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初中范文(12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初中范文(12篇)

ID:6955497

时间:2023-11-29 08:11:25

上传者:XY字客

初中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今天,妈妈介绍了一本书给我。它就是闻名古今中外的《红楼梦》。它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在这本书中,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的主线人物,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悲剧贯穿始终。由多情潇洒的宝玉,娇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渐渐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这是一段美好的姻缘,但却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带有黄金锁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的故事。

我认为《红楼梦》这本名着很感人。看了它,我还真懂得了不少道理,也时常投入不已。我觉得,当时的贾府很奢侈,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也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得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掌上明珠。虽然贾母非常疼爱贾宝玉,但我并不是十分喜欢他。我觉得贾宝玉这个人物有点"玩世不恭"的意味。轻佻,顽劣,屡教不改,这些词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当然,最后他也在离开黛玉的巨大悲痛中醒悟了过来,一改自己平日任性妄为的作风我倒是喜欢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她虽然爱哭,但很却有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两人是青梅竹马,十分要好。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样样精通的小女孩,爱好很广泛,读书、画画,弹钢琴、办小报……我也有些爱哭,有时家人说说我的不是,呵!我的"金豆豆"就咕噜噜地滚了一地。不过,这些应该改正,作为现代的孩子,我觉得我们要坚强些,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动不动就暗自垂泪。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就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能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说明他的写作功底十分深厚,里面的人物个个好像就站在我面前,同我说话似的。我要向他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写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牐犓档秸猓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牐牷褂幸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在老家的日子没有网络,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我只好翻出一本《红楼梦》来打发时日。

正好今年七月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也去过了大观园。现在看《红楼梦》更有了一份亲切感。

几日囫囵吐枣的把《红楼梦》看完。其中对于文章中的那个情色描写我很感兴趣。偷偷的看了好几遍。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心目的纯洁完美的王子——贾宝玉。这个一直被人们为和林黛玉的忠贞爱情所称赞的好男人,突然也被我挑出了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对性的随意。

贾宝玉的第一次性行为,并不是和自己深爱的林黛玉一起完成的。而是和自己的贴身丫鬟袭人完成的。那次在梦中听了警幻仙子的启蒙后,在梦中和警幻仙子来个初试。第二天醒来后,竟然和袭人真真实实的来了一次。这就贾宝玉对性的态度,嘴里口口声声说爱着林黛玉,甚至最后的结局都是宝玉出家。但是他和袭人的性行为,我觉得给他个人的人格抹黑了。他在我的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可能就连写本书的作者曹雪芹老人也是在骨子里都这样想的:我追求爱情,但是对性行为我可以随心所欲。

还有一点证据:那就是宝玉和宝钗结婚后,宝钗竟然怀孕了!我异常震惊,当得知林黛玉死了,宝玉竟然还有心情令宝钗怀孕!难道男人真的可以和不爱的女人,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发生性行为!还有宝玉调戏自己母亲身边的金钏儿,最后导致其跳井自杀。还有他与身边的丫鬟晴雯调情,让晴雯撕扇子。

再来看看我们女主人公林黛玉,她一心为了爱情,守身如玉,就连宝玉送她鹡鸰珠,她都嫌弃是臭男人用过的,不要。她性情高雅,爱护世间万物,连那些花儿都放心不下,给它们做一个花冢。黛玉几乎从不和男人打交道。纵观整个《红楼梦》,和黛玉打过交道的男人,几乎没有。更别说有性关系的了。我猜想林黛玉是要把自己的处女之身交给自己深爱的贾宝玉的。

以上可以看出,男女对性关系的态度:男人对待性,不管有无爱情,性行为都可以进行。可以嘴里说着,你是我的心里最爱,但还可以与别人进行肌肤之亲。而女人则不行,对于不爱的男子,断然不会和他有半点的肉体瓜葛,能为心爱的男人守身如玉。可怜天下的女人,知道男人是这个德行后,会有何感想呢?反正我现在是恶心贾宝玉这号男人了,给我的情感蒙上了一层阴影!

初中红楼梦读书笔记

假期里我潜心攻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该名著讲述了一个家族大大小小的故事,一个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剧故事,红楼梦读书笔记400字。

故事中,当时的贾府是相当的富有,贾母更是有权有势,说话非常有分量,贾府上上下下全部听她的,她把宝玉当成是掌上明珠,倍加喜爱,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虽然贾母非常疼爱贾宝玉,但是我并不喜欢他,因为我觉得贾宝玉这个人有点玩世不恭的意味,用轻佻、顽皮这些词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由于他身边大多是女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他略带柔弱的性格。最后他在离开林黛玉的悲痛中才最终醒悟了过来,改变了平时任性妄为的作风。

要说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人物,那便是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她体弱多病,猜忌心强,多愁善感,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掩盖她的出类拔萃,她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都行。她和贾宝玉经常在一起聊天,一起玩耍,最终却因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而伤心离世。

《红楼梦》这部名著让我投入不已、感慨万千,它让我懂得了很多、感悟了很多。我感触最深的是大作家曹雪芹把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刻画得那么栩栩如生,每个场景都描绘得淋漓尽致,真不愧为一部世代流传的佳作。

初中红楼梦读书笔记

今年暑假,我终于在家读完了《红楼梦》,看完红楼,觉得之前看过的小说都弱爆了。一部红楼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小说,换句话说,红楼里任何片段的提取就是一部经典的小说,或描述浓浓的儿女情长,或教会你身边的人情世故,或告诉你现实的世态炎凉,或静静讲述每件事情的前因与后果。直到现在似乎才终于明白以前怎也不能理解的红学研究的意义所在。难怪张爱玲曾说:“人生三恨为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没读红楼之前,我从别人口中得知黛玉是个生性多疑、多愁善感且爱哭的人。但读完之后,我却能理解她的苦衷。她从小父母双亡,又寄人篱下,她的世界有多么的孤独,为了保护自己,她只能用刻薄和冷漠去对待他人,这也是她养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她在绝望中死去,身边只有一个服侍她的丫鬟在默默的.为她哭泣。李清照因“物是人非”而“人比黄花瘦”,黛玉因离丧而作“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要是我与黛玉同在大观园,我恐怕只能做她远远的观望者吧!

在我现在的年纪,最喜欢看那种并不勾心斗角的掐尖要强,希望活在大观园,活在一个身边是钗黛湘妙等诸人的地方,好像随时都诗意、有趣、灵动。那时候盼望脂砚斋就是史湘云,盼望她们都真的存在过。这种情感其实可以持续一生,并且我想曹雪芹是愿意让我们保有的。所以拿大观园比伊甸园亦可以理解。

初中生阅读《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这本小说把人物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柔弱的林黛玉、性格泼辣的王熙凤、红颜薄命的晴雯、心地善良的平儿……。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首《葬花吟》唱响了一篇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一场波澜曲折的梦,在曹雪芹的笔下开始了。荣国府近百年来都繁华富贵,而凤姐为了一时的贪心,偷放了高利贷,被朝廷发现,从此一个团圆的大家庭被搞得支离破碎,真是“花落人亡两不知”,我想曹雪芹一家一定有同样的遭遇吧,他把自家由盛到衰,自己的痛苦都写进了长篇小说《红楼梦》里。

小说把人物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柔弱的林黛玉、性格泼辣的王熙凤、红颜薄命的晴雯、心地善良的平儿……。在我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王熙凤,她是大观园的管家,将大观园管理的井然有序,但是最后却因为自己的贪婪,害了荣国府一家人,从此荣国府开始衰败,贾母病死、宝玉出家。最后,家破人亡。

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许多贪官,可能开始的时候,为国家与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但师成名就后,贪婪之心开始滋生,终于失去了自控力,贪污国家与人民许多血汗钱,到处花天酒地生活,最后国家遭受了损失,害了自己和家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再看看刘姥姥,她虽然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农家老妇人,但是她整天粗茶淡饭生活的自由自在,不需要像凤姐那样整天装着笑脸,提心吊胆地生活,今天的许多老百姓就像刘姥姥一样,虽然吃的不是山珍海味,穿的不是绫罗绸缎,但他们心灵是善良的,生活是充实的,他们用辛勤劳动挣钱,不用提心吊胆地生活,所以他们生活是幸福的。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或许也是讽刺当时腐败的清王朝,统治者昏庸无能、贪婪、不理国家大事,社会风气败坏等等,他把对朝廷的悲愤与不满,也写进了《红楼梦》里。“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句话读起来让人感到悲怜,值得人们反思。

《红楼梦》读书笔记

我以下面“送宫花”事件为案例分析林黛玉的几种典型认知错误。

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来了。”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薛姨妈有12支宫花,好心好意送给几位姑娘。王夫人劝她都留给她女儿宝钗,薛姨妈自知宝钗不喜爱花儿粉儿,请周瑞家的送给其他姑娘,迎春、探春、惜春和黛玉各两支,凤姐四支。周瑞家的因为顺路,先送给了迎春探春,收到后两人停止了下棋,表示感谢;惜春和尼姑在玩,开了玩笑也请丫鬟收下宫花。之后给了平儿四支转交凤姐,最后去给黛玉送了宫花。黛玉有那么多选择,“谢谢薛姨妈惦记”“谢谢您送花过来”……黛玉偏偏说了一句“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其四,书中未明确提及,但林黛玉也很有可能犯的错误,是“贴标签(labeling)”。她可能会认为薛姨妈或者周瑞家的“看人下菜碟”,产生怨言,却忘记了她们大部分时候都很友好。在生活中,“窝囊废”“蠢货”等等对人贴标签的做法只能推远人和人的距离,引发人和人之间的恶战。如果林黛玉能够分清楚“人的行为”和“人的本质”,她也可以想,“这次的花即使最后给了我,就算这是我生气的行为,但也只是这一次,完全不妨碍她们平素对我不错的。”

这几种认知错误是导致人生气、忿恨、抱怨的几种典型想法。大家会笑黛玉刻薄,却不一定意识到这些认知错误和自身的关系。其实只要留心,这些认知错误在生活中,电视剧剧情中随处可见。

是否只关注他们做得不好的地方,常常念叨,却忽视了大部分时候他们都还不错?

是否没有搞清楚事实,不了解真相也不沟通就对他人下判断?

……。

如果你曾经做过上述的行为,就无需笑话黛玉,在某种程度上,你也犯了林黛玉的认知错误。

如果黛玉能够辨析出自己想法中的认知错误,她应该会成为另外一个人。而如果能够识别我们想法中这些不符合现实的部分,扭转认知错误,我们也会减少情绪波动,更少生气,生活更加愉悦。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林妹妹似的行为或话语,我们首先可能会本能不愉快,但接下来应当认识到,这都是认知错误在作怪,林妹妹需要的是一次思维范式转变。无论为什么产生了认知错误,我们都需要看到,我们有选择的权利,选择去转变自己的思维范式,改变认知错误,或者帮助我们最珍视的那些人看到他们的思维错误,愉快生活。

当然了,也许有些人就是得保留着这些扭曲和极端才能够创造美,为全人类做贡献,那就任由他去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十八世纪中叶问世,即不胫而走,风靡全国,在当时士大夫中流传着,“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红楼梦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她既承载着中国之文化,又展现着中华之瑰丽,人人推崇,堪称绝唱。

《红楼梦》中描绘的人物有400多人,生动地描绘了在特定环境中不同人物的特定表现,人物鲜活丰满。其中很多人物都会触动读者心灵,让读者感慨人物的命运,为之悲叹。作为主要人物的林黛玉贯穿始终,塑造的这一典型人物,使得“林黛玉”、“林妹妹”已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对于林黛玉这一人物,读者喜恶不同,褒贬不一。早年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孤独无助的处境让她心思敏感,自矜自重,小心戒备。黛玉才华横溢,孤傲率真,封建礼教下的女子难以主宰自己的婚姻,在与宝玉的感情纠葛中,她无力抗争,内心矛盾而缺乏安全感,不能有个明确痛快的结果。不管读者是否喜欢她,这是当时特定的环境下造就黛玉特定的性格,她就站在那里,柔弱而真实。有人说,如果人人能有一点黛玉的性格,那么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真实。

我个人比较欣赏尤三姐。尤三姐冷艳刚烈,轻狂豪爽,,她以嬉笑怒骂、毫无顾忌的方式戏弄贾珍贾琏,言辞激烈,一针见血;即使是“明示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凤辣子,她也要会一会。不似其他封建时代的女子矜持柔顺,她有着仿佛超脱时代的个性张扬、无畏无惧、敢爱敢恨。看惯了官僚豪门纨绔子弟虚假丑恶,妖艳于外的她,内心向往纯真美好的爱情,执着而热烈,当意中人柳湘莲因谣言而退婚,她以死明志,二人不能终成眷属,也许只有悲剧才能打动人心,虽然遗憾,却可感可叹,尤三姐这一形象更为鲜明突出。描写尤三姐的笔墨虽然不多,她却是一道亮丽而又震撼的风景线,她是可悲的,她的放浪不羁和过于强势使她没有给双方解释的机会,导致她与幸福擦肩而过,一个香消玉殒,一个抱憾终生。

众女子的判词,揭示了她们各自的命运,不禁让人感叹,人生不过如此三言两语,异曲同工,有人曾形容史书,前一页飞黄腾达人中龙凤,后一页身败名裂阶下之囚,莫要计较太多,人生如白驹过隙,且行且珍惜。其中人物所作的诗词,读者可以从气质、才调、风格、题材等多方面体会人物和所做的诗词对人物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其中更为出色的是那些洞明世事、发人深省的诗篇。比如《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结合,便都成了早已注定了的命运。这一方面固然有作者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流露,另一方面也曲折地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在封建宗法社会中,要违背封建秩序、封建礼教和封建家族的利益,去寻求一种建立在共同理想、志趣基础上的自由爱情,是极其困难的。金玉良缘,宝玉宝钗看似是那么般配合适的一对,但他们之间并不是爱情,感情是强求不来的,也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才有那么多对爱情不妥协、不放弃的凄美故事千古传唱。纵然是举案齐眉,你依旧不是我的她,不是谁不够好,只是缘分不够。正因为有这样的美中不足,才创造了有情有义的人间,让我们不会对情感失去希望,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红楼梦》读书笔记

曹雪芹最初的想把书的名字叫《风月宝鉴》。他说:我要在书里安排一面镜子,正照是红粉,反照是骷髅,唤醒世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此上补青天,下警世俗。玉莹临终绝笔“绝命人声声吐肺腑,盼君为千古红妆同一哭。”让雪芹明白《风月宝鉴》主旨欠妥,从此改弦更张,再谱新篇,为受苦最深,受压最重的世间女子吐哀怨,鸣不平,抒愤慨,重写真书,取名《金陵十二钗》。当看清是世事后,他自言自语说:“仅为女子昭传,显然软弱无力,要刺豪族、反权贵、争公允、鸣不平。”曾想写成戏文,取名《红楼梦》。

当妻子在贫困中死去,曹雪芹烧了半部书稿,半生心血,他明白了,不公不允,以强迫弱,污泥浊水,残暴酷虐等等等等,都是因为气数将尽,末世降临。他要写书,不止是宣色空,斥淫妄,为闺阁昭传,“我还要拆天、拆了这个欺人的天!害人的天!元凶巨恶的天!”

写书并不顺利,遭到父亲的极力反对。大骂:两试不第,习武又无端终止,真是文不成,武不就。我曹门仕宦之家,相传数代,怎么可以出个写野史小说的呢?简直是浑账。后一把大锁将其禁锢在悬香阁。然而曹雪芹仍伏案疾书。书稿曾被撕、被烧、遗失,然而曹雪芹不改著书痴心。

为了生计,雪芹进宗学当杂役,创作《石头记》。此书引起学子敦诚敦敏的极大兴趣,《石头记》在宗学里传开,惹起风波,雪芹被赶出宗学。当过更夫,甚至打过“执事”就是扮孝子贤孙替人送殡。最后穷困潦倒中在黄叶村夜以继日写《石头记》。最后,儿子的夭折彻底击垮了他。除夕之夜,冰天雪地里,在儿子松儿的坟上,吟罢”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仰面跌倒,阖然长逝。留下未完书稿,成为传世《红楼梦》。

在《梦断红楼月半残——曹雪芹的一生》中,一方面,我们可以感性地看到了曹雪芹坎坷艰辛的一生。他才华横溢,文彩飞扬,然而他不事权贵,不受封建教化束缚,处处充满了反叛性格。他正直善良,对人真诚,追求平等,对自由爱情有着极度的渴望。他身上闪现着最真最善最美的人性光辉。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曹雪芹在生活中历经种种痛苦磨难,最终在一场痘疹流行中失去了妻儿,除夕雪夜,冻饿而亡。

历史,其实就是人类的活动史。历史文学是昔日的人艺术化的再现。将历史以文学形式呈现,让历史人物带着深刻的历史烙印走来,带着鲜明的禀赋与个性走来,展示了丰满的血肉和独特的灵魂。让读者把自己深深沉浸在描写对象的情感世界中,心与心相碰,情感与情感交融。让世人透过个体看到了那段凝重苍凉的历史。曹雪芹的一生是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一生,但这个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剧。

《红楼梦》读书笔记

“道不尽的红楼事,做不完的红楼梦”,初读《红楼梦》,我循着甄士隐(真事隐去),贾雨村(假语村言)的身影缓缓进入这部中国古典巅峰之作中,进入那个“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大观园。

黛玉初见贾母,被问曾念何书时,她如实回答:“只刚念《四书》”,但当她听贾母说其他姐妹“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时,顿觉自己刚才失言,后面宝玉再问起时,就答:“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些对话和内心活动的描写充分体现出黛玉的善良、谨慎而又心思细腻。

大观园里的姐妹众多,她们在诗、词、歌、赋方面造诣颇高,一次“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让她们的才华大放异彩。探春发起大观园中人结社作诗,众姐妹响应,她们还分别起了别号:李纨(稻香老农)、探春(蕉下客)、黛玉(潇湘妃子)、宝钗(蘅芜君)、宝玉(怡红公子)等。李纨被大家推为社长,负责评诗,迎春限韵,惜春监场。诗会所吟咏的题目是"海棠",时间限制是一柱香时间,差不多十五分钟。比赛规定韵脚,每句话最后一个字固定,难度大时间短,但他们不但都完成了,而且还不乏佳句佳作。海棠诗以风格论,黛玉清新而宝钗温厚。宝钗、黛玉终是才高一筹,斗诗中位列伯仲。

从两人诗的开篇就可以看出宝钗和黛玉性格上的差异,宝钗写海棠: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而林黛玉写的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一个关起门来欣赏,表现出封建贵族大户闺秀的自重、保守;一个半掩门,则表达了黛玉内心的叛逆和倔强。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把自己代入创作的人物中,每个人的诗作无不暗喻着自己的身世和未来,充分展示了曹公的才华横溢和奇思妙想。

经典就是经典,读《红楼梦》,我发现通遍文章多一字嫌多,少一字赚少,故事庞杂,却相互辅垫,环环相扣。这本书对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它仿佛是当时生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我们平时学习以为语文好读书多就可以写出好文章,读《红楼梦》才发现,好文章是综合多门学科的作品。一个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就可以把荣府的房屋结构、方位整理出来;一道美食“茄鲞”,让人为其制作过程的繁琐、讲究叹为观止。这些都需要我们多学习多观察,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把学过的知识融合起来用于实际生活中,这才是正确的学习之道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

林黛玉,这个大家所熟知的形象,也是我所为之倾怀的。在我的心目中,林黛玉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

多愁善感,年少才高,貌美如花,天真率直。这位封建主义统治的叛逆者因性格之故,而常因感怀身世、自己的体质纤弱等问题悄然泪下。而这些泪,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

黛玉的泪,是贞洁的,是悲楚的,也是无与伦比的。当一滴滴晶莹的泪珠从黛玉白皙的脸庞悄无声息地划落,这世间最真挚的情感也随之流露。又言之,柔情似水之感,亦含其中。

黛玉的泪,是纯粹的,是忧虑的,是伤感的,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黛玉的多愁善感似乎太严重了些。从某种角度来说,不仅仅是我们,社会也不认为多流些泪有什么好处。若换做是我们现在,也就是当今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去做这些事情,都会和黛玉的行为截然相反。换句话说,在当今社会上,黛玉之行无论如何都会受到排斥。

黛玉的泪,是因感动而划落的泪,是对异端的崇敬,也是对自身的怜悯。这一切,都源之于黛玉的内心敏感,情感脆弱。加之宝玉、黛玉二人常为一些小事争吵,使黛玉抑郁忧虑之情一直未减。若是黛玉常笑,再加之她十分聪慧,或许就不会落得那个下场了吧。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无凭无据的猜测而已。究竟怎样,我们无法知晓。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她犹一高贵春花,羞也;如一善感秋花,愁也;似一天真夏花,纯也;如一孤傲冬花,慎也。

好一个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泪,终得死,且含恨,“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中贾宝玉先祖贾演和贾源兄弟俩为皇帝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开国元勋,分别被封为宁国公和荣国公,建造了宁国府和荣国府,给子孙留下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宁国公贾演的长子贾代化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了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生子二人,长子贾敷早夭。贾敬因为是次子不能袭爵位,他很聪明,很会读书,靠自己努力成为贾家第一个进士。他却是个很古怪的人,不愿意住在宁国府里面,跑到都城外面的道观里面和道士胡羼,在那儿炼丹,最后服丹铅中毒而死。

贾敬沉迷修道,对家事不闻不问,对儿子贾珍的败家毁业行为负管教不严之责。贾珍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这个人是贾府中的头号渣男,生活穷奢极欲,虽有一妻二妾,据说跟儿媳秦可卿有染,秦可卿自尽而死,他还与妻妹尤二姐关系暧昧。

宁国府从第三代贾敬起就开始埋下衰败的伏笔。

再来看荣国府。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与贾母之长子贾赦,即邢夫人的丈夫,贾琏、迎春的父亲,他承袭了一等将军之职爵位,也是个无耻之徒,我封他为贾府二号渣男。他妻妾成群,还想要母亲的贴身丫环鸳鸯做妾,不惜威逼利诱鸳鸯,遭到贾母的拒绝才作罢,买了一个17岁的女孩子做妾。虽上了年纪,儿子、孙子、侄子满堂,却还要左一个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寻欢作乐。连他母亲贾母也看不下去了,说他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去,成日里和小老婆喝酒。

贾府里的那几个大哥都不务正业。到第四代,他们的儿子不能袭爵位了,就花重金给他们捐一个官。有父亲的坏榜样在前头,那几个长房长孙也不学好。

贾珍的儿子贾蓉为宁国府第五代,为秦可卿丧事风光,贾珍花一千二百两银子给他捐了个五品龙禁尉。贾蓉跟他父亲一样荒淫无耻,调戏其姨娘尤二姐。为了达到能与尤二姐不断鬼混的目的,他想出了让贾琏偷娶尤二姐并安置在府外的主意,使得尤二姐被王熙凤逼死。

贾琏是贾赦之子,荣国府第四代,他捐了个同知的官位,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他一味好色纵欲,女儿巧姐出天花,按迷信要夫妻分房,他一离开王熙凤就找"多姑娘"鬼混。读后感·王熙凤去过生日宴会,他就把鲍二媳妇勾搭上手,见了尤二姐,又贪图其美色,骗娶为二房。父亲贾赦却夸他能干,又把自己的丫环秋桐赏给他。

都说富不过三代,世袭到了三代,也同样会衰败。习惯了天上掉馅饼,奋进的动力丧失,或者说对财富的饥饿感丧失,目前拥有的自然不知珍惜,这样家族必定加速走向衰亡。

我们这些穷人,也要从中吸取教训,孩子不能富养。怕他们吃苦,怕他们受累,越有这种思想,最终却是害了他们。儿孙有自己的本事和出路,让他们去奋斗与努力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