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项目的实施方案(专业17篇)

旅游项目的实施方案(专业17篇)

ID:6378886

时间:2023-11-09 08:40:57

上传者:书香墨 旅游项目的实施方案(专业17篇)

无论是企业的发展方向还是政府的政策措施,都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以下是一些实施方案的经典案例分享,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创新和思路。

项目的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各股室要从构建和谐社会、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民生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增加紧迫性和责任感。同时各乡镇(街道)也要加强领导,要加强业务学习,准确把握人口计生中民生工程的各项政策,不断提高执行民生工程的政策水平。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精心安排,严密组织,狠抓落实。要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使群众满意,确保民生工程目标顺利实施。

(三)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各乡镇(街道)要统筹谋划民生工程宣传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专题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实效。广泛宣传优生优育检测、计生家庭奖扶、二女扎法定奖励等政策措施,做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民生工程的实施,提高民生工程知晓度。

(四)加强督促检查,务求工作实效。领导小组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定期组织综合督查,注重提高督查效果。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确保民生工程如期完成。

健康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落实《“健康中国20xx”规划纲要》及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和文旅发展大会精神,推动健康服务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局《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卫规划发〔2017〕30号)及《“健康四川20xx”规划纲要》《四川省康养旅游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四川实际,提出进一步推动健康旅游发展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健康旅游广阔融合发展空间,满足人民健康旅游消费需求,推动健康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健康四川”注入新动力,培育新动能。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导向、市场驱动。政府加强对健康旅游的规划引导,提高健康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坚持文化传承、持续发展。把健康旅游作为促进四川健康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健康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促进健康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特色发展、品牌提升。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各地健康旅游发展重点任务,通过重大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发展和集聚发展。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健康旅游领域知名品牌,塑造产品核心价值。

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开展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试点建设,打造一批以提高供给能力、培育消费市场、优化政策环境为主的高端医疗、中医药特色、康复疗养、休闲养生健康旅游品牌典范。继续有序稳步推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建设。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发挥四川医疗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创建集医疗护理、健康管理、康复保健、休闲养生、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医疗旅游服务贸易示范区,培育中医康养、口腔、医美等国际医疗旅游品牌及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力争将四川打造成为全国医疗康养旅游目的地。

到20xx年,全面形成“医、康、养、健、智”五位一体的健康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健康旅游繁荣发展,人民健康及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健康旅游产业强省和国际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一)优化健康旅游发展布局。

围绕“5+1”现代产业体系和服务业“4+6”重点产业培育方案,根据“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统筹全省各地健康产业资源,全面优化我省健康旅游产业布局,着眼各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突出产业聚集,强化区域协同,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在全省范围内培育一大批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高、配套完善、优势明显的健康产业集群。

(二)丰富旅游产品升级消费业态。

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优化配套体系,完善健康旅游产业链的整体发展架构,提高旅游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打造多元化旅游消费产品,全面提升健康旅游消费供给。促进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实现有机融合、错位衔接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1、开发高端医疗旅游产品。依托我省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发展高端医疗、精准医疗、消费医疗,积极打造医疗旅游全产业链,重点开发疑难疾病诊疗、辅助生殖健康、中医保健理疗、整形美容等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社会医疗服务,完善国际金融保险服务体系,打造集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一体的实体型现代化国际健康服务园区,支持国际医疗消费中心建设。推动旅游景区与医疗机构合作,将健康管理模式引入到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开发中,帮助游客完成寻名医、挂号及病后康复等一系列整体健康管理,实现“健康管理+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医疗康养旅游新模式。

2、开发休闲养生旅游产品。以我省知名森林康养项目、旅游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为载体重点开发森林康养、中西医医疗养生、美食养生、道教养生、藏药浴养、茶道养生、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养生、阳光冬暖养生度假、禅养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风景旅游区设置连锁门诊部开展医疗与养生保健服务,支持中医药体验、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健康旅游路线品牌建设。持续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建设,推出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路线,推广针灸、推拿、足浴及刮痧等系列化的中医理疗项目。继续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巩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交流,拓展海外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务。抢抓我省新冠疫情后健康产业转移升级机遇,构建“研发、生产、治疗、康复、生活、养老”一体的阶梯发展态势。有效整合民族医药与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藏传佛教、历史文化、民间民俗等资源,壮大四川民族医药文化旅游产业。

3、开发健康文化旅游产品。结合我省丰富的佛、道、长寿、茶道等养生文化,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开发具有四川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加速现代中医药发展,推进“三个一批”建设,支持建设一批主题鲜明、业态聚集和旅游服务功能完备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园区。利用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等资源,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文化体验产品,鼓励景区在旅游功能和旅游活动体现中医药文化元素,通过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内部装饰、景观小品、环境设计、名称意象等方式,形成文化度假旅游氛围,支持各旅游景区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开发旅游度假区、养老社区、康养旅游小镇、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项目建设。

4、开发融合型健康旅游产品。依托我省天府旅游名县建设及文化旅游产业优势,开发多向融合的综合型健康旅游产品。鼓励健康旅游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演艺娱乐、体育运动等有效融合,创作一批健康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与科技、教育结合,支持国家级及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开展中医药健康研学旅游,鼓励我省生物技术等机构开展公益性研学旅游活动、企业开展科技旅游。支持康养旅游基地等项目建设;与体育相结合,抢救、挖掘和弘扬具有四川特色的传统运动健身项目,鼓励地方结合当地特色发展中医传统运动健身休闲产业。

(三)加快产业集群集聚成型。

1、做强产业发展载体。指导地方依托当地药材资源、制造产业、医疗服务、科技研发等优势,以健康旅游为统筹,以产业融合为特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鼓励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支持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健康旅游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健康产业园区实施景观化工程,完善旅游功能,形成一批国家(省)级健康旅游品牌。

2、开发特色旅游线路。深度挖掘我省历史名医文化、藏羌彝医药文化、彭祖长寿文化及道教、佛教等养生文化,开发中医药观光、文化体验、特色医疗、疗养康复旅游等主题旅游线路。在继承“道教养生、佛教养生、长寿文化、阳光旅游”等主题旅游线路基础上开发“日光、水疗、地热、温泉”等特色健康旅游线路。鼓励旅行社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及推出中医药健康旅游主题线路。通过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合理发展健康乡村旅游。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满足更多游客对新时代旅游的需求。

3、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坚持名企、名品、名牌、名区联动发展,鼓励企业开展品牌营销,支持健康旅游景点在农业、旅游、卫生等多领域申报创建品牌,支持品牌中医药健康企业在制备工艺、临床用途及包装等多方面申请国内外专利。鼓励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与认证。以名优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生产企业为核心和支点,将企业名牌驱动和区域品牌打造结合起来,构建形成品牌优势产业和知名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与科研团队开展朝向旅游应用的源头创新,发展旅游新业态,推动健康旅游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发展,提升旅游业的现代化水平。

(四)创新健康旅游发展模式。

1、创新融合发展模式。鼓励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引入“治未病”新业态,发挥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的服务技术指导作用,对景区“治未病”服务进行推广、培训等。鼓励兴办养生保健机构,鼓励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与景区合作。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在人才、管理、服务、技术、品牌等方面建立协议合作关系,允许公立医院根据规划和需求,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景区医疗养生保健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合作。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景区开办中医传承工作室、门诊部及诊所。

2、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放大我省健康产业转移升级机遇,协调具备条件的市(州)承接部分行业,构建“治疗、康复、生活、康养”的健康旅游阶梯发展新态势。鼓励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养生保健产品生产企业、中华老字号名店、博物馆等依托品牌优势发展旅游,鼓励医疗机构自主经营健康旅游项目,积极探索医疗机构与旅游景区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开展全权委托管理、特许经营、加盟经营、协助管理、投资参股管理等多元经营管理模式。

3、创新营销宣传模式。将健康旅游列为全省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工作重点,积极运用现代媒体营销、中介机构宣传、举办或参加健康旅游博览会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我省国际知名健康旅游目的地形象。探索举办四川康养旅游文化节,策划“四川十佳康养旅游地”评选、“四川康养旅游免费体验者”等活动。探索发布康养旅游指数,有效引导游客消费。

(五)培养健康旅游人才队伍。

加强健康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开展梯度培养模式,职业化培养健康旅游高级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有效充实健康旅游发展的内涵,提升新时期健康旅游发展水平。依托省内著名的医疗、教育机构提供有力的人才储备和后备支持,打造全国健康旅游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依托我省高层次中医药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中医药院校等优质资源,组建跨学科、专业化的四川中医药健康旅游专家人才库,支持旅游院校与中医药院校合作,联合培养复合型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

(一)完善部门协作机制。

依托健康四川行动推进委员会,建立四川省健康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统筹协调力度,制订年度实施计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品牌培育、政策研究,加强统计监测工作,健全相关信息发布制度。各市(州)要强化部门协作,齐抓共促,共同推动健康服务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二)开展试点示范建设。

联合文旅厅开展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选择具备较好发展基础,布局科学合理,聚集到达一定规模并具备区域特色优势,地方政府资源高度支持的地域,打造一批典型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探索形成一批健康旅游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应用,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三)建立投融资引导机制。

建立健康旅游项目库,筛选确定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统筹省级现有资金渠道扶持全省重大健康旅游项目。加大健康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发挥政府扶持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健康旅游开发建设,建立健康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健康旅游在建项目动态管理,确保落地见效,为投资长期增长提供后续动力。

(四)健全政策标准体系。

强化政策研究,加大对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市场准入和行业规范建设,制定出台健全健康旅游监管体系的具体措施。逐步建立一套“1+n+m”(“1”指健康旅游,“n”指医疗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养老旅游、温泉旅游、生态康养旅游等,“m”指按摩、足浴、针灸等)标准体系,指导规范各类健康旅游活动,开展统计监测,不断提升我省健康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健康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19〕33号)精神,充分发挥我市的自然生态优势,加快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和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医、康、养、健”产业要素,推进健康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健康产品供给,优化健康服务,把大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新兴产业,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到20xx年,健康旅游及紧密关联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3%;建成市级以上健康旅游集聚区5个以上,健康主题小镇3个以上,形成5个以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健康旅游品牌。实现特色健康服务与旅游服务融合发展,服务模式和服务标准不断健全,新业态大量涌现,成为国内著名健康旅游目的地和宜居康养胜地。

(一)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3、推进医养结合。推进不少于3家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试点,发挥互补优势,推进医养深度融合。出台社会办医疗机构跨部门审批流程相关制度,实施“一事通办”审批事项清单。将符合医保协议管理规定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民政局、医疗保障局,配合单位:市行政审批局)

(二)重点推进健康旅游产业

(三)发展壮大医疗医药产业

1、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桂林区域医疗中心,重点推进桂林旅游综合医院建设,确保20xx年投入运营;加快推进区域医疗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鼓励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与安全等设施,构建区域性游客医疗急救服务网络,健全医疗急救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急救网络旅游景区景点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发展特色医药产业。以特色中药民族药和医疗器械为重点,进一步发挥桂林喉口类、抗泌尿系统感染等中成药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现代中药产业,扶持一批壮瑶药材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支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路线,进一步提升崇华中医街服务内涵;充分发挥我市在临床检验设备及配套试剂、超声波洁牙设备等方面的生产研发优势,进一步巩固现有的生化分析仪、牙周治疗仪、光固化机等优势产品市场,打造桂林智慧医疗产业链。(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四)提升发展健康食品产业

1、大力发展健康食品。利用桂林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加快食用菌、罗汉果、芋头、马蹄、果脯、果蔬萃取、速冻菜、脱水菜等产品产业化发展,积极研发一批健康饮品、健康食品等系列产品。(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商务局、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

2、支持发展营养膳食。挖掘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开发具有桂林地域特色的药膳、滋补类膳食,加快培育桂林养生功能菜系列,建设一批以健康饮食、食疗养生为主题的餐饮和名店,深度开发便携型桂林米粉等方便食品,打造一批桂林特色营养膳食知名品牌。(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

(五)培育发展健康运动产业

(六)加快重点工程和集聚区建设

(七)优化健康产业发展环境

1、简化审批手续。全面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实现企业开办“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张网络、一个工作日”,打通企业办证最后一公里,推动建立联审联批制度。切实降低健康产业相关企业成本,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行政审批局)

2、强化招商引资。不定期开展有关生物医药、健康管理、智慧医疗等专题招商,通过项目建设、产业链条合作、参股合资、品牌管理、平台运营等方式,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健康产业企业机构。(牵头单位:市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体育局)

3、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大对健康产业发展的宣传报道,宣传推广各类健康产品,营造健康产业发展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委、桂林日报社、桂林广播电视台)

(八)落实提供各项政策支持

1、落实用地保障。将健康产业项目用地纳入国土空间利用总体规划。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前提下,可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供地。鼓励将未开发房地产用地通过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转型用于健康养老项目用地。对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腾退的用地用房,适宜的要优先用于社区养老服务。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内增加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的,可不增收土地价款;若后续调整为营利性养老服务的,应补缴相应土地价款。(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

2、争取资金支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要求,做好项目储备,全力争取中央及自治区的资金支持,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城企联动普惠养老工作,争取普惠养老支持资金。积极开展政银企合作,创新符合健康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利用外资发展我市健康产业。(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体育局、金融办)

3、落实税费优惠。对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企业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减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非公立医疗机构用水、用电、用气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机构与公立养老机构同等享受用水、用电、用气、有线电视收费等优惠政策。支持用电量达到要求的大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牵头单位:市税务局、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卫生健康委)

4、加强人才建设。依托桂林现有高等院校、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丰富和优化相关学科和专业,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规范并加快培养护士、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医学英语、营销运营等从业人员,为全市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各层次服务人才。加强针对健康医疗服务机构、国际旅行健康咨询机构、旅游服务机构等相关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旅游的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鼓励探索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技术及服务人才有序流动机制。(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体育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市健康产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成员单位由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做好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解决我市健康产业发展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要按照本方案要求,上下联动,狠抓工作落实。

(二)明确责任分工。牵头部门对分工任务负总责,并指定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认真抓好组织协调;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推进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其他配合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分工,积极支持,共同完成好所承担的任务。

(三)强化督促问效。市健康产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要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衔接沟通,对照工作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并将年度任务落实情况报市人民政府。对工作扎实、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懈怠、推进不力的要依规严肃处理。

项目的实施方案

充分利用名师大讲堂光盘和网络等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促进优质教学成果的应用和共享,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立足我校教师的现状和发展需求,坚持学、研、用相结合,以努力提升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增强课程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培训,使我校教师在师德修养、新课程理念、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能力、小学学科教学素养与教研能力、专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通过名师大讲堂光盘和网络培训,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网络学习能力及交流与分享的能力。

2、通过远程网络学习和在岗实践,指导老师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学会复杂性专业思考,积极改进教学工作,撰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名师点评稿、教案、教学反思、教研论文等积累优质资源。

本项目的基本内容为:名师大讲堂光盘学习、网络课堂观摩等。

集中组织进行光盘学习和个人进入网络学习。

本项培训项目时间为一学年,集中组织光盘和网络学习,撰写学习心得。

1、网络学习名师大讲堂:

****年上半年温州市名师大讲堂活动安排。

期数。

时间。

主讲人。

学科。

主讲内容。

八(总第87期)。

4月20日(周五)下午3:00-4:30。

池昌斌浙江省特级教师(平阳县中心小学)。

小学品德。

追寻最有儿童生命气息。

的品德课堂教学。

九(总第88期)。

4月26日(周四)下午3:00-4:30。

朱小雪温州市名师(温州市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探究活动——小学。

科学课堂的生命。

十(总第89期)。

4月27日(周五)下午3:00-4:30。

沈雨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小学英语。

语篇意识背景下的。

语用文本构建策略。

2、光盘学习名师大讲堂:

项目的实施方案

**公司:。

自(发生欠款的时间)起我公司欠贵司货款人民币*万元,现承诺贵司在下述期限内还款,如有任何一期未予及时偿付,贵司有权要求我方另行支付每日欠款全额万分之六的违约金及贵司发生诉讼的费用损失**元。

一、(时间)前还款**万元;

二、。.。

三、。.。

欠款人(盖章):。

健康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xx〕11号),结合宣城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导,以建设健康城市为统揽,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抢抓国家、省健康产业发展政策机遇,依托我市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和配套的产业支持,打造“健康宣城、养生福地”城市名片,大力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健康养老、中医药养生、健康旅游等健康服务产业。到20xx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产业总规模达到300亿元左右,建成“长三角”以至华东地区知名的健康休闲养生养老目的地、全国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孵化和集聚发展城市、打造全国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一)建设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孵化和集聚发展城市。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康复、调理、养生等方面的优势,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机构、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着力建设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孵化和集聚发展城市。

大力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市、县、乡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扎实推进宣城市中医医院、郎溪县中医医院、广德县中医医院、宁国市中医医院、旌德县中医医院新建工程。推动宣城市中医院创建为三级中医医院,泾县中医医院创建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推动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全市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设有“中医堂”,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个,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8个以上和市级重点专科30个以上。(市卫生局、各县市区政府等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利用资源优势,支持开发中医诊疗、康复理疗、养生保健等医疗器械和设备。(市食药监局、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招商局、市商务局等负责)积极引进省外优势品牌,优化中药产品结构,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合资、合作、独资等多种形成,参与中医药健康产业开发,促进中药产业优化升级,催生现代中药产业集群,使宣城成为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药制造产业基地。(市发改委、市食药监局、市卫生局、市招商局、市商务局等负责)扩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植基地规模,提升中药材加工能力。按照基地化布局、标准化建设、道地化种植的原则,重点打造宣木瓜、宁钱胡、太子参、灵芝等道地药材的基地化种植。(市农委、市食药监局、市发改委、市招商局、市商务局等负责)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省食药监局和省农委支持,培育1-2个产值超3亿元的规模型、带动型、引领型中成药加工龙头产业集群,打造2-3个销售超亿元的知名产品。广泛招商引资,催生和扶持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中成药和保健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使之在健康产业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市食药监局、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招商局、市商务局、市农委、市规划局、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负责)

打造“一园一街一基地”工程。大力发挥我市新安医学和地方中药材特色优势,在宣城城区规划建设“一园一街一基地”工程。到20xx年,依托国家级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药械健康产业园和精方骨科用药产业园,争取同仁堂等知名企业落户发展,加大中成药开发利用和中药材电子商务等健康养生产业培育孵化,建设“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产融园”;(市发改委、市食药监局、市卫生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市规划局、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负责。)鼓励名老中医开设国医堂、国药堂、艾灸堂和养生堂等,规划并建成以传统中医、药膳、药浴、艾灸、火罐、中药养颜美容等中医药传统技术为特色的“中医药健康养生体验一条街”;(市规划局、市卫生局、市食药监局等负责)通过建设新安医学展示馆、中医药文化广场和中药植物园等项目,创建成“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市卫生局、市食药监局、市规划局、市建委等负责)

(二)打造全国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以中医药健康养生为主线,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养生系统工程和提高健康养生养老专业化发展水平,创建全国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示范区。

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养生工程。积极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发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和中医康复疗法。全市中医医院均设置“治未病”中心,为群众提供养生保健、体质辨识、中药调护、保健品消费指导等多样化服务。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和新农合支付范围,促进针灸、推拿等特色中医医疗康复保健服务业健康发展。(市卫生局、市食药监局等负责)

提高健康养生养老专业化发展水平。贯彻执行《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宣政秘[20xx]314号),制定发展健康养生养老规划,以健康养老、休闲养生为重点,在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积极打造特色健康养生养老休闲区,带动全市县域健康养生养老事业发展。发展中医养生、保健、药膳,积极打造养生养老基地。到20xx年,全市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不少于45张;融入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符合标准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8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卫生局等负责)

(三)建设华东地区重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宣城优越的生态优势,加快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八大工程,依据《宣城市美好乡村休闲养生旅游概念性规划》,积极发展以健康为主题的旅游产业,促进健康服务产业与旅游良性互动、深度融合,把我市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将健康养生与文房四宝、诗词文化等体育文化旅游特色相结合,充分依托中国文房四宝旅游文化节,举办健康养生旅游文化节。重点依托夏渡森林公园、中国鳄鱼湖景区等景区,打造城南近郊生态养生旅游度假区;依托桃花潭风景名胜区、查济古建筑群景区、太平湖景区等自然山水条件,结合皖南文房四宝文化资源和新四军军部红色旅游资源,建立大桃花潭生态养生度假旅游示范园区。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推出以“体育旅游,快乐健康”为主题的体育健身和体育休闲旅游,打造一批包括漂流、探险、攀岩、自行车、水上运动等各具特色的精品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市教体局、市发改委等负责)

(四)加快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按照专业化、规范化、差异化的方向,大力发展医学整形美容、康复护理、健康咨询、心理辅导、体育健身、人才培训等健康服务。

大力发展医学整形美容。依托宛陵湖优越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在周边规划建设以医学整形、医学美容为主的医学整形美容园区,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医学整形美容医院,中外合资投资新建一所二级以上美容整形医院,把医学整形美容园区打造成华东地区设备最先进、技术最领先、项目最齐全的高端医学整形美容中心。(市卫生局、市规划局、市人社局等负责)

加强康复护理医疗服务。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各种康复医疗资源,逐步建立分层次、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疗服务、残疾预防、康复健康教育等职能,支持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1—2所二级以上康复护理医院。建立康复医疗机构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机制,提升康复服务专业化水平。(市卫生局、市规划局、市人社局等负责)

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引导体检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开发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开展疾病预防、检后跟踪干预等服务,开展连锁经营。加快发展心理健康服务,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培育2-3所提供心理咨询、母婴照料等服务的大型专业服务机构(市卫生局、市人社局等负责)

发展全民体育健身。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运动健身培训,普及运动健身科学知识。加快市体育中心建设步伐,每个县市均建有1个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到20xx年,建成中心城市“10-15分钟健身圈”,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体育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群众体育锻炼意识明显增强、身体素质不断提高。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市教体局、市发改委等负责)

建设健康养生人才培训基地。依托宣城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健康养生管理学院,开设养生保健、中医健康管理、医养旅游、养老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亚健康调理等专业,填补国内健康养生相关专业空白;(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宣州区政府、市教体局、市发改委等负责)积极同中国中医科学院等中医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通过设立分院、开展科研成果技术转化等形式,建设中医药健康养生人才培训基地。(市卫生局、市教体局、市发改委等负责)同时,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健康服务相关专业,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规范并加快培养护理员、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健康旅游引导员等从业人员。(市教体局、市发改委等负责)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市卫生局、市人社局等负责)

培育专业化第三方机构。支持社会资本投资设立医学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和医学独立实验室,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建立第三方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医学检验、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服务外包。完善医药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加强第三方服务质量认证和监管。(市卫生局、市科技局、市食药监局等负责)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健康服务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健康服务业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重大问题协调。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措施、一个精品”的要求,加强对各责任单位的绩效考评。建立“联席会议”、“定时通报”、“限时办结”、“台账管理”等制度,以畅通高效的制度机制推进健康服务业产业加速发展。

(二)争取政策支持。编制我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运用国家、省新兴产业、科技、人才等专项资金,在重大项目立项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省促进健康服务业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和扶持政策。积极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沟通和合作,批准并指导我市建设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孵化和集聚发展城市。

(三)推动项目建设。加大健康服务业产业领域开放力度,着眼宣城健康服务业产业市场需求,采取培内与引外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和专业健康管理公司,建设高端健康服务业产业项目。建立宣城市健康服务业产业重点项目认定制度,完善市重点服务业产业项目库,每年筛选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健康服务业产业项目重点培育。加强重点项目推进,简化审批程序,营造良好建设环境,为促进健康服务业产业提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四)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加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的有效衔接,统筹保障医疗等健康服务业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将健康服务业产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健康服务业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安排健康服务业产业项目用地空间,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

(五)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深入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各地、各部门要把发展健康服务业产业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和职责分工,抓紧制定配套文件。各县区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抓好贯彻落实。

健康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为大力发展健康旅游,振兴发展新经济,满足群众对身心健康的需要,提升全市人民幸福指数,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力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根据省卫健委等九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我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有关重大决策部署,依托我市健康服务资源和旅游资源,充分激发和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打造和延伸产业链,开发健康旅游产品,大力促进健康资源与旅游深度融合,为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强化政府在健康旅游体制建设、标准规范制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健康和旅游纵深融合,营造良好的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

2、立足本地、创新发展。立足我市实际,充分发挥现有健康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开发特色化健康旅游服务,创新发展方式,扩大辐射范围,提升联接能力,构建具有吉安地域特色的健康旅游发展机制和经营模式。

3、交流合作、开放共赢。积极融入省内外区域合作,借鉴省内外优秀经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我市健康旅游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提升我市健康旅游机构在省内外的综合竞争力。

4、统筹推进、分步实施。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合理布局,选择我市条件具备的地区开展健康旅游试点,积极探索健康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形式及路径,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健康旅游有序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xx年,逐步开展健康旅游示范项目、示范基地和示范区的申报和建设工作,配合省里做好“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建设,开发一批蕴含吉安特色的健康旅游产品,加快吉安健康旅游特色品牌建设,夯实我市健康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健康服务与旅游紧密结合。

到20xx年,全市健康旅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健康旅游产业布局合理,健康旅游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多层次、多业态的健康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健康旅游市场运行和保障机制基本健全,吸引更多省内外游客将吉安作为健康旅游目的地,产业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

(四)发展和丰富健康旅游产品

依托我市现有医疗健康和旅游资源,重点突出各地具有吉安特色的系列产品,打造吉安健康旅游产业链。

1、突出中医药资源优势,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发挥吉安生态、文化资源富集的资源优势和名山秀水的品牌优势,利用中医药特色资源,推动中医药与旅游休闲有机融合,大力开发具有吉安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优先在景点景区设立热敏灸体验馆,建设热敏灸小镇,打造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等与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在井冈山、武功山、青原山、玉笥山等地打造一批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及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基地,力争建设1-2个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市卫健委、市文广新旅局,排名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突出特色医疗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医疗型健康旅游服务。融合各项资源,选择区位理想、医疗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康养条件齐全、生态环境好的县(市、区),打造涵盖医疗保健、中医药、康体运动、绿色生态、古文化、红色基因、医养结合等于一体的全链条、多功能的综合型健康旅游目的地。(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新旅局、市工信局、市教体局)

鼓励社会资本提供以健康体检和疾病治疗为主的综合医疗服务,打造集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一体的实体型现代化健康服务园区。加强“高、精、尖”卫生人才的引进,组建高端医疗团队、特色诊疗服务团队,努力建设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医疗旅游机构。(市卫健委)

3、突出医养结合资源优势,发展医养结合型健康旅游服务。整合闲置医疗资源向医养结合型老年康复护理院建设发展服务转型。依托我市医疗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以医疗、养老为主题,开发集医疗、康复、保健、养老等功能为一体的健康旅游产品。丰富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供给,推进智能健康养老应用,推进我市医养结合型健康旅游服务业发展。(市卫健委、市工信局)

4、突出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生态型健康旅游服务。依托我市生态资源特色优势,强化生态资源的医疗、保健、康养价值,挖掘负氧离子、矿物质等健康功能,开发森林氧吧、矿泉浴、高山瑜伽、森林雾浴和农耕体验等众多健康项目,提供慢性病疗养、老年病疗养等特色服务。(市文广新旅局、市卫健委)

5、突出温泉资源优势,发展温泉疗养型健康旅游服务。发挥我市丰富的温泉资源优势,根据各地温泉水质、功能及环境差异,结合中草药资源功效,以理疗、保健、美容等功能为核心,打造一批具有不同疗养功能的温泉疗养型健康旅游产品。(市文广新旅局、市卫健委)

6、突出健康食材资源优势,发展食疗养生型健康旅游服务。以健康群体、亚健康群体、病症患者为旅游目标市场,将健康饮食与旅游融合,打造吉安特色食疗养生型健康旅游产品。大力开发我市地方特色养生食品、特殊药膳食品等,将健康饮食与我市红色旅游相融合,为旅游者提供人性化的健康饮食服务。(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

7、突出我市运动休闲资源优势,发展康体运动型健康旅游服务。以全省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引导,开发攀岩、登山、山地越野、龙舟等健康旅游项目。积极参与或组织开展省内和全市知名赛事,实现赛事旅游与全民健身相融相促。(市教体局)

8、融合各项资源,发展综合型健康旅游目的地。选择区位理想、医疗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康养条件比较齐全、生态环境好的地区,打造涵盖医疗保健、中医药、康体运动、绿色生态、古文化、红色基因、温泉、食疗、医养结合于一体的全链条、多功能的综合型健康旅游目的地。(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新旅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教体局)

(五)创建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项目)

开展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项目)申报工作,推进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项目)建设。参与制定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建设申报标准,推进健康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打造系列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品牌。(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新旅局)

(六)提升健康旅游服务品质

加强健康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于安全措施。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优化和完善“全域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提升健康旅游智能化导航水平,积极参与“互联网+健康旅游”试点工作。推进智慧健康旅游产品研发及其服务技术的创新,激发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新旅局)

(七)加大健康旅游推介力度。充分利用有关推介平台、传统媒体、网络、自媒体、博览会等多种方式,强化健康旅游目的地营销,积极推广推介我市健康旅游产业和产品。在文化和旅游官方网站开设健康旅游专栏及健康旅游信息交流区。(市文广新旅局)

(八)推进健康旅游服务信息化。按照国家和省里统一部署,参与健康旅游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加强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健康旅游智能化导航水平。(市卫健委、市文广新旅局)

(九)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辖区内相关商业保险公司加强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的合作,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按规定落实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市卫健委、市发改委)

(十)科学规划,推进健康旅游持续发展。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按照省统一部署开展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建设工作。适时组织开展吉安健康旅游发展研究,探索健康旅游发展理论、模式和路径,指导吉安健康旅游可持续发展。(市卫健委、市文广新旅局)

(十一)推进市场准入和行业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审批条件,精简审批材料,规范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改革审批方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覆盖健康旅游产业全链条、全过程的包容、审慎、有效的监管机制,明确监管责任,推行属地化管理,依法规范健康旅游服务机构及个人从业行为。强化健康旅游产品质量重点监管和市场日常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建立适应新生事物特点的科学监管模式,打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秩序,促进健康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市卫健委、市文广新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

(十二)完善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大对健康旅游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健康旅游产业土地供给的综合协调,科学规划健康旅游建设项目用地,依法依规强化用地监管,严禁擅自改变用途。支持健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医疗保健业、旅游业等相关机构开展健康旅游业务。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旅游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健康旅游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在人才、管理、服务、技术、品牌等建立协议合作关系,允许公立医院根据规划和需求,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新的非营性医疗机构。(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新旅局、市发改委)

(十三)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支持我市相关高校开设健康旅游相关专业,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健康旅游职业院校,规范并加快培养护士、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医学英语、营销运营等从业人员。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地方探索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技术及服务人才有序流动的机制。加大健康旅游研究领域的科研投入,深入研究健康旅游发展的市场运行机制及健康旅游管理等领域。(市卫健委、市文广新旅局)

(十四)推进行业诚信自律建设。鼓励成立健康旅游行业协会,强化行业管理和社会监督,提升行业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参与“互联网+信用+健康旅游”,提升社会获得感和满意度。推进行业自律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健康旅游行业自律机制,促进健康旅游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市卫健委、市文广新旅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

(十五)强化部门协同。建立健康旅游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多规合一、部门联动、产业融合”的一体化实施机制,统筹协调健康旅游发展涉及的医疗健康、旅游等方面的政策,推动健康服务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十六)推进试点示范。各部门根据职能牵头实施,推进试点示范建设和申报。选择一批具备良好资源条件、具有前期工作基础、符合政策支持方向、地方积极性较高的健康旅游项目,建设各具特色的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并做好相关申报工作,形成稳定的健康旅游市场。

(十七)加强交流合作。加强与健康旅游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发展经验,积极开拓我市健康旅游市场。加强与省内外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制定,提升我市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大力引进优秀专业人才、管理技术和经营模式,提高我市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健康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做大做强我县“养生太谷”旅游品牌,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突出特色、市场主导、多元发展、管理规范”的总体要求,集聚我县中医药产业优势,传承我县悠久的中医药文化,推进旅游与中医药的融合发展,开创我县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模式,打造“养生太谷”旅游目的地。

市场主导,政府扶持,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朝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各企业主体要积极挖掘潜力,在生产经营的同时瞄准旅游市场,延伸企业经营链条。县政府要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在土地、资金等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不断增加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供给,培育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项目的特色化、品牌化。各企业要围绕“养生太谷”旅游品牌,做好中医药传统文化,开发具有企业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项目,加大中医药健康旅游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扩大我县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做大做强“养生太谷”旅游品牌。

加强管理,规范发展,提升我县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旅游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强市场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我县中医药健康旅游标准化体系,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标准化和专业化。

到20xx年,中医药健康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初步构建起我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体系。到20xx年,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数达到旅游总人数的3%,中医药健康旅游收入达3亿元;在全县建成以广誉远国药、国新晋药、黄河中药、孟母文化养生园、美宝养生园为主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

(一)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

发挥中医药优势,使旅游资源与中医药资源有效结合,形成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体系。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大力开发中医药观光旅游、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中医药养生体验旅游、中医药特色医疗旅游、中医药疗养康复旅游、中医药美容保健旅游、中医药会展节庆旅游、中医药购物旅游、传统医疗体育旅游及中医药科普教育等旅游产品。大力开发以提供高端中医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医疗旅游产品。鼓励旅行社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及推出中医药健康旅游主题线路。

(二)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

发挥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优势,整合各级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养生保健产品生产企业等资源,引入社会力量,打造一批以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为核心,融中药材种植、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健康旅游综合体。发掘我县传统中医药文化内涵,举办全国性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展览、会议、论坛和节庆活动,增强宣传效果,全力打造“养生太谷”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

(三)壮大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

壮大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养生保健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鼓励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建设,修复广誉远老字号名店以及名胜古迹、博物馆等,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加快中医药健康餐饮开发,促进住宿与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的结合,加快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研发、制造和应用,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

(四)开拓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

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宣传推广,旅游部门发挥市场推广优势,将我县中医药健康旅游特色产品纳入国内外旅游项目推广计划,提高中医药健康旅游吸引力。加强旅行社与医药企业的联系,积极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增加客源,共同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

(五)培养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队伍

旅游部门要加强对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外语、旅游、中医药基础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培训,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企业和实用人才培训,联合开展导游和讲解员培训,培养涉外经验丰富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管理、营销、策划、创意人才,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队伍。

(六)完善中医药健康旅游公共服务

加快中医药健康旅游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信息化发展,建立包括档案信息、医疗保险、旅游保险、多语种咨询解答、预约管理等功能在内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把所有资源单位、旅行社纳入统一管理,加强对游客的后续跟踪服务,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满足游客需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由分管旅游和医药卫生的副县长具体负责实施,旅游部门与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强合作,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推进旅游与中医药的融合发展。要紧盯项目,跟踪指导,帮扶企业发展,要及时分析研判发展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协调服务,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政策扶持

制定中医药健康旅游引导政策,出台有利于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财政、金融、投融资、税收、土地等政策。逐步增加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扶持企业、社会资本等多元投资。

(三)规范行业管理

旅游部门与中医药管理部门研究制定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的行业标准,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对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秩序的监管,维护消费者利益,引导市场公平竞争。

健康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来青阳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和《青阳县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专项工作方案》精神,聚焦当前旅游发展“有点无线、有点无面”的短板,杨田镇将结合实际,抓住特色,主动作为,结合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好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专项工作。现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围绕“农耕小镇—山水杨田”主题,立足杨田镇农业生产特点、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基础条件,按照“一轴两翼三线”(一轴即g330国道为生态旅游大道,两翼即以仙隐山、广德口水库区域发展康养度假项目和以力进生态农业为代表的g330国道以东发展高端休闲观光农业,三线即以杨朱线(杨田—朱备)、杨酉线(杨田—酉华)、青泾线(青阳—泾县)东堡段这三条公路沿线发展农旅养生项目)。)布局杨田旅游项目,深挖资源,积极谋划布局发展康养健身、休闲、生态之旅等旅游业态。

(一)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

一是充分运用中国传统健康养生理念以及现代健康理论,以杨田镇生态农业、乡村旅游资源为基础,结合旅游全域化发展,综合开发利用生态、气候、环境、文化等健康养生资源,20xx年,杨田镇包装储备大农业大健康大旅游项目50个,深度编制推介九曲湖旅游综合体、涧泉田园综合体、九甲里艺术村等三个农旅项目。积极推进大云房车文旅综合体项目、力进生态农业等已落地项目的建设工作、九曲湖体育休闲运动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杨岭田园综合体项目方案设计。未来三年,将围绕九华山,引进新业态,错位补位发展杨田旅游,积极对接中国保利、中合万家、华昌控股、中交建等大公司洽谈合作意向。

二是精心谋划、科学布局,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内涵的健康产业基地。以青泾公路沿线在上下东堡、涧泉、黄泥等村,发展健康休闲农业、现代观光果园和养生度假产业。以五梅村为主依托中药种植产业的基础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深入挖掘中药养生特色,发展特色化、差异化的中药材加工、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的中药康养基地。以g330国道沿线在仙梅、缑山、杨田、东南等村规划建设集生产、旅游、示范、科教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以现有东堡食品产业园为基础在g330国道及g3高速之间规划建设集研发、加工、展示、贸易为一体有机绿色食品产业园。

三是因地制宜,围绕绿色健康种植业、生态健康养殖业和健康休闲农业等,加快建设一批品牌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绿色特色名优名品。组织镇内农特企业申报生产工艺非遗(石磨麻油、葛粉加工、黄精丸加工),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目前已开发黄精粉丝、葛粉丝产品并审定生产标准),鼓励御九华等相关企业挖掘展示黄精、葛粉、粉丝、小菜等产品制作文化。重点推动地藏黄精、涧泉葛粉、九华白甜瓜等“三品一标”农特产品。20xx年,完成6家市、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规范化建设。20xx年前,完成10家省、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申报。推进试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合格证制度”。

(二)完善投入机制,巩固项目建设

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交通干线旅游服务设施建设。20xx年前,杨田镇将不受任务数限制,应改尽改,9个村全部实行改厕整村推进。现有旅游公厕已全部移交劲旅公司管理,家风馆旅游公厕已挂牌三星级。20xx年,新建三星级旅游公厕一所,g330线对外开放公厕三所,同时进一步完善九甲里和黄泥旅游驿站,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旅游厕所由“建”向“管”转变。

二是建立服务机制,成立由镇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谋划布局旅游项目,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项目规划等服务。

(三)创新营销模式,编制精品线路

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积极参加旅游资源推介、旅游商品展销、农特产品展销会等各类大型旅游宣传营销活动;将互联网、户外、车体、宣传品、纪念品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的开展宣传。二要积极参加“青山之阳·九华原乡旅游季”系列活动,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三要编制旅游精品线路。一是着力打造精品项目点,争取纳入市、县级精品旅游路线;二是依托“一轴两翼三线”旅游布局,结合杨田镇康养度假项目、农旅养生项目、美丽乡村等,着力打造一条杨田康养旅游精品路线。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文旅康养产业发展顺利推进,成立杨田镇文旅康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协调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形成部门分工分责、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合理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项目服务。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全力服务保障项目建设,强化工作调度,积极协调服务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三)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对接知名国企、央企、上市公司,高质量引进有理念有实力的文旅企业,推动杨田镇旅游和大健康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签约项目的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加快推进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的落地建设,促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建立全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立招商引资签约项目领导责任制

1、为了确保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早日落地,快速推进,对签约招商项目实行领导责任制,由县人民政府负总责,政府副按照各自分工,负责对应相关行业、产业的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的协调及推进。县直相关部门、乡(镇)按职能和管理权限进行责任包干,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2、县发改局、住建局、国土资源局、工贸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环保局、林业局、工商局、水务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投促局等单位是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推进落实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项目立项报批、用地手续办理、环评、注册登记等事宜的快捷承办落实,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跟踪落实中的有关问题,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建立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推进工作调度制

1、建立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推进工作调度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投资促进局,主要负责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推进工作的日常调度,负责编制、收集、整理上报项目调度工作月报报表,定期向、县政府领导报送招商引资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2、县政府主要领导两月主持召开一次招商引资工作调度会议,研究分析项目推进工作的相关事宜,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和乡镇的项目推进工作。

3、各责任单位及协作部门要加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的协调和调度,建立相应的项目调度办公室,制定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确保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建成投产。并将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推进情况于每月25号前报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推进工作调度办公室汇总上报。

三、建立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推进工作奖惩激励机制

将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推进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对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工作快速推进、积极为投资方服务、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县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对服务不到位,影响签约项目推进工作的单位或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影响严重的.,将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附:xx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推进工作责任分解表

根据2017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和民生十件实事责任分工安排,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统筹协调、提高服务质量,确保项目快建设、早投产,***局设立项目建设服务工作小组:

1、组长:***

2、成员:***

二、主要任务

协调各部门加强联动,主动服务,提前介入,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推进项目前期筹建、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关键节点实施进度,确保项目如期投产。

三、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

(一)土地出让。加强与国土部门联系,及时掌握一期用地中暂未落实的***亩用地批复情况,协助企业开展摘牌、签署成交确认书、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及办理国土证等相关工作。

(二)征地拆迁、场地平整。及时掌握项目用地的征地拆迁、土地清表、场地平整工作情况,协助企业做好地块整体利用。

(三)基础配套。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完善项目用地周边 1

道路、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燃气、通迅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项目建设投产提供硬件保障。

(四)规划管理。协调规划部门指导项目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修规审批、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验收等规划管理工作。

(五)环保审批。协调环保部门指导项目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评审批、环保验收。

(六)消防审批。协调消防部门对项目进行消防设计审核、备案、消防验收。

(七)防雷审批。协调气象部门出具项目防雷审查意见、防雷设施验收。

(八)节能审批。协调开展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审查。

(九)安全评价。负责指导企业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安全生产“三同时”和安全评价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

(十)建设管理。协调建设主管部门加快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核准,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施工许可审批以及工程监理、造价管理、质量安全监督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等工作。

前竣工投产。

(十二)永久用电。协调供电部门加快项目永久用电报装审批、供配电设施建设和验收通电。

(十三)验收投产。协调国土、规划、建设、环保、消防、气象、市政、供电、安监等部门对项目各项验收进行辅导,完善综合验收手续。

四、工作要求

(一)优化审批服务

开辟绿色通道,按“要件把关,容缺受理,平行推进,补齐发证,刚性审批,弹性流程,特事特办,急事先办”的原则提供审批服务。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完善立项、土地、规划、环评、建设等前期审批工作,加快工程建设推进,对项目工程综合验收进行辅导,采取技术审查先行,行政审批关口后移的工作方式,促进企业早投产。

(二)加强现场服务

深入现场,掌握项目进度情况,了解企业诉求,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征地拆迁、场地、水、电、路、气等基础配套问题,加强部门联动,对于关键性环节要重点攻关,专人盯住落实,具体跑、具体抓,通过“多了解、多沟通、多服务”,为项目建设和投产创造良好条件。

(三)强化建设管理

对项目建设实施全过程管理:

1、前期阶段:引导企业详细编制项目规划和工程设计,

避免后续实施过程中发生重大变更,规范承包合同的签定,避免发生因约定不详而造成经济纠纷。

2、实施阶段:督促企业按计划推进工程建设 ,加强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管理,并完善各项隐蔽工程记录和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的采集。

3、验收阶段:督促企业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审计、建设档案整理及归档等工作,协调各审批部门提前介入,做好验收辅导和审批服务, 采取联合验收的方式,实现项目竣工与投产无缝对接。

(四)完善信息报送

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动态信息,确保每周一巡查一记录, 按照“每月一报”的要求定期进行督查通报。于每月25日前将项目建设推进情况报市政府。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二日

南永青村生猪养殖扩建项目的实施方案的

根据盛市发改委、市畜牧局《关于申报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的通知》精神和县区发改局、畜牧局要求编报实施方案。

二、养猪场基本情况。

包括场名、场址、占地面积、职工人数、总资产、总负债情况,xx年6月底盈利情况、猪舍面积、存、出栏数量,其中能繁母猪数量,存在问题等。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改扩建内容:如栏圈、沼气池、污水沉淀池、饲料加工间、防疫消毒室、输排水管道等,写明建筑面积、结构及造价等。(含规划设计平面图)。

(二)仪器设备购置:如防疫、消毒、配种及病死畜处理设备,饲料加工及运送设备,水、电、暖改造及配套设施等。

(三)建筑设计、安装等。

(四)其他。

四、投资估算。

(一)建筑安装费用(明细)。

(二)仪器设备购置费用(明细)。

(三)其它费用。

(四)投资规模,其中:申请补助资金、自筹资金。

五、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截止xx年底。

六、项目达到的规模及预期效益。

七、项目建设单位电话、传真、邮箱等联系方式。

八、附件。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的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监督基层网络建设和规范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推进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进程,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卫生部《关于做好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江西省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工作方案》(赣卫法监字[20xx]11号)和省卫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协管信息化建设的通知》(赣卫监督字〔20xx〕65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心任务,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网络和机制,将各项卫生计生监督协管任务落到基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在已初步建成的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卫生计生监督网络体系。以机构建设、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等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非法行医、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安全等突出问题,加强开展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巡查、信息收集、信息报告并协助调查等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实现卫生计生监督功能下沉,执法监督关口前移,形成“责权明晰、任务明确、工作规范、上下联动、高效运转、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计生监督体系,全面实现卫生计生监督协管规范化管理,使广大人民真正感受到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享受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果。

(一)服务内容

1、食源性疾病及相关信息报告:各乡镇卫计执法中队发现或怀疑有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

2、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各乡镇卫计执法中队协助区卫计执法局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抽检服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3、学校卫生服务:各乡镇卫计执法中队协助区卫计执法局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

4、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开展相关监督检查,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访和监测,发现相关信息及时报告区卫计执法大队,执法中队同时进行相关调查取证工作;指导城乡居民甄别非法行医及非法采供血液行为,普及就医安全知识。

5、计划生育相关信息报告:各乡镇卫计执法中队协助区卫计执法局协助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定期对辖区内计划生育机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巡查,协助对辖区内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活动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报告。

6、公共场所卫生协管服务:执法中队定期对辖区内公共场所开展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区卫计执法大队,执法中队同时进行相关调查取证工作;宣传有关卫生知识,指导经营者办理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

7、卫计监督协管网络建设:区卫计委卫计监督协管领导小组成员和区卫计执法局配备“卫监助手”人手一台,每个乡镇配备“卫监助手”2—5台。定期到现场以“卫监助手”开展巡查,拍照片为主要工作内容,将所拍照片传送到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平台。对巡查工作中发现的应急事件及时上报,区卫计执法局对巡查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8、卫生违法行为查办:对辖区内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完成区卫计委或区卫计执法局交办的其他协管工作。

1、乡镇卫计执法中队要建立健全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有关工作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明确责任分工。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零报告制度。

2、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范的要求提供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及时做好相关工作记录,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

1、卫生计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报告的事件或线索次数/发现的事件或线索次数×100%。

注:报告事件或线索包括食源性疾病、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计划生育。

2、协助开展的食源性疾病、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计划生育实地巡查次数。

(一)执法中队主要职责

4、负责卫生许可的申请受理、初审、上报。

5、负责对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方面的投诉、举报的受理和查处;

6、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进行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及其它卫生监督等。

7、负责卫生计生监督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统计报告;

8、落实区卫计委和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卫生计生监督员岗位职责

1、承担辖区内公共场所卫生、医疗卫生、饮用水卫生的审核、验收、办证、咨询;依法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管理,作好现场调查和监督记录。

2、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医疗卫生、中医服务、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查办违法案件。

3、熟练掌握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负责对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积极宣传卫生法律法规,加强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教育。

4、熟悉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法定程序,对辖区内卫生投诉和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取证,依法处理和提出行政处罚建议。

5、负责各项卫生计生监督档案、业务信息的收集、核实和汇总工作。

6、参加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并按法定程序和要求上报。积极作好重大活动的卫生安全保障工作。

7、执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领导交付的其他监督任务。

(三)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员职责

1、贯彻执行各项卫生计生监督法律法规,并开展相关宣传;

5、对卫生计生监督信息员开展业务指导;

6、完成我委或区卫计执法局交办的其他协管事项。

(四)卫生计生监督信息员工作职责

2、及时发现违法行为或异常情况,并向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执法中队报告;

3、协助做好卫生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咨询;

4、自觉接受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执法中队工作安排、业务指导和绩效考评。

区卫计执法局具体组织实施绩效考评,重点围绕协管服务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公共卫生管理、医疗机构管理、巡查、信息报送及工作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实际拨付各乡镇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经费的依据。

(一)管理原则

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经费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办法的通知》(财社〔20xx〕311号)、《江西省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工作方案》(赣卫法监字[20xx]11号)的规定,采取预拨加审核结算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对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机构的年度绩效考核结果相应拨付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经费。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经费只限用于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开支(含相关业务费支出、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等),不得挪作他用;对未开展协管服务的单位不得拨付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经费。

(二)资金分配

根据我省确定的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经费年度补助标准,将本区年度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经费总额分为两部分,其中70%作为固定对象服务经费(指对本辖区所有建档的固定服务对象开展服务的工作经费),另30%作为非固定对象服务经费(指开展日常协管信息报告、违法案件协查、临时性检查任务、突发事件处置、宣传培训等工作经费)。

根据《江西省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工作方案》(赣卫法监字[20xx]11号)要求,采取固定对象服务经费核算:

1、预拨经费:将本区年度固定对象服务经费总额除以全区各乡镇(社区)协管服务年度预定任务总量(为固定服务户数乘以服务频次之和),测算出本区每户次服务平均补助额度a。

将每个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机构预定服务任务量b(为该机构固定服务户数乘以服务频次之和),乘以本区每户次服务平均补助额度a,计算出该机构年度固定对象服务经费额度c,先将此经费额度50%预拨给该机构。

(2)实际拨付经费:根据对各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机构开展服务考评情况(服务覆盖面、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群众满意度)进行考评,计算出实际完成工作量占全年预定服务任务量的百分比d%。

将各协管服务机构年度固定对象服务经费额度c乘以考核确认的实际完成工作量百分比d%,最终得出实际拨付该机构经费e,并按“多退少补”的原则拨付到位。

具体计算公式:

c(协管服务机构固定对象服务经费)=b(该机构预定服务任务量)×a(本区每户次服务平均补助额度)

e(实际拨付协管服务机构经费)=c(协管服务机构固定对象服务经费)×d%(考核确认的实际完成工作量百分比)

3、考核奖励经费:因协管服务机构未完成预定服务任务量而扣除的固定对象服务经费,可用于考核及奖励相关协管服务机构(分一、二、三个等次若干名,奖励面不超过50%)。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新建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计执法局,由陶端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卫生计生监督协管项目的实施。

(二)完善工作机制

区卫计执法局和各乡镇乡镇卫计执法中队要建立健全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的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工作例会、学习培训、档案管理、经费管理、投诉举报、信息报送、考核奖惩等各项制度,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规范卫生计生监督和协管服务行为。区卫计执法局要围绕卫生计生监督协管项目的实施,安排专人负责协助、督促乡镇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机构摸清辖区各类协管服务对象的本底资料,建立协管档案,为开展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和工作考评奠定基础。

(三)强化考核督查

区卫计执法局对乡镇卫计执法中队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情况考核,要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的作用,卫生计生监督协管考核结果要与经费补助相结合,与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年度考核相结合,作为有关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依据。

(四)及时报送信息

区卫计执法局和各乡镇卫计执法中队要确定信息管理责任人,负责卫生计生协管信息收集、汇总、报送,存档等工作,提高信息报告率,确保卫生计生监督协管信息按时上报,突发卫生事件信息必须在2小时内上报。

(五)严格资金监管

按照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xx]311号)和省财政厅、省卫生厅《江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赣财社[20xx]162号)、《江西省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工作方案》(赣卫法监字[20xx]11号)要求,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的经费保障机制,做好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绩效考核与经费分配工作,保证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顺利开展。要加强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专项资金管理,严格按照项目任务核定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克扣、拖欠、挪用。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的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卫生部关于做好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卫监督发〔20xx〕82号)、《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认真做好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云卫卫监发〔20xx〕2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前哨作用,解决基层卫生监督基础相对薄弱的问题,切实增强基层卫生监督服务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卫生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责权明晰、任务明确、工作规范、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卫生监督体系,实施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绩效考核,统一资金管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卫生安全保障。

(一)机构:每个乡镇卫生院设置一个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站,具体负责辖区内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站长由各乡镇卫生院负责人担任。

新成立栋川镇城区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站,负责栋川城区四个居委会辖区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协管站暂设置在县卫生监督所。

(二)人员:每个乡镇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站设置2名专(兼)职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员,每个村卫生室设置1名卫生计生监督协管信息员。

栋川镇城区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站至少聘用2名专职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员负责辖区工作,协管人员由县卫生监督所考核聘用使用和管理,人员工资待遇、保险、工作经费在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经费中列支。

(三)房屋:各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站应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应满足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的工作需要。

(四)办公及执法取证设备:各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站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必须的办公、取证设备。

办公设备包括办公桌椅、传真电话、文件档案柜、计算机、上网设备、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碎纸机等。

执法取证设备包括照像机、摄像机、录音笔等,有条件的可配备交通工具。

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在县卫计局的领导下,由县卫生监督所具体组织实施。

县卫计局职责:负责全县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制定全县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事项和补助标准,推进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的全面开展。

县卫生监督所职责:牵头负责全县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的实施、指导、检查、考核,制定全县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的培训规划(计划)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档案。负责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员的聘任工作,加强对协管员的使用、管理。负责栋川社区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的实施。

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站工作职责:在县卫生监督所的指导下,具体落实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掌握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对象本底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并定期更新。指定和聘用村卫生室卫生计生监督协管信息员,建立完善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员、信息员档案;加强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的管理、培训,开展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及相关工作。

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员职责:负责向辖区群众宣传国家卫生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协助卫生监督员开展宣传活动,提供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咨询服务;掌握辖区内相关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计划生育工作等基本情况,建立基本资料档案;实施日常性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巡查,督促被监督机构、人员执行卫生法律、法规标准,按要求制作现场巡查记录。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上报,积极配合卫生监督员调查处理;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现场予以劝诫制止、及时上报,并配合卫生监督员进行查处。负责辖区内群众反映、投诉、举报等信息的登记、报告,协助卫生监督员开展调查;完成县卫生监督所交办的其他卫生监督工作。

卫生计生监督协管信息员职责:负责向当地群众宣传国家卫生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卫生知识,协助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员开展宣传活动,提供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咨询服务;实施日常性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巡查,及时收集辖区内食物中毒、食品污染、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计划生育相关信息,发现违法行为或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站,并积极配合上级调查处理;完成县卫生监督所和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站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服务内容

1、食源性疾病及相关信息报告:发现或怀疑有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县卫生监督所以及县疾控中心并协助调查。

2、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协助县卫生监督所开展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定期对辖区内乡镇集中式供水单位、城市二次供水单位和各类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进行巡查;协助开展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指导农村分散式供水点的饮用水消毒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县卫生监督所;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3、学校卫生服务:协助县卫生监督所开展学校卫生监督检查;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学校医务室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县卫生监督所;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

4、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查,及时掌握辖区内医疗机构、非法行医等基本情况,建立基本资料;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县卫生监督所报告并协助查处;指导城乡居民甄别非法行医及非法采供血行为,普及就医安全知识。

5、计划生育相关信息报告:协助县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计划生育机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辖区内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活动开展巡查,发现相关信息及时报告县卫生监督所。

6、公共场所卫生安全巡查:定期对辖区内公共场所卫生开展巡查,协助经营者办理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发现无证经营的公共场所以及发现或怀疑公共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向县卫生监督所报告。

7、卫生违法行为协查:协助县卫生监督所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完成县卫计局或卫生监督所交办的其他协管事项。

(二)服务要求

1、建立健全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有关工作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明确责任分工。

2、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范的要求提供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及时做好相关工作记录,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

为切实加强对全县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服务项目顺利实施,成立姚安县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姚安县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工作综合指导组:

(一)姚安县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刘晓艳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事务。

(二)姚安县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工作综合指导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工作综合指导组具体负责全县实施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有关业务的实施、指导、检查、考核工作。综合指导组下设办公室,由刘晓艳兼任办公室主任。

工程项目的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镇农田水利新跨越,根据市水务局《2013年度全市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年工作实施意见》(合水城乡[2013]19号)的要求,结合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的决定精神,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力争建设任务大于往年;标准质量好于往年;规模效益优于往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完成土石方35万m3,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400万元以上。扩挖塘坝47口(其中5000m3以下当家塘11口,5000m3以上当家塘36口);清淤河沟3条(10—50km2的重点河沟);安排完成6209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开工2013年度国家重点小(2)型水库1座;建立健全镇水利站,积极推行村级水管员制度,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实现新增、改善灌溉面积0.4万亩,改善旱涝保收面积0.2万亩。

(一)实施的范围。

坚持民生工程优先,突出塘坝扩挖、河沟清淤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为重点,兼顾中小河流治理、小水库加固、饮水安全工程。

(二)县级重点工程任务。

1、抗旱主渠道清淤达标工程。

针对近年来我镇水利工程在抗旱中暴露出的问题,今年计划实施长岗支渠镇责任段清淤清障、土方达标,总长度2.5km,完成土方2万m3。要立足做到清淤清障彻底、边坡稳定、埂坡压实、护岸规则、宜绿到位、管理落实。

2、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2013年计划开工建设国家重点小(2)型水库1座(水库),进一步落实《省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制定具体管护办法,落实管理人员及经费,要做好水库及其周边绿化美化,打造靓点工程。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今年县安排我镇解决3589农村居民和2620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水厂整合步伐,推进规模水厂建设,突出管网进村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入户率,年底全面完成计划任务。

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1)当家塘建设。按照“十二五”期间将规划内所有塘坝扩挖一遍的总目标,要在任务落实上争先进,今年县安排计划扩挖塘坝47口(其中5000方以上36口),各村要在此基础上增加30%。要立足在标准质量上做特色,全面做到清淤要彻底、埂坡要碾压、护岸要规则、绿化要美观、管理要落实。

(2)河沟清淤工程。按照“十二五”期间将规划内所有农村河沟清淤一遍的总目标,今年安排清淤农村河沟7条(县安排5条),其中10—50平方公里的重点河沟3条,1—10平方公里的4条。立足做到清淤彻底、边坡稳定、埂坡压实、护岸规则、宜绿到位、管理落实、配套齐全。

(一)组织领导。

镇政府成立水利建设指挥所,镇长任所长,分管镇长任副所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指挥所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安排农建工作,制订工作责任制。并明确各单位、各村工作职责,落实每个工程技术责任人和行政责任人。

(二)建设管理。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设计、质量、安全、资金和验收等方面管理。坚持建管并重,确保把水利工程打造成放心工程、民心工程和品牌工程。

镇重点水利工程和各村面上工程,9月20日前完成工程的野外测量、设计及土方分配任务,10月10日前完成放样排水、取土区划定等前期工作,10月12日—11月30日为施工工期,12月31日前必须全部完工。

(一)筹资渠道。

1、镇集中当年不少于10%的可用财力建立镇级农田水利建设专项基金。

2、用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用于水利建设。

3、加大水利建设公益性、功德性的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和参与水利建设。

(二)补助标准。

对村组织实施的工程实行以奖代补,补助标准如下:

(1)河沟清淤(1—10km2):每方补助2元。

(2)塘坝扩挖(上级补助范围内):以省、市奖补为主,不足部分村自筹解决,镇财政不安排补助。

(3)塘坝扩挖(上级补助范围外):土方量5000方以上的,每方补助1元,最高补助不超过1万元。

(4)面上小农水工程由各村负责解决建设资金。

设立镇级水利兴修名次奖。各村要按照镇指挥部制定的规划任务分年组织实施完成,年度计划完成后,经镇指挥部办公室初验后,报镇政府审核验收。并根据验收结果进行评比。镇农建指挥部将出台相应的评比办法,评比办法以任务完成和工程质量为主要考核内容。

把水利工作实绩纳入各村年终岗制考核,定期开展督查,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乡镇万亩桃花生态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乡的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乡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x乡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有效整合生态林业、观光农业等旅游资源,以核心景区开发为基础,以品牌塑造为突破口,以宣传营销为着力点。

大力打造桃园风情游、生态休闲游,着力打造远近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进一步提高x乡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党委统揽、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总体要求,遵循“一业带动、多业融合、重点突破、全域推进”的工作思路,推动乡域旅游实现新的发展,实现全民参与旅游、旅游造福全乡的经济社会效应,努力把x建成特色鲜明、吸引力强、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

二、创建目标。紧紧围绕“门泊桃红水韵x”为主题,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运用生态自然资源、美丽乡村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着力打造以旅游业为引擎,带动多个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态势,使x的旅游资源得到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深受欢迎,空间布局更加合理,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乡村环境更加优美,全民素质明显提高,乡域经济更加繁荣。

三、旅游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潜力。(一)自然资源。x乡位于x县西部,距县城x公里,下辖x个建制村,全乡总人口x人,地域面积x平方公里,x乡政府驻地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现有建成区域面积x平方公里,其中绿化面积x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x平方米。

辖区道路x公里,硬化率达到了x%。处于xx县的交界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境内三河环抱,沟渠纵横,森林覆盖率达x%,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采摘、冬可踏雪,是x平原生态旅游的胜地,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被评为x省美丽宜居试点乡镇、x省生态林业示范乡镇、x林果之乡、平原造林绿化乡镇,被誉为“x小江南”。

(二)发展潜力。x乡湿地公园、x带景区、桃花园区的开发,必将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届时,游客可以体会到被万亩果园和茂密的杨树林所环抱x湿地的清澈秀美、花草烂漫、树木葱茏,让人体验到真正的清远,尽管没有高山流水,但有曲径通幽,享受这世外桃源般的惬意,追寻浓郁的文化气息,不是神仙、胜似神仙。游客可以在林水环绕的优美环境中体验“白天不见太阳,晚上看不见月亮;下雨淋不湿衣裳”的美妙,也可以前往“桃花园”领略一番自然景象。

x桃林面积达x万亩,现有早中晚桃树品种x个,x万余株,已连续十三年举办x桃花节,x电视台、x日报、x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现场报道,x乡旅游品牌知名度会越来越高。在这里可以看农家马车、见庭院炊烟、吃农家饭菜、走乡间小道,一副田园风光,必定让远来的游客流连忘返。到了采摘季节,游客还可以亲身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在一派车水x的氛围中体验采摘的乐趣。

(三)产业现状。x乡于x年启动了生态观光旅游农业项目,规划了万亩桃园、万亩苹果园、洹水之洲、垂钓中心等生态旅游景点,推出了“阳春桃花节”、“金秋采摘节”、“农家乐”、“x桃花笔会”,等旅游项目。同时开展了“赏万亩桃花,拜谒华夏祖先一日游”活动。并连续十三年成功举办了“x桃花节”,累计接待x等地游客x余万人次,带动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涌入,提高了x林果知名度,提升了x美誉度,增加了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以林果业带动旅游业、以旅游业促进木材加工业发展的三业一体、互动共生的富民强乡之路,为x经济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

四、项目建设内容。为加快项目的实施进度,促进旅游资得到源深层次开发,产业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该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总投资x亿元,一期投资x万元,主要是对万亩桃花源地、x水乡、林果之乡的建设,二期投资x亿元主要是对生态湿地公园、新型休闲式小区、x观光带进行综合开发。

一、一期建设内容。x、万亩桃花源地建设。x乡现有桃林面积x万亩,桃花观光区在原来x个村的基础上,在扩大x个行政村。把桃花园景区建设成为集餐饮、垂钓、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园区,休闲园区规划结构为游客接待区、酒店餐饮区、展示及演艺区、购物娱乐区、游客采摘区、交通及停车区,需投入资金x万元。

(x)酒店餐饮区。推进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工程建设,打造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五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建设“农家乐”形式的餐饮区域,为游客提供农家风味的美食,将地方特色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打造x独有的乡村生态美食园x个,可同时供x人就餐,并建立“农家乐”接待信息网络,根据游客需要,组织和推荐游客参与农家体验。同时建立可接待游客x人的x座条件优雅、设施完备的农家院形式的x星级宾馆,需投入资金x万元。

(x)游客接待区。组建x人专业服务队伍,为游客提供桃花园区旅游信息的咨询、现场咨询、便民服务、日常出入管理及老年人、残疾人的帮助等服务。抓好x村、x村、x等村庄水、电、路及通讯设施配套工程,完善各村点和交通干道的旅游标识系统,完善各停车场、旅游厕所、免费wifi等服务设施建设,需投入资金x万元。

(x)购物娱乐区。建立x特色旅游商品展销厅和日用必需品的大型超市,展销厅和超市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基础上,以招商方式引进商家进驻经营,提供乡村特色的茶吧、酒吧、k歌房等,营造特色氛围,体现乡村情调,需投入资金x万元。

(x)展示及演艺区。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农家客栈经营定期培训,组建本土乡村文化演艺队伍,打造一条长x米、宽x米的休闲展示走道和中型文化广场,用于展示x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及x人的精神风貌,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同时设立大型电子屏,滚动播放各种宣传视频和相关旅游资讯,需投入资金x万元。

(x)交通及停车区。建设x个x平方米的停车场,达到可同时停放小型客车x辆、大中型客车x辆的规模,停车场采用生态环保的方式建设,地面采用草地、生态砖等材料,场内栽种果树作为区隔。拟购买电动观光车x辆,解决自助游客的交通需要,需投入资金x万元。

(x)游客采摘区。打造“珍惜果实、从我做起”以教育小朋友果实来之不易为主题的采摘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体会到采摘的乐趣的同时,也明白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同时采摘季节,让广大游客亲身体会到丰收的喜悦,也在一派车水x的氛围中体验采摘的乐趣,根据每个果树品种划分不同的品尝区和采摘区,让游客根据自己的口味,采摘自己喜欢的果实,需投入资金x万元。

x、深层次打造x水乡。利用x三河环抱的自然优势,依托x有利水文条件多渠道开发旅游建设的新路子,整合资源,面向周边城市,聚力打造集水景观光、生态林木观光、乡村度假、休闲娱乐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对x的河岸进行绿化、硬化、美化,疏通河道,基础设施的建设、休闲娱乐厅等,需投入资金x万元。

x、林果之乡的建设。在x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桃、苹果、葡萄、李子等小杂果种植面积,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拉长桃、苹果、李子等小杂果的产业链条。建立以田大晁村、x村、x村、崔大晁村、渡村为中心的万亩桃园,以东西x、南北荆张、仁厚屯为中心的万亩苹果园,以东、西x为中心的千亩温棚果园,需投入资金x万元。

x、基础设施建设。(x)严格执行《消防条例》等消防法规,宾馆按要求配备灭火器材,在风景区和重要交通要道处安装消防报警系统,配备干粉灭火器、消防器、消防服、应急灯、消防栓等。制定森林防火管理制度、景区禁烟禁火醒目标志等,做到专人监督管理。(x)在各景点沿线逐步设立交通标志牌。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均为褐底白字,规格统一。在现有客运路线基础上,开通至各旅游景点的专线客车。(x)在旅游景点处配备医药店,添置医药类商品,方便游客购买。建立内部救援电话,向游客公布并畅通有效。与附近医院签订专门的运送协议,对病伤员及时安全运送。(x)新增x个公用电话亭,电话亭标志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标志美观醒目,确保通讯网络顺畅。电信、移动、联通x家公司要增加基站数量,保证镇辖范围内信号强、接受好。(x)健全各景点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安全规章制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做好高峰期游客安全处置及特殊情况的安全处置预案工作。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做到反应迅速,组织得力,处置效果好。更新安全设施设备,在危险地段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在交通要道配备闭路监控系统,提高监控力度。根据旅游区的具体情况,设立“进入景区,严禁烟火!”、“危险地段、注意安全”、“请勿攀爬”、“请勿翻越”警示牌若干,分别竖于景区危险系数较高的地段。(x)加强对游客的管理,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在景区景点增设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垃圾箱,建立长效机制,抓好环卫工作,定期处理垃圾。防止游客乱扔垃圾、乱刻乱画、折木损花等行为发生。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资金x万元。

二、二期建设内容。x、开发建设生态湿地公园。充分利用x河x闸附近区域水网林带、果树桃园等生态资源优势,规划建设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开放型湿地公园。在x乡政府西北x米处,x河分叉段,x闸往西x米,往东x米,南北向x米的区间,规划用地x平方米(x亩),其中桃花岛为x平方米(x亩),规划建设海藻咖啡屋x座、大都会网吧x座、铁屋子舞厅x座、劳动者酒吧x座、幻城教堂x座、英俊爱人音乐喷泉x个、中国梦露台x个、世纪碑x个、渔人俱乐部x个、双尖塔x座、爱琴海x个和渔人港x个等。项目建设完成需投资x亿元。

x、打造x观光带。x闸至卫河全长x米,设计边坡x:x,地面高程x-x米,最高水位x米,最低水位x米。河坡每x米设一踏步,宽x米,方便上下;在高程x米处河坡上设置若干x--x平米左右半圆或者长方形的平台方便人们垂钓、观光;河岸边南北两侧每x米修建一处x--x平方米的休憩小广场,广场内设x-x组休闲椅,一组艺术墙。其中休憩小广场可依势做成半圆、长方形等形状;艺术墙有四种模式可选择,一是呈半圆或者方形分布的x--x块水泥墙体,尺寸x×x×x米,墙体是浆砌红砖水泥抹面;二是景观石,由x--x块自然石构成;三是由装饰板材制作,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照明的现代艺术风格的艺术墙;四是仓颉或一行的雕塑一座,基座上可书写雕像的基本情况等内容。河岸两侧艺术墙的设计风格不同。南侧以景观石为主;北侧以雕塑为主;河岸北侧以太阳能艺术墙为主,南侧因为紧邻堤上乡间小路,空间有限,以相对简单的浆砌砖艺术墙为主,项目建设完成需资金x万。

x、建设新型休闲式小区。x闸往东x米,向南x米的区间,规划用地x平方米(x亩),其中建设面积为x平方米(x亩),规划建设新型休闲式住宅小区。在x米处现已建有小型漫水坝一座,以保证x枯水期的河道水面,在这个区域内,拓宽河道打造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度假、旅游、综合度假村式景区,需投入资金x万元。

五、效益分析。项目估算总投资x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项目招商、社会参与。该项目主要是对万亩桃花源地、x水乡、林果之乡的建设、生态湿地公园、新型休闲式小区、x观光带等进行综合开发。

效益分析:(x)社会效益。本项目建设将促进x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促进x乡提高旅游、文化、商贸和乡镇综合实力,将带动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物流的全面发展,对人口素质、劳动力就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x)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x万人,按平均每人消费x元计算,可产生x亿元的营业额,产生效益x万元,预计x年内可收回投资。(x)生态效益。该项目的建设不仅提高了x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增加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空气质量、人居环境、生活质量。

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x乡成立了由x乡副书记、乡长x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x乡万亩桃花生态旅游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x乡旅游办公室,x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实施、资金筹措管理、协调服务等工作。

(二)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一方面以万亩桃花园区、湿地公园和x观光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深化硬环境净化、亮化、美化,真正做到把x乡当作会客厅,把村庄当作景区,把庭院当作花园来打造,全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农旅结合,把农田变为旅游车间,农民变成旅游产业工人,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辅以农民发展乡村旅游意识形态教育培训,营造一个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旅游发展环境。

(三)加大政策扶持。通过设立乡村旅游专项资金、整合项目资金、争取发展资金等办法,保证年财政投入额度。实行土地优惠政策,优先安排旅游产业用地,对重点旅游项目优先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先供地。出台专项民宿和农业产业化奖励办法,继续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建设农业旅游示范点出台补助政策。

(四)加大宣传营销和安全监管力度。以“阳春桃花节”、“金秋采摘节”、“农家乐”、“x桃花笔会”等为主打形象,加大与媒体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乡村旅游推介。积极推进农家客栈文化节等节庆宣传,不断招揽游客、做旺人气、做大宣传。继续做好成熟市场的对接,衔接旅行社与社团组织,稳定非节假日的营销。

审计项目的实施方案

项目编号:

一、项目目标。

说明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本项目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年度阶段目标。

二、项目详细工作内容。

详细说明本项目年度内的工作范围、具体的内容和技术要求等,能量化的指标应尽可能量化。

三、技术路线。

说明完成项目本年度工作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四、预期成果。

说明项目完成年度目标预期达到的有形或无形成果。

五、项目工作进度安排。

详细说明各阶段工作安排的时间和年度项目工作内容完成的时间。

六、实施组织形式。

详细说明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和各自分工的主要内容。

七、项目实施预算表(见下表)。

附表:

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项目财政拨款年度预算表(年度)。

项目编号:

注:本表只填列财政拨款本年度安排情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农村示范项目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突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居民点向小城镇集中,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建设用地紧张局面,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充分利用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通过开展许家台乡新农村建设,破解当前城镇建设发展中面临的土地制约难题,探索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全县乃至全市实施迁村并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许家台乡新农村项目的基本思路是:以村为单位整体实行“以地换房”,农户按“拆一还一加优惠”办法实行“以宅基地换房”。所置换出土地用于商品住宅区开发建设,收益用于平衡农民还迁住宅建设投入;对原村庄占地进行复耕,用于周转用地指标的占补平衡。

在实际操作中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二是群众自愿,政府批准。三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全乡总体规划为依据,各村有计划稳步推进。四是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和推动新农村项目建设健康开展。

二、项目基本情况。

许家台乡,地处蓟县西北部山区,是盘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全乡共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10036人,3087户,村庄占地面积2873.9亩。按照规划建设方案,新镇区位于许家台乡瀑水村附近,涉及拆迁全乡15个行政村,新农村项目总用地面积2700亩,人口规模1xx人。许家台乡新镇区可利用建设用地面积702亩,需要新增建设用地亩。按照土地整理复耕规划,拟复耕的13个村庄占地总面积2171.9亩。具体运作上,首批启动小米庄村、歇人场村、花甲石村三个村,一期建设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27.5亩。

挂钩周转指标规模。

本着尽可能避让基本农田原则,并从新农村项目建设实际可行的.角度,按照农民住宅建设与产业功能区同步启动的思路,根据许家台乡总体规划,确定一期建设用地周转指标规模627.5亩,用于农民还迁住宅建设。

四、组织管理。

建立政府推动、各村申报的操作机制,以乡政府为工作主体,村抓具体落实,形成乡村联动、统筹推进的格局。

1、乡成立新农村项目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卢旺任组长,乡政府乡长陈恩勇任副组长,党委副书记、政府副乡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推动新农村项目建设的运行,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许家台乡新农村建设规划、土地整理复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等,制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各村在项目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村一级工作小组。负责组织群众履行民主程序提出新农村建设申请,并落实还迁、拆迁、土地复耕和维护稳定等工作。

3、以自愿为原则,由村民向村民委员会提出将现有宅基地交回集体统一规划使用,换取新镇区内住房的申请。

五、工程进度安排。

1、xx年3月底前完成新农村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并完成招商,启动新镇区一期农民住宅建设和相关配套建设。

广州恒大集团盘山国际会议旅游度假中心项目坐落在我县官庄镇和许家台乡境内,县政府与其签定的合作协议中规定,广州恒大集团负责一期农民住宅工程建设和相关配套建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