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汇总14篇)

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汇总14篇)

ID:6686783

时间:2023-11-20 09:51:19

上传者:琴心月 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汇总14篇)

教案是教师备课和教授课堂内容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十分关键。一年级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排布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年级语文入学教育教案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

2、知道上课要遵守纪律,做到专心听讲,不随便讲话,不玩东西,发言要举手,坐姿端正。

3、学会说:“上课的时候要专心听讲”“写字、读书姿势要端正,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两脚放平,脚踏实地。”

1、(出示插图)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大哥哥、姐姐是怎样上课的?你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上语文课,学习生字“马、牛、羊”。黑板上贴着马、牛、羊的图片,一位小同学正在把生字卡片贴到相应的图片下面。女教师亲切地望着她,愉快地微笑着。其他同学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专心地看着黑板。)。

2、教师评价:语文课中形象的丰富性,游戏的有趣,展示自己的才艺。

3、小结:上课时。我们可以做有趣的游戏,可以认识许多生字,学到本领,还能将自己的本领展示给大家看,上课真是一件挺快乐的事。

1、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同学每天上课,学习成绩挺好,有的同学却学不好呢?

2、看图想象,小朋友是怎样上课的?(小朋友眼睛盯着老师,认真地在听课。)。

3、学习说话:上课的时候,我们要专心听讲。

4、谁明白什么是专心听讲?(眼睛看老师,耳朵仔细听,不做小动作,不东张西望。)对,其实上课中坐的姿势和写字的姿势也非常有讲究。

1、良好地写字姿势,对我们身体的成长,体形的变化都有益处。

2、你们仔细看图画,谁能学着图中小朋友的样子来坐一坐。

3、教师表扬同学,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坐的?(两脚放平,身子坐正,腰背挺直,头抬高。)。

4、小朋友们真能干,通过看图就能说出正确的坐姿,(教师板书“坐”)这就是“坐”,坐下来的坐。

5、读书又应该怎样的读书姿势呢?

7、教师巡回检查。

8、谁能用一首儿歌来记住这漂亮的读出姿势?

9、师生共同编儿歌:写字、读书姿势要端正,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两脚放平,脚踏实地。

10、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11、学习“读书”两个生字。教师板书“读书”,这就是读书,我们一起来读读。

今天我们同学真能干,学了许多本领,你能告诉大家,你学到了什么?(学习了三个生字;学习了正确的读书姿势、坐姿;知道了上课是件很有趣的事;上课要专心听讲。)。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三、练习:多音字(乐)。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二、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三、讨论。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四、完成书后练习。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家族歌》)。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教师出示主题图。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一个苹果代表一种称呼。)。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爸爸的妈妈是()。

妈妈的姐姐是()爸爸的弟弟是()。

爸爸的哥哥是()爸爸的姐姐是()。

三、课后作业。

认读与书写生字。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第一课时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的空间中学习汉字,在认识汉字的过程中了解学校各种设施及用途。

2、认识4个生字,了解“文”字的字理及演变过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3、知道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感受到汉字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难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准备:

挂图、“文”字的字理识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得怎么办?(读书)想读书就必须得先识字,汉字是我们学习的助手,所以我们要与汉字交朋友。说说你自己认识了多少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

二、认识四个生字。

1、出示挂图,认“语文”两个字,拿出自己的语文书,看看上面的字,说说语文书里有什么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端书、翻书的方法,了解有关书籍的知识,如封面、目录、页码,书中几个主要的图标等等。

2、出示“文”字的字理,给学生讲述“文”字的故事。

3、指名读班牌上的字,认识“班级”、两个字,知道这里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看看你记住了多少?

出示:班、级、语、文。

5、观察图画,认一认这些字,看看你都能在哪里找到它们?

三、参观校园。

知道每处的地点、作用,借机认识一下标牌上面的字。

1、认识阅览室,知道这是他们课内外读书的地方。

2、认识微机室,知道这是他们上微机课的地方。

3、认识实验室,知道这是他们做实验的地方。

4、参观卫生间、会议室、办公室,告诉学生它们的作用。

四、作业。

把你今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也了解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2、懂得关心、照顾残疾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3、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录像片断、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并了解残疾人的残疾情况及生活状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残疾人多么不幸阿,假设我们遇到了残疾人,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

二、想想说说。

你能说说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帮助任娇娇吗?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小组讨论。

选出代表,看看谁是最有爱心的孩子。表扬说得好的孩子,评出爱心大使。

三、议议说说。

遇到一下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1、一个盲人在商店里要买东西。

2、在公共汽车上来了一位腿脚不灵便的残疾人。

3、有事情要告诉聋哑人。

4、一位同学走路一瘸一拐的。

就上面的情景分组议一议,谈谈自己的看法,再演一演,说说自己想怎么做,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评一评哪些同学的想法好。

小结: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小朋友们是很有爱心的人,很会帮人做事,如果大家能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四、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出示歌词: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说说听后的感受。

五、总结:

六、作业设计:

1、做一做做一个帮助残疾人的少先队员。

2、夸一夸夸一下身边热心帮助残疾人的“好心人”。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家族歌》)。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教师出示主题图。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一个苹果代表一种称呼。)。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爸爸的妈妈是()。

妈妈的姐姐是()爸爸的弟弟是()。

爸爸的哥哥是()爸爸的姐姐是()。

三、课后作业。

认读与书写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三、练习:多音字(乐)。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二、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三、讨论。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四、完成书后练习。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三、练习:多音字(乐)。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二、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三、讨论。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四、完成书后练习。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家族歌》)。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教师出示主题图。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一个苹果代表一种称呼。)。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爸爸的妈妈是()。

妈妈的姐姐是()爸爸的弟弟是()。

爸爸的哥哥是()爸爸的姐姐是()。

三、课后作业。

认读与书写生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2、懂得关心、照顾残疾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3、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录像片断、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并了解残疾人的残疾情况及生活状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残疾人多么不幸阿,假设我们遇到了残疾人,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

二、想想说说。

你能说说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帮助任娇娇吗?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小组讨论。

选出代表,看看谁是最有爱心的孩子。表扬说得好的孩子,评出爱心大使。

三、议议说说。

遇到一下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1、一个盲人在商店里要买东西。

2、在公共汽车上来了一位腿脚不灵便的残疾人。

3、有事情要告诉聋哑人。

4、一位同学走路一瘸一拐的。

就上面的情景分组议一议,谈谈自己的看法,再演一演,说说自己想怎么做,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评一评哪些同学的想法好。

小结: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小朋友们是很有爱心的人,很会帮人做事,如果大家能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四、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出示歌词: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说说听后的感受。

五、总结:

六、作业设计:

1、做一做做一个帮助残疾人的少先队员。

2、夸一夸夸一下身边热心帮助残疾人的“好心人”。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的空间中学习汉字,在认识汉字的过程中了解学校各种设施及用途。

2、认识4个生字,了解“文”字的字理及演变过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3、知道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感受到汉字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难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准备:

挂图、“文”字的字理识字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得怎么办?(读书)想读书就必须得先识字,汉字是我们学习的助手,所以我们要与汉字交朋友。说说你自己认识了多少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

1、出示挂图,认“语文”两个字,拿出自己的语文书,看看上面的字,说说语文书里有什么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端书、翻书的方法,了解有关书籍的知识,如封面、目录、页码,书中几个主要的图标等等。

2、出示“文”字的字理,给学生讲述“文”字的故事。

3、指名读班牌上的字,认识“班级”、两个字,知道这里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看看你记住了多少?

出示:班、级、语、文。

5、观察图画,认一认这些字,看看你都能在哪里找到它们?

知道每处的地点、作用,借机认识一下标牌上面的字。

1、认识阅览室,知道这是他们课内外读书的地方。

2、认识微机室,知道这是他们上微机课的地方。

3、认识实验室,知道这是他们做实验的地方。

4、参观卫生间、会议室、办公室,告诉学生它们的作用。

把你今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也了解我们的校园。

语文出版社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用自己的方式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结合看图,联系生活实际,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读画画,理解课文。

2、在指导学生认记字形时,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字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指导写字时,引导观察,范写指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学生喜欢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背,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笔画、偏旁和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字形的教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生字,认识2个笔画和3个偏旁。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师:小朋友们坐过竹排吗?(板书:竹排)。

(如果有,请他来说一说,再出示课件。如果没有,就直接出示课件“竹排”。学生看图理解,随机正音:排。)。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小小竹排画中游。(指名读课题,正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圈起来,想想怎样才能认识它?(提示: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问老师或同学。)师巡视检查。

2、小组内齐读,个别读,当小老师教读,评选出参赛选手。

3、参赛选手读,其他学生评议、正音。

三、认读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卡,学生自由读生字词。并用自己的方式识记12个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

2、同桌互读并交流记字词的方法。

3、全班交流。

4、认识3个偏旁,找找带有该偏旁的字。(课文中学过的、自己知道的)。

5、结合课件、图片、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义。

顺水流:可以请学生边读句子边用手势表演,然后自己读句子做手势最后共同边读边表演。

树木密:先请学生说说,再出示课件,让学生懂得这是指树木多,枝叶茂盛,一棵挨着一棵。

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那个词与米有关?(鱼儿游,禾苗绿油油)教师介绍。(课件出示)学生读有关句子。

四、学习写字。

1、比一比:口—日—中。

2、认识笔画横折和横折钩并书写。

3、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字,引导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师范写。

4、读一读: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

5、描红、书写。

五、扩展运用。

在生字卡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说一句话或几句话。想想江南还有那些美丽的景色,在插图上画一画。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开小火车认读12个生字。

2、游戏:一字开花(口头扩词)。

二、读中感悟。

1、观察画面,情感体验。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江南风光)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江南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它的美表现在哪里?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并设法理解。

2、讨论交流。

江南风景美在哪里?为什么说江南是个鱼米乡?为什么说小竹排在画中游?

(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3、带着对祖国江南喜爱的感情,齐读课文。

三、背诵课文。

指名读,自由准备,同桌互背,指名背,集体齐背。

四、扩展延伸。

1、出示“绿油油”齐读,请学生自由说说“绿油油的什么”。

2、照样子说说“abb的什么”,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3、请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旅游资料和照片,进行介绍,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它主要通过对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江南美丽的风光中,感受江南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

在学习“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时,我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先小组讨论理解,再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在学习生字词语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勾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再在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词语的,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然后全班交流。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生理解了字词、理解了课文后,我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采取自读、自背,小组内读、背,全班赛读、赛背等多种方式,有很多同学学完课文就会背了。而且很轻松,效果非常好。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

教学目标 :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表演,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同学们,老师昨天看到一张“寻人启示”,你们愿意帮忙找一找吗?

出示启示内容,揭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生汇报,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2、质疑,提出本段中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迎上去”指名表演。

4、分角色朗读。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用笔标出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的有关句子。

2、指名说说青蛙的外部特征。

3、请学生为青蛙画一张像。并将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4、分角色表演。

四、再读全文,思考:学完本篇课文你还了解了哪些知识?

1、课件演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指名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幅图片按顺序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五、课外延伸,培养探索精神。

1、学生汇报课外搜集的资料:其它小动物的成长过程。

2、结束语: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解决更多的难题。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入学教育教案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自己的国家、民族、,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教学重点:儿歌《上学歌》。

教学难点:儿歌《上学歌》。

教学准备:国旗、有关国歌《上学歌》的课件。

教法:培优辅差。

学法: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入学教育教案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九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要好好学习。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大家想不想学。

二、初步学习儿歌《上学歌》。

1、播放音乐,让学生欣赏音乐。

2、教师泛读儿歌。

3、教师领读。

4、让学生自己读诗歌,分小组朗读。

三、了解《上学歌》的基本意思。

1、教师讲解《上学歌》的基本意思。

2、教育学生上学要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

设计意图:。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深受幼儿喜爱的故事,我根据本班幼儿爱听故事爱玩游戏以及绘画经验少的特点,将语言,科学与艺术领域的美术活动相融合,结合游戏的形式,设计了这一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青蛙妈妈的孩子是小蝌蚪。

2、学习用团点、勾线的方法画出小蝌蚪的形状。

活动准备:

2、作业纸,棉签、颜料。

3、青蛙、蝌蚪、金鱼、大白鹅、乌龟、鸭子等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出示《小蝌蚪找妈妈》挂图,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小蝌蚪的形状、特点及颜色。

3、教师示范,演示小蝌蚪的绘画方法。

4、为幼儿提供画有青蛙的作业纸,引导幼儿团点、勾线的方法为青蛙妈妈画出不同游泳的小蝌蚪。

5、欣赏、展示幼儿作品。

拓展活动:教师带幼儿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入学教育教案

二、同学们会读书的姿势吗?请做给老师看一看。

1、教师表扬坐得好的同学。

2、指导观察第四幅图,引导学生说出:一位女同学正在读书。他的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

3、请大家按以上要求做: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同桌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4、请坐的好的同学做给大家看。

5、教师表扬坐的好的同学。

6、来到学校后你看到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然后,试着把眼中看到的甚至小脑袋里想到的都画下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教师在孩子们画的过程中和孩子们亲切地交谈,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也可以帮助那些遇到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孩子,借机了解一下整个班级的执笔姿势情况,看看对的有多少,不对的有多少,以便以后调整教学,发现不正确的姿势要及时纠正。

7、同学们会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吗?请做给老师看一看。

8、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9、指导观察第四幅图,引导学生说出:第四幅图上,一位男同学正在写字。画面上,作业本平放,小女孩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住中指,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

10、请大家按以上要求做,看谁做得好?同桌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11、请做得好的同学做给大家看。

12、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按这两幅图上学生的样子去做,可以使我们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一、教学目标 。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区别。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的读音,掌握16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音。(调、别、仍、难、觉)。

(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

1、默读。

2、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抓主要问题。

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

(五)讨论。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那种可怜的样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

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仔细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人启示。

3、能用“原来……怪不得……”说写一句话。

4、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懂得要学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需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虚心求教。

二、教学过程 。

(一)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2、如果我们平时碰到不懂的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呢?(如:查百科全书,上网查询,问老师)。

3、书上的小朋友采用了问老师的办法。他们是怎么问的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很快地听明白?那么,我们在问的时候,就要求讲清楚,用一句话说明白,不罗嗦。谁会问?(先请学生说,在不能说清的情况下,出示两个句式。)。

句式:老师,我发现有些小蝌蚪……,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小蝌蚪,一种……一种……,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4、小朋友,你们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书上那个句子说明他们明白了?你能用“原来……怪不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指导朗读)。

(三)综合提高。

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可青蛙妈妈还在烦恼呢!你看,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开家,在外面玩,青蛙妈妈可着急了。你能帮帮它,为它写一则寻人启示吗?讨论:启示中应该写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灰色略大独游变成青蛙。

黑色稍小群游变成癞蛤蟆。

善于观察虚心求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