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生活我们来了(优质22篇)

小康生活我们来了(优质22篇)

ID:6945191

时间:2023-11-29 06:16:53

上传者:MJ笔神

优秀作文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风格,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鉴于大家对写作优秀作文的需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心得作文

“赵书记呀,今儿周末你咋么冒陪孩子啊!又到村上来忙……”住在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牛角村村址旁边的老王亲切问道。每个周末,我们都能在牛角村内看到一个大个子身影,有时候是下村走访了解群众需求,有时候是入户进行结对帮扶,有时候召开产业扶贫会议商讨对策,有时候是在构思产业发展思路……这就是赵栋,2017年2月从白河县统计局选派到牛角村的第一书记,他肩负着组织上赋予的责任和重托,在牛角村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为牛角村的发展呕心沥血。

牛角村位于白河县城关镇最西边,沿汉江和316国道,与麻虎镇及胜利、中营两村接壤。全村地域面积8.6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62户1396人,其中贫困户234户781人。牛角村地理条件落后,三山夹两沟,土地贫瘠,自然资源缺乏,是城关镇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记得刚到牛角村时候,为了摸清牛角村的村情民意,他连续多少个日夜辗转奔走在牛角村展沟、蚂蝗沟和枇杷沟之间,走访了所有的贫困家庭,与他们进行详细沟通,并将每一户的家庭情况都记录在本子上,回到村址后又召开座谈会,通过这些方法理清了工作思路:在强化村级两委班子服务能力基础上,更要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农民幸福感这一目标,将产业发展、矛盾化解、乡风文明建设、村级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落到实处。

成立中峰养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在经过赵书记几个月的走访中,他发现牛角村山林繁茂、植被覆盖率高、阳光充足,而且还有很多农民有散养蜂蜜的传统手艺,他又通过网络了解到蜂蜜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空间较大。当他在村级扶贫会议上题提出成立中峰养殖合作社帮助贫困户脱贫这一想法的时候,得到了全体扶贫干部的支持和拥护。随后他又带领村干部到黄陵中峰养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养蜂技能。在所有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完成的情况下,牛角村玉春中峰养殖合作社正式登记注册,全村有86户贫困户全部加入中峰养殖合作社,合作社现有中峰300余箱,年产蜜2000余斤,价值10余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同时他扶持村上产业大户黄绪武成立百花中峰养殖合作社,带动8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现有中峰60余箱,今年年产蜜500斤,产值1万余元,户均增收1250元。

修建蚂蝗沟致富路,促进产业发展。“要致富,先修路”,赵书记深深明白此中的道理。牛角村蚂蝗沟绵延3.4公里,沟深林密,岩石堵峭,山上80余户300余人祖祖辈辈都是肩挑背扛,因自然条件恶劣,曾经测量了几次要修这条路,由于各种原因都被搁置下来,这一次,赵书记下定了决心。他回单位跟领导汇报、跑交通局要修路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赵书记为牛角村发展的决心感动了交通局领导,拨付170万元修路资金,一条宽敞的大马路正带领着蚂蝗沟的村民奔向致富的小康生活:居住山上的罗德喜流转土地300余亩,种植魔芋和红薯,今年年产红薯1万公斤。扶持村民支德奇,发展家庭农场1个,带领21户贫困户养殖土鸡3400余只,养猪45头,养牛28头,除去成本和劳力,户均增收1万余元。还有农户将种植的拐枣、核桃、板栗林等100余亩果林都管护起来了,预计年底将会迎来一个好收成。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为助力乡风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赵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制定牛角村“一约四会”工作制度,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崇尚文明新风。建立道德评议会,发掘、宣传村里的好人好事,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推荐和道德模范推选活动。建立村民议事会,促进村民自治管理。建立红白理事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截止目前,牛角村党支部共开展道德讲堂4期,评选善行义举榜8人,张贴移风易俗宣传标语32条,签订婚丧嫁娶简办党员带头承诺书280余份。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1月23日,中国农历新年悄然而至,可尾随而来的却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新冠疫情!转眼武汉告急!湖北告急!中国告急——床位严重不足,救治能力极度缺乏!中国政府当机立断,下令建造雷神山、火神山医院,7500多名工程师、农民工齐聚武汉,与天斗、与地斗、与死神斗——这是速度与真情的较量!13天,雷神山挺立;10天,火神山昂首!

平地一声“两山”起——这就是中国速度。

作为科室里最年轻的护士,疫情来临,你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选择驰援前线。凌晨四点,天才蒙蒙亮,离出发还有三个多小时,而你却早早就起床了,你盘算着去和女儿进行一次无声告白。你蹑手蹑脚来到女儿的房间,坐在床边,轻轻地帮她把被角掖掖好,又去柔柔地将她额前的碎发顺到一边,你的眼里全是温柔,你的心里全是不舍:亲爱的宝贝,我不在家的时候,你要学会自己吃饭啊,一定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如果我回来发现你没有长胖,我可就生气啦!对不起,对不起,宝贝,妈妈……妈妈不知道几时回,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是妈妈不好,妈妈走后,再不能给你端你最爱吃的鸡蛋羹了,再不能帮宝贝把草莓捣碎做成草莓泥送进你小小的嘴巴里,以后……以后……你实在不敢想下去了,扭头离开了房间。

推开房门,却看见母亲正呆立在你的面前,手里端着你最爱吃的韭菜馅饺子,“上车的饺子下车的面,快来趁热吃了吧!韭菜,久才!相信你一定会长长久久的!”没多少文化的母亲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迷信。说着,她嘴一咧,笑了,可你分明看到了那眼角滑落的无声的清泪。

无数的你,就这样舍小家保大家,汇集成了中国力量,凝聚成了中国精神。

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了,而这春节于张大爷而言,却有着另一番意味,因为他的生日就是在春节期间,他每年都是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这一天,一家人齐聚一堂,迎新年、庆生日。这对于一个迟暮老人,就是最大的满足和幸福了!今年又是张大爷七十大寿,岂有不好好热闹热闹之理?然而今年,因为疫情,一切都要变了!可孝顺的子女并不想让他败兴,于是照旧在这一天准备好了生日蛋糕与各色食材上门庆生。然而独居的张大爷却连门都没给他们开,隔着一道房门与儿女们对话:“你们快走吧,我不过什么生日,现在全国人民都宅在家里,为国家做贡献,咱们也不能落后呀!东西放在门口就好了,你们速速回去吧!”见张大爷的决绝,子女们只能隔着房门,无声地为张大爷祝福。

古稀老人在疫情面前,放弃自己的满足;无数中国人在疫情面前,放弃了自己曾经的追求,宅在家里,寸步不动,只想——为国家做贡献!这就是中国情怀。

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中国情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蒸蒸日上,日新月异,无比强大的中国,而我们,就在这样伟大的国度里,享受着小康社会的恩泽和庇荫!幸哉,为我华夏子孙!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我是一名子承父业的海港二代职工,在上海港工作了,伴随着浦东改革开放,我有幸参与到上海港跨江入海迈向洋山的历史进程中。

小时候,上海港的装卸作业还是以人力为主,机械为辅。每天,看着父亲穿上工作服走向港区,我常为他的辛劳而担忧。

高中时,我再次来到父亲工作的地方,一台台专业的装卸设备高效运行,港口的发展超乎我的想象。现代化的港口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向往,我立志成为一名勇立潮头的海港职工。

大学毕业后,我如愿进入了上港集团外高桥港区沪东集装箱码头,走进43米高的桥吊控制室,成为一名桥吊司机。码头上,我每天都能看到往来于世界各地的大型远洋集装箱轮船满载货物进出长江口。我身着红色工作服,在高空中尽情享受操控机械的喜悦,竭尽所能做好每一个操控细节,装卸好每一箱货,用“不停起舞”的桥吊,将世界和上海紧密相连。

夏天,我又与洋山港区结缘。洋山港区有天然的航道条件和先进的硬件设备,能满足装载超过2万箱的集装箱班轮全天候装卸作业。开港来,我和团队的伙伴们先后7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作业效率的世界纪录。其间,我以196.78自然箱/时的成绩攀上了桥吊单机作业效率的新高峰。,以我的名字命名的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我明白,只有一次次超越自我,才能承接百年老港的光荣历史,才能承载建设强港的崇高使命。

随着港区集装箱通货效率需求日益增长,我们工作室按照“智慧、绿色、科技、效率”的港口建设发展方向,一头扎进“优化装卸体系,提升作业能级”的项目研发中。从轮胎吊混合动力改造到船舶岸基供电,从桥吊“双吊具边装边卸”工艺普及到“5g+l4”智能重卡启动商业化运营测试,从码头生产系统升级到集团数据中心上线,一个个科技创新项目的成功落地让港口的运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团队成员的业务能力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

上海港实现年集装箱吞吐量4330.3万标准箱连续问鼎世界第一港口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优质口岸通商环境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作为上港人我感到自己的付出与努力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未来可期,梦想无边。我将不忘初心,为建设发展好洋山港不懈奋斗,用行动在建设世界强港的道路上继续逐梦前行。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车行太行山区,深沟绝壁起伏,让人心生“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之喟叹。行进山间,满眼尽绿,又让人深感盎然之生机。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就坐落在太行山脉南段。“这里是典型的干石山区,山多地少并且地力较差,种普通农作物,收成、收益都很一般。”长治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剑青说,“但平顺也有独特优势,是正宗潞党参的原产地,发展潞党参等中药材产业,不失为产业精准扶贫的一剂良方。”

车在大山深处辗转许久,终于抵达青羊镇车厢沟。目之所及,是一片片梯田和五颜六色的中药材。

“车厢沟的海拔、气温、土壤条件都很适合种植中药材,我们在这里建设种植、育种示范园区,开展野生资源抚育和品种的标准化改造。”山西振东道地连翘开发公司负责人李军告诉记者。

“我家流转了两亩地给振东公司,每亩年收入750元;一年在振东公司务工四五个月,每月收入多元;家里剩余的两亩地也种了柴胡,年收入8000多元。”路家口村村民王爱玲算了一笔账,“全家脱了贫,这两年日子宽裕多了,挺满意的。”

目前,车厢沟片区试验选育中药材品种73个、推广品种32个。附近8个行政村的4754口人随之受益,其中1715名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4500元。

龙溪镇佛堂岭村海拔1500多米,昼夜温差大。过去,石山中的人们祖祖辈辈种植玉米、谷子,脱贫致富没找到路子,村里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8人。

虽说过去村民也种潞党参,但都是零打碎敲,种植技术落后,产量上不去,市场销路打不开。前,全村的潞党参种植面积仅有10余亩。

佛堂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志建觉得,平顺潞党参药用价值高,又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市县都有种植扶持政策,应该努力扩大规模,让乡亲们增收脱贫。在他张罗下,佛堂岭村成立了潞党参种植专业合作社,51户村民首批加入。如今,全村潞党参种植规模已发展到300亩,“家家种党参、户均一亩半”,总产量达15万斤,收入200多万元。

“苗子有人提供,管护有人培训。”张志建介绍,合作社成立后,与几家大药企签订了250亩的保底收购协议,“今年保底收购价是每斤15元,以目前的市场情况看,估计成交价格能到每斤25元左右。”

随着全县潞党参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销售有保障,平顺县又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

7月中旬,龙溪镇东彰村,村民们正在地里忙着除草去叶。村委会主任赵学良介绍,潞党参精华在根部,需要把上面无用的枝叶去除,防止争夺养分。

从小在东彰村长大,赵学良深知村子家底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时有176人,占村里总人口的1/3。”,原本在外地打拼的他回到村里,牵头成立金山谷中药材科技公司,流转了400亩土地种植潞党参。

“一般两年生的潞党参就可以上市,但道地药材既讲究产地,也讲究生长期。”赵学良曾拿着5年生的潞党参去做检测,发现皂苷、多糖等成分指标要比生长期短的潞党参高许多,价格也差很大。“潞党参产业要做大做优,要精细管理、提质增效。”

东彰村的试验田里,种植着几种类型的潞党参。按照大小、品相、生长期,赵学良带着乡亲们对潞党参进行分类管理,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今年预计销售额可达300万元。

“我们已把古方熬制潞党参膏、生产口服液等深加工产品列入产业发展计划,延长潞党参产业链,确保这个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良方’更管用、更持久。”谋划未来,赵学良信心很足。

截至目前,平顺县种植包括潞党参在内的各类中药材62.76万亩,20带动3.5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100元。今年2月,平顺县脱贫摘帽。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细雨浸润下,宁夏西吉县下堡村碧绿如洗。村口一侧的艾草扶贫车间内,数十名女工或分拣,或装袋,场面热火朝天。每个月,经她们之手加工销售的艾草护垫和沐浴包,总价40万元。

下堡村所在的西海固地区,“苦瘠甲天下”,到,贫困人口还有100多万。如今,20多年闽宁协作、数年如一日精准扶贫,西海固已脱胎换骨。

盛夏时节,记者走访西海固,一张张笑脸、一幅幅欣欣向荣的场景,昭示着这片土地的新生。

闽宁协作:特色产业让农民就业增收。

丈夫聋哑,孩子才几岁,家里离不开,地里没多少收入,出去务工不现实,下堡村村民马花一度为生计发愁。,在闽宁专项扶持资金帮扶下,下堡村有了艾草车间,30多名像马花一样不能离家的贫困村民,家门口就业。

“风吹不着,日晒不到,干一天能赚100元,这好日子,做梦都没梦到过。”马花现在很满意。

下堡村党支部书记马俊平告诉记者,今天的好日子还得从20多年前说起。

福建对口帮扶宁夏拉开了跨越2000多公里的闽宁协作大幕。

在闽宁协作的春风下,西吉县年建成宁夏首个“闽宁产业园”。截至目前,入园企业超过2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89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

一花引来百花开。入驻企业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精准施策助力脱贫,把大大小小的车间建在了贫困村边,下堡村也由此成为受益者。

“聘用的工人主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可解决了我们村的大问题!”谈起这种扶贫模式,马俊平将其概括为不出村、有工打、有钱赚,务农、顾家、挣钱都不误,“除了帮助贫困户就业,企业还扶持带动全村人种植艾草,3年时间,光土地上的收入都翻了番。”

精准帮扶:肉牛养殖成了致富门道。

养牛,在西海固不算新鲜事儿。

“不过,以前养牛是为了犁地干活出大力,可十年九旱,庄稼都没得种,还犁啥地?现在不一样,养牛就是养牛,就是为了长肉增膘。”在海原县史店乡徐坪村,65岁的冯义祥谈起养牛头头是道,“这些牛,只要用心养,长得飞快。才两个月的牛娃子,你看这个头。”

正说着,从乡上回来的老支书田虎成也进了牛棚。看见牛把槽里的料拱到槽沿,他忙拿起木耙子归置起来。

“田书记,我那事问清楚了?”

“这不来给你送好消息了,扩建牛舍、扩大养殖,跟之前一样享受扶持政策。”田虎成说。

20,华润集团帮扶海原县创建“基础母牛银行”模式,截至目前累计外调基础母牛32051头,其中投向104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1409头。在企业带动下,全县建成万头养牛乡镇4个、肉牛养殖示范村57个,肉牛饲养量超过27万头。其中,基础母牛存栏8万头,31家新建规模牛场已全面启动建设。

短短5年间,肉牛养殖成了海原县农户的致富门道。

“我赊购了2头牛,第二年就还清了欠款,这4年已经有了8头牛。新下的犊子就能卖6000元,育肥一年还能翻一番。去年3头就卖了4.7万元。”冯义祥摸着牛背说,“有补贴、有技术支持,一头牛掏个零头就牵回家了,要是现在的日子还过不到人前头,羞得出不了门。”

“我们村615户2376人,第一年80户引进了354头牛,现在145户养了654头牛,今年初又有56户申报增养246头基础母牛。和老冯一样,村民们现在养牛的积极性可高咧!”田虎成说。

产业引导:村民富了,村集体收入增了。

刚到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村口,一股胡麻油香味扑鼻而来。走进意兴油坊,55岁的村民齐国玺热情招呼。

和许多坐落在六盘山下的村庄一样,曾经的李士村人多地少,靠天吃饭,产业无从谈起。年轻一点的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想家但又不想回家,齐国玺也曾是其中一员。

“以前在银川的粮油企业干,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可生活成本高,一年落不下多少钱。回乡发展嘛,也行不通,土坯房、泥泞路,能有啥奔头?”长期在外打工,齐国玺说话不遮不掩。

转折出现在20,李士村利用自治区财政厅拨付的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项目资金200万元,整合县扶贫、农牧等部门资金10万元,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按照“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李士村建成昌信农家超市、凤河醋厂、意兴油坊、小杂粮磨坊,并组建农机服务队,多渠道、多元化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

齐国玺回来了,在外打工的很多村民也回来了。

“村里就像是专门为我想的,办起了油坊。在家门口,一月能挣3000元,家里的八九亩地也能照顾上。”去年,齐国玺一家顺利脱贫。

“纯手工生产、无添加剂、原生态,这些招牌城里人稀罕得很。3年多的光景,不光村民富了,村集体收入增长也快。”李士村党支部书记齐永新介绍,从20的零收入,到的1.8万元、年的32.6万元、的39万元,今年预计能到50多万元。

在李士村带动下,凤岭乡8个村纷纷推出自己的传统特色产品。冯碑村的石磨面、齐岔村的蜂蜜、卜岔村的土鸡蛋、薛岔村的桃核制品……20,8个村统一注册了“朱庄河”品牌,“凤岭八珍”线上线下卖得火热。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贵州毕节,五百里乌蒙腹地。

乌蒙山主峰韭菜坪就坐落在毕节市赫章县境内,山势连绵,令人兴叹,“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但在如今的航拍镜头中,苍翠林间,路网延伸,车辆驰骋。

水塘堡乡的居民姚文黔停好小货车,打开小喇叭,山路上响起瓜果叫卖声。“路通了,出家门给镇上送新鲜的山货,就是一脚油门的事,落雨都不用穿胶鞋。”

“以前是‘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现在村组都通硬化路。”在赫章县交通局修路的熊健说,“赫章是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山高路远通路难,但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毕节,干部群众有这样一股子劲头。

“土豆能管肚子饱,苹果能叫日子甜”

“威宁土豆也有名,为啥要把苹果卖出山?”

“土豆哪有苹果‘甜’!”64岁的彭文才侃侃而谈,“这里白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果子甜度高,卖得好着呢!”

彭文才的“致富经”,学自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迤那牛棚万亩精品苹果基地。高原夏日,天空晴朗,连片的防雹网闪着光辉,成排的苹果树静待丰收。

万亩果园初建,迤那镇引导农户流转土地,彭文才看着自家31亩地动了心。可老伴有意见:“祖辈都种土豆、苞谷,最差也能管口粮,能拿苹果当饭吃?”

“土豆能管肚子饱,苹果能叫日子甜!”为说服家人,彭文才算了笔账:土地流转费每亩一年800元,在苹果基地打零工一天至少80元,基地有了纯利润,流转户还能拿分红。

万亩果园进入初果期亩产约1500斤总产值6150万元惠及7个村的4056户、1723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56户、2952人。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针对传统种植管理粗放、结构单一、农户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毕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主打特色农产品。至今,全市共调减低效作物434.92万亩,替代种植蔬菜65.1万亩、经果林209.26万亩、马铃薯52.09万亩、中药材44.57万亩。

黔货卖出山,老乡心里甜。苹果园中,彭文才牵头管护400亩地,老伴有时也来帮忙。“见过苹果开的白花花吗?跟现在的日子一样,美!”

“搬出了山窝草窝,住进了金窝银窝”

“走出深山搬进城,感觉怎么样?”

看着整洁的家,29岁的付红眼里闪光,“搬出了山窝草窝,住进了金窝银窝!”

付红以前的住处,是位于赫章县双坪乡五里村的茅草房,几十平方米,要挤下全家8口人,得在正屋里搭活动木板当床。

20搬进县城的银山社区,付红一家分到两套共160平方米的住房,住得宽敞、安逸。

可刚搬出大山,总有不适应的地方。付红见过,有邻居随手将垃圾扔出窗外,还为此和社区保洁人员吵了起来。

银山社区是赫章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有各乡镇街道的贫困户1836户9038人。部分居民过去的生活习惯没改过来,曾导致社区邻里矛盾。

为此,银山社区推出“幸福积分单”,党员干部带头,积分兑物激励,引导大家改变陋习,共建、共治、共享新家园。

渐渐地,地上的烟头消失了,乱停的汽车归位了。环境卫生改善,居民精神面貌提升。社区小广场上,升旗杆有了崭新旗台,通往学校的小路平整硬化,都是居民自发动手的成果。

如今,银山社区的“党建+积分”机制,已推广至毕节多个区县。截至去年底,毕节市有5.23万户、24.26万贫困人口住进13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66756套新房,过上了新生活。

“朝九晚五进车间,收入稳定有保障”

“搬新居,进车间,告别土地可还习惯?”

“在扶贫车间工作,有上班族的感觉。”34岁的王燕拢了拢工作台上的耳机线。

搬进城里前,王燕也不是没有过纠结,“打工务农这么多年,进了城我能干啥?”

王燕的新家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移民搬迁安置点。她家里孩子小,老人年事已高,离不开人照顾。那天,送孩子上学的路上,王燕看见街道两旁有挂着“扶贫车间”招牌的门脸。走进一间耳机加工店,仔细一聊,没想到就上了岗。

“要让无法离家、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户,能就地就近就业创业。”长期从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毕节市生态移民局督查专员张阿卓说,“藤编、刺绣、做耳机,都是手上活计,简单培训就行,多是计件工资,居家也能增收。”

“离家近,活不累,一月收入千把块。”王燕的丈夫也在家附近上岗当保安,每月收入2200元。告别几亩地,不再打零工,这个七口之家如今年收入3万余元。

“乐业才能安居。”毕节市迄今建立就业培训服务网点133个、劳务分公司196个、扶贫车间156个,开发公益专门岗位10.8万个。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家庭5.6万户、13.25万人,实现就业率91.39%。

出山换活路,居家有收入,指端能脱贫。通往耳机加工店的社区道路宽敞平坦,王燕每天走上两个来回,“再不用迎着星星出门、背着月亮回家,朝九晚五进车间,收入稳定有保障。”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心得作文

一个梦,一群人,一个家,一国民,追梦,全面奔小康。

——题记。

20_年,来了。我们为了自己的梦,又拼搏奋斗了一年。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这是激励全国人民为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开辟美好未来而奋斗的伟大行动纲领。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中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此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又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的一个奇迹。

但是,这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艰苦奋斗。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国防技术在社会主义革命中不断前进,我军许多部队成建制的投入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架桥筑路,开发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垦荒造田,植树造林。改革开放以来全军各部队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先后支援和参加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1500余项,投入劳动力3800多万个,都用机械车辆台次,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几十年的历史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无愧为一支人民的军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人民军队的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民族和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就是战胜千难万险的历史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历史,就是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军人令我们敬仰。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为祖国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早晨,天上繁星点点,昏暗的路灯下有着追梦的学子,他们奔跑着带着他们自己和自己的执着,去追寻那深藏在他们心底的梦想,他们将自己的理想与城市的发展,祖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他们努力的让自己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在亿万千莘莘学子的追求路上,老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师们像黑暗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学子们前进,老师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正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接受到教育,接受到知识的熏陶,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相信,在良性循环下,中国在2020年,即建党一百周年之时,会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追梦的路上,家长们的支持、鼓励、呵护……都是青少年必不可少的,是因为家长,我们才来到这个世上,是因为父母,我们才能在教室里学习,当他们的额头上冒着汗,拼命的工作时,他们会时刻想着我们,因为他们拥有优秀的孩子,是孩子让他们充满动力,即使再苦、再累他们也毫无怨言,他们的心中还是充满希望的,我们也应该像父母一样,拥有坚定的信念、追梦、飞翔。

2020,全面建成小康之年,我们,来了!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这是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歌词,歌词中的小村就是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的孔家庄,其原型就是山西汾阳贾家庄村。

50多年前嫁到贾家庄村的贺宝英回忆道:“那个时候,村里正搞盐碱地改良改造,我们这些新过门的媳妇也都要刨土挖地。贾家庄人就凭这股子干劲,誓言要把穷根挖掉!”说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贺宝英眼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劳动没有让她觉得苦,而是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既无沃土良田,又无矿产资源,怎么办?贾家庄村村民靠着勤劳的双手治水改碱,贾家庄村成了当年北方地区第一个粮食亩产超过800斤的村庄。

为这片热土奋斗了一辈子的村民年纪大了,不过贾家庄没有忘记他们。村里投资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在这里,老人们可以唱歌、跳舞、下棋,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可以享用免费午餐和接受日间照料。据贾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邢万里介绍,每天早饭后,很多老人都会到活动室去,村里还会为老人专门聘请教练,教他们手指操、保健操等。“老人们身体好,年轻人顾虑少,贾家庄人就能腾出更多精力拼搏奋斗,有机会共享发展成果。”邢万里说。

共同富裕是贾家庄村的“基因”,也是一代代贾家庄人不懈追求的目标。邢利民是贾家庄村党支部的老书记,也是邢万里的父亲,上世纪80年代,贾家庄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全村收入快速提高,心细的邢利民却高兴不起来,他发现乡亲们之间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便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道路。邢万里回忆说:“我父亲当时提出一个口号,叫‘不当百万富翁,要建亿万富村’,他带头把自己办的企业低价折给集体。”在邢利民的带动下,7名村干部让出了自己创办的企业。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今天的贾家庄还办起了建材公司、酒业公司、绿色农业公司和旅游开发公司,不仅让全村近3000人安居乐业,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镇共同发展。

贾家庄村集体企业越办越兴旺,经营项目越来越多元,老乡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随着邢万里在乡亲们的期盼中接过了老书记邢利民手中的接力棒,贾家庄立足自身定位,开拓发展思路,在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建设道路上阔步前进。

如今,贾家庄已经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还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邢万里说:“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要靠双手来创造。我们争取再用3年到5年时间,让贾家庄的各项事业再上一个台阶。把集体经济的蛋糕做大,让每个贾家庄人都能感受到幸福,都能享受到发展成果。”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从小,我就对飞机着迷。大场机场距离我家有5公里,我经常到跑道边的农田看飞机起飞,内心的兴奋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飞机离普通人似乎很遥远,但我却萌生了“长大后造飞机”的念头。高中毕业后,我选择进入技校,练习成为一名航空产业工人的基本功。想到将来要进飞机厂造飞机,我练得更起劲了。

1980年,我如愿以偿,入职上海飞机制造厂(现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刚开始做的是修飞机的工作。我修过很多种型号的飞机,但大多来自其他国家,我有些失落——要是能参与制造我国自己的飞机,那该有多好!很幸运,我得到了直接参与“运十”飞机零件模具制造的机会。但还没来得及在“运十”项目大显身手,便连续经历了“运十”项目叫停、工厂入不敷出、麦道飞机下马等一系列坎坷。我和同事们咬牙坚持着,我们相信,中国一定会造出自己的大飞机。

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立项总装制造任务落到了上飞厂肩上。5月11日中国商飞公司成立c919大型客机项目也尘埃落定。

我努力发挥自己的技能,靠着一双手、一台传统的铣钻床,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零件的加工。想着这些零件将被精准安装到我们国家自己造的飞机上,我就更有干劲了。月28日,首架arj21飞机实现完美首飞,我在现场久久站立,内心无比激动。

短短几年间,从“盯着一架飞机干”到“多架飞机一起造”,从试验研制到交付“三大航”,紧锣密鼓、高歌猛进。今年7月10日和7月15日,国航、南航首架arj21飞机分别首航,客票销售火爆。4年来,arj21飞机累计安全载客超过了100万人次,大飞机事业步履铿锵。

去年10月1日,我受邀登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的“凝心铸魂”彩车,看到载有c919飞机模型的上海彩车缓缓前行,“振兴中华”的自豪感与责任感更加强烈。

追梦的脚步不曾停止,c919大型客机将是下一个投入市场的国产大飞机,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如今,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我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正以平均每天完成800余个零件的速度推进生产,其中既有指甲大小的零件,也有一间房子大的零件。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生产线实现智慧升级,24小时无人作业,飞机零件源源不断运往装配现场。

工作40年来,我跟随中国民机事业走过峥嵘岁月,也在大飞机发展的辉煌征程中感受到了逐梦小康的坚实步伐。我相信,中国大飞机将会出现在越来越多的航线上,带着旅客去看世界。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夏日雨后,满目的绿色愈加青翠;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清香,沁人心脾。谁能想到,拥有如此风光的山西省右玉县苍头河湿地公园,在70年前是一片“风起黄沙飞,雨落洪成灾”的不毛之地。

7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右玉人,用勤劳的双手和吃苦耐劳的品格,在创造“荒漠变绿洲”生态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

生态美,七十年荒漠变绿洲。

“进趟城真难,风呼呼地刮,鼻子、嘴里全是沙子。”今年76岁的王德功生在右玉,长在右玉,工作在右玉。9岁时第一次进县城,最深的记忆就是漫天风沙。

转机从种树开始,王德功见证、参与了右玉县的种树历程。“12岁在县城上小学时,正赶上‘一战黄沙洼’。”他说,那时种树是全民行动,作为学生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黄沙洼大战了40天。

“右玉人的艰苦生活,无法想象。”王德功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时,他已参加工作,一次到村里下乡,在一户农家吃派饭时的场景,现在想起来眼睛都会发酸:吃完饭后,一位妇女小心翼翼地抱出一个坛子,从里面倒出小半碗水,洗完碗筷后又把上层清水倒回坛子里,下层稠的还要收集起来喂鸡。

“直到20世纪80年代,右玉山区群众的缺水状况才有所改善。”王德功说,“就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一任接一任的右玉县委书记们,坚持带领全县人民,一茬又一茬地种树改善生态环境。”

“我就是一棵右玉‘小老杨’。”以“小老杨”自喻,传递的是王德功对右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血脉深情。

“右玉现在有46种树,植树成活率在85%以上。”57岁的赵守忠是右玉县林业局的一名技术员。工作37年,亲眼见证了11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育苗植树。在县城南部的南山森林公园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他动情地说:“这几年右玉的降水量都超过400毫米,这就是环境变好的有力证明。”

产业兴,一把小葱走向国际。

“真想不到,右玉能有这么好的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在右玉县图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图远公司”)生产线参观后,不少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原来是给方便面做料包,但蔬菜用的没多少,对农民帮助不大。企业在技术升级、换冻干生产线时,就想着找出新路子,能带动大家致富。”喝着苍头河水长大的刘军,是图远公司的董事长。他告诉记者,得益于右玉县70多年坚持不懈造林绿化,为发展无公害出口农产品提供了优良生态环境。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小香葱在国际市场有很大利润空间。”如今,图远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冻干小香葱生产企业,公司的主打产品冻干德国小香葱,因品质优良,一直供不应求,年平均外贸出口700多万美元。刘军说,虽然今年销售价格同比增长了15%,但截至目前,已签订的250吨销售订单是去年全年的总订单量。

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图远公司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原料种植基地。“种葱真不赖,去年纯收入十六七万呢。”刘凯是图远公司刘家窑种植基地的承包户。承包葱地前,家里的日子紧巴巴:一家5口人,靠种玉米、土豆,一年下来毛收入才三四万元。尽管省吃俭用过,可俩儿子娶媳妇、女儿上大学还欠下20多万元外债。种香葱几年,刘凯不仅还请了全部外债,还计划着去县城里买套房。

“割一斤葱能挣八毛钱,一天下来就是100多块。”69岁的常莲是刘凯雇来的割葱工,每年5个月割葱季节,她保守能挣1.5万元。据介绍,小香葱种植基地为200多位像常莲这样的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人均月工资3500元。

百姓富,绿水青山振兴右玉。

“全县域宜林荒山基本绿化的目标已经实现。绿化、彩化、财化,进一步扩大生态兴县效应成为新目标。”今年4月右玉县县长王志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让种了70年树的右玉人着实自豪了一把。

站在新起点,右玉从植树造林到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美丽”资本。按照规划,未来5年,右玉要在完成全域绿化后,继续投资14亿元实施19个生态环保提质增效的产业项目,林木绿化率将由现在的56%上升到60%以上,真正走上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前是‘荒山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现在是‘林草遍地有,野兔到处跑’。”有着42年党龄的李云生看着马头山上自己植树的成果,开心地说:“若干年后,等马头山成了花果山,到时候我李云生就是‘美猴王’。”,李云生拿出多年做生意的积蓄,回村承包了马头山一万多亩沙土地,进行综合治理。这些年,他先后投入600多万元,栽植松树、杏树等上百万株。如今,马头山环境好了,李云生又干起了养殖,每年有三五十万的收入。下一步,他计划搞生态旅游,让更多人感受马头山的绿色。

如今,右玉的绿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拥有75万只羊、40万亩小杂粮、4.2万亩多样化种植和20多家绿色农业龙头企业的绿色产业体系。“右玉燕麦米”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右玉羊肉成为山西省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畜产品。20,右玉成立山西首家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着力构建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核心的绿色产业体系。年,右玉全县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388.3万人次,实现收入35.6亿元,连续3年实现旅游收入年均30%以上增长。

良好生态为右玉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战役奠定了坚实基础。年8月8日,右玉县成为山西首批摘帽的国定贫困县;2019年,全县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万元,增长13.1%。今年4月履新右玉县委书记的张震海表示:“我们必须扛起时代使命,让右玉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22年前,这里是一张人迹罕至的“白纸”,风吹石头跑、天上无飞鸟;如今,这里是一幅安居乐业的画卷,绿染荒原千里秀、洗尽贫寒满目新。

自起,在素有“贫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难以就地脱贫的部分群众,怀揣着对新生活的向往迁往地势相对平坦的宁夏吴忠市红寺堡。随着23万余人陆续迁入,红寺堡,这片罗山脚下的土地也由昔日的荒原,渐成我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区。

从贫困发生率超过三成,到如今的0.76%;从被视为宁夏脱贫攻坚硬骨头中的硬骨头,到今年3月退出贫困县序列;从迁入时仅有一口铁锅和破旧铺盖,到现在开汽车、住新房……移民的日子翻天覆地,新家的变化日新月异。

从苦涩荒原到幸福绿洲,这片土地沧桑巨变的奥秘何在?

生活,在汗水中发芽。

在年平均蒸发量多毫米而降水量仅为一两百毫米的红寺堡,水是稀缺的。借助一级级泵站,奔腾的黄河水被抬升了300多米流向荒原,从此旱地变水田。但对种惯了旱地的移民来说,水田却成了在这里立足时最大的挑战。

“头回面对水浇地,既喜又愁。通过农技人员讲解,我们才知道,种水田,春季耕地时遇大风很容易风干,种子不好发芽。”红寺堡区大河乡开元村村民禹万喜说,要不是每年一轮轮的农业技术培训,他做梦也不敢想能靠种地致富。

在西海固老家时,禹万喜不喜种地,就爱养羊、贩粮,邻里乡亲都说他“不安分”。但老家交通条件差,他“折腾”多年也没起色。听说红寺堡移民开发,禹万喜报名成了首批移民。搬迁当天,父亲从村口折下一根柳枝交给他:“娃娃,你去了把这柳枝栽上,树活了,人就能活下去;如果树活不了,你就回来。”

如今,羸弱的柳枝长成大树,禹万喜在地里“种”出了车子和楼房。

幸福生活的“甜度”,关键看收入。

柳泉乡柳泉村村民赵小梅因丈夫患病不能干重活,一人挑起生活重担。“在老家,靠几亩薄田,使出浑身力气也只能把肚子填饱。来到这儿,路好水好地也好,只要多吃苦,生活就真能甜。”赵小梅说。

除了自家3亩玉米地,她一年能在“别人家”地里忙9个月。2月在枸杞地里打杂,3月、4月修剪葡萄藤,6月开始采摘枸杞,7月、8月采摘黄花菜,9月左右收葡萄,10月、11月收萝卜……“不得闲”的赵小梅,去年底终于脱贫了。

赵小梅的增收路,折射出红寺堡的产业选择逻辑。6000余亩“长美”白萝卜、5.6万亩枸杞、8.02万亩黄花菜、近10万亩酿酒葡萄……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能错峰用工的产业,争取让村民全年无闲。

“目前我们九成以上的建档立卡户都有增收产业,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移民之初的不足500元,增至去年底的9825元,其中特色产业收入超过40%。”红寺堡区委书记丁建成说,大力发展适宜本地的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

命运,在书本里改写。

“6月,13岁的我在老家刚上初一就辍学了,不是因为不喜欢上学,而是在老家上学的路太苦了,要翻越几个山头才能到学校。”红寺堡区干部马兴龙回忆说,辍学后的那个夏天,他随父母搬到红寺堡,家门口的学校让他重新燃起对读书的渴望。他成了红寺堡首批初中生、首批高中生,那届300余名高中生近半数考入大学。

幸福生活的“厚度”,取决于重视教育的程度。

作为移民区,红寺堡的贫困学生多。为了让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有学上,当地用好国家、自治区和社会各界助学措施:高中、中职、高职、大学本科等阶段的建档立卡户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户二本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每人每年可获得1000元至7000元不等的资助;对贫困程度较深的马渠生态移民区,筹措专款免除幼儿园保教费,补助幼儿生活费……不仅如此,红寺堡在宁夏率先设立教育扶贫基金,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筹措不少于1000万元,对贫困学生进行常态化资助。

每个被教育改变命运的农村孩子背后,都有一批乡村好老师。可乡村学校凭啥留住好老师?凭待遇,凭关爱。

按照学校离城市远近、艰苦程度,核定农村教师补贴,最近的人均每月可享受260元补贴,最远的可享受860元;每年为45岁以上的教师免费体检一次……大力度的倾斜政策,让教师队伍扎下了根。靠着扎根乡村的名师指路,红寺堡区高考一、二本上线率连续多年在西海固九县区中名列前茅;中考、高考成绩位于吴忠市前列。

升学率的提高,是更多农村孩子命运的改写,是一个个贫困家庭的“脱胎换骨”。

村民马忠莲的家在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红川村,推开家门,干净整洁的地板、时尚的水晶灯和新款沙发,充满着都市气息。

“这些都是大闺女去年大学毕业后用工资‘攒’下的。”没念过一天书的马忠莲有些羞涩地说,以前还曾因女儿放学只顾写作业不去喂牛而呵斥过她,如今“苦日子熬出头了”。

“红川村的大学生,不仅是全村摘穷帽的底气所在,更是红火日子的保障。”红川村驻村第一书记杨虎说,全村常住人口4900多人,近4年已毕业大学生150人,目前还有210人在大学就读。

红川村只是红寺堡区众多村子中的一个。“教育扶贫不仅逆转贫困学子个人命运,更是脱贫攻坚中阻断穷根的关键一招。”红寺堡区区长谭兴玲说,让每一个孩子上得了学、上得好学,是决胜小康社会的“虑长远”之策。

幸福,在“心安处”生长。

红寺堡没有“原住民”,当地的所有居民均来自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泾源县等西海固县区,包括汉族、回族、蒙古族等14个民族。当地几乎每个行政村都有来自不同县区的移民,不尽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给乡村治理带来不小的难度。

红寺堡区红崖村曾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刚搬来时,有些村民一有矛盾就动拳上脚。”红崖村村干部任建举说,以前你问村民是哪里人,他不会说是红寺堡人,而说是西吉人、隆德人等,因为缺乏感情积淀。

幸福生活的“温度”,要看乡村治理的力度。

红寺堡区克服财政压力,整合各类资金2400多万元,在全区64个行政村高标准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细化管理方案。昔日搓麻将的手玩起了篮球、骂仗的嘴唱起了秦腔……如今,农闲时节,广场舞、唱秦腔、篮球赛等成了各村“标配”。

提升乡村凝聚力,光靠文化还不够。在鼓励村民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调解委员会等的同时,红寺堡区综合考虑村组巷道布局、姓氏家族等因素,按照每5至15户推举1名代表的方式由农户自行推荐村民代表,让群众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治理。

“以前有村民担心村干部优亲厚友不公正,现在,更加公开透明的村务处理模式增强了干群互信。”新庄集乡人大主席锁金银说,人心齐,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此心安处是故乡。如今,再有人问“你是哪里人”,越来越多村民会自豪地说:红寺堡人!

有人说,曾经生活在西海固、因脱贫无望而迁出的红寺堡人能脱贫,是一个奇迹。但红寺堡人说,黄河为鉴、罗山可证:奇迹,是奋斗的另一个名字。没有党的富民政策持续滋润,没有23万多名干部群众踏石留印、接续奋斗,荒原怎会有奇迹!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心得作文

人因梦想而勇敢,我们因梦想而成长。在如今梦想又被提及,并且成为一个很真实的话题,是_的号召,将我们原本谈论的话题一下拉到现实,并且鼓励我们前进。而观看《百年潮?中国梦》也使我对“中国梦”的理解更为深刻。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有着深远的意义。

伟大的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从伏羲明道到精卫填海,从女娲补天到大禹治水;从始皇统一到汉唐盛世,从富庶大宋到繁华明代;勤劳的华夏子孙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我们拥有着物华天宝的“天朝上国”,让世人钦慕、万国敬仰。但只沉迷当下不进取,不奋斗,狂妄自大便会丧失所拥有的一切,历史给了我们多么现实的教训,我们也不能再浑浑噩噩的去面世,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会有发展,才会有进步,所以当时中国共产党发现了存在的问题,领导我们发现问题,运用正确的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真正解决当时的疾苦,从而解放了新中国,解救了困境中的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岁月长河将我们从刚刚的兴起带到现在的强大,所以面对的问题也从一开始的简单到现在的复杂化,所以中国梦的提出也正好符合当下的要求。

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总书记说过“让每个人人生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年轻人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中国梦”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梦想是太阳,不像一个世纪那样遥远,甚至也不像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经从地平线上蹦出,万道朝霞正照耀在我们的眼前,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小康生活就是现在这样,挣钱多,愁事少,有盼头。”谈起小康,勤劳的辽宁农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作为我国农业大省,辽宁富饶的土地为百姓的小康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粮食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其科学的生产、养殖方式和现代化的销售模式,更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的新希望。

依托电商平台打造响亮名片。

7月16日,44岁的丹东草莓种植大户蔡友贵熟练地在自己的大棚里分装草莓,不一会儿红彤彤的大草莓就摆满了一箱。蔡友贵拿起早已打印好的快递单,贴在纸箱外侧,准备装车发往杭州。

“都说丹东草莓好,但以前外地人很少能吃到。由于草莓的质地十分脆弱,极易受到磕碰而腐烂,传统销售的集中、批发、分发流程,使这些草莓到消费者手中时早就过了两天的最佳享用期。”蔡友贵告诉记者,现在通过线上销售,最快的省内当天到、省外隔天到,很多顾客觉得新鲜好吃,就会再次购买,销售额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近年来,丹东以东港草莓产业为中心,打通草莓产业链,依托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互联网+”业务,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电商平台和快递的发展,不仅给乡亲们打开了致富的大门,也使草莓等农产品成为丹东在全国的一张名片。”丹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丹东东港草莓生产面积达8800公顷,年产量20.24万吨,总产值40亿元;年出口草莓制品近4万吨,出口创汇达3500万美元。其中电商销售占销售总量60%以上。沈阳、大连两座机场都配备草莓运输专机,配合高铁线路和冷链线路,目前东港草莓的物流已经覆盖全国300余个城市。

蔡友贵表示,起初种草莓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市场,现在眼看草莓的销量一年比一年好,自己也在考虑多承包两个大棚,让生活更上一层楼。

现代农业让老乡加速奔小康。

辽河下游的平原是生产稻米的绝佳之地,依靠稻米产业的发展,这块土地上孕育出了辽宁百姓小康生活的无限希望。

今年55岁的李晓东是地地道道的盘锦人,1990年时任大洼县水产局生产技术股长的他便组建大洼县河蟹开发增殖站,搞起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转年春天,蟹苗获得高产,但销售出现了问题。

“这么好的河蟹没有销路,这种.种田人的痛苦让我特别着急。”30多岁的李晓东想打破这种现状,就长年累月“泡”在水田里,从种植到管理,从收获到销售,他不断到各地向同行讨教,直到发明了“稻蟹共生”模式,将河蟹养殖在稻田里。

“在这种模式下,河蟹可以为水稻松土、除草、捉虫、施肥,水稻可以帮河蟹净化环境,提供遮蔽场所。不仅大大提升了水稻质量,而且不施肥的蟹田大米口感独特,稻田里养出的稻田蟹也更加肥美可口。”李晓东表示,独特的养殖方式让大米和河蟹都找到了更好的销路,村民的收入也因此大幅提高。

如今,盘锦的稻蟹共养模式形成了“产业联盟+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和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模式,带动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截至,盘锦大米联盟企业年销售大米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河蟹养殖面积170.5万亩,产量7.5万吨,产业产值115亿元。

“据悉,今年盘锦市计划将在完成稻蟹综合种养面积80万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养殖、生产、加工乃至旅游观光的融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李晓东表示,要让大米和河蟹搭建出村民增收的致富之桥。

“直播”让村民钱包真正鼓起来。

“手机当农具、数据当农资、直播当农活”,这些在过去闻所未闻、难以想象的情景,如今正在辽宁丹东河口村变成现实。

“老铁们,我们种的这种桃子叫‘燕红桃’,又甜又大又多汁,我拉近让你们看看……”河口村村民吉洪洲拿着手机边走边流畅地介绍着。

吉洪洲告诉记者,他家有100多亩燕红桃树,前些年由于不懂营销,所以燕红桃都是很低的价格卖给批发商,一年到头也挣不到什么钱。近两年来,随着“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直播兴起,他也赶了一次“互联网潮流”。“现在燕红桃每斤都能卖到十多元,我每年仅售卖桃这一项就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吉洪洲说,作为一名普通的果农,这个数字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

据了解,像吉洪洲这样的种植户,在河口村还有200多户,为了让更多种植户享受到电商带来的收益,村里还经常开展电商培训班对种植户们进行手把手地培训。

河口村驻村第一书记朱良昊表示,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下,农民手中缺的不是好产品,而是好渠道,直播平台的兴起使产品供销链条悄然间发生了改变,过去滞销的农产品现在通过网络都找到了新的销售渠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虽然我们是农民,但是在这个电商为主的时代,我们也要紧跟潮流,希望有一天能把河口的燕红桃卖到全国每个角落,让村民的钱包真正‘鼓起来’!”朱良昊说。

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小康生活是每个普通老百姓心中的向往。是啊,过上繁荣富强的生活是多么美妙啊!现在,我们国家的小康社会正在建设的越来越好,这和我们国家的强盛和繁荣是脱不开干系的,全面小康就是让普通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日子变得越来越富足!

就拿我自己和我身边的人来说,全面小康真的是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我原来上学的路有一段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但自从国家贯彻全面小康后,上学的土路变成了黑黝黝的柏油路,上学真的畅通无阻了;原来爷爷奶奶总是在坚硬的路面上锻炼打太极或者慢跑,稍有不慎就会跌倒,但是步入小康社会后,坚硬的路面上铺了一层橡胶,就算不慎摔倒也不会有太大的皮外伤;每次爸爸妈妈上班的时候都会坐公交车去,每次都会堵车,但是自从步入小康社会后,有了公交车专用道,再也不会堵车了!

可能你认为盘锦只是个小城市,但是令你没想到的是,这个小城市步入小康后竟然有了这么大的改变!我原来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当家乡的建设者,这个梦想可能听着有些遥不可及,但是自从步入小康生活,我竟然感到我和我的梦想相差不远了,这可真是个质的飞跃!全面小康真的是给我们这些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想要当家乡的建设者,去渗透小康社会的理念,去把我可爱美丽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富强,让这个城市里的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为祖国的明天出一份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开饭喽!”

随着爷爷的叫喊声,我家的年夜饭开始了。我和妹妹都出来帮忙“上菜”。有油亮油亮的红烧羊肉;酥脆酥脆的大炸虾;细嫩肥美的清蒸鳜鱼;香味四溢的土豆牛腩;黄澄澄的油焖春笋;原汁原味的清蒸大闸蟹;还有我和妹妹最爱的“粢毛肉圆”,这可是我爷爷的拿手好菜呢,还有奶奶包的春卷和水饺……各种菜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奶奶说,她小的时候年夜饭可没这么丰盛,平时根本吃不到肉,即使是过年了,肉也不能吃过隐。奶奶说:“现在的生活可真幸福啊!”

吃完年夜饭,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小品、相声、魔术等等。我最喜欢的是小品《走过场》,其中,马主任说道:“上任领导为了应付绿化检查,让人用油漆把整座山都给刷绿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一场大火把周围所有的山都烧黑了,只有我们这座山还是翠绿翠绿的,特别不科学!甚至都有些科幻!”里面的台词幽默又搞笑,逗得我们全家都哈哈大笑。小品告诉我们: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爸爸妈妈则一边看节目,一边抱着手机玩集五福和清空购物车的抽奖游戏。爷爷说他年轻的时候可没有手机和电话,近的地方就登门拜访,远的地方只能写信或发电报,非常不方便。但是现在有了电话、手机,随时都能联系,再也不用像爷爷那个年代跑来跑去了。手机不但能打电话,还能用qq、微信视频通话,人们可以随时接收信息,特别方便。爷爷说:“现在的生活可真幸福啊!”

春节期间,我收到了爸爸妈妈送给我的新年礼物——是一套曹文轩的经典长篇小说,我一拿到就对它爱不释手。我的几个书架上已经堆满了我喜爱的课外书。但是,妈妈说她小的时候,课外书很少。她最珍贵的是外公给她买的一套《西游记》的连环画。但是现在,只要我想要什么书,妈妈都会给我买。妈妈说:“现在的生活可真是幸福啊!”

我每天都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学习,我也觉得:现在大家都奔小康了,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开饭喽!”

随着爷爷的叫喊声,我家的年夜饭开始了。我和妹妹都出来帮忙“上菜”。有油亮油亮的红烧羊肉;酥脆酥脆的大炸虾;细嫩肥美的清蒸鳜鱼;香味四溢的土豆牛腩;黄澄澄的油焖春笋;原汁原味的清蒸大闸蟹;还有我和妹妹最爱的“粢毛肉圆”,这可是我爷爷的拿手好菜呢,还有奶奶包的春卷和水饺……各种菜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奶奶说,她小的时候年夜饭可没这么丰盛,平时根本吃不到肉,即使是过年了,肉也不能吃过隐。奶奶说:“现在的生活可真幸福啊!”

吃完年夜饭,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小品、相声、魔术等等。我最喜欢的是小品《走过场》,其中,马主任说道:“上任领导为了应付绿化检查,让人用油漆把整座山都给刷绿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爸爸妈妈则一边看节目,一边抱着手机玩集五福和清空购物车的抽奖游戏。爷爷说他年轻的时候可没有手机和电话,近的地方就登门拜访,远的地方只能写信或发电报,非常不方便。但是现在有了电话、手机,随时都能联系,再也不用像爷爷那个年代跑来跑去了。手机不但能打电话,还能用qq、微信视频通话,人们可以随时接收信息,特别方便。爷爷说:“现在的生活可真幸福啊!”

春节期间,我收到了爸爸妈妈送给我的新年礼物——是一套曹文轩的经典长篇小说,我一拿到就对它爱不释手。我的几个书架上已经堆满了我喜爱的课外书。但是,妈妈说她小的时候,课外书很少。她最珍贵的是外公给她买的一套《西游记》的连环画。但是现在,只要我想要什么书,妈妈都会给我买。妈妈说:“现在的生活可真是幸福啊!”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盛夏时节的辽宁,草木葱茏、大河奔流;天蓝海碧,山川竞秀。这个曾经以高污染、高能耗为特征的老工业基地省份,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经过一个时期的铁腕治理,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河海生态大为改观、美丽乡村不断涌现,在白山黑水间奏响一支绿色咏叹调。

河长变身“运动达人”

自从当上河长,盘锦市兴隆台区水木清华社区书记刘娜娜每天微信运动的点赞量激增。

近年来,辽宁加强河流治理,实行五级河长抓治水。“我负责的这段河,长4.275公里,有6个排雨口,2个排污口。”说起自己守护的六零河河段,刘娜娜如数家珍。每天早上7点多钟,她就从家出发去巡河,发现有偷排污水或乱扔垃圾的,及时和环保、水利等部门联系进行处理。临下班前,还要巡查一次。刘娜娜笑着说,自从当上河长,自己就成了“运动达人”,在微信运动的排名大幅提前,“每天走1万多步太轻松了!”

在辽宁省桓仁县,近年来,当地为保护饮用水源地,取缔养殖网箱2276个,年减少养殖量1300万公斤。同时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明确招商引资项目必须为水源保护让路,杜绝一切可能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落户桓仁。

“短时间内,为保护环境会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长远看,为子孙后代留下好生态,就是留下金山银山。”本溪市生态环境局桓仁分局局长王成利说。

河长们的付出和各级领导干部发展理念的转变带来了辽宁水环境质量的不断好转。20,全省河流优良水质断面占比61.6%,渤海优良水质比例达到85.16%。

“智慧+铁腕”换回“辽宁蓝”

赤日炎炎,天空蔚蓝。沈阳故宫门前,市民陶洋陪几个外地来的朋友合影留念。红色的宫墙配上蓝天白云,格外养眼。

“看看咱‘大沈阳’的天,典型的‘辽宁蓝’!”陶洋在朋友圈里写道。“这几年空气越来越好,这样的蓝天越来越多,前些年可不这样,天灰蒙蒙的,哪敢跟外地朋友炫耀。”陶洋对记者说。

曾经雾霾围城,如今蓝天常在。沈阳市的变化是辽宁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的缩影。

为第一时间发现污染源,沈阳市聘请了200名专业人员作为第三方管控团队,对全市下属县(市)区进行网格化管理,还开发上线了“沈阳生态环境在线”app,组建了13个抗霾攻坚微信群。“第三方管控团队发现涉及大气污染的问题或线索,会立刻拍照取证上传到微信群,所在县区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到现场解决。”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张嘉治说。

除了专业团队,各种智慧环保系统也不断投入到沈阳污染防治攻坚战:秸秆禁烧指挥管控系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超级站、大数据监测中心……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裴希岩说,市里每个季度都要对各县(市)区的空气质量进行排名,对排在后三名的县(市)区罚款并由市领导约谈相关负责人。

近年来,沈阳市为治理空气污染动真碰硬,仅拆除燃煤小锅炉就有4000多台。“智慧+铁腕”治理给这个城市带来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年,沈阳市大气优良天数由191天增加到284天,二氧化硫、pm2.5和pm10浓度分别下降68.1%、40.2%和33.0%。

“花果山”下守望绿色乡愁。

黛瓦白墙、小桥流水。走进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仿佛置身江南水乡。村庄旁山上的万亩果园里,各种即将成熟的水果挂满枝头。

午后,送走食客,坐在自家餐馆门前太阳伞下的徐洪超悠闲地喝着茶。曾经外出到沈阳、大连等城市打工多年的他最终选择回乡创业,“在我们村,只要想工作就绝不会失业,就连周边城里的大学生都到咱村找工作呢!”他骄傲地说。如今,徐洪超年收入超过10万元,生意忙时,父母家人齐上阵。家门口就业致富,让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感满满。

徐洪超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些年来大梨树村植树造林、发展生态旅游业等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前任村党委书记毛丰美的带领下,大梨树人苦干、实干加巧干,硬是将万亩荒山变成了“花果山”。老书记去世后,新任村两委班子接续努力,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大梨树村变美了,游客们慕名而来。最近几年,村里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村集体固定资产超过5亿元。“好生态就像一座绿色银行,给我们带来更多财富和希望!”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毛正新说。

近年来,辽宁省已完成多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省已建成656个省级美丽示范村,越来越多的村庄将实现产业兴旺、环境宜居。

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如今迈入2020年。我们已经实现了小康社会的梦想,教育体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间简陋的教室,四面墙上空无一物,只有几块破旧不堪的脏黑板,以及几个粗糙的大方洞。正值腊月,风从窗洞里刮进来,像无数寒光闪闪的匕首,直刺同学们的心底,师生都冻得瑟瑟发抖,与发电机有得一拼。为了拿笔写字,同学们不住地往手上哈气,可冻僵的手指仍然无法写字。桌椅破破烂烂,不少椅子下垫着石块,时有一人从椅子上摔下。教室里没有灯,天黑了,黑板上的字若隐若现……这就是妈妈当时的真实写照。

在崭新、平整的桌椅上谱写着七彩的光芒。教室里甚至还有电风扇和空调,在热浪扑面而来时,一起向太阳发出凉爽的挑战,为我们竖起清凉的盾牌。

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漂亮的泡棉纸装饰和同学们的字画,在紫色的墙上共舞。课间,同学们惬意的靠在椅背上,说说笑笑。上课时,各类多媒体设备为老师提供帮助,使课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同学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哈哈大笑。

庚子新春,新冠疫情肆虐华夏大地,打破了我们原有的生活,我们不得不宅在家上网课。“停课不停学”,勤奋的我们,构成了另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大概是妈妈当年梦寐以求的吧。

小康生活我们来了作文

“我们小时候啊,那走的都是土路,住的房子全是用茅草和泥沙堆的,一下雨根本没法住。吃的是野菜,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杀一只鸡,做好了,还没等上桌就都抢光了。想学习都学不成,天还没亮就得帮大人去地里插秧,那时我们上学正值文革,想要本书都难……”爷爷讲着过去的苦日子,眉头微蹙,声音充满着遗憾。

“总讲那话干啥?”爸爸拎着一箱螃蟹推门进了屋。“现在,泥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茅草屋变成了高楼大厦,家家开上了小汽车,每次带闺女回来,她总喜欢看路旁各种树木、鲜花构成的风景。”放下螃蟹,我们爷俩会心一笑。

是呀,我的书包里正放着刚刚从书店买的习题册,那么多的名师,为我们学习知识尽职尽责,妈妈告诉我说:“谁说岁月静好,那是有人在为你们负重前行啊。”

“哎,嫂子,十一假期你们去哪玩啊?”小姑又烫了新发型,向妈妈展示着,问妈妈。“这头发烫的真好看!”妈妈一边夸奖小姑一边回答说:“我想去哪就去哪,哪好玩就上哪,反正现在交通便利了,就算出国也来得及!”没错,现在有了火车、飞机、高铁,还愁放假去哪玩吗?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都高兴地飞了起来。

可跳起舞来一点儿不比年轻人差。他们作为社区代表团,还到鞍山演出过呢!奶奶就是其中的一员,爷爷说自从跳了广场舞,奶奶的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脾气也好了,越活越精神了。

窗外的梧桐沙沙作响,在阳光下枝叶的疏密中洒下点点光斑,那明暗交叠在一起的画卷,正展示着生活的美好,不需要梧桐来引凤凰,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舞台上把自己活成了耀眼的凤凰。

“开饭啰!”随着小婶嘹亮的声音,沁脾的饭香充满了整个房间,红红的螃蟹象征生活的红红火火,碧绿的秋葵,充满着希望,多汁的鸡翅,清蒸桂鱼让人垂涎三尺,我不禁的赞叹:“幸福的生活真是色香味俱全的,五彩缤纷的啊!”

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基本全面形成了小康社会。从春节开始,20xx年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们又将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现代汉语词典》将小康意思是:指家庭经济状况可以维持中等以上的水平。爸爸说:小康,其实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小康,这两个字在人们眼中都是不同的。而在这个春节,我又体验到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小康。

春节期间,人们聚集在超市商场里。不管是老人、小孩,都穿着新衣,拿着东西,脸上洋溢着快乐。妈妈跟我说:“我们小时候,超市根本盈不了利。人们没什么钱,只能穿吃的非常节约。鞋子穿到脚趾都漏出来了还继续穿,半盘不到的肉能吃几个月。现在好了,每年都有新衣服,肉也不再是奢侈品,每户家庭的收入越来越高,恩格尔系数下降。”恩格尔系数?好新鲜词语,我问:“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妈妈笑了笑,回答:“恩格尔系数,就是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例。它是恩格尔发现的规律。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会下降。所以,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我们的祖国——中国,十分富裕,这个比例就会呈下降趋势。”我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觉太幸福了。

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小康社会,是中国人的梦想。

二十多年来,中国人致力于建设小康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爸爸十来岁的时候,生活可苦了。爸爸住的村子在山上,下山要走好几公里,晚上特别黑。那时候,电非常稀有,只能用煤油灯来照明,村里唯一的电器就是用电池的破收音机。那个年代,猪肉是很贵的食物,只有在除夕,才会杀年猪来改善一年到头的辛苦生活。

过了几年,邓小平提出了全面小康战略计划。爸爸的生活便被渐渐改善了,到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山上的泥路换成了现在宽阔坚实的沥青路,路旁竖起了明亮的路灯;现在每天都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猪肉,这可是爸爸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爸爸家里,从没有电视到有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再到超大屏幕的液晶电视。爸爸村里的人们,笑容一天比一天灿烂。

我在日常学习中,也感受到了小康社会带来的便利。学校开发了“天长大脑”,交作业、订正作业更加简单了,只要把作业拍照上传到老师的手机里,老师就知道有多少同学做正确了。同学们容易做错的题目,“天长大脑”会重点地训练这一类型的题目。老师还会根据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试卷。“天长大脑”让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得到了飞一般的提升,同学们赞不绝口。

20xx年是小康生活战略计划的收官之年,将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随着小康社会的逐步建成,中国将完成全面脱贫,类似爸爸生活的小乡村都将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科技水平将大大提高,5g网络覆盖全国。同时,人民素养水平也将大大提高。整个城市井然有序,道路上车水马龙,但都十分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人,车辆遇到行人挥挥手示意他们先走。人行道上没有闯红灯的人了,整个社会十分和谐。

小康生活给我们的变化真大啊!我真希望小康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现在是小康社会战略计划的重要一年,时间不等人,我更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奋学习。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比今天更美好!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作文

米吉格道尔吉建群,不是上微信,而是拆围栏;不是加好友,而是集牛羊。这样的“致富群”,他一共建了11个:9个羊群、1个马群、1个牛群。

米吉格道尔吉是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党支部书记、芒来牧民养羊合作社理事长。新巴尔虎右旗旗歌《这片草原》写道,“烈马跨过克鲁伦河,成吉思汗迎亲在这片草原。”克鲁伦河从这里缓缓流过,克尔伦苏木即得名于此。

“草畜双承包释放了生产力,但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也被不断放大。”米吉格道尔吉告诉记者,牧民们意识到一家一户“画地为牢”的网围栏太憋屈了,应该给分散经营找个“领头羊”,“我们尊重牧民意愿,把他们的草场和牛羊入股到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让草原更可持续,牧民的日子更红火”。

9大羊群的“群长”之一阿日登仓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成了“职业牧民”。他把家里的180头羊加入到合作社的羊群一起放牧,总数超过1000头。去年阿日登仓的纯收入有11万元,还清了贷款,摘掉了贫困帽。“牧民一家一户经营时,羊群都不大,却都得雇羊倌、置办牧业机械等,投入不小。”抚今追昔,阿日登仓感慨,“成立合作社、打通网围栏,放牧的草场变大了。划分了四季营盘轮牧休牧,草场越来越美,羊群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多。”

“,我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蒙古包里,奶茶飘香,米吉格道尔吉和记者唠起了家常。“我们几位青年代表和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场座谈。总书记嘱咐我,呼伦贝尔草原很美,一定要保护好那里的生态;还亲切地跟我说,他年轻时也做过大队书记,这个岗位大有作为,要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米吉格道尔吉在芒来嘎查踊跃投身牧区振兴奔小康的实践。他“建群”的方式之一就是给牧民算账:嘎查的大户一年毛收入也就是100多万元,扣除成本后剩下不到20万元,而且还有不少贷款要还;牲畜头数一多还会导致草场退化,收入难以为继。统一经营后,增加了市场话语权,去年合作社成立以来,屠宰企业一直按市场最高价收购牲畜。合作社既是生产组织,还是保障组织,牧民遇到难题,合作社都会帮助解决。目前,全嘎查115户人家已有88户入社,整合了嘎查39万亩草场和5800多头(只)牲畜。

芒来嘎查还积极开展培训,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找出路。成立小食品厂,让牧区妇女做奶酪;成立旅行社,牧区青年可以当导游;发展“网上牧业”,推出“我在牧区有只羊”领养项目。牧民布日古德为了孩子上学,举家搬到县城。草场、羊群有合作社打理,他就回到合作社打工,剪毛接羔,每天收入最多有600多元。“城里有楼房,牧区有股份,啥也不缺,这就是我理解的小康生活。”布日古德说。

古老的克鲁伦河畔正在唱响现代牧歌。“新巴尔虎右旗是内蒙古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牧业旗县。”新巴尔虎右旗牧区现代化服务中心主任永宏说,“自治区把我们作为全区第一批牧区现代化两个试点旗县之一,我们又把芒来嘎查作为全旗先行先试嘎查之一。全旗一共有51个嘎查,目前我们已在11个嘎查推广‘芒来模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