沿酉水河两岸的中低海拔地区较好,吕洞片区、阳朝片区和中高海拨地区长效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产业发展不平衡。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2005年,比耳、清水坪等镇的椪柑80%是借助“芦柑”品牌外销的。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我们所调查的9个村,虽然组建了一些协会,但是组织化程度普遍不高、内部管理不规范,协会与会员之间联结松散,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很少在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同时,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功能尚不健全,对产业的拉动力弱,带动致富能力不强。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稻谷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如拔茅村网箱养鱼已经发展3000口,水面基本用完;水银村有效耕地1300亩,实施退耕还林3900亩,荒山、荒坡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三是自然灾害频繁。由于我县地理位臵特殊,旱涝保收农田少,“雷公田”多,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低温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出现,容易遭受旱涝灾害袭击,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去年大旱2个月,农民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8亿元。

问题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据统计,全县现有2.5万米沟渠堵塞,50余处断裂,无资金进行修复;58座中小型水库和517口山塘中,病险库占87.3%。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只有和平村和比耳村农田基本上能够达到旱涝保收,其他几个村都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经常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调查的9个村,虽然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和桔园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去年冬,仅在比耳至坝木的公路上就有3辆外地来比耳运椪柑的大货翻车。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三是安全饮水难保障。从走访的几个村中来看,大多还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甘溪村大部分群众生活用水还要靠挑;龙溪坪村在县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02年打隧洞引出了自来水,但仅仅用了几个月,就因水压过大,水管接头无法承压而断水,几次抢修都无济于事。村民田家宜对我们说:“龙溪坪这个干鱼脑壳有水就好搞”。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尚有50%的村人畜饮水得不到保障。四是农网改造不够彻底。调查的8个乡镇虽然都进行了农网改造,但不彻底。据了解,全县尚45%的村还没有进行农网改造,农村电价仍在1.2元以上,农民反映用电负担重,甚至有少部分村连用电都没有保障。比耳村车马组和拔茅村单位电价都达1.2元,每月还加收1~2度底度费。拔茅村东洛组有4户人就住在碗米坡电站坝址上方500米处,至今还是“星星点灯月照明”。

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马蹄村田家组一年级有10个学生,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镇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一位家长给我们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一个劳动力陪着,负担还是很重”。大妥乡原来有19所中小学,几乎每个村有一所小学校,教育布局调整后全乡有7所中小学,很多学生因为上学太远而怨学、辍学,家长也因负担重而听之任之。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大妥乡医院2005年总收入9万元,其应发职工“裸体”工资13.68万元,实际只发职工工资8.4万元,还有5.28万元无法到位。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但据一位农民反映:“原来看病只要50元的,现在需要100元,国家报销50元,自己还是要出50元,搞去搞来没有少花钱,捆着绑着一个样”。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完善,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我们这次调查发现,每个村至少有3个左右的痴呆或残疾人没有得到任何救助。清水坪镇镇虽然已经建立了敬老院,但由于“五保”对象太多,目前只有32人入住;全镇符合“五保”条件的有238人,而实际享受的只有127人。水田河镇镇还没有启动修建敬老院,“五保”人员没有社会救助保障。

问题五:**管理意识不强,村民自治落不实。一是**氛围不够浓。部分条件好的村虽然建立了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民议事制度等,做到了制度上墙,但大部分“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真正落实,更没有人管理和过问。二是**管理不够到位。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和农村交通条件差,集中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有一定困难,许多村只有在村委会换届时,即3年才召开一次会议,平时村里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基本上都是由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说了算,如筹集资金搞公益事业、办理公共事务、经济项目发包等,有的只召开全村党员、村民小组组长会议就决定了。有的乡镇对村民自治重视不够,对属于村民自治的事项,干预和包办过多,甚至对村民委员会成员动辄任免、撤换。除大桥村成立了**理财小组外,所调查的其他村民监督几乎都不到位,“村帐乡代管”也只是一种形式。三是管理水平不够高。有些村委会没有真正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管理不**,“一事一议”的**科学决策制度没有落到实处。有的村委会没有很好地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事议事,平时没有宣传基层**法制建设和村民自治有关情况,以至一些村民还不懂得什么是村民自治,怎样进行村民自治。有些乡村则存在着召集群众开会难和为公共事业筹资筹劳难的现象。

这次新农村调查,所见所闻,感触良多。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到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更多地看到了广大农民在中央作出新农村建设决定鼓舞下的那种潜在的动力和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热情。但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要充分考虑各乡镇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整村推进的模式,实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分步骤实施。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从六个方面着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要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县直各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并设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工作、研究制定政策性措施、审查和部署具体的建设项目,及时出台全县新农村建设意见。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各乡镇也应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同时,为有力地推动新农村的各项工作,要建立由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政府领导联系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加大落实实施方案中的各项工作措施力度。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实行动态管理。要明确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相应建设内容的责任人,各部门也要把具体建设任务相应地列入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将任务分解到人。同时,要制定操作性强的奖惩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监督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指标之一。要统一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乡镇的工作计划、组织措施、阶段性工作的进展情况等指标进行检查与考核,并及时公布,以实绩定奖惩,以实绩论英雄。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选点原则,在全县行政村范围内确定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在周密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内容,农口各单位和组织、宣传、发改、财政、国土、教育、建设、交通、民政、民族事务要根据建设内容协助和指导各乡镇示范村作好建设规划,经村民大会通过后由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综合实施方案,在布点原则、申报、规划、实施、监管、考核的具体工作环节上严把操作质量关。要建立专门的工作机制,突出**管理的原则,充分进行调查研究,明确详细的考量标准,达到科学指导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目的。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文艺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把新农村目标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编成浅显易懂的读本,加大宣传力度,传播健康、文明的先进文化,引导农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不断开拓进取。同时,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增强广大农民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意识,破除“小富即安”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鼓励农民大胆接受新观点、新理念,从根本上克服畏难情绪和依赖思想,激发敢闯市场经济大潮、迎接各种挑战的豪情和勇气。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积极开展农民科学技能培训。要有重点地进行茶叶、花椒、椪柑等主导产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增强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和本领,提升农民参与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要大力倡导科技创业,积极支持农业科技研发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农民采取“股份式”、“个体式”、“协会式”等多种形式自办科研机构,使农民既做科学技术的实施者和传播者,又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者和推广者。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要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资金和技术支持,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创业能力的大户和能人,着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并通过这部分人的带头示范作用,为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学习的榜样,让他们看到发展的方向,从而有效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形成“效仿-追赶-发展”的良好格局。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要积极出台旨在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的文件政策,建立和完善鼓励农民自己创业的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走好三条路子:一是引导农民走好传统农业向优势产业转移的路子。二是引导农民走好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路子。三是引导农民走好优秀人才返乡回流的路子。动员和吸引有能力、有技术、有实力的在外打工人才回乡创业。同时,完善鼓励大学生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使农村经济发展与人才和技术牢牢捆在一起,形成人才输出与回流的共振效应,从而推动农民不断自主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1、不断壮大“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要在做强以椪柑为的主水果业基础上,重点要搞好品改、低产园改造和产业提质升级;要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草场、水面等资源优势,发展养殖小区和大水面养鱼,依靠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的养殖业,不断提高畜牧水产业规模和档次;要继续推进中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的农业开发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创立品牌,占足市场份额。同时,要大力开发高、新、特、优农产品和安全、保健、绿色食品,充分挖掘新兴特色产业等。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增加农业效益。目前,喜阳集团虽然存在着很大的现实困难,但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切实做好服务,帮助他们扩大生产;对秦简公司、万发公司、换金茶公司和武陵山花椒公司等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切实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现超常规发展。要支持他们引进、示范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建设科技研发、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继续推广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健全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要加大对企业原材料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3、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紧紧围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县域经济三大目标,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企业的配套产业和农村服务业四个重点,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质量效益水平。要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形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的支撑点。坚持把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与发展小城镇有机结合起来,以产业为支撑,以特色兴产业、赢市场、增活力,把小城镇建设成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和技术服务的中心。特别是清水坪等已基本形成规模的小城镇,要着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农民增收。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4、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着力完善撤并后的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公共财政体制等改革,逐步建立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妥善安臵失地农民,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秩序,逐步发展适度规模农业产业基地,让土地向能人集中、向经营大户集中,形成集约化生产;要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创造农民生产生活新条件。

1、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依托以“四水治理工程”为重点的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切实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域治理,加大对“小农水”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充分利用以治水改土为重点的国土整理项目和“灌区配套”项目,加快对荒山、荒坡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搞好中低产田改造和山塘水库配套的沟渠整理修复,切实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饮水安全,加大扶贫资金和水利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

2、围绕活跃农村经济、加强城乡交流,切实加快县乡公路建设。要从兴农富农的大局出发,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在争取公路骨干线路建设的同时,加快县乡公路等级改造升级,推进乡村公路建设进程,逐步建成县乡村公路网络。当前,省道的重点要加快迁陵至河西公路开工建设、迁陵至默戎公路的改造升级和毛沟大桥的抢修申报相关工作;县道的重点要解决好拔茅至比耳、比耳至坝木、复兴至大妥、小桥至普戎和吉首至夯沙公路的改造提质,提高通行能力;村道的重点要加强养护,全面推进村级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落实好村级公路养护资金和人员,使村级公路长久发挥效益。同时,要充分利用移民资金、扶贫资金,加快椪柑主产区的桔园路和机耕道路建设,减少农业作业成本。

3、围绕提高农村供电安全和降低农村电价,扎实搞好农网改造和小水电建设。我县是碗米坡、凤滩两大电站的淹没区,要及时掌握、研究国家关于电站对库区反哺的各项政策,主要是移民后期生产开发扶持政策的争取和落实。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切实抓好第三轮农网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各项任务,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水能资源,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水电事业,大力发展农村小水电,不断提高农村供电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要按照“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采取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行小水电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双溶滩、狮子桥、卡棚等电站尽快完成改革改制。

4、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以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建设。突出抓好荒山、荒地、滩涂,沿路、沿河和村镇绿化,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管护体系建设。继续抓好以推广“猪—沼—菜”、“猪—沼—果”方式为重点的“一池三改”工程,提高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率。同时,要围绕创建文明村镇,采取政府引导、集体补助、群众投工投料、整村推进的方式,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栏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逐步建成村内道路硬化、饮用水安全达标、环境卫生整洁、农宅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电话“村通工程”,提高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和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推进乡风民俗新风尚建设,继承发扬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风俗,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五)发展公共社会事业,逐步构建社会化服务新体系。

1、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教育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农村公共社会事业,教育是基础,要把农村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要结合我县教育工作的实际,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认真落实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让更多的适学儿童就地入学,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2、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事业建设,积极保护农民身心健康。要不断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对口支援机制,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救助制度,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切实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农民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要建立健全重大疾病预防体系,实施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和地方病,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要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村为主”,降低农村人口出生率,全面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所规定的免费服务项目,切实解决农业人口独生子女保健经费。

3、建立健全农村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要不断完善对农村贫困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农村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率,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完善农村社会救济保障制度,逐渐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要逐步发展以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为基础的农村福利事业,对农村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要加大救济救助力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健全**管理新机制。

1、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成果,特别是去年村、支两委刚换届,要持续深入开展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坚持不懈地推行党员“三卡”管理。积极围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注意把那些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党员及时地补充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采取有效方式加快培养和发展农村党员,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对村干部工作要实行量化管理,对工作没有起色的村班子以及不合格党员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让那些敢闯、敢干、敢抓、敢管的人当上村干部,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逐步形成开明开放、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的好班子。

2、大力推进农村**政治建设,努力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强化村民自我管理服务。要坚持以法律法规制度为依据,处理好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在重大问题上的互相沟通。要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三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四**”机制(**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继续推行“一事一议”会议制度,集思广益搞好农村各项建设。调查显示,现阶段农民对村干部最不满意的就是村务透明度不高,因此,当前重点要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决策、**监督上下工夫,要力争全县195个村全部落实村务公开和财务分开,要在群众基础好的村推行**理财制度,由党员、村民代表和群众组成**理财小组,审定监督村级财务开支。同时,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好农村因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移民搬迁、拖欠民工工资等引发的利益矛盾纠纷,维护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当前要着重解决好碗米坡库区移民,特别是比耳镇兴隆、亚渔等村移民上访问题,切实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严防恶化。

3、不断完善基层社团组织建设,努力探索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路子。要积极探索和发展农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种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以及红白理事会等民间社团组织,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联合,改善生产营销服务,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提高生产效率,抵御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要引导农民以村、镇为单位,或以产品为纽带,组织专业协会或经济合作社,通过“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合作社+农民”的形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要重视民间组织的发展,努力提高民间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推进**政治,弘扬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学习党和国家实施的新农村政策,了解家乡的新变化,及发展动向,为以后

更好的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奠定基础。

3.通过走访,实地考察本地农村现状,并对比乡村建设前后的差别,通过亲身

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找出自己的弱点与差距。

4. 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让寒假过得丰富多彩,进一步的接触社会,为以后的打拼做准备。

本次寒假社会调查我调查的是几个新农村试点。每到一处,调研组都认真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进展情况,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通过与项目负责人交谈和对拆迁村民了解,详细的询问新型农村社区在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及应对措施。下面是本次调查获得的信息:

1. 农业:“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调查试点处于中原地区,降水适中,属于两年三熟制,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间或辣椒,花生,葡萄等经济作物。由于小规模经营,生产方式落后,因此前些年主要是自给为主。近些年,国家不但取消了公粮制,而且实行种粮补贴制度,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种植的积极性。我们进行调查的社区,实行了把农田重新分配的方式,把农民的零星土地全部交公,按照每家每户的土地总量,分配一块等量的大规模农田,这样就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节省劳动力。获得不错的生产效益。

2. 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相当大比重。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家所重视。我们调查的试点农村人口占98%,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调查表明,村民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农户大部分都认为上学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出路,应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但早些年间由于子女众多,教育费用昂贵,也存在适龄儿童辍学打工的现象。近些年来,由于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适龄辍学率下降为2%。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大多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种告别农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教育严重背离农村教育的目标。很少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做贡献,甚至在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和农业。这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3. 经济: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只是知识分子倡导的改良,也不只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也不知识政府的一厢情愿,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时代的农民,已经摆脱土地的束缚,他们纷纷走向建筑业,加工业,养殖业??我们调查的社区,许多农民靠种山药发家致富,并开上了私家车。

4. 住房:我们调查的新农村示范村,该社区规划有政府,学校,公园,医院,公路??基础设施完善,是新型农村的理想住所。一次性规划,留足发展空间,整齐的排房既节约了耕地,又改善了居住条件。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调查中发现,该社区一期拆迁结束已经一年半,但村民乔迁新居还似乎遥遥无期,而临时搭建的棚户,显然夏不耐炎,冬不耐寒,条件十分艰苦。由于我们的调查在腊月,北方早已零下,工地早已停工。据看守工地的刘大伯透漏,由于拨款不足,原本一年就可以完成的工程到现在还没竣工。在这方面,我们建议,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并进行有效的监督,那样才能减少人力物力等方面不必要的浪费,使农民尽早住上宽敞明亮的新居,并起好示范带头的作用。

5. 医疗:新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20xx年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xx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居民。它让农民摆脱过去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国家的新农合使农民敢看病,看得起病了。也使他们把更多资本放心的投入生产领域。自从实施新型医疗制度,社区人均寿命大大提高,甚至出现了许多百岁老人,世纪老人。我们通过对社区126户村民按照一定顺序排序,进行随机抽样,抽取其中的100户人家,每家发放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村民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很高,近乎全部参与。43%的村名熟悉报销程序,以报销过的村民为主;37%的村民仅仅了解,以妇女和外出务工人员为主;10%的村名对报销一无所知,他们只是每年按要求交钱,以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主。鉴于此情况,我们设计简单明了的流程图进行发放,普及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程序。经过此次调研,我又这样一个感觉:国家制定惠民政策仅仅是第一步,国家也要向人民普及使用自己权力的方法,那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惠民这个目标。

通过本次实践,走社区,访农家,辛苦之余给我许多启发:社会调查实是当代青年必不可少的本领,只有经过实地调研,才有发言权。从课本走到生活还是有一段距离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经过此次寒假实践的锻炼,我深刻的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在团队工作中,你要竭尽所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又要顾全大局,为整体着想。

短暂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们与家乡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凸显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机遇,也是农村振兴历史的新起点。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伟大决策,是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在中国,农民的数量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只要解决农民问题,那么国家的整体水平也会大幅提高。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今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建设新农村的起步之年。新年伊始,xx镇机关干部集体下村作调研,为新年新农村建设摸好底,架好势。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全镇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8个自然村,总户数4005户,面积48.6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32万人。距市中心31公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北工中城南闲”的区域发展战略,围绕“生态立镇、绿色富镇、文化名镇”的总体思路,全镇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农业6564万元,增长10.26%,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194元。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积极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我是周口师范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为了了解和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对未来的一些展望。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去我镇刘井村进行调查,入村后通过走访群众和向工作区的老同志咨询等方式了解村情民意,现将对刘井村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刘井村简介

刘井村位于周口市商水县黄寨镇东北部,距镇中心三公里,是一个拥有3274人的大村。周项路穿境而过,交通较为便利。全村分为10个村民小组。20xx年初步建成以节约整合土地,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创造优美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黄寨镇刘井和谐社区。作为省级示范村的黄寨镇刘井和谐社区整合黄楼等10个自然村,可入住4389人,共节约用地720亩。

2、生产发展

近几年来,刘井村村民对产业结构做出了调整。其中,种植业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小麦种植上,西瓜,黄豆,玉米等多种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资料显示,10年本村小麦种植面积比例为72%,xx年为68%。本村实行黄豆、西瓜套种方式,既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便于加强管理,提高了产量。除此之外还有几户农民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有桃树,葡萄树等,经济效益比较好。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6。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的不断挖掘,刘井村的养殖初具规模。由于刘井村的交通较为便利,不少村民都自建养殖场,饲养鸡、鸭、鹅、鱼等。目前该村大型养鸡专业户1户,大约养有五、六千只鸡。大型养猪专业户2户,每户大概有四百多头猪,其中养殖能手勾治国又投资100多万元筹建新的养猪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饲养的猪、鸡主要销往附近村庄和周口市各县(市、区)。刘井村第三产业以经营销售为主,在周项路两旁比较大型的超市就有几家,如果园香连锁超市、平价超市等,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化肥、农药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销售对象是本村和附近村民。除此,该村还有祥云禽畜饲养站和兽医医院等。

3、精神文明建设

村两委干部和无职党员利用远程教育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使群众从中受益匪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全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信息化,培育新兴农民,使刘井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自20xx年国家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刘井村村民参合率每年都达到95%以上。每个村民小组都设有2卫生所,村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自20xx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以来,刘井村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到98%以上。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现代化,教师的学历、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村委会还不定期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包括食品卫生、用电安全、防火防灾等。

4、基础设施建设

调查发现,刘井村村委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刘井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10个村民小组已全部通了进村道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和砖渣路,其中水泥路已占了将近80%。xx年全村硬化村内道路2.2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程度已超过75%。全村自来水管系覆盖率已达到80%。以政府出资一部分,村民出资一部分的方式,部分村民建起了沼气池,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也使得农村农作物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在刘井“和谐社区”,一说起自己的新房子,家住该社区的朱春花赞不绝口。她说,自家以前住的是四间老瓦房,家门口的小路整日泥泞不堪,晴天是土,雨天是泥,车辆进出都极其不方便,想做个小生意都困难。20xx年,听说村里要建设“和谐社区”,她就第一批申请了。如今,朱春花家的三层小楼只占三间房子的地皮,却有九间房子336平方米的使用面积。“以前家里有四间老瓦房,孩子大了都不够住。现在虽然只用了三间房子的地方,可是我娶两个儿媳妇都够用了!”搬进了“和谐社区”后,交通也方便了很多,现在她家出门就是大路,再也不用为车子出不来进不去而发愁了。

5、生活水平的改善

刘井村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机械化程度的相对提高,村民的收入逐年上升。资料显示xx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为xx20元,10年则升高到1568元,xx年增至2478元。大部分村民家中已配备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电器,3/4的村民家中都购买了电动车,摩托车或是三轮摩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组织建设

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干部平均年龄进一步年轻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村务更为公开,并且不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村委会换届选举更为民主,公开,村民选举热情大为提高。村里重大决定决策主要由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决定。

1、农业生产水平还较低

由于生产条件、气候条件限制,农村地区生产难以实现大规模化、机械化、集成化,生产方式总体还停留在传统的粗放生产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也不高。

2、农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尚未健全,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尽规范,农民驾驭市场、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3、农村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虽然村里有小学,但由于师资力量,学习环境,教师责任心等问题,导致农民一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甚至县城以外的地方接受教育,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料显示,75%以上的农村小学,68%以上的乡镇初级中学,生源状况不容乐观。

4、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也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整体偏低。

5、农村社会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有了很大进步。但仅靠现有的保障机制和救助制度还不能满足人口庞大的农村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

1、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

2、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目前农产品存在生产的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积和数量,出现丰产不丰收的不良现象,应进一步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树立品牌意识,发展相关产业,把“品牌”作建为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实现品牌效应。坚持种小麦为主,其他经济作物共同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养殖项目,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目前我村农户主要以养鸡养猪为主,所以就要依靠科技进步,着力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抓好粮食、果业、养殖业基地的集约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3、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引导返乡创业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要培养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己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加大转移培训力度,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由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向高素质、高技能转变。一方面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另一方面,抓好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作。鼓励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加工业等,就地就近消化富余劳动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带经验返乡创业,发展本地经济。制定完善的优惠配套政策,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农村文化、卫生、教育事业

进一步搞好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设具有图书室、娱乐室及健身室的文化大院是村民的强烈需求,有了文化大院,村民们茶余饭后就可以聚在一起聊天、看书、健身了,会极大地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会使村干部、群众关系和谐,家庭和睦,婆媳关系融洽,邻里关系亲如一家。在医疗方面,努力作到明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00%,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刘井村有小学和初中两个校园,为本村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要继续努力,做到让村里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该村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要合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科学引导广大群众学习种植方面的病虫害防治、种子管理、收割机具维护保养、种植结构调整、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农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科普知识;有关专业技术信息方面的电焊、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技术知识,使村民充分受益。同时也需进一步增强农民的集体意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尽早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5、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

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规范化管理和档次升级,严格定时定点办公制度,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至村换届时,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协助包村干部工作,采取入户座谈、远程教育、分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村委换届选举相关政策、法规,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广泛宣传村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基本程序,让群众充分了解掌握选举的方法步骤,7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正确的选举观,为换届选举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来说是个重要、艰巨的课题,它不仅仅是关系农村和占全国绝大多数比例的农民的事情,在资源紧张的当今中国,也与城市和城市居民紧密相关,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应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新农村建设同时关系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多个层面,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作为一个大学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希望,为此我感到十分的欣喜和自豪。同时,也看到发展中的不足,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必将解决,新农村建设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范冬冬

20xx年2月23日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随着___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基础设施逐步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计划生育工作也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村两委干部和无职党员利用远程教育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使群众从中受益匪浅;以“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全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该村逐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品牌效应;加强种养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信息化,培育新型农民,使韩庄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____的基本情况。

___村坐落在___镇的西部,东邻___乡,是__镇最西边的一个村。该村耕地土质主要是黄土,有部分地块属于黏土土壤,黄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气好,适用农作物广泛,灌溉方式是用电灌溉。该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铺建,将铺为水泥路,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景观路两边建有紫薇园林、绿原园林等几家园林,切实美化了国道路段。

二、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

近几年来,该村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除此之外还有几户农民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有桃树,葡萄树等,经济效益比较好。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的不断挖掘,韩庄村的养殖初具规模。目前该村大型养鸡专业户1户,大约养有五、六千只鸡。大型养猪专业户2户,每户大概有四百多头猪,其中养殖能手刘新恒又投资100多万元筹建新的养猪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饲养的猪、鸡主要销往附近村庄和周围市各县(市、区)。赵庄子村第三产业以经营销售为主,在311国道两旁比较大型的超市就有几家,如金客隆连锁超市、百特超市等,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化肥、农药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销售对象是本村和附近村民。除此,该村还有凌云禽畜饲养站和兽医医院等。

1、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由于该村位临311国道,311国道两旁有比较大型的超市、饭店和修理铺等一应俱全,促进了该村经济发展。该村多数农民增收以经营销、种养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想办企业没有资金,搞养殖没资金,搞科学种田没有技术带头人等问题。

2、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该村目前己推行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大病救助,全村617户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7.4%。我村五保、低保户50多户,80多人,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五保户每年生活补助900元钱,低保户每月生活补助50元,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农村独生子女全部实行奖励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教育发展,添置中小学校的教育设施,使村里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贫困家庭学生“两负一补”面达到100%。让村民用上了有线电视和宽带,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国家大事和致富信息、学习知识。

3、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由上级拨款和村民捐款共68万元,用于该村主干道的铺建,至12月底完工,将全部铺成水泥路。该路的竣工,将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近年来由于农民的生活富裕了,赵庄子村有近1/10的村民盖起了两层小楼,功能齐全,方便实用。其他的村民也都是宽敞的平房或砖瓦房。村里的房屋整体规划整齐、美观,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4、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该村总人口2460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401人,长期外出已婚育龄妇女35人。随着农民计生意识的不断增强,村民们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龄妇女能按时康检,准时参加孕检,外出人员也能按时将孕检证明寄回。但是仍有个别村民违反计划生育生育二胎的。

5、村两委班子建设。该村进一步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巩固基层的执政基础,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实现新农村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但对新农村建设,个别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干部片面认为新农村建设是美好的远景,也有的认为新农村建设只是修修路,美化美化环境,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风的抬头。

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五、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关于新农村建设及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六、_____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努力方向。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目前农产品存在生产的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积和数量,出现丰产不丰收的不良现象,应进一步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树立品牌意识,发展相关产业,把“品牌”作建为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实现品牌效应。

2、重视发展养殖业。继续重点支持养殖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养殖项目,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目前我村农户主要以养鸡养猪为主,所以就要依靠科技进步,着力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村里大街的柏油路是前几年修的,这段路经过几年的碾压,现在是一遇到雨天,个别地方就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的,遇到好天气,骑自行车是一上一下,过个三轮车却是尘土飞扬,让人睁不开眼睛。这段路给本村村民和其他村的村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村民深受其苦,该路成为影响村容村貌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村村民强烈反应,要求修建该路,尽快修建该路段。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进一步搞好村民文化生活建设,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设具有图书室、娱乐室及健身室的文化大院是村民的强烈需求,有了文化大院,村民们茶余饭后就可以聚在一起聊天、看书、健身了,会极大地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会使村干部、群众关系和谐,家庭和睦,婆媳关系融洽,邻里关系亲如一家。在医疗方面,努力作到明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00%,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现在我村还没有用上安全的自来水。我们下一步是让村民用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我村有小学和初中两个校园,为本村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我们要加大对学校“普九”工作的投入,进一少巩固“普九”成果,改善学校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有一个欢乐祥和的和谐社会环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要继续努力,做到让村里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计划生育工作,我们必须进一步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在婚育方面的法制观念,做到学法、懂法、守法。该村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可以让村民学习一些科技知识,这样以来,既加强了村民间的沟通,减少邻里之间的摩擦,也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进一步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科学引导广大群众学习种植方面的病虫害防治、种子管理、收割机具维护保养、种植结构调整、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农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科普知识;有关专业技术信息方面的电焊、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技术知识,使村民受益匪浅。同时也需进一步增强农民的集体意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尽早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5、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规范化管理和档次升级,严格定时定点办公制度,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第六届村干部换届选举”由于我村的情况复杂村委换届延后。但我从我们区的其他村村委换届时总结了一些工作经验。至村换届时,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协助包村干部工作,采取入户座谈、远程教育、分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村委换届选举相关政策、法规,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广泛宣传村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基本程序,让群众充分了解掌握选举的方法步骤,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正确的选举观,为换届选举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6、推进信息化,建设新农村。让信息产业为农民、农业、农村服务,充分利用村里的远程教育。让农民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思想上主动向组织靠拢,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法律法规,让农民懂法知法,只有这样在农民遇到权益受到侵害时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农民从信息化中得实惠。

7、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要培养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己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村委干部在村里发布致富、招工信息、建立固定宣传栏等进行宣传;村里的无职党员和村两委班子进行入户开展宣传,利用劳务输出典型,实施典型引路,让广大农民看到外出务工的好处;编印《劳务输出知识问答》宣传册子,组织精干人员,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所,深入村庄和广大农户家中,广泛宣传外出务工的意义、作用和有关劳务输出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鼓励农民大胆走出村门闯世界,到发达地区打工挣钱学技术。为提高转移就业质量,在劳务输出中,根据用工方的需求,结合实际,对一些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种,如电焊、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专业,充分利用具备资格条件的培训机构,对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发给职业资格证书,以满足用工单位需求,确保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输出一批,成功一批,见效一批。对于想在家致富的村民,要积极提供致富信息,村两委干部帮助村民寻找致富项目,积极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根据我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养殖业,或者是发展园林种植,或者是选择有前景的经济作物来种植。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培养新型农民。

七、总结。

综上所述,以上这些是我回到我村以来,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日常工作中的见闻所了解的一些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不够全面,还有更深层次的情况需要去发现解决。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支持和帮助,让赵庄子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是曾贫穷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山区,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十一黄金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地点: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固关镇北大山村,殿咀村,姚家店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xx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北大山村有效耕地1300亩,实施退耕还林3900亩,荒山、荒坡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调查的3个村,虽然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和桔园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三是安全饮水难保障。从走访的几个村中来看,大多还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xx年x月xx日至20xx年6月xx日。

调查地点:

全国。

调查对象:

中国居民。

调查内容:

央行xx日发布的三份第二季度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银行家、企业家、储户对经济形势并不看好,对宏观经济信心下降,对经济的感受度偏冷。现代居民对物价的满意度提高。二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为0.08%,比上季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前两年的平均值。其中,59.1%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下降x个百分点。

或许是受到表现欠佳的资本市场的影响,居民投资意愿降低。报告显示,二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46.2%,较上季增加1.7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18.1%,较上季增加0.2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5.7%,较上季下降1.9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基金及理财产品”、“房地产投资”和“购买债券”,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24.8%、18.1%和16.8%。

由于房地产调控的.坚决,居民对房价的感受度好转。调查中,66.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下降1个百分点,比20xx年三季度时的最高值下降9个百分点。但是未来x个月内准备出手购房的居民占比为14%,较上季下降0.8个百分点。

针对银行家和企业家的两份问卷调查报告均指向一个结论,就是对宏观经济的信心在下降。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64.1%,较上季下降8.1个百分点。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5.1%,较上季下降5.1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公路作为公路网的基础,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要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这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进一步扎实推进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按照省交通厅、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组成调研组,采取上下联动、座谈研讨、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温州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xx-20xx年)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调研。现将这次调查形成的综合情况和建议意见报告如下:

(一)农村公路基本概况

近年来,特别是本届政府以来,我市认真组织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农村公路面貌得到极大改观,截止20xx年末,我市现有农村公路11256公里,其中县道3119.5公里、乡道1375.7公里、村道6761公里。全市所有通乡(镇)公路均已等级化和硬化,5550个行政村中有4851个已通等级公路、4366个村的路面已得到硬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通达深度不够。全市农村公路总量较大,但大部分公路都是断头路,没有形成必要联网,客运站场建设又严重滞后,交通运输服务不能有效配套。

2、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较差。到20xx年底,全市农村公路1125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091.8公里(一级42.7公里,二级298.7公里,三级620.5公里,四级5129.9公里),准四级公路3210.1公里,等外公路1954.3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只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2.69%,而准四级、等外公路却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45.9%。全市还有699个行政村未通上等级公路,有1184个行政村未通上水泥路或沥青路。

3、农村公路病危桥梁多,全市四类及病危桥梁2858延米/116座,急需改造;安全设施、标志不完善,渡口及渡船等也均存在安全隐患。

4、农村公路抗灾能力脆弱,再加上我市自然灾害频发,新路破损现象严重。

5、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形成,通村公路基本处于失管状态。

另外,与我省其它地市相比,我市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通达率均处于全省后列(全省农村公路现状对照表附后)。

20xx年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以来,至20xx年4月底止,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共完成63个乡镇的通乡公路改造724.5公里,全市所有的262个乡镇都通上等级路和硬化路;完成通村公路改造8262公里,其中路基改造4520公里、路面硬化3742公里,新增通等级公路的行政村1850个,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78.7%,提高了30.6个百分点,新增公路硬化的行政村1445个,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74.5%,提高了23.9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多时间实现了本届政府通村公路的建设任务和目标(20xx年-20xx年建设目标任务:路基路面改造7700公路,等级公路通村率85%,通村公路硬化率72%)。

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到农村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被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促进了统筹发展。过去,出行走山路、走泥路,运输靠肩挑,农村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老百姓走上了“康庄大道”,坐上了“方便车”,有效解决了农村“出行难”问题,使乡村与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紧密,提高了农产品的运输效率,扩大了流通范围,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2、实施乡村康庄工程,激活了农业农村经济。农村交通方便了,山区群众与外界接触多了、交流也广了,各种信息渠道更加通畅,有效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引进外来投资,开发、做强、做大农业、旅游项目,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外出经商、打工,增加农村农民收入,极大地激活了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

3、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加强了干群党群关系。乡村康庄工程作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动载体,被广大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真正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农村、对广大老百姓的关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有利于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有利于塑造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在实施康庄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探索,

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必须形成齐心协力建“康庄”的浓厚氛围

省交通厅非常重视康庄工程,把它作为交通“六大工程”的重点来抓;温州市委、市政府把康庄工程作为“139富民攻坚计划”的基础,每年都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市政府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康庄工程建设,下工地调研指导;市人大、市政协多次组织代表、委员视察康庄工程,始终关心着康庄工程建设;各县(市、区)、乡镇政府更是把康庄工程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职能部门一路绿灯、农民群众热情高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了齐心协力建“康庄”的浓厚氛围,是“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把部门的行为转变为政府的行为,把行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的成功典范之一。

2、必须依靠一系列好政策

乡村康庄工程点多面广,量大、工程量大、投资额大。省交通厅、市政府按照平衡发展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补助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筹资压力。县(市、区)政府作为康庄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根据各自实际,出台了政策、资金、管理等各项强有力措施。这些都从根本上保证了康庄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必须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明确的机制

各级政府不仅把乡村康庄工程列入政府重要,还与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奖罚分明;政府领导分片联系负责,组织部门更是把干部任用与康庄工程挂起钩来,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有力促进乡村康庄工程的实施。

4、必须拥有一支事业心强,能干事、敢干事、能干具体事、能干成具体事的队伍

康庄工程是在特定的时期实施的,每项的执行与落实,都需要有特定的思路、特别的办法对待,更需要有特别能干事的人来做。三年的康庄工程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事业心强、整体素质高的人才,增强了行业内谋发展、干事业的氛围,这是康庄工程建设中积累的一笔珍贵财富,更是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保障。

(一)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的中心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加快新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我们交通部门的新要求。因此,我们要按照“建管养并重、路站运一体”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标准化、连通网络化、安全设施及站场配套化、城乡客运一体化”的目标,集中人力、物力,扎实推进,加快实现我市农村公路交通从与经济社会逐步适应到适度超前的转变。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增强超前意识,力求科学发展

立足农村公路建设新的基点,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跳出交通谋划交通,超前规划新农村公路,注重前瞻性;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建立项目库,强化前期,严格程序,加强设计管理,注重科学性。

2、突出建设重点,力求协调发展

新农村公路建设,要统筹兼顾,努力实施“四大工程”:一是继续实施康庄工程,提高等级公路通村率与硬化率;二是积极实施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公路等级;三是全面实施联网工程,充分发挥公路整体效益;四是加快实施站场工程,繁荣农村客运市场。

3、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和谐发展

一要树立“宁可少建一米公路,也不能留下一处隐患”的理念,落实专项资金,实施“安保工程”,使农村公路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平安之路、幸福之路;二要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和招投标办法,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加快建立健全交通诚信体系,加强监管,建设农村公路精品工程,树立交通新形象;三要落实“四真”要求,加大农村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四要尽量利用老路,最大限度节约土地,同时保护好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努力建设生态型农村公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化改革探索,力求创新发展

继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扎实推动科技创新,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在质量、安全、节约、环保等方面力求有新突破。

(二)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

1、主要目标

根据上述发展思路和要求,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到20xx年,全市所有乡镇至所在县(市、区)城有一条四级以上公路,中心镇至所在县(市、区)城有一条三级以上公路,通村公路等级率、硬化率均达到97。

到20xx年,重要县道达到二级公路标准,乡道达到四级标准以上,村道达到准四级以上,通村公路等级率、硬化率均达到100。所有乡、行政村的停靠站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公路交通状况力争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2、具体任务

到20xx年(“”期间),计划投资71亿元,完成县道连网240公里、改造380公里;乡道连网、改造1000公里;村道通达、连网、改造2800公里;危桥改造2858延米/116座;撤渡建桥19处;完成公路安全设施建设投入3.3亿元;建成五级客运站30个、港湾式停靠站7000个;“整村迁移、下山脱贫”77个村。

到20xx年,计划投资118亿元,完成县道连网公路410公里、改造648公里;乡道连网、改造1800公里;村道通达、连网、改造4200公里;危桥改造2858延米/116座;撤渡建桥19处;完成公路安全设施建设投入5.6亿元;建成五级客运站75个、港湾式停靠站10000个;“整村迁移、下山脱贫”96个村。

要加快农村站场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客运发展,争取做到路通车通,方便农民群众出行;要加快县境内班次的改造,突出城镇内外交通的衔接,特别要重视发展城镇客运班线,提高农村班车通达率,逐步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

(三)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

从实际需求出发,合理把握标准;修实用之路、修安全之路、修资源节约之路。原则上,县乡公路要按照等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排水与边坡挡墙设计要加强,交通安全设施要做到“四同时”;村级道路要按照《浙江省准四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从严掌握各项指标,建设时要重点突出错车道与安全设施的到位,平原地区及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采用等级公路建设标准。

(四)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

农村公路是农村的“市政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属公共产品。因此,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建设农村公路,要以政府投资为主,继续坚持地方为主、国家加大支持力度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与农民的积极性,采取国家多投一点、地方财政多出一点、社会群众捐一点的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五)关于新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1、建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

在公路管理部门中增设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科室,核定编制(以现有康办人员为基础),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在现有的路政大队、中队中增加编制,对农村公路进行路政管理。

在各乡、镇政府增加1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路政管理员,同时聘用2~3名有经验的协管人员(最好是建设康庄工程时受过培训的人员);人员纳入乡镇管理,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给予业务指导,经费由基金统一支出。

各村级组织要积极配合各项。

2、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金

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金,设立专户,按照“省厅补、社会融、财政保”的原则筹集,归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省厅补:建议省交通厅研究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标准,规范农村公路管养,对养路费进行切块,专项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并逐年增加切块比例,以确保农村公路正常运转。

社会融:可通过安排营运线路、转让公路冠名权、开发路边绿化权等方式融资。

财政保:除手拖摩托车养路费全部用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外,县财政补助不足部分且不低于:县道年公里8000元、乡道年公里5000元,村道年公里1500元(对于现行县(市、区)政府安排实际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经费标准高于上述要求的仍执行现行标准)。

地级市财政承担对实行半级财政的区级政府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足部分的补贴。

原则上不向农民筹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

管理养护资金用于养护生产的不得少于70。

3、实行农村公路管养分离机制

农村公路实行管养分离机制,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对原有从事大中修的养护人员进行重组,成立公路养护公司,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公路养护权。养护公司自负盈亏,按企业用工制度进行管理。日常保养实行定额管理,专项养护实行项目管理。并要积极探索建设、养护一体化机制。

(一)建议省市政府出台新农村公路建设的相关政策

新农村公路建设不同于国、省道公路建设,也不完全等同于乡村康庄工程,它需要国家更多的倾斜政策,包括税收、土地、矿产等方面的优惠,因此建议在乡村康庄工程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更加优惠、更多倾斜的相关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

1、加大建设资金补助力度。经过三年的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将向经济更落后的地方转移,自然条件更加恶劣,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成倍增加,同时对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要求更高,因此省市政府要视实际情况加大补助力度。

建议市级财政按以下标准给予补助:县乡道按造价的20补助,村道以奖代补4万元/公里(康庄工程标准),农村五级客运站按5万元/个补助,港湾式停靠站补助1万元/个。按此标准计算,市级财政补助新农村公路建设20xx年前约需11.4亿元、20xx年前约需21.3亿元。

2、适时考虑将一些较大的自然村(500人以上)纳入农村公路建设的范畴。

3、以规范性文件或立法的形式,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和管理养护基金,明确各级政府的筹资责任和交通公路部门的管理养护责任,确保基金筹措渠道通畅、稳定,管理养护责任落实到位,加快养护体制改革步伐。

(二)建议修订相关的公路法律法规

现行公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将村级公路列入管理范围,村级公路成为管理与养护的盲区,建议修订相关的公路法律法规,将村级公路以立法的形式纳入管理范畴,使交通行政执法有法可依。同时,要明确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为加强路政管理提供依据。

(三)建议推广康庄工程建设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对康庄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项目管理办法、多渠道筹资方式、扶持优惠政策以及实行项目业主多元化的新思路,要认真,予以推广。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1、信贷供需不适应新农村建设。

一是需多供少。据权威专家测算,未来5年,新农村建设农民年人均需资金投入1700元—4900元,以最低标准1700元和80万人计算,每年约需新农村建设资金14亿元。全县金融系统累放贷款为3.4亿元,其中农村贷款1.2亿元,远远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资金的需求。如枫林镇花塘村按新农村建设规划共需建设资金600万元,农村金融部门目前为止,没有实质性参予到建设当中。

二是流多回少。邮政储蓄存款余额4.7亿元全部上存,其它各类商业性银行都有资金上存或外流现象。止末,全县银行存款余额27.89亿元,其中,农村存款17.4亿元;全县实际投放不足5亿元,仅占存款的四分之一,从存贷差可以看出,__县资金外流至少在11个亿以上。三是取多予少。“三农”资金总需求为15亿元,农信社当年的信贷资金净投放为3650万元,仅占总需求2.53%。如,黄颡口镇三洲村七组人口418人,有330人入股,入股人数达80%以上,享受农金支持的仅占17%;该村村民周妹,下岗后,回乡创办养猪厂,当年盈利全部存入农信社,因生猪市场价格下跌,资金周转困难,她多次找上金融部门申请贷款,由于缺乏抵押品,没有获得信贷支持,以致该企业面临倒闭。

2、信贷结构不适应新农村建设。主要表现为“三放三不放”。

一是放小不放大。主要是抓农户小额贷款,而放掉大额农业发展项目资金投放,农业信贷资金供给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不相配套的状况已制约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总体提升。农信社对全县4万余农户发放了贷款。其中,2万元以下的占77%,2—5万元占17%,5—10万元占4%,10万元以上仅为2%。

二是放短不放长。主要以短期贷款业务为主,忽视了中长期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科技开发项目等的投入,贷款周期短的制约,已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的广泛需求。抽样调查的木港、枫林、龙港、富池、大王五个乡镇,1年期限以内的各类贷款占贷款总量的98.4%;1年期限以上各类贷款余款仅占1.6%。

三是放热不放冷。如__县农业银行,从至今,对一些工业企业、房地产开发、消费性按揭等的贷款较热的项目累计累计3亿元,对“三农”的贷款投入累计不足200万元。其他金融部门重城轻乡、重消费领域轻农村项目建设的经营思路,也严重制约了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

3、信贷环境不适应新农村建设。主要表现为“三好三不够好”。

一是大环境好,小环境不够好。近年来,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各项支农、惠农金融支持政策较多,而地方金融部门信贷资金直接投放农村建设的领域窄、数量少。加之相当部分乡镇重视项目资金,忽视信贷资金,导致金融对农村支持“袖长手短”,政策无法得到较好贯彻。

二是软环境好,硬环境不够好。据不完全统计,__县每年打工收入在6亿余元,每年上级对农村转移支付、各项专款等资金1亿余元,为农村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巨大商机。而目前__县乡镇一级金融机构只有农信社一家,比较边远的5个乡镇连一个网点也没有,并且城乡无法进行电子汇兑核算,资金结算极为不便。加之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农村资金流量将会更大,农村金融机构根本无法承载。

三是点上环境好,面上环境不够好。在争创湖北省最佳信用县活动中,__县先后推行了“群体信用”、“规模定贷”、“农户联保”等信贷模式,试点镇、村信用环境大大改善。如大王镇柯畈村原是有名“借贷不还”村,全村52户村民拖欠信用社贷款达27.4万元,在,该村43户村民主动全部还清贷款本息,并被评上信用户,既获得了政府专项猪栏支持款,同时每户在信用社办理到5000—10000元的贷款购回仔猪,到9月份,户均出栏10头以上,人均增收2132元,该村现已成为全县有名的“养猪专业村”。但是,面上少数农户只借不还、还息挂本、欠本拖息等现象仍然存在。如枫林镇农信社累计发放贷款1049万元,收回贷款700万元。

1、农银互动不够是直接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农村金融部门加快自身发展的有效载体。然而,当前金融部门认为农村投入是周期长、效益差、风险高,经营思路基本是倾向投资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工作项目;部分农民则认为新农村建设资金大部分由国家无偿投入,将金融信贷资金也视为国家政策扶持资金。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影响了农银对资金供需的沟通、影响了农银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是金融政策宣传不够。从调查的情况看,木港镇枣园村胡受组150户农户,了解金融信贷政策的不到10户,目前,该村仅有2户在信用社办理贷款,宣传不够直接影响了信贷投入,影响了农业项目的开发和资源收益的共享。

三是农银协作不够。虽然__县开展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农户”的“农村信用创建”活动已初见成效,但真正农银协作的份额仍然不高,贷款农户占比较小。加之,农村金融机构为适应股份制改革,大幅撤并营业网点,而新农村建设涉及的各类资金较多,因网点太少,缺乏互动载体,导致农村资金异地存储和外流现象严重。农银互动不够,致使金融信贷在农村很多地方是“空白”,直接影响了农村金融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2、支农体系不全是重要原因。

二是农业银行功能错位。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__农行的'市场定位逐步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业,主要支农功能体现在扶贫贷款方面,而扶贫贷款的扶弱性与商业银行效益最大化经营之间相矛盾,扶贫贷款在撬动“三农”困局上功能完全消失,力度大大减弱。

三是农信社力不从心。农信社尽管是农村金融的生力军,但同时也是金融体系中的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农村贷款周转慢、季节性强、业务分散,在建设新农村的高潮中更显单薄,对涉农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根本没有力量去应对。这些问题势必会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双重窘境。

3、金融政策不活是根本原因。

一是信贷审批权限过于集中。单笔发放万元以上的贷款由省级分行审批,万元以下由地(市)分行审批,县级支行只有信贷申报权,农村金融机构实际上已经成为变相的吸存窗口,造成了农村信贷规模逐步缩减。

二是利益与服务位次互换。信贷风险小、收益高是现代金融企业的追求,而农业在金融中被视为是“弱势产业”,最大化目标与扶弱性之间的矛盾,农村资金“非农化”,必然导致金融部门慎贷、惧贷,使饱受资金短缺的农村发展资金缺口更大。

三是信贷手续过严。目前,县级金融部门信贷业务主要放在抵押、质押的传统信贷模式上,而农村贷款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土地、房产等农民拥有的财产均不能做抵押;小组联保或小额信贷由于受额度的限制,只适用于小规模的生产农户;尽管目前农村金融部门采取以信誉为物品替代抵押品,由于农户评级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规定文本,现实存在评定手续过于复杂,信贷人员责任过大,使这方面的业务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农民贷款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农村金融政策的局限性,加剧了资金供求关系的紧张,新农村建设将很难分享到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成果。

1、金融理念由传统向现代延伸。在县域农村经济发展中要彻底打破农民“贷款难”和银行“放贷款”的两难现状,理念革新是先导。

一是变轻贷重存为存贷并重,强化支农意识。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发展也离不开新农村建设。相关金融机构应重新审视自身在农村金融服务中位置,定好位,用好钱,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机遇,抢占先机,树立农村发展我发展,农民增收我增效的观念,积极融入新农村建设这个庞大的金融市场,变“抽吸”为“供养”,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农银双赢。

二是变守门等贷为上门送贷,强化服务意识。金融部门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特点,主动走向市场,寻找项目,打造支农品牌,有针对性地制定信贷营销策略,积极培育新的贷款增长点;要正确认识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立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扩大有效的金融需求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三是变风险掣肘为正面激励,强化经营意识。在强化风险意识的同时,不断完善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让风险承担与收益相匹配。要建立金融投入的正面激励机制,逐步消化各金融机构的政策性包袱,对金融支农投入大、服务优的机构政府予以利息贴补与奖励。建立与财政、税务、农业相关部门的协作与沟通机制,着力解决影响金融投入中的突出问题,研究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金融措施,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2、服务品种由单一向多元延伸。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解决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难题,不能简单地把城市金融发展的模式照搬到农村,要根据农村实际制定区分城市行、农村行的发展策略。把政策性、商业性与民间性金融服务结合起来,不断开发出新的个性化的服务品种。

一是在贷款额度上,实行小、中、大额度并重。单一的小额农贷已不适应当前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的发展需求与消费趋势。要通过“群体信用”、“规模定贷”、“农户联保”、“合作互动”等模式,推行符合民情、迎合民意的授信额度。更多开办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宗农机具购置、农业种养大户基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业务品种。

二是在贷款期限上,实行短、中、长期并存。要按照农业生产规律和要求,合理制定贷款期限,确保农业发展资金“链”不中断。同时可参照按揭贷款的方法,实行一次贷款,分期还款。三是在服务领域上,实行生产、流通、消费并举。金融部门要树立“小客户、大市场”的经营理念,用银团方式、银联方式、主户联营等多样方式,积极支持农村现代物流业的营销;支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品连锁经营;支持建立以集中收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和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四是在风险规避上,实行银、民、保并联。农业生产周期长、产出回报率低、抗御风险能力差等行业特点,迫切要求金融保险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减震器”作用。要研究出商业性保险与政策性保险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充分考虑到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加大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设计出有农业特色,受农民欢迎的农产品运输、季节价格、灾害减收等保险品种来,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消灾避祸,增资增效。

3、农银互动,由“点”向“面”延伸。要结合地方政府发展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选择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村镇实施信用工程建设,以点带面,不断向四周延伸。要加大对农村扶贫龙头企业和小康示范村信贷支持力度,拓展农银互动的渠道和方式。

一是整合金融资源,建立科学合理支农体系。金融支农体系应当涵盖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保险机构,信用担保机构和民间小额贷款担保组织,允许农村信用社、农行、农发行区域内相互融资。要在积极拓宽农发行业务范围、大力倡导农行重返农村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促进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支持农信社做大做强;培育民间小额农贷组织,规范运行机制和操作规程,使之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形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群体联动、有序竞争的格局。要研究农村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政策,允许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寻找资金增值点,保证农村邮政储蓄资金服务新农村建设。

二是发挥金融功效,培育更优更强信贷主体。要充分发挥金融投向的引导和扶植作用,深入调查研究,把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项目中去。同时也要充分依靠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主动联姻,建立健全信息互动和银农协作洽谈制度,把政策性投入与金融性投入链接起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经济主体的组织化程度,把经济主体由个体农户做成集体农庄,由单个产业做成产业集团,做优做强。

三是提高经营水平,增强金融支农的信心。各农村经济主体必须自觉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诚信意识,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建立公司加农户的以工促农的长效运行机制,不断改善金融生态,实现农银良性互动,促进农村经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undefined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在最近几年,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家政府和省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制度来支持个鼓励农村的建设,我所了解的就有全免各种农业税、退耕护岸林、家实施保护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学生学实行两免一补、农业种子费用的补贴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县又实施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一系列优农惠农政策。这些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平,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减轻了农民看病的医疗费用和学生学的沉重负担。

做完这些后,家并没有停止对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支持。近几年来,家又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关于制定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这是中共中央统揽全局、着眼未来、与时俱进的宏伟决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前进。对此我在这段校学习期间,按照校的工作安排和部署。对我乡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况做了静心细致的调查,我学习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同时也学习到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矛盾解决办法并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表达了自己解决问题的看法。

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在20—60岁之间,有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学生。大多数人为中,高中的文化程度。

本次主要是以走访的形式进行调查的。

1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存在哪些问题。

(1)教育方面。

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人教育。此次对于教育状况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学生家长。他们大多数都表示对当地的'教育服务状况满意,学校没有收费的现象。家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给大多数的人减轻了负担,家的减负政策效果体现很明显。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教材并不住寄宿生活费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家长对教育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1、提高农村教学质量。

表现在部分农村教师,在岗不岗。人在学校心在家,不专心讲课不按时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给学生讲课和批改作业时存在敷衍了事现象,有的老师直接是不批改学生的作业。突出问题是在岗在位率不高,有课的老师在校而没课的老师却忙于私事。

2、提高老师的教学平。

个别老师本就文化平不高,自教学能力不强。但人能浑摸鱼同薪不同劳,导致一部分自能力强、业务平高的的老师失去了认真代课教学的积极和进心。致使部分学生外流或者是进了县城的私立和公办学校。

(2)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设备简陋。村民普遍映合作医疗报范围小,比例低,报的医疗费少。对小病、门诊报的比例较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需要住院的大病相对较少。而疼发,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要住院治疗,这一块相对报比例低下。

2、是大部分卫生所都加在村一家中,设施简陋,看病简单,待遇差不合格。有部分人认为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有收费现象。给部分农民看病造消极现象,造利益受损。调查显示品价格较贵,检查太多急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许多农户映,疼发感冒之类的小病,在卫生所只需要二三十元就可以看好的小病。在乡镇卫生院,却要花几百元甚至于千元。

(3)经济方面。

新农村建设实施以前,农民生活普遍比较拮据。都很少有人去建造新房和楼房,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走访了部分农户,归纳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之后,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是农业产业调整方面,农民积极不高。普遍存在怕售难,怕担风险的思想严重。不敢大胆创新,缺乏技术和创新脑。

几年来,在委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明显的效果和改观。

我乡委政府几年来一直喊着一个号,就是‘南部瓜果北部棉,中间挑起大菜篮’这一号。这一号一喊就是几年坚持不变,政府加强引导和督促。目前,我乡的果业发展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我想现有红富士苹果树一万五千余亩,占主要农业产业的二分之一。

2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增强农民收入。

我乡存在劳动力过剩现象,以前农忙过后,劳动力们都闲置在家。整天聚在一起喝酒打牌,以至于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我想的多措并举,政府组织和牵往外输送一批劳动力。再就是本乡在外的有能力的人鼓励他们带动一批,加大了劳务输出力度。使剩余的劳动力有活干,有钱花。让他们有了生活和进的信心,更加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

3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加快我乡经济发展。

几年来,我乡委政府在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劳务输出的同时不忘在招商引资大下功夫,大下功夫。鼓励干部和有名望的农民招商引资,实现我乡工业产业一体化发展道路。前些年,我乡通过努力。利用外资和内因,建起了‘木兰食品有限公司’、‘木兰糖果厂’以及‘丽园服饰有限公司’。虽然这几个企业已具规模,但仍不能满足我乡委政府和当地农民的要求。我乡委政府又痛下功夫,下大功夫。利用一年的时间引来了‘乔治白际服装有限公司’,总投资三亿元的项目工程。已在我县工业园区落地建厂,现已培训熟练技术工人一千余人。预计节后,‘乔治白际服装有限公司’在我县工业园区将正式投产。在委政府的不断努力下,我乡组要领导又引来‘张辰木艺有限公司’。‘张辰木艺有限公司’总占地150亩,投资1.5亿元。现在有关协议已经签订,预计节后在我县工业园区开工典。

这些工业企业,在今后的经济发展道路将会给我乡经济带来很大的推动力和发展潜力。也解决了我乡的部分青年的就业问题,也更加增加了我乡农民的经济收入。

4是建设方面,我乡委政府加强引导。

我乡委政府在村镇建设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专门组织一个队伍对村镇建设进行监督和引导。特别是今年一年来,我乡加大了空心村治理和位村林的改造工作。有效遏制了建盖和违法占地现象,仅空心村治理和围村林改造这一项工作全乡就复耕土地三百余亩。对村镇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今年主要对集镇区进行统一规划。利用空心村治理和围村林改造腾出来的不可复耕的土地进行规划和建设,解决了农民建房没有土地和违法占地等现象。

现在全乡每个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都已通了柏油路或者是泥路。这又有力解决了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以前每逢天下雨老百姓只能各自呆在自己家里。因为到是泥是,给农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即使有急事儿,也只好深一脚浅一脚的趟着泥出行。自从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老百姓的出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我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原有的主干柏油马路的基础每家每户都有一条能把小轿车开到家门的泥路。新农村建设之后,乔集乡五六十年代的泥土路彻底消失了。每家每户也都盖了新楼房,门前屋后也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以前的脏差现象,已经不再存在了。而且每家每户的房屋也都进行了粉刷进行了装修,每家每户的厕所也都进行了改造。有部分农户还利用厕所的建起了沼池,这样既节能又环保。大多数群众都已安装了器和太能,随时都可以有。及解决了老百姓的饮问题又解决了老白写的洗澡问题,现在好多农户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里洗澡。大大改变了农村过去的传统模式,让老百姓有了一个崭新的生活环境。

(5)家和省、市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来支持和鼓励新农村建设?这是这次调查活动中的调查主要问题,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能如此提高农民的积极这个答案也就在这里。为此我走访了部分农户和有关部门,并对他们随做的回答做出了归纳和总结。总结出了家,省、市政府对新农村的建设采取了以下主要鼓励和补助措施:

1、只要村民调整好土地修油路,政府无偿给修路铺油。

2、买汽车给予汽车下乡补助。

3、买家电有家电补贴。

4、安装太能有太能补贴。

1教育方面。

(1)乡政府应该把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人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放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斩落决策。我们必须按照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全力以赴的做好农村教育工作。充分地发挥教育的基础和引领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人才支撑!(2)可以组织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遍布乡村的远程教育网络。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经费保障平。以保障让所有的农村的孩子都能过学读书,共同的长进步。

2医疗方面。

(1)加大政府的宣传和监管力度,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和紧迫的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系全市人民的民心工程。要让的优惠政策,实实在在的在农民体现出来。

从调查况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加强医疗技术人员和医疗设施,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问题。

要加大选产力度,使各级组织和社会都关心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好农村卫生医疗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改变乡村医疗机构设施简陋和陈旧等问题。这是改善和加强农村医疗设施和环境的重要一环。

建议:一是乡镇卫生院要收支两条线,在岗在编的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工资要统筹统发。严格控制价再次搭车加码和提在医院出现,特别是医生的方提更应该得到有效制止。二是对农村卫生所进行整合,规范农村卫生所的功能及村医的工作职责。

(3)增加农村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方便参保农民就医。把有能力,医疗服务状况好、技术强的的骨干力量重点培养。

(4)配齐配强农村医疗机构的设施和器具,让参合农民可以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能力,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免建设小康的长大举措。相信,在中央,务院出台的惠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乡的新农村建设会越来越好!我们也应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为‘中原之崛起东部战略支撑’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意义及目的。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开展,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次调查主要是想发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之进行思考。

(二)调查内容。

我国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三)调查范围:

l、被调查地域:江苏省东台市台南镇董贤村十三组。

2、被调查对象:江苏省东台市台南镇董贤村十三组部分村民。

(四)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xx年1月17日--1月18日,问卷设计、收集资料等。

2、调查阶段:20xx年1月19日--1月20日,问卷发放与填写、访谈等。

3、总结成文阶段:20xx年1月20日--1月21日,资料汇总统计、数据处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与总结。

(五)调查途径。

我们选择了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

(六)问卷填写及回收情况。

在调查中问卷均由被调查者本人独立完成。在本次调查中,除部分调查问卷由于误差形成无效问卷外,有效问卷112份。此外,重点访谈和实地观察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1.被调查者的学历。

a.乡风民俗的改善10%。

b.财富的增加55%。

c.未来的规划25%。

d.其他15%。

a.不了解5%。

b.了解一点10%。

c.基本了解60%。

d.了解很多25%。

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农村的基础设施总体建设还不完善。村里基本没有娱乐设施,农民精神。

生活还比较匮乏;医疗保险制度也相当不完善,据调查35%的农民没有参加医疗保险。

a.村公路的建设50%。

b.自来水20%。

c.卫生设施20%。

d.其他10%。

6.对“您认为当前扶贫开发最应优先做的是什么?”的问题调查情况是。

a.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20%。

b.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养30%。

c.加强建设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医疗改革40%。

d.其他10%。

7.村民承受孩子费用的能力调查结果。

a.可以承受5%。

b.勉强可以80%。

c.承受不了15%。

1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

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基本上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改善了卫生保洁制度,村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2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

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3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

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村里不仅发展了养殖业,还有很多小型的工厂,同时给一大批的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

4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

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有时候大家在村部跳舞。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1农村的各项基础尤为薄弱。

农村居民普遍存在学历不高的现象,对先进的思想和政策难于理解和接受。由于小农意识浓厚,只看重眼前利益及局部利益,对于政府的举措响应不大。甚至一些由于法律知识贫乏、法制意识淡薄,做出损害集体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各个方面都需要建设,道路、住房、卫生医疗等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标准化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县乡村财力薄弱,镇、村二级只能够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运转,根本没有财力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农村薄弱的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和挑战,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农村面貌的,要不断的加强投资和建设。

2农民的积极性不高。

首先,农民没有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以至于他们也无法知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他们需要突出解决的一些问题。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一部分村民对于新农村的了解不多。

一方面,农民受到的切实利益十分有限,医疗卫生设施不完善,看病难问题仍然存在。农民增收不是很明显,各种下乡活动没有到位,业余文化活动不丰富等等。一些短期的职业培训无法提供足够的技能,使他们从事某项职业。而且一些建设需要向农民筹集资金,这对于很大一部分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农民是一种不小的负担。

另一方面,新的建设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由于在农业生产中不正当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农村环境不同程度受污染。一些地区,胡乱引进开发,占田、占地的现象时有出现。开发商为了利益,不仅低价从农民手里购买土地,而且开山毁田。既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

这一切都制约着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农村的建设关键在于农民本身,因此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容忽视。

3.政府部门工作的不足。

政府部门是为人民服务的机构,也对人民的进行管理和约束。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领导者的决策是否正确。要看能不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做到一切为人民服务。

新农村建设当中部分县、乡、村领导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宣传工作不到位,工作没有思路,资金不落实,问题不解决,几乎完全停留在农民自发建设的阶段。领导机构上下不统一、不对应,职能不明确,工作无法协调。

建设只注重表面,有的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光做一些表面工作。建设急于求成,将资金分散,准备工作不足、顾此失彼,“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很严重。而竣工不久的村水泥道路路面就出现了破损、坑洼、翻沙等现象,却没有维护的人员。

还有一些官员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只把自己附近建设好,疏于对其他地方的建设。

1.加强教育力度。

教育是改变农民落后观念,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根本。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要从从根本上改变农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的情况,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要拓宽农民的思路,帮助农民熟悉市场、找准市场。培养起值得农民学习的“土专家”、农民企业家,或为农产品开发、销售服务的致富带头人等,逐步建立农村人才激励机制,树立起农民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以更好的建设新农村。

2.城乡统筹兼顾,城市反哺农村。

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大量资金的投入作为物质保证,这不是农村集体经济自身能够一力承担的。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同理农村的建设也需要城市的大力支持。城市各项发展已经到了一种高度,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许多多新的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不够、环境不好等。这些可以通过对新农村的建设来和谐发展,而农村需要大量的资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使城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因地制宜进行发展。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建立一些乡镇企业,促进农民增收。有些地方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资源进行发展,比如种植一些经济林、果树等,还有可以开展养殖业,以及进行旅游开发,切忌胡乱开发。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进行技术指导,培养起值得大家学习的楷模,树立起农民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使用科技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大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可降解地膜的力度,加强规模化养殖场排污情况的监督管理,减少农业自身导致的污染。

五、总结。

搞好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良好践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保障农村获得更好的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缓解农村贫困、落后现象,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我们只要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对科学发展观的了解,正确处理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用事实来打消村民心中的疑虑与困惑,相信农村科学发展观必将深入民心。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向前发展。

我申请的成绩是80分,我是农村出生的,从小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长大,对她我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中国这只腾飞的巨龙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最近几年,村里的变化也特别大。这几年在外读书,对她渐渐疏远,很多村里面发生的变化不是很清楚,所以报告里应该有些地方考虑的是很片面甚至是错误的。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xx居委会,是xx镇比较大的一个居委会,耕地面积6500亩,户数1126户,人口5025人。虽然是居委会,但是居民主要从事花生、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和外出务工。本次调查,从居委会干部、居民2个层面展开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围绕农村基本情况、农户基本情况及村干部、居民对农村社区建设看法等方面。调查采用现场走访形式,对25户到小区安置、20户货币安置和20户没有拆迁安置的农户进行走访调查。

1、居委会及居民基本情况

调查区域居民家庭平均人口为4.46人,宅基地平均面积为278m2,平均房屋面积为175m2。农民人均收入为元,农户平均年总收入为6.24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784万元,外出务工收入4.46万元,其他类型收入所占比例较小,对于以种植为主的居民,外出务工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2、参与社区建设意愿

从村干部、居民2个角度对当前农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愿进行了调查。村干部参与社区建设意愿调查结果见表1。村干部全部赞同进行农村社区建设,主要原因在于社区建设能够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同时也对社区建设中农民投入较大,社区居住后生活成本增加有所担忧。多数人赞同多层与高层相结合的住房建设模式,户型选择在120~160m2较为集中。对社区建设工作,居委会干部认为政府解决的关键问题依次为:居民就业、拆迁安置补偿政策、村组织建设、社区公共设施配套、社区建设规划、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业生产问题等。调查中,居委会干部同时提出了做好群众工作、先建后拆及小区配套建设问题。

村民参与社区建设意愿调查结果是基本都赞同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这说明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有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同时,这与村干部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宣传是分不开的。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民对社区建设中投入较大、生活成本增加同样有所担忧。关于社区建设方面,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依次为安置补偿问题、安置房分配、生活保障、入学就医、社区规划、农业生产。经调查发现,农民对安置补偿期望较高,而自身投入能力较低,有近90%的农户选择的投入能力为5万~8万元。

选择户型集中在120~160m2,但期望补偿金能够与购房投入相抵或有剩余,房款不足部分有近60%的农户选择贷款。关于安置补偿方式,xx居第一期共拆迁安置185户,102户选择到小区安置,63户选择货币安置,这63户主要是居委会其他地方有住房,还有选择和子女共同生活。社区建设中,农民希望得到政府帮助的方面依次为加大拆迁补偿力度、帮助农民就业、帮助农民贷款、健全公共设施。迁入社区后,农民最关注社区生活设施要配套,从事职业多数人选择外出务工、农业和商业。

(1)、农民支持农村社区建设

调查发现农民认识到通过村庄整合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能够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共享,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因而农民从中受益,这是农民支持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原因。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调查区域农民对该项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积极、正确的认识。

(2)、反映的问题比较集中

村干部、农民对社区建设工作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拆迁安置补偿问题。这是调查中农民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整个工作推进的核心问题。当前农民自身投入能力相对较低,资金筹措途径有限,普遍对拆迁安置中的投入有所担忧。制定政府、农民都能接受的安置补偿方案是实施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二是社区建设规划与设施配套问题。农民普遍关心定居点选择、住房建设模式以及社区设施配套等问题。对于住房建设多数人选择别墅住宅,房屋面积120~160m2较为集中。社区内农民希望水、气、电、网、路等生活设施齐全,入学就医等交通方便。

三是农民就业问题。迁居社区后,农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拓宽农民收入来源,增加收入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在实行土地流转经营的基础上,农民渴望得到更多就业机会。

四是生活成本增加。农民到社区居住后,水、电、气、等方面的支出增多,原有的庭院经济收入减少,再加上物业管理等费用,农民生活成本增加,害怕出现越动越穷的局面。

五是拆迁安置有关问题。这也是调查中农民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很大一部分农民希望政府能够先建后拆,即先建好居住社区后,再进行拆迁。

(3)、农民对政府期望较高

农民对政府期望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期望有较高的拆迁补偿资金,补偿资金能够与社区新建住房房款相抵,甚至有所剩余。但是从xx居一期拆迁安置的185户情况看,补偿金能够到小区安置的户数有92户,有近一半农民获得的补偿金是不够购买新建住房的,需要自身投入。

二是对新建社区条件要求较高,新建社区水、电、网、气、路等生活设施要齐全,并保证就医入学等交通便利。

三是在拆迁安置上,一大部分农民希望政府能做到先安置后拆迁。

总之,社区建设可以解决耕地保护缺动力、工业化城镇化缺土地、农民增收缺渠道、城乡统筹缺抓手、深化体制改革缺平台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抓好农村社区建设对于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只要密切联系实际,积极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本次暑假社会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一个北方的乡村,下面分类介绍一下在这次调查中获得的信息.

(一)农业:“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薯类等,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两耕。

(二)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山东省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学历,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很少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深层次的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三)经济:有人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良和实验,不单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也不单是政府的一相情愿,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也有人说:“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既要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量转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退化的严重后果,哪些大量输出劳务的村落显现的凋敝现象足够我们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迫在眉睫,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以前不少农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2006年,政府投资支持五大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摆在首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共文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及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可以说我们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这里将来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

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有了对农村贫困根源的知识,才能发现和尊重农村事务的规律。了解了这种规律,才可能恰当地处理国家援助与村民“自助”的关系,村民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关系,以及农村眼下的迫切需求与历史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民贫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国家政权的“下沉”,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不是因为“权利”被剥夺,不是因为农民税费负担过重,不是因为城市的剥削,更不是因为农村缺少“基础设施”。中国农民贫穷,有五大根本原因。

1、制造的产品已取代养殖和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农业已成为“产业”。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2、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农村人均耕地少,构成“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一半农产品不进入市场,而是供农民自己消费。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是我们时代最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业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拒绝自种自食,养牛的也得买牛奶喝,对鲜奶进行卫生消毒和包装的是专业工厂。因为引进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农村人从一亿上升到四亿,自由小农经济的成功达到了顶峰。今天,中国在册的农村人口高达九亿,包括将近五亿农业劳动力。尽管农业技术在飞速进步,耕地总量却是固定的,因此,农业领域的劳动积极性空前下降。

3、组织社区合作非常艰难。人们独立自由,不肯合作,习惯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车”来抵制合作组织。中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有两千多年历史,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与工业时代严密的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

4、市场机制摧毁不肯合作的小农。小规模家庭农业无力应付市场上变动不居的成本和销售价格,无力适应市场机制对规模效益的要求,更无力联合起来建立非农的产业。所以,农村整体沦落到破产的边缘:一部分农民陷入绝对贫困,大多数农民陷入相对贫困,农村与城市的鸿沟急剧扩大。市场经济是事实,是农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农村的手段。不组织起来合作,农民就无力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就只能沦落为21世纪里自种自食的“自耕农”。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民阶级必能克服种种困难,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