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区域活动方案及反思(专业23篇)

中班区域活动方案及反思(专业23篇)

ID:6613834

时间:2023-11-17 06:38:58

上传者:雅蕊 中班区域活动方案及反思(专业23篇)

活动方案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利用时间和资源,达到预定的活动目标和效果。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活动方案示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活动策划和实施的参考。

中班区域游戏活动反思

今天区域游戏,正当孩子们和-谐地玩着游戏时,突然我听到了一声刺耳地喊叫声,“好好没给钱就把薯片拿走了。”“快抓小偷!”我还没反应过来呢,超市里的“工作人员”萱萱马上冲到了娃娃家里,揪住了正在做客的好好。这时,娃娃家的“妈妈”蒋郭一连忙问为什么要抓住他们的客人。萱萱生气地说道:“他偷我们的东西!他没给钱就拿走了!快把东西放回去!”原来,银行里没钱了,可是好好又想到娃娃家做客,于是就在超市外面伸手拿了罐薯片就跑了。本想着孩子们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呢,突然,蒋郭一温柔地对着好好说:“好好,你不买东西也可以来做客的,我们娃娃家欢迎你,但是不付钱是不能拿超市里的东西的,你快去还掉吧。”好好听了,高兴地点了点头,马上把薯片还回了超市。萱萱也跟着回了超市。

反思:

为了观察幼儿如何解决纠纷,我没有介入游戏中,作为旁观者,我欣喜地看到幼儿已经具有了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发生此次问题的原因,我也有一定的责任,银行里不应该出现没有钱的`情况,所以,我马上又为银行补充了些“钱币”让幼儿可以不再为没钱取而烦恼。其次,导致此次事件的另一个原因是中班幼儿的角色意识不强,也没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在评析游戏的过程中,我和幼儿一起讨论了去超市应该注意哪些的问题,幼儿纷纷表示只有付了帐才能把东西带回家。

中班区域活动方案

1、培养幼儿喜欢各种食物。知道不同食品给我们人体能够补偿不同的营养。

2、进一步培养幼儿要养成从小不挑食的好习惯。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培养幼儿喜欢各种食物。知道不同食品给我们人体能够补偿不同的营养。

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娃娃家:各种食物、娃娃、妈妈角色头饰。益智区:各种水果和食物小图卡,进行按大小排序。角色:课前老师或幼儿自备几种食品,绵纸等材料制作不同的食品。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平时喜欢吃些什么食品呢?(喜欢吃糖、喜欢吃饼干、)原来小朋友喜欢吃这么多好吃的.食品,除了吃这些零食,我们每天还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你们知道这些食物对我们有什么用吗?(我们每天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因为不同食品给我们人体能够补偿不同的营养。)。

今天老师在每个区域里都投放了很多的材料让你们去操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介绍各个区域。

1、娃娃家。

娃娃家里都有各种食物、娃娃、妈妈角色头饰,今天就要来让我们的小朋友用好吃的食品来招待你的小客人。

2、图书区。

今天老师在图书区准备了各种关于食物的图书,待会小朋友可以看图书和朋友一起讲讲,看完后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说说。

3、动手区。

在手工区老师准备了:卡纸、海绵纸、等材料制作各种食物。

四、组织幼儿进区区域。

1、提出区域规则。

在进区的时候,你先要想好来你要进什么区角。但是我们进区域时我们先要拿好进区卡,只有拿到了进区卡的小朋友才能到区角里面去活动,如果你去的哪个区角里的卡插满了,你就不能再进这个区了,只有把卡插在哪个区里,你就在哪个区里活动。当老师放音乐时候,小朋友就赶紧把区域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在区域中不能大声喧哗,静静的玩。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五、收拾材料,结束游戏。

小结小朋友进区观看的情况,表扬有序进区的幼儿,对存在不足自己玩自己的幼儿提出要求,指出做的不够的地方。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一个月下来,已经会有孩子评价同伴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

(二)区域中感到的困惑:

1、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中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2、活动内容:

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中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三)区域中的不足之处: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我们设置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中班区域活动案例反思

一、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但是我发现语言区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说:“谁愿意去语言区玩啊?”可是没有人理睬。过了一会,我又说:“今天去语言区的孩子会得到一个神密的礼物哦”这时,谭俊成举手说:“我去吧。”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的响应了,要去语言区玩。

语言区活动开始了,浩浩等几名幼儿都在玩,可是一会儿游戏就结束了。见此情况我把阅读的方法和要求又讲给了她们听,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语言区里乱成一团,跑过去一看,正在玩开“小汽车”的游戏呢。看到我来又赶紧看书,嘴里却不停的说一点都不好玩。

二、案例分析

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语言区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老师介入,和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游戏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投放的书的问题 。投放书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已经不高了,没有及时的调整更换。材料也比较单一。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觉得语言区也就如此时,她们就会失去活动的兴趣,也就不愿意再去了。

(二)缺少游戏材料。幼儿在语言区只有一些书,和字卡,拼音卡,图片,没有什么可以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材料,使幼儿无法在玩中学,学中乐。

(三) 环境不太好。我们的语言区就在一个小角落里,相对安静,但光线不足,还有就是孩子在里面不放松,里面就是一组小一些的桌椅,一组书架。供幼儿阅读。

(四)老师的指导的问题。老师自身缺少的指导的方法,在指导时介入的方法不太好。

三、对策与思考

书的投放我们做到定期更换,每个月我们按20%的比例更换新书,既不会有经济上的压力,又能让孩子们有新鲜感,总能在里面找到一些没看过的新书。

游戏材料和环境上我也下了一番工夫。阅读区的地面铺上了塑胶地板块,孩子们可以席地而坐,一起讲,一起看,一起说:我又画了一幅水粉画,作为故事背景,贴在很矮的墙上,孩子可以很自在地坐在那里取指偶或木偶进行表演:另一边则设有故事盘、看图讲述、识字摸箱等游戏。

这样一来,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来这里玩游戏了。因此,我也经常深入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为了加强对语言区游戏的有效指导我翻阅了大量书本,也请教了很多的前辈及专家。比如有孩子拿着了乱翻,我不会直接说你要这样那样,我会找一本书轻轻的坐在他的边上,自言自语的说,我要把书的正面对着我,一页页的看,哦,这本书里有谁呀,他在做什么呀……然后孩子也会像我一样一页一页的看,想知道里面有什么事情,有了看书的欲望。又不会有老师讲了他的那种抵触情绪。

希望我的探索与研究能指导我的实际工作,能更好的指导孩子们的语言区.

中班区域活动方案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依据区游戏中心教研组工作意见以及我园研究实际发展情况,我们该怎样利用和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我们该为幼儿提供怎样的区域活动材料?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由于区域划分的内容比较多,各个年龄阶段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最终我组将形成多种有益于幼儿全面发展的、富有丰富教育意义的、适合幼儿园开展的生活化游戏探索系列,以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园内游戏的发展。本学期教研组将重点研究小班生活区材料的选择、制作和投放。

1、围绕小班生活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培养目标,考虑材料对本年龄段幼儿的适宜性,研究与开发生活区的游戏材料。

2、通过活动,了解材料的分类,围绕目标进行教育价值判断,掌握设计技巧。

3、学习区域活动管理的相关经验,通过现场实践操作,掌握生活区域的设置方法。

4、收集、整理小班生活区材料,为后期实践提供资源。

1、围绕教研内容和计划,以实践操作和集中研讨为主要形式,研究小班生活区材料的制作与投放。

2、认真完成组内布置的`制作任务,为研讨提供相关素材,同时加强自我学习,不断丰富关于区域材料制作、投放等方面的知识经验,提高专业素养。

3、准时参加教研活动,活动时间下午14:00~17:00。认真参加每次的活动不缺席,有事请假。

时间。

主要内容。

活动地点。

10、21。

1、学习本学期计划。

2、学习小班生活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11、18。

1、交流制作的游戏材料。

2、围绕材料进行评价。

12、2。

12、16。

分组现场实践操作。

12、30。

1、总结。

2、材料的收集、整理。

中班区域活动观摩反思

周五上午,我们六月份教育叙事——中班区域活动观摩反思老师共同观摩区域游戏活动。我们来到中一班,搭建区的孩子们正在用废旧的饮料瓶和垫板合作搭建一座高楼,配合默契,大楼搭建到六层,有一点摇晃,几个孩子小心的调试着饮料瓶的位置,不小心大楼到了,几个孩子又重新游戏~~~~~~~。

表演区:一诺几个女孩子,正在化妆,打粉底、涂着眼影,腮红、口红、很高兴自己打扮着,又一个小女孩的到来,引起了一诺更大的化妆兴趣,很热情的要给这个小女孩化妆,一诺要先擦粉底,另一个女孩要擦腮红,两人忙的不可开交~~~~。绘画区:孩子们用棉签粘上颜料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画的'很是投入,以至于区域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还在绘画的兴趣中,不想收材料。扑克牌搭建区:有了张昕老师的参与,程子涵小朋友的搭建高楼游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真是一个有韧性的孩子,在整个区域活动时间,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中重新开始,并一次次的挑战者高度,最后子涵掌握了搭建的技巧,终于搭建出八层楼,比张老师搭建的还高了,脸上漏出开心的笑容!超市里孩子们正在游戏着,商品摆放的满地都是,孙老师的介入,孩子们开始了物品的归类摆放,感觉孩子们没有进入到游戏中去。我在想:如果选出售货员、礼仪小姐,引导孩子们进行文明礼仪的游戏;把商品明码标价,孩子们拿着钱(一种假-币)去进行买东西游戏,这样即渗透科学领域,有培养孩子们的文明礼仪、社会交往能力。

区域游戏活动结束后自己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材料的投放,老师的适时介入,都会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特别是孩子没有游戏经验时,老师要及时介入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中班区域活动方案

1、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玩耍中获得一些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

2、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幼儿多看、多思、多想。

3、帮助复习巩固数学知识。

1、提供各种成品、半成品让幼儿操作,发展幼儿的画、剪、贴、折等的基本技能。

2、教育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操作卫生习惯。

3、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1、理解角色的职责,按角色规定、要求进行活动。

2、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推动游戏的发展。

3、培养做事有始有终的积极态度。

4、在游戏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有礼貌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1、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特别是男孩,吸引他们来活动。

2、提供音带、乐器、节奏谱等,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3、提供各种材料,如:飘带、花等,让幼儿自由舞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4、发展幼儿的动作,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1、发展幼儿的感知觉,增强幼儿手指肌肉的发展。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合作,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大胆建筑。

1、在看书时能较自觉的保持安静。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废旧材料对破旧图书进行修补。

3、掌握正确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4、能讲述图书中的主要内容。

1、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区域,可发动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各种材料,制作各种成品、半成品,以便顺利的开展各种游戏。

2、在区域活动中设置物品,具有全面性、层次性的特点,可供不同幼儿操作。

3、每周为幼儿新增活动内容及材料,提高幼儿活动兴趣。

4、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5、教师认真有重点的辅导幼儿活动。

(1)教育引导幼儿有目的的选择区域,学习轮流着每天玩不同的区域。

(2)教师每天都有一项活动作为重点辅导。

(3)加强个别辅导。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活动,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4)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特别功能,使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5)抓好活动后的评价及整理工作,以便更好的搞好区域活动。

(6)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引导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发生的问题,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

(7)教师密切注意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记好游戏记录。

6、重视每一次的角色游戏,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新增材料,认真辅导,充分发挥角游的教育功能。

7、教师继续学习有关创造性游戏类的文章,充分认识游戏的作用,把教育渗透在游戏之中,寓教于游。

8、保证幼儿每天都有游戏时间。

9、在游戏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中班区域观摩活动反思

中班晨间区域游戏观摩反思

在参与晨间区域游戏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多感触,每一个感触,都让自己对事情的发生有了另一种领悟。例如,那天早上,我刚好肚子很不舒服,所以就去晚了。当我来到中一班时活动已经进行到一半了。我也很茫然自己这次的观摩主要目的是什么?结果给自己的定位也就理解错了,但好在收获也多多的,也有了一个精彩的结束。

在晨间游戏区域里其实我们的介入以及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材料都会影响到幼儿的游戏行为。不是老师只观察幼儿进行游戏就可以了。老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我由于最初的定位错误,也因错而推进了子翰的游戏行为。我以为我的定位就是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提高他们的游戏经验。所以我最初就是和子翰一起来搭建纸牌。在区域里投放了纸牌确实是吸引了子翰的注意力,当他来到这个区域后却又不知道该怎么玩,又变成了一个问题,而这时老师只是在观察他的游戏行为却没有来引导子翰纸牌的玩法。所以子翰一直自己拿着纸牌重复的叠在一起。当我自己搭建好了一个高楼时,子翰看见了,自己也动手开始搭建了起来,并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着高度和难度。由最初的三楼变成了七楼。每一次搭建的纸牌倒塌后子翰都会在重新开始搭建,并观察为什么会倒?怎么才能不让高楼倒掉呢?最后子翰发现了搭建纸牌的小技巧,每次多搭一层时就放松呼气,注意不能太用力等等。在观察子翰游戏时我就发现了,如果只是投放了材料,在幼儿没有直接经验的支持下是没有办法让幼儿自主进行游戏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引导才能激发出幼儿对参与游戏的愿望。另外,游戏的材料种类不能过于局限,就像颜料,本身就是可以通过几种颜色调制出来的,所以如果只投放了已经调好了的'固定的几种颜色,孩子们能用的也就只能是那几种颜色了。无论画面的内容是什么,但颜色都是一样的,其次,孩子在活动结束后的表现也让我觉得我的理解是正确的。在老师告诉幼儿游戏时间结束,准备收拾区域活动时,幼儿听到后的反应不是马上把颜料收拾好,而是每个小朋友都挤了过来手里拿着颜料和棉棒开始了调制颜色。看到幼儿的表现也反映出来孩子们对颜料的不同玩法的喜爱。在区域游戏观摩后也让自己对幼儿游戏的行为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明白了幼儿的游戏行为所反映出的问题,以及也联想到了怎样才能创设出适合孩子的区域游戏,答案就源于孩子的身上。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反思

一、案例背景:

随着对新《纲要》学习贯彻的不断深入,使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及其重要而深远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区域活动,把开展区域活动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进行研究。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已初显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令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活动中教师只顾自己的教育目标,不顾幼儿的体验。教师预设活动和幼儿的生成活动出现对立等问题。在今后的区角活动中,我们要进行不断深入的实践、反思和改进,让每个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自由活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也使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也得到培养。

二、案例描述:

浩宁的喊声打断,脸上平静的表情转为微怒。老师朝周浩宁看过去,发现周浩宁的目光并不在老师这边,而是盯着角落里的操作区。老师便提高了音量对周浩宁说:“周浩宁,老师看你今天是不想喂娃娃了!”周浩宁听了老师的话吃了一惊,快速转过头来,瞪大眼睛,大声问道:“为什么?”老师听了周浩宁的反问,显然也有些吃惊,进而,表情中的怒气有所加重,语气更加强了几分。“你说为什么?!你还会问老师为什么!”周浩宁的嘴巴微张着,盯着教师看了一会儿,忽然间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似的低下了头。老师接着分配活动,周浩宁显示出紧张、焦虑的神情,抬起头偷偷瞥了一下教师,不再讲话。

三、案例分析: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

正意识到,从区域活动中,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没能把握好对自己的角色定位。

教师的行为让周浩宁由积极地主动参与变成了消极被动的状态。原因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强调纪律。无情的纪律控制了幼儿对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并没有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师心中只有自己的'教育目标,全然不顾幼儿的体验,没有将幼儿发过来的球接发出去,而是将球丢到一边,按自己的思路发球,并且以自己的行为无情地扼杀了孩子玩喂娃娃游戏的兴趣,从而也可能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

(二)、消极的师幼互动。

幼儿非但不认错反而要问为什么!”于是,教师发出了负面情感特征更强的第二个施动行为“你说为什么!你还会问老师为什么?!”,借以重申纪律约束的主题。这一次,周浩宁终于明白了教师的意图:“在分配活动项目时。大声讲话是不对的,教师生气了,在批评周浩宁。”于是,先前兴奋的神情转为沮丧,低下头来不再讲话,以这种畏惧性质的、非言语的反馈行为表明自己对教师约束纪律的接受。教师也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分配活动项目上面,师幼互动的行为事件结束。我觉得,正当周浩宁的行为与教师的期待发生了冲突时,教师应该引导周浩宁改正这个错误,而不是发起这么一个消极的师幼互动事件。

四、活动反思: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该理解幼儿,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问题都有他的原因,要深入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及发展水平,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才能解读他们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时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把握机会引导孩子,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推向更高层次。

(二)、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

教师作为教育者,对幼儿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幼儿也是一个能动体,只有尊重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内驱力,以幼儿为中心展开教学,教育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我们提倡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但在本案例中教师以教育者、管理者身份自居“俯视”幼儿,幼儿以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身份“仰视”教师,这种不平等的师幼关系使得教师只关注怎样使自己开启的行为主题迅速得到对方响应,而不考虑对方意图。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平视”的眼光看待儿童,放弃因为自己居于权威者而滋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行为方式”,经常对自己在互动之中指向幼儿的行为作一些反思。要学会尊重幼儿,发现幼儿的潜能,这样师幼互动的关系才能和-谐发展。

(三)、让孩子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

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自由活动、自由游戏,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小朋友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是教师难以在其他教学中见到的,幼儿的潜能得到真正发挥,区域活动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所探索的问题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东西。因此,当周浩宁提出:“我要喂娃娃”。这完全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想法和愿望,教师应满足孩子的愿望并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幼儿探索活动,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教师预设活动与幼儿教育的自发生成活动不是对立的、割裂的,而是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相互衬托的。区角活动中教师的预设活动必须是建构在幼儿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上的。丰富的教育环境,多变的组织形式,会最大限度地焕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

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自己的活动,并将孩子们共同关注、自发生成有价值的东西纳入教师预期设活动的轨迹中,支持孩子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在这样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不断地尝试,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体验成功和快乐,自信心增强。

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教师在研究、探索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中班区域活动方案

1、通过角色模仿,提高幼儿的表现欲望。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手工区:头箍,卡纸,蜡笔,橡皮泥;小商店:新到的一些服装和面具等,

表演区:先布置一个表演区“星光舞台”,评委席、观众席,演员的一些动物水果角色头饰,及角色道具等。

一、集体活动。

1、教师:你们喜欢表演节目吗?谁来说说你喜欢表演什么角色?

2、这些角色你可以怎么去表现呢?我们可以怎么去表演?

二、交待区域操作要求。

美工区:小朋友可以在美工区用硬纸板剪贴等制作各种各样的头饰、面具,用塑料袋、彩纸制作演出的服装,看看谁有最多的方法制作各种各样的角色的道具。

小商店:今天小商店里有新到的一些服装和面具等,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表演。

表演区: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准备一些表演的节目,主持人要先准备好节目单,其他演员要准备好道具,依次表演,做评委的要给每个节目打分,观众要给大家鼓掌,做文明观众。

三、小朋友自主选择区角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不争抢用具,用完后要学会自己收拾整理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扬在游戏中认真、有创新和收拾用具收拾的好的小朋友。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

1.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搭建小屋,体会建构的乐趣。

2. 学习初步的统计方法。

3. 在活动中学习分工合作,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和团队的力量。

重点: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围合、构建小屋的建构方法

难点:学习初步的统计方法。

1.任务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认识小屋的组成。

(1)观看各种小屋的照片,了解小屋的基本构造。

(2)讨论搭建一座小屋有哪几部分组成(地基、墙体、房顶)

2.幼儿游戏计划---从设计、选材、分工来进行游戏活动的计划。

幼儿自由分组(1,2,3三组),每组商量各组搭建小屋的样子以及搭建所需的材料,进行分工(画设计图,材料记录,拿取材料)。

3.幼儿自主活动---幼儿根据计划进行搭建,同时要对搭建进行统计。

(1)每组幼儿开始合作搭建小屋,教师做观察记录,记录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2)每组幼儿在计划书中画出本组幼儿搭建小屋的样子,并且对选择的材料进行统计。

4.回顾与分享、交流---幼儿用图画的方式对搭建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分享交流。

每队幼儿画下搭建的样子,同时集体欣赏每个组不同小屋的样子,并互相分享搭建小屋的经验,。

4. 收拾与整理,活动结束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班户外建构区域活动——我的小屋,是在班级幼儿科学区域教学活动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活动,我班幼儿在班级科学区域活动时,就喜欢用各种材料进行“小屋”的创作,因此让我创设了此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从参观、讲解、分组、选材料、自由建构、记录表格、作品呈现、分享交流、最后收拾整理,整个活动环节都很流畅,活动过程中幼儿投入都很积极踊跃,状态较好,但是并不是每个活动都是完美的,因此我对自己的本次区域活动也做了如下反思。

一、自我“教”的反思

在本次区域活动中,我把大多数时间交给了幼儿自己,在活动开始、结束我占用了大概5分钟左右的时间,其余的时间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个别指导来完成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自己反思了几点问题:1、幼儿自由分组虽然我未干预,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就发现三组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导致了在后面活动中团队合作上的分歧,造成了我后来想参与但是已经来不及的结果;2、在准备材料上的介绍欠考虑,介绍不充分,造成了后面活动中幼儿选择材料上的不均衡和记录表上的不清晰;3、前期幼儿经验准备工作不充分,在活动观察过程中,发现幼儿“小屋”的搭建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我及时进行了参与指导,还是发现幼儿的知识技能的构建不好,造成了活动中有一组幼儿的“小屋”并未能完成;4、重过程轻分享,活动分享交流部分完成不好,幼儿的观察记录表完成不到位。

二、幼儿“学”的反思

本次活动非常受幼儿的喜欢,15名幼儿在活动中“玩”的都很开心,但需要反思的有三点:1、幼儿在分组环节非常的开心,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活动,但是这样的结果也导致有个别幼儿受到了冷落;2、因本次建构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搭建小屋,但是在活动中发现幼儿在选用建构材料上都很单一,如:一组幼儿就只用了木质建构材料,二组幼儿就只用了纸箱,后来在老师的指导和参与下才选择了其它材料的加入,三组幼儿虽然选择了多种材料建构,但是最终的作品呈现上并不成功;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能力差异性较突出,个别幼儿的建构能力较好,在整个团队中就起到了领头、出主意、建构的作用,导致了部分幼儿就听从、顺意,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三、如何改进

对于幼儿来说,这节活动很受幼儿喜欢,让幼儿在开心的“玩、游戏”中就提高自己的一些能力,对于老师来说,这节活动从教案书写——备课——活动材料的准备——教学实施,整个活动的环节都很流畅,顺利,但是通过本次建构活动也让自己在以后的建构活动中有了一些好的经验和改进方面:1、区域建构活动虽然把更多的“权利”交给了幼儿自己,但是老师也要有实际的考虑,比如在幼儿的决定出来以后如果存在问题,老师还是要及时的干预,做出调整;2、老师的课堂观察至关重要,老师的身份就是一个“旁观者”,但是发现幼儿出现偏离预定方向,远离预期目标时,要及时出来指导,参与;3、教学环节的把控老师一定要清楚,不能忽视分享交流环节,因为该环节可以较好的锻炼幼儿口语表达、交往、自我反省的能力。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反思,也让自己的教学专业、技能不断的提升和发展,我会坚持这样的好习惯,让自己不断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中班建构区域活动方案

1、掌握快速跑的动作要领,发展奔跑能力。

2、能独立想出持物跑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通过游戏知道要养成热爱劳动、做事认真的品质。

1、积木、易拉罐若干。

2、幼儿在活动前合作搭建过房子。

1、组织个别幼儿将积木摆放在场地周围。

2、幼儿在教师带领下,一路纵队进行绕障碍跑、走、跳的练习。

3、将幼儿分成四队站立,听口令做自编的准备操。

师:我们要来热身啦,请听好老师的口令,跟着老师一起运动一下吧!

1、幼儿8人一组组成建筑队,为自己的建筑队起名字。

师:今天我们都是建筑工人,我们要组建一个建筑队,请你们动动脑筋,给自己的建筑队取个名字吧!

2、请幼儿自由讨论。(如第一队,第二队等)。

3、带领幼儿运转头。

师:建筑工人要造房子,可是造房子用的砖头在对面,我们首先要把砖头运过来。每次游戏每组只能由1个建筑工人去拿砖头,听到信号后快速跑到终点拿一块砖头,放在自己组的小筐里。

4、请个别幼儿示范。

5、进行游戏。

6、讨论:你们觉得自己跑的.快吗?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快速跑起来呢?(提醒幼儿跑的时候注意安全,小心摔倒)。

7、再次游戏。

8、针对出现的情况作评价。

1、师:建筑工人们把砖头都运过来了,准备开始造房子啦!怎么造呢?

2、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和玩法:各队排头站在起跑线上,每人拿一块积木。听到信号后,每队一名幼儿迅速跑到指定地点,按照要求建构房子,然后跑回本队拍第二个人的手。直至排尾,先完成的队获胜。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请幼儿讨论携带积木跑步的方法:你带着积木跑怎么才能让它不掉下来?

5、幼儿进行游戏——练习持物快跑。

6、第二次游戏,进行“造房子”比赛。

带领幼儿敲敲腿,弯弯腰,做放松动作;整理物品整队回活动室。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爱玩区域活动,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孩子什么都学不到,而且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因此区域活动时更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开学初我们就商量制定好了本学期活动区的内容,所以各项活动在开展时都比较顺利。

我们把开学初定的特色计划中关于游戏、区域活动的目标细化。九月份,我们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幼儿熟悉区域,了解区域活动。十月份,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通过两个月活动,目标基本达到。像美工区,九月份到十月中旬我们的重点是玩色,十月份重点是撕纸,十一月份是填色,十二月份重点是线条画。有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有序的环境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则,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

小班幼儿不能很好的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还为幼儿创造了分享经验的机会。

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开学初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参加区域活动。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反思

虽然部分教师认识到教师指导的重要性,并努力去做好,但因多方面原因,其指导存在一些问题。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有一手包办的倾向;本来是孩子为主角的区域活动,教师成了主角,孩子成了被动接受的角色。虽然我们都知道要“多给孩子一点空间”,但在具体指导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一种灌输。教师太主动了,必然使幼儿学习变得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造成幼儿更多依赖教师,独立性较差。如果老师教的多多的,填得满满的,孩子们就失去了自由的空间。相反地,当我们给幼儿更多的自主发展和活动的空间,不断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活起来,孩子们就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与教师产生互动。

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会有生硬而又突兀地介入活动的情况。教师在介入前,并不了解游戏的进程,也未取得幼儿的同意,擅自强硬介入,打断了幼儿的自主游戏,这只能凸显教师在活动中强制性的指导地位。而实际上,这样的指导,教师本身的目的性也不明确,效果也可想而知,教师成为区域活动中不受欢迎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师应尽量不打扰幼儿的活动,在娃娃家外围做观察,等幼儿有需要时再介入也不迟。例如:在孩子表演《小熊请客》的过程中,虽然表面上教师给幼儿主动权,让孩子们去表演,却在表演区外不时传出:“小熊开门呀!”“小鸡应该说什么话了?”“该小猫说了??”“对了,出场的顺序不能乱??”再看看声音传出的方向老师一副笑容可掬的神情。其实犯了过于求全、急于引导、忽视游戏发展的自然规律的毛病,而有些老师虽然以角色身份或者同伴身份进入游戏,却操纵游戏的进程,削弱了幼儿的自主性,这都是不应该的。

一部分教师把区域活动等同于自由活动,教师借此机放松自己或打发时间,让幼儿随意玩,没有教师的参与、指导,区域活动完全成了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盲目活动;有的教师在活动中一头扎进某区域中同幼儿一起玩了起来,忘记了自己还有组织指导的身份,忽视了对其他区域的指导。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开设活动区和投放材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放教师减少幼儿打闹,而是给孩子提供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也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素质要求。

孩子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孩子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有些幼儿的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还有的幼儿则是在自己不断的探索活动中,或者是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教师如果对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孩子过多苛责,孩子会有挫折感,容易气馁;这会导致某些孩子游离于区域活动之外,区域活动反成为孩子的负担了。

由于缺乏对区域活动指导策略的重视,教师有时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区域活动教师置身参与和孩子们共同活动的少,走走看看巡视的多。而且教师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兴趣点所在,指导随意性大,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安静地摆弄物品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的地方,区域活动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价值。

区域活动中的指导是一种隐形指导,既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适时地提供帮助和支持,需要很高的指导技巧。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介入法”、“材料提供法”、“语言指导法”来参与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和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游戏介入法是指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利用“平行式介入”或“交叉式介入”的方法参与幼儿游戏,从而起到指导游戏的作用。材料提供法是指通过提供材料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可视游戏的需要分别提供“替代材料”或“辅助材料”。语言指导法是指教师在游戏中运用“建议式”、“鼓励式”、“澄清式”、“邀请式”、“角色式”、“指令式”等不同形式的语言,达到指导游戏的目的。

区域活动可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确定的活动目标制订计划,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师要减少活动倾向的权威性干预,提倡幼儿自主选择,教师不再是“制造兴趣”——幼儿被“填充”进区角,而是顺应幼儿的个体需要与意志,活动什么、活动节奏、活动顺序、活动伙伴、活动规则由幼儿自己决定、商量、协调。

但同时,区域活动也是一种自主性探索活动,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活动的组织和进程中,都应该以孩子为中心,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时,也应当学着自主地评价和自我激励。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如:从美工游戏实施和记录过程发现中来研究:通过从培养兴趣入手——对幼儿的引导和鼓励——再次激励幼儿的一系列过程来激发幼儿。

孩子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其实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

例如:《美丽的项链》:益智区有多种动手操作的材料,杨阳拿起区域活动的小蜜蜂周旋了一圈,好像决定了活动内容,毫不犹豫地坐在益智区,拿起串珠。刚想穿又放下,看看旁边的雨欣忙碌,他似乎看到津津有味,区域活动时间过去了大半,他还没有开始,突然他发现什么秘密,就问雨欣:“你是不是按颜色有规律穿的?”“是呀!”这会他才开始游戏起来,到活动结束时,他拿着按形状规律串成的项链带着我的脖子上,说老师做我的公主??我表示愿意做他的公主,同时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告诉他成功了。由此可见,教师不断地在观察和倾听的基础上调整自己以跟上儿童的步伐,以进入他们有灵性的生命世界。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的条件,并将观察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根据,进行鼓励和扶持,不包办代替,使孩子们能够自我坚持地学习,能够自我服务,自我决策和自由选择,自己完成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从而达到了提高幼儿的自身发展水平,并成为幼儿活动的隐性并又不可欠缺的辅助者。

区域活动充分提供给幼儿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这里可以看出老师没有操之过急,而是耐心等待,让幼儿获得了充分的体验。由此可见,区域活动的观察指导是一种极富灵活性、创造性的工作,在活动中,老师还需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以便更好的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

当教师发现了幼儿在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确实需要介入时,必须寻找最佳的时机的介入。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教师应当以一个伙伴的身份,在旁边协助孩子;当孩子出现纠纷问题时,教师应当采取转移视线的方法巧妙地化解纠纷。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如何把握介入游戏的正确时机,关系到游戏指导的实际效果。干预的时机正确,可以扩展和提高孩子的游戏内容和层次。反之可能会抑制他们的游戏。以下6种情形指明了教师介入游戏进行干预的最佳时机。

(1)当孩子并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时;

(2)当孩子难以与别人沟通互动时;

(3)当孩子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时:

(4)当孩子缺少材料,使游戏难以继续时;

(5)当孩子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时;

(6)当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效应时;

“成人给儿童的教育是协助儿童自我发展,是给他出一臂之力。”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能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对胆小、缺乏自信的幼儿,教师可以用提问和提示的方法积极引导其开阔思路,帮助他们有目的地思考。例如,有些孩子既想粘帖小鱼又迟迟不敢动手,这是教师就可以问他一些问题:“你的小鱼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呢?”然后和孩子一起摆放打算粘帖的东西,讨论在什么位置上以及如何粘帖出形态各异的小鱼,再启发幼儿为作品添画有关的景物,使幼儿最终能够得到自己满意的作品,体验到成功和喜悦。

游戏中的儿童是主人,是儿童在游戏,而不是成人在游戏儿童,因此教师的指导应当迎合儿童的需要,指导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为此,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应该是这样3种提法:一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二是游戏过程的观察者;三是游戏进展的支持者。这一提法既体现了尊重幼儿的游戏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游戏后的评价,是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地是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孩子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孩子们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度,也为下一次活动的提出新的要求。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引导孩子总结活动成果,也可以使教师及时地发现活动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尽可能想说、多说、表达他的各种想法,表现自我,让幼儿介绍在活动中是怎样玩的?出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自我评价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对孩子的行为发表评价,使他们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收到更高的教育效果。

《纲要》指出:“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被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因此,我们把评价目标变为分享快乐,教师可以根据教育需要和幼儿游戏发展需要,适当组织一些讲评活动。讲评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要让幼儿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使讲评的过程成为幼儿分享游戏经验的过程。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分析游戏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立下次活动的任务。

课改后的区域活动,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是幼儿的全权代理者,一切的课程与活动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幼儿只需要迎合就可以了。蒙台梭利所说,“不是要让儿童来适应教师,而是教师要努力地去适应儿童,了解儿童,尊重他们的内在的节奏和认识事物的顺序。并在他们的活动中做到不要判断,而要协助;不要命令,而要提供服务、创造条件。”教师要做一名有心的观察者和“隐形”的“导师”。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通常是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操作,看是否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同时幼儿也能发现许多未知的问题,幼儿有了很多直接面对困难的机会和独立解决难题的机会。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但决不是包办代替幼儿一切思维与想法。老师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幼儿可以选择采纳也可以不采纳。而且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帮助幼儿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将幼儿从弯路上拉回来一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旧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在此时是引导者。

由于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具有临时性、现场性等特点,而且它是一种隐性的指导,对教师的指导水平和素质要求都比较高,教师应该加强对指导策略的学习。

区域指导方法通过实践的探索及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区域指导方法的理论学习,可以参与一些有关指导策略的培训课程,也可以从网络上学习一些先进的指导策略;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从区域活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指导水平。

中班幼儿区域活动反思

1: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理会,或操作马虎,比如我们红乐坊。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动本身缺乏趣味性、单调枯燥,操作活动难度大(或过于简单)。我们尝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除了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发展的需要也能忽视,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当然,区域活动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2:我们教师可指导不当急于求成,导致孩子失去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区角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要解决此类现象,首先我们应树立幼儿是区角活动主体的观念,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在区角活动中,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是一个幼儿自发生成、自由想象,积极创作长大胆表现的过程,要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给予积极的期望。

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反思,我们知道所谓区角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小组或个别活动,也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整体活动范围分割成小区活动活动空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的分析反思,在观察指导的基础上,做好观察记录长进行理论、实际的分析。在这其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教师自己,环创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幼儿: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是否已经具备幼儿在游戏中的效、合作等达到怎样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区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主题与区角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使主题在区角中生成和发展,使区角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和深入,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反思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班户外建构区域活动——我的小屋,是在班级幼儿科学区域教学活动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活动,我班幼儿在班级科学区域活动时,就喜欢用各种材料进行“小屋”的创作,因此让我创设了此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从参观、讲解、分组、选材料、自由建构、记录表格、作品呈现、分享交流、最后收拾整理,整个活动环节都很流畅,活动过程中幼儿投入都很积极踊跃,状态较好,但是并不是每个活动都是完美的,因此我对自己的本次区域活动也做了如下反思。

在本次区域活动中,我把大多数时间交给了幼儿自己,在活动开始、结束我占用了大概5分钟左右的时间,其余的时间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个别指导来完成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自己反思了几点问题:

4、重过程轻分享,活动分享交流部分完成不好,幼儿的观察记录表完成不到位。

本次活动非常受幼儿的喜欢,15名幼儿在活动中“玩”的都很开心,但需要反思的有三点:

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能力差异性较突出,个别幼儿的建构能力较好,在整个团队中就起到了领头、出主意、建构的作用,导致了部分幼儿就听从、顺意,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对于幼儿来说,这节活动很受幼儿喜欢,让幼儿在开心的“玩、游戏”中就提高自己的一些能力,对于老师来说,这节活动从教案书写——备课——活动材料的准备——教学实施,整个活动的环节都很流畅,顺利,但是通过本次建构活动也让自己在以后的建构活动中有了一些好的经验和改进方面:

3、教学环节的把控老师一定要清楚,不能忽视分享交流环节,因为该环节可以较好的锻炼幼儿口语表达、交往、自我反省的能力。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反思,也让自己的教学专业、技能不断的提升和发展,我会坚持这样的好习惯,让自己不断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中班区域活动的反思

11月23日,我园老师对我班的区域活动进行了观摩与指导。由于我班区域环境前期创设内容比较丰富,因此在观摩前,我和张老师对我班区域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以及补充。如:我发现幼儿在玩小医院时幼儿由于药品比较多,不会分类整理。因此我将小医院的药品减少数量,并按药盒、塑料药瓶、玻璃药瓶三种进行简单的分类,指导幼儿进行整理。另外,我们将后增添的玩教具及时的粘贴上调控标志。在区域活动前,我向幼儿介绍了操作区新增添的“插花瓣”玩具以及美工区的“剪蜗牛线”“对称画”的操作方法。另外重点向幼儿提示了3项区域规则:一、听到音乐要立即收玩具;二、玩具要按区域调控标志按位摆放;三、剪刀尖不要对着小朋友,防止刮伤其他小朋友。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我对操作区“筷子夹球”的小朋友以及美工区“剪纸蜗牛线”的小朋友进行了个别指导。最后在区域总结中我指导幼儿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在区域中的收获,并即时的提示全体幼儿在区域中要分享与合作。

在活动后,首先各位老师对我班区域创设材料丰富方面提出了肯定,丁主任也对我班幼儿以自主选择区域的形式表示赞赏。另外其他的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可行有效的建议和意见。如在美工区的对称画中添加中轴线,更加方便幼儿对称画;剪纸“蜗牛线”中最好提供圆形纸张,方便幼儿操作;在区域指导中教师应有重点的对区域观察指导与评价;在介绍剪刀的使用方法使不应说反话,应正面向幼儿介绍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通过本次区域观摩活动,使我明确了在区域创设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懂得教师不仅要重视区域环境的创设,更应思考如何在幼儿区域活动中进行适时有效的指导。《纲要》中曾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认真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不随便介入、干扰。当发现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为幼儿搭建自主学习探究的阶梯。教师也可以在区域中成为幼儿的协作伙伴,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学习到很多关于活动区创设与指导的方法策略,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与反思,让幼儿真正地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中班美工区域活动反思

暑期里,我们参加了“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的支教活动,积极思考及实践灾后教育应急体系的构建工作。考虑到幼儿园因在地震中受到破坏,很多孩子在复课后面对的是空空的四壁,我想在教育活动中融入环境创设的想法,让孩子自己动手来装扮天天生活学习的环境,这样孩子就可以坐在自己亲手创设的美丽环境中游戏、学习与生活。(需要说明的是,大班的孩子实际年龄和我们中班孩子的年龄相当,幼儿园分为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依次对应我们的托班、小班、中班、大班。)

活动目标

1.体验大家一起布置环境的快乐,知道自己的小手很能干,可以装扮我们的活动室。

2.学习看折纸图示,在理解图示与步骤的基础上,折出小青蛙,并添画细节部分。

3.愿意并喜欢参加活动,在画画、唱唱、贴贴的`活动中发展手部肌肉。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小昆虫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有装饰活动室的愿望。

物质准备:折纸示意图,小青蛙范例,折纸用纸,荷叶与荷花的背景图,《悄悄话》磁带。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引起幼儿折纸兴趣。

(1)师:夏天到了,看池塘里什么开放了?池塘里除了有荷花,还有什么呢?(教师边说边出示荷花及池塘等教具,并和幼儿一起讨论把它们贴在活动室的哪个区域。)

师:呱呱呱,谁来了呢?这里住着一群小歌唱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教师变魔术似的从“池塘”后面变出一只小青蛙,让幼儿看看青蛙的外形及制作,随后又变出了一群小青蛙。)

师:谁愿意来摸摸它?它还会变呢。(教师折出的青蛙是可以当玩具玩的,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

(2)请一个幼儿来摸摸会跳的青蛙。(请了一个小女孩,她很高兴地摸了摸小青蛙,小心翼翼地按住了青蛙的尾部,看到小青蛙真的跳起来了,高兴极了,其他的孩子看到青蛙跳起来像真的一样,都兴奋地拍起手来,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想凑上前看个究竟。)

2.看折纸示意图,理解各张折纸示意图代表的意思。

师:这里有小青蛙折纸的示意图,你们能看懂吗?

请幼儿一起说说虚线、箭头所表示的意思,对看不懂的地方,做局部示范。

3.幼儿折小青蛙。

(1)鼓励幼儿先看懂折纸图示再折,折的时候注意角与角对齐,边与边对齐。

(2)幼儿折纸,教师在需要的时候加以指导和帮助。

(3)为折好的小青蛙画上花纹,一起唱《小青蛙》的歌曲,玩一玩折好的小青蛙。

4.活动结束。

大家一起把小青蛙装饰到池塘里,再唱唱跳跳,游戏结束。

活动反思

1.从内容选择来看,这是一个和季节结合起来的内容。夏季是青蛙出现比较多的季节,而且幼儿都很喜欢青蛙,加上折折玩玩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这样,用纸折成的小青蛙既可以制作成手工作品,还可以当玩具,又可以装扮我们的活动室。

2.从活动中能力获得来看,这是以美工活动为主的一个方案活动。其中主要的是折纸技能,经过了解和观察,我发现幼儿的折纸活动很少,所以在活动中我及时作了调整,对于幼儿看不懂的地方边示范边讲解,像折纸的一些专门的用语也一一向幼儿作了介绍。折纸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小手肌肉群,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同时能在活动中促进手、眼、脑协调发展;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把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动作,具有一定的空间转换能力。

3.从活动形式来看,虽然是大班的幼儿,但只有四、五岁,所以对他们采取的形式是游戏化活动。从共同商议引入神秘的悬念开始,提供有趣的探索、快乐的游戏、综合的感官运用等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动静结合的活动中,有观察、比较、分析、制作、表演、歌唱等多种参与方式可供选择。

4.从活动效果上来看,折纸青蛙是一种好玩的游戏,幼儿在玩中身心放松、情绪愉快。在这个活动中,小青蛙还可以组合成一幅画面,幼儿亲手把自己的作品用来布置环境,是让人感到多么幸福和愉悦的事情!折出的不仅仅是小青蛙,更是在情感上的一次愈合。虽然我们的家园在地震中受到了破坏,但我们有能干的小手可以让美丽的活动室变得更美!幼儿在一个由自己创造的美丽环境中,身心得到舒展,活动积极性都很高。虽然我们的救援工作是短暂的,但是在孩子的回忆里至少有那么一段时光是快乐的、愉悦的。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中班美工区域活动反思。

中班建构区域活动方案

1、在学习插会各种亭子、房子、树等基础上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学习建构公园。

2、发展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和相互协作能力。

1、引导幼儿参观公园,观察公园的各种建筑和景观。

2、在区域活动复习巩固原来的基础插法。

3、课件:美丽的公园。

4、拱桥范例。

1.观看课件:美丽的公园。

2.教师示范拱桥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分解房子的各部份,让幼儿说一说这各部分的名称及做法。

3.讲解拱桥的插法:演示拱桥的拼插:

4.幼儿分组插塑,提醒幼儿要互相帮助,并且,能力强的幼儿当新插班幼儿的小老师,新插班生要认真学,不会插也不灰心。

5.组织幼儿参观,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6.请幼儿认真收拾玩具并归类放好。

围绕着本阶段的结构游戏主题--美丽的公园,本次结构游戏活动我重点引导幼儿公园里的拱桥。拱桥时幼儿所熟悉的,经常在路上可以看到,所以幼儿在谈话引入的时候都基本掌握并能够描述出拱桥的基本结构,通过让幼儿自由简述自己见过的拱桥之后,我再出示各种各样拱桥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并让幼儿了解更多样式拱桥。接着,我出示一个没有完成的范例来引导幼儿观察,看一看老师的拱桥完成了哪些部分,还缺少哪一些部分没有完成。这一个环节我提供了给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机会,让幼儿再一次地巩固了拱桥的基本结构,同时也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紧接着我根据孩子发现的问题及时将范例拼插完整,拼插的过程就对幼儿进行示范讲解,幼儿很快地并且非常直观的看到了拱桥。

自从开展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兴趣活动课题后,孩子们的建构兴趣明显增强,合作能力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幼儿需求让活动更好的融合到建构游戏中。根据中班年龄特点为此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汽车》这次活动。

1.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能用多种积塑搭建各种类型的汽车。

2.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能围绕主题进行拼插。

各类汽车款式图片、各种积塑材料等。

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能围绕主题进行拼插。

1、以谜语引入,引起幼儿兴趣。

谜语:充气橡皮腿,喝油也喝水,送人又载货,奔跑快如飞!

2、观察图片,了解汽车的特征。

重点观察:汽车的形状和颜色。

3、提出游戏时的要求:

(1)选图片。

(2)找材料。

(3)拼搭汽车时要注意的汽车形状和颜色。

(4)游戏时的常规要求。

4、幼儿建构,教师辅导。

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进行帮助。(指导幼儿观察图片颜色、形状)。

5、指导要点: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玩具引出今天的游戏主题,激发幼儿建构“玩具”的兴趣。

(2)出示各种各样车辆和幼儿共同讨论汽车的基本构造。

(3)结合1~2种玩具,让幼儿观察其造型,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方法建构简单的玩具。

(4)介绍游戏材料,提出游戏要求:

a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拼搭自己喜欢的汽车造型。

b要爱护积木,轻拿轻放。

6、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拼搭,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一个作品。

7、游戏结束评议。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拼搭汽车有什么作用。

(2)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3)请小朋友来说说自己建构的是什么类型的汽车。(可以请有创意的小朋友上来介绍作品)。

一、适宜行为。

1、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儿兴趣浓厚。

2、指导重点突出,幼儿能搭出汽车的基本特征。

3、能及时鼓励幼儿搭建不同样子的汽车。

二、不适宜行为。

1、活动前没有强调要友好解决纠纷。

2、在收玩具时孩子收的比较慢。评价环节教师讲的过多。

原因:

1、建构汽车的玩具种类偏少,幼儿都想玩,互不相让。

2、幼儿只会介绍自己的作品,不懂得评价别人。

对策:

1、多投放搭建汽车的材料。

2、在建构前强调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讲讲如何友好的解决纠纷,并强调评价环节的常规。

3、教给幼儿评价他人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评价他人的作品懂得爱护他人作品等。

总之结构游戏活动是通过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动手造型的活动,构造物体或建筑物,实现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这种游戏对幼儿手的技能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如通过积木结构游戏,幼儿可以自然地获得分解与合成各种形体的经验,并在使用材料中获得知识。此游戏很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目的性、坚持性和互相合作的良好品质。

幼儿中班区域活动方案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幼儿已经有中秋节庆祝的体验,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此次开展中秋节庆祝活动,更注重的是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各时各地不同的庆祝习俗,以及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如中秋节的歌曲、贺卡、动画、精美的月饼盒等。

中秋的月儿圆圆、中秋的月饼香香,中秋的话儿甜甜,中秋的快乐多多……希望通过中秋节的系列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孩子学会分享、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吧。

二、主题目标。

小班: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佳节,初步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听中秋节的故事,学习跟读中秋节的儿歌。

3、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民俗,懂得好东西应与大家分享,萌发对家人的亲情。

4、以快乐为中心点,带领孩子开展中秋节前的系列活动,以此让他们体验幼儿园这个小家庭的团圆与快乐,激发他们乐意上幼儿园、爱幼儿园的美好情感。

中班: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美食及习俗。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观察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灯笼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通过猜想和画月亮上有什么?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并让幼儿讲述自己图画的内容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以及我国人民过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

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民俗活动,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体验亲情、友情以及与家人团圆的幸福感。

3、引发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培养细心、持久的观察态度。

4、欣赏不同的月饼盒、袋作品,能用多种材料和使用。

2、做一做:用橡皮泥做一个月饼。

3、画一画:小手画月饼,月亮婆婆,鼓励幼儿以绘画的方式设计月饼图案。

4、读一读:学习朗读一首中秋节的古诗或者宋词。例如:唐诗《静夜思》、《中秋夜》、宋词《明月几时有》等。

四、主题环境创设。

1、中秋节前,各班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及渲染以快乐中秋为主题气氛的环境。例如团团圆圆庆中秋图文并茂的主题环境创设,或者是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故事的图文并茂资料或者中秋诗词等等。

2、情意浓浓,爱满中秋贺卡展。(适合大班)。

3、庆中秋灯笼大汇演亲子制作比赛。(适合中班)4、庆中秋灯笼大汇演作品展示。(适合小小班、小班)5、举办小小作品展示我设计的月饼图案。(适合大班)。

五、家园共育。

1、建议家长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2、鼓励家长帮助收集各种各样的月饼盒、月饼礼品袋、中秋节贺卡、图片、灯笼等资料创设班级环境。

亲子活动:

1、级组自助餐——月饼品尝大会(小、中班级组)。

2、亲子花灯制作大赛。——(中班级组)。

六、活动内容建议。

3、科学:《会变的月亮》、《月亮上面有点啥?》。

4、美术:《欣赏各种各样的月饼盒包装》、《设计月饼图案》、《我为妈妈做灯笼》。

5、音乐: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月亮婆婆喜欢我》。

七、特色教学活动——画兔爷。

在介绍中秋祭月、赏月、食月饼、供兔爷等一系列习俗的基础上,以兔爷为主题,通过学习中秋节及兔爷的起源,观摩与兔爷相关的展陈,设计制作兔爷的形象与月饼的花样,加深儿童对中秋节的理解,拓展对传统节日与传统风俗的认识,同时享受动手动脑的乐趣,过一个融知识与娱乐于一体的中秋节。

兔爷的传说:

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

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

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

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

设计思考: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主题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有关活动,乐意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

3、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1、各色彩纸若干,作画工具。

2、收集各种月饼盒子布置活动室。

活动安排:

一、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你们知道中秋节要吃什么吗?

二、制作纸灯笼。

师:为了迎接中秋节我们做一些灯笼来装扮教室吧。

(二)、讲解示范:

1、提问:你看到过什么样的灯笼?

2、告诉幼儿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正方形和圆形的彩纸。

3、请个别幼儿在纸上大胆作画。画前先请他说说准备画什么样的灯笼,老师提醒幼儿要把图案画大,以便让人清楚地知道这是什么灯笼。

4、老师示范剪流苏。

先将一个小正方形纸折一个细长条,打开后,用剪刀从下往上剪流苏。直至剪到刚才的折线处。

5、将剪下的流苏和幼儿讨论后,贴在刚才画好的灯笼的下方中间处。

(三)、幼儿操作:

重点:老师提醒幼儿要将图案画在纸的中间,并且画大。

难点:流苏尽量剪细。

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

幼儿将自己做的灯笼悬挂在事先准备好的线上。然后相互介绍和欣赏。

活动当天流程。

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下午3:00——5:40。

活动地点:中班。

活动人员分配:楠楠总指挥负责班级一切工作指挥安排。韩老师负责放音乐及住址组织幼儿如厕和拿去食品。露老师负责帮助楠组织游戏,月饼制作辅导。王老师负责班级物品领取,及简洁卫生打扫。

活动当天物品领取:

活动具体安排:各班班长到物管处领取活动用物品;装。

12:50—————13:30班长开班级小会,明确个人工作,班级桌椅摆放。

14:30——15:00幼儿准时起床进行加餐、如厕、卫生整理、稳定幼儿情绪迎接家长到来。(王领取加餐,楠、露帮幼儿穿衣服、韩整理寝室卫生)。

15:00开大门迎接家长(露站门口接待,楠组织幼儿)。

15:10第一项活动:制作月饼(露主持)。

过程:

1、教师讲解中秋节、国庆节家长和幼儿欢聚一堂来共同庆祝来制作月饼。

2、介绍制作的工具材料。

3、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月饼(放轻音乐)。

15:50月饼制做结束,由王老师将月饼迅速送至厨房烤制。

5:50——16:10幼儿及家长休息、如厕、喝水(露、韩组织幼儿如厕,楠弹琴指挥幼儿入座拿杯子喝水)韩为幼儿倒水。露为家长倒水。

16:10——16:40第二项活动(亲子游戏)(楠主持)。

目的:为了更好的烘托气氛,让节日不在死板,运用了3个音乐游戏进行活动1、音乐游戏:卷白菜(韩放电脑)。

过程:教师与幼儿先玩一次。第二次要求家长参与其中。

2、音乐游戏:七个半跳(韩放电脑)。

过程:以幽默风趣的形式讲述秋天的蚊子特别厉害,当你看到蚊子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拍蚊子,教师扮演蚊子,根据音的时值请大家拍手,第一遍音乐,教师扮演蚊子,家长与幼儿跟随音乐进行游戏(本班领两名教师带领)。第二遍音乐,请一名幼儿和他的家长进行表演。第三遍音乐可以做早操形式的动物模仿,提高气氛。

3、预备游戏《田纳西》(韩放电脑)。

小孩于家长手拉手跑园玩音乐游戏。

4、动画片欣赏(幼儿与家长可以边观看边休息)。

动画内容《动画片大耳朵图图第四季》(韩放电脑)。

16:40——17:00。

1、幼儿及家长休息、如厕、喝水;

2、王老师、韩老师一起领取月饼、幼儿晚餐。

17:00——17:30。

1、幼儿进餐时请王老师到物管处领取幼儿礼物;(其他教师按正常吃饭礼仪进餐)。

2、家长可于幼儿共同分享自助餐,放照片让家长参看9月幼儿生活情况。餐后发放中秋节礼物。

17:40活动结束,欢送家长幼儿离园。

中班益智区域活动方案

1、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印象中的冬天。

2、愿意积极思考,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3、体验小组合作完成冬天小画报的乐趣。

活动重点。

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印象中的冬天。

活动难点。

体验小组合作完成冬天小画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绘画区。

绘画纸、蜡笔。

2、剪贴区。

绘画纸、卡纸、彩带、剪刀。

3、纸浆画作画区。

挂历纸、纸浆、牙签,纸浆画作品一幅;

4、事先准备好各种图标,如动物图标等。

5、冬天景象的图片。

活动过程。

现在进入冬天这么久了,你们看到的冬天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从天气、植物的变化、人们的穿着等方面说),(出示相应的图片)。

今天请你们来制作冬天的小画报吧。怎么制作呢?

二、介绍材料。

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1、绘画区。

在这儿你们可以将你们看到的冬景画出来,画好后我们可以装订成一本小画报;

2、剪贴区。

3、纸浆作画区。

瞧,这是什么?纸浆也可以制作冬天的画报,怎么做呢?

这里有这么多的动物?他们怎么过冬呢?

三、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区域。

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剪贴区和纸浆作画区,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提醒幼儿抓住冬季特点进行制作。

四、评价幼儿作品。

展示制作的好的作品。

五、请幼儿听音乐收拾玩具。

中班创设区域活动反思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行高效学习,获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

一、区域设置形式化

在区域设置上我们教师通常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我们的教师较大,为此我们开设了巧手区、语言区、美工区、数学区、动植物区等等。有的区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形成了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我们老师应多观察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域活动,使他们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二、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

我们在语言区投放了故事书、手偶、故事场景等材料,由于活动材料缺少经常性的变化,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去想、去玩,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我们的美工区中的人头模型,较难,幼儿本身不会制作。我们应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

三、教师指导欠恰当

1.我们有些教师在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持者,矛盾的调节者”,东走走西看看,但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

2.区角活动中老师置身参与和孩子们共同活动的较少,走走看看巡视的多,不能引发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3.老师的观察不够,深入了解的不全面。有的甚至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安静地摆弄物品。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老师要成为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老师是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要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使我们区域活动真的活起来,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中班区域活动观察反思

今天是我们玩区域的日子了。早早地上完了课,请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我旁的边,分配起了区域。区域是轮流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可以玩到不同的。男孩子特别喜欢玩建筑区,但是也是因为他们特别调皮,再玩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争执。于是在玩之前,我们做了勾勾手指头的保证的,谁一犯错,就会被取消资格,黄牌罚下场。他们的.再三要求和保证,我心软了。

话音刚落,他们几个高兴地朝着建筑区走去,玩了起来。我坐在美工区的一角,观察着他们这几个孩子。他们是我们班里很活跃的孩子,有时活跃的只要一看见人就容易兴奋起来。 果然,不出所料没过一会儿,他们就为了一块积木争吵起来了终于,嘟嘟他开口了:“阮老师说过《孔融让梨》记得吗?告诉我们要谦让,并且刚开始在玩之前,我们都答应老师的要好好玩,可是。。。。。。。。说着说着,他们不再为一块积木争吵了又恢复到了平静。

玩区域其实是给孩子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让他们身入其中去。进入这个环境中,需要接触伙伴,这就是合作游戏 。可是如何让他们学会玩,快乐地玩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一个小小的建筑区中,难免会出现争抢积木的现象,并且它很普遍。即使在开始分配之前,你千叮咛万嘱咐不可以争吵什么的,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起来什么都忘了,这就是孩子的天性—爱玩。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帮着孩子去解决问题,可是不曾想过这样的方式对吗?也许孩子也会有自己处理的办法,虽然不怎么周到,但在合作游戏中,让同伴折服的就是好办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