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课教案(热门17篇)

锦瑟课教案(热门17篇)

ID:6353400

时间:2023-11-08 22:06:35

上传者:LZ文人 锦瑟课教案(热门17篇)

教学工作计划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制定适当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小编搜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但其中有一个诗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党之争,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诗人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首诗。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终年四十六岁,可谓英年早逝。(介绍文学上的贡献及“牛李党争”)。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非常悲凄。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1、“无端”是什么意思?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无缘无故,没有来由,此有发问之意。瑟弦的多少原本是无从发问之事,于无从发问处发问,正表明情绪的强烈浓重,表明心中某种情绪积累已久、积累已深,迫切需要宣泄。

2、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

“弦”“柱”与“华年”相联系,又与上文的“五十”相呼应,表明心中情感的强烈浓重。锦瑟弦多而音繁,则华年事多而情浓。强调“一弦一柱”,则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

3、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既就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又是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瑟为锦瑟,制作精良,装饰华美;人为俊彦,饱读诗书,志气凌云。瑟无端制成了五十弦,人也不明不白地,将近半百了(李商隐只活到46岁,这里说“五十”是取其约数)。

4、作者为何由瑟入笔起兴?(幻灯片无,另讲)。

或者是因为见到锦瑟而引起追忆;或者是因为听人弹瑟而触发感受;或者是因为亲自操瑟而引出心事。这里的不明确是“朦胧”特点的体现,也正是“朦胧”的好处:可以为欣赏者提供更广阔的欣赏品味的空间。

1、典故“庄生梦蝶”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2、典故“杜鹃伤春”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听瑟的感觉:听到锦瑟音哀曲怨,就如听到杜鹃鸟送春归去的凄婉之音。伤逝与无奈:自己年华已逝,事事成空,今生今世恐怕再无转机;死掉之后,也只会如望帝一样留下无限悲凄。不甘之情:望帝之心通过杜鹃之啼传达出来;鼓瑟之人一片心思通过音乐传达出来;我的一片心思则会通过诗作传达出来。不能将其轻弃。

《锦瑟》李商隐语文教案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5)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6)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7)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白话译文】。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

【创作背景】。

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赏析一】。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赏析二】。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死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宋刘攽《贡父诗话》云:“《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引黄朝英《缃素杂记》曰:“义山《锦瑟》诗云……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解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适也;‘望帝……’,怨也;‘沧海……’,清也;‘蓝田……’,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以上咏“青衣”(艳情)说乃小说家言;咏锦瑟说颇得宋人赞同。明人胡应麟于此二说皆疑之。其后说者纷纭,大抵有“自伤生平”(清何焯、汪师韩、薛雪、宋翔凤)说、“悼亡”(清朱鹤龄、朱彝尊、何焯、冯浩、程梦星、姚培谦、近人张采田、孟森等)说、“政治寄托”(清杜诏,近人张采田、岑仲勉等)说、“诗序”(清何焯、王应奎、)说、“寄托不明”(清屈复、近人梁启超)说、“自寓创作”(钱钟书)说等。其中持“悼亡”或“自伤”说者较多。然“悼亡”实际上也是“自伤”的内涵之一,故“自伤”说似更圆通。兹引刘、余《集解》以备参读:“自伤身世之说,较为切实合理。……首联谓见此五十弦之锦瑟,闻其弦弦所发之悲音,不禁怅然而忆己之华年往事。……颔腹二联,即‘思华年’而写回忆中之华年往事,……‘庄生’句系状瑟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用意在‘梦’字‘迷’字。而此种境界亦即以象征诗人身世之如梦似幻,惘然若迷。……‘望帝’句系写瑟声之凄迷哀怨,如泣鹃啼血,着意在‘春心’字、‘托’字。‘春心’本指爱情之向往追求,常用以喻指对理想之追求。……‘望帝’句殆谓己之壮心雄图及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均托之哀怨凄断之诗歌,如望帝之化鹃以自抒哀怨也。杜鹃即作者之诗魂。……‘沧海’句写瑟声之清寥悲苦……正含沧海遗珠之意。……‘蓝田’句似写瑟声之缥缈朦胧……或以喻己所向往追求者,皆望之若有,近之则无。……要之,颔、腹二联并非具体叙述其华年往事,而系借瑟声之迷幻、哀怨、清寥、缥缈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之种种人生遭际、人生境界、人生感受。……末联含义明白……谓上述失意哀伤情事岂待今日追忆方不胜怅恨,即在当时亦惘然若失矣。”

关于这首诗的解读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认为这是一首评悼妻子王氏的诗,首联为“景”,看到素女弹五十弦瑟而触景生情;颔联为比“喻”,借庄周化蝶,杜鹃啼血比喻妻子的死亡;颈联为“幻”,珍珠为之落泪,宝玉为之忧伤;尾联为“感”,情已逝,追思也是惘然!

二是认为这是诗人对逝去年华的追忆,首联为“起”,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之五十年华;颔联为比“承”,在浑然不觉间人生将走到尽头;颈联为“转”,以明珠宝玉比喻自己的才能;尾联为“合”,岁月催人老,一切都是惘然!

文档为doc格式。

《锦瑟》

锦瑟。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四[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出来: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翻译出来: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板书设计]。

六分析其他几种理解。

1、下面摘录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的一段话,以备参考: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补:

1、题解。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2、译诗。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地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3、品典。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4、结构与主题。

1-2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

5-6句: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7-8句: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自己品味。

5、鉴赏要点。

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乐游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锦瑟》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内容,赏析意境。

诗词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所以诗词赏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自读时在初步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品味意境。

3、背诵。

《锦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佳人锦瑟,一工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无限悲感,难言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珠、泪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蓝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古人认为事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看似咏物,实乃一篇借锦瑟以隐题的咏怀之作。

李商隐。

由《无题》“青鸟殷勤为探看”引出作者。

1、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

2、(注释1)主题:悼亡之作。

3、特色:典故雅致精工;基调哀怨悲愁;意境迷离凄婉;语言清丽隽永。

明确:自己年近半百。传统的比兴手法。

望帝化鹃——相思。

南海蛟人——破灭。

蓝山暖玉——迷惘。

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才情不为人知的悲哀;悼亡之作……。

《锦瑟》高中必修二语文教学教案锦瑟高考题

锦瑟。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四[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出来: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翻译出来: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板书设计]。

六分析其他几种理解。

1、下面摘录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的一段话,以备参考: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补:

1、题解。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2、译诗。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地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3、品典。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4、结构与主题。

1-2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

5-6句: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7-8句: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自己品味。

5、鉴赏要点。

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乐游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锦瑟》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四、常见的几种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伤。

五、分析第一种理解: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出来: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翻译出来: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锦瑟》教案

锦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佳人锦瑟,一工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无限悲感,难言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珠、泪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蓝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古人认为事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锦瑟的教案

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首最有名的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二)、学生自读感悟。

1、自读全诗。

2、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

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

3、思考情景间的联系,感悟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1)、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人顿生悲情;接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2)、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明确:第三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飘泊到生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4、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1)、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明确:例句: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2)、比较阅读感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感悟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特征。

王维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确:两诗均以“秋景”为描写对象,但景物特点、绘景方式、抒情方式等有较大差异。王维把山间秋天的月夜写得那么宁静而又富有生气。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晚归浣女,泛舟渔人等等,都给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都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全诗的语言清丽。诗人把秋天写得很清新迷人,一反悲秋的格调。而杜诗则相反。(分析略)。

5、译诗。

风猛天高猿叫声悲哀,岛清沙白鸟飞翔徘徊。

无边的秋叶刷刷落下,没头的长江滚滚奔来。

万里漂泊悲伤居他乡,年老多病一人登高台。

国衰国破可恨白发增。穷困潦倒浊酒也停买。

6、分析《登高》一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表现了作者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感。全诗语言精炼,词约义丰。萧瑟的秋天,诗人的笔下写得有声有色。

首联落笔阔大,在猎猎的秋风中,诗人登上高处,随风传入耳畔的是长啸的猿声,日中所见的是清水白沙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这两句包容了六种物象风、天、猿、渚、沙、鸟。猿鸟哀鸣,飞鸟徘徊,描绘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此联中“风急”二字绝妙精炼,猿哀、鸟鸣及下联的落木萧萧,长江滚滚都是由此产生。

颔联诗人具体描写秋景,“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状景逼真,意境雄浑绵邈。此联已成为后人传诵的名言侍句。以上四句写景,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铺垫,实际上作者已经融情入景,景中已自有情。在写景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萧瑟凄凉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的描绘流露出强烈的感情色彩。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义,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悲秋”二字,使人深感凄怆之情。“常作客”则表明作者飘泊沦徙的生活。“丰年”指暮年,面对苍凉寥廓的秋景,诗人想到自己客居他乡、老迈多病的处境,悲凉之情顿生。“独登台”将凄清的景物和悲凉的心情结合起来,令人顿生同情。

尾联含义深刻,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实,发出了诗人的衰叹。“艰难苦恨”导致了诗人“多病”和“繁霜鬓”的境遇。特别是因多病而断酒,诗人的悲情更难以排遣,这些都道出对时世“艰难”的不满,对自己人生之秋的悲叹。

律诗一般都是中间两联对仗,而且对得自然妥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胡应麟《诗薮》内篇五卷中赞誉它“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还称它是唐人七律中,甚至是古今七律中第一好诗。此诗虽是一首悲歌,但它给予我们的感受不是悲凉和消沉,诗人雄俊奔放的笔势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悲壮豪迈、心胸阔大的感觉。

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前两联的写景为后两联的抒情张本,写秋景,物象含蓄,极富特征,特别是在颈联才点出“秋”字,表明诗人构思用字的精妙。后两联的抒情将国家的现实和诗人遭遇联系起来,感情表露得深沉、旷远,表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功力。

锦瑟的教案

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

锦瑟。

李商隐。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锦瑟教案

3、 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译写法,点读法。

一课时。

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1、 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 亡妻的深情悼念;

3、 作者的自伤。

[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出来: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翻译出来: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锦瑟的教案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该诗。

2、品味诗歌的意境,分析艺术特色。

3、探讨诗歌的主旨,学习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感情,品味意境。

教学难点。

主旨分析。

教学方法。

诵读。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我国唐代,有一位杰出的诗人,他虽没有李白杜甫那样的显赫,但依然是晚唐诗空上最灿烂耀眼的一颗明星,与杜牧一起被人称为“小李杜”,他便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迷倒了所有爱诗的人,让他们喜吟乐道却又无人能解,成了一道千古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锦瑟》,来感受她的神秘和美丽。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先让学生自有诵读,获取对诗歌的初步印象。

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参考译文]。

锦瑟啊,你为什么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念青春华年。我心像庄子,在清晨为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而迷惘。又像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发生之时,早已惘然。

推选两名学生朗读,把握诗歌的情调与韵律。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全班读。

教师范读诗歌,从意象入手领悟感情与意境。

庄生晓梦迷蝴蝶——诗人幻化为披一身灿烂霞光的蝴蝶,向着冉冉升起的旭日,翩翩飞舞。

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国亡身死后,魂化杜鹃,面对流水落花,而啼泣于暮春的寂寥天际。

沧海月明珠有泪——皓月当空,碧波万里,深邃的海面上,细微的风几乎吹不动涟漪,让人分不清月华、珠光和泪水。

蓝田日暖玉生烟——阳光普照,万物增辉,蓝田的群山秀峰间,升腾飘逸着美玉的烟霞。

诵读诗歌的时候,我们要酝酿我们的感情,驰骋我们的想象,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把那些意象转化成优美的图画,生动的视频。在诵读中感动于诗人的哀怨感伤和诗歌如梦如幻的美丽。

涵咏诗歌探究主旨。

通过刚才的诵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锦瑟》一诗的迷离凄婉,我们似乎也触摸到了诗人的哀怨缠绵。那么是否可以说已经读懂了这一首诗?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诵读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试分析诗歌情感主旨。补充资料:

第一联:起兴。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两个“一”字,更加强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觉,既暗示了感觉的细致繁复,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缠绵。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唱,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中间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

第二联:寄情于物,将“晓梦”、“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鹃”之物来表现。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哀怨感伤之情,表达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犹如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

第三联:借景生情,以“沧海月明”、“蓝田日暖”之景象来写“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惘。神话里说,月满则珠圆,可是,月夜下的沧海明珠依然有泪,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深埋水底,不能相见,无人赏识。

最后一联: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所谓“此情”者,指的正是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春心”之深挚、“珠泪”之哀伤与“玉烟”之迷惘,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哀痛,华年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的苦涩悲哀。在暖玉生烟的缥缈里,诗人回望华年往事,追忆往日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们或许沉湎诗的意境而不能自拔,或许已超然诗人的自身感情而无法自已,“此情”之究竟为何情让我们说也说不清楚,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意向,向来也是歧见纷纭,莫衷一是:自伤美人迟暮说,悼亡说,艳情说,锦瑟演奏说,伤唐室之残破说,回顾毕生政治遭遇说等等不一而足。在此我认同是作者自况身世,表现自己怀才见弃的哀怨,以及韶华已逝青春不再的无奈。当然,无论你倾向于哪种理解或做何种认知,最重要的是能感受得到诗歌的美,能在诵读中身心得到愉悦。(尝试背诵)。

艺术特色。

用典工雅基调哀怨意境迷离语言华美。

补充资料:除首联之比兴外,本诗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中间两联。具体分析,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属对工稳。本诗所用四个典故,原本风马牛不相及,诗人立足于自身抒情需要而加以调度驱谴,使其马牛同栏而联姻对偶。从旨意看,四句诗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联属呼应。从形式看,则颔联以“望帝”对“庄生”、以“春心”对“晓梦”、以“托”对“迷”、以“杜鹃”对“蝴蝶”;颈联则以“蓝田”对“沧海”、以“日暖”对“月明”、以“玉生烟”对“珠有泪”,无论词性还是词语结构,都属对工切,一丝不苟。尤其是以“蓝田”对“沧海”,洵是巧妙。“蓝田”本是地名,但作者却借其字面本义,以“田”对“海”(古人常以此两者相对,“沧海桑田”即其显例),以“蓝”对“沧”(“沧”字本义是青色),变借对为工对,由此可见李商隐择字用语的考究。

二是抒情含蓄。这四句诗追怀往昔,并没有指实年月日期和涉及具体的人事内容,而是化用了四个典故,营造出“庄生梦蝶”、“杜鹃伤春”、“明珠落泪”、“良玉生烟”四个静谧、清丽、迷离而含带凄伤的画面,以象征自己的遭际,寓托自己的心境,从而让读者去揣测、体认寄寓其中的心情意绪,去寻味、把握隐伏其下的情感内涵。情感内容虽隐约不明,感伤情调却明显无疑。诗人意寓于象而情现于辞,以含蓄的笔调抒写心曲,使诗显得空灵蕴藉。

三是意境朦胧。此诗营造的四个画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我清丽、静谧,而又如梦似幻,烟云迷离。“庄生”句本就是描绘梦境,“望帝”句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虚幻传说,颈联两句虽有日月映照,但同时又烟雾弥漫、水汽蒸腾。画面的虚幻迷离,抒情的含蓄婉约,典故、象征、暗喻手法的兼举并用,使诗呈现出一种隐约朦胧、云裹雾障的意境,也使历来难以计数的读者于此探隐索微,留恋忘返,极富吸引力。因而,尽管人们对此诗旨意不甚了了,却依然为它的情调、画面、气氛、意境所吸引,吟诵于口而思索于心。

小结该诗,总结方法。

鉴赏诗歌,要以诵读为基础,从意象入手,认真揣摩,将意象重新排列组合,合理想象,仔细体会。读进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作者感情;走出来,分析艺术特色,感受表达效果。

《锦瑟》教案

这首诗历来众说纷纭,难以确解。有的认为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有的认为是悼亡诗,怀念其妻王氏;或是怀念其青年时所爱恋的一位女道士。有的认为是追悼已故宰相李德裕。锦瑟,形容瑟的精美。瑟,古代的一种乐器。

锦瑟教案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但其中有一个诗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党之争,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诗人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 绞尽脑汁, 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 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 , 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首诗。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终年四十六岁,可谓英年早逝。(介绍文学上的贡献及“牛李党争”)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非常悲凄。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1、“无端”是什么意思?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无缘无故,没有来由,此有发问之意。瑟弦的多少原本是无从发问之事,于无从发问处发问,正表明情绪的强烈浓重,表明心中某种情绪积累已久、积累已深,迫切需要宣泄。

2、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

“弦”“柱”与“华年”相联系,又与上文的“五十”相呼应,表明心中情感的强烈浓重。锦瑟弦多而音繁,则华年事多而情浓。强调“一弦一柱”,则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

3、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既就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又是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瑟为锦瑟,制作精良,装饰华美;人为俊彦,饱读诗书,志气凌云。瑟无端制成了五十弦,人也不明不白地,将近半百了(李商隐只活到46岁,这里说“五十”是取其约数)。

4、作者为何由瑟入笔起兴? (幻灯片无,另讲)

或者是因为见到锦瑟而引起追忆;或者是因为听人弹瑟而触发感受;或者是因为亲自操瑟而引出心事。这里的不明确是“朦胧”特点的体现,也正是“朦胧”的好处:可以为欣赏者提供更广阔的欣赏品味的空间。

1、典故“庄生梦蝶”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2、典故“杜鹃伤春”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锦瑟教案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但其中有一个诗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党之争,成为政治大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诗人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首诗。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终年四十六岁,可谓英年早逝。(介绍文学上的贡献及“牛李党争”)。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非常悲凄。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1、“无端”是什么意思?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无缘无故,没有来由,此有发问之意。瑟弦的多少原本是无从发问之事,于无从发问处发问,正表明情绪的强烈浓重,表明心中某种情绪积累已久、积累已深,迫切需要宣泄。

2、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

“弦”“柱”与“华年”相联系,又与上文的“五十”相呼应,表明心中情感的强烈浓重。锦瑟弦多而音繁,则华年事多而情浓。强调“一弦一柱”,则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

3、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既就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又是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瑟为锦瑟,制作精良,装饰华美;人为俊彦,饱读诗书,志气凌云。瑟无端制成了五十弦,人也不明不白地,将近半百了(李商隐只活到46岁,这里说“五十”是取其约数)。

4、作者为何由瑟入笔起兴?(幻灯片无,另讲)。

或者是因为见到锦瑟而引起追忆;或者是因为听人弹瑟而触发感受;或者是因为亲自操瑟而引出心事。这里的不明确是“朦胧”特点的体现,也正是“朦胧”的好处:可以为欣赏者提供更广阔的欣赏品味的空间。

1、典故“庄生梦蝶”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2、典故“杜鹃伤春”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听瑟的感觉:听到锦瑟音哀曲怨,就如听到杜鹃鸟送春归去的凄婉之音。伤逝与无奈:自己年华已逝,事事成空,今生今世恐怕再无转机;死掉之后,也只会如望帝一样留下无限悲凄。不甘之情:望帝之心通过杜鹃之啼传达出来;鼓瑟之人一片心思通过音乐传达出来;我的一片心思则会通过诗作传达出来。不能将其轻弃。惋惜之意:可叹望帝一片赤诚却不能如愿。

锦瑟教案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1、 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 亡妻的深情悼念;

3、 作者的自伤。

[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出来: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翻译出来: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板书设计]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比喻)

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

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典故、传说)

颈联: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

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

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

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直抒胸臆)

锦瑟教案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该诗。

2、品味诗歌的意境,分析艺术特色。

3、探讨诗歌的主旨,学习鉴赏方法。

诵读诗歌,体会感情,品味意境

主旨分析。

诵读

在我国唐代,有一位杰出的诗人,他虽没有李白杜甫那样的显赫,但依然是晚唐诗空上最灿烂耀眼的一颗明星,与杜牧一起被人称为“小李杜”,他便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迷倒了所有爱诗的人,让他们喜吟乐道却又无人能解,成了一道千古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锦瑟》,来感受她的神秘和美丽。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先让学生自有诵读,获取对诗歌的初步印象

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锦瑟啊,你为什么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念青春华年。我心像庄子,在清晨为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而迷惘。又像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发生之时,早已惘然。

推选两名学生朗读,把握诗歌的情调与韵律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全班读。

教师范读诗歌,从意象入手领悟感情与意境

庄生晓梦迷蝴蝶——诗人幻化为披一身灿烂霞光的蝴蝶,向着冉冉升起的旭日,翩翩飞舞。

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国亡身死后,魂化杜鹃,面对流水落花,而啼泣于暮春的寂寥天际。

沧海月明珠有泪——皓月当空,碧波万里,深邃的海面上,细微的风几乎吹不动涟漪,让人分不清月华、珠光和泪水。

蓝田日暖玉生烟——阳光普照,万物增辉,蓝田的群山秀峰间,升腾飘逸着美玉的烟霞。

诵读诗歌的时候,我们要酝酿我们的感情,驰骋我们的想象,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把那些意象转化成优美的图画,生动的视频。在诵读中感动于诗人的哀怨感伤和诗歌如梦如幻的美丽。

通过刚才的诵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锦瑟》一诗的迷离凄婉,我们似乎也触摸到了诗人的哀怨缠绵。那么是否可以说已经读懂了这一首诗?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诵读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试分析诗歌情感主旨。补充资料:

第一联:起兴。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两个“一”字,更加强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觉,既暗示了感觉的细致繁复,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缠绵。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唱,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中间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

第二联:寄情于物,将“晓梦”、“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鹃”之物来表现。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哀怨感伤之情,表达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犹如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

第三联:借景生情,以“沧海月明”、“蓝田日暖”之景象来写“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惘。神话里说,月满则珠圆,可是,月夜下的沧海明珠依然有泪,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深埋水底,不能相见,无人赏识。

最后一联: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所谓“此情”者,指的正是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春心” 之深挚、“珠泪”之哀伤与“玉烟”之迷惘,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哀痛,华年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的苦涩悲哀。在暖玉生烟的缥缈里,诗人回望华年往事,追忆往日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们或许沉湎诗的意境而不能自拔,或许已超然诗人的自身感情而无法自已,“此情”之究竟为何情让我们说也说不清楚,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意向,向来也是歧见纷纭,莫衷一是:自伤美人迟暮说,悼亡说,艳情说,锦瑟演奏说,伤唐室之残破说,回顾毕生政治遭遇说等等不一而足。在此我认同是作者自况身世,表现自己怀才见弃的哀怨,以及韶华已逝青春不再的无奈。当然,无论你倾向于哪种理解或做何种认知,最重要的是能感受得到诗歌的美,能在诵读中身心得到愉悦。 (尝试背诵)

用典工雅 基调哀怨 意境迷离 语言华美

补充资料:除首联之比兴外,本诗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中间两联。具体分析,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属对工稳。本诗所用四个典故,原本风马牛不相及,诗人立足于自身抒情需要而加以调度驱谴,使其马牛同栏而联姻对偶。从旨意看,四句诗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联属呼应。从形式看,则颔联以“望帝”对“庄生”、以“春心”对“晓梦”、以“托”对“迷”、以“杜鹃”对“蝴蝶”;颈联则以“蓝田”对“沧海”、以“日暖”对“月明”、以“玉生烟”对“珠有泪”,无论词性还是词语结构,都属对工切,一丝不苟。尤其是以“蓝田”对“沧海”,洵是巧妙。“蓝田”本是地名,但作者却借其字面本义,以“田”对“海”(古人常以此两者相对,“沧海桑田”即其显例),以“蓝”对“沧”(“沧”字本义是青色),变借对为工对,由此可见李商隐择字用语的考究。

二是抒情含蓄。这四句诗追怀往昔,并没有指实年月日期和涉及具体的人事内容,而是化用了四个典故,营造出“庄生梦蝶”、“杜鹃伤春”、“明珠落泪”、“良玉生烟”四个静谧、清丽、迷离而含带凄伤的画面,以象征自己的遭际,寓托自己的心境,从而让读者去揣测、体认寄寓其中的心情意绪,去寻味、把握隐伏其下的情感内涵。情感内容虽隐约不明,感伤情调却明显无疑。诗人意寓于象而情现于辞,以含蓄的笔调抒写心曲,使诗显得空灵蕴藉。

三是意境朦胧。此诗营造的四个画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我清丽、静谧,而又如梦似幻,烟云迷离。“庄生”句本就是描绘梦境,“望帝”句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虚幻传说,颈联两句虽有日月映照,但同时又烟雾弥漫、水汽蒸腾。画面的虚幻迷离,抒情的含蓄婉约,典故、象征、暗喻手法的兼举并用,使诗呈现出一种隐约朦胧、云裹雾障的意境,也使历来难以计数的读者于此探隐索微,留恋忘返,极富吸引力。因而,尽管人们对此诗旨意不甚了了,却依然为它的情调、画面、气氛、意境所吸引,吟诵于口而思索于心。

鉴赏诗歌,要以诵读为基础,从意象入手,认真揣摩,将意象重新排列组合,合理想象,仔细体会。读进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作者感情;走出来,分析艺术特色,感受表达效果。

《锦瑟》教案

见《李义山诗集》。诗述恋人间相见不易,别时更为难舍难分。相思之深如春蚕之至死而丝尽,悉绪之切似蜡炬之成灰而泪干。悬想恋人应于晓镜中觉云鬓已改,于夜吟时感月色凄寒。所隔不远,深望青鸟使者一探音问。诗歌曲曲写出恋人相爱而间隔受阻的痛苦、缠绵心声。或回顾前事,或瞻望未来,或空中悬想,或直抒胸臆,寄情比兴,萦回往复,透彻表现出甜蜜而辛酸的柔情蜜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