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通用24篇)

高中新课程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通用24篇)

ID:6651384

时间:2023-11-19 08:12:03

上传者:笔砚 高中新课程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通用24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培训过程中重要的反馈方式,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下面是一些精心整理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8月1021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10天的保定市骨干教师培训会。培训期间,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课,感觉受益匪浅,使我更新了观念,改变了认识,使我对未来的教学工作更加充满信心。此次骨干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培训中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也不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尽量做到立体式进行: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有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作为教师,应该做到对全体学生的尊重:不仅喜欢并尊重那些聪明、听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且也要尊重如智力相对差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甚至尊重不尊敬自己的学生。这种尊重,能使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得到确立、巩固,并逐步在学生中树立威望,使学生从中也学到了要尊重别人、会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并能使一些有严重缺点、对学校和教师有对抗行为的学生逐步改正缺点,减少与学校、教师的对抗。平时还应给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在各种选拔时平等;在上课时平等;在评价学生时平等;在处理学生中发生的矛盾冲突时平等;在教师自己心情愉快和不愉快时对学生都要平等。平等对待实质上也就是尊重,是对学生人格、人权的尊重。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品德教育工作中能坚持平等对待的原则,就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愿意与我们进行思想交流,愿意听从我们的引导,认真对待学习。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地对待他们。

总之,参加这次培训,受益颇多,接受了更多的理论指导,感受到了教育教学最新发展,也为自己今后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我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上级的要求,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英语教学的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以科学的教育方法赋予青年一代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通过这次高中英语新课程培训的学习,专家、同行们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并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与学生共成长,不断追求新的自我。我感觉到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以知识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其次,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还应该创设宽松和谐的民主教学氛围。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活生生的师生情感交流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英语学习为例,学生只有对老师、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取得成绩。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当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学会”变成“会学”了,教师会真正感到轻松和放心,教学质量会有所提高。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保持心境心态的年轻,活到老,学到老。新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教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相关的能力的提高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只有不断地和时代共同发展进步,了解新一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沟通与教育。

教师应该更新评价观,不应该把分数和听话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进行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使学生能从老师公正的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新时代要求学生应该做到全面的发展,要提高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尤其是对后进生。例如对学困生出现的问题,采取延迟评价或分解评价的办法,有针对性地让他们进行补偿练习。每练习一次,每进一步都给予及时的鼓励,让他们也能切身体会到经过努力就一定能进步的道理。此外,除了学业成绩评价,对于学生的注意力、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动手操作的积极性等等,还要进行情感评价。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从而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感到虽苦尤乐,最终成为学习创新的主人。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我们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例如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开展英语对话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等英语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在20__年这个热情的8月份我们历史教研组在我校敬知楼进行了面向高三的系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自主高考题训练、小组讨论高考取向以及最关键的聆听专家讲座。

通过对于七位历史教学专家们的教授内容的学习。使我对课改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进一步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也使我充分认识到一些以往没有认识到的东西,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扩展自己的空间,突破自己。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要充实。

主要指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要把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同时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3、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教育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地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变革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4、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整合。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网络、科技成果。认识并开发这些资源,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培训,让我感受到:作为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同样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更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我们也许无权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我们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本人近期有幸参与了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线上研修活动(高中英语)。研修过程中听取了多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来自韶关的王锦霞老师所作的“区域高三英语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的讲座。现就王老师的讲座浅谈几点个人的收获总结。

一、将课标理念与高三复习完美结合。

新课标自20xx年发布以来,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课标里的各种理念也可以说都或多或少能够深入人心,但如何在日常实践中很好地践行却一直是一线教师在不断研讨当中。特别是在高三复习中,如何将课标理念与高三复习完美结合起来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平常经常看到的高三复习教学很多都是词汇语言点教学、语法复习、专题训练等,这些教学方式与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大相径庭的。然而,王老师的讲座却给我带来了新的启示。在王老师的教研整改下,新课标的理念已经能够很好地与高三复习完美地结合了,如她将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理念贯彻到高三复习的日常操作中。

二、将前沿教学理念与高三复习结合的大胆尝试。

从王老师的讲座中,我还发现她将很多前沿理念有机地与高三复习进行了大胆尝试,比如群文阅读。在王老师所展示的四节高三复习典型课例中,她介绍了在阅读课中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高三阅读教学。该课例中,授课老师选用了一篇高考真题,一篇新教材的阅读文章和一篇旧教材的阅读文章。这三篇文章都是基于同一主题选择的,而且文体也都是说明文。本节课例中,第一个文本和第二个文本进行对比阅读,有效地实现了阅读技能的迁移,第三个文本作为拓展作业又再次巩固了阅读技能。

三、将区域学情与高三复习结合起来。

王老师除了把新课标和前沿教研的理念融入到高三复习中,而且还扎根于区域学情特点,把高三复习教学做实做到位。在王老师提供的四个课例当中,每个课例都是基于相对薄弱的学情开设的。这是非常接地气的做法,因为高三复习针对的群体绝大多数学生的学情并不是特别乐观。提供大量支架支撑学生有效地学习便是最大的基于学情的体现。以写作课为例,写作教学除了教授写作策略外,该课例中授课老师还提供了很多主题词、句、段的支架,而且这些支架也都是循序渐进,完全没有太多的违和感。

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做为一名教师面对新课程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其中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深化。根据课程标准的设计,6个选修模块之间是平行关系。从内容上来看,必修模块几乎包括了以往高中化学三年所涉及的所有内容,但由于必修模块中具体的知识点作了精简,教学要求作了调整,大多数只是形成一般的概念,了解基本的研究方法,相关内容在选修模块中都将进一步深化。高中化学课程结构图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时代性和人文性,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我们目前还没有仔细研究过高中的新教材,但是通过这次学习我已经知道高中化学新课程是在初中化学新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即一方面要促进全体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所需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矗所以我们教师首先要学习好新课程、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要求教师对教科书知识结构内容作适当调整,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材处理是教师教学的前提,首先要求教师了解各模块教材的基本结构,深刻分析各模块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重点知识的化学内涵,揭示不同教材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其次,要求教师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实际收集有关的教学资源,对教材的单元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删除教科书中某些不适应学生的知识内容,并适当增加新的化学学习素材,改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学,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

1、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化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要充分开发化学实验的各种教学功能。实验既是教学手段,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实验的认识论功能,而且要从方法论的角度审视实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有利工具和方法,并初步学习使用这种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学,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年度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心得【范文】

2022年xx月xx日下午,我们伴着天公赠予的热情,心怀豫西汤汤洛水般的积极之情来到了豫北卫水之滨求知问道,开启“新课程新高考”专业素养提升的学习之旅,首日的学习便感果硕维宽!

带着付耙牯校长“认清形势、换道超车”的目标指引,通过瞿洪明教授“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解读我即随之所思:

首先,我们该做什么?

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为实现新时代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站好教育岗位。同时在瞿教授对新高考改革的历程、背景、意义、问题、挑战、思考以及我们xx新高考改革七个方面的报告中,进一步使我感到方向的明确,更令我感到“高改也是对教师的革新!”面对机遇与挑战这把双刃利剑,我们该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与时俱进。

然而,扪心自问:我们想做什么?我们当然都不想被时所弃,而是乘着高考改革的风在破浪中超越自我,赢得未来。

那么,为此我们能做什么?学习中受到了大大的启发:教师、学生、家长,课程、选择、赋分,报考、政策、利弊,我们能做学生发展的导师。汪才安老师“基于学生的课堂管理”也为我们从课堂这一关的地方,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良方技法。

两节课,数十页的笔记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和明天的样子和需要,带动的思考也不只如此。

总之学校永远都不是“封闭地带”,恰恰是改革的前沿阵地、前进的云梯平台,我们要把握机遇,做好“人师”!

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使我对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实施有了进一步的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我对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后的几点浅见: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不但没有淡化运动技术的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强化了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教学。

二、运动兴趣对学生学习体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当中要高度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这样对他形成运动习惯,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乃至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都是有现实的和长远的影响的。

三、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与模块教学计划的制定。

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与模块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模块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水平差异对组织教学的影响、运动技能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对运动技能也要达到一定程度的掌握,也就是说,比较熟练的掌握一到两个项目。

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理念如何进入实践领域,它在进入了实践的一开始,并不会这样顺利,它也会有缺点出现,但是它是一个新生事物,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我们可以设想,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必将进一步地深入人心。今天我们的讲课主要阐述了如何把课程理念落实到课程实践中去,取得很好的效果。

六、传统体育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与发展:

1、对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的反思: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工具陈旧的问题。

2、如何构建新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系:

1评价内容多元、

2评价方法多样、

3评价标准多元、

4评价主体多元:

(1)、教师评价;

(2、学生自评;

(3)、学生互评。

七: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分评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包括学分评定的过程与方法进行了讨论,也总结了老师在学分评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个比较深入,比较细致的探讨,相信对这方面的探讨,可能对老师今后的一些工作会带来一些益处,能够在今后自己的实践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办法出来,然后能够奉献给更多的老师,让大家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共同地进步和发展。

八:如何设计课堂学习内容:场地器材的问题实际上还包括师资力量等方面,但是总的原则是我们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条件。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我们才能提高体育课的效果,这实际上也涉及到今天我们在选择和设计内容的时候对老师的要求提高了,这对促进老师的专业化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过去我们老师不需要去选择和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只要根据国家的体育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内容,有什么内容我们就上什么内容,基本上是照本宣科的所以这对老师的成长和发展是没有多少好处的,这对各校如何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去开展富有个性、具有创造性的,有特色的教学也是没有好处的。更主要的是这样的一种教学设计,它对促进我们体育教师从过去的那种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到课程的主动的建设者和设计者的转变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我想我们老师在新课程下要主动的去开动脑筋想办法去设计每堂课有效的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这对提高教学的效果是很有帮助的,那么在设计了每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后如何教这些内容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

九、为什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要设计多样化的课的结构?第一个问题,就是传统的体育课的结构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但它有它的弊端,它的每个阶段的内容、组织形式是需要改进、改革和发展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清楚了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结构不是一种、两种形式存在而是应该多种形式并存。每一种形式都是老师们思想和实践的结晶,都有渗透着他们对课堂教学结构,乃至整个课堂教学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我想是从实际出发的、是思考了的。创设新的课堂结构如何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发展服务。所以说,应该提倡多样化的教学结构。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课程理念要遵循四个方面: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二、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四、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因此每个体育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为新课程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体育事业努力奋斗。我们希望能够多进行这样的培训!以助于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

年度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心得【范文】

一、对教育评价的看法:

我认为考试是测量途径,教育评价是工具,但后来老师纠正考试是评价的工具之一,评价可以有多种工具,咱们这节课考试与招生也是评价中的一个方面。

教育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对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的状况作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新一轮高考(改革考试制度改革+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精神。

1、基本精神。

立德树人:从选拔到育人。

增加学生选择权(学科之间根据兴趣进行选择)。

选拔信息多样化,由单一的分数到活生生的人。

2、两依据一参考。

两依据: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一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3、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目前是在电脑上根据分数段录取)。

改进录取方式。

录取批次的合并(由五个批次到三个批次的转变)。

专业加学校的投档方式。

三、高考命题改革对语文学科的影响。

论述文阅读命题特点:考查能力相对稳定,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严谨,突出信息传递特点。

文言文:落实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

古诗文:如何写?写了什么?怎么写?

名篇名句默写:对传承文化的考查。

语言文字运用与写作:方式多样、考查学生自由思维、作文题目开放程度较大。

四、高考改革的发展方向(畅想)。

1、中国的高考改革方向。

从统一走向多样,从招考合一走向招考分离,最终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以统考为主、统分结合的多元招生考试制度。

2、高考改革的目标。

逐步建立起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元化选拔录取相结合,高校自主招生、自我约束,政府宏观指导、调控,专业机构命题和组织考试,社会有效监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考试制度。

3、探索分层次的考试录取改革。

一张试卷既选拔科技、学术精英,又选拔高技能劳动者,很难同时兼顾。

4、推进考试形式与内容改革。

部分科目如外语考试中,实行自适应考试,即考生可以进行多次水平测试,选择成绩最好的一次作为报考的依据。科目组合和考试内容更为多样。

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8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10天的保定市骨干教师培训会。培训期间,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课,感觉受益匪浅,使我更新了观念,改变了认识,使我对未来的教学工作更加充满信心。此次骨干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培训中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也不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尽量做到立体式进行: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有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作为教师,应该做到对全体学生的尊重:不仅喜欢并尊重那些聪明、听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且也要尊重如智力相对差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甚至尊重不尊敬自己的学生。这种尊重,能使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得到确立、巩固,并逐步在学生中树立威望,使学生从中也学到了要尊重别人、会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并能使一些有严重缺点、对学校和教师有对抗行为的学生逐步改正缺点,减少与学校、教师的对抗。平时还应给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在各种选拔时平等;在上课时平等;在评价学生时平等;在处理学生中发生的矛盾冲突时平等;在教师自己心情愉快和不愉快时对学生都要平等。平等对待实质上也就是尊重,是对学生人格、人权的尊重。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品德教育工作中能坚持平等对待的原则,就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愿意与我们进行思想交流,愿意听从我们的引导,认真对待学习。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地对待他们。

总之,参加这次培训,受益颇多,接受了更多的理论指导,感受到了教育教学最新发展,也为自己今后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新课程培训前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我一直感到很茫然。刚刚对教材有了较深刻地认识就要进行课程改革,对我来讲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经过这两天的培训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转变,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下面仅就我个人的认识谈谈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些学习体会。

高中数学课程有几条主要脉络,比如函数、几何、运算、算法、应用、统计和概率等。教学中应注意从课程目标、素养与能力、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整体理解和把握教材,抓住数学本质。比如函数,它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始终的主线。应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理解函数概念,即变量间的依赖关系、映射关系、图形关系。而函数性质的核心是单调性,奇偶性侧重于图像,定义域和值域已经淡化了。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学中实施的不尽人意。教师导的过细,学生没有思考、探究的过程。新课程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质疑创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习材料主要来自于教师,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靠单纯的接受、记忆、模仿和训练,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当收音机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是一个验证巩固知识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以课题学习为主。学习材料主要来自于问题,以解决问题来聚集学习内容,要求教师提供资源培养气氛,通过问题的解决去吸附知识。真正实现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窨,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以来教师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这次高中课程改革中新课程赋予教师更多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不再只是习题的研究者和考试的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学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最后,科学的评价体系。新课程下的评价体系由传统的单纯考查学生的书面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全面发展。既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既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甄别,又重视学习过程中起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重视定量的认识,又重视定性的分析;既重视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又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总之,评价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更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适应了社会、科技、教育和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但改革的过程中将面临着许多困难,课改的蓝图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而是一个碰撞、摸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挑战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投身到课程改革的事业中去,与教育共同成长进步,与学生一起收获硕果!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8月26日、27日,我按时参加了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组织的新课程、新教材音乐教师网络全员培训。本次培训的内容可以说是去年新教材培训的提炼与补充,包含了音乐教材修订总体情况的介绍、音乐鉴赏修订介绍与教学建议、歌唱修订介绍与教学建议、合唱教学法指导、音乐与舞蹈舞蹈表演教学法指导、戏剧表演教学教法指导、音乐与戏剧模块课程简介与教学实践,以及刘梦颖老师的《第十交响曲·江雪》,何佳洋老师的《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乡村音乐》,还有薛晖老师的对这两节课的专业点评。

孙红成博士指出这次湖南版教材的修订是根据课标的修订展开的,课标中指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建构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以此为依据,设置了高中音乐新课程,即由六个基础课性质的必修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及与之关联的拓展课性质的六个选择性必修模块(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还有以校本课程为主的选修模块构成。孙老师以音乐鉴赏中的《1812年序曲》、歌唱中的《绒花》、合唱中的《茉莉花》、《茫茫云天》、合奏中的《爱我中华》、音乐与戏剧中的《主角与配角》等课为例,从框架结构、内容选材、问题导向等方面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湘艺版新教材,让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新教材结构清晰、选材经典、贴近实际等特色、特点。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音乐教研员薛晖老师,就《音乐鉴赏》和《歌唱》两个模块的有效实施入手,为老师们分享了如何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对音乐的感悟、审美和评价能力等有效策略。音乐鉴赏模块中,薛老师从初高中音乐教材的对比与关联、目标的定位、教材教法、各单元编写意图、教学实施建议等方面讲授,并结合各单元有代表性的课例,如《音乐与时代》、《古典与现代》、《巴洛克音乐》、《绚丽多彩的汉族民歌》、《梨园百花》等,最终为我们总结出高中音乐鉴赏的实施策略,即紧靠单元主题组材、明确教学目标、凸显音乐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表现、多运用比较欣赏的方法等。薛老师的精彩讲授与解析、引导我们紧跟其思路,学到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课例中的教学思路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是值得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借鉴的。

歌唱模块中,薛老师从目标定位、教学策略、存在问题、歌唱模块中的“欣赏体验”、发声指导、各单元框架结构及设计依据、演唱的方法及风格特点、情感的表达、舞台的表演实践、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讲授,结合经典课例《情韵悠悠——感受民族唱法的魅力》,还加入多个小视频、自身的示范演唱、流行唱法的尝试等内容,让我们了解了《歌唱》模块的实施只有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材内容与拓展内容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展歌唱教学,逐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演唱、表演能力。

魏伟国老师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法指导》讲座,讲到了找到拍点、左右手的配合、各种起拍(整拍起拍《对花》、后半拍起拍《让世界都赞美你》等)、不同情形的收拍,总谱的读法、以及以实际作品为例引导我们学习了各种拍子的打法,如二拍子《太行山上》、《渔歌子》;三拍子《沃尔塔瓦河》、《神圣的战争》、《卖花生》;四拍子《本事》、《大海啊故乡》、《凤阳花鼓》、《蒙古人》……魏老师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我再次领略了指挥艺术的博大精深,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训练学生、指挥手势、歌曲处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跟着视频学习、练习,切实纠正、解决了自己很多的问题,受益匪浅。

熊康老师的《音乐与舞蹈、舞蹈表演的教学法指导》讲座,为我们呈现了《音乐与舞蹈》教材修订前后的对比,通过视频展示教材内容,确实可以感受到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按照舞蹈学科自身的结构进行了很精细的调整。她为我们推荐了当代舞《士兵与枪》、现代舞《也许是要飞翔》,展示了自己学校排演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片段、《十八岁的天空》,通过熊老师的系统讲解,我们感受到新教材重新构建了以音乐舞蹈文化为主线、融合舞蹈作品欣赏、舞蹈表演实践以及舞蹈创编为一体的内容体系。《舞蹈表演》模块是必修课程《音乐与舞蹈》的拓展与延伸,注重的是舞蹈表演,突出的是实践性。通过视频,我们了解了湖南师大附中这一模块的开设情况,包括选修的要求、创作的历程、学生的编创和展示,教学测评模式(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戏剧表演是把戏剧理论和表演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模块。孙成洪老师的《戏剧表演教学法指导》首先引导我们对教材进行了整体的了解。这一模块的上篇以理论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对经典戏剧作品赏析,理解音乐在戏剧中的地位,认知戏剧艺术的一般规律,了解戏剧的品种、特点。下篇则以表演实践为主,用灵活多变的实践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戏剧艺术的表演与创编。下篇出现的小品、配乐朗诵、课本剧等都是建立在学生通过对上篇的学习,已经对戏剧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基础上的。教学案例一《千斤话白四两唱——坐楼杀惜赏析》,既有理论的准备,又有实践的参与,最后的模仿,更是让这节欣赏课提高了一个层次。教学案例二《角色与七声音阶游戏——戏剧表演基础》,通过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唱熟音阶,唱出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表现,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教学案例三《爱的二重唱——配乐朗诵诗两首》,配乐朗诵可以说是戏剧模块中最容易上手,也最能让学生体验到表演的成功与快乐的艺术形式。孙老师亲自示范,激情朗诵,让我们知道了教师既要做一名有经验的指导者,更应该是一名身体力行的参与者。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始终应时代之需而有所突破。罗月恒老师的《音乐与戏剧模块经验简介与教学法实践》着重为大家分享了长沙一中的“音乐剧体验式课程”。刘梦颖老师执教的《第十交响曲·江雪》,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交响乐队与古琴的结合、不同行当的吟唱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中西方音乐结合的魅力、不同行当唱腔的特点,以及现代音乐的特点、表现形式。何佳洋老师执教的《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乡村音乐》,通过动、唱、奏、听等一系列学生活动,由《什锦菜》到乡村音乐,由点到面,一步步落实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各位专家老师的讲解,让我收获了很多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真的是受益匪浅,在此,感谢各位专家和老师的辛苦付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依托课标,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合理利用新教材,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尝试积极开展多个模块的教学。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我们也应继续加强音乐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勇于创新,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构筑更好的平台、提供更多的机会。

年度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心得【范文】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参加了xx科技大学附中教师“新课程新高考”专业素养提升培训专题研修班。今天我们先后聆听了xx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汪xx主任主讲《基于学生的课堂管理》,xx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瞿洪明书记《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两位专家的培训,有理论有实践案例,有升华有数据支撑,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在xx省2025年新高考改革全面铺开的背景下,本次培训涉及到选课走班、生涯规划、考试评价、教学教研、学业水平测试等,一系列新高考改革如何做所面临的问题和操作层面上的做法。可以说,非常实用,启发性和指导性很强。忙碌的培训虽然匆匆,但不虚度,专家老师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是沉甸甸的,干货满满!通过学习,加上自己的思路,我有以下几点感悟,现总结如下:

一、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

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既要研究本学科领域,又要跨界了解其他学科领域;

既能把学生领进学科,又能让学生走出学科;

既是教书先生,又是人生导师。这和以往教师的职业常态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人生发展从没有如此的密切相关。这才是真正从学科教学走向了学科教育、学科育人。教师要改造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模式,让任课擅长的学科领域,同时跨学段兼课成为常态。

二、选课走班是依据中国教育现状、适合学生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瞿书记的讲座,让我了解了走班制这种模式为:日常管理仍在一个固定的班级,称为行政班,但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内容和学习的教室,学生走班后上课的教室为教学班。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科目的不同到不同的教室上课,需要时自习也会在教学班上。以兴趣为主导的走班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不固定教师与教室。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思维。

分层教学思想,实际上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

“走班”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可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并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走班制教学的实行,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了结识更多老师的机会,在领略不同教师教学风格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成长奠定了基础,毕竟走班制给同学们带来了强大的学习资源。

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走班制”教育,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尊重学生发展,是适合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培养人才,但一个人的素质、环境等诸多方面均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差异,我们必须要按照他的素质、天赋、爱好和特长来加以实施教育,他的潜在能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先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来进行教育。这是我们的传统,也是现在时代的要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不断创新才会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才能适应教育多样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三、开发校本课程是变革课程体系的核心。

只有课程改变,学校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层面的课程变革,往往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上教与学层面的探索,而忽视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学校更是缺失对三级课程的深入整合,没有形成一套校本化的课程体系,做到整合各级课程校本化,让其符合国家层面的要求、符合校情、学情,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满足未来发展需要,才是课程变革的“牛鼻子”。同一门课程,给不同基础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学习方式,既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去学习,使每名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优化。

而找准“选择性”和“计划性”的平衡点,则正是管理智慧大有用武之地的关键。

通过学习,深刻理解到我们要面对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我们要在后续工作实践中高效的学习和理解,以及积极适应,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年新高考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核心素养为宗旨。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是本课程的设计宗旨和实施中的基本要求。

2、内容聚焦大概念。“少而精”为原则,聚焦大概念,精简容量、突出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3、教学过程重实践。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通过探究性学习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4、学业评价促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作用、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

1、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课程、新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怎样引导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深入思考,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教师应设置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而不是只关注成绩好的同学。这就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时,要因材施教,要适应不同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小组学习,分工合作,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3、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实验和探究。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读书、查阅文献,与同学交流、不断提出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通过实践发现规律。

4、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向提高学科素养。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者。学生将来可能忘了你教他的相关知识,但形成的生物学观念、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他收益一生。

课程结构改变对教学的影响。

课程结构的变化:

新课程压缩了必修,适当增加了选修,且设计了选修的层次,凸显了学生的选择性。

课程结构: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

必修中删去的相关内容,复习时考虑弱化一些,选修教材目前只能阅读电子版,尤其是原先选修的合并内容,选修3的相关内容要再讲了。

对于新高三来说,旧教材新高考,如何实现新旧教材的有效链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要进行教研,及时解决。

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2月21日,我参加了二年级数学新课程培训。今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教材又是新的,对我这个教了这么多年书的老师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认真听了章毓刚老师的讲座,做到上课之前心中有数,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做好准备。现在我想把这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每一次的外出培训都会给我带来很多的收获与思考,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我也会珍惜每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苏教版《化学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物质、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而专题二、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从教材的基础化学主干知识来看,教材有新的处理: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新教材以主题覆盖、多元线索、螺旋发展来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知识与观念的建构,理解力的发展,认知结构的形成;对于元素及化合物这个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之一,不再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出发,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对于有机化学知识内容的处理教材将有机化学知识和有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主要安排在必修《化学2》中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

高中新课程改革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研讨会共分3个内容,首先进行的是名师现场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全国第二届名师大赛二等奖获得者赣县中学刘瑛给我们展示了《摩擦力》这堂课。刘老师的这堂课,上得形象生动,课堂气氛活跃。这堂课的亮点在于,教师对于摩擦力的实验设计,以及引导学生怎样体会生活中的摩擦力,把我们平时难以展示出来的利用实验展示出来了。信丰中学的郭训盛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是《电容器的电容》这堂课。这堂课内容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生活中难直接接触到电容器,因此,在课堂的开始,郭老师就给同学们展示了各种形状的电容器,接着提出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电容器呢?电容器内部是有多么复杂的结构呢?郭老师现场拆开了一个电容器,同学们惊讶于电容器的内部结构非常简单。这个过程使同学们从感观上认识到了电容器,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郭老师设计了多个实验来验证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实验设计都超越了过去传统教学方式,仅仅只用记忆的方式来背电容器的公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整个课堂采用了交互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始终注意到课堂本身,注重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每个探究实验,都是用事实去说话。这两堂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映象,获益匪浅。

通过这次学习,我获得的一些体会是:对于物理教学,要上好一堂成功的课,背后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如,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好的实验来展现物理规律,好的语言来丰富教学,尤其能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因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多积累知识,抓住生活中的小细节,用物理知识用解释,这样在教学中,才有可能能设计出那些巧妙的物理实验。

年新高考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本次培训课程是经过明师育人教育精心策划设计的,分别开设了《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管理对策与评价改革》、《高考多少事尽在启示中——“3+1+2”模式的主要内容与重庆两考落地的十大启示》、《新高考深度解析与学校应对》、《新高考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新高考改革高校招生录取模式解读》、《新高考改革下课堂教学改进》、《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等精品课程。授课的教师都是在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中极有造诣的知名专家,不仅能够使我们参会的各位老师收获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又能引导我们深入学习成功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和实践智慧!

6月11日上午,北京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陈庆军主任做了《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管理对策与评价改革》讲座,从高考制度改革与命题改革、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教学协作、改进考试评价发挥指挥棒作用三个方面让我们了解了新高考制度改革、内容改革、命题改革的路径和方向,并向我们介绍了选课走班的类型和实施建议、教学精细化管理、落实集体备课、优化自习功能、强化培优补弱、推行自我教育等内容,陈主任的报告有政策解读,有案例分析,有方法建议,让我们收获满满。

下午,重庆清华中学杜长明副校长的《高考多少事尽在启示中——“3+1+2”模式的主要内容与重庆两考落地的十大启示》讲座,就新高考的考试形式、分数计算、录取、投档、志愿填报、选科等做了细致解读,在此基础上以十大启示为架构,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真实具体的案例、清晰有效的方法为我们做了精彩的分享,虽然杜校长因为疫情不能亲临现场,但丝毫不影响报告的效果,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杜校长的报告为我们即将进入新高考提供了很好借鉴、指导。

6月12日,我们有幸倾听了江苏省南通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鞠九兵校长的讲座《新高考深度解析与学校应对》。鞠校长引经据典,结合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条分析了新高考对我们的挑战,让我们对接下来各自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方式改革有了发力点。随后,鞠校长结合南通中学高考改革的实施方式,为我们介绍了新高考下南通中学在学习力、创造力和领导力三个方面的课程图谱,聚焦“六个下功夫”的课程设置,“四问”评价方式及选课走班模式,为我们后续教学改革找到依托。鞠校长高瞻远瞩又务实具体地让我们了解了新高考改革的实操情况,从他的身上,我们体会到了教育的更高境界与智慧。

6月13日上午,我们听取了郭老师的《新老高考的“大小变化”》的专题讲座,他从认识老高考、迎接新高考、机遇与挑战、策略与建议四个方面阐述了重庆新高考模式以及重庆新高考实施过程中的启示。他深刻解读了在新高考背景下学校管理与课堂教学的“大变”与“小变”,强调在变革的时代,我们要成为读懂规则的人,才能够应对变化。

6月13日下午,我们听取了杨宗年主任的《新高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进》专题讲座,杨主任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充满激情的告诉我们新高考考什么、我们该如何教。他从新高考顶层设计为出发点,建议教师们认真解读国家教育政策和方向,认真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件,进一步学习教材、改变课堂,从容应对高考。

高中新课程改革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我们利用假期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培训,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受益匪浅,进一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及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此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生的学情是推进教师教情的。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老师的两堂课要注重学生的思、做、说、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地位,老师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课堂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大胆的想象,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入到教材中去感悟和品味内容。通过引导使学生形成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和交流。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要加强,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的研究课堂调控艺术。

随着高中课改试验的深入,广大教师对课标内涵的理解及教材作用的认识日益成熟,“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科学、高效地使用教材,恰当处理好“用”与“教”的关系,已成为教师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教材不再束缚学生思维、禁锢教师智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舍、补充教学内容,变更教学顺序,更换呈现方式。依据课标编写的教材,无论是内容结构的.建立、素材与案例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组织,还是内容呈现方式的确定,都以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要、注重学生参与、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为宗旨。教学中应充分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表现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教学方法的改变及评价方法的变化等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降低对教师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即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开放、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只有加强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才能正确选定研究课题。

高中新课程改革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有幸聆听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主任谭永平老师报告,感受到了他平易近人和博学,大致了解了新教材的创设和编写过程。谭老师给我们解说了新教材的编写体系,与老教材相比更科学贴切于高中教学。

谭老师提示我们老师要用好“本节聚焦”,把握本节的重点和主干知识,编写上用了宽窄栏的形式排列,区分主干与拓展内容,用不同的字体区分层级,黑体字、宽栏、要重点讲,而楷字部分和窄栏部分属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拓展学习内容,同时要求老师要用好章末小结和章末习题,章末小结把本章内容核心提炼出来了,而章末习题代表了未来出题的趋势。要充分利用正文文字叙述和图表活动等,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以便维持学习兴趣。

另外给我们展示了教材的主线,以让老师更好地整体性把每节知识的讲解,有利于给学生在脑袋里构建出思维导图,体现了系统性和整体性。谭老师以分子与细胞为例展现了新教的“新”,给我们讲解了新教材如何体现生物学的核心素养。通过谭老师近3小时的报告,我们老师能更好的开始即将到来的新教材之旅。

下午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胡学军研究员给我们上课一堂试题命制的课,让我们知道了试题如何命制才能更好符合教育教学与考试的要求,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如何科学命制试题、如何在试题中体现核心素养、如何控制难度和区分度,尤其是胡老师的理性思维模型的讲述,让我以后可以更好地教会学生答与理性思维有关的题目。

通过今天上午下午两位大咖级老师的讲座,让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能更有的放矢,也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充电,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应对以后的日常工作。

年新高考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金就砺则利,人近贤则齐。一天的新教材培训学习,让我茅塞顿开,见识陡涨,犹如拨云见日,又似醍醐灌顶。

上午专家们的讲座让我懂得了不能抱残守缺,不能墨守成规,不能泥古不化,要与时俱进,要勇于革新,要不停探索。教师性非异也,善假于信息技术也。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课堂如虎生翼,如锦添花。可以化枯燥为有趣,化腐朽为神奇,化单调为丰富。假舆马也,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拓展了课堂的广度,增加了教学的深度,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信息技术与课堂的珠联璧合、同心同德,让课堂缤纷多彩,让教学事半功倍。让我领悟到语文学科课改的精髓就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阅读问题解决了,语文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现在不重视阅读,将来语文高考题会有15%的学生做不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绝不是虚言。阅读和写作就像弓和箭,弓越强,射出的箭就越远越有力度。没读过几百本经典,谈不上会独立思考。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是一个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还让我明悟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一个好人。德者本也,才者末也。只有每个公民的德立起来了,这个社会才会和谐、和乐。

马瑞老师的课让我明悟了语文学习之道。马老师用“体味景语物情语”这一句话来概括语文课的实质,真乃金言珠辞,一语道破天机。试看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古诗文阅读莫不如此。用马老师的思维方式“细查、检索”,运作方式“深思、加工”来据题作答,果然一切问题都可以化重为轻、化繁为简、迎刃而解。没有联想和想象就不是语文课,写熟悉的生活,真切的情感是作文成功的法宝。当今学生不缺少素材,缺的是认识。熟悉的写好了,就是创新。马老师的这些金石之论让我豁然开悟,有一种“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感觉。

听了北京市教研员周老师的课,我悟到了语文学习的秘笈。语文学习的根本规律不是举一反三,而是举三反一。语文的不二法门是大量阅读、大量积累、大量贮存。胸藏万汇凭吞吐,笔力千钧任开张。打通语文、高考二者的界线,设置的每一个问题都跟高考有关系。学用结合,这样的语文课才能高效。

我也领悟到了成才之道。非研究无以成专家,非写作无以成名师。写作是教师从平庸走向优秀的通行证。教研水平是优秀教师与卓越老师的分水岭。咬定教研不放松,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成一家之言,才能开山立派,才能扬名立万,才能永远独领风骚。

听了省实验张云佳老师的课,我领悟到新教材教学之道。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让学生有中国心。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地读书,思考,写作,交流。注重联系实际,紧扣时代之问,让学生的理想与时代、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小我和大我联系在一起,才是语文的正道,才是语文的坦途。

理论高大尚,落实很困难。当然以上专家的高论宏言,未必都放之四海而皆准。一方水土只能养一方人。再好的理论方法也不能照搬照抄,生吞活剥。用鲁迅先生的话就是放出眼光,辨别、挑选、再拿来。《易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我说:让此类的培训,来的更多一些吧!

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x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10天的保定市骨干教师培训会。培训期间,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课,感觉受益匪浅,使我更新了观念,改变了认识,使我对未来的教学工作更加充满信心。此次骨干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培训中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也不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尽量做到立体式进行: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有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作为教师,应该做到对全体学生的尊重:不仅喜欢并尊重那些聪明、听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且也要尊重如智力相对差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甚至尊重不尊敬自己的学生。这种尊重,能使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得到确立、巩固,并逐步在学生中树立威望,使学生从中也学到了要尊重别人、会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并能使一些有严重缺点、对学校和教师有对抗行为的学生逐步改正缺点,减少与学校、教师的对抗。平时还应给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在各种选拔时平等;在上课时平等;在评价学生时平等;在处理学生中发生的矛盾冲突时平等;在教师自己心情愉快和不愉快时对学生都要平等。平等对待实质上也就是尊重,是对学生人格、人权的尊重。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品德教育工作中能坚持平等对待的原则,就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愿意与我们进行思想交流,愿意听从我们的引导,认真对待学习。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地对待他们。

总之,参加这次培训,受益颇多,接受了更多的理论指导,感受到了教育教学最新发展,也为自己今后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自进入八月份以来,又开始忙碌起来。依照学校的安排,我们必须一边上课,一边参加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于是,每天顶着火热的太阳,奔忙于课堂和微机室。

说实话,刚开始培训时,我也和大多数教师一样,有些抵触情绪,觉得还不过是走形式而已——本来,我们生活中走形式的事情太多了!于是,作业、发帖都是随便粘贴拼凑,被动应付,只为得到一个合格的分数。

“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你再想想有无另外的因素影响呢”,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

新教材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但有些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家中几乎没有什么书籍、杂志,惟一的信息来源就是电视机,找资料难且又无目的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加大备课量,多找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相关的材料,才能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是说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从教材的基础化学主干知识来看,教材有新的处理: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新教材以主题覆盖、多元线索、螺旋发展来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知识与观念的`建构,理解力的发展,认知结构的形成;对于元素及化合物这个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之一,不再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出发,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对于有机化学知识内容的处理教材将有机化学知识和有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主要安排在必修《化学2》中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

化学课要特别注重学生质疑能力和用科学方法探究事物能力的培养。化学还需要一定数学模型,深入探究化学问题往往都需要数学作帮手,我认为不能过分淡化数学在化学中的运用。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波,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就必须首先要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以便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形成新知新观念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推进课程教材的改革。

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尝试,我们的学习和摸索,并且通过实践不断调整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的化学新课改之路会越走越宽!

高中新课程改革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转眼间已经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五个年头了,从一无所知到逐步摸索,从反复思考到大胆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教材及课程标准确实有着她独特的魅力。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也在经历改革的实践中得到了洗涤和升华,正逐步形成科学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念。

我们学校在本学期也开展了多次新课程改革培训,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有所学,有所获,有所感,有所悟,并有所改,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导。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是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法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改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努力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经过培训后,我校的很多教师的工作都在发生着变化:张华芳老师的趣味课堂、彭秀峰老师的小组合作课堂、张艳老师的生动有趣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堂、向安彪老师的研究式课堂……越来越丰富、有效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快乐的学习方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孩子们的学习态度正发生着前所为有的改变:“我最喜欢我们班的语文课,一堂课下来,大家不仅玩得开心,也学得轻松!”“英语课真有趣,还学到了知识。”“以前我们学语文最怕的就是作文,现在啊,我们都迫不急待上作文课呢。”

虽然我们在改革中取得了很多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仍然成为阻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拌脚石。

如如何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感受和健康价值观的形成;如何创新处理教学资源;有效教学手段的更新;观注学生学习能力可持继发展等等各方面问题急等解决,再加上我校处于吉首市苗族集中的偏远地区更加深了问题解决的难度。但我仍坚信,只要长期的开展教师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们的业务水平,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会成为一项艺术创作,而全面发展的学生便是这项创作中的艺术品。

高中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8月24、25日,我参加了由西安市教育局组织的高二数学新课程培训,听了有关的专家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新教材的详细说明,使得自己对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对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岗前培训的重要意义,使我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更加走近了新课程。下面是我参加培训的一些体会: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它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并能投入其中。

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每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学生有了自主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自学的内容。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总之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为了下一代人的数学教育,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都应思考,都应行动,都应付出,都应探索。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为了数学教育的美好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新课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