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及读后感(优质18篇)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及读后感(优质18篇)

ID:6933986

时间:2023-11-28 12:04:16

上传者:琴心月

读后感是我们与作者对话的一种方式,通过它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读后感作品。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与感悟

这是一本关于读书的书,作者[日]奥野宣之,行文上和众多看过的日本书类似,都是主题比较专一的,篇幅不大,语言语气也比较类似。书的副标题为“超实用笔记读书法”,笔记本贯穿了整本书。书看多了,对书的整理就是一门学问了,而笔记本作为读书的证据,可以记录购书清单、摘抄、读书笔记、感想,还可以粘贴一些从报纸、书本、杂志中撕下来的内容。一支笔、一本笔记本,就是读书的最好伴侣。

书中强调了记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以写读书笔记为前提来读书,这种方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你以写读书笔记为前提来读书,读书的时候就会着重找寻要写下来的重点内容,就会不自觉的思考书中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内容。读书笔记,整理了自己的想法。另外,不光是写自己的读书笔记,还要看别人的书评,每个人看书的角度不同,自然产生不同的观点,看别人的书评,自然多了份不同的读书体验。

书中还有个和之前李敖(如果你想让弄懂一件东西,就围绕这个东西写一本书)观点一致的看法:人并不是因为无所不能而去发表演讲或出书,而是通过演讲和出书让自己达到了新高度。

总而言之,理是那个理没有错,知行合一,贵在坚持。

作者:sk·tj。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字

在此之间先说明一下,这一次打开赞赏只是用于测试。本人之前一直开启的是学渣模式,无奈于今日大好社会有心上进无力使劲,又不甘下半生苦力度日。遂在茫茫资源中不断找寻求生之路,后遇多名引路人,大彻大悟后站在新世界的大门口开启此公众号,与众人分享点点滴滴心路历程,若有幸让哪位朋友也顿悟了,实乃鄙人之荣幸啊。哈哈哈,不吹牛了,开始正文。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籍作家奥野宣之,张晶晶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当当网做活动时购得。

的话,这只会让你交了智商税。让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有扎实的收获,等到达这个目标之后再求追求速度也不迟。

3、读书要动笔,要写读书笔记。把读到的信息以准确的形式转变成你思想中的一部分。不用过分强迫自己,按照习惯的节奏来读书,一步一步地让你“与书共读”的关系更加亲密,做到这一点,你只需要一本随处可见的笔记本。

4、思考让人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此时此刻想到的新点子,下一秒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记录,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经闪现的想法了。但只要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保存在纸上,就等于把迷雾装进塑料袋紧紧扎好。将这些新鲜的想法打包以后,再过多久都不会轻易遗忘。把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考书面化,让灵感脱离之前的抽象状态,会更容易将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灵感用作创意材料,想用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写文章、制作企划书或者整理提案的时候,可以翻开笔记找到曾经记下的书籍、文章和自己当时的视角、思考,让这些内容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些时候,这些内容甚至是醍醐灌顶的灵药。这本笔记不只是为你提供便利,还能让过去的读书体验更有意义,让读书生活更加快乐。

5、养成习惯。就像坚持睡前刷牙的习惯,哪天突然睡前没有刷牙会觉得非常难受。

6、信息一元化。把所有的信息都记录在一本笔记本上。标记好日期、灵活运用便签和电子化,可以非常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7、在平时要积累书单,充实书单内容。在需要时进行主体阅读,并指名购买需要的书籍。这样不会被书店各种畅销书的标语给迷惑,买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书。

8、把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这也是我开设这个公众号的目的,同时也让我自己得到更好的提升。这点可以设想一下自己教别人某项知识或者技能的时候,自己大脑里的思维状态,同平时相比是非常高效的。

总体来说这本书属于比较简单易懂的书籍,书中值得思考的东西并不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使用。方法技巧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小技巧就可以改变你学习的效率甚至心态。值得大家有时间去图书馆或者线上阅读,不建议购买纸质书。但书的最后有19个读书小技巧和26款好用的文具,因为大多都很简单实用,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小学生如何有效阅读

读书,读书,是不是读完了一本书就叫读书?还是读了很多本书过了一两天却忘得一干二净也叫读书?学了后面忘记前面,这样的读书方式岂不是白费功夫?于是本书诞生了,它教我们如何读好一本书,关键就是要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有什么作用呢?

读书笔记帮助我们了解这本书讲了哪些内容,它记录下我们所喜欢的内容,并且还可以记录下我们当时的读书随想。更为重要的是,一本好的读书笔记可以让我们隔着时空与作者进行对话,升华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

一是介绍了写好读书笔记的方法。首先我们应该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以及两种不同颜色的水笔。刚开始写一本书的读书笔记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写一下这几项内容:“【1】171221/读书笔记/《书名》/作者姓名和国籍/出版社”,【1】代表读书笔记本的序列号,171221代表年月日。我们可以在读书笔记本的首页写下这些内容,并且把它录入到我们的手机或者是电脑里面,在若干年之后,我们仍然能根据书名或者作者名来查找我们的读书笔记本。

二是学会“通读、重读和标记”。在通读这本书的时候,要用笔分不同的情况进行标记,一般重要的部分画横线,特别重要的部分画波浪线,关键词用方框圈起来。当我们通读了一遍之后,在进行重读的时候,我们可以针对标记的地方进行第二次阅读,如果还觉得很重要,我们可以对该部分的内容所在的页码处进行折角。在重读一次之后,我们第三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拿出我们的笔记本,把非常重要的内容给它摘抄到笔记本上面,并且写上自己的评论与感想。

三是积极地、定期地重读读书笔记。针对我们所做的读书笔记,我们可以选择在一周读两次,或者是每三天读一次,进行重温,巩固自己的记忆。对于已经做好了的读书笔记,我们可以将它进行数字化、电子化,将它用表格的方式储存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上,以便于我们在若干年之后进行检索。书中还指出,我们可以“在博客上写书评”,运用读书笔记解决我们的烦恼。

四是坚持写我们的读书笔记。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不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反而会为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当我们做好了读书笔记之后,我们在若干年之后便不会在为了苦苦思寻曾经读过的书中的内容,以及到处寻找这本书在哪里。此外,我们所做的读书笔记并不仅仅是要把很重要的内容给写下来,也可以写一些我们所喜欢的内容。要让读书笔记成为我们阅读的另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是一种对我们在阅读时的快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它会随着时间的愈久而而成为我们永久幸福的源泉。

一本好的读书笔记,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重温一本好书的内容,而且还能够经历住时间的考验,在十几年或者是几十年之后仍然能够架起我们与这本好书之间的桥梁。如果你想和书成为永远的好朋友,那么就请你赶快拿起你的笔做好了读书笔记吧。

本文作者:贰h(公众号:彭坤荣的每日书评)。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籍作家奥野宣之,张晶晶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当当网做活动时购得。

的话,这只会让你交了智商税。让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有扎实的收获,等到达这个目标之后再求追求速度也不迟。

3、读书要动笔,要写读书笔记。把读到的信息以准确的形式转变成你思想中的一部分。不用过分强迫自己,按照习惯的节奏来读书,一步一步地让你“与书共读”的关系更加亲密,做到这一点,你只需要一本随处可见的笔记本。

4、思考让人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此时此刻想到的新点子,下一秒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记录,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经闪现的想法了。但只要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保存在纸上,就等于把迷雾装进塑料袋紧紧扎好。将这些新鲜的想法打包以后,再过多久都不会轻易遗忘。把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考书面化,让灵感脱离之前的抽象状态,会更容易将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灵感用作创意材料,想用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写文章、制作企划书或者整理提案的时候,可以翻开笔记找到曾经记下的书籍、文章和自己当时的视角、思考,让这些内容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些时候,这些内容甚至是醍醐灌顶的灵药。这本笔记不只是为你提供便利,还能让过去的读书体验更有意义,让读书生活更加快乐。

5、养成习惯。就像坚持睡前刷牙的习惯,哪天突然睡前没有刷牙会觉得非常难受。

6、信息一元化。把所有的信息都记录在一本笔记本上。标记好日期、灵活运用便签和电子化,可以非常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7、在平时要积累书单,充实书单内容。在需要时进行主体阅读,并指名购买需要的书籍。这样不会被书店各种畅销书的标语给迷惑,买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书。

8、把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这也是我开设这个公众号的目的,同时也让我自己得到更好的提升。这点可以设想一下自己教别人某项知识或者技能的时候,自己大脑里的思维状态,同平时相比是非常高效的。

总体来说这本书属于比较简单易懂的书籍,书中值得思考的东西并不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使用。方法技巧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小技巧就可以改变你学习的效率甚至心态。值得大家有时间去图书馆或者线上阅读,不建议购买纸质书。但书的最后有19个读书小技巧和26款好用的文具,因为大多都很简单实用,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日本人写的书,区别于那本经典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超实用读书笔记法”,但我觉得对我的影响是如何用笔记来读书。刚拿到和读了前小半部分的时候特别兴奋,觉得特别有共鸣,但是越往后,进行了快速地翻阅,因为有些方法对于目前的我来说暂时不会采用。这也是此书所提倡的,带着思考去读书。

书的架构是比较清晰的,从笔记管理读书生活谈起,作者使用的读书笔记本是随身携带的,包括随想笔记、购书清单、报道的简报、读书笔记等都在里面。他的笔记本是一元化的:可以书写任何内容,按时间顺序书写,附上日期,灵活运用速记,粘贴书报剪贴。作者使用读书笔记有5个步骤:1.选书-列出购书清单;2.购书-指明购买;3.读书-做记号;4.记录-写笔记;5.活用-用检索标签。

关于制作购书清单,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两种渠道: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我的理解是主动声呐是自己根据需求主动列清单,比如看了某部电影对某一个主题感兴趣了,或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列了演讲或沟通等清单;被动声呐是指一些传媒所推荐的,自己又比较感兴趣,就可以收纳在自己的清单里,还有比如我们读书群里小伙伴读的书,也可以成为你的被动声呐之一。这里,还有一个概念比较有意思:“枢纽书”,我的理解是通过一本书所展开的一系列书单,比如这本书的后面有一系列的推荐书籍,但这本书就是“枢纽书”。读书清单可以包含书名、作者、出版社和备注。我现在经常是,无论哪里看到一本书名(书中、微信、新闻、杂志、聊天提及等等),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现在豆瓣查一下看简介,然后加入京东购物车,哪天凑够几本就一起买,或者等下次再看看是不是有必要买,防止当时脑子发热买了不看。

接着,本书的重中之重,就是读书笔记部分。一开局,就提到了读书笔记要坚持记,这样才能看到效果和有所收获。同时提到,读书笔记改变读书方法,在读书的时候,就想着以输出为思想前提,就会有意识去思考。再者,读书笔记可以从一句话开始,哪怕就是一句摘抄一句感悟也是有效果的。

作者分享的读书方法有三个步骤:1.通读,把有价值的一页折角;2.重读,把折角的重读,如果再觉得好就把那一角再起来;3.标记,把重读部分有价值的,再重读,有价值的做标记。标记也有三种方法:普通直线,波浪线,圆圈。

作者最推荐的读书笔记的方法是“葱鲔火锅式”(将摘抄和评论并存):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对自己来说重要的部分进行摘抄(促进记忆、加深理解、找到真正让自己心动的部分,不仅仅摘抄而是融入和纪录自身感受和理解的东西),写自己的感悟和评论(记下当下的想法是最重要的,同时这也是原创思考的源泉,书写有利于整理自己的想法)。

还有一种是剪报式读书笔记,可以粘贴书腰、信息卡片、书签和其他比如书广告等。还可以复印粘贴书的内容放在笔记里。(小学、初中试过,个人不喜欢)。

接下来的一部分是比较特别的“重读笔记”部分,可以通过固定场景(比如在家)和固定频次(一周一次或三天一次)来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重读笔记可以简单回忆,也可以回忆更多,再去翻更多书中重点段落。在主题阅读的读书笔记方面,可以分别写下三本书的要点和感想,和三本书中对于主题的思考。最后,在重读笔记方面,自己将要做和收益最大的一个点是制作检索标签来快速找到目标,自己知识原材料的整理和分类,按照自己的逻辑建立管理体系(不复述作者的方法),这样有利于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

最后一部分,作者描述了读书体验充实的19个技巧。摘取了部分:不依赖网络(我觉得网络也没什么毛病啊),多用参考书;多读百科全书;通过订阅让阅读成为意想不到;淘旧书;由浅入深读懂难懂的书(比如从名著的漫画读起);把要读的书中书桌旁堆成山(已经在做了,把每月要读的书就放在桌上);名著放枕边;同时读三本书,进行切换(当然曾国藩说:读书不二。认为只有专一到底的人,才真正能达到博学之境。我现在也是坚持读书不二,不然感觉没有一本书能真正好好看完,并深入思考);家里每个角落放满书;把书的外封去掉读;杂志边读边撕(这个慎重,个人觉得多几页书带着没毛病啊);名言要贴在显眼处;读手感从摘抄开始;书架是读书生活的基地(能有一面墙当书架那真是极好的)。

总之,读书是一件很个性化的事,方法和工具也是一样,适合自己的最重要。但读任何书,任何形式的读书,都应该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看一遍就完事,这样才能真正让读书有所收获。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在读完一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之后,奥野宣之建议做以下三件事:

1.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别人的书评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新的观察角度。

2.对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主题,要选择三本书来读,整理归纳三本书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观点,防止偏听偏信,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3.对笔记做好索引,方便日后查找翻阅。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关于读书的书,作者[日]奥野宣之,行文上和众多看过的日本书类似,都是主题比较专一的,篇幅不大,语言语气也比较类似。书的副标题为“超实用笔记读书法”,笔记本贯穿了整本书。书看多了,对书的整理就是一门学问了,而笔记本作为读书的证据,可以记录购书清单、摘抄、读书笔记、感想,还可以粘贴一些从报纸、书本、杂志中撕下来的内容。一支笔、一本笔记本,就是读书的最好伴侣。

书中强调了记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以写读书笔记为前提来读书,这种方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你以写读书笔记为前提来读书,读书的时候就会着重找寻要写下来的重点内容,公文素材库就会不自觉的思考书中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内容。读书笔记,整理了自己的想法。另外,不光是写自己的读书笔记,还要看别人的书评,每个人看书的角度不同,自然产生不同的观点,看别人的书评,自然多了份不同的读书体验。

书中还有个和之前李敖(如果你想让弄懂一件东西,就围绕这个东西写一本书)观点一致的看法:人并不是因为无所不能而去发表演讲或出书,而是通过演讲和出书让自己达到了新高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读此书的目的:

自己读书的效率比较低,对于大部分书籍,虽然读过了,但是大部分也都忘记了。想通过方法提高自己阅读的效率以及阅读的效果。

通过这本书,了解读书的方法,看看书中所说的对于自己想解决的几个问题是否有效果。

阅读的目的:为获取资讯而阅读以及为提高理解阅读。

少部分人会提高自己的能力,会阅读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比如物理,计算机,文学写作方面的文章或者书籍,这部分阅读以提高理解为主要目的()。

两者可能会有交叉,并不是绝对的,比如看报纸获取资讯,但是如果这些资讯能够触发对整体事件的分析和讨论,达到提高对资讯背后发生的原因的概括和分析,也算是为提高理解而阅读。

这个自身经历比较深的时候就是读历史,小学和初中的时候读中国历史,就是了解中国历史各个年代发生的事情,这个主要是获得资讯,知道发生了那些事情,现在读历史,不仅关注这个事件本身,但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发生这些事件的原因和本质是什么。这样阅读的目的就不一样了。

阅读的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一本书大体讲解的是什么内容。对于一本书,我们不是直接看内容,然后从开始仔细的阅读下去,而是先要知道本书大体讲的内容,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了解书的骨架。最简单的就是步骤是先系统性的略读:先看书的介绍,序言,目录,索引,书的评价等,然后是浅读,抽取开头或者重要的章节快速阅读一些大体的内容。

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内理解整本书的内容。强调仔细。

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是对于所有相关主题书籍的比较,了解哪些内容是这本书强调的,那些内容是本书没有覆盖到的。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内容来源可以是广告、书籍、电视、他人推荐等。然后进行网络检索,找出相关书籍。由于相关书籍可能很多,所以还需要通过查看书评等方式进行筛选,找出真正有价值的目标书记。

最后将书名、作者、出版社写在购书清单上,就可以去书店购买了。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及感悟字

书籍选择。只选好书,只读好书。作者说这虽然不太现实,但只要张弛有度地贯彻“好书仔细研读,其他书就粗度略读”也是可行的。作者读书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如果要想让读书更好的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那么在前面的选书、购书阶段就不能马虎,个人觉得选书购书类似于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用心选择入口食物对健康也是至关重要。

用输出倒逼输入。“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忘记了是哪个大法官说过“有多少写作就会有多少思考”,当你存在输出的目的,自然而然你会用输入补足你的知识储备。试一试,你会体会到“不再是因为读了书而写读书笔记,而是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

读书的重点。读书的重点在于“自己认为哪些内容重要,并将其彻底消化”,简而言之,就是“彻底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个人最近几年感触也是越来越明显,所以从最开始我的年初计划涉及很多方面到现在精简到几条。多花时间常常思考“什么对自己最重要”,大量的时间往上面投入(用结果检验),这也是我接下来要做的功课。

·

就像我之前受很多公众号鸡血般的宣传的影响,决定每天更新自己的公众号一样,但每日更新我实在做不好(能力有限),一方面给自己徒增压力,另一方面也让公众号沦为个人顾影自怜日记本。让自己表演,让看客无聊。不为坚持而坚持,只为价值而坚持。

贵在日日坚持。地铁上、打车时,只要你想,时间就会有很多,相对很多。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20xx已过去半年,年初计划,有的实现了,有的没实现,喜忧参半。

“曾经吹过的牛皮,如今都成了现实”,一位朋友说这句话时满脸掩饰不住的惬意与骄傲。虽然白手起家、身价过亿并非人人都能企及,但牛皮实现后由内而外的愉悦体验让人心生向往。

关于读书,自己曾经吹过的牛皮是“两年一百本书”。在吹过牛皮之后的两个月,发现进度异常缓慢,不禁焦虑起来。人总是试图寻求舒适,试图寻找捷径来解决问题,甚至试图一劳永逸。愚笨如我,也曾试图寻找捷径来读书。

微信公众号断更期间,也进行了“读书”,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听书。在“路上读书”买了100多本书,准备大干一场。之所以把“读书”换成了“听书”,一来是因为今年特别忙,二来是集体体检时发现视力下降,医生建议配一副近视眼镜。虽然没配镜,但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减少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尽量保持现有视力水平。于是,手机上电子书数量减少了,看书的数量减少了,甚至连带着看纸质书的数量也少了。

听书好处多多,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迅速涉猎大量书籍,而且不用费眼看。在微信号断更的这段时间,一共听了四十多本书。书目的数量几乎相当于原计划一年的读书数量,数据看起来赏心悦目,听书的时候也听得全情投入。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发现,虽然听过那么多书,脑中留下的记忆却甚少,那些听过的书就像父母的大部分唠叨,从左耳朵进从右耳朵出了。

读书比听书进度慢很多,若读后再写读书笔记的话用时更长。但读书的一大好处是记忆深刻,而做过读书笔记的书更是多年不忘。做人要“老实巴交”,读书更是要“老实巴交”。于是乎,关于读书,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这是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开通后写的第一篇文章,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原因是想借助这个平台记录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每日感恩日记(三件事),以便日后供自己回顾。

读书笔记的写作模式应该会遵循这样一个过程:

(职业、技能、工具类书籍)提出问题–挑选书目–阅读笔记–付诸实践–总结。

(文学类书籍)选择感兴趣的书目–阅读–写读后感–转述或复述给身边的人听。

至于感恩日记,发现每天打开公众号记录好像笔记麻烦,故而通过手机日历记载,到周末统一上传本周的感恩日记集。

9月份读完了第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读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一些高效的阅读方法,纠正自己错误的阅读习惯。具体的说,在阅读本书之前,关于阅读方面,有一些困惑和难题。如下:

1、看过的书常常合起书本就忘了内容。

2、即便记得内容,想要复述却很艰难,无法向身边的人分享。

3、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但是好像效果不怎么好。

4、读书的时候不够专注,无法维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力。

带着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我找到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期望书中能帮我找到答案。以下是我用百度脑图做的思维导图笔记。

不知道图片清晰不,百度脑图是经常用,但是第一次保存为图片上传到别的平台上来。这本书读了两遍,总共花了5个多小时,第一遍扫读花了1个半小时左右,第二遍精读花了3个多小时。阅读过程中的笔记都记载在微信读书app上,共21条笔记34处划线。

几年前读过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次听到主题阅读这个概念,学得之后爱上了这种阅读方法,常常喜欢就同一主题甚至同一题材同一作者阅读相关的一系列书。主题阅读是阅读方法里难度最大耗时最长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但是现在要兼顾工作、家庭和休闲,不同于当年上学时一样有大把的光阴用来消遣,所以才又买了这本介绍阅读方法的书籍看看。

这本书针对阅读方法做了很全面的介绍,语言很平实但很有力道,不仅很详细的介绍了几个不同层次的阅读方法,而且开篇就从读书的根本意义出发引导读者要发自内心的正视读书的意义,重技巧更重态度。用主食、美食、果蔬和零食对书本进行分类,比喻非常贴切!读书笔记。第二篇介绍阅读的各种层次,主要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几种阅读层次也是许多名人推崇的,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第三章是关于速读的介绍和相关的训练方法。第四章介绍的是精读法,包括如何写读书笔记、如何反复阅读、如何复述和评论一本书。第五章主要是介绍主题阅读,第六章介绍了读和写的关系,第七章介绍的是读书的实践意义,最后一章则介绍了与读书有关的买书、借书、整理书架、结交书友还有阅读的三条道路。还有就是后记中有一段作者描述的关于阅读一本书的经过的文字,写得很优美,一不小心就把它背下来了哈哈。看得出来作者文字功力很深厚,只是写这样一本工具书尽量当然得保持严肃负责的文风了。

全书虽然介绍的很详细,但是看过之后感觉全书结构上有些逻辑不通,比如第二章介绍各层次的阅读方法时末尾两节突然开始介绍主食类的主题阅读法和美食类书籍的分析阅读法,然后第四、五章又分别介绍了这两种阅读方法,让人读的有点云里雾里。到第六章关于读写关系的描写时又突然开始介绍不同作品的阅读方法和如何学以致用,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些问题出现在我阅读过程中和读完全书做思维导图的时候。不过作者一直都在告诫读者:尽信书不如无书,求同存异和而不同,阅读的目的不是一味接受作者的观点。

总之,该书是作者很用心编写的一本书,力图大而全的介绍跟阅读相关的技巧和知识,如果能一边读一边将书中介绍的阅读方法立即付诸实践,作者的目的就达到了,你想提高阅读水平的愿望也一定会实现的!

关于读此书前想解决的三个问题,此书基本给出了答案。

1、看过的书常常合起书本就忘了内容。

解决办法:忘了的原因是没有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好书多读、多做笔记、多思考回顾、多实践。

2、即便记得内容,想要复述却很艰难,无法向身边的人分享。

解决办法: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不亚于理解能力,在做到第一点的同时,多跟身边的人分享交流。

3、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但是好像效果不怎么好。

解决办法:没效果的原因是,做完之后没有回顾。好书多翻阅,多回顾,多实践。

4、读书的时候不够专注,无法维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力。

解决办法:不够专注的原因是总是在喧闹的环境中阅读,手机经常干扰阅读,也有生理上的原因。解决方法是对一些比较难懂的比如专业类的书籍,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关掉电子产品,用番茄时间管理方法保证高效的阅读时长,不必违反生理学强迫自己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应该不过分,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谈到、听到的几乎都是如何挣钱、如何处理感情、如何升职成功,但似乎少有人关心,我们对待诸如此类的事情的方式是否正确。相比较我们接收到的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信息,谈论探讨这些方法论就显得枯燥乏味。而实际上,潜藏在每个人大脑中的信息处理器如何组织、如何分解信息,以何种逻辑顺序处理工作,依据的却是各种底层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我们很少谈及它们,而它们却无比重要。

《如何阅读一本书》写成于1940年,作者莫提莫.艾德勒在销售30年后又修改了一次。他和另一位作者是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很多书单里都推荐过这本书,但是我却一直没有读过。没有读,是因为自己脑子里总是在告诉自己:都看了一辈子书了,还需要别人告诉你怎么读书末?但越是这样,越想一探究竟,于是在想要开始写一年读书笔记的开始,终于拿起这本书看起来。

这本书基本分为四篇内容,分别讲述了作者想要介绍的四种阅读方式: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基础阅读就是读者能看懂书中的字句,并且不会被语法和文章结构阻碍住,能够掌握主要句子和章节的意义。检视阅读一是指通过阅读目录、索引、作者介绍、摘要、后记以及少数内容,对书籍的内容做以了解;检视阅读是指一路阅读下来,不去关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对书的架构和大概内容进行了解。分析阅读部分是全书的重点,作者花了大幅篇幅详细的进行了说明。分析阅读是指读者对一本书类别目标比较明确的选择、能够总结书的内容、能够重现书的框架纲要、找出作者要问或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找出作者的关键字、关键句(主旨)和对问题的基本论述(读者总结出来的作者的架构)和对问题的基本解答。最后,对这本书进行自己的评论。主题阅读是指为了一个题目进行的跨越多作者和多门类的阅读。

显然,第一部分的阅读凡是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能达到;第二种阅读方法实际上就是略读,这种方法大家经常用;第三种方法就是我们在学校时老师提的最多的要求,就是精读;第四种方法是大学里写毕业论文时必须要采用的,博采众长以完成一个课题。艾德勒在书中谈到,其实这四种阅读方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包容的,比如第分析阅读是包含第一种和第二种阅读方法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进行全部内容的精读和分析;而主题阅读则包含了以上三种阅读形式。

对于不同种类的书籍,作者列出了如何阅读实用型书籍、想象文学、历史、抒情诗、哲学、社会科学、科学与数学书等不同类型读物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字典、百科全书、工具书等等,可谓体贴入微,用心良苦。

比如艾德勒说,实用型书籍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书,它们只传递知识;另一类是实用性的,是有关行动的问题。作者认为任何实用性的书本身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问题,比如如何赚钱,是需要你自己去行动来解决的,它没办法解决你没钱的实际问题。因此如果读者认同书中这些规则,是要加上一点自己的想法、头脑清楚的应用这些规则,才能起到实际作用。一本书是否是真正的实用性书籍,最直接的证明就是读者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并付诸行动。如果只是表面上接受,而没用去行动,那么这本书还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实用性书籍。(他的观点,其实就是中国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一本以规则为主的实用型的书,读这本书就需要读者找寻到这些规则;评判内容是否真实后,才能在以后的阅读中加以应用,才能显现出这本书的实用性,才能证明读者阅读此书的价值。

再比如如何阅读想象文学。艾德勒说“想象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着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如果成功了,就带给作者一种享受。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但是可以从小说在我们想象中创造出来的经验中学习,教导我们衍生的意义。不要用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作者认为阅读小说的读者只要去体会小说中发生的故事,享受带来的愉悦即可,不必像读实用型书籍一样对故事创造本身质疑。——作者列举了《奥赛罗》和欧亨利的书,我想艾德勒在写书的时候市面上可能滥书还比较少——“你越能明白指出诗或小说带给你的喜悦的原因,你就越了解这本书的优点是什么。你会慢慢建立起批评的标准,你也会发现许多跟你有同样品味的人与你一起分享你的论点。你还可能会发现一件我们相信如此的事:懂得阅读方法的人,文学品味都很高。”

我以前看过芭芭拉明托写的《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写的是如何说、写出清晰明白的逻辑论述,而《如何阅读一本书》则是说如何分析作者的文章框架和写书意图。两位作者仿佛是棋逢对手的武林高手,从正反两面互相拆解对方的招数。

我们自以为很了解自己所做的事,但实际上离了解还差得很远,因为我们没有遇到真正了解的人。艾德勒这本方法论的书籍,点出了阅读的重点和态度,提出了指导人们有效读书的规则。正因为如此,这本书经历70年仍被人常常提起。我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正在读大量书籍的人,比如中学生和科研工作者,甚至是有孩子的父母——他们应该从小给孩子养成一个科学有效的读书习惯。反观自己,虽然我也读过不少书,但是真正达到分析阅读程度的书籍,恐怕只有备考教科书了... ...对于获取知识,我的读书方法还不够深入细致。要达到“读过的书可以扔掉了”的程度,让知识真正成为我自己的认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一个读不进去书的我,总想找点什么方法来提高读书的效率,最后好像还是要在书中寻找想要的东西。我看了这样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其实我并没有觉得这本书里介绍的方法有多么的让人恍然大悟、一下子就开窍学会怎样读书,而且像是给读书找一个目的,在做读书笔记时写下自己的感想这些方法似乎以前经常听到。

开始让我觉得意外的一点是作者似乎在书中强调了一种坚持大于内容的观点。作者认为当我们有什么感想的时候,就要写在读书笔记上面,哪怕是“这本书比我想象中有意思!”这样简短的、甚至有些肤浅的语句。作者认为“一切都应该以‘能坚持下去’为先”这似乎看起来是更强调坚持而不在乎质量,但其实读书笔记质量的提升正需要不断地练习如何表达。这种记录自己的感想既不是说一定要写的多么的完美,也不是说为了坚持而走形式主义,重要的是记录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理解。

另一个我比较在意的观点就是,对自己有感触的内容进行标记和摘抄,而不是那些客观上很重要的东西。“写读书笔记也是有窍门的,简单来讲,就是要彻底地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即使客观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无法与自己在感性层面上产生共鸣,那么再读多少次也不会有感想”我看到这里时忽然就明白再看专业书时候我为何会感到“痛苦”,也许正是因为那些“客观上很重要”的知识使我无法共鸣吧!有些知识在读书时无论如何都感觉很困惑,而在看完书很久之后的某一刻就忽然明白了,这种情况我也是有过的。

我所说的两点只是我个人感兴趣的一些内容,这本书包含的内容要比我提及的更丰富,里面的方法可能不太适用于研究学习,而是比较适合相对轻松的阅读。如果像书中那样在读书时记笔记,并时常拿出来翻看,可想对扩大阅读量是很有益处的,在想要写些什么东西时也可以翻出来看看之前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也想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做,然而实际坚持起来似乎还有些困难,比如我还无法做到像书中所写那样随时随地有想法就记录下来,但是我还是想要继续尝试,也希望自己能坚持下来。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阅读"长久以来,就是相当令人困扰的一个问题,原因不在于不识字,而在于没有目的、时间有限、不主动、不思考、不探索、不懂看好书、甚至试图以多媒体体的声光效果取代阅读,而将阅读视为畏途。《如何阅读一本书》这部风行已久著作中文版的出现,恰巧可以给我们一些阅读的启发与忠告。这本书以阅读的层次、阅读层次的说明、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的最终目标四个方向;作为基本的骨干。将阅读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架构于这四个骨架中;从而进行深入的说明、检讨与建议。

在阅读的层次上,作者认为应该有四种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些层次都是有关联的,基础阅读,应当在义务教育的求学过中便已经建立,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检视阅读,进而判断书籍值不值得深读。如果值得深读,就必须进行分析阅读,完整的咀嚼与消化这本书,而此时内容大纲的掌握与诠释内容就成了重要的课题。有了分析阅读的基础后,阅读的最终目标,主题阅读便能顺利进行了,这时候我们可以以选定特定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由准备阶段进入正式主题阅读的行列,最后达到阅读的最高层次心智的成长。在本书中,除了上述层次的阅读外,对于辅助阅读、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的活力与艺术等,也多所讨论,并提出相关的看法,对于阅读概念与价值的重新建立,皆有十分敏锐的观察。

通过阅读和分析,我们认识到正像作者看待的那样,每本书都像一个人,美丽的封面之下有着一套自己的骨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肌肉,盛装而来。作为读者,需要有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看到盛装下的骨架。这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内涵的基础。

如果说每本书都是一条幽黑的通道,通向一个神奇的地方,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便是寻宝指南,使你顺利抵达,满载而归,不至于迷失途中。它时刻提醒人们,要做一个主动的读者。就像棒球比赛中的捕手,尽可能接住投手投来的任何球,捕捉作者传递过来的每一个讯息。至此,读书才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智力游戏,成为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是本工具书,在指导人们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亦贯穿着作者关于读书的理念。阅读不仅是消遣、获取信息,而是挑战自己,让心灵丰富、成长的过程。应该说,这样的读书观,并不新鲜。

但在现在看来,却反而显得熟悉而又陌生。近年来,国民阅读率连年走低,已不是新闻。阅读作为一种休闲方式正在登场,作为提升自我的方式却在退场。浅阅读覆盖深阅读,有人甚至试图以声、光、电等新媒体取代文字阅读。因为"没时间"、"没用处"等原因,我们开始不追问、不思考、不探索,也不看书,更不懂得该看什么样的书、如何看书。应当说这种现象是人类的一种悲哀,这种行为从一定程度上让人变得被动而懒惰,人们应能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培养出非凡的阅读能力,那么他将会拥有一个多么丰富灿烂的精神世界。

遇到这本书是件值得庆幸的好事,它教会人们避免在书山中毫无头绪地乱转、走弯路,尽可能减少读书时的迷思困扰,更好更快地感受到读书的愉悦。但是,话又说回来。从来没有一种方法,是包治百病的良方,这本书亦如是。

读书是一种实践活动,本书的确给出了不少方法,然而读者大可不必拘泥于书中介绍的种种技巧。技巧与方法总是时过境迁,跟不上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重要的是,因为这本书(至少是它的题目),我们开始审视自己。我相信取阅这本书时,大多数人的心里已经开始了反省,这已是骄傲的现代人难得的体验。而正因为这种体验,决定了这本书肯定不是你生命里最后一本书。

谢谢作者,在将来的阅读里,我会找到更好的方法。套用一句广告词:"越读书,越懂读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如何阅读一本书》讲一本讲读书方法的书。平常我们阅读完一本书时,会感觉只是读完了这本书,并没有真正地去了解这本书,收获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与没读的区别不是很大,这就是对这本书的浪费,书就是用来阅读和理解的,然而有时只注重于阅读,而不注重于理解,导致的结果就是读就相当于没读,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这本书属于实用类的书籍,旨在教授如何有效地去阅读一本书,发掘书中的知识,深刻地理解一本书,与作者共鸣。在这本书中,作者将读书分为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是最基础的阅读,只要具备识字的能力即可。而检视阅读就是利用最短的时间抓住一本书的重点,这个阶段需要知道书的种类以及书的主题。分析阅读本书用了大幅度篇章来介绍,是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该过程不受时间限制,最好也最完整地阅读。分析阅读是一个“分析”的过程,我们要剖析书中的知识,从一个读者的视角中去分析作者的意图,要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并自己去寻找书中的答案。没有一本书是完美无缺的,它总存在很多瑕疵,我们需要对书的作者提出质疑,这个质疑一定是承认作者的一些和假设之后才提出的,而不是毫无根据。经过分析式的阅读,就能了解一本书的主题和整体框架,更能有效地去理解书中的知识,甚至站到作者的高度,指出作者的不足,当然这些过程需要对书中的知识了解的十分透彻并且拥有自己的见解。阅读的最高层次就是主题阅读,其方法就是针对同一个主题阅读多本书籍,这是一个相当耗时的过程,也是最困难的过程,但是完成了主题阅读过后,就会对该主题十分熟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该主题上称之为“大家”也不为过。

阅读的过程中,作者重点讲述了四个问题:这本书在谈什么?整本书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这本书讲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作者会觉得某件事很重要,我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这四个问题贯穿了阅读的整个过程。带着这四个问题去阅读,并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能识书和看书,学到有用的知识。

在这本书中还介绍了阅读不同书籍的方法和阅读规则,总的说来就是检视阅读与分析阅读的灵活使用,但依然需要提出上述四个问题帮助自己更好地去了解这本书。而且真正有用的书才值得使用这些方法。而所谓有用的书,就是超越自己能力和头脑的书籍,只有阅读这些书籍,才能帮助思想和头脑的增长。

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所有的阅读都需要主动地去进行,才能体会到这其中的乐趣,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本书好像给我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能在今后的阅读中不再盲目,不再毫无收获,令我受益,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在他的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曾经用了大篇幅来介绍阅读的不同层次。因为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比较艰涩,其中讲解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部分内容,可能对在写论文阶段的研究生来说更为适用,对于我本人的阅读生活来说,目前还没看出跟我有很大的联系。

因为自己也曾经经历过基础阅读的阶段,加上家中有正在经历“阅读准备阶段”的小娃一枚,所以本文会简单介绍一下阅读的四个层次,并重点介绍书中关于基础阅读阶段的内容。

艾德勒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每提高一个层次,就需要阅读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投入更高的主动性,以及熟练运用更高级的技巧。

基础阅读阶段是最广为人知的阶段,也是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重点。这一阶段又可以细分为四个层次:阅读准备阶段、简单读物学习阶段、快速建立词汇阶段,以及技巧增进阶段。

以下我先介绍一下基础阅读的四个细分层次。

一般认为,阅读准备阶段是从出生起直到六七岁为止,也就是到学龄前。

在这一阶段里,儿童需要在身体、智力、语言以及个体等四个方面发育成熟,才算是“完成了阅读准备阶段”。例如,如果身体发育阶段还未到、认知水平没跟上,就很难真正度过阅读准备阶段。

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入学年龄均在6—7岁间,部分也是出于这一考虑。到了六七岁,儿童的身体协调发展成熟,认知能力大大增强,语言沟通也可以让成人听懂95%以上,加上个人的专注力和服从度也有所提高,开始适合展开系统的阅读教育。

这一阶段是广大父母的“鸡娃”重点,可以说,大部分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早认字、越早进入自主阶段就越好,为此不断各出奇招。

然而,莫提默·j·艾德勒特别提醒各位父母,在这一阶段需要“注意循序渐进,三级跳的做法通常会造成失败”。艾德勒特别指出,很多学生的阅读技巧在经过大学甚至研究生的学习后,依然未能跳出基础阅读的阶段,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原因就是“过分强调阅读的准备阶段,过分注重教导孩子初步阅读的方法”,因为这“往往意味着其他更高层次的阅读可能遭到忽视”。

这一阶段,作为过来人的我们,以及广大父母也是毫不陌生的。我们之间很少有人没有通过看图识字来认识最初的汉字,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习字句使用、字词含义和拼音等记忆也是历历在目。

在快速建立词汇阶段,阅读能力的提高表现在能够从上下文中猜测生词的意思。

同时,要抓住这个时期,学习阅读不同领域的读物的方法,例如科学书籍、社会学书籍以及语言艺术类书籍(小说、诗歌等)。

此外,也要学习不同目标的阅读法。我们阅读的目标可以是仅仅为了满足好奇心,也可以是为了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随着目标的不同,阅读也就分为了泛读和精读。

在这一阶段里,读者应该能够综合运用以上三个阶段的技巧,并学习总结和比较同一主题不同作者的观点,对书中的观点进行内化和转化。

基础阅读里所获得的技巧,应该是终其一生都需要努力维持和精进的。

我反观自己的阅读能力层次,估计现在只是在基础阅读的技巧增进阶段,在了解了阅读层次的内容后,开始有意识里锻炼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的能力。因为已经多年没有做过真正的大量阅读,因此觉得自己离主题阅读的层次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本书我读起来真的是比较不容易,主要是因为作者引用的书籍例子我基本都没看过(柏拉图、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还有各种哲学书籍),很难产生共鸣和体会。前后放弃了三次,现在还有主题阅读的大部分还没读完。写完这篇笔记,就当是与这本书做了告别,除非以后有机会写论文,否则应该不会再看了。

尽管这书最终没有读完,花在这本书上的时间还是没有白费,至少现在我知道在阅读能力方面、评判分析作者观点方面,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要警惕自己在育儿路上,莫要故步自封,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为其提供适应的阅读能力的训练。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本书自有展开论说的框架,但按照我的理解,本书其实回答了三个问题,阅读的意义、本质和方法,而且前两者比第三者更加重要。

第一、阅读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获取信息?娱乐?答案是增长心智,人的身心有些方面统一,有些方面不统一,不统一表现在身体在达到高峰后走下坡路,而心智则可以冲破身体的限制不断上升,但这是一种潜在和自在,还需要人自觉学习让它的成长成为现实。所以阅读的终极意义就在于帮助心智成长,获取咨询和娱乐本身无法帮助心智,但会享受成熟心智的成果。这一个洞见来源于阅读,但已远远超越阅读了!

第二、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是交流,是与一位拥有体系化知识的人物谈话,所以读者要能激发起自己的主动性和热情,要积极思考对方的陈述,要不断提出问题。记住阅读就是在交流,要热切,也要勤思。

总之,本书名字普通,价值不普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