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思路(精选13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思路(精选13篇)

ID:6589020

时间:2023-11-16 06:34:17

上传者:FS文字使者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思路(精选13篇)

教案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制定教案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案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鹅吗?它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有一首古诗就是来赞美白鹅的,谁会背呢?大家来一起背古诗《咏鹅》。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白鹅的儿歌,同学们愿意学吗?板书课题:白鹅。学生齐读。

二、学习儿歌,认识生字。

1、学生结合书上的图自由读儿歌。

2、同学之间互相试着读读,看谁读得。

3、指名学生读儿歌。

4、师范读儿歌;领学生读儿歌。

5、学生自己再读;同桌互相读;指名学生读儿歌,多种方式读。

6、学习生字。

小黑板出示生字:白、鹅、河、乐、热。

(1)学生自读生字。

(2)师领学生读生字。

(3)在儿歌中找出生字画下来,自己读一读。

(4)指名学生读生字。

(5)开火车认读生字。

(6)学生互相读;多种方式读。

(7)休息一会,学生自由读儿歌、认识生字。

三、学习韵母e及其四声。

1、我们把“鹅、乐、热”这几个字拉长音来读一读,看看尾音发什么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单韵母e。

2、你们看这个韵母e像什么?怎样来记它呢?谁能来总结一句歌谣。(白鹅戏水eee水中倒影eee)。

3、学生自己读e的发音;师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

4、根据四声调的儿歌,自己来读读e的四声。

5、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6、学习韵母e的写法。

(1)复习o的写法。

(2)出示小黑板,师示范写。(e占中间一格,从里面起笔,一笔写成)。

(3)学生用手练写。

(4)学生自己在书上练写。(先观察黑e再描红)。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1、背会儿歌。

2、会写字母e。

第2课时时间。

教学任务:背诵儿歌、巩固练习、写好韵母e。

一、背诵儿歌。

1、学生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背课文。

2、学生小组内背课文。

3、指名学生背课文。

4、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小组内进行表演练习。

5、学生班中分角色表演。

二、检查认字情况。

1、小组内检查生字情况。

2、师指名学生认读。

3、全班齐读生字。

三、写e及四声。

1、在拼音本上写韵母e,注意写字姿势,要求学生写字要认真,要写规范,要写得漂亮。

2、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应练习。

四、作业。

在拼音本上写一篇e。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4、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5、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挂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2、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学生闭上眼睛边拍手,边唱歌。(出示挂图)

2.认识词语。

随机学习四组词语。(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一读字音,在图上认一认,唱一唱有关小动物的歌儿,说一说花儿的颜色,有关事物的特征等)

3.揭示课题,巩固字音。

刚才这些词语是语文书上《识字1》的内容。(板书:识字1)打开书,你们看,它们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请小朋友读一读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小组中的同学帮帮忙。(学生自由读)

4.生生互动,游戏内化。

小朋友,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绿叶中,在布谷鸟的叫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美丽的春天,你能把这些词语贴到它的朋友身边去吗?请拿出词语卡片,同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来贴一贴,贴好后再一起读一读,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正确。(播放《春天在哪里》的磁带)

1.语言渲染: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淅淅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布谷、蜜蜂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几多生趣;梨花、杏花、桃花张开笑脸,为春天增色添彩!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让小朋友们感受一下春天多美呀!

2.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师总结。

2.课后,小朋友去找一些有关春天的诗歌或成语,读一读。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2.认识3个新偏旁。(日字底,木字旁,草字头)

3.学生看笔顺图自学生字,描红课本上的生字。

4.说说是怎么记住生字的。

5.说说书写注意点。

6.教师在田字格示范书写。

7.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背诵课文。写好生字。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1教学设计七,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秋天

1、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秋天是个色彩斑斓的季节。

3、改编诗歌,并给诗歌配画。

师:和煦的阳关洒满了教室,新的一天又来到了,孩子们,露出你们灿烂的笑容,让我们一起用美妙、动听的声音一起来开启今天的晨诵吧!

师:早安,二(1)班的孩子们。

生:早安,戴老师。

师: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们。

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

变作七彩的朗诵。

嚼成书本的芳香。

生: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你。

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

变作粉笔的舞蹈。

嚼成知识的芳香。

师:孩子们,秋天来了,她正在用树叶给大家写信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上节课学过的诗。

秋天的信。

林武宪。

秋天要给大家写信。

用叶子当信纸。

让风当邮差。

偷懒的邮差。

每到一个地方。

就把信一抛。

有的信,落在松树头顶上。

有的信,掉在青蛙身边。

赶路的雁,也衔了一页回家。

池塘里,草丛中。

到处都有秋天的信。

动物们急忙准备过冬。

师: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美丽。今天,老师带你们欣赏秋天的色彩。

出示新诗:

秋天的色彩。

秋天是黄色的,

秋风吹来,

玉米黄澄澄。

秋天是红色的。

秋风吹来,

枫叶红彤彤。

秋天是紫色的,

秋风吹来,

葡萄紫莹莹。

1、自由读诗。

2、欣赏图片,逐句读诗。

3、教师引读,师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表演读。

4、欣赏关于秋天美景的图片,感悟秋天的色彩斑斓。

5、请你也来说说秋天的色彩,改编诗歌。

秋天是()的,

秋风吹来,

()。

6、把改编的诗歌写在晨诵本上,并配上漂亮的图画。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案设计

1.看图能熟练地读拼音。

2.积累词语。初步知道这些词语在生活中的用法。

3.正确书写"一、二、三、十"这四个字,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表达的能力,并受到文明礼貌的教育。

二、教学准备。

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课文插图、录音带。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拼拼读读"。

1.教师出示有关图片,提问:图片上画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贴在黑板上。

2.出示图下面的拼音,学生自由拼读。

3.指名读,其余的同学评议。

4.请"小老师"带全班同学读。

(二)学习"词语超市"。

1.老师今天还带来了有趣的词语朋友,谁认识它,它就会和谁做朋友(出示词语卡片)。

2.指名认读词语卡片:上学、学校、同学、书包、读书、写字。

3.小组认读卡片比赛,全班开火车读卡片。

4.创设情景:出示一幅学校生活图,你能用上面的1个或者几个词语说一说这幅图吗?

(教师对一次能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词语的同学进行表扬。)。

(三)学习"写字"。

1.出示田字格,带学生认识田字格。

2.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

3.教师范写"一、二、三、十"四字,提示写字要求:写横时,右边稍高,写竖时要写直。

4.指导写字姿势。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语文生活"。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小组内合作表演。

4.指名上台和老师配合表演。

1.同桌讨论,相互说。

2.指名说,同桌配合表演。

创设情景3: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二)。

安安真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都会使用文明的语言,大家一定都很喜欢他,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和安安一样懂礼貌。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集妞镰绳姜蒜蜡粗猛辣吓;会写2个字:吓跳。

2、通过学文,知道市场上的热闹景象。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能够想象出市场上的热闹景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做买卖,在游戏中发展自己的语言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情感目标:本文课文句式整齐,合辙压韵,富有情趣,让学生体会出市场上的热闹景象,从而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识,寻找生活中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结合图画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在学文的过程当中识字,边背诵边联想字形。字形与字义的相结合。

2、体会市场上的热闹景象,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语言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手段。

幻灯片卡片。

多媒体辅助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法。

教学活动。

一、导课:

二、听读课文,体会感悟。

1、听师范读,边听边思考,这篇小韵文介绍了小妞妞去哪儿,她都看到了什么?

2、领读,师读一句生读一句。

3、标出文中共有几句话,在课文中圈画出本课生字以及包含生字的词语。

4、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刚画出的生字的读音。并思考小妞妞所看到的东西都是什么样的。

5、学生汇报,师出示板书。

(梨甜镰快菜好枣红绳长糖甜香姜辣画好看蒜大蜡粗猪叫)。

三、随文识字,记忆字形。

(1)找同学来读韵文的第一句话:小妞妞,去赶集,集上有人在卖梨。

妞:女字旁加一个丑字。

(2)结合实物学习生字“镰、绳、蒜、粗”。

妞妞在集上看到的一些东西同学们可能没见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出示实物或图片)。

(3)找同学读7、8两句,学习“姜、辣”。

字谜法:半个美女,打一字。

姜: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羊字而竖不出头,下面加一个女字。这个字和哪个字比较相似?(美)。

(4)正当妞妞看得兴致勃勃时,一声猪的猛叫吓了妞妞一大跳。

当你受到惊吓时会有什么反应?谁来表演一下。看他的嘴张得那么大,下巴都快掉下来了,学习“吓”。

(5)凶猛的野兽,反犬旁加一个孟字,学习“猛”。猛烈、凶猛、猛然、猛兽。

(6)看老师在做什么?(表演跳的动作)因此跳字是足字旁加一个兆字。你们能表演这些字吗?(出示:跑,跃,蹦)。

四、(出示课件)复现生字。

1、借助屏幕中的拼音读。

2、拼音飞走了,你还能读准他们吗?(分组读)。

3、你们读得真响亮,老师相信,把生字宝宝单独请出来,你们也一定认识。(齐读、开火车读)。

五、读文感悟市场上的热闹景象。

1、自己练习拍手读。

2、同桌之间练习打拍子读。

3、全班一起拍手读。

4、教师跟据板书指导有顺序背诵。

六、买卖东西的游戏,模仿市场上的做生意的人卖东西。(教师可事先准备,并先和一名同学示范或展示一段买卖录象创设情景)。

七、作业:拍着节奏来背诵课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秋天

1、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感受活动、创作的快乐,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难点】。

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日历上的秋天。

1、请学生小组合作,在日历上寻找秋天的话题——立秋。

2、探讨“立秋”的含义。

二、校园里的秋天。

1、将学生分成7个小组。

2、从校园植物的变化中找秋天。(例如:菊花开了、地上有落叶等。)。

3、从同学们的衣着变化中找秋天。

4、画或写《观察记录》。

5、进行汇报与评比,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三、秋天的发现。

1、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发现。例如:介绍自己秋天去某某公园看到的景象,介绍自己居住小区的秋景等。

2、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简笔画形式记录。

3、让学生将自己从电视里听到的天气预报和记录班里温度计的情况报告给大家,并请大家说说现在的温度与夏天相比有什么不同?温度是一天天地慢慢升高还是降低。

4、总结秋天的发现。

四、描述秋天。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秋天的资料、图片,尝试从色彩入手描述秋天。

2、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及外地秋天的情况。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描述秋天,说说自己在色彩方面的感受。

五、活动小结、评价。

1、今天大家都表现很好,老师要奖励同学们,介绍“灵活星、智多星、团结星、能说会道星”。

2、根据大家的表现,小组里评一评每个同学能得到什么星?

3、说说今天的收获。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秋天

1、组织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秋天的落叶。

2、引导幼儿创编不同动作并合拍地表现树叶飞舞的景象。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落叶头饰人手一个,落叶等。

:幼儿能自己创编动作。

1、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想不想去啊?

看看,这个小园子里地上都是什么啊?(树叶)。

树叶怎么都地上啊?(因为现在是秋天,叶子都落下来了)。

是啊,秋天的时候树上的叶子就都要掉下来了,听——。

2、录音机范唱《秋天》。

师:秋天真美,那你们知道这小树叶是怎么掉下来的吗?

(幼儿讨论)。

我们在来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幼儿教案《秋天的落叶》。

3、教师一边洒落叶,一边先念歌词,再唱歌曲。

师:叶子是怎么掉下来的?(幼儿讲讲:飘下来的,飞下来的,滚下来的等。)。

那我们也来做小树叶,来学学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好吗?树叶落到地上后是怎么样的?(睡地上)。

4、幼儿带头饰扮演落叶,模仿落叶的样子。(放录音2遍)。

师:小树叶,你是怎么落下来的?(幼儿讲讲)。

5、挑选动作好的幼儿做示范。

师:你们的动作都好漂亮!我们在一起做一次!

6、再次模仿动作。(放录音1遍)。

7、延伸活动:把不同的落叶归类。

落叶有3种,梧桐树叶,广玉兰树叶,小树叶。请幼儿讲出区别后,把落叶送到指定地点。

8、小结:

师:现在这个园子里,又干净,又整洁,小落叶都找到了新家,我们宝宝也回家吧!

9、回教室,结束。

一年级语文的设计教案

1、在熟读课文中认识汉字,并引导孩子发现构字规律,认识“笔尖、鲜花”等8个词语,会写本课生字“力、手、水”。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4、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

5、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

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能自己读书,看报,还能自己写句子,真是了不起。今天老师还要带你们到汉字王国里认识一些有趣的朋友。

出示“一轮红日”和“一弯月牙”的图片。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如:红日高照,光芒四射,非常明亮。月亮也很明亮。

2、师:太阳也叫日,月亮也叫月。日和月都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它们组成了一个新的字——明。

板书:日月明,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3、师:你能根据画面说说“明”的意思吗?

指名答。

4、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明”,能不能用“明”组词?

学生回答:光明、明白、明亮等。

5、师:“日”和“月”这两个老朋友住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特别是“日”,作为老大哥让着小弟弟,它把大部分位子让给了“月”,这样组起来的字才好看。

【说明】: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引导,使小学生联想到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情趣,把“日”和“月”称之为两个老朋友,充满了人文色彩。

二、看图识字。

1、师:另外有两个老朋友听说"日"和"。

月"交了朋友,它们也飞了出来,一个是"鱼",一个是"羊"。

让学生观察,说说如何记住“鲜”字。

2、鼓励学生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记住“鲜”。师示范,如:

(1)有鱼又有羊,这事真新鲜。

(2)桌上有鱼,有羊,味儿真鲜美等等。

3、师:你能通过看图猜猜“鲜”字的意思吗?

学生思考、回答,如:"鱼"和"羊"味道都很鲜美,合在一起味道就更鲜美了。

4、生齐读,并给“鲜”字组词。

5、举一反三,自学生字。

(本课生字用图画出来,如人靠树木休息的'图画,二棵树,三棵树靠在一起的图画等。老师把图按顺序一一贴在黑板上。)。

(2)学生看图猜字,并用该字组词。

(3)指名说。

例:“很多很多的树木在一起就是森林的森。我还知道两棵树木在一起就是林,森林的林。”

“林就是树林的林。”

“林可以是人的姓。

“我老家有很多很多的竹子,很多的竹子在一起叫竹林。”

“很多很多的树木在一起叫林海,因为这些树林很多很多,看不到边,像大海一样看不到边,所以叫林海。”

“人靠在树下休息,就是‘休’字。”

“‘看’字就像孙悟空看妖怪的动作。”

……。

(4)生看图猜字义,并组词,带读生字。老师随即把该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6、生字卡出示“尘”、“尖”、“灭”、“男”,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字义。

尘:细小的尘土。

尖:想象身边的哪些东西是尖的,看看这些尖的东西都是什么样,比如铅笔。

灭:这一横就像灭火的树枝。

男:男人在田里出力。

7、开火车读要求认识的字、齐读。

【说明】: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让学生认字,猜字义,加强了识记效果,提高识字效率,使字义的理解变得生动有趣。

三、朗读课文。

1、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些生字,都是由二个或二个以上汉字组成,它的意思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刚才你们都认读得很好,给它们挪个地方还认识吧?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97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指导朗读。

3、小组合作读。

4、男女生赛读。

5、齐读,拍手读。

6、指名上台看黑板上生字卡片提示拍手读。

【说明】:本课韵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加上学生富有节奏感的拍手,使课堂充满了情趣。

四、扩展活动。

1、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包装纸、包装袋等,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认识的生字。

2、指名上展示台交流、展示。

【说明】:把识字延伸到生活中,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大舞台,培养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识字的习惯。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3个生字,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老师想考一考大家。

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2、师:这节课我们不但要把字词和课文读好,还要把字写好,有信心吗?生答。

二、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一年级《a》教案设计两课时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本

a教学目标:1、学会单韵母a,能读准字母的音和它的四声;认识四线格,正确书写字母a.2、能找到儿歌中的韵母a和含有a的音节,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儿歌。3、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阅读时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教学重点:学会单韵母a,能读准字母的音和它的四声;认识四线格,正确书写字母a.教学难点:认识四线格,正确书写字母a.教学方法:观察法,朗读法,讲授法学习方法:跟读法,练习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每天到学校读书识字学本领,怎样学会读书识字呢?首先要学会汉语拼音,学好了汉语拼音就能读准字音,识很多字,读很多书,学很多本领。所以今天第一课我们就学汉语拼音。这节课我们先学习一个单韵母。比看,谁学得最快最好。二、观察图画,学习读音1、在学习方式上,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试着发音,教师点拨,学生反复练读,体会a的发音。2、在此基础上,教师注意采取多种形式,如领读、齐读、分组读等,帮助学生读准音。3、小结学习方法: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读准和记住a的读音。4、认识声调符号,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图画,利用手势学习声调,读准声调。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认识四声,读读a的四声;重点是二声和三声的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体会这两个声调的差别。(第二课时)一、指导书写,正确执笔1、认识四线格。2、观察:a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进行书写。学生练习写字母时,教师要巡回辅导,重视指导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3、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记记”。二、学习儿歌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2、教师范读。让学生找找这首儿歌中哪些章节含有我们所学的拼音字母“a”。3、教师教读儿歌,学生们自己读、齐读。三、养成性教育根据“跟我学”,指导学读书时“眼离书本一尺远”。

小学一年级语文《两只小狮子》教案设计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组词读字。

2、会写8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书写工整。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4、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让孩子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的道理。

1、认识13个生字,会组词读字。

2、会写8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书写工整。

3、正确流利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两课时。

齐读课题,认识“狮子”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想想课文中讲了几只狮子?各有什么特点?

1、交流读书收获。

﹙1﹚出示生字,指生读字,组词读字。

﹙2﹚交流自己是怎样认识这些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说说两只狮子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懒勤。

1、以小组为单位来读课文,想想图上画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讲的内容。

2、交流:

图1、懒狮子在干什么?整天晒太阳,又不学本领又不愿吃苦。

勤狮子在干什么?滚扑撕咬。

3、指生读1——2自然段,说说你不喜欢哪只狮子?为什么?

4、指名读3——7自然段,想想懒狮子为什么懒?你觉得懒狮子这样做有道理吗?

5、指导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把小树的两个疑问读出来,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懒狮子的话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6、看图2,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谁能读出狮子妈妈帮助懒狮子时那种耐心的语气呢?指生读课文第7自然段。

7、交流:

﹙1﹚听了狮子妈妈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2﹚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是怎么想的?

8、拓展练习。

﹙1﹚读了课文后,今后你该怎样来学本领?

﹙2﹚生交流,师小结。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分角色来朗读课文,指导读出角色的语气。

﹙2﹚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1、读“我会写”的字。

2、交流自己会写哪些字?说说怎样写?

3、师重点指导:“常练学”三个字。

4、生写生字、组词。

5、评改。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认识人币。

简单的计算。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2(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3、分类:按单位分: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看书上人民币与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有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

三、换线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个1角。

小朋友动手换一换。

四、活动。

1、拿一件玩具,这件玩具是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找出哪种方法最简单。

2、选四名售货员,开始下位购买。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

分类:按单位分: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1元=10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2、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发表意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估计的思想,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铺堑导入。

二、引导交流,理解新知。

(一)观察。师:这就是动物王国里的养殖场,多美丽呀!大家仔细瞧瞧,图上有什么?跟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二)反馈。学生自由发言,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并板书:

鸡85只鸭42只鹅34只。

(三)说一说。师:请你们用刚才的“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在小组里说一说,谁多谁少?(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习困难的小组。)。

(四)想一想。课件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观察“想一想”的内容,羊可能有多少只?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由学生自由回答,师再板书,读题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自我评价或评价他人。)。

三、练习巩固,扎实新知。

师:小朋友!闯关游戏开始了,今天要闯三关,大家可要努力哦,比一比,看谁得的红旗多!

1、p31第1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中交流,进行评价。

2、p31第2题。帮助理解题意,让生认真思考后做答,交流评价。

3、p31第3题。指名生说明题意,再独立思考做答。(反馈时,可能会出现两个答案,只要理由正确,可以加以肯定。)。

4、游戏。

(1)师:恭喜小朋友闯完这三关,现在我们来玩个数学游戏,好不好呀?嗯,请大家注意了:

老师在纸上写了一个两位数,你们猜一猜,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加以提示。)。

(2)30页,兔子有多少只?

三、总结。

师:今天玩得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

调查家里成员的年龄,并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说一说。

小学一年级语文《好孩子》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并有一定的感情。

2、通过朗读、讨论、填空等方法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知道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愿意做个好孩子吗?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算一个好孩子呢?(引出课题《好孩子》)。

2、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里讲了哪几个好孩子?他们好在哪里?二、初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

1、出示(带拼音):着急淋湿蹦着跳着急忙心疼哗哗哗嘭嘭嘭蹬蹬蹬。

2、出示象声词连线题。

3、检查课文段落。

三、学习课文(第1段)。

1、齐读第一段,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天下大雨、奶奶很着急)。

2、出示:京京带着伞,不要紧。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了。(指导读出奶奶奶奶着急的心情。)出示:

小玲——淋湿?京京——不会淋湿?

四、学习课文(第2——4段)。

1、奶奶的猜测对不对呢?让我们自由读一读。(第2——4段)。

2、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小玲没有淋湿)奶奶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3、出示:小玲——淋湿?——没淋湿。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奶奶的奇怪的语气。

5、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时,我们就要走进故事里面去,他们着急,我们也着急,他们开心,我们也笑眯眯的,这样读课文多有趣呀!

6、口头填空:小玲没带伞,把她送回了家,奶奶夸是个好孩子。板书:小梅。

五、学习课文(5——7段)。

1、那么京京回家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自由读(5——7段)。

2、填空:带了伞的京京,把伞借给了,自己却,奶奶夸是个好孩子。板书:京京。

3、句式练习:

出示:小玲没带伞,把她送回了家,奶奶夸是个好孩子。

带了伞的京京,把伞借给了,自己却,奶奶夸是个好孩子。

(齐读两句话,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3、奶奶为什么夸京京是个好孩子?

4、分角色朗读。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5、出示第7段,及彩图,理解“一边…….一边…..”,请两位学生表演,感悟两个动作同时做,练习说话。

六、小结:这篇课文讲的是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了他们乐于助人的精神。

在生活中,你是个好孩子吗?

我帮妈妈()。

我帮爸爸()。

我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