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观后心得(实用19篇)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观后心得(实用19篇)

ID:6861562

时间:2023-11-27 05:18:14

上传者:念青松

学习心得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对自己学习方法的反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心得经典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观后心得

扶贫先扶智。秀山丽水,文化璀璨,“风景”独好。如何利用文化的力量撬动扶贫扶智工作?丽水一直在努力。

作为全国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自举办首届摄影节以来,已持续举办了九届,丽水在建设“国际摄影名城”“中国摄影之乡”的发展道路上创立了一个又一个摄影品牌活动,打造了一大批摄影创作基地,为中国摄影事业发展、摄影文化产业推动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走向世界,丽水摄影告诉世界:中国有个丽水!丽水也正通过摄影节这一窗口和平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红绿融合发展,坚持“两山”理念、丰富“两山”实践、开辟“两山”新境界,为新时代丽水逐梦高质量绿色发展不断增添新动能。

去年,还有一部讲述“最美军属”麦香不爱名利、独爱军属荣誉,不惧万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屡创收视佳绩。

作为《麦香》的故乡,莲都古堰画乡、西溪古村,缙云河阳古民居,松阳老街、界首村、杨家堂村、大木山茶园……优美秀丽的城乡风貌一一在电视剧里精彩呈现。这部以电视艺术宣传丽水的宣传片,正是对丽水践行“两山”理念、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描绘和艺术呈现。该剧成功获得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唯有坚持文化自信,方能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从容前行。“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几盏煤油灯下,二胡声悠扬,唢呐声清脆。1981年,庆元月山村办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台春节联欢晚会,比中央电视台春晚还早了两年。

40多年来,从“中国乡村”走向了“地球村”,从“乐民春晚”延伸到“富民春晚”,以丽水为原创地、全国联动的乡村春晚,已逐步发展成全国知名文化品牌、乡村迎接新春的文化习俗和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广模式。丽水乡村春晚也被评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荣获国家文化最高荣誉奖——“群星奖”,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发展的“浙江样本”。

今年4月14日,全省建设平安浙江工作会议上,丽水还捧回了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作为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础,16年来,全市上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平安建设硕果累累,先后拿下“平安鼎”“平安铜鼎”“平安银鼎”“平安金鼎”。

如今,“平安丽水”建设已被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贯穿于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进程中,丽水也始终以“平安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执着与担当,奋进在平安建设的路上,不断擦亮着“平安丽水”这块金字招牌。

弹指一挥间,丽水这座年轻的城市,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路上闲庭信步、笃定前行,不断为全省建设“重要窗口”凝聚起丽水智慧,贡献着丽水力量!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观后心得

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过硬的农村党支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在农村得到具体落实,就不能把农村党员团结在自己周围,从而就谈不上带领群众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向贫困和落后作战。”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党对农村工作领导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

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党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做好扶贫工作,最需要走群众路线,最应持之以恒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一是加强动态管理。广大农村基层,是扶贫工作的基础,扶贫档案的管理,科学的统计,精准的识别。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管理的具体体现。因此,有一个好的统计管理体系,是我们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

二是加强扶贫工作队员的管理。现目前,扶贫工作开展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驻村工作队员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农村缺少的是发展的意识和路径,农村不是没有好的东西,但是因为缺少对外沟通的桥梁,导致越来越落后,因此,只有加强对扶贫工作队员的动态管理,让他们发挥出桥梁作用,那么扶贫才能更成功。

三是加强督促贫困户动起来。经过近几年的扶贫,各项优惠政策涌入基层农村,农户受益颇丰,但也产生了负面性,贫困户越来越懒了,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只有加强排查,加强督促,让贫困户动起来,真正做到贫困户有事可干,“逼”着他们干,最后实现自己也能干,这样我们才能把扶贫做好,做成功。

四是让主体贫困对象动起来,做得再好的工作,如果贫困户不参与,不行动,都只能成为表面现象,只有让贫困户参与进来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关于扶贫我们是牵线人,主体是贫困主体,让他们真的参与了,动起来了,那么我们就成功了。

观看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心得体会

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收官时期,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很荣幸能够参与完成这项伟大的历史任务。当然,在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我也在“三见”扶贫的工作经历中不断成长。

初见扶贫,惆怅不已,初出茅庐心恐慌。9月,我考取了内蒙古自治区选调生,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按照组织安排,我被分配到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塔尔湖镇丰裕办事处丰华村担任支部书记助理,作为一名刚出校园的毕业生,对基层和扶贫了解甚少的我,便“懵懵懂懂”地开始了自己的基层扶贫之路。那时正赶上第二批主题教育的开展,办事处、村两级把主题教育和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组织干部对农户住房和水冲厕所问题进行排查和整改,我也参与其中。由于我是外地人,在考取选调生之前从来没有来过巴彦淖尔市,更听不懂这里的方言,所以第一次入户走访,我十分恐慌,担心听不懂本地话耽误了工作。在办事处包村领导和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丰华村贫困户边某的家,开始排查住房和水冲厕所,经过一连串的询问,包村领导让我记录该户所排查出问题,可我却似懂非懂、一脸茫然,不知从何下笔。这天回来后,我惆怅不已,担心以后的工作无法继续下去。

二见扶贫,懊悔不已,上下求索学经验。在这之后,由于语言不通等原因,我很抗拒下村,总是想安安稳稳待在办公室里工作,也常心想,我一个大学生下村能学到些什么呢。可是没多久,当工作任务纷至沓来的时候,我才发现,不下村根本就无法了解具体的情况,无法完成方案的制定,无法完成报告的编写,甚至连一张表格都填不了。毛泽东同志曾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明白这一道理后,我懊悔不已,主动跟随包村领导干部下村入户。说实话,对于刚走出校园的我,下村入户这是一项陌生的工作,如何向农户询问生活困难、排查解决问题、做好农村工作,这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还记得村支书说,要想做好农村工作,就必须要让农户把你当成自己人。去他家里拉拉家常或者打扫打扫卫生,农户就会认可你,愿意和你说心里话,因为你这么做就说明你心里已经有了他们。

一年来,借着主题教育和精准扶贫工作的机会,我成为了一名包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这让我获得了越来越多下村的机会,也让村委会变成了我的第二办公地点,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我还积极学习当地方言,尽量避免与村民产生陌生感。今年以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尾声,各类扶贫任务接踵而至,我同驻村工作队其他成员积极入户,同时和村委干部一道,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言献策,助力对接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时至今日,我再也没有当初高高在上轻视农村工作的想法,与之相反,我明白了农村和农民对于基层工作者的意义,也更愿意脚踏实地和村民们走在一起。

三见扶贫,孜孜不已,志在必得迎决战。今年3月,办事处进行分工调整,我成为了扶贫办的一员,开始专职从事脱贫攻坚工作。都说扶贫工作最能锻炼人,确实如此,对上我们要对接十八个行业部门和县扶贫办,对下我们要面对各村驻村工作队和扶贫助理,乃至贫困户本人。今年以来,为迎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我每天都很忙碌,组织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户的基本信息、生产生活条件、帮扶责任人信息、家庭收入情况、“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十项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对动态管理人员进行核查,给予公益性岗位等帮扶措施,对督察反馈问题进行整改,对村、户档案进行整理,同时还要计划和对接好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时至今日,随着国家普查的结束,脱贫攻坚工作也即将收官,我对自己的成长和扶贫工作的圆满完成充满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还将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基层干部,我会继续保持孜孜不忘初心态,做好脱贫攻坚的后续工作,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观后心得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是关键。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个岗位不仅意味着一份收入,更意味着生活的改善、家庭的希望。撤地设市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企业用工促进就业稳定的十五条意见》……就业岗位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公共就业服务不断加强。2003年至2019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320626人,指导和帮助132028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教育是民生之基。为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全市9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将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市县两级政府领导班子全体担任特邀督学,行使督政和督学职责。

医疗是民生之需。自非典疫情发生之后,我市不断加大公共卫生事业财政投入,大力改善设施设备条件,积极创新服务手段,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均有了明显提高。

作为“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市还大力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基本建成统筹城乡、惠及全民,基金来源多渠道、覆盖范围全方位、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截至2019年底,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85.93万人,参保率达到97.48%;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9.33万人、27.39万人。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依照民生“指南针”指引的方向,至微至显、善作善成,我市用系列政策和举措支撑起了全市百姓的美好未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观后心得

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面对新冠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党中央坚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决心不动摇,全党全社会勠力同心真抓实干,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顽强奋斗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自__年首个国家扶贫日设立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分重视这个节日,多次对扶贫工作作出指示和批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距离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不足80天。在这个关键阶段,我们要深刻领会贯彻总书记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善”字诀,全胜攻坚战。

用好“善”字诀,就是要以善始善终的执着和意志,更加勠力同心,一路旌旗高展至收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今年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使命何其光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回想起这一路走来,又何其艰辛!打赢脱贫攻坚战倾注了9191.4万名党员和14亿中国人民的无数心血,在这历史性的最后关头,更要敬终如始,决不能有一篙松劲。伟大使命凝聚磅礴力量。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发挥好党的引领作用,更加用好制度优势,更加凝聚社会力量,尤其是要更加鼓舞脱贫群众的信心和决心,使党旗和党徽自始至终成为顽强战斗在脱贫一线的“顶梁柱”,使脱贫扶贫机制更加精准有效,不断积聚社会各方面的全力帮扶,不断激励脱贫群众自发奋进的自强意识,让斗贫脱贫的旌旗一路高展,让善始善终成为脱贫胜利收官的“闪光点”。

用好“善”字诀,要以善作善成的实干和奋斗,不断积小胜为大胜,一路稳扎稳打至全胜。脱贫到最后关头绝不能玩数字游戏,靠弄虚作假去摘帽。越是到最后,越要稳,越要实,唯有实干,才能善作善成。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2020年以来,对全国剩余52个贫困县和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贫困村实行挂牌督战,目前成果显著。这个消息振奋人心,我们要乘势而上,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坚决啃下这最后的“硬骨头”。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地拿出脱贫好状态,推进脱贫好办法,积水成涓、积土成山。另一方也要响鼓重锤。从脱贫攻坚战打响至今,我们已积累了大量的成功脱贫经验,各地都有各地的攻坚典型,各地也有各地的攻坚“法宝”。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经验典型和“法宝”,对这52个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来一场脱贫攻坚“大会诊”,集中脱贫精锐来一场“大决战”,共商共议脱贫策,共治共拔贫困根。让善作善成成为脱贫攻坚全胜的“关键词”。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决战脱贫攻坚已到最后拼的时候了,我们要以“善”,拼赢、拼好决胜局,为下一个伟大新征程开好局。

观看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心得体会

车长时间开,行驶里程较远,就会出现油量不足的现象,这时候加满油,方能行稳致远。各地区各部门要聚焦“弱、散、穷”突出问题,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做好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油续航”的准备,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防止返贫致贫。

聚焦治“弱”,严管厚爱“战贫队”。对于驻村队员而言,落实好“严管厚爱”政策,就是激发他们担当作为的“油”与“粮草”。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驻村队员脱贫“主攻手”作用,建立驻村队员“一月两巡查一通报”机制,对驻村队员“驻村”“助村”情况进行督促指导,以刚性约束保障驻村帮扶实效。全面落实“遍访+慰问”制度,督促派出部门每季度至少走访慰问驻村队员及其家属1次,努力解决驻村队员及家属实际困难。强化驻村工作经费保障,落实补贴待遇、年度体检、办理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突出能力提升,通过专题培训、座谈交流、现场教学等形式,给驻村队员、村屯干部等精准培训“充足电”,不断提升抓党建促脱贫能力。

聚焦治“散”,整顿提升“软弱村”。当前,我国对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村实施挂牌督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较真碰硬“督”,督促各地紧盯剩余任务,集中力量加快攻坚,解决“有令不行、作风不严”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开展“村村到”活动,由县级领导带队深入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后进村),聚焦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内容开展专题调研、找“病灶”,建立“病历本”。实行“一村一策”制订整顿方案,由1名县处级党员领导挂点整顿、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整顿、1名第一书记驻村整顿和1个县以上机关单位联村整顿,基层党组织精准摘除“病灶”。同时,坚持对标对表,紧盯“三个对照”,持续开展巩固提升和问题销号整改行动,补齐短板、拉升长板、守住底板,确保脱贫攻坚不留一丝瑕疵。

聚焦治“穷”,强村富民“薪动力”。“穷病”难治?其实能治。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县情村情民情实际,要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推行“能人带动、企业带动、产业带动、自主经营、加盟合作、异地合作、园区发展”等七种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变“输血”为“造血”。近日,广西扶绥“一户一薪”列入国家人社部优秀案例,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一户一薪”就业工程为切入点,“五个一批”(园区工厂就业一批、服务业就业一批、劳务队就业一批、兜底池就业一批、劳务输出就业一批)统筹推进县域贫困户家庭实现稳定就业,每人月收入达3000元至5000元不等。同时积极动员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以自主创业带动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强激活村富民“薪动力”。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观后心得

当前,深入学习贯彻领袖重要讲话精神,对我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凝心聚力、攻克难关,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经苦难辉煌,千年梦圆在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要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经济总量接近百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万美元、年均脱贫人口连续超过千万以上、城镇化率接近60%、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住房条件显著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成效超出预期,为我们今天向终点冲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越是接近目标的实现,就越要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危机意识,特别是对疫情带来的附加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老弱病残贫困人口脱贫困难依旧较大,“三区三州”等地区脱贫任务依然艰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问题仍旧突出,必须精准查缺补漏,集中力量攻坚,在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跑出风采、赛出佳绩,为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跑好“最后一公里”,开启建设新征程,要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以全面、辩证、长远的哲学思维,认真把握领袖强调的“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这三组关系。要充分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内涵、深远意义和方法路径,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成果真实。

跑好“最后一公里”,开启建设新征程,实践中要做到目标不变、靶心不散,一鼓作气,连续作战。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堡垒,着力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健全社保兜底机制。各项工作既要防止不切实际吊高胃口,避免盲目攀比、数字脱贫等问题,又要咬紧牙关,如期完成硬任务、硬指标,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彻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跑好“最后一公里”,开启建设新征程,必须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下一步,我们要结合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的奋斗路上创造新业绩!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答案心得体会

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具体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爷爷那代人,饿的没饭吃,别说是草和树皮,甚至连土都吃。而我们现在,吃的饱饱的,睡得香香的,什么事都不操心,不像原来一样,吃了上顿愁下顿。

还有,在爸爸那时学习工具只有一台小型录音机,可我们现在有电脑学习机等。

现在科技发达,我们现在再也不用马车人力车了,用的是公共汽车小汽车自行车等。还有我们用的纸张,古代用的是竹子编成的,写字多费劲,而我们现在呢?写字就和睡觉一样舒服。

在我新中,我最想达到的话面是﹕每个人都穿的有模有样,乘坐的汽车或自己开的汽车电动车等都很干净,没有一丁点灰尘,每个人都不懒惰,都很勤劳,早早起来干家务,这只是城里样子。再说说农村的﹕有些人早早的起来干家务,农村的家务可不简单﹕得打扫院子打扫小屋,有的家中还养着小动物每天早上起来还得喂小动物们食物。如果在夏天,晚上老人们在门口外头院子里跟其他老人下棋打麻将玩纸牌等游戏,他(她)们的笑声不断有。

我心中的小康社会,不只是表面问题,还有心理问题。当然,我所说的心理问题当然也很美好﹕每个人的心理都很善良,都很同情不幸的人,同学好友同事战友关系都很好,都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亲人之间都特别亲密。

时间不等人,朋友们,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奋学习。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更美好,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心得体会

在20__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要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就必须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特别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得到了14亿中国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永远艰苦奋斗,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在仍面临着许多难关和挑战的前进道路上,只有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我们才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精神的财富穿越时空,伟大的事业薪火相传。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对于年轻干部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出现严重曲折”;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我们共产党人开展自我批评,根本动力来自党性,来自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年轻干部要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年轻干部就能不负历史重托、不负时代召唤,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答案心得体会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各族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汇聚起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民族地区发展得怎么样,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过得如何,始终是领袖念兹在兹的牵挂。“我的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从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都留下了领袖访真贫、问冷暖、解民忧的足迹。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的关心关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部署,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生动诠释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为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既意味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进步,更意味着覆盖的人口要全面。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民族地区发展日新月异,各族群众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各民族团结携手迈入全面小康,是14亿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民族地区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役,也是当前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位于民族地区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三区三州”都在民族地区。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摆脱贫困还有不少难题。这是一场只能打赢的攻坚战,必须迎难而上、攻城拔寨,啃下这个最难啃的硬骨头,为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打好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要在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兜住特殊贫困群体民生底线,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持续发力;要在精准施策上做文章,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要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上动脑筋,加大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力度,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要在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上出实招,把扶贫同扶智、扶志更好结合起来,增强民族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奋进史。五十六个民族心手相牵、不懈奋斗,就一定能用汗水浇灌出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花,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学习心得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一曲英雄赞歌震撼人心,令人热血沸腾,可歌曲描述的故事传说传说和时代背景我却不大清楚,为了进一步了解歌曲中的动人故事传说传说,我上网观看了电影《英雄儿女》。

一曲英雄赞歌震撼了我们的心灵,英雄儿女们的壮举使我们知道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我也看到了在我们身边这种精神依然在发扬光大,我也要学习这种精神,以英雄们为榜样,更加努力的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观后感

在9月15日星期六,我们班同学、家长、老师参加了举办的爱心捐献活动,就是到涞水县一个贫困的村子里和村子里的小孩互动。

向涞水峨峪村前进。

经过了3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到了峨峪村。我们在那里,司机停好车,我们站好队,家长们搬出了行李仓的箱子。

一开始,我们表演节目,张嘉佑和焉家祎演唱了《feded》;高瑞凝和陈康睿跳的健美操;张智赫和焉家祎朗育《祖国颂》;我、刘亦芮、陈康睿、高瑞凝和焉家祎跳了杯子舞,十分精彩。峨峪村的孩子们也表演同样精彩的节目。

中午,我们吃完饭后,搬着一些面粉、大米和油来到了四位老人的家中,这些家中东西都十分简陋,几乎没有一件是多余的东西,老人们都瘦骨嶙峋,牙齿黑黄,一瘸一拐的慢悠悠的。

告别了老人们,我们组队,一队两人,向大坝进发,路上的风景都十分美丽,但走到一半,从平坦的水泥中变成了满是大、小石子容易滑倒的路。走了大概有一半的时候,地上就有水流出,深的水坑能浸湿我的鞋,我和我的同伴一起同甘共苦,到达了大坝,风景十分秀丽,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之后,我和我的同伴儿一起回来,边走边聊,想起我们的很累人的体育课,我们就问那个小女孩(峨峪村的小孩)。

“哎!你们一般体育做些什么?”

“嗯,一般跑上几圈,有时活动活动脚腕就解散了。”

“这么好!”我暗暗羡慕。

“嗯!就是这样!”

“……”

我们走过小溪,我又问:“你养过小狗或小猫吗?我想养,但我妈怕小猫小狗。”

“我们家原业养过一只母猫,生了二个小猫,都送人了,最后因为这个,猫都不吃不喝的,就死了。”

我们聊了很多,不知不觉就走回到出发点,吃了点东西,休息了一下,就回京了。

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帮助了别人,同时也帮助了我们自己。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观后感

到20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在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极强的指导性、战略性、针对性,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总遵循”、指明了“总目标”、下达了“总攻令”、吹响了“冲锋号”。各级各地要充分认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要一起打,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不获全胜绝不收兵。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带来的挑战,要认真分析研判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紧盯薄弱环节,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做好防止返贫工作,想方设法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同时,抓好脱贫攻坚各类问题整改,强化督导检查,压实各级工作责任,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做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

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针对当前疫情可控向好的态势,各地要全面抓好脱贫攻坚收官各项工作,确保今年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剩余贫困村全面出列、剩余贫困县达到摘帽标准,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把最关键的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担子挑起来,对已脱贫贫困户实行适时检测、持续关注,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能够稳定脱贫,对未脱贫贫困户、不稳定户、边缘户按照结对帮扶、一对一帮扶的工作思路,加大扶贫力度,做好劳务输出、异地就业帮扶,啃下最后的“硬骨头”,打牢全民奔小康基础。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在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前,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发起脱贫攻坚最后总攻还存在的短板不足和困难问题,这就是当前需要瞄准的靶心、必须攻克的堡垒。接下来,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思路、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打赢疫情影响下的脱贫攻坚战。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答案心得体会

春去夏来,远处群山苍翠,烟雾环绕,道路两旁树木葱葱郁郁,遍地松香沁入心扉,欣赏着山里的景,听着山间的鸟鸣声,走在这条再熟悉不过的扶贫路上,不禁感叹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10月18日接手扶贫工作到今天已214天了,回顾这214天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一桩桩暖心故事历历在目。

真诚以对消除初次见面的陌生感。

月18日上午阴雨绵绵,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山上的路不好走,同事开车经过一个又一个急弯,快接近山顶的时候,车停在了路旁,我们又步行了10分钟到杜大叔、文阿姨家中。记得初次见面时,杜大叔正在自家院子旁边的菜地忙活,见我们来了,他放下手中的活,邀请我们进屋。“杜大叔、文阿姨,我因为工作调整,现在由我同事接替我的帮扶工作,小刘是你们新的帮扶人。”同事向他们介绍我。我微笑着站在旁边,心里很忐忑,我一边伸出手和他们握手,一边说道“杜大叔、文阿姨,你们以后就叫我小刘吧,以后我会经常来看望你们,你们记一下我的电话,有什么困难可以跟我说,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们”。杜叔叔先是惊讶,然后搓了搓手上的泥,不好意思地伸出手,说道:“我的手脏得很”,为了消除他的顾虑,我连忙说道:“劳动的双手最美丽,劳动人民最光荣,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娃娃”。两个老人笑了,笑得像小孩儿一样开心,这一刻,我们打破了初次见面的生涩尴尬。他们开始坐下来给我介绍他们家的情况,交谈中我了解了他们家庭人员情况、收入来源、吃穿住用的困难、生产生活情况等。从他们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我知道,今天的初次见面是成功的,我和杜大叔、文阿姨的初次见面在诚心的交谈中陌生感已逐渐消除。

用心以情拉近我与穆奶奶之间心的距离。

去年,穆奶奶摔了一跤,送到医院治疗,病情有了好转,但却无法下床走动,电话里得知这个消息,我买一些营养品去看望她,告诉她一定要好好养病,医疗费是可以报销一部分的,要放宽心,有困难告诉我。她有点感动得望着我,费力说道,“谢谢你了”,然后伸出手来拉着我的手,她的手很瘦弱娇小,也有些粗糙,突然间无限的心疼涌上心头。我握紧她的手,安慰她不要担心,一定会好起来的,她没有说话,眼眶有点湿润。

后来她出院了,我去她家中看望她,她躺在床上,人也消瘦了很多,她的后辈告诉我,穆奶奶现在生活没办法自理,需要人24小时照顾。我很担心她,考虑到穆奶奶行动不便,我几乎每周都去看望她,帮她打扫打扫卫生,收拾收拾屋子,让她有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为了消除她的无聊,我常常和她聊一聊我生活中的趣事,她听得很认真,也跟我分享她年轻时候的故事,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穆奶奶终究没有熬过去年寒冷的冬季,我很难过,作为帮扶人,我还没有为她做更多事,这位慈祥的老人就走了。她的后辈说,穆奶奶时常念叨说喜欢我陪她聊天说话,我感到些许的安慰。虽然我们的相处只要短短的两个月,但是每次我去看望她,她都格外开心,我感受了到她对我的喜欢和信任。

用实际行动得到冯大叔认可。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扶贫工作,做到防疫不忘扶贫,我几乎每隔两天就要给贫困户通话访问,宣传防疫知识,了解他们近期的生活情况和困难。冯大叔一家很着急,他在外地工作,他的工资收入是整个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为了帮助冯大叔顺利复工,在确定好复工时间后,我第一时间带他做好健康检查,办理好健康证,联系车辆。他走那天,我送给他一袋口罩和一瓶酒精消毒液,叮嘱他路上注意安全,千万要做好防疫措施,他很感激地说道,“小刘,你辛苦了,我能这么快出去打工挣钱,多亏了你跑前跑后帮忙”。这一刻,我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即使是辛苦一点也是值得的。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学习心得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万众一心,其利断金”,意思是团结起来的力量。只有团结,只有万众一心,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克服一切的困难。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古代之所以有那么多发明创造,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伟大工程,那都是我国古代祖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但是即使到现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即使西方强国也不行,最典型美国、德国、英国等都没有这个能力。为此我国现在的发展迅速,快速崛起,其实也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而西方至今就想不通了,为何全世界只有中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呢?其实原因只有四个字。

对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核心其实有两点,第一是集中力量,也就是集中一个国家所有的人口,资源的能力。这个核心在于能否动员到国家的每一个人,集中每一份资源;第二是办大事,集中了力量后,还需要提升效率,充分调动百姓,使得百姓信服你,所以才会加班加点,努力的进行建设,提升效率,勤劳努力,最终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

对于我国来说,整个的历史就是一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历史,我国古代的长城,运河,还有秦始皇陵等世纪大工程,那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到现在,从我国的解放,新中国的成立,到打败美国,到改革开放,其实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

尤其是改革开放,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集中国家一切的人力和资源,在短短40年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工厂。可以说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能够这么迅速的崛起,其实最核心的就是靠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

我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集中全国人民,而且集中一切的资源,集中解决苦难,攻克艰难险阻,最终取得成功。而且在很多工程上,很多项目上,那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对于此,西方国家即使发展几百年,到现在都是不可能办到的。即使美国、俄罗斯、德国等这样的大国,其实至今也办不到。

为此西方不明白了,至今也想不通,为何全世界只有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制度优势”。我国的制度区别于西方,其实是一种社会主义的国家体制。整个国家就是一体,而且强调集体,强调国家,强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所以整个国家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这个整体下,国家那是最为强大的,而且随时都能够集中一切的人力和资源,办大事。最典型我国98年的洪水,03年的非典,13年的地震,这在任何国家都是无法克服的巨大灾难。但是在中国却迅速的解决,这其实就体现了我国国家体制的优势,能够集中一切的力量办大事,这是西方比不了的。而且我国不光能集中力量,百姓还非常勤劳,所以效率那是尤其高,这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核心。

而反观西方,在体制上强调的是个人主义,强调的是团体的制衡,强调的是自由和约束,所以遇到大事,往往光是开会讨论,都要浪费无数的时间。即使议会讨论通过了,到办事的时候,又是各部门相互掣肘,最终等西方办好一件事,我国都能办好10件了,所以这其实最根本的就是体制的差异。

西方的体制其实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世界发展了,这也是西方衰弱的根本原因,因为其无法解决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办事效率的问题。所以在这次疫情面前,我国作为疫情爆发国,都快速的控制住,但是其他西方国家,去开始蔓延,甚至政府那是束手无策。不是政府管不了,就是民众不配合,总之整个的办事效率已经完全不可能跟我国相比了,所以21世纪的未来必然属于中国。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心得体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领袖高屋建瓴指明问题短板所在,又提供了跑好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的方法遵循。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今年仅剩下7个月的时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可谓是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但兑现庄严承诺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当前,唯有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万众一心加油干”的劲头,只争朝夕抓落实。

在正确方向中抓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方方面面,但最后关头最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在肯定发展成就的同时,着重就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精准梳理,并就下一步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作出周密部署,为实施精准攻坚,跑赢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提供了科学遵循。抓落实就是要沿着这一正确方向的指引,把补短板作为必然要求,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决完成硬任务。

在慎终如始中抓落实。“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越是成就骄人,越不能有麻痹厌战、侥幸懈怠。目前我国还有551万人未脱贫,200万人有返贫风险,300万人有致贫风险。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高质量做好“全面”文章,就要在“短板”上久久为功。所谓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就是要锁定全面小康目标,聚焦薄弱环节,聚力短板弱项,持续抓紧抓实抓细攻坚。

在实干笃行中抓落实。小康质量高不高,群众的感受是最直观的。“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做好补短板硬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不是喊口号、摆架子就能得来的,而是靠真抓实干干出来的。把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落在实处,努力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达标,让群众“获得感”满满,全面小康才能得到认可、经得起检验。

在精准施策中抓落实。“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既是要求更是科学的方法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健全社保兜底机制,“最后一公里”剩下的无疑都是硬骨头、硬任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调精准施策。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集中优势兵力实施精准攻坚,打响打好歼灭战,向精准要效益,以补短板推动全面发展。

“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行胜于言尤需只争朝夕抓落实,把时间抢回来、进度赶回来、损失补回来,-§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观后感

8月15日早上七点,几声发动机的轰鸣声响彻在了育英学校正门前的广场上,我和我的同学们将搭乘这辆大巴车去往车程两小时的目的地—涞水县九龙镇峨峪村。我们将去那里为他们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义工。

10点半,大巴车那紧锁的车门终于打开了,我们如同潮水一般从大巴车上跳了下来,贪婪的呼吸着新鲜的青草气味,放眼望去,孩子们一个个穿着崭新的衣服,哪里像什么贫困的人啊!我不禁拽了拽妈妈的衣服,用眼神示意了我心里的疑惑,妈妈回答道:“我想在农村里上的起学的家庭应该家境好一些吧!”我听后点了点头。

活动开始了,首先是联欢会活动,双方互相进行了才艺展示,在这个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唱《命运》的小男孩,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将嗓子放得十分开,高音十分有力度,虽然有几处跑调,但他用自己的嗓音诠释了什么叫《命运》。

接着,我们又去了四位贫苦人家,为他们送上了米和面,我送的是第三位老人和第四位老人,这两位就显示出了鲜明的对比(注:三位为a,四位为b)a的家里十分破,墙面都显示出了潮黄色,再看一看屋子主人的头发十分凌乱,衣衫褴褛,眼睛布满血丝,指甲又黄又粗,看样子才四十多岁,除了贫苦以外,给人一种恶心的感觉。再看b,他虽然孤身一人,但墙面白而发亮,院里种了很多植物,虽然80多岁的他,头发依然没有白完,眼睛里闪着希望与能量。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4个小时如同老式电影播放器一样,一幕又一幕的在我脑海里滚动着,在我们将上车回家时,又接到了庞老师的指示,徒步5km,寻往瀑布。

学习是把双刃剑,学好你将成为精神世界的上流,学不好,你将成为精神世界的谷底。这是你用多少物质条件也换不来的。

努力学习,从现在,马上,立刻开始……。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观后感

“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字字千钧、振聋发聩。

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虽然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农村现有贫困人口由的9899万人降至551万人,可谓是取得重大成果,但剩余贫困人口如何脱贫,如何提升脱贫内生动力,则需要扶贫干部在后续工作中在“小”字上做文章,在“信”字上强斗志,在“服”字上见实效,以更大的决心、更精细的工作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的总攻,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子更稳、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在“小”字上做文章,精准绣花见真心。“精准扶贫就好比绣花,要针针入孔、丝丝入扣,不跳一针、不漏一线。宁可多帮一把、决不漏掉一人。”精准绣花需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困难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从小处着手,扎实开展扶贫帮困工作。一方面深入贫困村详细调查急需建设的生产、生活等公共设施情况,制定贫困村脱贫解困规划,整合项目资金、资源等,逐年逐步建设,不断完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为贫困村脱贫打好底子。另一方面按照贫困户个性需求和共同特征,对有劳动能力和有意愿的贫困户因户施策,一户一计,建立台账,落实帮扶措施,确立增收产业、技能培训、助学助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扶持发展计划,统筹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在“信”字上强斗志,迎难而上战到底。当前剩余的贫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随着疫情的影响,所产生的返贫、回贫问题,更是为全面小康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要想啃掉最难啃的硬骨头,圆满完成收官年任务,就必须在“滚石上山”的实践中强化斗争意识,在“逆水行舟”的逆境中尽显担当。始终保持思想在状态、精神在状态、工作在状态,一天也不能耽误,一刻也不能松懈,一时也不能停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密切跟踪受疫情影响的贫困人口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既把未脱贫户扶上马,又帮已脱贫户送一程,坚决把脱贫攻坚进行到底,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稳定脱贫。

在“服”字上见实效,良策落实引活水。要想脱贫攻坚长久,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但是传统一家一户散种散养的小生产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缺经营能力、怕风险,因此,要想将贫困户与产业相“粘”,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激发内生动力。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需要加大扶持,全力支持企业生产,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支持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落实贷款、降息、减税、减免水电费等优惠政策,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负担,以促进“企业扶贫”精准落实。另一方面,全力加快企业在乡村惠农惠民重点项目在规划选址、环评、能评、立项等方面的进度,提供“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力促企业能早立项、早落地、早建设。

再攀一程,就能领略高耸山巅壮丽雄浑的风光;再跑几米,就能窥见初升朝阳喷薄而出的光芒。脱贫攻坚越是到最后关头,越是容不得丝毫懈怠,越是要坚定信心、稳扎稳打,巩固已有的脱贫成果,确保收官之日,曙光已成朝阳照耀在祖国大好河山之上。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观后感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作为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95后”扶贫干部当切实肩负好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全面小康全力冲刺。

深入调研,下好脱贫攻坚“先手棋”。

脱贫攻坚说到底是一场事关百姓幸福的“战斗”。“95后”扶贫干部们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切实把握与群众交流的“巧劲儿”,熟悉当地民风民俗,掌握“乡村土话”,树立“坐在同一张凳子上”的群众观,把自己当作困难群众的亲人,逐渐消除他们心中的戒备,深入倾听他们的心声。他们充分了解群众实际困难,摸清他们的迫切需求,做到心中有谱;他们认真分析致贫原因,把准“治贫”脉搏,在充分掌握困难群众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勤学善问,练好脱贫攻坚“必杀技”。

脱贫攻坚不是简单的填表签字按手印,“95后”扶贫干部们坚持学习不松劲,不断提升能力本领。向书本学,学习贯彻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相关方针政策,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扶贫工作;向先进学,瞄准各地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学发展模式,学脱贫技能,取长补短,不断优化和提升自身帮扶措施。向实践学,走村入户向老干部请教工作方法,向乡贤能人学习致富经验,充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环境,为困难群众谋划更多“接地气”的脱贫思路和举措。

敢作敢为,打好脱贫攻坚“主动仗”。

越是关键时期,越需要“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95后”扶贫干部们以勇于担当的魄力扑下身子勤奋做事,主动钻研村集体经济疑难杂症,积极整合扶贫资源,运用电商、网络公益等手段推广高效农业,助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做好扶贫政策宣传,帮助困难群众树立勤劳致富的观念;协助落实扶贫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积极联系乡镇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保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95后”扶贫干部们不断坚定信心,夯实本领,砥砺奋进,以饱满热情投入到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去,充分发挥青年干部在基层一线的“尖刀”作用,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努力谱写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青春答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