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热门19篇)

中小学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热门19篇)

ID:6575863

时间:2023-11-15 07:41:16

上传者:碧墨 中小学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热门19篇)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成长和经验积累的回顾和总结,是我们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参考和启示。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迫切需要,是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加快“四区”建设进程的迫切需要,是加强机关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特别是面对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加快科学发展的新举措,作为高新区的机关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实施二次创业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创新支撑。

作为高新区一名机关干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从政治和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这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开展好活动;要努力破解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工作效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正确处理好活动与各项业务工作的关系,以活动的开展促进本职工作,求实效、求效果。

作为高新区一名机关干部要在活动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感。要立足实际,以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态度,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紧紧围绕“五个一”、“五结合”做好文章。为高新区建设“五型”机关做贡献。着力解决自身思想观念、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设学习型机关;着力解决体制机制、思路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设创新型机关;着力解决优化环境、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设效能型机关;着力解决机关作风、公仆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设服务型机关;着力解决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设廉洁型机关。

作为高新区一名机关干部积极投身二次创业、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积极探索改进各项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着力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实现“大、高、新”的好项目引进和建设,早日建成“经济高速增长区、高新技术聚集区、集约高效样板区、科学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改革创新心得体会三: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心得体会(1031字)。

为了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引导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争先进位,泰安市从4月份开始,集中3个月时间,在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心得体会。

活动以推动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为载体,以改革重在体制机制、创新重在思路措施、行动重在实践落实为基本要求,引导广大机关干部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效能。

出台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举办市委中心组专题报告会,开设领导干部大讲堂。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主题,搞好专题培训,完善学习制度和考核机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调研。

结合完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市直部门单位研究制定各自改革创新、争先进位的目标和措施,并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建立完善工作督查、考核评价和激励奖惩机制,推动创新目标和措施的落实。

着眼提升工作效能,全面梳理和完善机关工作制度。制定机关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机关效能投诉和暗访机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单位及有关责任人进行通报、诫勉。四是创建服务型机关。围绕“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简化办事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修订完善机关服务承诺。开展“机关与基层(企业、社区、村)结对服务”活动,积极为基层提供政策、科技、信息等服务。五是创建廉洁型机关。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和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推进党务政务公开。

为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明确了活动的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整个活动按4个步骤组织实施:一是制定标准、动员部署。制定市直机关创建“五型机关”具体标准和考评细则,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二是对照标准、学习整改。在学习调研基础上,对照创建标准,查摆问题不足,抓好整改落实。三是推树典型、交流提高。认真总结创建工作先进经验,推树一批先进典型,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四是总结考评、表彰先进。结合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文明机关考评,对市直部门单位进行考核评价,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集中活动结束后,将创建“五型机关”作为机关建设的常规性工作,不断调整完善创建内容和考核标准,形成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长效机制。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通过远程教育学习了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深有感想。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觉得,我们学生学习上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靠死记硬背。以往我在教学中,习惯了旧式教材的老套教法。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总认为,讲得越多学生就会学得更多,才能学得更牢固,学得更扎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渗透自主的理念。

1、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长期以来,受陈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中学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依赖性严重。依赖老师讲解,依赖老师抄答案。有的学生学习时间很长,白天整天在学习,甚至晚上学习到凌晨一点钟。上课也很认真,笔记也记得很详细,但作业、考试还是不理想。我认为这是受陈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新内容前让学生先预习,自己做配套练习。练习批改后,再讲授。这样既能让学生逐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让学生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认真听讲,提高他们听课效率。当然,在他们预习前,老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对他们预习后完成的作业要认真批改,因为这时的作业肯定有许多不同的解答方法。老师也不能在讲课时只给出一种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于一些非客观题,要尽量考虑到不同的解答方法。

2、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目标知识。我认为,离开学生。

的积极参与,老师唱独角戏是不能实现教学目的的。既然“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尽可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学生大胆地尝试。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活动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3、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

过去我在上公开课课的时候,在安排学生活动或表演时,往往只集中在班级中少数基础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上。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也是如此。总觉得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活动或表演,会浪费时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长此以往,造成一种现象,就是班级里常常只有一部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还有大部分坐着看“热闹”。因此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覆盖面要广,不要总集中在几个尖子生上。当然,我们可以在备课时就注意把学生也考虑进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问题。分组活动时给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多的指导。

4、适当地进行西方文化渗透,让学生们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英语的使用习惯。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近年来许多学校开设了各有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内容形式多样。对学生扩大知识视野起了和大的帮助。我们学校虽然没有校本课程,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增添了我的校本专题“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信息社会,中西方之间文化渗透逐渐深入。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在我国的城市流行。而农村的孩子对这些了解却不多。

5、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平常的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我们往往只是狠抓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教育改革就是要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课堂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英语课堂也不例外。我的设想是:

(1)让学生找规律、查特点,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所学语法,我常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总结、归纳,找规律、查特点。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又能让学生牢固掌握语法知识。

(2)设计灵活性思考题,让学生探求不同答案。

(3)利用课本资源,引发学生创新能力。有时候我让学生针对某一课书或一个单元。自己出试卷,尽量出一些有新意的题型。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复习所学课本知识。又能培养他们创新能力。

(4)新教材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我们教师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培养和引导。必将让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享用不尽。为他们未来美好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以上是我从事教学工作的反思和对地理教学方法的初探,当然对于教学方法的探究是我们永恒的话题,这只是我的个人认识。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八月一日,我有幸参加了青岛市举办的“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论坛”主题继续教育培训会,两天的培训日程让我深刻感受到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学习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现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理念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1、“素质”与“素养”的区别:褚宏启教授首先阐述了“素质”与“素养”不同概念,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方式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两个问题到底谁更重要些,显然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让我体会到我们总是在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总想着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往往忽略了学生受教育后会变成怎样的人,能力上会表现出什么,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避免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存储器”,避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21世纪需要综合能力更强、创新能力更强的智慧型人才。

2、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适合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成长固本强基,让学生终身受益。褚宏启教授强调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从学习中感受到,核心素养就是在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理念从传统知识和技能评价标准向个体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由“结果”向“过程”的转变,由“知识教育”向“人的教育”转变,为此,教师的教学也要跳出单一学科或者单一情境的限制,以适应社会的跨学科、跨情境的教育为出发点,关注教育从“育才”到“育人”转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3、创新与合作是核心素养的关键。褚宏启教授在分析我国国民素质的短板问题时利用中日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对比,清晰的分析出我国国民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差,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决定着民族的未来,那么基础教育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落后,教育质量等于分数第一的评价方式很浓厚,中小学学生合作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就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由此,我深刻感受到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创新的紧迫性。

4、作为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怎么做的问题,褚宏启教授帮我们指出了几个方向,第一、中小学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发课程体系,第二、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理念。第三、教师素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第四、采用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形成良好的教育评价环境,作为教师具体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感受到教师应该不断保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参加学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在教研过程中更加关注对学生学情情况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的营造快乐、平等的教学环境。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20xx年12月1日至2日,我有幸和本校其他两名语文教师,到钦州市参加了“20xx年作文教学流派展示会”活动。

本次现场会为期两天,内容丰富多彩。有专家的专题报告、新派作文现场课展示、名师点评、交流、研讨等。让我印象较深和收获较大的是新派作文现场课展示和袁刚老师《怎样做一个成功的作文老师》的讲座。“新派作文”是通过将“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紧密联系,教授孩子们用情感去发现、体味、运用语言,使学生愿写、会写、有东西可写、写得好,从而在实现快速作文的同时也能快乐作文。这一次新派作文课堂主要围绕热、冷、味、神四个方面来组织,强调思维的拓展。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来切入,新派作文展示课,授课分小学、初中两个学段,其中包含2节“1+1”课堂。授课老师个个独具特色,魅力十足,他们以扎实的文学功底,高超的教学技能,通过新派作文的教学模式,利用画爆破图的形式,借助易记有趣的符号,很好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对作文兴趣盎然,畅所欲言,笔如泉涌。课堂展示过程活泼高效,比如童真自然的《我憋不住了》,想象丰富的《童话创作》,欢乐有趣的《一个的人》等,都积极的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建立思维发散图的方式,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学会去表达,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去充实作文的内容。每一节课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学生乐在其中,醉于其情,言表其兴,不时赢得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和掌声。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男老师的一个怎么样的人。教师以反串人物的形象走进课堂,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老师以“你们为什么会笑,老师怎么了?”这样的疑惑引导学生发现老师的特点,自由发言。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再加上老师的配合表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说出教师的特点,接着教师加以点拨,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精彩的发言此起彼伏,比如说一些闭月羞花,花容月貌,倾国倾城等好词好句不断出现,甚至古代的头牌花魁都出现了,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不断拓展思维,大胆想象。最后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画思维发散图,梳理学生在发言时展示的表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导现场作文。最后现场点评。整堂课衔接自然,风趣幽默,学生参与度极高。

刚老师的讲座,他讲到作为一名成功的作文教师要具备四点,一是具备“四种心理”,二是具备“四种素养”,三是教师要具备“四情”,四是教师应具备四种能耐。其中让我觉得最生动的是第一点作为一名成功的作文教师要拥有“四种心理”。

第一教师要有明星心理。要具备“焦点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注目的焦点,心中的偶像和榜样。鼓励学生追名师,少追明星。德高为师,行为示范。必须让学生眼中有人,心中有你。凭什么孩子从来没有见过周杰伦、蔡依林,却如此痴迷他们?为什么我们天天在学生眼前,他们却对你视而不见?!他们认为你不值得他们尊敬与爱戴。所以在学生面前一定要有一技之长,让学生对你感兴趣,同时还有树立威信。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就算你虐他千百遍,他们也待你如初恋的。

第二教师要有“老板”心理。要剔除“你为别人打工的错误思想。要明白“人人都在为你打工”的道理。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为你打工”!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教师要有恋人心理,善于走心。笨学生也认识1000个汉字。就算不识,不会写,说也是可以的。他把习作归纳为情—发散—发现—发挥的过程。上课过程中要注意四点,一要隐藏好教学目标,不要让他们有完成任务的意识去学习写作。二要投其所好。他们最爱什么、最感兴趣什么、至少最不反感什么,从这些方面入手。三要挑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争强好胜心理。四要舍得表扬,夸张地表扬,独特地表扬,甚至无中生有。字、词、句,抄袭的也可以表扬,说不定他们会从你的表扬话语里寻找素材。

第四教师要有“点子大王”的心理。凡事要多想“点子”。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思维不滑坡。尤其他提到有三点:课前想点子,课上会点拨、课后会点评。以上就是我外出学习的一些收获,对我启发很大。两天的学习,让我沐春风,似饮琼浆,不仅感受到了新派作文教学的独特魅力,而且解开了作文教学中的一个个症结,对作文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与认识。我说的都是一些理论上的东西,一些比较实用的,比较接地气的让张老师和唐老师与大家分享。谢谢!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在此,结合我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谈谈心得体会。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主题式的,如“世代相传的民歌”、“欧洲民间歌舞音乐”等,每个主题为一个单元,划分为音乐人文、欣赏、歌唱、创作活动、音乐常识等几大版块;同时,每学期的单元主题都相互对应承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当以音乐为主线,紧紧围绕本课音乐人文的主题,把听、唱、表演、知识等各版块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堂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情绪流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同时,注意各学期教材平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音乐人文的导入、过渡与小结,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也为新课做好铺垫,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虽然教材中每课都分为听、唱、表演、常识、探究等多个版块,但我们在处理版块教学中不能孤立地使用这些音乐手段。例如在欣赏教学中,除了听之外,加入节奏模仿、声势律动或歌唱;在歌唱环节中强调听觉先导、动觉切入;用欣赏浏览的方式引出音乐人文或回顾小结---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教学版块中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手段,都能明显地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旋律的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多的是语言交流,而教师应当善于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把握适当的机会,使用音乐的语言进行特殊的交流,使学习和互动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节奏模仿、歌唱接龙,不需要唠唠叨叨的说教与谈话,让学生跟着教师拍击的节奏,进行即兴模仿;教师唱上一句、学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学生相互接龙;这些亲切而随性的方式,能够鼓励和带动学生更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与合作的默契。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经过上次写课改心得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里,通过不断地与其他老师交流讨论以及在学校的领导下不断地学习,本人对课改又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

如何上好一堂课改后的课,课前的准备少不了。教师是课堂的引导和把控者,一堂课如何上?上成什么样?跟教师课前的准备密不可分,那么决定一节课的内容以及方向的就是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合理,从内容上要从易到难,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学生可以接受的探究过程。设计的课程时间要合理,在45分钟内,包含学生自主预习、知识探究、小组讨论、例题讲解、变式训练、当堂检测等环节,要高效利用课堂,做到“堂堂清”,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导学案是一节课的灵魂,是海岸的灯塔,把导学案设计好了之后,就有了上好这堂课的底气。

小组探讨环节,在这段时间也有新的认识,数学科目中,对学生要求大多是先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再运用知识。先有理解再有掌握再有运用,所以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的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知识的接收程度和理解程度是有限的,这时小组合作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会有想法的碰撞与融合,可以起到相互学习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以及增加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知识产生的过程中碰见问题需要小组讨论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先单独进行思考,如果没有学生单独的思考,那么讨论就失去了大部分意义。

在例题和练习讲解方面,也要做到高效。通常我们在讲解例题或者练习的时候,都会先让学生思考,或者是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的答案展示出来。我们“博学课堂”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做到高效,往往在练习和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最容易耗费时间,所以尽量做到学生做对讲过思路之后教师补充的不重复不啰嗦,精简扼要。在大多数同学都做对的情况,更是要只讲重点,课后再针对看到解答过程还不理解的学生,单独讲解。

同时课堂形式要多样化,上课的语言要有起伏,加入不同的元素来提升学生对课程的专注度。

以上是我对“博学课堂”更进一步的认识,作为一个新老师,我将在课改中继续学习和探索。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通过远程培训,我看了许多专家的精彩讲座,学到不少东西,接触到不少新观点,新思想。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从开始的只觉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操作熟练;从初上网时的被动性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搜索资源、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学识收获灿烂无比,使我的业务素质与日俱增。从事学习的每一个日子里,细听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更加贴近了课堂;品析专家教育理论,使我们直面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大胆抛弃什么;与科任老师的交流使我柳暗花明、视野开阔、茅塞顿开。通过本学科培训我深刻感悟到: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成为思维上的懒惰者。从本次学科培训感悟的先进理念来看,不仅要看教师教得如何好,而且要看学生学的怎么样。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出发点上来看教师怎样实施教学行为。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正确与否,缺少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发掘,导致学生思考问题方法的匮乏,同时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

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

成的方法、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方法和多样模式的学习方式。

本次学科培训感悟的先进理念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些教学理念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对学生回答过程的不完整,不应指责。而应加以指导补充;对学生思维受阻,要给予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造性”答案,应毫不掩饰自己地兴奋,给以热情地赞赏和鼓励等。从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探求真理的、带有感情色彩的数学交流过程。

我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一有时间便进入到这一网络平台中来,在这里自由浏览、评论他人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了解到教学中最前沿的知识,充分理解了新课改理念。我深感这一平台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沟通和联络,为教师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学习环境,这对每位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对本职工作的责任的认识不够,教育教学理论不足,工作经验缺乏。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与专家教授无从比起,从他们的身上我进一步认识到在环境改变人的同时学习更能塑造人,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只有选择学习,学习意味着进步,学习是一个人特别是教育者永恒的追求,放弃学习、放松学习必将落后于时代。

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在教学中做出成绩,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新教材无论教学资料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本事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时,始终把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本事。下头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我个人认为,了解教材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明白本学年要交给学生那些知识,并明白各个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同时要领会教材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本事的过程之中。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本事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我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我所观察到的说出来,之后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资料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例如:在教学课本p17的“比大小”时,我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学生观察了一下,很快就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图上画有猴子和一些水果。”还有的说:“图上有3只猴子和4个梨、3个桃、2个香蕉。”对这些同学的回答,我都给予肯定。然后我再单独出示3个猴子和3个桃,我问:“谁多谁少?”学生齐口说:“一样多”。我再说:“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生答:“猴子和桃子一样多。”这时,我又出示3个桃和2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说:“桃多,香蕉少。”最终,我再出示3个桃和4个梨,学生立刻说:“桃少,梨多。”这时,我又问:“刚才你们说桃多,此刻又说桃少,到底桃是多还是少呢?桃、香蕉、梨这三种水果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最多?谁最少?这句话怎样说适宜?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然后,各组代表汇报:“桃比香蕉多,香蕉比桃少;桃比梨少,梨比桃多;梨最多,香蕉最少。”学生发言很热烈,进取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高。

这样一节课下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把图的资料说得连贯、完整、具体,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确定、综合的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本事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分类”第二课时,“按不一样标准来分”时,我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我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齐,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终动手把自我认为一样的分在一齐。分完后,我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想出了十几种不一样的方法。如:1、按铅笔的颜色分;2、按铅笔的长短分;3、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4、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5、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分;6、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学生分铅笔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也确实让我惊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教师就会对该教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进取、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理解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必须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教师在和他聊天,心境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教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所以,家访能够帮忙教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教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

要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仅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经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发言之前,要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不是听学生发言的资料,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境、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境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异常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本事的最好表现。

3、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景,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一个学生思路没理顺出错了,教师要给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评,也不要急于把答案说出来,要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当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教学目标具体化,一方面体现在目标的制定要避免过空、过大,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制定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要让学生觉得“抓得住,可操作”。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教学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准确、具体、全面,要求是否适度。因此,要为每课时、每单元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这就好比带学生去野外活动,学生已经走得很累了,他们很想休息,如果你还要求学生加油走,快点走,学生还是走不快,而如果你说:同学们,大家走到前面那棵大树旁就休息,好不好?这时学生肯定一下就走得快了。这就是目标的激励作用,因为目标明确、具体,可大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上一节课,如果我们这样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主要解决四个问题,如果这四个问题解决好了,你们就学懂了,就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心中就有数,学习目的就明确。反之,不交代目标任务,教师走进教室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讲完,学生听完,结果课后检查,学习效果可能很差。有目标的教学就好比百米赛跑,目标明确,参赛者可对准目标往前冲,而无目标的课堂教学就好象饭后散步,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体现在目标的落实上,要将目标以标注的形式落实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从而使目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教学时,设计的练习题,如果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让学生从练习中由浅入深地去感悟,学生学习的知识就容易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设计由浅入深具有思维梯度的'练习,对学生理解掌握解题思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多层次化,即在班级授课形式下,运用多种手段,多条渠道,有效地组织练习。对练习的内容、形式、数量等进行周密的思考,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练习,进行分类指导,分层考查,获得最佳练习效果。同时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切实落实了素质教育提出的“两全方针”。

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适应各类学生的特点。基础题,保证了基础知识人人过关;选做题,有一定难度和灵活性,注意了学生个体水平的差异性;思考题,注意了向书本知识的外围延伸,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调动了优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努力都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

板书做到以下八点。

1、板书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结构合理。

2、板书有条理、简洁。

3、文字书写规范。

4、板书有足够尺寸,直观,便于观看。

5、板书与讲解结合恰当,速度适宜。

6、板书加强口头语言并富有表达力。

7、板书做到简、快、准,激发兴趣与思考。

8、应用强化信息量的板书(如使用彩色粉笔),使重点和关键处醒目,强化记忆。“五步”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到的五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设计导课明确目标——探究新知寻疑解惑——突出重点巩固拓展——达标测评落实堂清——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设计导课学习目标:

(1)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如“温故知新法”、“创设情境法”、“问题设疑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心情,引起他们对本学科、本节课的兴趣,使学生思想和意识能尽快集中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2)制定好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的设置要紧紧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来考虑,要能充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提升,所提出的目标一定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目标的设置还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出示目标应采用灵活的方法(课件、板书等)让学生一目了然。

2、探究新知自主达标:包括两个步骤。

(1)是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引疑。就是让学生在明确自学要求、任务的前提下,认真阅读教材,并在规定时间完成教师的自学检测题(依据目标制定),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2)是把握学情,搞好交流解惑。交流包括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教师要创设交流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教师指导要注意针对性,让中下游学生能跟上教学的节奏。

3、突出重点,巩固拓展。教师要因势利导,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用巩固提高题进行强化,在此基础上引伸知识,并设下伏笔。

4、依据课时目标出好目标检测:检测题必须依据目标设计,体现双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5、课堂小结:通过多种方式搞好课堂小结,让本节课有个完美的结局。

心情,引起他们对本学科、本节课的兴趣,使学生思想和意识尽快。

集中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复习导入要达到以旧引新的目的,必须速战速决,不能恋战;情境导入要掌握火候,要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规范行为、激发兴趣、调节心态等)。

2、灵活多样学标﹙1—2分钟﹚。在课前形成教与学的目标,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目标控制下有的放矢的学习,形成达标意识。教师可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条理概述,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示等,真正做到灵活多样。

3、自学寻求疑难﹙10分钟左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先看书再完成教师布置的思考题(依据目标制定),教师必须控制此过程,提出自学的要求,建议自学的方法,规定自学的时间,并及时了解收集学生在自学中产生的问题。

4、交流探究解惑﹙10分钟左右﹚。当学生的自学任务完成后,便进入了“小组合作、边教边学”阶段。小组合作: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更易于有问题的同学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形成了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小组成员在探讨解决问题时,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知识整合,最终在小组内形成共识,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展示,对于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通过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的进行点拨、讲解,通过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获。

5、巩固拓展延伸﹙10分钟左右﹚。当学生把当堂内容学完后,通过练习(在目标控制下的习题)进行强化,在此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适时进行知识的拓展。

6、达标测评反馈﹙5分钟左右﹚。依据目标出示达标题并及时检测,了解学情,以便查缺补漏,落实“堂清”。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牢基础。

一堂好课的标准。传统上的标准一般是:专业内容熟练,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语言流利且富有感染力,逻辑思路流畅,教态自然,板书精心设计;教学符合计划进度,教学文件齐全,多媒体使用得当;课堂管理效果好,能够教书育人;与学生有互动和交流,等等。改革后一堂好课新的标准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以任务训练为主要形式,以职业活动导向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学工交替、学工并进、订单培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产学一体、顶岗实习、亦厂亦校、校企融合、预先就业、双向生培养、结合地方经济、全方位合作、实训科研就业一体等模式。要逐步探索实施“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1355”模式。一条主线,以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三个平台,基本素质平台、职业能力与素质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五个不断线,素质教育、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英语训练不断线;五个合一,车间与教室、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理论与实践、作业与作品合一。

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谈话教学法等。要综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室和一体化教室进行课堂教学;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项目教学效率;通过qq、msn等信息交流平台,为学生答疑解难;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建设共享型课程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服务。

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教学做一体化”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创造出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学环境,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产为中心,克服了传统教育中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重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与学脱节、学与用分离的弊端。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做”一方面使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使学生用以促学.它把学与用很好地统一起来,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感性认识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主人翁的地位,以具体的生产任务和岗位要求为载体,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以主体的地位自觉地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还应特别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环节,多给学生以实际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就目前高职学院教师的组成结构来说,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育涉猎不深,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职教与普教的区别,但忘记了高职教育本身也是教育,很多与普教存在着的共性之处没有很好地加以借鉴。现在看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讨论,而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的教学时空才能真正开放,课内、课外才能成为有机的统一,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师生的大部分精力才不至于耗费在识记教材的“只言片语”上,“请进来”和“走出去”才是理所当然。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才能更注重知能的结合,职业能力才可能是结构性而非点式、线性的,实践才不至于沦落为理论教学的点缀,“选修”才不至于是“挂羊头卖狗肉”;课堂教学才可能真正“有效”。

从各种各样的高职学院的教学管理来看,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就“规范”本身而言,其作为课堂评价主要依据是无可厚非的。但“规范”与“创新”本身是一对矛盾,两者之间是一种交替发展的过程。“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其涵盖的指标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作相应调整。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这种评价机制。作为价值导向,“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一个新标准。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对原先统得过多、限得过死的规范适当删减。

改善学生评价制度是教学改革的推进器。目前大学的考试普遍是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出一份试题对学生进行闭卷笔试,学校检查教学质量也大多是通过闭卷笔试来进行,这样的考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只注重了笔头答题的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熟记,忽视了口头表达能力和生活操作技能,只注重标准答案,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要改变这种状况,高职高专的考试要尽可能多地进行口试和实际操作检测,考试内容上要根据专业特性及其实际需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情况,从而促使高职高专院校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当前高职院校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采取三种考试方式:闭卷、开卷考试、课外论文。闭卷考试特别是以客观题为主时,不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卷考试中,学生一般不会主动认真复习,评卷的公正性、客观性较差。课外论文的考试中,教师忽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检测,评分的主观性较大,工作量大。面对诸多考试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坚持高职教学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指导原则,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基础课多采用闭卷考试,但应增加试题的灵活度以重点考核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平时增加小论文的写作、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堂几分钟小考等,为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奠定基础。专业课考试中,应采取闭卷、课外论文、技能面试等综合形式,促使学生既巩固知识又训练能力。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不一样的教育思想产生不一样的教育。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种传授活动的金科玉律。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往往超越教学过程本身,脱离学生的现实。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新课程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我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供给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我探索数学规律、自我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我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倦怠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师生都无法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经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理解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构成。

(1)教师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理解者、复制者,更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经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构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2)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经过相互作用、相互协商,建构学生多样化的主体活动,完成认知和发展的任务,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供给了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促进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当然我转变这些还不够,更准确的应当是我们在对新课改的理解基础之上所做的所有转变.显然这对我们教师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师的压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压力来源于我们传统的教育与新课改后教育之间的跨越!还来源于各个地方文化背景、经济、家长观念等。应对压力,我们必须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课改。

总之,新课程,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都应当建立在学生爱学,想学,乐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我们要始终树立:培养学生要从学生的长远角度出发,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让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使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增养去学习的本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才能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换位教学法”尝试教学。一学期摸索下来,本人体会颇深。

本人本期积极听课、评课,大胆尝试,认真写好教案、学案,要求学生预习,课前提出知识要点,学习难点,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把全班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对各组预习笔记,讨论笔记严格检查,课堂教学采取教师引导,学生大胆上台演说,让学生当老师,同学间互相讨论,积极发言,补充不够全面的发言及回答,让学生吃透知识。教室共有四块黑板,一般前面块给教师及上台讲解知识的学生用,其他几块分配给各学习小组用,各组以激励性的称谓给自己小组命名,如“精诚合作”、“勇往直前”……等等,学生都很积极。

本人在数学科的教学上,已基本形成一定模式,课前写出学案,每小组发一份课前预习,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探究知识。课前让各小组汇报预习情况,每组派一人讲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重难点以及碰到的问题,探究知识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询问学生通过预习学到了什么知识。然后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汇报予以肯定及适当解释,用十分钟左右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归纳新知识,然后练习巩固,让学生讲解解题过程,从分析到运用新的知识点,解题演算,一步步要求学生像教师一样能破解知识,这样学生能吃透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变、学习积极主动的目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通过大胆尝试,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讨论问题积极,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多,表达知识的口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晚自习讨论题目很激烈,各自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有的问题争执不下,才请教老师。但有部分学生性格孤僻,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他们仍然很不适应这种教法,还需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大胆发言,彼此互相帮助,互相当教师。

“换位教学”法不是简单的变换思维,要结合本校学生及教材实际,从思维上彻底更新,让学生展现自己才华的时间更多,努力实现“三维目标”。

总之,本人积极推行“换位教学法”的新课改,不断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8月19——22日,我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参加了崇左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大新县新派作文骨干教师培训,没想到短短四天的培训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改变了我对新派作文的态度。

认识新派作文一年多,刚开始就好象两个不对盘的人碰到了一起,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那时侯,对新派作文的认识除了画圈圈还是画圈圈,除此之外一片模糊,新派作文犹如一位隔着一层面纱的少女,可望不可及。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要求将新派作文教学运用到作文课堂中,在课堂上操作起来倍感吃力,而且事倍功半。渐渐的,心里对新派作文产生了一股排斥感。

这几天的学习,袁大大和一群年轻的导师们手把手的教导,如缕缕暖阳流进心窝,使我的作文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授课导师个个独具特色,魅力十足,他们以扎实的文学功底,高超的`教学技能,通过新派作文的教学模式,利用画发散图的形式,借助易记有趣的符号,很好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对作文兴趣盎然,畅所欲言,笔如泉涌。从授课老师的教学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新派作文教学的魅力。特别是袁刚老师精湛的阐述,我明白了,“新派作文”是通过将“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紧密联系,教孩子们用情感去发现、体味、运用语言,使学生愿写、会写、有东西可写、写得好,从而在实现快速作文的同时也能快乐作文。在精彩的课堂中,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在课堂上一阵阵快乐的笑声中,在激烈的讨论中,我慢慢爱上了新派作文,爱上了这种快乐的作文教学模式。

新派作文,不用这么害怕;新派作文,可以这么煽情;新派作文,可以这么快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带领孩子在快乐的习作课堂中快乐写作,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新派作文的独特魅力!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体会之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从现在抓起,立足脚下,步步为营,才有可能夺取胜利、走向辉煌。因此,必须先把自己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自己认识到:教不好学生不能找客观理由,必须从自身上找原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思想上根本转变,时刻明确“为了学生,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身为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学生是方法问题,教不好是因为没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

体会之二——“预习出课堂效果”

1.让学生提前知道要讲的内容,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预习,必然对讲课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课堂就目的明确,教师就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的效果,远远比没有预习的满负荷课堂要好的多。与其让学生“蒙在鼓里”听授课内容、让教师大劳动量地讲解,不如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早早地进行预习。

2.我们从小学就知道“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事实上已经成了一个人尽皆知的口号。但是,很少认真付诸实践。如何将“预习”由口号变成实际呢?这就要求教者们具有深入思考研究教学的精神,这是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基础。我们必须深思,在闲暇之余,不妨坐下来静静反思一下:我们是否真正探求过好的方法。体会之三:“让自学成为一种习惯”

要学生形成预习的习惯,必须做到“以教材为本”。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本,第一个优点是教学目标明确,第二个优点是操作方便,第三个优点是课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为和谐而且知识前后连贯。学生的自学容易成功。

2.对后进生有一套方法。

后进的原因大多为没有意志力,不爱学习。如何让后进生也自觉地参加到预习中来呢?

通常的转化后进生的做法是“人治”,即通过教师来转化,通过家长来转化,通过优秀学生来转化,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模式有三个重要的环节:

(1)每天请后进的学生上黑板,所做的题目,全班同学要评点讨论和纠错。

(2)每堂课都有独立作业。

(3)每天课堂上完不成作业,要课后辅导,要天天清。

我觉得我们如果也每天坚持这样做,给学生以制度的压力和不懈的督促,后进的学生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必然格外认真学习,必然笨鸟先飞,必然虚心向旁边的学生请教,这样就会渐渐形成预习习惯。

以上是我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不成熟的体会,我坚信:只要我做了,就会有效果。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赞诃夫说过:“书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的加温,传授越多,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教学中,我深深地会到课堂教学改革会让教师轻松,让学生快乐;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课堂教学改革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相信我们在这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2015年4月28日,榆林市教研室副主任冷永良为我们做了题为《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与出路》的报告,听了报告后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十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只是在零零碎碎的改,没有从实质上改革,教师还是以讲为中心,以讲论讲,教师生怕学生自学时乱讲话,所以,教师就满堂灌,认为这样,学生才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必须得进行改革。

二、要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 ,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参与和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上。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自觉积极的学习教育,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师生间合作默契,同伴间团结合作、和谐民主,树立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同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参与,争取将每一节课堂都打造成高效课堂。

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高效课堂的通用模式是五步三查,“五步”即依照导学案独学,找出学习困惑;围绕困惑对学、群学、寻求帮助;以小组为单位小展示;根据小展示暴露的问题进行大展示(全班展示);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三查”即查自学的进度和效果;查小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对子查,让每一位学生都过关。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以前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直接参与者;教师应称其为“导学教师”、“大同学”;讲课应该称其为“课堂学习”、“指导学习”。

我们还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坚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决心尽快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大胆的放手,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三、高效课堂的实施

新课程改革下,我认为最先解决的问题是:

1、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怎样在分组合作以后维持学生的纪律?现在的学生合作意识比较差,自制力也不好。现在进行的合作学习,但合作的意识并不明确,这不等于是合作学习。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学会读书,学会自己完成作业,自己动脑解决问题,能用写或者画表达自己的感受。还需要在学生养成教育上多做一些工作。

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3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在教学中要注意: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二.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

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教师在新的课改形势下,一定要具有课改理念,把学生放在首位,要让学生学得精彩,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才会不断的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创造我们教育的美好明天。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十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只是在零零碎碎的改,没有从实质上改革,教师还是以讲为中心,以讲论讲,教师生怕学生自学时乱讲话,所以,教师就满堂灌,认为这样,学生才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必须得进行改革。

二、要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 ,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参与和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上。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自觉积极的学习教育,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师生间合作默契,同伴间团结合作、和谐民主,树立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同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参与,争取将每一节课堂都打造成高效课堂。

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高效课堂的通用模式是五步三查,“五步”即依照导学案独学,找出学习困惑;围绕困惑对学、群学、寻求帮助;以小组为单位小展示;根据小展示暴露的问题进行大展示(全班展示);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三查”即查自学的进度和效果;查小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对子查,让每一位学生都过关。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以前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直接参与者;教师应称其为“导学教师”、“大同学”;讲课应该称其为“课堂学习”、“指导学习”。

我们还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坚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决心尽快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大胆的放手,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三、高效课堂的实施

新课程改革下,我认为最先解决的问题是:

1、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怎样在分组合作以后维持学生的纪律?现在的学生合作意识比较差,自制力也不好。现在进行的合作学习,但合作的意识并不明确,这不等于是合作学习。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学会读书,学会自己完成作业,自己动脑解决问题,能用写或者画表达自己的感受。还需要在学生养成教育上多做一些工作。

同时,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真正的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今天,全球互联网上网用户人数已达3亿,比1994年的300万人整整扩大了100倍,网页达30亿页,每天还在以300万页的速度增加。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人们听取世界高水平教授课程的要求已经或正在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需学习、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学术交流空前繁荣,合作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生产、传播和应用日新月异地高速发展;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作为新兴学科,信息技术有责任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当先锋,为其他学科提供经验。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不同的教育形式又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一、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构建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在上信息技术课时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措施和方法如下:

1、建立研究学习小组,互帮互学拉近学生之间的差异。

我把每个班分成40组,对应40台机器。一个小组有1-2名学生,相对有一位低层生,一位高层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小组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

2、上课实行网络教学,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独特优越性。

因为网络教学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学生在校时间可利用校园局域网上网浏览,在家中也可通过因特网自主学习。因此,对学生、教师来说完全是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3、课堂提问要具有层次性,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提问是师生间最直接的信息交流方式。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从中检查自己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较简单的问题应该让学习差的学生回答,使他们也有机会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同时,给优等生的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

有时,对于同一个问题,也要着眼差异注意提问的次序。如:示范性问卷(通过高层次学生的回答为低层次学生提供方法与思路);模仿性回答(在示范性回答后,让中、低层次学生复述再现,强化记忆理解。)激发性回答(先请低层学生回答,利用其中的错误,激发高层学生进一步思考。)。

4、引入了适度的竞争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一些中英文输入赛、排版比赛、计算机画图赛等,并及时奖励。让学生有一个小小的奋斗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通过引入适度的竞争,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求知欲,从而使这节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5、以研究性课题进行结题。

把内容的学习融入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研究的题目一般遵循从宽到窄的原则。也就是说,随着与研究题目相关信息的不断深入,要把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使研究具备一定的针对性。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将逐步消除对电脑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电脑的乐趣。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为我们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

在全级问卷调查,有76%的同学认同这种教学比以前教学方法好。实践证明,深化课堂教学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要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安排课时。

从不同地区不同办学条件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课程设置为"多起点"模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基础的学习者,采用不同内容、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教材进行学习。对于难以避免的部分重叠内容,必须改变其教学难度、广度、深度,并形成梯级层次。中学阶段应以独立研究、探索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教师跟进指导为辅;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较差,硬件水平跟不上的地区,对大型通用软件和网络信息的处理将是困难的,不能适应网络化、交互式学习,课程考虑安排计算机基本原理和程序设计等内容,对计算机的硬件要求不高的应用软件的课程。而具备一定硬件条件的学校,课程内容加强与科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间的整合,进行网络化、交互式学习。

课时安排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重要的作用,打个比方,课程教学就好比是计算机的硬件部分,而课时就是计算机的软件部分,是计算机的灵魂,能使计算机正常运转。教学的'改革,也要课时的合理安排,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目前我们每周一个班开设一节课时的课程,实际上最好能上两节课,对学生的掌握和巩固知识,或开展课题研究等对知识的衔接有很大的帮助。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误区。

1、要克服教学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误区。

这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师生观。我们的教学过程,总是只把结论告诉学生,很少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很少重视过程。过去有一个教学原则叫"精讲多练",但讲到了什么程度才叫精,是讲少点才叫精,还是越细越精?多练,练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过去我们讲:"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行吗?如今,报纸、杂志和网上都有很多很多的信息,老师有一桶水够不够?学生都在信息海洋里面"冲浪",我们教师要跟着学生一起"冲浪"才行。很多的观念都是要转变,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教育的原则,重新审视教师的作用。现在的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仍然要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学习,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学习策略;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处理信息的方法,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传授出去,我们要改变教学原则叫"优讲优练"。

2、教学设计误区。

在教学设计中着重统一的学习要求、统一的学习内容,没有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层次性、独立性。因各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不一样,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很大,以及在一个教学班内学生基础知识普遍存在两极分化的事实。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适当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布置不同深度的练习。

3、信息环境的互动的误区。

荧屏取代了课本,忽视课本的作用。上课时,老师一直坐在教师机前通过计算机与同学进行交流,缺少了师生间的面对面的交流。在上课过程中总是提问一些优生,以少数优生的代替全体学生的的互动,没有体现全体人员参与。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处理好课本与课件之间的关系,课本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要起到主导作用,而课件应是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将两者的关系混淆。一个成功的教师在上课时经常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而他靠就是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及时调整课程的进程。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校计算机教学条件的改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也会不断地发展。我也会不断的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新型的教学方法,让这朵信息技术教育之花在祖国的大地上开得更加灿烂。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3月22日,我们有幸聆听了山西省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精彩报告。期间,张主任时而犀利,时而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解读了报告的精髓,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学习的一些心得:

“当一年级的小朋友玩手机都轻车熟路时,你还在拿根儿粉笔讲课,学生还跟你学什么”虽然是玩笑般的一句话,却说明了老师“满堂灌”的传统课堂的落后,而新型课堂以学为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课堂真真正正属于学生。

太古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24字教学模式,即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六个词是六种思想,引导四种课型(学习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如何上。其中,老师要说的寥寥无几,而学生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学习小组的高效,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老师要做的就是使学习小组的组建、指导、考核和应用等机制更加的有效。

此次报告中,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合作交流时教师应该怎么做遇到问题时,如何调节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等等细节,都做出了对我们一线教师很有帮助的回答。

新型课堂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教师由台前走向后台、变讲为导,一改传统独霸讲台的局面。学生由后台走向前台,变听为讲,成为“我要学”的主动参与者。

开放式教学的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多面、立体的课堂互动,体现师生不再是对立的矛盾体,而是和谐促进的合作者,是平等对待的朋友。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不断试着进行课堂改革,也曾有过短暂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困惑和纠结。此次听张主任的报告解决了我的许多疑问,也更坚定了我对课改的信心。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搭石》这一课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在教学预设时,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读、找、画、议地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加强说、写的训练,设计了把你在生活中有感受到的美说一说。进行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与表达。通过朗读——评价,描述画面——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品质。

其次,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提示学习规律。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还能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总结全文,提示写法时,揭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是文章。

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自身的的原因课件操作不灵活,延长了上课的时间.这是我不成熟的表现.在这应该好好反思,并吸取教训,争取今后做得更好.

2、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写一写你身边的美”临时改成了“说一说你感受到的美”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3、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谈体会谈感受。设计的内容太多,想讲授的太多,因而对文章个别语句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