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水的导游词汇总

最新天水的导游词汇总

ID:689952

时间:2023-07-01 08:28:24

上传者:曹czj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天水的导游词汇总篇一

8月1日早晨8点,王老师和她姐姐带我们几个同学去南郭寺游玩,我们一路上可开心了!

我们说说笑笑地坐上公交车,转了两趟车,来到南郭寺。一到了南郭寺,就看见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牌坊,上面写着“南郭寺”三个大字,我们迫不及待地想马上到寺内一睹南郭寺的芳容。我们沿山路往上爬,虽然有些人身体强壮,但爬了一会儿就叫苦连天。但是大家坚持着,爬了半个多小时才到南郭寺停车场。

沿着着高高的台阶上去,首先看到的是门口的唐槐,都1300岁了,树干粗壮、枝繁叶茂,像守卫南郭寺的卫兵。王老师和六个小同学合抱才能抱住这棵苍天大树。南郭寺的门以前是红色的,现在漆都掉了,显出一派沧桑古老。我们穿过大殿,去了看院中间的春秋古柏,那两棵古柏2500岁了,和孔子的年龄差不多,这就是著名的“秦州八景之一”的南山古柏。那两棵春秋古柏中间还有一个小叶朴,也长得很茂盛。院内还有卫矛、龙爪槐这些珍贵的树。龙爪槐的枝干像很多条腾飞的龙互相缠绕,令人不住地赞叹。

穿过幽静的小路,我们又去东院参观杜甫塑像。杜甫侧躺着,手里拿着一个酒杯,眼睛凝视远方,好像在沉思,让我想起很多他的著名诗篇。塑像旁边是著名的“二妙轩碑”,是王羲之的字和杜甫的诗,令人赏心悦目。附近有一个造型别致的小亭子,亭子里是北流泉,可惜今天井口没开,不然我们就可以喝上香甜可口的泉水了。这眼清澈甘甜的泉水还进入了杜甫《咏南郭寺》的诗:“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家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这样的景配这样的诗,真是绝了!

我们在凉亭欣赏了一会儿风景,又去了杜甫祠堂,跪拜了杜甫,还看了里面的诗句,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郭寺。

南郭寺真是一处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啊,我希望以后还到南郭寺参观。

最新天水的导游词汇总篇二

引导语:天水伏羲庙导游词您会写吗?下面由百分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出一些天水伏羲庙导游词范文,希望您喜欢。

千百年来呢,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并为此自豪,龙俨然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徽标和崇高象征。要说起龙的来历呢,不得不提到就是三皇五帝了,三皇是指伏羲、神农、黄帝;伏羲为三皇之首,所以也被称为“太昊”。史书记载,伏羲之母华胥氏在雷泽踩了巨人的脚印,于是怀孕生下了伏羲,听起来很可笑,但是古代人真的很相信这些都哦!伏羲“人首蛇身,有圣德”蛇身即龙身。民间传说啊,伏羲和女网都是人首蛇身,结成夫妻,繁衍后代。于是有了我们这群黄皮肤黑头发的龙的传人。所以说呢,伏羲氏我们民族的始祖。说对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就是伏羲庙,我们,就当是寻根祭祖来了。

伏羲庙,原来被叫做“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创建于元至正七年,也就是公元1347年,现在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庙宇坐北朝南,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等10座古建筑,以及朝房、碑廊、展览厅等6座新建筑,现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庙宇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轴线,主体建筑前后排列在主轴线上,布局相当严谨规则。

大门前的这座“开天明道”牌坊,是明嘉靖二年,也就是公元1523年建造的。当初匾额上本来是“太昊宫”三个字,后来遗失了。到了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西宁道杨应琚进京觐见后返回路过天水,天水知州李鋐请他书写“开天明道”匾额,补了空缺,这块牌坊檐楼三架庑殿顶,依旧保持着明代的风格。牌坊下各立一石,刻有铭文,告诫过往行人:骑马者下马,乘轿者下轿,以表示对伏羲的尊敬。一会路过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虔诚哦。

大门又称门坊,现在有5间,上面“与天地准”的'匾额,是明代甘肃著名学者胡缵宗的手笔。门柱上还有副对联,现在呢,保密,一会啊,要考考大家谁理解的最好。

重头戏来了。伏羲庙的主体在中院。中院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主体建筑就是庄严雄伟的先天殿了。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通高26、7米,纵深13、5米,面宽7间,通长26、7米。这里可是供奉伏羲的地方哦。先天殿里的伏羲泥塑彩绘像,浓眉长胡子,树叶为衣,手托八卦,赤膊跃足,俨然原始部族首领的形象,可是他的神情聪慧凝重,目光如炬,灵气逼人,又名副其实的“开天明道”“人文始祖”的化身。这个塑像是全国最大也是最精彩的。大殿雄踞在宽阔的露台之上,庄严雄伟,重檐歇山大顶,龙吻屋脊。

上有雕花天公宝刹,显得高贵典雅,气度非凡。虽几经重修,却依旧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大殿顶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配合装饰,井口天花是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图,正中的藻井绘画着河图和伏羲先天八卦图,即是装饰,又颂扬了伏羲的业绩。大殿里面,右边有个浑身有鳞,长着翅膀的龙马,是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物。它本是龙,但有个马达形状,从黄河中走来,鳞片下藏着图,就是藻井上画着的河图,也就是八卦。左边呢,还有一对叠在一起的磨盘,上面刻画着河图洛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伏羲时代,天降洪水,人类大部分都被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看,另一个版本吧)幸免遇难。为了使人类得以繁衍,他们决定结为夫妇。但这样做不和伦常,两人很为难。最后两个人各自上了昆仑山的南北两山,背着各自所带动磨盘,一起从山顶往下滚。他们发誓:如果两石结合,就表示上天同意他们结为连理。结果大家猜怎么着?天随人愿啊。磨盘滚到山脚居然合二为一。于是二人成婚,繁衍了我们的民族。那个磨盘啊,人们都说,已成婚的人摸了,夫妻会永远和睦。大家可要抓紧机会啦。

还有很多很多的景点,等我们到了再一一介绍。忘了还有一个重要的景点,就是庙里的古树了。相传院里原有64株古柏,是按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种成的。但遗憾的是现在只剩下37棵了。这些古柏苍劲挺拔,被喻为国内罕见的古木珍品。一会啊,大家就会大饱眼福了。

总之呢,伏羲庙浓浓的人文气息,是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最新天水的导游词汇总篇三

天水伏羲庙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地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关伏羲路。一九六三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水伏羲庙游览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用。

伏羲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占地面积 1.3万平方米,建于明正德年间,庙堂为一座两进三门的建筑群,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特别是古柏按六十四卦排列。“先天殿”内有伏羲塑像、屋顶有六十四卦图,大殿通高26.7米,纵深13.5米,面宽7间,通长26.4 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风格建筑。

伏羲,炎黄儿女共同敬卯的仙祖,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先明,正是由于耸开天名道,诏起文明,才有了我们这个在世界文明史山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伏羲庙,又名太吴官,俗称人宗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气势最雄伟,保存最完整地伏羲氏礼祭祀庙宇。1963年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地重要地点。

走进伏羲庙,但见庭院疏阔,古树森森,相传院内原有64株古柏,是按照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种成,遗憾的是现在只剩37 棵,这些古柏苍劲挺拨,冠盖参天,自然得到园林专家的称赞,喻为国内罕见的古木殂品,明静清雅的环境衬抚出伏羲庙的周易,堪称一部世界性经著作,它不仅对哲学、宗教、军事学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对数学、物理、天文、地理遗传不科领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近代和现代一些重要科学技术的进展,都与周易的思想有着密切关系,正是由于伏羲以上古文明的伟大贡献,所以我国祭祀伏羲之礼世代绵延,经久不衰,每年春秋两次,每年正月十六为伏羲诞辰,实为春祭,农历七月十九,为伏羲祭日,举行秋祭,昔皇故里天水对这位人文使祖的祭祀更加重视,每年春秋二季都在伏羲庙隆重举行,在这里多次举办伏羲文化节,吸引海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旅游观光,寻幽访古,唱着我的中国人,迎着月是故乡明怀着浓浓的乡情,与深深的敬意,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侨居异国的炎黄子孙一批批越过万水千山,轻轻地步入伏羲庙寻根祭庙,,显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华夏儿女中产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各位游客: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天水伏羲庙。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成纪、秦州,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哺育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开创了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

伏羲在我国历史上位居三皇之首,代表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伏羲时代。伏羲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尚书》和《易经》等书,都对伏羲事迹、功德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奠定了伏羲在在中国古史中的首席地位。

根据我国古史记载,伏羲又称庖牺、宓(mi)羲、炮牺等多种称呼,它们均有“伏化牺牲”的意思。因此,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伏羲是我国原始社会渔猎畜牧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有关伏羲的出生有一段非常美妙而神奇的传说。相传他的母亲华胥氏,感孕一个巨大的足迹,20xx年后在天水生下了伏羲。古人以20xx年为一纪,伏羲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感孕神话,反映了我国母系氏族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社会阶段。

相传伏羲的外表奇特,“蛇身人首”。早在40年代,闻一多先生考证,“蛇身人首”实际上是我国远古时期龙图腾的遗迹,因此伏羲是中华民族龙的祖先。考古发掘证实,天水是龙图腾的起源地,天水史前文化曾发现我国最早的人首蛇形图案,被认为是伏羲的化身。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由野蛮向文明时期过渡的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仰观天象,俯查地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创画了八卦,来教导人们趋吉避凶,表现万物的变化法则,对人类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伏羲创造了书契,取代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后来促成中国文字的产生。伏羲制定了男婚女嫁的婚姻礼制,确立了文明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基础。伏羲发明了渔猎生产工具网和罟(gu),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我国原始渔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除此之外,伏羲还用八卦易经的原理治理社会;作历度,定节气,总结了24节气;钻木取货,教民熟食改善先民们的生活质量;尝百药,制九针,创立医学;制琴瑟,作乐曲,开创了中国最古老的音乐艺术。他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多方面贡献,不愧为伟大的中华文化英雄。

根据大量的史籍文献和现代考古成果证实,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因此,天水自古以来被称为“羲皇故里”,历来是人们朝圣祭祖的圣地。明代在天水专立伏羲庙祭祀,成为展示伏羲文化的物质载体。1992年8月,视察天水期间,欣然挥毫,题写了“羲皇故里”,充分肯定了天水作为羲皇故里的历史地位。

天水伏羲庙,又称“太昊宫”,当地百姓俗称“人祖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庙内碑刻记载,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明清曾九次重修扩建,终于形成了这样一座整肃宏伟、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

千百年来呢,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并为此自豪,龙俨然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徽标和崇高象征。要说起龙的来历呢,不得不提到就是三皇五帝了,三皇是指伏羲、神农、黄帝;伏羲为三皇之首,所以也被称为“太昊”。史书记载,伏羲之母华胥氏在雷泽踩了巨人的脚印,于是怀孕生下了伏羲,听起来很可笑,但是古代人真的很相信这些都哦!伏羲“人首蛇身,有圣德”蛇身即龙身。民间传说啊,伏羲和女网都是人首蛇身,结成夫妻,繁衍后代。于是有了我们这群黄皮肤黑头发的龙的传人。所以说呢,伏羲氏我们民族的始祖。说对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就是伏羲庙,我们,就当是寻根祭祖来了。

伏羲庙,原来被叫做“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创建于元至正七年,也就是公元1347年,现在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庙宇坐北朝南,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等10座古建筑,以及朝房、碑廊、展览厅等6座新建筑,现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庙宇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轴线,主体建筑前后排列在主轴线上,布局相当严谨规则。

大门前的这座“开天明道”牌坊,是明嘉靖二年,也就是公元1520xx年建造的。当初匾额上本来是“太昊宫”三个字,后来遗失了。到了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西宁道杨应琚进京觐见后返回路过天水,天水知州李鋐请他书写“开天明道”匾额,补了空缺,这块牌坊檐楼三架庑殿顶,依旧保持着明代的风格。牌坊下各立一石,刻有铭文,告诫过往行人:骑马者下马,乘轿者下轿,以表示对伏羲的尊敬。一会路过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虔诚哦。

大门又称门坊,现在有5间,上面“与天地准”的匾额,是明代甘肃著名学者胡缵宗的手笔。门柱上还有副对联,现在呢,保密,一会啊,要考考大家谁理解的最好。

重头戏来了。伏羲庙的主体在中院。中院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主体建筑就是庄严雄伟的先天殿了。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通高26、7米,纵深13、5米,面宽7间,通长26、7米。这里可是供奉伏羲的地方哦。先天殿里的伏羲泥塑彩绘像,浓眉长胡子,树叶为衣,手托八卦,赤膊跃足,俨然原始部族首领的形象,可是他的神情聪慧凝重,目光如炬,灵气逼人,又名副其实的“开天明道”“人文始祖”的化身。这个塑像是全国最大也是最精彩的。大殿雄踞在宽阔的露台之上,庄严雄伟,重檐歇山大顶,龙吻屋脊。上有雕花天公宝刹,显得高贵典雅,气度非凡。虽几经重修,却依旧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大殿顶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配合装饰,井口天花是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图,正中的藻井绘画着河图和伏羲先天八卦图,即是装饰,又颂扬了伏羲的业绩。大殿里面,右边有个浑身有鳞,长着翅膀的龙马,是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物。它本是龙,但有个马达形状,从黄河中走来,鳞片下藏着图,就是藻井上画着的河图,也就是八卦。左边呢,还有一对叠在一起的磨盘,上面刻画着河图洛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伏羲时代,天降洪水,人类大部分都被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看,另一个版本吧)幸免遇难。为了使人类得以繁衍,他们决定结为夫妇。但这样做不和伦常,两人很为难。最后两个人各自上了昆仑山的南北两山,背着各自所带动磨盘,一起从山顶往下滚。他们发誓:如果两石结合,就表示上天同意他们结为连理。结果大家猜怎么着?天随人愿啊。磨盘滚到山脚居然合二为一。于是二人成婚,繁衍了我们的民族。那个磨盘啊,人们都说,已成婚的人摸了,夫妻会永远和睦。大家可要抓紧机会啦。

还有很多很多的景点,等我们到了再一一介绍。忘了还有一个重要的景点,就是庙里的古树了。相传院里原有64株古柏,是按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种成的。但遗憾的是现在只剩下37棵了。这些古柏苍劲挺拔,被喻为国内罕见的古木珍品。一会啊,大家就会大饱眼福了。

总之呢,伏羲庙浓浓的人文气息,是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天水伏羲庙。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成纪、秦州,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哺育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开创了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

伏羲在我国历史上位居三皇之首,代表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伏羲时代。伏羲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尚书》和《易经》等书,都对伏羲事迹、功德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奠定了伏羲在在中国古史中的首席地位。

根据我国古史记载,伏羲又称庖牺、宓(mi)羲、炮牺等多种称呼,它们均有“伏化牺牲”的意思。因此,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伏羲是我国原始社会渔猎畜牧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有关伏羲的出生有一段非常美妙而神奇的传说。相传他的母亲华胥氏,感孕一个巨大的足迹,20xx年后在天水生下了伏羲。古人以20xx年为一纪,伏羲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感孕神话,反映了我国母系氏族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社会阶段。

相传伏羲的外表奇特,“蛇身人首”。早在40年代,闻一多先生考证,“蛇身人首”实际上是我国远古时期龙图腾的遗迹,因此伏羲是中华民族龙的祖先。考古发掘证实,天水是龙图腾的起源地,天水史前文化曾发现我国最早的人首蛇形图案,被认为是伏羲的化身。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由野蛮向文明时期过渡的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仰观天象,俯查地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创画了八卦,来教导人们趋吉避凶,表现万物的变化法则,对人类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伏羲创造了书契,取代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后来促成中国文字的产生。伏羲制定了男婚女嫁的婚姻礼制,确立了文明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基础。伏羲发明了渔猎生产工具网和罟(gu),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我国原始渔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除此之外,伏羲还用八卦易经的原理治理社会;作历度,定节气,总结了24节气;钻木取货,教民熟食改善先民们的生活质量;尝百药,制九针,创立医学;制琴瑟,作乐曲,开创了中国最古老的音乐艺术。他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多方面贡献,不愧为伟大的中华文化英雄。

根据大量的史籍文献和现代考古成果证实,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因此,天水自古以来被称为“羲皇故里”,历来是人们朝圣祭祖的圣地。明代在天水专立伏羲庙祭祀,成为展示伏羲文化的物质载体。1992年8月,视察天水期间,欣然挥毫,题写了“羲皇故里”,充分肯定了天水作为羲皇故里的历史地位。

天水伏羲庙,又称“太昊宫”,当地百姓俗称“人祖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庙内碑刻记载,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明清曾九次重修扩建,终于形成了这样一座整肃宏伟、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

欢迎来到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天水。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与陕西省接壤,为陇东南门户,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多万。天水是丝绸之路南线东段陇关道和秦陇南道的交汇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是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那么来到天水,您不能不去参观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伏羲庙。我们每个中国人一直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并为此自豪。龙,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徽标和崇高象征。要说到龙的来历,不能不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三皇是伏羲、神农、黄帝,伏羲为三皇之首,被人们奉为神话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蛇首人身,有圣德。”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关于伏羲的出生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有一次在一个叫做雷泽的地方踩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20xx年后,便生下了伏羲氏,古人以20xx年为一纪,伏羲氏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最早的感孕神话,说明在中国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现象。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伏羲庙。伏羲庙始建于明弘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490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伏羲庙原称太昊宫,俗称人宗庙,整个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大家可以看到,伏羲庙大门前有三座牌坊,呈品字形鼎立,给人一种庄严崇高的感觉。牌坊上的匾依次写的是“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开天明道”。

那么大家现在站的这个地方便是伏羲庙的前院,走过仪门我们将进入伏羲庙的中院,伏羲庙按照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形式布局建造,它坐北朝南,占地1.8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依照南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和太极殿、钟亭、鼓楼沿轴线东西相对,整个建筑群采用均衡对称的格局,总体布局沿南北中轴线纵向延伸,有主有次,前呼后应,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我们继续前行,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大殿便是先天殿了,这里是整个伏羲庙的中心,是建筑群的主体部分,在大殿两旁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柏树,这些树基本上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原来纵八行,横八列,共有64棵古柏,是按照八卦里64卦方位排植的。

现在,我们进到大殿里面看看。大家现在看到的大殿正中央神龛内的塑像就是伏羲的像,它是我国保存最大的明代塑像。伏羲身披树叶,目光炯炯。大家可以看到他手中拿有一个盘状物,那这个盘状物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先天八卦太极盘”。相传是伏羲创造绘制的,伏羲画卦的基础是以阴爻和阳爻象征阴阳,伏羲发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因素组成的,于是发明了八卦,用阴阳相互结合的八种符号:乾、坤、震、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现象,成为世界的物质基础,伏羲创造的易称为“先天易”,其图称为“先天图”,其卦称为“先天卦”。

大家现在再来看一下这匹浑身有麟,长着翅膀的马,这匹马就是龙马,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样一座雕像呢?根据古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伏羲氏受到龙马负图的启示创画了八卦。

那么伏羲是在哪里看到龙马的呢?据说龙马出于天水北道三阳川卦台山下的渭河,这里流传着伏羲画卦的神奇传说。在卦台山下,渭河中心有一块巨石,高出水面3米多,呈圆形,中空外实,形似太极。相传有一天,伏羲画卦是忽然看见从渭河北岸上的一个洞中飞出了一匹龙马,伏羲看到了龙马身上的图案,受到阴阳变化的启发,创画了八卦。

看完了龙马塑,我们再来看看神龛左侧的这两个相互叠合的石盘,这就是著名的河图洛书石盘。相传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灭绝了人类,只有善良的伏羲、女娲受到雷公的启示,钻进了一个大葫芦内才幸免于难。洪水退后,兄妹俩历经千辛万苦,承担起重建家园的神圣职责。为了繁衍后代,伏羲和女娲必须结亲,但他们是兄妹,不能结亲,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两个人约好分别面对面站在天水南北两山上,将两个石盘滚下山,如果石盘刚好重合在一起,那么就说明上天同意他们结合。结果石盘滚下来后结合在一起,人类才得以繁衍生存。这里的当地人相信已成婚的人摸一下伏羲庙中的磨盘,夫妻便会永远和睦。

为了弘扬伏羲文化这一民族文化瑰宝,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相传是龙的生日,这里会举办节庆活动“伏羲文化旅游节”,海内外华夏子孙纷纷来到天水朝圣祭祖,观光旅游。

好,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请大家自由参观。谢谢。

最新天水的导游词汇总篇四

天水伏羲庙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地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关伏羲路。一九六三年被甘肃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是关于天水伏羲庙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各位游客: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天水伏羲庙。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成纪、秦州,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哺育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开创了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

伏羲在我国历史上位居三皇之首,代表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伏羲时代。伏羲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尚书》和《易经》等书,都对伏羲事迹、功德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奠定了伏羲在在中国古史中的首席地位。

根据我国古史记载,伏羲又称庖牺、宓(mi)羲、炮牺等多种称呼,它们均有“伏化牺牲”的意思。因此,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伏羲是我国原始社会渔猎畜牧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有关伏羲的出生有一段非常美妙而神奇的传说。相传他的母亲华胥氏,感孕一个巨大的足迹,2019年后在天水生下了伏羲。古人以2019年为一纪,伏羲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感孕神话,反映了我国母系氏族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社会阶段。

相传伏羲的外表奇特,“蛇身人首”。早在40年代,闻一多先生考证,“蛇身人首”实际上是我国远古时期龙图腾的遗迹,因此伏羲是中华民族龙的祖先。考古发掘证实,天水是龙图腾的起源地,天水史前文化曾发现我国最早的人首蛇形图案,被认为是伏羲的化身。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由野蛮向文明时期过渡的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仰观天象,俯查地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创画了八卦,来教导人们趋吉避凶,表现万物的变化法则,对人类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伏羲创造了书契,取代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后来促成中国文字的产生。伏羲制定了男婚女嫁的婚姻礼制,确立了文明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基础。伏羲发明了渔猎生产工具网和罟(gu),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我国原始渔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除此之外,伏羲还用八卦易经的原理治理社会;作历度,定节气,总结了24节气;钻木取货,教民熟食改善先民们的生活质量;尝百药,制九针,创立医学;制琴瑟,作乐曲,开创了中国最古老的音乐艺术。他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多方面贡献,不愧为伟大的中华文化英雄。

根据大量的史籍文献和现*考古成果证实,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因此,天水自古以来被称为“羲皇故里”,历来是人们朝圣祭祖的圣地。明代在天水专立伏羲庙祭祀,成为展示伏羲文化的物质载体。1992年8月,江视察天水期间,欣然挥毫,题写了“羲皇故里”,充分肯定了天水作为羲皇故里的历史地位。

天水伏羲庙,又称“太昊宫”,当地百姓俗称“人祖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庙内碑刻记载,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明清曾九次重修扩建,终于形成了这样一座整肃宏伟、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

自1988年开始,天水市政府每年在伏羲诞辰日农历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举办规模盛大的公祭典礼,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拜祭。

伏羲,炎黄儿女共同敬卯的仙祖,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先明,正是由于耸开天名道,诏起文明,才有了我们这个在世界文明史山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伏羲庙,又名太吴官,俗称人宗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气势最雄伟,保存最完整地伏羲氏礼祭祀庙宇。1963年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地重要地点。走进伏羲庙,但见庭院疏阔,古树森森,相传院内原有64株古柏,是按照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种成,遗憾的是现在只剩37 棵,这些古柏苍劲挺拨,冠盖参天,自然得到园林专家的称赞,喻为国内罕见的古木殂品,明静清雅的环境衬抚出伏羲庙的周易,堪称一部世界性经著作,它不仅对哲学、宗教、军事学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对数学、物理、天文、地理遗传不科领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近代和现代一些重要科学技术的进展,都与周易的思想有着密切关系,正是由于伏羲以上古文明的伟大贡献,所以我国祭祀伏羲之礼世代绵延,经久不衰,每年春秋两次,每年正月十六为伏羲诞辰,实为春祭,农历七月十九,为伏羲祭日,举行秋祭,昔皇故里天水对这位人文使祖的祭祀更加重视,每年春秋二季都在伏羲庙隆重举行,在这里多次举办伏羲文化节,吸引海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旅游观光,寻幽访古,唱着我的中国人,迎着月是故乡明怀着浓浓的乡情,与深深的敬意,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侨居异国的炎黄子孙一批批越过万水千山,轻轻地步入伏羲庙寻根祭庙,显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华夏儿女中产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欢迎来到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天水。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与陕西省接壤,为陇东南门户,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多万。天水是丝绸之路南线东段陇关道和秦陇南道的交汇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是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那么来到天水,您不能不去参观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伏羲庙。我们每个中国人一直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并为此自豪。龙,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徽标和崇高象征。要说到龙的来历,不能不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三皇是伏羲、神农、黄帝,伏羲为三皇之首,被人们奉为神话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蛇首人身,有圣德。”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关于伏羲的出生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有一次在一个叫做雷泽的地方踩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2019年后,便生下了伏羲氏,古人以2019年为一纪,伏羲氏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最早的感孕神话,说明在中国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现象。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伏羲庙。伏羲庙始建于明弘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490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伏羲庙原称太昊宫,俗称人宗庙,整个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大家可以看到,伏羲庙大门前有三座牌坊,呈品字形鼎立,给人一种庄严崇高的感觉。牌坊上的匾依次写的是“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开天明道”。

那么大家现在站的这个地方便是伏羲庙的前院,走过仪门我们将进入伏羲庙的中院,伏羲庙按照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形式布局建造,它坐北朝南,占地1.8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依照南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和太极殿、钟亭、鼓楼沿轴线东西相对,整个建筑群采用均衡对称的格局,总体布局沿南北中轴线纵向延伸,有主有次,前呼后应,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我们继续前行,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大殿便是先天殿了,这里是整个伏羲庙的中心,是建筑群的主体部分,在大殿两旁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柏树,这些树基本上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原来纵八行,横八列,共有64棵古柏,是按照八卦里64卦方位排植的。

现在,我们进到大殿里面看看。大家现在看到的大殿正中央神龛内的塑像就是伏羲的像,它是我国保存最大的明代塑像。伏羲身披树叶,目光炯炯。大家可以看到他手中拿有一个盘状物,那这个盘状物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先天八卦太极盘”。相传是伏羲创造绘制的,伏羲画卦的基础是以阴爻和阳爻象征阴阳,伏羲发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因素组成的,于是发明了八卦,用阴阳相互结合的八种符号:乾、坤、震、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现象,成为世界的物质基础,伏羲创造的易称为“先天易”,其图称为“先天图”,其卦称为“先天卦”。

大家现在再来看一下这匹浑身有麟,长着翅膀的马,这匹马就是龙马,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样一座雕像呢?根据古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伏羲氏受到龙马负图的启示创画了八卦。

那么伏羲是在哪里看到龙马的呢?据说龙马出于天水北道三阳川卦台山下的渭河,这里流传着伏羲画卦的神奇传说。在卦台山下,渭河中心有一块巨石,高出水面3米多,呈圆形,中空外实,形似太极。相传有一天,伏羲画卦是忽然看见从渭河北岸上的一个洞中飞出了一匹龙马,伏羲看到了龙马身上的图案,受到阴阳变化的启发,创画了八卦。

看完了龙马塑,我们再来看看神龛左侧的这两个相互叠合的石盘,这就是著名的河图洛书石盘。相传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灭绝了人类,只有善良的伏羲、女娲受到雷公的启示,钻进了一个大葫芦内才幸免于难。洪水退后,兄妹俩历经千辛万苦,承担起重建家园的神圣职责。为了繁衍后代,伏羲和女娲必须结亲,但他们是兄妹,不能结亲,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两个人约好分别面对面站在天水南北两山上,将两个石盘滚下山,如果石盘刚好重合在一起,那么就说明上天同意他们结合。结果石盘滚下来后结合在一起,人类才得以繁衍生存。这里的当地人相信已成婚的人摸一下伏羲庙中的磨盘,夫妻便会永远和睦。

为了弘扬伏羲文化这一民族文化瑰宝,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相传是龙的生日,这里会举办节庆活动“伏羲文化旅游节”,海内外华夏子孙纷纷来到天水朝圣祭祖,观光旅游。

好,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请大家自由参观。谢谢。

最新天水的导游词汇总篇五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甘肃天水旅游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天水是丝路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于此;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氏族在此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新陶文明;秦代先祖非子因在此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赢 ”,封地为秦,成为秦国的开业基地,遂有“秦州”之称;汉武帝始建天水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天水著名的旅游景点以麦积山、仙人崖、伏羲庙、玉泉观、卦台山、礼县祁山堡、甘谷大像山、武山水帘洞、秦安大地湾为主,资源文化品味高,观赏性强。天水旅游接待设施已配套成龙,初具规模。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70万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天水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享有羲皇故里、轩辕故里的荣誉,羲皇始创八卦,天水被誉为“易学之都”。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易学等博大精深。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296处,境内文化古迹甚多,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号称“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中国县制初始地,有华夏第一县的美誉。天水八千年的历史文化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序曲,古城天水誉为“历史古都”,全球华人祭祖圣地。

天水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天水正好在祖国的几何中心,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天水市居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中间。交通及区位优势天水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带和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的中点,陇海铁路穿越全境,天水南站(徐兰高铁)正在规划。g30连霍高速在20xx年在天水地区全线通车,g7011十天高速列入规划,g310国道、g316国道横贯东西,五条省道辐射南北,是西陇海线经济带甘肃段的东部起点、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素有“陇上江南”的美称。20xx年,全市货运量占全省总量的25%,客运量占全省总量的30%;1998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省各市地州始终列第二位,年均增长8.9%,对周边地区有一定的辐射力、带动力,区位优势明显。

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20xx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形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有利于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有利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页,当前第112

最新天水的导游词汇总篇六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境内文化古迹甚多,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处,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雕梁画栋,古柏森森。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荟萃了从公元4世纪末到20世纪,约1600年间的7730余尊塑像,并与大像山、水帘洞、拉梢寺、木梯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艺术走廊”。同时,环绕麦积山方圆数十里分布的植物园、仙人崖、石门、净土寺、曲溪和街子温泉度假村,共同组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与自然秀色交相辉映,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人。

天水市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适宜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长,为全国十大苹果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26.2%,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之一。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35种,其中金属矿15种,非金属矿20种。天水不仅有昔日辉煌,改革开放的春风更使勤劳勇敢的天水人民焕发出无限的改革热潮和发展活力。今日的农业以实施种、养、加“六个百万工程”为突破口,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林果、畜牧、蔬菜、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天水是全国著名的五大电器工业基地之一,目前已形成了机械、轻纺、电子三大行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一座西北电器城正在崛起,名牌战略格局正在形成,工业结构高速发展和产品的进一步升级换代正在实施;五横三纵省道国道及市区环形交通的贯通,天兰、陇海铁路复线的筹建,通讯网、电力网的扩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对外交流融合日益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使天水这片古老的黄土地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化。全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今天的天水,先后被列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重点城市、科教兴市重点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全省双拥模范城。

天水古称成纪,因相传华夏始祖伏羲氏就诞生于此,所以又有“羲皇故里”之称。天水市历史悠久,历代人文荟萃,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几乎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天水伏羲庙、卦台山,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朝宗拜祖的场所;武山水帘洞,洞内楼台、泉石、雕塑、画像一应俱全;甘谷大象山,拔地而起,巍峨壮观,山上有安详、宁静的大象山大佛;与麦积山毗邻的仙人崖,群峰对峙,是一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游览胜地……还有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的麦积山石窟,以精美的泥塑艺术,险峻的洞窟著称于世。

天水是甘肃少有的山青水绿的地方,由麦积山石窟和小陇山植物园、仙人崖、石门与曲溪等景点组成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风景名胜区,区内重峦叠翠、山环水绕,兼具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北国山川的雄奇,是理想的旅游胜地。

最新天水的导游词汇总篇七

我爱家乡的南郭寺。

我爱南郭寺的山。它虽然没有华山的险峻,没有黄山的奇特,没有乐山的壮观,但它却是那样的温和柔美。南郭寺的山不是孤峰独起,盛气凌人。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给南郭寺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更爱南郭寺那甘甜可口的泉水。经过这里,我总要尝一口,那滋润的味道,真是沁人心脾!曾经杜甫来喝过这里的泉水,并作诗吟道“山头南郭寺,北号水流泉”。

带着北流泉的甘甜余味,在给大家介绍一下早晨的南郭寺吧!早晨的南郭寺是无暇的,山头还覆盖着一层朦胧的薄雾,真是“雾锁山头山锁雾”。早起的老人已经在南郭寺的山上开始晨练,他们的这种不服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南郭寺还有“第一山”的美称。据说,“第”字把草头去了写是为了更加体现出南郭寺的美丽,而“山”这个字要用五个笔画写,代表五岳。

南郭寺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慢慢游赏。

最新天水的导游词汇总篇八

千百年来呢,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并为此自豪,龙俨然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徽标和崇高象征。要说起龙的来历呢,不得不提到就是三皇五帝了,三皇是指伏羲、神农、黄帝;伏羲为三皇之首,所以也被称为“太昊”。史书记载,伏羲之母华胥氏在雷泽踩了巨人的脚印,于是怀孕生下了伏羲,听起来很可笑,但是古代人真的很相信这些都哦!伏羲“人首蛇身,有圣德”蛇身即龙身。民间传说啊,伏羲和女网都是人首蛇身,结成夫妻,繁衍后代。于是有了我们这群黄皮肤黑头发的龙的传人。所以说呢,伏羲氏我们民族的始祖。说对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就是伏羲庙,我们,就当是寻根祭祖来了。

伏羲庙,原来被叫做“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创建于元至正七年,也就是公元1347年,现在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庙宇坐北朝南,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等10座古建筑,以及朝房、碑廊、展览厅等6座新建筑,现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庙宇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轴线,主体建筑前后排列在主轴线上,布局相当严谨规则。

大门前的这座“开天明道”牌坊,是明嘉靖二年,也就是公元1520xx年建造的。当初匾额上本来是“太昊宫”三个字,后来遗失了。到了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西宁道杨应琚进京觐见后返回路过天水,天水知州李鋐请他书写“开天明道”匾额,补了空缺,这块牌坊檐楼三架庑殿顶,依旧保持着明代的风格。牌坊下各立一石,刻有铭文,告诫过往行人:骑马者下马,乘轿者下轿,以表示对伏羲的尊敬。一会路过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虔诚哦。

大门又称门坊,现在有5间,上面“与天地准”的匾额,是明代甘肃著名学者胡缵宗的手笔。门柱上还有副对联,现在呢,保密,一会啊,要考考大家谁理解的最好。

重头戏来了。伏羲庙的主体在中院。中院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主体建筑就是庄严雄伟的先天殿了。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通高26、7米,纵深13、5米,面宽7间,通长26、7米。这里可是供奉伏羲的地方哦。先天殿里的伏羲泥塑彩绘像,浓眉长胡子,树叶为衣,手托八卦,赤膊跃足,俨然原始部族首领的形象,可是他的神情聪慧凝重,目光如炬,灵气逼人,又名副其实的“开天明道”“人文始祖”的化身。这个塑像是全国最大也是最精彩的。大殿雄踞在宽阔的露台之上,庄严雄伟,重檐歇山大顶,龙吻屋脊。上有雕花天公宝刹,显得高贵典雅,气度非凡。虽几经重修,却依旧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大殿顶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配合装饰,井口天花是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图,正中的藻井绘画着河图和伏羲先天八卦图,即是装饰,又颂扬了伏羲的业绩。大殿里面,右边有个浑身有鳞,长着翅膀的龙马,是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物。它本是龙,但有个马达形状,从黄河中走来,鳞片下藏着图,就是藻井上画着的河图,也就是八卦。左边呢,还有一对叠在一起的磨盘,上面刻画着河图洛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伏羲时代,天降洪水,人类大部分都被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看,另一个版本吧)幸免遇难。为了使人类得以繁衍,他们决定结为夫妇。但这样做不和伦常,两人很为难。最后两个人各自上了昆仑山的南北两山,背着各自所带动磨盘,一起从山顶往下滚。他们发誓:如果两石结合,就表示上天同意他们结为连理。结果大家猜怎么着?天随人愿啊。磨盘滚到山脚居然合二为一。于是二人成婚,繁衍了我们的民族。那个磨盘啊,人们都说,已成婚的人摸了,夫妻会永远和睦。大家可要抓紧机会啦。

还有很多很多的景点,等我们到了再一一介绍。忘了还有一个重要的景点,就是庙里的古树了。相传院里原有64株古柏,是按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种成的。但遗憾的是现在只剩下37棵了。这些古柏苍劲挺拔,被喻为国内罕见的古木珍品。一会啊,大家就会大饱眼福了。

总之呢,伏羲庙浓浓的人文气息,是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