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质15篇)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质15篇)

ID:6533908

时间:2023-11-13 10:19:39

上传者:曼珠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质15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编制的一种详细计划,它能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进行。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给教师们一些关于教学设计的参考。

三年级第五单元作文的教学设计

在寒冷的北方,入冬总是有雪的,白雪时而如翩翩飞舞的粉蝶,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不肯轻易着地;时而又像飘零的落叶打着旋儿,优雅地翻转着身子,时而又似纷纷扬扬的柳絮,辅天盖地。

我再次转过身去,对妈妈说:“天冷,你回去吧!”妈妈只是理了理零乱的头发,笑着说:“天黑路滑,我再送你一段,等到了公路上,我就回。”我无言走在路上,而我的心却像起风的海面,久久不能平静。

曾几何时,我以为妈妈眼中只有小妹,我?!总是次要的?曾几何时,我以为我是家中可有可无的角色,从不被人重视,曾几何时,我以为我只是家中的过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又曾几何时,我以为家只是给我生活费的地方。要放寒假了,面对一堆堆一撂撂的“家当”,我总是捷足先登,老早就开始一点一点往家里挪,直到放假,而同学们的行李却从来都是父母请假带回去的;每年的冬天,当天气看起来还很明媚时,我就早早预备了厚厚的棉衣,因为我知道,如果变天,没有人会给我送衣服,而我的同学们却从来都是轻装到校,冷了,一个电话,父母即刻就会从天边飞到学校,送衣送衫;我要转学,茫茫人海之中,我举目无亲。到不到学校大门,是我自己问着、找着……从那时起,我的心就被冰雪封住,我的心被冻的冰冷、坚硬,可是,在今天这个寒冷的冬日里,我感觉心底吹过一阵春风。

到了公路上,妈妈说:“你走吧。”我跳着“咯吱”响的积雪,迎着刺骨的寒风,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曾经,我以为这个世界永远是冬天的,永远都是刺眼的白,刺骨的风,可是,今天早上,我却发现,我,错了。

我缺少爱吗?非也!我只是没有发现爱,没有发现身边一点一滴微小的爱,还是我无意一白,“我手冻了”,妈妈就又是烧水,让我汤手,又是深夜跑到诊所给我买冻伤膏吗?还是我说冻脚,妈妈连夜赶着给我做了一双厚厚的鞋垫吗?而后又赶着织出一双棉鞋,忙着给我送去吗?不是因为我晚十分钟回家,妈妈便急急忙忙地跑到学校去接我吗?不是因为今年冬天大雪封道,妈妈不放心我,遂站在冰山冷地的白色里等我吗?其实,爱就在我身边,而我,却至今才明白。

蓦然回首,却见妈妈还在纷飞的大雪中站着,呼啸的西北风吹打在妈妈弱小的身躯上,我的心是痛的,风雪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大声向妈妈说:“妈,鞋很暖和。”我知道妈妈一定会笑,对!我看见妈妈笑了。

穿在脚上的母爱,无论在多么大的风雪里都会温暖着你,无论你走多远,都不会丢。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敢于放手让他们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粉笔、铅笔,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分米”长的东西。孩子参与测量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还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自始至终,学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学生的兴致很浓。

在一节课中,比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单纯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知识易忘,能力永存”;“学生”应当在教师心目中占第一位,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我想,“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第五单元作文的教学设计

首案编写:邢雯。

教学目标:

1.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品读感悟法想象描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明确重点。

1.板书:柳问: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柳树是怎样的?在柳前加()。

生自由答。

2.把课题板书完整: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3.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补充: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

望而生畏广袤无垠青石嶙峋不可思议虐杀。

铺天盖地雷轰电击起死回生摧毁吟诵。

锻铸卓越韧劲深邃凝滞。

a.指读,注意正音。

b.引词入文,理解词语。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2.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我们知道这株柳在作者的心中是――神奇的,是神奇到令他望而生畏的。作者为什么说它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呢?(先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体会它生长环境的恶劣。)。

二、学习3、4段,感受生长环境“神奇”

1.指名读3、4小节,看看是在怎样的一片土地上长出了这样一株神奇的柳树?

2.用文中词语来说说你读到看到的青藏高原。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课件出示图片、诗歌,朗读)。

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连绵的。

铁铸一样的青山;

赭红色。

起伏的原地;

根本看不到。

任何。

一棵树……。

3.看着这片土地,你的心里是怎样的感觉?想到什么样的词语和诗句。

(生交流)课件出示边塞诗词。(朗读)。

4.看着这片土地,作者一瞅见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哦”怎么读?“哦”里包含着的是什么?)(惊讶,诧异,出乎意料)。

师:是呀,在这样一片荒凉的原野上,居然生长着这样的一株柳树,怎能让人不诧异,怎能让人不惊奇?不过也正因为这片土地的荒凉,才更能衬托出这株柳树的――神奇。(板书:衬托)这时再读这段描写柳树的句子,相信你的感觉肯定不一样了。

(出示第5小节,齐读。)。

4.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株柳是怎样的呢?

自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出了这株柳的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这株柳树的?自学后交流。

三、学习第6、7段,生长过程显“神奇”

1.看着这片土地,看着这片土地上生长出的这株神奇的柳树,我们不禁和作者一样产生疑惑: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猜测和想象,一起走进它生长的岁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7两小节,看看这株柳树是怎样生长、壮大起来的,请画出重点词句细细体会。(生默读课文)。

2.学生交流:

通过读作者的猜测和想象,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从那些句子感受到的?

出示句一:

“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师补充青海高原资料:青海高原夏秋两季几乎滴雨不下,冬天温度最低可达零下二十多度,土都成为了冻土。“绝不宽容”、“任何”:不仅仅是柳树,所有绿色的生命青海高原都不会给它活到第二年春天的机会。(有感情朗读这一句话。)。

出示句二:

“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出示句式练说:

烈日炙烤着大地,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开了缝,这株柳树()。

刺骨的寒风割过人们的脸颊,漫天的飞雪呼啸而来,这株柳树()。

一声惊雷在天空炸响,闪电从天幕劈下来,这株柳树()。

三个“多少”、“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对我们而言也许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词,但对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而言,这却是生命的摧残,面对这样的摧残,这株柳树害怕了吗?(师生朗读这段话)。

师:这四个“又”字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坚持是多么执着。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师生再读这段话)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它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在这“绝不宽容”中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这株柳,你的心灵一定会为之震颤。(齐读第5小节)。

这时候我们来看这个“撑立”,它仅仅写出了这株柳树高大粗壮的样子吗?

(生交流)。

师:这一撑撑出了一个生命的奇迹,这一撑撑出了一方壮丽的风景,这一撑撑出了一株神奇的柳树。(齐读第五小节最后一句)。

四、学习第8自然段,对比灞河柳突出命运“神奇”

1.让我们想象,当青海高原这株柳在为生存顽强抗争的时候,在平原在水边的这些柳树们是什么样呢?(生回答)。

2.作者在第8小节就写了自己家乡灞河的柳,课文写的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什么还要写灞河的柳?(板书:对比)。

4.出示:

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与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齐读)。

理解最后一句话:你看到的仅仅是这株神奇的柳树吗?(交流有着顽强毅力的人:夏洛蒂、霍金、谈迁、司马迁等)。

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也许我们也会像这株柳树那样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学完这篇课文,希望在你的心中能深深的种下这棵柳树,当你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想想这株柳,我想你一定会充满力量!(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凝望青海高原这株柳,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

生长环境衬托。

神奇生长过程想象。

不同命运对比。

望而生畏顽强抗争。

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便让学生联系生活补充说明柳树的特点“()的柳”,因为这正是课文后面对比的内容。于是学生就用上了“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等词汇,理解词语的意思便轻松解决了。后面的对比课上也不许详细讲解了。课上,我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从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去感受柳树的强大生命力,学生兴致盎然。

16、草原。

首案编写:邢雯。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同学们到过草原吗?谁来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生活的距离,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补充:拨转马头中“转”读三声。

迂回中“迂”读一声。

玻璃中“璃”读轻声。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

板书景美人美。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5.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草原除了美丽,还有什么特点呢?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说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横线标出,交流。(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字,“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3)学习第五段: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

2.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板书设计:

草原。

风光美人民热情好客。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把重点放在了指导学生的朗读上。写景的内容要读出美,写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的内容要读出草原人民的粗犷,热情,能歌善舞等特点,要通过读书感受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情谊深厚。读完后,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写了写“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所描绘的情境,并交流了交流。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及描写再次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17麋鹿。

首案编写:邢雯。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2个生词,其中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4.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种很特别也很珍贵的动物,它叫麋鹿。谁对这种动物有了解,给大家介绍一下。

板书课题。

3.认真读课文,看课文介绍了麋鹿的那些知识。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出示词语:悄无声息林茂草丰销声匿迹颠沛流离。

沼泽跋涉繁殖别墅觅食。

多音字:柏林,柏树。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4.小结。

三、书写指导。

1.分析字形。

强调:沛,右边不是城市的市。

四、作业。

2.描红、临写。

1.抄写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假如你是自然保护区的讲解员,你会如何向人们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自己试一试。

指生讲解。

2)这样介绍太过简单,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联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练习讲解。

学生练习后指名讲解。

2.学习第三段。

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传奇”,齐读。说说“传奇”的意思。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生交流。

(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

(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三、总结。

1.配乐朗读第二、三段。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

二.精读训练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河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为什么说大风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放养”是怎样的?“饲养”呢?

5.有感情的朗读的一段。

三、课堂练习。

1.出示课文后第5题: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交流复述方法。

3.练习复述。

(1)同桌互相复述。

(2)举行“大风麋鹿自然保护区讲解员”选拔赛。

(3)师生评选。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4题。

板书设计:

17.麋鹿。

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传奇经历。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说明文,内容浅显,而麋鹿这一动物也很神秘,所以学生学习兴趣十分高。课上为了让学生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我以讲解员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适当进行组合然后介绍,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学生积极性很高。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说明类型的文章,采用讲解员或小记者的形式来了解所介绍的内容效果会很好。

习作5。

首案编写:邢雯。

一、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银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不行,还得请教别人,查阅资料。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先写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题目自定。

二、教学重难点:

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先写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

三、教学方法:

整理、运用资料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阅读例文,小结写法。

1.轻声自读例文,思考:这篇习作是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写的?记叙了哪些材料?

3.提问: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秘诀”?

4.小结:要围绕一个主题选材,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搜集材料,安排详略。

6.小结:在写作时,要搜集多方面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写这一事物。用不同的写法,这样会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多彩。

二.指导选材。

1.提示: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家乡特产的各方面材料,选择一个主题,围绕主题选材,确定详略,列一个提纲。

2.组织交流。

3.提示: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启示?修改你的提纲。

三.进行习作。

1.教师巡视。

2.指导修改。

第二课时。

一.小结。

1.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

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优秀片断。

3.表扬此次习作有进步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优秀片断。

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

二.指导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

(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样解决?

(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2.组织交流。

3.提问:(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

(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4.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

三.尝试修改。

教师巡视修改情况。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重在训练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资料的能力,有好大一部分学生就是直接将所查到的资料照搬照抄了过来,整篇文章太过精炼,不含任何感情。看来学生们乐意查资料,但把资料变为自己的语言便有了难度,这也是今后习作中的一大难点,仍需不断训练。

三年级第五单元作文的教学设计

妈妈是黑暗中一盏不可磨灭的明灯,让我感到无时无刻的温暧。那温暖是什么?那就是大公无私的母爱。

母爱是一首歌,那美妙的旋律,那动人的音符,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养伤。记得,在一年的冬天,我因为衣服穿的太少而冷得感冒了,吃了一些药之后好了一些,谁知,我在那个夜晚又发烧了,体温高达39.5摄氏度。那天晚上,您把自己的大衣披在我身上,便来不及扎好头发把我送医院了。夜深了,星星睡了,月亮也睡了,可您没睡,您在用心的守护着我......

妈妈,您为我付出太多了,自从您开始当母亲的那一刻,我就把您的心填的满满的。我三岁的时候,您给我买了新衣服,作为我的奖赏,我穿着新衣服去泥坑里玩耍,回来之后,您只是把脏衣服洗干净,并没说什么,更没有批评我。

有人说,世界是寒冷的,所以刚出生的婴儿才会哭个不停,但他一接触到母亲的怀抱,就会开心。妈妈,是您用爱让我生活在爱的天堂世界。

我坐在书桌前,耳边回荡起歌声: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好好保护她!

三年级第五单元作文的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人们都尝过过“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也听过“小时候坐在爸爸肩头”我觉得把这两首歌送给普天下的爸爸妈妈是最合适不过了。

父爱如山,爸爸对我的学习一丝不苟,但对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学好课外的知识和老师讲的就行了。我非常了解爸爸的个性,它的伟人让我感动。小的时候,外面太阳把地给烤得火烫烫的,但是他还给我去买纸尿裤。见到爸爸时他已成了一个“黑人”。

妈妈是一个家务高手,每到考试时妈妈便会给我和姐姐炒鸡蛋,并嘱咐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仔细检查,不要马虎。妈妈反复叮咛上课不要做小动作。

妈妈工作十分辛苦,和客人讲的嘴巴上火,爸爸也很忙,记得有一次他工作到凌晨一点多,把他累极了。

爸爸妈妈他们对我恩重如山,我只想用上大学来回报他们对我的关爱,对我的付出,我爱他们!这是我发自内心的呼唤,我希望他们听见。

三年级第五单元作文的教学设计

我最喜欢跟父亲一块去看电影,那可是一年一度的难得机会,我会有爆米花和饮料,高开心兴的跟着父亲一块把点影看完,在电影院里,我感觉到一种独一无二的幸福,就是喜欢跟父亲在一块。

我最想为父亲做的一件事情,除去帮他舒舒服服的大按摩以外,我最想给他一个宇宙无敌的大拥抱,感激的告诉他:“我喜欢你!父亲!我喜欢跟你在一块,当你的女儿我好幸福。”我必须要好好的用功读书,以后做个有用的人,来报答父亲对我所有些爱。

三年级第五单元作文的教学设计

真爱无痕,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显得苍白无力.....母爱就是这是如此,它就像空气,我们看不到,也摸不到。但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充当我们生命的保护伞;母爱没有过多语言,去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把爱表达得那样深刻......

小时候我总以为妈妈不爱我,经常责骂我,我那时候总认为自己是妈妈捡来的,所以妈妈才不爱我,可在一场交通事故发生后,我才真真明白了母爱的真谛.....

六岁的时候,我出了车祸,伤情非常严重,车祸后一连几天都陷入昏迷状态。我感觉自己走进了一个黑暗的世界,我好怕啊,眼里不停地流,突然一只温暖的手紧握住我的手,从手中给我传达生的希望和勇气。就这样被下病危通知书的我竟然奇迹般地醒了过来,睁开眼睛,第一眼映入我眼帘的便是妈妈苍白的脸,我的眼泪便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妈妈看见了连忙帮我擦眼泪,说;'傻孩子,不哭了。''说完自己也哭了..........

我一点一点地慢慢好了起来,医生说,我需要补充营养,妈妈就每天起早贪黑为我炖鱼汤。那一次,在下很大的雨,我对妈妈说,今天就不要去炖鱼汤了。妈妈没说话,拿起一把伞,就冲进雨里。那瘦弱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雨里.....一会妈妈便端来了一碗香香喷喷的鱼汤,一口一口地喂我喝下去。我看着妈妈那冻红的双手,眼眶不禁又红了。在寒冷的雨夜,我只需要妈妈的陪伴,就能感受那温暖的力量。爱,在我心中日益茁壮,就像一棵小树苗,即使它再弱小,只要用爱的源泉,它就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爱---母亲。母爱之所以让人那么深刻,就以为它是无怨无悔的,也是最无私的,在最寒冷夜晚能默默为你披上一件外套;在孤单的黑夜,默默为你点亮一盏灯......母爱就像空气,不会因为时间而淡化,在时间的长河中,它永远是一颗不落的的明星,看着你,照着你,让你的世界永远充满光明!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上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2、培养学生上下、前后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对上下、前后的位置加以准确的判断。

4、让学生了解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教学难点:对学生上下、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游戏。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纸、各类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1、谈话:小朋友喜欢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比一比,谁最机灵,做的动作最准确,我们就评他“小机灵奖”。

2、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小脚向上跳一跳,小脚向下蹲一蹲,小脚向前走一步,小脚向后退一步。

3、评出“小机灵奖”。提问:我们口令中的上下、前后表示什么?

(以学生喜欢的“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你能说说汽车、卡车、轮船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火车在汽车的下面,在轮船的(),卡车在汽车的(),汽车在卡车的(),完成以下空格和问题。

(4)质疑:为什么说火车一会在下面,一会在上面?

小组讨论,汇报。

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体在上面还是下面就要看它和谁比,和不同的人或物比,它的上下位置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说物体的空间位置是相对的,关键要看它和谁比。

2、(课件)出示例图:

李林排在谁的前面?王英的后面是谁?

张宁排在李林的哪儿?王英在张宁的哪儿?

从图书馆上车,根据站牌推想小朋友经过几站路就可以到达展览馆?下一站是什么站?

图书馆后第四站是哪一站?公园的前一站是哪一站?(课件出示)。

(2)路过体育馆的时候,小狗们正进行着激烈的游泳比赛:(课件)。

你们看到了什么?并完成相关问题如果继续游泳,它们的前后顺序可能有什么变化?

(3)小组讨论。

(4)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体在前面还是后面要看它在什么时间。时间不同,前后位置也就不同,这是位置在时间上的相对性。

(新知教学围绕教材的情境图展开探究,让学生观察图,让学生了解同一个物体和不同的物体比,就有不同的位置,体会参照物不同,物体的上下位置就发生了变化,初步感知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1、说一说:课桌的上面有什么?课桌的下面有什么?指名说、同桌互说。

2、摆一摆: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3、找“前后”的活动。

(1)老师请3位小朋友上台(面朝北)。谁在前面,谁在后面。中间那位同学和谁比在前,和谁比在后.

(2)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向后转)。

(面朝北时,1号在最前面,3号在最后面;面朝南时,1号在最后面,3号在最前面。)。

(4)质疑:为什么1号一会儿在最前面,一会儿在最后面?小组展开讨论。

三年级第五单元作文的教学设计

在一个星期日的早上,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感受到母亲对我的爱。

那天,天色灰蒙蒙的,我从睡梦中醒来,抬头看看天,天还黑着,心想:“还早呢,再睡会吧!”于是我翻了个身,又进入了梦乡。等我再醒来时,已经很晚了,八点钟的琴课都快赶不上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毕,便央求妈妈:“妈妈,让爸爸骑自行车带我去上课吧,你看,都快迟到了!”可妈妈却出乎意料的说:“不行,谁叫你起这么晚的?要自己锻炼锻炼骑自行车的车技。”我只好草草吃了几口早饭,怀着满腹的委屈自己骑车去上学了。

到了课外班,虽然没有迟到,但肚子却开始咕咕叫了。我因为肚子饿,连弹琴的心情都没有了,把一首优美的乐曲弹成了噪音。老师讲的课,我也一句没听进去。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我的腿软的像面条一样,一点劲都没有,我咬着牙蹬车回家,心里想:“妈妈一定又要唠叨我了。”可一进家门,就闻到了一股香味儿,妈妈已经做好午饭在等我。她见我回来,就说:“淇淇,你今天没吃好早饭,又自己骑车去上课,一定饿了吧!妈妈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蘑菇炒肉片,快吃饭吧。”这时,我感到很对不起妈妈,因为一个上午我都在埋怨妈妈让我饿着肚子,自己骑车去上学。

妈妈的严厉也是对我的爱,它使我明白了吃好早饭的重要性。从此,我再也不赖床了,总是留出充足的时间吃早饭。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用万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p43例4)。

1、我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三位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我能学会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3、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能正确运用竖式笔算三位数的连加。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购过物。

生:有。

师:真棒,孩子们都有购物经历,星期天,小红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场买了三件商品,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买了什么(出示情境图)。

生:护眼灯、学习机、空调扇。

师:从这张销售清单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空调扇558元、学习机225元、护眼灯166元。

师:根据这些价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生2: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呀!说明了生活中蕴藏着很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都要用到万以内加减法知识解决。

板书课题《用万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解决刚才刚才提出的其中一问。

(1)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讨论:这一问是估算、还是准确计算?

讨论完后,老师计算。

预设一:558+225+166≈960(元)。

预设二:558+225+166≈1000(元)。

学生回答。师板书。

3、解决第二问: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思考:解决这一问采用估算、还是准确计算?

学生自主准确计算。

预设一:558+225+166≈949(元)。

558。

225。

+166。

--------。

949。

预设二:558+225+166≈949(元)。

558783。

+225+166。

-----------------。

783949。

指名演板,比较哪种笔算形式简便?

(三)趣味练习、灵活应用。

1、估一估、算一算。

一部手机原价898元,现价685元。大约降价()元,实际降价()元。

一个洗衣机原价975元,现价888元。大约降价()元,实际降价()元。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书p46第14题。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教材第63~64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题。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挂图。

1、计算。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82×4052×6012×90。

18×3024×5019×70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1、出示教科书第62页的例题1。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师:24乘2,我们已经回算,23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2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的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4)讲解24乘12竖式。

刚才的一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2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24,得240,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24就是用10乘2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2,得20,但这个2表示2个十,10乘2得到的20应该表示20个十,20个十就是200,所以这个2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240的旁边主抿4×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和240加起来,得28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5)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2、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2,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3乘13得多少?

(2)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练习十五第1题。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让学生会看日历,知道一年12个月中每个月的天数。在“看日历”的情境中,主要通过学生查阅日历上星期几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查阅日历的基本方法,即:找月份----找日期----找对应的星期几。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安排了“找一找”的活动内容,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日期。“年月日”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时分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有很多的经验,通过填写各月份天数的过程,让他们自己发现各月天数的规律,再通过说一说,找一找,练一练,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看日历,并能从中找到我国一些重大节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

(2)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3)知道一年12个月中每个月的天数。

2、过程与方法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知识的情感,以及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看日历。

识记大月、小月。

年历、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1、猜谜语:桌上一本书,三百多来页,读完这本书,家家过新年。(谜底:日历)师:对,日历不仅可以帮我们看日期,还帮我们记录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2、回顾一些有意义的历史事件。(播放课件)师:这里记录事件发生时用了那些时间单位呢?(年、月、日)其实年月日与时分秒一样都是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认识年、月、日

(2)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日历或附页1中的日历看看一年是12个月吗?

(3)认真观察20xx—20xx年的日历,看看每月的天数都一样吗?

(4)将20xx-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填在表格中,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说给你同伴听)

(5)交流汇报结果。

2、认识大月、小月

(1)介绍大月、小月师: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2月是个特殊月。

(2)请同学们说说每个年份中有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

(3)给表中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

(4)2月为什么不涂色?

(5)数一数:一年中的大月、小月各有几个?

3、记忆大月、小月师:同学们想想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将你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听。

(1)只记住其中的一种就可以了。例:记住小月4、6、9、11月,不看2月,其余的月份都是大月。

(2)以7月和8月为分界点:7月前单月是大月,8月后双月是大月。

(3)介绍左拳记忆法。

4、应用巩固

(1)老师出月份,是大月的说红苹果,小月的说青苹果。

(2)下个月笑笑就要过生日了,你能告诉我笑笑的生日是大月还是小月吗?

(3)同学们,你的生日是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再一次经历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更加清晰和系统的认识,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推向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5、布置小组学习任务

(1)从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

a,日历上共有()个月份,每个星期()天,今天是()月()日,星期()。

b,本月的第1天是星期(),最后一天是星期(),下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

c,国际儿童节是()月()日,星期()。

d,()月()日是教师节,星期()。

e,()月()日是国庆节,星期()。

(2)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重大节日?说给你的同学听听。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4)课件出示一些重大节日。

6、出示有关时间的谚语,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从年历中查找指定日期的能力,也让学生了解一些重要节日,同时提醒学生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学习。

三、师归纳总结

1、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2、年、月、日里有很多的奥秘,需要我们不停地去学习,去探究,只要大家有一双数学眼睛就一定会收获数学学习的甜蜜果实。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一、我会填。(24分,每空1分)。

1、2千米=()米4元8角=()元。

1平方米=()平方厘米1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平方千米=()公顷10公顷=()平方米。

2、7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

3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米。

3、在里填上或=。

4米40厘米0.80.782.452.43。

4、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是16米,这块菜地占地面积是()。

如果四周用篱笆围起来,篱笆长().

5、妈妈先买了3元4角的西红柿,又买了5元2角的黄瓜,妈妈一共花了()元.

6、一场乒乓球赛,从18时45分开始,进行了125分,到()时()分结束比赛.

7、用24时计时法表示:

凌晨5时20分是(),上午11时是()时。

下午1时20分是(),晚上8时是()时。

8.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117棵,其中梨树是108棵,梨树比苹果树多()棵,梨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倍。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正方形边长边长变为原来的2倍,面积也变为原来的2倍()。

2、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5平方分米,周长是2米。()。

3、我们教室黑板的面积约4米。()。

4、周长相等的图形,他们的面积也相等。()。

5、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是闰年.()。

三、选择。(10分)。

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正确列式是()。

2.买一瓶墨水3元8角钱,3枝铅笔共1元5角钱,瓶墨水比一枝铅笔贵()钱。

a.23元b.2.3元c.3.3元。

3.一个商店运时20筐橘子,平均每筐重40千克,如果每千克橘子售价2元,这些橘子共值多少钱?正确列式是()。

a.20402b.24020c。40202。

4.有鸡15只,比鸭多5只。鹅比鸭多8只,求鹅的.只数,正确的列式是()。

a.15+5+8b.155+8c.15+58。

5.鸡比鸭多6只,鸭有28只,求鸡鸭的总只数。解答这题要先求()。

a.鸡的只数b.鸭的只数c.都可以。

四、计算题。(21分)。

1、口算。(5分)。

2406=5.6+2.3=5.3+2.6=1608=6050=。

9.8-8.6=1180=22+69=2408=4.61-1.3=。

2、用竖式计算。(12分)。

4936=4.3-2.5=3123=。

5062=3544=2.6+5.9=。

3、脱式计算。(4分)。

五、列式计算(6分)。

1、55个103减去563是多少?

2、727除以6,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六、解决问题(34分)。

1、一条路长7500米,修路工人修了8天,还有2700米没有修,平均每天修多少米?(5分)。

2、一盒钢笔有8支,一箱有24盒。6箱有多少支钢笔?(5分)。

3、水果店运来426千克草莓,服务员把这些草莓用保鲜袋每2千克装一袋,6袋装一箱,一共要准备多少个箱子?(5分)。

4、奶牛场有4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2头奶牛。一天共喂8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喂多少饲料?(5分)。

5、六一儿童节学校四、五、六年级共选出72人参加表演,每个年级各有6个班。平均每个班选多少人?(7分)。

6、小王阿姨在卖苹果,其中一筐苹果连筐称重35千克,卖掉一半苹果后,连筐称重19千克,小王阿姨想知道苹果和筐到底各有多少千克,但是难住了她你能,你能帮助她算出苹果和筐的重量吗?(7分)。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课件,教师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展开情节,讲“猪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故事,在故事中出现数学问题:

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三个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怎样用算式表示?(0÷3)。

二、列举实例,获得结论。

1.0÷3等于多少呢?你怎样想的?

(1)三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所以0÷3=0。

(2)0×3=0,所以0÷3=0。

2.同学们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吗?

3.做一做。

0÷20÷40÷5。

4.观察后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0除以一个数都得0。

5.质疑讨论0÷0=?

明确: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0的答案不确定,因此0不能做除数。

6.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三、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运用“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结论,来解决除法计算中遇到的新问题。

出示例6。

寻找信息,列出算式。

309÷3=420÷3=。

1.计算309÷3。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汇报计算过程,师生共同解决学生计算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竖式:

(4)讨论:哪种算法正确?你是怎样判断的?(让学生自己先说,多提问几名,及时给出肯定和表扬)。

交流得出:a、b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c算错了,因为309÷3的商是三位数,而不是两位数,十位上0除以3得0,这个0写在十位上,如果不写商就是两位数了。103×3=309,而13×3=39,所以商是103。

教师强调: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因此十位上的0÷3=0,这个0一定要写,0起占位的作用。

(5)说一说a、b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为什么?

明确:由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因此,写竖式时,可省略用0做被除数的这一过程,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得出的竖式要简便些。

师生共同用简便的书写方法重新计算。

2.计算420÷3。

(1)先判断商的位数,再独立计算。

(2)说出计算过程。问:为什么个位上商0?0不写行不行?(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提问学生用语言表达,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探索简便写法。

(4)小结:做除法时,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个位又是0,就不用再除下去,只要在个位上补0就可以了。

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p29做一做。

402÷2609÷3750÷5980÷7。

选一组进行笔算。

订正时,说出算法。

2.练习七第3题。

独立改错,汇报时说出错误原因。

五、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提醒大家在计算中注意什么?

六、布置作业。

反思:。

整节课下来,整体来说是还可以,至少对于我这样的第一年教教材的老师来说。但是还是有些地方处理的不太清楚。各个环节设想的很好,但在实际上课时不能很好的灵活贯彻,缺乏根据学生课堂实际进行合理的调控,以后在这方面要多备教法、备学生、尽量形成成熟、机智的课堂教学。

在商中间和商末尾用0占位的时候,还强调的不够多。在一节课的后半节,学生的注意力就已经不集中了。所以学生的反馈也就不是很好了。以后一定要把握好重难点,多敲多点,同时注意调控学生学习状态,计时引导纠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材通过创设一个运输蔬菜的情境,将口算除法的内容蕴含其中,十分自然地导出例1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20xx年月日。

1、知识与能力: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六、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七、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八、课的类型:新授课练习。

九、教学方法:观察法、交流法、讨论法、指导法、讲解法等。

十、教学准备:小棒、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十一、教学过程: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法。

4、如果不分小木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6÷3=2。

60÷3=20。

5、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600÷3=200。

3、试一试:

360÷6=640÷8=。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24÷3=8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640÷8=30÷3=360÷9=420÷7=。

(五)、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1、2小题。

十二、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3=20(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0÷3=200(箱)。

(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40÷3=80(箱)。

十三、教学反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