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的说课稿(优秀17篇)

十几减的说课稿(优秀17篇)

ID:6763248

时间:2023-11-24 12:08:46

上传者:纸韵 十几减的说课稿(优秀17篇)

教案模板中的评价和反思部分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案模板的设计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十几减9》评课稿

听了雷老师执教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受益匪浅。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探索空间。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者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本节课雷老师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学意义,后总结计算方法,而是倒过来,先学习计算方法,再学习意义。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能根据分数单位进行口算,教学时让学生举出分数的例子,口答分数加减法,举例列算式,再观察,计算,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经历一个口算、举例、比较、交流、概括、验证这样一个全过程。尽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也努力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雷老师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让每个学生说出一个分数,并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及分数单位的个数,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进行口算,观察比较这些算式的特点和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其处于欲言不能,欲罢不止的亢奋状态。再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想法,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从而达成共识。

3.评价学生、激励学生。

本节课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小组评价,及时鼓励、随机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认真思考,仔细计算,使学生保持积极探究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思维,自主参与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十几减几说课稿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2、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xxx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十几减九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和九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知识,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九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九。

数学思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xxx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教材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并理解十几减九的算法。

本课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学会迁移,用类推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英国教育家皮斯博说:“如果你想儿童能够xxx的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的能力,你就应该采取加强这种智慧品质的方法。”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在教育方法上应采取启发式。正如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想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

创设情景,活跃气氛;引导参与,探究算法;自选算法,尝试练习;

分层练习,在玩中学;总结体验,扩展延伸。

(一)创设情景,活跃气氛。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一开始我便用猴老板卖桃子这故事引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课件出示:猴老板喊:“卖桃啦!卖桃啦!又香又甜的桃,快来买呀!”小兔走过来,说:“猴先生,我买9个”。

提问学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还剩多少个?)。

要求还剩多少个该怎么列式?又是怎么计算呢?

这样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引导参与、探究算法。

首先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新知的学习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迁移,学生在学习了十几和九的加法之后,已基本了解了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可大胆放手,让学生以6人小组,充分利用自己的学具,自主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同时还应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有些学生可以不利用学具,直接想出结果,也应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

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寻找适当地机会用课件演示拿桃的过程,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一个一个拿,拿了9个,还剩3个;

(2)先拿盒子外的2个,再拿盒内的7个,这样一共拿去9个,还剩3个。

(3)从盆里拿出9个,剩下1个和外面的2个合起来是3个;

(4)先从12个中去掉10个,再用多拿的1与2合起来是3个。

《十几减9》评课稿

张老师执教了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本节课张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法,用图例说明从算理到算法的演变过程,很好地落实数的运算的要求“算法直观与算法抽象”。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引导进行信息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素养。更形象去体验、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探索问题的过程。

几点意见:

1、引入环节不恰当,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导入,教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故事知道“转化”的策略,但时间控制不够好,长达8分钟,与本课学习的知识虽有联系,但影响了练习的时间。

2、计算方法提炼出来后没有及时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关键,这样一部分学生会做但容易出错。

3、学生听课习惯不好,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同学不多。

十几减几说课稿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2学会看图提数学问题,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一、复习。

昨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做练习比一比谁学的好。

二、基本练习。

1、第一题。

看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2、第二题。

先读题目明确题意.再独立完成。

3、第四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第五题。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说算式并口算.并把算式记录下来。

5、第七题比一比谁算的快。给前十名奖励,全对的也奖励。

三、拓展练习。

1、给小鸟找家。

通过计算把小鸟口里衔在嘴里的算式把他和房子上的号码连起来.其中有一个衔15-9小鸟无家可归请你为他造一幢房子.

3、小兔喜欢吃萝卜,小猴喜欢吃什么呢?一群小猴去摘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十几减几说课稿

“十几减几”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2的内容。例1初步学习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主要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计算。在此基础上学习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用数学和多位数计算打基础。本节课是以一幅小猫数金鱼xxx呈现。一只金鱼缸里有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5条。引导学生“通过两只小猫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不同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列出减法算式作为例题。并且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达到真正掌握计算十几减几的目的。

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了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算理。在此基础上学习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过程。在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为今后学生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它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几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几。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xxx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体会算法多样化以及想加算减的优越性。

课件、小棒。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以学生熟知的小丸子过生日为主线的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xxx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本节课采取了xxx探究、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你的生日是怎样过的?今天是我们的好朋友小丸子的生日,我们一起去参加她的生日会,好不好?小丸子可给我们出了许多问题呢,你可要动脑筋啊!

设计意xxx: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创设小丸子过生日情境,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中自然提出,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2、利用买礼物,复习旧知识。

小猴子和小兔子去给小丸子买水果,他们遇到了问题,我们一起去帮帮他们。

设计意xxx:通过买水果的`情境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为学习十几减几时想加算减做铺垫。

3、学习新课。

这里通过两只小猫的话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提出不同问题。学生先xxx列出减法算式13—8=和13—5=作为例题。在计算时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怎样用语言表达清楚计算过程。然后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伴听,也同时听取同伴的意见,用多种方法算出13—8和13—5的得数。在汇报交流时,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板书多种算法。最后比较不同算法,体会想加算减的优越性,用一道加法可以计算两道减法。最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xxx:这样设计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又动口。既xxx思考,又能在和同伴的学习中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汇报时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通过比较体会想加算减的优越性,但不否定其他算法,最后,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算法计算。

4、多种形式巩固新知。

(1)搭积木、通过小丸子提出的问题,先猜一猜右边搭了几块积木,再xxx列式计算,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排排队、先计算,再和同桌说说规律,体会差随被减数的增大而增大,最后按不同方法排队。

(3)点蜡烛、找规律、先计算,再在小组中讨论有什么规律。最后汇报交流。

(4)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计算吗?先根据小丸子的话提出问题,xxx解答。再根据xxx中的信息,自由提问题。

设计意xxx: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掌握了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找出相应的计算规律,而且能通过情境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总结本课。

让学生自己谈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你学会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

设计意xxx:这样设计有助巩固新学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拓展作业。

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问题。请你做一个细心人,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关用十几减几计算的问题,下节课说给老师和同学听。

设计意xxx:这样布置作业,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感受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13–8=513–5=8。

想加算减:8+(5)=13(8)+5=13。

破十法:10—8=22+3=510—5=55+3=8。

设计意xxx:这样设计板书清楚明了,而且重点突出,各种算法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为今后计算打下基础。

十几减几评课稿

x老师执教的《十几减几》,我们年级组讨论了本课的几个特点:

1、通过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元宵节的活动引出主题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

2、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师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总是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的主导地位摆在首位。

另外对本课这些地方有些建议:

2、教师在让学生总结算式的共同点后,应该进一步让学生寻找结果和被减数的规律,十几减九的结果等于被减数的个位加1,如12—9=3,3等于2加1,15—9=6,6等于5加,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破十法。

《十几减9》评课稿

李老师执教的《十几减几》,我们年级组讨论了本课的几个特点:

1通过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元宵节的活动引出主题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

2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师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总是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的主导地位摆在首位。

另外对本课这些地方有些建议:

2教师在让学生总结算式的共同点后,应该进一步让学生寻找结果和被减数的规律,十几减九的结果等于被减数的个位加1,如12—9=3,3等于2加1,15—9=6,6等于5加,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破十法。

十几减几说课稿

1、经历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

课件,小棒。

一、复习。

小朋友,经过了一个寒假,新学期又开始啦!我们又要学习新知识啦,那上学期学的数学知识大家是不是还记得?这儿老师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二、新授。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情境导入:

谈话:要求“还剩多少个?”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对呀,题目的意思就是从13里面去掉9,小朋友都想到了可以用13-9来算。

(2)主动探究:

谈话:联系以前学过的1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你能想办法算出这道算式的得数吗?可以拿出1捆和3根小棒摆一摆,算一算。算出得数后,说一说你是用怎样的方法算出得数的,看谁的想法多。

(3)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们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

方法a:一个一个地减。

方法b:先以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方法c:先减3,再减6,得出4。

方法d: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

(4)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再次介绍给同桌小朋友们听。

(5)小结:

其实,这里的方法都是对的。在计算时,小朋友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不过,第一种方法因为是数着减的,可能很多小朋友都没有这种这种方法,那后面三种方法你选择哪一种呢?下面小朋友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继续来看看、想想、算算。

2、尝试练习。

(1)出示12—916—9。

(2)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做。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对比揭题。

(1)读算式13-9=412-9=316-9=7。

(2)仔细观察这三题,你发现了什么?揭题:十几减9。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先看左边的图。从12根小棒里拿走9根,小朋友想怎么拿呢?有小朋友想到了这样拿:(动态演示),就是先从10根里拿走9根,剩下1根,再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是3根。那么12-9=3(点击出示得数。)再看右边的图,从16根里拿走9根,也可以象刚才这样拿(动态演示),先从10根里拿走9根,剩下1根,和旁边的6根合起来是7根,所以16-9=7(点击出示得数)。当然,有的小朋友还想到了其他的拿法,拿法不同,算法也就不一样。再来看下面这幅图。

2、“想想做做”第2题。

(点击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方块图。)。

师:图上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对呀,从图上可以看出左边和右边一共有15块小方块,那左边有几块呢?对了,左边有9块。看一看要我们求什么?(点击出来问号)要求右边有多少块?可以用15-9来算,15-9等于几?对了,等于6(点击出来得数。)那你是怎么算出得数来的呢?有的小朋友想到了想加法来算,9+6=15,所以15-9=6,还有的小朋友想到了从10里面减去9,得1,再加上5等于6,还有其他的方法,都可以。

再看这幅图。(点击出来黄瓜图)。

(点击出来问号)是呀,求篮子里面有几条黄瓜。就用17-9来算。你会算吗?对了,17-9=8,算的方法也不止一种哦。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一起计算了5道题,13-9,12-9,16-9,15-9和17-9,它们都是十几减9的算式。算十几减9时,我们可以想加法算,就想9加几等于十几,那么十几减9就等于几。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来算。下面就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3、“想想做做”第3题。

(点击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师:请小朋友把得数填在书上,然后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师:我们一起来核对。(逐题点击出来得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点击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12-9等于3;再推到10的下面,就算10-9,等于几呢?等于1。继续往前推,我们一起来算。

师:小朋友都算得又对又快!来看下一题。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点击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暂停。

师:我们一起来核对。(逐一核对)。

14-9=5,那么15-9的得数比14-9大1,所以等于6;也可以想它下面的一道题来算。16-9等于7,那么15-9的得数比16-9小1,所以等于6。用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灵活的计算十几减9,也可以帮助我们检验这一组题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四、总结提炼。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计算,那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呢?算“十几减9”有好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方法算。今天的课上,小朋友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并且算得又对又快。好,这节课就学到这儿!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9”的算法教学。教者尊重教材的编排要求,在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的上,同时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只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争抢介绍自己方法的局面。虽然他们还是刚进校门不久,孩子们思维活跃,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共同完善,不管是以前知道答案的(幼儿园背过),还是暂时没想出答案的,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在此得以强化。

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在交流各种算法时,因其年龄特点和其他因素的作用,到后来,有的孩子可能连自己当初的想法都记不清了。这时,让孩子们“静下来”,回忆整理自己的思路是多么及时和必要。而本堂课是减法第一教时,学生初次接触,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去尝试,这样既尊重学生认识掌握新知的规律,又照顾教材编排的特点——为进一步学习减法、用“想加算减”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好铺垫。

《十几减9》评课稿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探索计算方法时,使用学生喜欢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启发谈话等方法;在评价的过程中,以学生的细节来鼓励;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熟练计算、准确表达、灵活运用的能力。

首先利用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9加几口算,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猜课题、指出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引出教学新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延伸。通过小猴卖桃,让学生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顺利的引入新课。

然后,运用语言激发(今天的内容很简单,想让大家比一比,看谁能用最好的办法教大家计算13—9),同时,提出优秀学生表现的榜样作用和学生细节进步的评价。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方式中,进行独立思考,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先同桌互相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达到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目的;然后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掰手指数数、做减想加、破十法、连减)。“比一比,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用?和同桌说一说”给学生以优化的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课堂中,基于学生课前已经会简单的十几减9了,所以教学重点就不是单纯是满足让学生会算,而是让他们了解不同的思路,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好的方法计算,以拓展思路。因此,应该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使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高,促进他们的发散思维和优化思想的培养。优化思想和规律的归结,绝大部分孩子都能较好掌握。可是,课堂上的多种算法,也给个别孩子的思维带来了混淆,这孩子依然选自己熟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我想,练习是好方法熟练的基础,应该让学生练习,多加巩固提高计算能力。

十几减几说课稿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问题。

2、鼓励学生通过xxx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1、多媒体课件;。

2、一袋小棒。

每生18根小棒。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教材第10—11页的游园活动xxx。游园中的聪聪和明明分别提问:同学们,这是学校游园活动的场面,从xxx中你看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xxx相互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游园活动中,老师有15个气球,卖了9个,小华问:“还剩多少个气球?”

3、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还剩多少个气球吗?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的?

4、指名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还剩多少个气球,还有的同学通过计算的方法知道了结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15减9的。

1、学生xxx用学具(小棒)操作探究15减9怎样减,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交流:相互说一说,摆一摆,告诉小组的同学我是怎样摆15减9的,我是怎样想的。

3、各小组汇报探究。(指名上演示讲解。)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估计可以整合成以下几种方法。(板书)。

4、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用那种方法呢?为什么?

1、师:学生们,你们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活动方法到游园活动中去帮助小朋友解决猜谜语和套圈游戏中的问题吗?试试看。(多媒体呈现游园活动xxx,学生尝试练习,再集体小结。)。

2、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12页例1,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3、师:同学们会计算15-9和12-9了。下面,老师再带你们去看一看游园活动中云朵里藏着的问题,看哪些同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小鸟回自己的家。(多媒体呈现练习二第3题的内容,学生合作完成。)。

4、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学生xxx完成教材第12页的“做一做”,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xxx完成练习第1、2、4题,再集体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的题都用什么特点?(生:被减数都是9。)出示课题:十几减9。(板书)。

师:我们一起整理一下,十几减9一共有哪些数学问题。(生口述,教师板书,见右表。)。

《十几减9》评课稿

在课的开始,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复习相关的原有知识,设计了数的分成、合成、9加几和加减混合的口算,为孩子们搭建了学习新知的桥梁,同时让孩子们做好心理的准备和学习新知的准备。

新课程提倡的算法多样化在杨老师的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让学生完成“13-9”计算后在同桌间或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可以怎样算?”“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课中杨老师出示主题图后,问学生:“图上你知道什么数学信息?”一年级学生可能还不懂“数学信息”的意思,所以,这里是不是可以直接问:“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或许孩子能懂得老师提问的意图。另外,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应该适当提出算法最优化,在学生没有意识到哪种算法比较方便时,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其实在课中有一学生在说16-9的算法时就说到了他是想的加法,这时,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发现利用以前学过的加法做减法比较方便。

十几减几说课稿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与口算20以内进位加法同样重要,都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它数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十几减9》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步,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显得特别重要。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中采用的是: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计算,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本班学生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特别是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就初步研究过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也用过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过10以内的减法,对想加算减这种计算方法应该有了初步理解,在这里对这种方法的理解应该来得很快,不需要花大力气去引导。所以,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退‘1’作‘10’”的思想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比较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小棒,理解退1作10,逐步培养抽象思维。

感受数学的学习的乐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

:掌握退“1”作“10”。

:理解退“1”作“10”。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推理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设计了拿小棒的情境,从散着的小棒够拿,到散着的小棒不够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多种拿法,然后再引导学生选择其中较为简便、快捷的拿法进行练习,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退“1”作“10”,为后面第六单元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奠定思想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我没有过多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因为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掌握典型的1-2种方法可能没有问题,但方法过多,他们反而什么都掌握不了。

十几减9的说课稿

“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这节课中,我注意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我引导的语言有:“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与他的算法差不多的有吗?”“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能不能提提自已的疑问?”“谁再来解释一下?”“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10和2呢?”“你真行,你发现了自己的办法。”“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在我适时介入的适当的引导下,学生不仅了解了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在不断地闪现,碰撞。

课后,我再次进行了访谈和检测,效果不言而喻,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同伴的算法,能掌握两种或三种算法,学生的交流有了实效。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常常教后才知不足,要想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必须要使我们的教学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这一过程。

十几减9的说课稿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二册第1页的例题、“试一试”,第2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理念:一是重情境,用故事情境贯串全课:二是重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实践;三是重交流,有组内、有全班等多种交流形式;四重指导交流合作,在合作交流时提出交流方法和要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美丽的秋天到了,小猴的`桃园又是大丰收,小朋友们想到小猴的桃园去看一看吗?

教师出示桃园,学生看图。

问:小猴的桃园美吗?桃结得多不多?

小猴的桃多得吃不完,小朋友们能替小猴想个办法吗?

学生回答。

小猴和你们的想法一样,上街卖桃。你们看,小猴来了!

播放动画:小猴喊:卖桃啦,卖桃啦,又大又红的桃子谁来买!这时来了一只小白兔。小白兔说:小猴,我买九个桃子。

小猴说:我有13个桃,卖给小猴9个,我还剩几个?小朋友们,你们能我算一算吗?

问:小猴带了几个桃?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猴提了一个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小猴带了13个桃,盒子里有10个,盒子外面有3个,合起来是13个。

13-9=4。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问:13-9=4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如果你是小猴,你怎样拿桃给小兔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说,并用手指一指是怎样拿的。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每一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盒子,盒子里放了10个桃,盒子外面有3个桃。13-9你是怎样算的?请你说给本小组的组员听。请小组长安排好交流的顺序,一个组员说,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仔细看别人怎样拿桃的,你和他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全部说完的小组插上一颗合作星。

学生用学操作具,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到小组中去与学生一起探索。

全班交流。指名上讲台说一说,在黑板上指一指。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拿法,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一个一个地拿,拿了9个,还剩4个。(出示13-1-1-1-1-1-1-1-1-1=4)。

2、先从盒外拿3个,再从盒内拿6个,还剩4个。(出示13-3=10,10-6=4)。

3、从盒子里拿走9个,剩下1个和外边3个合起来是3个。(出示10-9=1,1+3=4)。

4、因为9+4=13所以13-9=4。(出示9+4=13,13-9=4)。

5、因为13可以分成9和4,所以13-9=4。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算出13-9=4。表扬自己,奖给自己一颗智慧星。

三、自选算法,交流体会。

试一试:12-9=16-9=。

要求:请小朋友们用喜欢的方法做一做,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的。

全班交流。

四、巩固与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1)自己说说图意;(2想想怎样做;(3)独立做:(4)反馈。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计算;(2)反馈;(3)你有什么发现?

3、分组游戏。

蜗牛推车。

要求:组长戴上头饰,扮做蜗牛推车,组员计算,算得好的可以让他做蜗牛表演一次。

学生游戏,进行计算。

全班交流,教师把下列卡片贴在黑板上。

你能按一定顺序排一排吗?小组内讨论一下,指名排一排,并说出是怎样排的?

问: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由发表意见。

五、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在刚才的小组学习中,你有什么发现?你受到什么启发?现在又到了“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时候了。

十几减9的说课稿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加和减(二)》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日常生活过程中抽象数的过程,了解加减法的关系,掌握十几减9的运算技能。

2.能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9这一数学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学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5.在他人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故事导入:春天到了,天气暖洋洋的,鹦鹉弟弟一大早就挎着小篮子上街去了,走着,走着,正好白云姐姐经过,白云姐姐说:“鹦鹉弟弟,你到哪里去呀?”鹦鹉弟弟对着天空说:“白云姐姐,今天是马戏团的小丑刺猬哥哥过生日,我去给小刺猬买礼物呢!”说完,就继续往前走,鹦鹉弟弟来到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红的苹果,开心极了,就对蓝猫先生说:“蓝猫先生,我想买一些苹果。”蓝猫先生说:“可爱的鹦鹉,我只剩下一箱苹果和这3个苹果了。你想买几个苹果呀!”鹦鹉弟弟说:“蓝猫先生,我想买9个苹果。”(教师边讲故事,边演示故事情节)。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9。

继续提问:那么13-9等于几呢?该怎样计算呢?

二、主动探索知识。体会形成过程。

第一层次:个体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操作:先摆10个苹果,再摆3个苹果。

2.教师提问:在13个苹果中去掉9个苹果,该怎么算呢?你能为蓝猫先生想想办法吗?看谁想的方法最多。

3.学生独立开始动手操作。

第二层次:同桌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同桌开始交流,边操作边说出13个苹果中减去9个的操作过程。

第三层次:师生交流,寻求各种解决方法。

教师提问:你为蓝猫先生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呢?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呢?(边说边演示)。

此时,学生感情投入,积极性很高,教师抓住机会,指几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边说边演示操作过程,若学生操作过程说得不完整,教师可作引导。

在学生的回答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

想法一:从13个苹果里一个一个地去减,1、2、3……9,最后还剩4个。

想法二:先从10个苹果里减去9个苹果,还剩1个苹果,再把1个苹果和箱子外面的3个苹果合起来是4个苹果。

(10和3),板书:13-9=4。

/\。

103。

先算几减几呢?再算几加几呢?完成板书:13-9=4。

/\。

103。

那么13-9等于几?

老师了解一下,有哪些学生是用这种方法算的,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想法很好,从13个苹果中减去9个苹果,可以先从10个苹果中减去9个苹果,还剩1个,再把1个苹果和箱子外面的3个苹果合起来是4个苹果,所以13-9可以这样想,把13分成10和3,先算10-9=1,再算1+3=4(边说边演示)。

想法三:箱子外面有3个苹果,因此先减去3个苹果,然后减去箱子里面6个苹果,这样一共减去9个苹果,最后还剩4个苹果。

也就是把9分成几和几?(3和6)板书:

13-9=4。

/\。

36。

为什么要把9分成3和6呢?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那么13-9等于几呢?完成板书:

13-9=4。

/\。

36。

想法四:把13个苹果分成9个苹果和4个苹果,因为9个苹果和4个苹果是13个苹果,所以13个苹果减去9个苹果等于4个苹果。

教师引导:你的想象力真好,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他在计算13减9的时候,想了一个什么算式呢?(加法算式)。

能说一说是哪一个加法算式吗?(9+4=13)。

因为9+4=13,所以你就想到了什么?(13-9=4)。

教师小结:因为9+4=13,所以13-9=4。

刚才,小朋友为蓝猫先生想出了好多办法,我们在计算13减9等于几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减,也可以把13分成10和3,10-9=1,1+3=4;也可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还可以这样算,9+4=13,13-9=4(接着板书,小结)。当然,方法还有许多种,课后可以相互讨论,看看谁还可以想出其他方法。

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第四层次: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1.出示12-9=□16-9=□。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指名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引导说出不同算法)。

2.口算(出示演示题),直接说得数。

11-9=14-9=18-9=15-9=17-9=。

你有什么发现吗?

当学生发现第一个数都是十几,减去的数都是9时,揭示课题:十几减9。

三、巩固深化,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继续以故事引入:聪明的鹦鹉弟弟穿过树林,来到小丑哥哥的家,小丑哥哥家热闹极了,熊猫买了许多蛋糕,小山羊买了许多黄瓜,前来祝贺。那么到底熊猫买了多少蛋糕呢?小山羊买了多少黄瓜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说图意,列式计算。

这一练习先引导学生看图、讨论、体会、交流算法,可以利用加法写得数。

2.小狗买了许多汉堡包,真奇妙,汉堡包上面有奶油制成的题目呢!

小朋友,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这一练习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强求统一算法。

3.小松鼠和公鸡正在玩卡片游戏呢。

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那好,我们和小松鼠、公鸡一起来做游戏。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小朋友,一人移动卡片9,一人计算,然后交换。

(2)集体算一遍。

[评析:这一游戏,一方面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调控课堂气氛,使课堂气氛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4.海洋上的金鱼也来凑热闹了。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这一练习让学生比较每道题的相同和不同,感知相互间的某种联系,体会可以用相邻的算式推算得数。

5.小丑哥哥捧着生日蛋糕走了出来,小动物一起唱起了生日歌。

小朋友,我们也唱起来吧,一起祝小丑哥哥生日快乐。

师生同唱生日歌。唱完后,让学生同桌说一说题意,互相交流和启发。

[评析:这一练习为后面学习简单应用题作了铺垫。这一层次的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情趣,练习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步步深入,把全课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四、引导总结,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1.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及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2.如果鹦鹉弟弟买了8个,那么还剩几个呢?你能运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吗?

十几减几说课稿

“十几减几”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2的内容。例1初步学习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主要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计算。在此基础上学习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用数学和多位数计算打基础。本节课是以一幅小猫数金鱼图呈现。一只金鱼缸里有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5条。引导学生“通过两只小猫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不同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列出减法算式作为例题。并且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达到真正掌握计算十几减几的目的。

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了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算理。在此基础上学习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过程。在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为今后学生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它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几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几。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体会算法多样化以及想加算减的优越性。

课件、小棒。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以学生熟知的小丸子过生日为主线的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你的生日是怎样过的?今天是我们的好朋友小丸子的生日,我们一起去参加她的生日会,好不好?小丸子可给我们出了许多问题呢,你可要动脑筋啊!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创设小丸子过生日情境,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中自然提出,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2、利用买礼物,复习旧知识。

小猴子和小兔子去给小丸子买水果,他们遇到了问题,我们一起去帮帮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买水果的情境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为学习十几减几时想加算减做铺垫。

3、学习新课。

这里通过两只小猫的话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提出不同问题。学生先独立列出减法算式13—8=和13—5=作为例题。在计算时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怎样用语言表达清楚计算过程。然后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伴听,也同时听取同伴的意见,用多种方法算出13—8和13—5的得数。在汇报交流时,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板书多种算法。最后比较不同算法,体会想加算减的优越性,用一道加法可以计算两道减法。最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又动口。既独立思考,又能在和同伴的学习中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汇报时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通过比较体会想加算减的优越性,但不否定其他算法,最后,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算法计算。

4、多种形式巩固新知。

(1)搭积木、通过小丸子提出的问题,先猜一猜右边搭了几块积木,再独立列式计算,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排排队、先计算,再和同桌说说规律,体会差随被减数的增大而增大,最后按不同方法排队。

(3)点蜡烛、找规律、先计算,再在小组中讨论有什么规律。最后汇报交流。

(4)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计算吗?先根据小丸子的话提出问题,独立解答。再根据图中的信息,自由提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掌握了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找出相应的计算规律,而且能通过情境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总结本课。

让学生自己谈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你学会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助巩固新学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拓展作业。

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问题。请你做一个细心人,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关用十几减几计算的问题,下节课说给老师和同学听。

设计意图:这样布置作业,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感受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板书设计。

13–8=513–5=8。

想加算减:8+(5)=13(8)+5=13。

破十法:10—8=22+3=510—5=55+3=8。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板书清楚明了,而且重点突出,各种算法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为今后计算打下基础。

十几减九说课稿

《十几减九》是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十几减九》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十几减九是在学生学习了几加九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知识,旨在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掌握“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计算方法。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图意列式,借用小棒探索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掌握运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方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所以确定以下教学难点:

直观操作中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掌握了计算方法,并且会自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低年级小学生共有的心理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课件出示题目,生抢答。

1+9=9+9=7+9=9+3=4+9=9+6=。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春天来了,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去公园游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公园里都有什么?

我们去卖气球的地方看看他们在说什么?谁能帮助这几个小朋友解决这个问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卖气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第三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首先用一句话引导: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售货员,从15个气球里拿出9个,可以怎么拿?学生用小棒独立动手操作摆一摆。

这一环节使每个学生有较明确的操作目的,让每位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15-9的计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然后进行组内交流,学生边操作边说出从15中减去9的操作过程。

1、一个一个地减。拿走9根,剩下5个根。

2、把15根小棒分成两份,一份摆10根,一份摆5根。先从10根小棒里面拿走9根,剩下的1根和5根合起来就是6根,所以15-9=6。

提问:这种方法是从几根里面拿走9根的?是从10根里面拿走9根的。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出计算过程,演示课件(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把这种方法快速的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3、把15根小棒分成两份,一份摆9根,一份摆6根。把9根拿走,剩下就是6根,所以15-9=6。

提问:这种方法是把15分成了几和几?(9和6)也就是想9+(6)=15,算出15-9=6。

指名再来说一说。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想:3+9=12)。

你们今天太了不起了,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15-9等于几。上面的这么多方法,挑出你最喜欢的一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在学生表述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四种算法有何优劣之分,而是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比较,找适合自己的并努力学好。以上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把各自的生活经验转化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四环节:巩固提高,发展思维。我们再到套圈游戏场看看。

我们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好吗?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再完成其他练习题。

这一环节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练习,为学生提供创造、发展思维的空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第五环节:总结规律,体验成功。

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来,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

学生除了发现减数都是9,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多1,还发现了“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这一规律。

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了计算练习。

再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说说你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有哪些收获?其中你最喜欢的方法是什么?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后边“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上学生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在比较各自方法的优劣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简便方法,实现计算方法的最优化。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来,然后让他们发现探讨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了计算练习,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当然部分学生容易把“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规律混淆,因此应多加练习,加深巩固,让学生加深理解,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