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大全(18篇)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大全(18篇)

ID:6848317

时间:2023-11-26 12:48:20

上传者:QJ墨客

通过对范文范本的学习和借鉴,我们可以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风格,形成自己的独特写作风格。8.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包含了各个领域和题材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

高职高专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之思考论文

摘要:

本文从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和财经类顶岗实习的模式中来分析其顶岗实习模式的选择、思想的认识、企业的管理、考核的方式等存在的问题对实习的质量影响,结合实际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

顶岗实习;思想认识;建议;考核。

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一)集中统一。

财经类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由于受工作岗位性质和单位的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采用的顶岗实习模式主要有三种:集中统一、自主联系、分散实习,其中后两种模式采用较多。一般很多校企合作单位由于公司的规模和财经类岗位工作内容的特殊性等原因,所以每次接受顶岗实习的数量都较少。因此采用集中统一的形式实习难度较大,只有将一些酒店宾馆、连锁企业作为实习单位时才能提高顶岗实习的岗位数,较适宜采用集中统一的顶岗实习模式。

(二)自主联系。

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很好的'拥有顶岗实习的机会,很多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在面对合作企业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数和学生数产生矛盾时,就采取学生自主联系顶岗实习的方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的意义上的确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与一家企业所能够提供的岗位数之间的矛盾。

(三)分散实习。

分散实习是针对学校面对一个合作企业所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数和学生数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把需要顶岗实习的学生相对的集中分散到几个合作企业中去完成顶岗实习教学。

二、现有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顶岗实习方式选择复杂。

尽管有三种顶岗实习的模式可供学校选择,但由于财经类管理岗位的特殊性和企业的规模及性质等原因,导致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在选择顶岗实习方式时还是存在较大的困难,很难有较好的企业适合满足所有需要顶岗实习的学生。所以很多时候,只能是采用多种形式的顶岗实习模式来平衡这一矛盾。

(二)学生思想认识狭隘。

由于现在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很少吃苦,所以很多学生都是不愿意顶岗实习怕苦怕累。也有一些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只是一个形式对专业学习作用不大,还有学生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认为自己是大学生面对顶岗实习的岗位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了,工作报酬又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等狭隘的思想认识。

有的学校由于办学理念和实习单位不足,很多时候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是“缺斤少两”的。主要表现在实习时间缩短、实习内容与专业紧密性不强等,甚至还有学生没有实习开具虚假实习证明。在学生顶岗实习的思想认识教育上缺乏力度,管理上缺乏约束和激励制度或者缺乏执行力。

(四)实习成绩难以鉴定。

实习模式难以统一,很多不是集中实习,学校在管理上难以对每一个学生实习地都指派实习指导教师,而有一些实习单位有没有专门的人员来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或者是有些单位在对待学生顶岗实习上又不够重视,在学生实习成绩的鉴定上只是应付而已不能客观公正的去对待。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鉴定只是根据学生最后所提交的实习总结报告进行鉴定,对实习过程很难了解。

三、做好顶岗实习的建议。

(一)思想认识是根本。

要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将其真正落实下去。思想认识是根本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那么顶岗实习这项工作就没有办法开展。所以,学校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四方主体都要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首先从学校领导来看,应该有专门的分管教学的领导直接抓该项工作,要认识到高职高专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主要就是在顶岗实习中提高,对于顶岗实习来说是每一个学生都必修的;其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在学生的平常教学和管理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能因为可能顶岗实习会对自己工作带来一定不便性就不顶岗实习。主要是有些学院没有专门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所以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求专业课老师和辅导员去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去指导和管理学生,有些老师就觉得不方便就会有抵触情绪。

(二)经费制度保障是关键。

把顶岗实习工作做好,从激励管理中来看,学校在顶岗实习经费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上要保证。首先在专业指导教师和实训管理教师上要有经费投入,要确保老师在外指导学生经费补贴充足投入,指导的有成果的教师还要有奖励,形成经费保障激励制度;其次,在学生顶岗管理中要有制度来规范老师、学生、企业的各种行为,可以出台一系列可操作的规定细则而不是方向性的框架规定。

(三)企业管理要落实。

在顶岗实习中,特别是分散的顶岗实习模式中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管理指导积极性。避免出现企业只对自己想实习后留任的学生管理指导,表现不好的学生采用放任。所以要做到将企业管理落实,一方面和合作企业签署一些文件来督促企业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学校在选择校企合作伙伴时,尽可能选择一些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四)实习任务要明确。

为真正使得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有收获,学生在离校进行顶岗实习之前要明确学生本次实习的任务。所以每个专业要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实习企业情况等制定可行的实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进行顶岗实习,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高,实习的抵触情绪将会减少,顶岗实习工作就容易开展效果也会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勤生.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6).

[2]高琳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

[3]江英志.高职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教育,2010,(7).

高职高专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之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安全教育是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入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对高校实现又好又快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职高专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意义、现状、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

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管理者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大学生的安全是其在校学习、生活、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是高职院校稳定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高校中频繁发生的各类事故令人触目惊心,“80后”、“90后”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心系千家万户,既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中普遍存在思想认识上忽视或不重视,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健全,内容不明确等问题,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影响当前安全教育管理的`因素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存在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自身、社会家庭等各个层面之中,存在于设施建设、服务质量、管理教育等各个方面之中。

客观方面:第一,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导致事故发生;第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三,高职院校大多实行半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存在管理上的安全隐患。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如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多数安全教育活动流于形式等。

学院领导应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注重长效,建立一个领导有力、机构健全、措施落实、信息畅通、工作有效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层层负责。把安全管理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个教研室、每个班级,做到人人皆知,措施明确,责任到位,对学院的防火、防盗、防爆、食品卫生、交通安全、公寓安全等诸多工作要做全面彻底的检验。学院领导、教师、辅导员和其他教辅人员要本着为学生、家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细化管理。层层抓,反复抓,形成党委领导,全员参与的责任负责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的内容规范。提高安全意识。

目前,学院设立专职辅导员管理学生,增设各楼区专职保卫人员,同时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使学院的安全管理工作有了很大提高。

1.学生工作处、总务处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如教学楼、办公室、宿舍楼、食堂应配置必要的安全防范设施。如消防、报警、防盗设施,生活设施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要立即整改保证安全。

2.辅导员要作到深入班级、宿舍、教室、活动场所与班级的学生党员、团员、干部及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日志统计工作。

3.舍务管理要严肃认真,坚持查寝制度,对旷宿的学生认真落实做好记录并报有关人员查清事实,对违反宿舍管理规定的严重违纪行为坚决制止并报学生工作部给予处分,决不姑息迁就,放任自流。检查卫生的同时,更要彻底排查宿舍安全隐患,如私接电线,使用电器,烧蜡烛、动消防器材,使用管制刀具等情况,对进入学生宿舍的外来人员严格实行登记制度,杜绝外人进入学生宿舍或留宿。

4.加强各值班岗位管理力度,对外人进入院内楼内进行登记,维护学院的正常教学秩序要教育学生遵守本院校的规章制度,和谐相处,减少学生之间矛盾。

学院要根据当前的社会形势和学院的具体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如将“消防日”、“安全日”、“世界艾滋病日”等节日作为教育契机,利用这些节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安全教育系列讲座;举办安全知识竞赛;进行消防实战演练普及社会公德、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观看专题录像等特色活动,增强大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内容更贴切。更真实。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橱窗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

结束语。

高职高专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不容忽视,长抓不懈的重点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只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时刻不忘安全管理的重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院的安全工作就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教育与职业,(12)。

[2]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科技资讯,,(6)。

[3]余宏明,高等学校安全教育浅议,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5)。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调查研究,对反映出的基本现状分析其形成的主观、客观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讨论如何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

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是终身教育,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高职院校是落实《决定》的主要阵地,也是重要的文化精神传承场所。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指导和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是进行高职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研究的意义所在。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而今的教育课讲模式里,学生通常以听授的形式来进行学习,汲取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其大部分时候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失去了教育本身意义。德育工作本身开展艰巨,难以被学生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很难显现。德育工作人员总是不够重视教育方法的合理性,导致课堂气氛易陷入呆板沉闷,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交流少,整体教学趋于保守,落后,缺乏时代感。长期下去,德育工作的实施十分困难,难以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无法真正从其内心思想上传递政教精髓。

1.2思想政治教育忽视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本不同,其具有独特性,而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却忽视了这种独特性。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建设上缺少创新与开拓,大部分时刻保持盲目照搬。这就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的工作缺少了针对性,教学效果很难有明显显示。要想真正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从高职本校的自身特殊性出发,研究开展的合理方式政策。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法。

2.1创新开拓,趣味性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对高职学生来说,可能内容深沉繁重,难以被理解和认知。因此改变其教学方式十分重要,教师需要多创新与改革,来改善这一困境。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探索网络思想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相结合的新型途径。多媒体,互联网等资源的加入,很大程度能加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多开展实践活动也十分有成效,可以选取部分政教内容题材来进行编排,组织相关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参与。尤其以社会热点问题建立选题,让其共同调研,通过社会实践相互合作,深入社会,与时俱进。这样对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都有益处。

2.2注重特殊性,针对教学。

学校的教育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境况,实际出发,合理分析。面向不同的技术应用行业,其构成的特殊性不容忽视。学校及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特殊性有具体的认知与把控,制定出优越完善的特色教育制度。设计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方案,去贴近学生的心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重视政教,摆正态度。

当前的高职院校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缺失,对其精神思想的传递总是敷衍了事。并且学校与教师的努力也通常难以达到标准,难以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改变学校与学生的思想非常重要,让其摆正态度是首要任务。只有双方足够重视,并付出最大努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普及才能有效,才能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顺应学生思想规律的科学合理的教学制度,严格检查学生的出勤率和学习情况。可以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高职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用以作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及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学习要加强对教育工作者及教育设备设施的完善与投入。教育工作者要实行相关的指导管理制度和问责制度,有明确的工作和方向来约束学生从而顺利开展思想政教工作。

2.4完善教育指导。

教育观念,教学管理,高职的素质教育和教学研究等都是一个紧密的联系整体。高职院校要注重在这些方面的全面合作,要注重各个部分环节的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管理,要积极研究,依据现状灵活应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及时作出各种转化,真正将教育指导成果实现。

2.5实行三全育人。

单纯的理论知识不够,要多加实践才能更好地优化思想政治开展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自身出发,努力充实自身知识体系,加强个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了解,并且通过实践多层考察反思。在具体的工作里,采取生动形象的方式,实现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全方位。

3小结。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要坚持创新改革,要把握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完善健全的教学方案。不断地创新改革,借鉴优秀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变,让学生能够真正从内心深处感知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所在,能够更加有活力地响应思政建设的号召,感受生命与生活的深度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建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

[2]胡志刚.高职院校业余党校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6):61.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摘要:分析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思想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以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特点;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高等职业院校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及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不刻苦,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违纪现象也日益突出。据对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10个班级的调查,有将近30%的学生是出现这种情况。现就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探讨如下。

1.1特点。

1.1.1绝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依赖性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近2年录取的新生中有85%的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住过校,从未离开过父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差,有很强的优越感,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练[1―2]。独生子女独特的生活环境使当代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个中心”、“两个矛盾”、“三个压力”现象。一个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为中心;两个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与现实实现率低的矛盾,对环境高要求与自身奉献低的矛盾;三个压力就是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尤其是生活压力,除了部分特困生外,主要体现为一些长期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不强[3]。这就使得原来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教育,对这代大学生难以发挥作用。

1.1.2文化基础较差,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求知欲不强。就读3年制高职的学生,基本上是被高考“筛”下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步入高职院校,相对中学所学的知识,学习的知识跨度大,难以跟上高职的学习步伐。另外,有不少同学不了解所学专业,面对不同于中学的学习方式感到不知所措,完全不懂得如何去学习。久而久之,学习上没有劲头,沉迷网络而无法自拔,思想消极,生活堕落,乃至学生的身心健康出现问题。

1.1.3创新意识强、思维活跃。高职学生有时候能够打破思维定式,做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事情。作为老师,当发现学生有旷课等其他异常的行为时,要深入与学生沟通,使自已成为学生的朋友,更好地指导、帮助学生。

1.2思想现状。

1.2.1爱国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使命感、责任感。人生志向为祖国昌盛、民族振兴的学生占少数,大部分学生认为国家太抽象,国家的事离自己太远;为目前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不高扼腕叹息者多,而想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这一现状者少;盲目认为国外所有条件都优越,国内条件较差。这在思想上表现为缺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缺少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激情;他们很少想自己到学校里来学习的目标或是应该如何珍惜学习的机会,也很少考虑自己的学习给社会带来的发展后果等内容。

1.2.2人生观、价值观有所偏差。一部分同学信仰合理利己主义,艰苦朴素的作风淡化,一部分学生找各种借口请假,逃避军训;不爱劳动,教室、寝室卫生难以自觉打扫干净;生活上追求奢华,享乐主义人生观至上,同学之间也存在吃穿玩乐上的攀比现象[3]。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1.1制度化保障。

建立学生社团开始社会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大学生开始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引导方面给予制度支持,一是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学分制度,即将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大学生的必(选)修课程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去,肯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完备的社会实践成果认定规范与流程,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固定;二是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制度,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指导教师应是该社团的指导教师(在开展大型活动时,可以增聘1-2名指导教师),肯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激励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让教师积极深入基层,在以个人专业素养引导学生的同时,锻炼个人专业业务水平,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三是建立健全大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机制,在社团管理规范中,结合社团的性质与类别,规定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致方向与频次,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四是建立健全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对开展效果好、辐射范围大、社会反响好的优秀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对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优秀的学生社团在社团评比中给予倾斜,以形成高职院校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大众的良好文化氛围。

1.2项目化操作。

促进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内容的持续更新项目化操作是指将学生社团在开展某项社会实践活动之初,以项目申报书的形式向团组织申报社会实践活动项目,遵照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学生在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后提交较为完整、科学的.实践报告或者调查报告等。这种操作方法是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系统式的管理办法,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得到实施。如在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开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开始引入了项目化,至今已成功实施了,累计立项的校级社会实践团队和院校社会实践团队近200项。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项目化运作有如下优点:一是有利于将学生的科研创新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进行科研创新,在科研创新过程中进行实践检验,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的同时,能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同时将毕业设计、科研项目揉入到实践过程中;二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特性,可以使开展教科研的社团指导教师受益,教师借助学生的力量开展科研项目论证、中试等工作,同时也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经费保障;三是进一步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大学生在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四是使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使单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更为丰满,参与其中的学生收获更多,避免了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带来的不良影响,使社会实践活动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学生,真正使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应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开展项目化社会实践的尝试,发挥学生社团尤其是专业类社团开展项目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申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社会实践社团化运作模式走上一条科学化、长期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1.3专业化实施。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优势,打造精品活动依托社团开展社会实践要紧扣社团的专业性质与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专业知识背景,同时提供活动层次。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社团的性质进行分类,各类社团应根据个人特点开展与之相对应的活动。对于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而言,应充分利用社团专业知识背景,发挥自身优势。这样,既可以让社团成员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检验理论知识,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巩固专业思维,提升专业归属感;也可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层次和内涵。如,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协会到农村开展农机维修,电子协会进社区开展家电维修,英语社到偏远山村开展英语支教,街舞协会开展老年舞培训等等。

1.4基地化承载。

为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广阔平台社会实践基地有别于我们理解的活动场所,基地是一个相对稳定、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供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锻炼的物质平台和场地资源。近些年,高职院校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三年来,累计建设社会实践基地100余家,其中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40余家,为大学生开始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一个优秀的社会实践基地必须满足如下几个条件:一是明确的思想性,具有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不能违背教育的基本原则;二是具有一定的专业价值,能够提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平台,避免活动内容单一、形式简单、思想消极的不良影响;三是社会实践基地方与学生双赢,应在对大学生起到教育作用的同时不忽略基地的利益,强调双方利益最大化。此外,在众多社会实践基地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品牌基地、精品基地、优秀基地的示范作用,开展优秀社会实践基地评比。地方政府也应该响应高职院校和社会实践基地双方的诉求,为社会实践基地在税收、人员培训、产品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调动基地单位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育人的良好氛围。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提供了通道,是整合大学生社会教育资源的途径,为大学生尽快走入社会提供了方便,也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机会。在当前社会背景条件下,只有实现双赢的社会实践基地才有生命力,即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接受思想教育的场所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1.5科学化管理,建立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社团化运作模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坚持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管理的原则,科学化管理社团社会实践,建立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额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学生社团尤其是专业实践类社团的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考核体系当中;二是加大社团社会实践的总结制度,把实践工作经验总结与升华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定下来,常抓不懈,在常规工作中寻求亮点,不断创新;三是围绕精品社团建设,开展“一社团一品牌”活动,加大社团品牌活动建设,引导学生社团将活动重心由“内部相对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由“自娱型”向“服务型”转变;四是高度重视社团社会实践对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活动时间上进行外延,在活动内容上进行拓展,在活动形式上丰富,力争社团社会实践的常态化。

2结语。

总之,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的契合已经成为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并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的层次与质量值得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给予关注。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开展项目化运作、建设社会实践基地等实践途径,以学生社团专业知识背景为依托,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建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化运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文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对学生上课的状态的观察,以大学语文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为案列,从激发大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课件的制作两个方面来来研究大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大学语文;激发兴趣;作品节选;教学课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央视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该节目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在高职院校的所有课程中《大学语文》课程承担着传递中国优秀文化的重任。然而在学生不重视公共基础课程的氛围中,如何上好大学语文课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兴趣,成了当今高职院校里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二、选好教材,节选好作品。

我们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是学校教师编写的一本大学语文教材。教材节选的作品量特别多,而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课时是每周两节课程,这就意味着教材上的作品并非都能进行讲解完毕,这需要教师进行有挑选的讲解,这时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价值和学生的兴趣挑选一些便于学生接受的,也便于教师驾驭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我挑选的作者有庄子、屈原、李斯、陶渊明、王维、白居易、王实甫等,我逃选的'文学作品有神话传说、诗经中《氓》、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庄子的《秋水》、《谏逐客书》、《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节选等。这些内容从学生的现场反映来看,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选好教材,节选好作品,节选出适合学生且有意义的文学作品是激发学生兴趣是重要的第一步。

三、精心制作课件,满足视觉需求。

学生对满屏文字的课件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在大大下降。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文字的出现。现在是信息化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学生对教学课件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教师做出优美精致的教学课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每周我都要利用一天的时间来制作下周上课的教学课件。我制作教学课件的原则是:“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同时穿插教学视频”。在课程导入时,我会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比如在讲解陶渊明时,我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当中的一道题进行导入。问题是:下列哪位诗人在当时不受关注,到后世“粉丝”众多?a选项是白居易,b选项是李白,c选项是陶渊明。这道题我对大赛的视频进行截图,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权威性,从而激发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之后在明确答案的环节,我把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武亦姝的回答截图下来,从而导入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讲解作者时,首先要利用各种浏览器找到清晰度较高,视觉舒服的照片插入教学课件当中。除了清晰度高的照片的插图,还要思考怎么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而把知识点传递给学生。在讲解文学作品的作者时,对于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作者,例如:孔子、屈原、陶渊明、王维等作者。我会把作者简介做成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来进行填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欲。在讲解接下来的内容时,我以和学生对话的形式进行讲解。我会分别提出以下问题:1.您了解陶渊明吗?能否用词语进行概括?2.我们学过陶渊明的那些诗文?《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3.陶诗的题材有哪些?在讲解这些问题时,师生要进行充分互动,教师不做过多讲解以引导为主,学生的回答和参与是主要教学环节。按照课堂的学生表现,学生会积极主动去回答这些问题。教师从而引入对教材节选田园诗《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讲解。学生在大课堂上手机的使用情况很频繁,为了更好的在课堂上利用手机进行学习,我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时间结束后,我来用问题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对于难点问题老师和学生进行探讨,进行探究性学习。高质量的教学课件需要任课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每个老师的讲课风格各不相同,对课件的使用习惯也各不相同。教师制作出适合自己同时也能满足学生要求的课件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是重要的第二步。

四、穿插教学视频,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教师可以适当在讲述的过程中加入影视作品的节选视频,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直观的感受。比如在讲述《长恨歌》时,可以截取热播的电视剧《大唐荣耀》中杨玉环被唐玄宗赐死的片段,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来充分理解李杨的爱情故事;在讲述《西厢记》时可以把电视剧中崔莺莺和张生佛殿偶遇的过程以及红娘被打的过程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来赏析,以此来分析红娘的性格特点;在讲述诗人王维时,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来让学生对诗人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讲解屈原的《山鬼》时,因为文章不易理解加上生词较多,可以把山鬼的歌曲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音乐来弄懂字词,结合画面来理解文章的内容。五、增加知识储备量作为大学语文老师,对教师的知识储备量要求很大,尤其是历史知识的了解。例如在讲述屈原的一生时,我需要结合史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的内容进行讲解,需要了解秦国侵略楚国,楚王狼狈不堪地逃难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在讲解李斯的一生时,我需要了解“始皇帝在东巡至沙丘时突然驾崩,临终前他命赵高拟下遗诏,宣长子扶苏回咸阳登基。赵高找来丞相李斯和胡亥,并拿出遗诏,在赵高的巧言利诱下,三人终达成协定。三人决定秘不发丧,而是先对付扶苏,然后再拥皇子胡亥登基为帝。次日赵高再次找来李斯,他让李斯造假,写下命扶苏自尽以及解除蒙恬兵权的诏书。”的电视剧情来进行讲解;在讲解王维的一生转折点时,需要老师来了解安史之乱对其所造成的巨大影响。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学生对历史和文学作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比较感兴趣。我们的大学语文教材是按照朝代顺序进行排列的,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都会对文学作品有所影响,所以好的历史知识储备对老师讲好大学语文课程来说尤为重要。总之,作为高职院校非中文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学校的大学语文课大都是大课堂,在我校每节课人数都是250个人左右,大课堂不便于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加上学生的不重视,目前大学语文课堂处于一种尴尬状态,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一方面学生不爱学,另一方面教师难教学,探索适合高职院校上大课的新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了解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对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准备。《大学语文》课程是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具有人文性、工具性、职业性等特征,是人文教育落实的最合适载体,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有重要意义。选好教材,节选好作品,制作好课件,文学作品和历史相接轨,那么接下来教师的讲课过程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兴趣的激发也就不再是困难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杨玲.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8).

[2]郭艺丁.浅谈如何激发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j].管理学家,.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信仰是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指导实践活动的一种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是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根据调查研究,高职学生宗教信仰基本现状可概括为:一是宗教信仰不是高职学生信仰的主流,但信教人数比例高于本科院校,且有逐步增高的趋势;二是高职学生受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企业文化的影响较大,更加追求宗教信仰自由;三是高职学生信教主要为佛教和基督教,主要经家庭影响和亲朋好友介绍;四是从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组织来看,学生信教徒更倾向于淡化宗教仪式,较少参与正式的宗教团体,行为趋于理性,虔诚度较低(本段概括参考了徐治彬《高职生信仰宗教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五所高职院校为例》,学理论,21期,第64-67页。)。

根据高职学生宗教信仰基本现状,可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来分析其形成原因:

2.1主观因素。

2.1.1高职学生个体的心理结构因素。

高职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逐渐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以确立,自我认知程度不断加深的关键时期。另外,高职学生大多认为就读于高职院校纯属无奈之举,自我认同感较低,缺乏自信心,自律能力较弱,遇到挫折时心理调节能力不强,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和虚无感。面对社会竞争、人际关系等压力时,容易寻求一种信仰求得心灵慰藉。

高职学生对宗教的历史、文化、社会功能等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在接触宗教、参与宗教活动中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无法辩证地认知宗教。学生接触宗教后,一般存在着宗教好奇、宗教朦胧、宗教参与、宗教虔信、宗教执信等不同层次程度的区别。

高职学生在性格上追求独立自由,较为固执,在信仰上,更注重盲目追求宗教信仰自由和与众不同,这也促成了高职院校学生选择宗教。

2.2客观因素。

2.2.1社会环境因素。

近年来由于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一些敌对势力加紧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同时,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竞争压力不断增大,极易导致高职学生心理失衡、政治观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现象,表现在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功利主义与虚无主义倾向明显。

2.2.2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影响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因素。以广东的'高职学生为例,大多家庭都信仰佛教、基督教或民间宗教,宗教信仰氛围较为浓重。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在没有完全认知宗教情况下,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宗教。

2.2.3学校及同伴的影响。

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教观教育重视不够,使学生无法深刻认识到宗教的本质。从高职院校的管理和服务来看,宗教信仰教育仍然十分欠缺,无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学生群体更易受同伴的影响,大部分高职学生都因熟悉的同学参加宗教活动而被吸引进宗教。

2.2.4宗教自身魅力的影响。

宗教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文化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是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宗教文化的魅力在于其具有净化心灵、教人弃恶从善的特点,与道德、价值观紧紧相连。宗教的教义常常有较深的哲理性、神秘性,寻求超越自我、自由的境界,更易引起高职学生的兴趣。

中国政法大学俞学明指出,“最适合高校特点、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宗教认知的,莫过于加强高校的宗教学教育,使理性、科学地看待宗教信仰,成为学生的心理自觉。”[参见俞学明,高校宗教信仰问题与宗教学教育,中华民族报,.6(006).]对于宗教信仰问题尤为突出的高职院校,加强宗教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知水平更是首要任务。

3.1提高高职院校对宗教学教育的重视,加强党建工作,开展好思政课教育。

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在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方面起着特殊作用,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并让学生了解入党和宗教信仰相对立的现实问题:共产党员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唯物主义者,不能信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应坚持以科学的观点认识和掌握宗教自身规律。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的思政课应采取更多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宗教学教育。引导学生在了解、比较和研究中提高对宗教的认知水平;带领学生研究一些宗教现象,加深对宗教与社会、个人关系的认识;禁止教师传播宗教,针对宗教信仰问题坚持价值中立,引导学生确立理性、科学的宗教观。加强对外籍教师的管理与引导工作,既尊重其宗教信仰,又要引导他们遵守我国的宗教法规,不允许外教在校园内从事宗教活动,密切关注有宗教渗透的外教动态,提高防范意识。

3.2坚持五个“鼓励”原则,做好学生的宗教学教育。

俞学明提出了宗教教育教学过程的“五个鼓励”:一是鼓励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全面了解各宗教,对宗教形成一个深刻的认知。二是鼓励学生区分法律对宗教信仰和宗教组织活动的保护和限制;三是鼓励学生全面了解宗教的作用和可能影响;四是鼓励学生全面了解信仰选择的原因,对信仰选择有更清醒、理性的认识;五是鼓励学生拓展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用科学和理性来把握和认知世界。

3.3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其中的儒家思想、诚信教育、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有着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职院校在致力于对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来培养、塑造学生,实现学校的大学精神、文化的人文化成,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学生处理好心理问题。作为高职学生,在学习、顶岗实习、求职就业中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心理压力、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普及和增强他们的心理卫生知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1]徐治彬.高职生信仰宗教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五所高职院校为例[j].学理论,2012.(21).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3]俞学明.高校宗教信仰问题与宗教学教育[j].中华民族报,2012,(6).

[4]王锡金.高职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宁波为例[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6]邹忠.高职院校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分析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2,(09).

高职学生宗教信仰思考论文

这本《暹罗皇后》或又称为《素丽瑶皇后》小说是以泰国啊瑜坨椰时期(公元1473―1544,也有观点是1473―1548年间)的政治斗争以及泰缅战争为背景,以王的皇后为主人公的故事。以布拉切攀寺记录的故事为主要依据,并参考了缅甸当时那个朝代的历史及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书记载史实。

小说讲述的是在公元1473―1544年间,泰国阿瑜陀耶王朝即从布隆哆拿王开始到帕天拉帕王之间的“乱世之家”的局面在这短短的七十一当中,前后出现了八位皇帝,主笔帕天拉帕王从太子到辅佐大臣,出家避难,除害自立为王,侧面反映出素丽瑶的正直,英勇最终为了保护丈夫,国家而英勇献身。

故事从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信仰的大概风貌。

二、小说中反映的原始自然崇拜万物有灵及鬼神信仰。

1、原始自然崇拜。

这里曾五次提到天空(夜空星象)多次有占卜师的出现,占卜是婆罗门教的,但在泰国是自古就存在,在婆罗门教传入泰国后,占卜便吸收的婆罗门教的精神,扩充了其原有的局限,在佛教传入后更是大为发展,这里的天空(夜空,星象)是自然环境,但添加了占卜师的观测预言。

大家与相对的行为是去拜佛,但其大难便是去世。在自然原始崇拜中,天空闪电等的力量是不可测知的,人们只能随从,它们的旨意在那个科技尚未发展到对其的了解掌握之前,人们认为它是神。

第二、三次出现的夜空描写是在王在观象,看到王空一片漆黑,一道闪电略过,他便立马过世了,在其去世后,另一位王即位,星象师说天空中的不详之象依旧还在弥漫在阿瑜陀耶王城的上空,接下来的这位新王,能否把阿瑜陀耶上空的那层乌云拨开还是很难。

第四次是猹拉帕王在叛变之前与其四位得力的助手(将军)一起问天问神用两根蜡烛代表双方,看自己能否胜过素达占皇后即其后丈夫,最终对方的蜡烛熄灭,最终取得成功。

第五次是素丽瑶皇后去世时,天空立马大变样,一片漆黑,乌云密布闪电不断,就像感觉整个宇宙已经毁灭一般。

象:文章中五次提到大象,大象虽然在佛教中也是一大吉祥物,在泰国,象是生活的好帮手,托运东西,是战场上的作战助理,泰国古代“象战”。文章中两次提到国王御象的象牙断了,一次象牙右边的断成了两断,最终大批忠诚被害,之后发生了地震和干旱,国家损失巨大,另一次断了三断,小国王被害死,皇太后和其后继丈夫登上王位。

文章中两次提到猎捕大象,前一次是将象作为诱饵使素达占皇太后的后继丈夫出来观猎捕大象,以借机将其杀害,后一次则是猹拉帕王在泰越战争,泰缅之战后,大批战象损失,为准备以后的战争而猎捕大象,象中的白象甚为吉祥,为象之最吉利者,两次象都是以战争帮手的形象出现的。

帕天拉碴王成功夺取王位后为了奖励功臣,奖品中就有象牙做的象牙竿,这里的象牙是权力的象征。

火,城隍:在文章中两次提到都成遭遇火灾,火是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原始自然崇拜中更是如此,火可以消毒杀菌,可以加热烤熟食物,同时如果不注意也将会毁灭世界,带来灾难。

城隍城神,在原始自然崇拜中,城神是可以保佑城里居民的幸福安康。王宫门的不断吱吱声音传出了不详的征兆,最终大难临头,王宫中小国王被害,皇太后及其丈夫自立为王。

鸟:这里两次讲到鸟,一次是鸟群争食而大批死亡,另一次是素丽瑶皇后死后群鸦叫声的凄泣,前者是后者死亡的征兆。也因鸟群争食而大批死如素丽瑶皇后便担心丈夫的安危,担心国家的安危而决定与丈夫出战,最终为了营救丈夫而英勇牺牲。

水:这里水是效忠的见证在素达占立其后继丈夫为王后,便让大臣们誓水效忠,使得大臣们及其不满。

2、万物有灵、鬼神崇拜。

星象师:星象师是观测现象,预知未来的,属于万物有灵中,最高境界,观看景象测知变化,同时也是国王的解梦师,这篇小说多次提及星象师,他们为国王出某划策也占卜战争吉凶。

符咒:符咒是巫师的手段,更多的.是属于鬼神信仰,中泰缅战争中缅王就派巫师施咒以取得战争的胜利,原始信仰里相信咒语,相信可以通过一些巫师的咒语以加强自己的力量,并达到剥弱对方的力量的行为。

胜利剑:剑在战争中是作战工具,在万物有灵论中,剑自然也是保佑人们战场上杀敌无数,胜利归来的神剑。这里三次提到军队在出征之前拜剑,求得剑的保佑,在帕天拉帕王叛变成功之后,也给其助手一把胜利剑作为奖励。

三、小说中的婆罗门教因素。

1、国王登基典礼。

泰国古代国王被套上神圣的光环是从波罗门教说起的,婆罗门教的三大神及其“王权神授”说把国王看成是万能的主,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国王为再生湿婆神,神圣不可侵犯。国王神圣光环从国王登基的那一刻便开始了,这里帕拉西山王与帕拉约法王的登基典礼是婆罗门教与佛的结合,婆罗门祭师主持法僧的祈祷祝福。

2、占卜师。

星象师在泰国古代皇宫中的地位不亚于僧王的地位,每一次有什么星象、征兆、或什么异常的情况星象师总是一位诠释者为人们解释所有的迷惑。帕拆拉碴提拉王听星象师的劝说(国家即将发生一场王位之争)而班师回城,但不幸的是归途中不幸而亡,王位之争还是发生了。

四、佛教因素。

1、拜佛。

在整篇小说中拜佛可谓无处不在,不论大事小事执政者总是要先拜佛。原因是:

求福消灾:在文章开始时天空一片乌云,预示着不详的时候,全城人们都竟向往寺是求佛保佑,战争之前国王将士们一起拜佛祈求佛的保佑,国王登基典礼里面也有拜佛的相关仪式,同样也是求得诸神保佑其统治长久,国家稳定繁荣。

积福做功德:都城遭火灾后人们谢佛祖、国王建寺求神、素达占皇后在有了奸夫之后也拜佛求佛、而在猹拉帕王叛变之前的两年多的出家生活也是为了求佛保佑。

2、各种仪式与纪年法。

仪式:这里的仪式由如建房得建基仪式,男子的出家仪式,国王登基典礼丧葬仪式,战前拜胜利剑仪式等等,这些仪式中无不是佛教在小说当时生活中的写照,佛不仅是现实生活中存在,在军事、生产等中更是无处不在。

3、建寺。

在佛教文化里建造寺庙是积功德也是消灾的通常手段之一,古代皇族多喜欢建造寺庙来彰显自己的功劳,往往一部佛史也就是皇家正统的历史,皇帝的功德一般也是通过其寺庙文学,(在宫廷文学未产生前)来表现。文中提到了四次建寺。

一是(戴莱珞珈纳王)死后,其子专门为他建了一座寺,在素丽瑶皇后去世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为她建了一座寺。其丈夫也专门给她建了一座寺的;大公主这一去逝后人们也为了纪念她而建立专门的佛塔。建寺的行为在戴莱珞珈纳王专门建塔为其父与其兄建塔存方国王骨灰的丧葬形式之后,便得到其它国王的逐步传承。

高职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问题的思考的论文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在自我认知、社会价值、伦理道德、就业交友等方面的压力和冲突日益显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全社会的焦点。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危机,分析危机特点与类型,并采取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己成为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课题。

(一)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

现代危机干预理论之父caplan认为,当个体面对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和供给发生改变,而他原有处理方法及惯常手段已不能应对当前困难情境时,他就会产生暂时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由此可见,心理危机是个体的一种非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内心世界的一种严重失衡,这种失衡让个体感到沮丧、焦虑、紧张和压迫。

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是指高校学生由于其所处的校园环境、特定身份、年龄特征,在交友、求学、成长等一系列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面对心理失衡,调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采取可运用的方法来积极帮助个体改变困难情境,使个体身心达到危机前的健康水平,就是心理危机干预。

(二)心理危机类型。

1.成长性危机,是指大学生个体在一系列连续成长时期发展的急剧转变使其处于行为和情绪的混乱无序状态。如新生刚入学时心理上的不适感等。成长性危机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与克服的,是可以预期的,通常也称内源性危机。

2.环境性危机,是指大学生个体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心理上的.失调,是无法预料和控制的。

3.存在性危机,是指大学生个体在思考人生价值、人生目标以及其他道德性问题时产生的心理挣扎。存在性危机既可以是现实性的,也可以是追悔性的,还可以是持续性的。

1.时间特定性。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一般集中在新生入学初;寒暑假放假前和开学后;考试复习前后一个星期;家庭、情感发生变化;就业、择业前后等特殊时间段内。

2.人群特殊性。根据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心理危机容易产生在以下群体中:性格自卑、极端内向群体,人际交往困惑群体,经济困难群体,学校困难群体,网瘾成性群体以及新生、毕业生群体。

3.方式、方法过激性。大学生群体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人格尚未塑成,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经历困难无助时更容易采取极端、毁灭性的手段。近几年频发的大学生自杀和伤害他人事件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近年来,高校己成为心理问题发生、发展的集中地。以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例,退学、体学、降级人数共17人,其中因心理问题退、体、降的共有8人,占总数的47.06%。通过对电气学院级本科生676人进行心理普测的数据显示,有34人存在重度心理问题,占学生总数的0.os%有自杀倾向的学生4人。这一数据较之于级要高出0.01%。

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心理危机己成为高校学生状况、困扰频发的主要问题源,成为高校及思想政治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健全组织机构,组建心理危机三层六级干预防护网。

学院现在运行的是三层六级心理危机干预防护网络模式。第一层是以学生为基础,分为一、二级预警。一级预警是以宿舍为单位,宿舍长为责任人,负责关注本寝室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二级预警是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心理委员和秘密联络员为负责人,负责关注本班级同学的心理异常情况。第二层是以学院为核心,分为三、四级预警。三级预警由专职辅导员负责,四级预警由学院专职心理模块辅导员负责。辅导员通过日常的走访以及一、二级学生的上报获取信息,并将信息反映到专职心理辅导员处,由专职心理辅导员进行危机评估和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第三层是以学校为龙头,分为五、六级预警。五级预警由校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六级预警由校心理危机领导小组负责。该层次主要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其他级别成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并进一步评估危机的严重程度,选择心理危机具体的干预手段。

(二)建立系列预警机制,完善心理危机干预预警体系。

依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中的“预防为主”原则,学院建立了危机干预预警体系,做到尽早摸清情况,及时介入、排查,准确预判评估和及时咨询、治疗。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制。学院每年都会对新生进行学期初的心理普测,根据测试结果建立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及学院心理危机学生特殊关注档案。

2.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匿名汇报制。学院每月安排辅导员老师在班委中进行匿名的心理状态排查。

3.学生心理异常学期初上报制。学院专职心理辅导员在每学期初了解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填写更新《心理危机学生档案》。

4.骨干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训制。每学期聘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老师为从事心理工作的学生骨干进行专业的心理知识讲解和培训。

(三)寻找策略方法,建立心理危机干预运行机制。

1.建立心理危机评估制。针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根据危机等级程度,有选择地上报学院学生工作书记及学校相关部门,并选择危机干预方案。

2.建立心理危机及时救助制。院校相关部门要制订应对心理危机的多项预案,保障救助的及时性。

3.建立心理危机信息屏蔽制。危机事件发生后,院校应进行适时的心理危机信息和刺激物的阻控。

4.建立心理危机应急处理及监控制。对于有自残、自杀倾向的学生,辅导员应立即将其送往专门医院进行救治,并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联系家长,做好危机后的安全保护工作。

(四)开展特色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培训机制。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于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学生自我分析,增强自我认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五)加强沟通联络,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社会支持系统。

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中,高校不能一味地单独作战,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医院以及朋辈关系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学校、家长、医院互动的危机干预系统。

学院心理危机干预模式运行至今,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和效果,在三层六级危机干预防护网络下,全体通力合作,将一些潜在的心理危机事件扼杀在摇篮中,使一些棘手的危机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的干预。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实施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论文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是融合在专业教育中,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载体和源泉,通过教育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品质、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创业教育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全程教育,而不仅以少数学生成功创业为目的,其重点在创业教育过程而非创业结果,即使学生将来不创业也同样进行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区别于短期创业技能培训,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为目的;创业教育是更高层次的就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内涵的丰富和延伸,学生创业必将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果不能创业,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将会在就业岗位上更好的胜任工作,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近年来,学院通过创业教育研讨、专题讲座、实践活动等方式在全体教师中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理念,明确创业教育的意义,理清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创业培训的关系,为全程开展创业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结构。

为落实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院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了融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我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在电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理论课程体系在学习专业知识基础上增加《创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网店建设与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等创业课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计了以项目为载体的创业实训,按照“学习创业—模拟创业—实践创业—自主创业”的递进顺序进行实践训练,从而掌握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技能;在素质教育体系中,通过第一、二、三课堂,开展了创业模拟、创业设计、创业实践、创业比赛,培养学生自信、创新、担当、诚信、守法、合作等优秀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是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补充、延伸、凝炼和升华,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增加创业知识、训练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素质等内容,创业教育课程不能离开专业课程体系而独立存在。

为了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和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理念、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学团队,这是创业教育能否贯彻的关键。学院高度重视创业教学团队的培养与建设,首先全体专任教师更新职教理念,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把创业教育自觉落实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其次,每年组织专业教师不少于2个月时间到企业挂职,增加企业工作经历和经验,了解企业结构和运营流程,提高其创业教育的指导实践能力;第三,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成为创业培训师,通过创业师资培训、参加研讨交流会、考察创业教育典型、开展创业研究、鼓励教师创业等,提高骨干教师的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更好的'开展创业指导;第四,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毕业生成功创业者为特聘创业导师,筛选并引进创业项目,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分析、设计、实践和评估。

四、创业教育的组织与实践。

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认真研究、系统设计、严格落实,并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院系二级创业教育领导小组。

院级小组由教务、学工、就业、培训、系部等人员组成,负责校级创业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制定,统一规划和指导创业教育工作。系部小组具体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设计与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2.成立创业教育研究室。

学院结合电商、物流等专业特点成立了创业教育研究室,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课程开发、流程设计、风险评估、项目孵化,总结经验,宣传典型,营造氛围,指导创业实践。

3.奖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

规定创新创业教育学分,鼓励学生选修创业课程和自主创业,对创业成绩突出、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大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实行学分奖励。

4.形成全程式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新生入学,通过职业和专业认识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掌握创业的专业知识;之后通过创业设计、创业培训、创业模拟等掌握创业流程、分析创业风险、培养创业意识;最后进行创业实践,以真实的项目开展创业,如学生组建团队网上开店等,体验创业过程、熔炼创业精神、培养创业品质,进一步提升创业实战能力。

近年来,学院鼓励和支持各专业积极组织和参加创业设计大赛,如电气工程、机制工艺专业参加山东省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物流和电商专业参加高职院校沙盘模拟经营和创业设计大赛等,并取得优异成绩。学生中成立了创业协会和各种创业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小发明、网络创业、校园创业等活动。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及毕业生成功创业者到校组织励志及创业讲座,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营造良好的多元立体化创业教育氛围。

6.打造一体化创业实践平台。

学院校内建立了淘宝创业实训室、校园速递配送中心、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基地、b2c实训基地、erp实训室等创业实训基地,并在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形成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一体化创业实践平台。

(1)构建以校园超市为载体的线下实体创业平台。

学院经管系商务综合实训中心按照一体化教学要求和现代超市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机制,以超市运营为载体,建立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工作任务,通过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方式,在企业组织结构与制度建设、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商品采购与库存、物流配送与优化、市场调研与分析等方面开展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运营管理、团队合作能力。

(2)构建以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为载体的网上创业实践平台。

通过承接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以地方特产如木鱼石、绿茶等进行网上营销,企业提供质优价廉货源,通过构建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并负责运营、维护与推广,培养学生的网站建设与管理能力、电子商务方案解决能力和电子商务活动能力。

(3)构建以学生网上建店为载体的创业实践平台。

依托合作企业货源优势,指导学生个人或组建创业团队,进行项目考察,选择合适项目,进行网上创业,并通过开展创业比赛、创业评估和创业孵化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创业体验,熟悉网上开店流程、技术要求、知识应用、运营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

(4)构建沙盘模拟经营实训平台。

应用创业之星、商业之星等模拟软件,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在一定时间内,按照角色分工,运用专业知识,通过物理和电子沙盘等模拟一个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的运营情况,培养学生的战略、生产、营销、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企业管理能力,树立全局观念、诚信品质、共赢思想、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商业敏感度,提升决策能力及长期规划能力。

(5)构建校外创业实践教育基地。

在校外选择有创业教育优势的企业,如联荷电商产业园、圣迪奥科技、富群商业集团等,建立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学生,企业提供实习岗位,提前培养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毕业后企业根据个人愿望和能力提供资金、场地、技术及政策等方面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随着职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创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创业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创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创业课程设置单一,创业缺少政策及资金支持,创业师资力量薄弱等,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从学校制度层面进行整体设计,把创业教育具体落实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才能实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业型人才。

财经类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的思考教育论文高职财经类专业

顶岗实习由四平师范学院最早提出并实施,至今,已有42年的历史。,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加强教育见习,做好师范生实习支教前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教学技能培训,使学生基本具备从教能力。教育部以文件的形式大力推广四平师范学院的做法和经验。近几年来,湖南科技学院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大力推进顶岗实习工作。顶岗实习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缓解了永州偏远县区师资紧缺的状况,为永州偏远县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和优秀的教师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

(一)是提高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需要。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1]他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只有源自于实践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师范生一直在高校学习,很少或从未从事过教学实践;只有通过了实践才知识自己有什么,缺什么;或有这方面的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因此,《意见》指出: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引导师范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要途径;是密切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的联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纽带。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也有利于帮助农村中小学提高师资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求采取导师带队、师生结合、合理配置、成组派遣的方式,组建实习支教小组。(二)是师范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师范生顶岗实习,就是补上缺的岗位或顶替别人的岗位,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承担教学岗位所规定的教育教学责任与义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有利于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技能得到了培养与锻炼;已经熟悉和适应了中小学的工作环境,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习学校、县教育部门对表现优秀的顶岗实习的学生提前邀请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偏远县区师资力量紧缺的现状。(三)是地方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需要。《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高校转型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定位,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办学模式,以产学研协同育人为培养模式,努力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努力把地方性高校建设成地方性、应用型的院校,突出特色。[2]所谓特色的意义,正如沈阳化工大学校长李志义说的:特色是高校的魅力所在,办学有特色才能有导向力,理念有特色才能有精神力,专业有特色才能有发展力,环境有特色才能有吸引力,领导有特色才能有感召力,教师有特色才能有影响力,学生有特色才能有竞争力。顶岗实习既是一种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同时,也是一种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地方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需要。

二、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现状。

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调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学过程关于专业知识掌握与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上;二是驾驭课堂的能力方面;三是与学生的亲密度方面。(一)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方面。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是否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得很扎实进行了调查,其中在高中实习的所有同学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有些题还必须要查查资料自己才能明白;在初中实习的同学中,只有三位同学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得很扎实,没有遇到一个题能难得住我;在小学实习的同学中,也仅有三位同学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得很扎实,没有遇到一个题能难得住。大多数同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得不够扎实,需进一步好好学习。从高中组、初中组与小学组分别来看,情况如图1、图2、图3,图中a:很扎实了,没有遇到一个题能难得住我;b: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有些题还必须要查查资料自己才能明白;c:专业底子太薄了。可以看出,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层次越高,顶岗实习的学生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越不够扎实,觉得自己专业知识觉得很扎实的学生由小学组的23%降到高中组的0%。所有的同学都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本专业的知识学习;88%的同学认为,不仅要加强本专业的知识学习,而且还要加强其他专业的学习,特别是当了班主任或副班主任的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触:上早晚自习时,学生不仅问所教专业的知识,而且可能会问其他学科的知识。图1图2图3从自己所学专业与其他专业来看,调查情况如图4,图中a: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b:不仅要学习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还得学习其他专业知识;c:从来没有想过。图4(二)与学生的亲密度和课堂驾驭能力的调查。对实习生与所教学生的关系,以及能否驾驭课堂进行了调查。86%的同学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浓,甚至有些舍不得走了;14%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仅有一位实习生迫切希望实习快点结束,能早点走。与学生走得很近,对于有些同学来说,有助于驾驭课堂;而对于另一些同学来说,可能不利于其驾驭课堂。17%的实习生认为,自己完全能驾驭课堂,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与学生关系好,学生愿意听他的;二是张弛有度,威恩并施。73%的实习生认为,自己只能hold住大部分学生,自认有如下几点:一是自己的原因,表现在:与学生的沟通方面有一定的障碍;为学生立下的规矩支零破碎,不系统,立了跟没立的一样;作为女生,多表现出柔弱的一面,同时与学生走得也近,学生就认为好欺负。二是学生的问题,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学生基础差,听不懂;对学习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认为无论成绩好坏,家人都会花钱让他进最好的高中读书。

(一)增强专业的针对性。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看一个故事,就不言自明了。有一次,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精密仪器发生了故障,公司的技术人员几经努力都找不到故障出在哪里,无法修好,福特公司为此请各方面的专家检查了3个月,仍然束手无策。而公司为停工要付出每月几十万美元的代价。公司高层为此急得团团转。最后,斯坦门茨被请来了。斯坦门茨是德国著名的技术专家,他围绕着仪器用耳朵听了一圈,说:“打开电机。”然后他用粉笔在电机上某处画了一条线,说:“把画圈处的线圈减去16圈。”福特公司的技工照做了。果然一切恢复正常。老板问该付给他多少酬金,斯坦门茨说10000美元。在场的人顿时都傻了:“不会吧?画一条线竟然要这么多的钱?”斯坦门茨坦然地说道:“没错,画一个圈只值1美元。但是,知道在哪个地方画这条线,价值9999美元。”当然,师范生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课是不一样的,要尽可能学习与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知识,突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针对性。当然,各层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师范生是否从事教师行业、愿在哪里从事教师行业、是否能全身心地投入等。(二)推进通识课的普及。如今在高一第二个学期就进行了文理科的分科,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选择文科的也就从此很少接触到理科知识,而理科生则很少接触到文科知识;到大学后,文理科的分界也就更加明显了。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是人才所必备的两种基本素质。[3]因此,高校可在文科生中开设科普性的通识课程,从而达到文科生有一定的理科思维与视野;在理科生中开设大学语文、中国文化等相关的课程,使理科生有一定的文科思维与视野。(三)开设人际关系课程、教育学与心理学课程。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极强,一旦走向社会,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的关系,不知道怎样跟他们打交道;从而由无知导致不敢触碰,形成实习生几个人的小团伙,不愿走出去,尝试与外面的人接触;因接触少,沟通少,也导致与实习学校,特别是实习学校领导之间的误会与不愉快。还有困扰学生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与学生的关系太近,学生不怕你,不把你的话当一句话;关系走得太远,学生不愿意听。如何管理班级,应在去实习之前,实习生应当有一定的“成竹”。

四、结语。

顶岗实习是一种成熟、行之有效的教育实习,也是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一种培养模式。但对于部分地方性院校而言,顶岗实习也只是最近几年开始实施的举措;自然,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去研究,也需要提出一些对策来完善顶岗实习实施措施。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创新思考论文

(一)缺乏多种类的、有效的形式。

现阶段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咨询机构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两种主要存在形式。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一般仅仅依靠几个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咨询和疏导工作,难以实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而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心理学知识的传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两种单一形式的`教育方式未能实现应有的成效。因此,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活动形式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和资金投入缺失,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现有的师资队伍已无法适应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教育需求。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常由德育教师兼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这些教师多是非科班出身,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经过短暂进修或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后就接受工作任务,导致这些教师在开展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心理学教师的缺乏成为高职院校心里健康教育研究的制约因素之一。

(一)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态度决定一切”,而态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认识到位。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院校领导要提高认识,从源头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内涵,树立“心理育人”的正确理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学生工作的核心位置并贯穿于学校全局工作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改变单纯依靠课程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单一形式,要通过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例如,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开展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宣传教育工作,如专家讲座、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等,使心理健康知识在全校学生中传播和普及,引导学生心理正确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及优秀的品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

在新的时期,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只有良好的师资力量,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和管理。各院校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师资选拔制度,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或者获得国家级专业认可的心理学教师能更好地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引导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兼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整个高职院校在心理学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足够的重视并取得相应成果,为科学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实施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论文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美是无所不在的,和其他事物一样,有着不以人的客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美学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世界各国都在倡导素质教育。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仅靠传统的德、智、体教育显然是不够,难以胜任的。他们必定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科学与人文的和谐统一、理性观念与艺术精神的和谐统一、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

一、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必然性。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素质教育是新时代的需要,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周远清强调:“对一个人来说,还有一个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的东西,或说使人的知识、能力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这就是素质。”

(一)高职教育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中,美育的地位向来不高,不受重视。目前国内高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度强调高技能而本文由收集整理相对轻视高素质培养的倾向。w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贯彻落实,在高职院校加强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高,实用化取向明显。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相邻学科的兼容和渗透,特别是对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重视不够,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差。其次,高职教育界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学生的人文素质低下,艺术修养不够,在他们看来,拿到了某个等级的证书就意味着自己具备了相应的能力,而掌握人文知识与提高能力无关。事实上,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再次,学生的美学精神相对缺乏,很多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因此感到精神压抑、思想消极、情绪消沉。他们爱美、追求美,但常常美丑不分。他们没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去适应社会。当然出现这些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是教育方面的缺失所造成学生美学精神的缺乏,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这就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虽说现在我国国力在日益强大,经济在飞速发展,但是面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国民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而且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民族素质。

“美学”的英文aesthetics,德文aesthetik,源自于希腊的cncotrnos,是关于感觉性的学问的意思。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内容就是研究人类美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分析,以探索“自然”和“艺术品”的真美为中心,以建立美的原理为目的,以设定创造艺术的法则为应用。

美学教育就是研究怎么样使美的感觉深入到平民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广义上说,是泛指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及社会、学校或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的特点对人进行的种种教育活动。狭义的美育专指“艺术教育”,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在高职院校中,美学教育是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去教育、美化学生的身心。如今,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美学教育也得到了国家和学校一定的重视。

美学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在高职院校中全面开展美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扩展学生视野,全面提高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过程需要逻辑思维,也需要想象思维,它们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和美学可以开发人脑的创新思维,较大地活跃人的右脑,激发大脑潜意识的创造灵感,它使左右脑的沟通快捷有效。协同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美学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美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价值,它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功利性特征。它在陶冶人的心灵上有着以形悦人、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作用。美学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它可以给学生前进的动力,是学生丰富自己生活的源泉,增强学生的生命活力,因此,美学教育成为必要,它在人天生美感的基础上,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的使命在很大程度上是让学生看到美、习得美;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这样的教育,其本身也才是美丽的。美是对象,美是能源,美是养料。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

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我们首先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改变在高职院校中重视技术的教育而忽视人的精神和价值形成的观念。在高职院校中因技术化的倾向而导致了人才的片面发展和人文精神的严重滑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素质教育力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实施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论文

21世纪,随着全新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校人力资源的独特性及其优势使其成为高校最为关键和核心的技能。随着高校改革不断的深入,许多高校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高校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能否管好人、用好人是高校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要保证高等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对高校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其人力资源状况直接决定着该校的知识创新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因而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基础性指标之一。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高校人力资源是教育资源中的第一要素,它是活的和能动的资源。高校人力资源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六大特点。

1、高校人力资源的智力性。高校人力资源的智力性是指高校人力资源在认识和理解客观事物,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时有较强的能力。高校人力资源的智力性非常明显。它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主要表现为:第一,高校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和为社会经济文化服务的三大职能,决定了其智力要达到一定的质和量;第二,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人力资源必须不断更新,积累新经验,认识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第三,高校要进行智力投资,并使之转化为智力资本以便长期受益。

2、高校人力资源的能动性。高校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是指高校人力资源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活动中起着主动和导向作用。高校人力资源既是单位开发和利用的对象和客体,同时也是开发和利用的动力和主体。其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自我意识强烈,能主动地寻找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如进修、读博等;二是自主选择专业,能够主动、有目的、有方向地与受教育者相结合,培养优秀人才;三是能够创造性地、积极地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活动。在高校里面,教学科研人员、党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是人力资源的几个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的教师,他们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主体。学校要发展,首先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在其他社会资源一定的前提下,高校只有拥有高质量的教师人力资源,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才能为社会、为学校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高校人力资源的连续性。高校人力资源的连续性是指高校人力资源在投入使用以后能够继续开发,使用过程亦即开发过程。在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情况下,高校人力资源在开发后,必须继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沿着“适应―不适应―开发―再适应―再不适应―再开发―再适应……”的这样一条轨迹进行,形成一个适应、不适应与再开发的环环相扣的连续链条,引领着高校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工作。

4、高校人力资源的时效性。高校人力资源是一种有生命的资源,它的形成、开发和利用都受时间限制。研究表明,一位大学生在毕业后4~5年内,工作处于探索阶段,学习期间所获得的知识不足以应付实践的需要,应该进行再学习,接受继续教育。4~5年以后,工作已经进入主动状态,能够独立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并且提高较快。30~55岁是一个人的最佳时期和最佳年龄段,这一时期的人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55岁后,创造性有所减弱,但教育、教学经验更加丰富,工作更加成熟。由此可见,重视高校人力资源的时效特征,应该抓住关键时期,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争取取得良好的培训和开发效果。

5、高校人力资源的'两重性。高校人力资源的两重性指的是高校人力资源一方面培养人力资本,通过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活动使受教育者获得人力资本,成为人才;另一方面高校人力资源又是人力资本的消费者,用已经获得的人力资本去培养受教育者的人力资本。也就是说高校人力资源既是人力资本的创造者,又是人力资本的消费者,具有两重性。

6、高校人力资源的再生性。高校人力资源的再生性指的是高校人力资源在运用过程中出现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问题。然而,高校人力资源通过“人力资本耗费―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再次耗费―人力资本再次投资”的这样一条运行规律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的再生。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各地方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高校之间竞争不断加剧。因此,充分认识到目前高校人才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我们认清形势,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理念。普遍学校没有建立甚至不知如何建立统一的、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目标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粗放、随意、意识淡薄。近年来,随着生源竞争和学生就业对口率低等问题的日益凸显,许多高校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快速直接地解决招生、就业等宏观问题,以及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硬条件,而忽视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等“软实力”问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2、绩效考评指标比较模糊。

绩效考评已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全面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绩效考评能够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人尽其才和人尽其用。但从体制上来说,高校与企业有很大区别,因此不能用企业的考核要求与标准来作为高校的考核要求和标准。所以,高校绩效考评中存在考核标准无法确定、优良绩效无法评估等问题。高校的考核指标体系中也缺少了关键性的业绩指标,比如,缺少较高的教学质量,缺乏优秀的管理人员等。对于考核内容来说,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每年都在新的形势下有所变化。

3、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

当前,一些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也存在着诸如急于求成、好大喜功等问题,盲目追求高学历或高职称人才的引进人才,缺少从区域特色、行业特点和学校发展规划等方面与学校专业建设、师资力量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引进的人才类型、层次、素质标准等方面进行细致地分析和合理地论证,导致人才引进工作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表现出重视职称、学历,轻视实际能力,重视学术、轻视道德,重视引进人才、轻视人才培养等状况。

4、人事制度改革进程落后。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推向深入,涉及教学、科研和管理各个方面。但是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却显得十分滞后,这其中有事关利益得失的原因,导致改革不深入、不彻底,改革也遇到了较强的阻力。目前部分高校的人事管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其对高校的各项工作的影响也日渐突出,导致难以有效调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开发出高校师资队伍所具备的能力。

四、改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为提升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除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外,还应该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做长远规划,加大培训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并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上实现有效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着手:

1、实施“以人为本”的选拔及聘用机制。

我国高校一著名校长曾说过:“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一个大学的关键之处不在大楼,不在占地面积有多大,而在与境界之高,思想之大,高等教育是一个创造性很强的教育,教学与研究与基础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等级观念淡化,在人格上双方是平等、独立的。所以加强沟通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领导与员工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可以有设立校长接待日、设立校长信箱等,让教职工可以知道领导的决策有哪些,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同样还要经常组织人事部门深入基层,了解大家的所想、所做以及有什么难题需要解决等,并且公开的进行办理,让教职工参与到决策中去,唤起他们的集体意识,以此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人才的选拔,竞聘上岗的管理,学校对双向选择的方针坚持的前提下,应该还需要注意的是应聘者与学校之间相互需求的吻合程度。竞聘者必须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上形成和学校一样的观点。同样,学校应充分考虑竞聘者的发展和实现其价值的高层次的需求,力求为学校教职工提供好的发展机会与条件,营造激励人才干事业、干好事业的环境和氛围。

2、对人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统筹兼顾,树立全面的人才观。

学校的发展既需要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以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也需要一批德能兼备,善于管理的政、教辅人员以及工勤技能人员,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能顺利、规范、高效地运作。高校的发展,不仅需要享誉全国的大师,同样也需要能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和服务教师的各类管理人员全方位的服务。所以,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的要求,把人性化管理思想融入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注重人的差异性、层次性,强调人的不同需求,突出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充分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合理使用,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推进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统筹兼顾各类各层次人才,使他们各司其职,人尽其才。

3、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充分有效地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目前,许多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采用“量化管理”,无论是对业务水平还是对教学、科研能力的考核,除了教学课时、发表论文以及项目课题等硬性指标外,大多缺乏其他行之有效的评估手段,评价模式单一,过分强调奖惩性,忽视发展性。部分高校对教师质量评估不区分学科均沿用统一的标准,对教师的评价局限于业务水平上,缺乏对其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缺乏科学性的考核标准体系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高校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而影响到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势在必行。

在具体的实践中,应遵循以下步骤:确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合理设置考核机构――全盘考虑考核内容――严格把关考核程序――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同时考核体系的建立首先要以绩效为中心,要转变目前只注重“量”而不注重“质”的考核方法,特别注重教学和科研的创新性。其次,由于不同学科在科研工作的内容、性质以及特点上具有较大差异,成果的表现形式多样,因此制定考核标准时不可“一刀切”。再次,由于不同学科的特点以及学术研究自身的规律,考核周期的制定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再者,考核全过程应向全校教职员工公开,以保证考核过程的公平、公正以及结果的客观、有效。最后,考核结果最好量化,不要出现比较模糊的考核结果,比如,“不称职”、“基本称职”、“称职”以及“优秀”等。

4、注重人才潜能开发,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在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发挥教职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条件。一方面,要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的原则,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搞活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分配上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建立重贡献、重实绩,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分配制度,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

总之21世纪是一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体现于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其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者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职责,寻找正确的创新路径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之路,既要务实,又要敢于大胆创。

财经类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的思考教育论文高职财经类专业

[论文摘要]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对于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的关键点在于校企双方利益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学校在校企合作教育中处于主动地位,是合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建议学校从运行、保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管理机制的建设,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论文关键词]合作教育实践实训应用型人才。

1引言。

在我国,校企合作教育开展较多的是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得比较好,采取的教育模式也较为丰富,如师徒方式、订单方式等,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高等院校,相对开展校企合作比较多的是工科专业,由于专业特点的要求,学生较早地就开始进入企业实习,进行专业操作训练。而文科、商科专业则较少开展校企合作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面向社会、面对市场,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许多高等教育学校的办学方针。财经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许多高校都在探索,积极采取实践实训方式,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建立综合实验室进行实战模拟训练,结合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开展调研,建立培训基地、学生社会服务平台,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推进与企业合作教育的尝试也逐步开展。

客观上讲,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一个符合经济发展和时代潮流的选择。校企合作的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建立为企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学校和企业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社会需要保持一致;向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实用、更全面的人才,加快人才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在财经类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的开展中普遍存在一些困境,开展得并不顺利。

2校企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主要表现如下。

2.1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校比较主动、企业缺乏内在的动力和热情,即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是企业作为一个营利实体,以追求利润为目标,校企合作不仅不会带来直接的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并要承担相关成本。企业要参与学校的活动,或者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安排管理,必然要投入资金和精力,而培养出的人才最后未必选择该企业,加之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比较忙,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必然会减弱。二是企业对学生素质的不满意,也影响其积极性。由于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自身等多种原因,使得企业在合作中对期望效果产生了失望,特别是财经类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本身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比较多,需要动手的技能知识要求比较少,而且眼高手低,学生对实践工作缺乏兴趣和激情、学生能力不能胜任岗位要求、学生做事缺乏认真的态度等都会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2合作基础薄弱,合作方式简单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采取大众化、学科化等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培养的人才从能力、知识结构上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脱离实际。一些以教学为主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在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指引下,虽然在教学计划、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一些实践课程和实训内容,但是并不为企业认可,被认为差距还很远。教师多是从校门进校门,没有很多的实践经验积累,指导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也是从书本到书本,过于简单和形式化。

在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中,校企之间采取的合作模式较为普遍的是组织参观、现场指导,或者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一般地,一二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参观,四年级进行毕业前的实习,但是这些实践活动因为时间较短、缺乏系统性指导、缺乏技能性的内容要求或者学生自身对实习所抱的态度等原因并没有取得实际效果,简单的合作模式也削弱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3合作的稳定性较弱,缺乏规范化。

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合作范围较广,合作内容具有不确定性,技术操作性较低,对于开展活动的场地、设备要求不高,所以在选择合作企业类型方面可以较为随意,随机性较大,也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而临时联系一些企业,客观上表现为合作的稳定性较弱,没有深入的联系和接触。在以后的合作中往往会由于一定的事情,如企业任务多、领导工作忙、活动经费问题或者组织人员等原因而搁置,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双方合作长效机制。

3建立校企合作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合作的关键点在于实现校企双方双赢,只有利益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校企合作才能成为双方的自觉自愿行为,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双方互动。其中,学校是校企合作中一个关键角色,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校企合作中,学校是最大的受益者,是校企合作开展的主动者,只有积极加强学校自身的建设,以完善的管理机制开展校企合作活动,才能建立起校企合作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议从运行、保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管理机制的建设。

3.1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离不开对合作内涵的研究。要积极探索校企之间共创育人条件、共建育人平台、共管育人过程的运行机制,研究在课程、教学、科研层面上如何开展合作教育。

财经类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适应社会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专业结构、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在这些改革中,应当积极寻求企业的合作,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中来发挥作用,这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先决性因素。可以采取如下做法。

3.1.1向企业高度开放,邀请企业参与学生培训和课程设计。

企业处于市场前沿,对市场变化情况、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最为了解,并能把握职业岗位现在与未来对从业者能力的要求与变化,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是解决课程内容脱离社会实际的有效措施。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计中邀请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听取意见与建议,确保开设课程定位的准确性。

现在的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有很多是教师自己设计出来的,主观设想很好,但是实践性不强,缺乏实践体系的连贯性,财经类文科实验室建设中往往引入一些模拟软硬件,但是由于不了解它对实际生产经营的作用,缺乏背景数据资料,使得实验室的使用仅仅是表象上的模拟,没有达到提升能力的效果。邀请企业直接参与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发,根据企业用人需要适时调整实践教学计划,采取传帮带或按订单方式培养训练,实现应用型人才基本能力的培养。

3.1.2让企业家走进校园,走上讲台,以各种形式传播信息。

企业家进校园、上讲台,所传递的社会信息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感受,能更直接地感受到新鲜的社会气息,如同身临其境,比教师的演讲更有说服性,产生更直接的效果。同时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对人的素质、能力的要求,能从企业家身上梦想自己的将来。学校应该创造机会引导企业走进学校,传播企业信息,丰富教育内容,实现培养具有市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3.1.3建立服务于企业的价值导向。

企业是追求利益的实体,在校企合作中,只有实现双赢,才能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关注企业利益,寻找合作的利益结合点,保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增强服务意识,了解企业所需,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服务功能,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攻关、员工培训,以自身科研力量解决企业难题,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使其切身感受到合作办学的益处,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

3.2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建设。

目前,财经类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中更多的是处于自发活动状态,表现为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加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困难,双方无法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因此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是校企合作教育稳定发展的有效条件。

3.2.1建立组织机构,加强联谊沟通。

组织机构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组织机构的建设可以是多样灵活的,如成立校企合作联谊会、校企联合会等,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有较为固定的机构定期通报校企合作发展情况,了解双方发展,获得双方需求信息。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保持经常性联络,增进感情,推进校企合作教育。

3.2.2建立规范约束机制,实现校企合作管理的制度化。

开展校企合作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如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外聘工程师和兼职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在合作中,学校要把企业作为自身利益的共同体,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使其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明确规定派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应自觉成为企业的一员,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通过规范约束,让企业放心参与校企合作。

3.2.3合理利用企业利益补偿机制,使企业得实惠。

积极了解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等机构对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政策及优惠措施,是否有对于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企业按一定比例减免费税,或税收返还企业专款用于教育事业等措施,并充分利用这些措施,让企业切实感到参与教育既是履行一种社会责任,又是从事一项对本企业经济效益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事业,激发其参与教育事业的动力。学校也应从企业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和研究能力,参与企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积极解决企业难题,提供经营管理的合理化建议,给予企业以实际的帮助。

3.3校企合作评价机制建设。

评价机制是衡量校企合作成效的重要机制。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各种评价制度,如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等评价制度,这些评价制度较多的是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促进教学、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开展校企合作中,也应积极建立评价机制,这有助于促进校企合作教育的深度开展。

评价体系中应包括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评价、对课程适用性的评价、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评价、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评价及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

评价结果可用于对教学课程的分析,课程体系的改进,修正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指导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协调解决合作中各种问题等,实现校企合作的持续性。

4结束语。

学校与企业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两方主体,其中学校是校企合作中的主角、动力源泉、决定性因素。学校与企业两者既有客观上的分工,又有微观上的融合,其有机的结合是校企合作教育成功的有效途径和保障,如何将这两对关系有机地结合,并以一定的模式实施,真正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是每一个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高等院校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实行深度合作,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才有未来。

参考文献:。

[1]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张春玲.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38.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思考

[1]王仁宏,数值逼近(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服务自动协商机制研究(博士论文).北京邮电大学..

[3]程昱.面向自治计算的自动服务协商研究(博士论文).浙江大学..

[7]张林兰,电子市场中的双边同步自动协商研宄(博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0.

[9]徐明.蔡鸿明.姜丽红.基于加速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协商策略研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4):1-3.

[12]孙天昊.电子商务中一对多协商研宄(博士论文).重庆大学.2008.

[13]吴国全.基于模式的复合服务监管关键技术研宄(博士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15]于卫红.基于jade平台的多agent系统开发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

[16]甘健侯,姜跃,夏幼明,本体方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11.

高职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问题的思考的论文

摘要:高中生心理情感危机已经成为高级中学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对高中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只有把握准高中生出现心理情感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他们的心理危机,帮助他们渡过情感危机的难关,才能让高中生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高中教育要实现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让学生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尽量减少和防止情感危机的发生。高中生心理情感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其受到思想因素的干预,同时也受到心理因素的干预。通过分析高中生心理情感危机,探讨解决高中生心理情感问题的措施,促进高中生健康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