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诵教学设计(模板21篇)

日有所诵教学设计(模板21篇)

ID:6965038

时间:2023-11-29 10:44:10

上传者:翰墨

教学计划是教师组织、安排和控制教学活动的基础,对于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至关重要。接下来是一些教学计划的参考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

人教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article/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四年级教学设计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谚语,叫尺短有所,寸有所长,如果不懂的话,我就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天,大老虎和小老鼠相遇了,大老虎对小老鼠说:“瞅你这个小东西,黑了吧叽,还想和我森林之王斗?”小老鼠说:“比就比,谁怕谁啊!”

于是,大老虎举起一把铁锁,对小老鼠说:“怎么样,我力大无比吧?”小老鼠把大老虎引到一棵大树旁,然后上了树,大老虎只能在树下干着急。小老鼠得意洋洋地说:“爬树你比不过我。”

大老虎爬上了山,小老鼠在后面跟着,它们来到了长江边,大老虎几下就过了长江,小老鼠在里面直打扑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上岸,大老虎说:“爬树我比不过你,那过江呢?”

小老鼠把大老虎引到了山洞旁,小老鼠钻到了洞里,说:“来呀,来呀,来钻洞呀!”可是,大老虎的身体太大了,钻不进去。它只能在洞外干着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四年级教学设计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教学设计方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它的结构很特别,是由两封信组成的。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是本课的教学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正如人们常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够欣赏别人,改正自己自己的不足,就会进步得更快。

对于学生来说,前面已经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再学习本课就顺理成章了。由于学生准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在教学时,根据儿童的认知归路,以学生的探究为切入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由此找到榜样,学习他人,改正不足,完善自我,不断进步,为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同时也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有所感悟,真正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教学设计方案

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教师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教师还应根据文后的提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从课文中发现的书信的.格式、写法。

2、对要求认读的词语,应让学生多读几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课题富有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举例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课后,可以建议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人教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预设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

2、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书信的内容包罗万丈,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情况的等等。

二、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师: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

2、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吗?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2、交流:写信好友那些好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d、……。

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六、巩固练习,紧记书信格式。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

七、作业:写信。

温馨提示:

1、先确定要写给谁。

2、考虑清楚要说些什么内容。

3、注意书信的格式。

预设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预设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四年级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二、教学时间。

1课时。

三、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课件出示张国强的信)。

2.师范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生边听边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烦心事了?(课件出示)。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学感悟:(课件出示)。

用喜欢的方式自读柯岩老师的回信,思考:

(1)、柯岩老师帮张国强分析出了什么?

(2)、你从回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法。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我从中悟出了什么?

(1)、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2)、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三)、学习书信格式。

(课件出示)。

1、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2、怎样写信:(课件出示)。

师结合幻灯,总结写法。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活动。

给远在外地的父母、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一、揭示课题,引发思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这两封信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读第二封信,说说柯岩的回信中哪几段话对国强帮助最大。

4、指名朗读6、7两段话,说说柯岩是怎样帮国强找到朋友与他疏远的原因的。划出能帮助国强解决烦恼的句子。

5、读句子,谈感受。

“班主任曾找我谈过话,给我讲过‘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话。”

“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6、讨论:当自己取得些荣誉,朋友和你疏远时,该如何处理?

7、将柯岩的回信中对你有帮助的句子背下来,或写下来做为勉励自己的话。

三、联系实际,明白道理。

1、读了这两封信,从国强的事与柯岩小时候的经历中,你又有什么收获?

2、出示句子:

《楚辞。卜居》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齐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你还从哪些故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吗?

四、了解信的格式,学习写回信。

1、读课后的泡泡,说说有什么发现。

2、自己去读信,再去寻找写信在格式上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

3、全班交流,并归纳出信的一般格式。说说回信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

4、拓展阅读。

5、尝试着给李萍写回信。

推荐上完了这篇课文后之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还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还应根据文后的提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从课文中发现的书信的格式、写法。

2、对要求认读的词语,应让学生多读几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课题富有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举例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课后,可以建议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书信格式的掌握。

教学准备:课件及信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收到了江阴包老师和五(6)班同学寄给我们的短信。大家由此感到,写信是一种很不错的交流方式。

二、指导自学。

1、学生自主阅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思考:张国强同学遇到了什么麻烦?

2、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阿姨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她给张国强的回信。

3、学生默读,适当批注:柯岩阿姨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4、指名汇报,指导朗读。

5、结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本意和引申义的理解,重点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

6、拓展延伸: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三、学习书信格式。

1、以两封信为例,归纳书信的格式。

2、投影真实信件,强调注意事项,板书关键词:

称呼。

正文。

结尾。

署名。

日期

四、布置作业。

阅读园地七的写信内容,看看王虹遇到了什么问题,思考该怎样给她写回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四年级教学设计

小马和小兔是森林里的一对好朋友。

一天,它们正在碧绿的草地上玩耍,明媚的阳光照射着草地。小马仔细观察周围,它突然看见了远处山凹里有一棵结满果子的树。小马高兴地跳了起来,像闪光般向果树跑去。小兔边跟着跑边说:“马大哥等等我。”小马火箭般地向前窜。小马来看果树下,看着闪着金光的果子,张大嘴不停地吃起来。小兔摘不到果子,就哀求小马:“马大哥这么好吃的果子,给我一个吧?”小马边吃边说:“我是不会给你的,因为我明天还要吃呢!”说完小马又大口大口地吃着果子。

这时小兔子看见了一个篱笆里有白菜。小兔说:“马大哥,那里有白菜。”小马一听,又想吃白菜了,便迅速地跑了过去,看见了一大堆鲜嫩的白菜,它想吃但是太远吃不到,篱笆低又钻不进去。小兔子一下子就钻进去了,小兔子先拿了一棵大白菜出来给小马吃。小马脸红了,它低下了头,说:“对不起,小兔。”小兔说:“没关系,谁让咱们是好朋友呢!”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四年级教学设计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预设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预设重难点: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

预设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

2、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书信的内容包罗万丈,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情况的等等。

二、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2、交流:写信好友那些好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d、……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六、巩固练习,紧记书信格式。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

七、作业:写信。

温馨提示:

1、先确定要写给谁。

2、考虑清楚要说些什么内容。

3、注意书信的格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

难点:书信格式的.掌握。

:课件及信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收到了江阴包老师和五(6)班同学寄给我们的短信。大家由此感到,写信是一种很不错的交流方式。

二、指导自学。

1、学生自主阅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思考:张国强同学遇到了什么麻烦?

2、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阿姨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她给张国强的回信。

3、学生默读,适当批注:柯岩阿姨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4、指名汇报,指导朗读。

5、结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本意和引申义的理解,重点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

6、拓展延伸: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三、学习书信格式。

1、以两封信为例,归纳书信的格式。

2、投影真实信件,强调注意事项,板书关键词:

称呼。

正文。

结尾。

署名。

日期

四、布置作业。

阅读园地七的写信内容,看看王虹遇到了什么问题,思考该怎样给她写回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

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

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附:综合资料。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张国强在信中提到的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因此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2?词语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也作“尺短寸长”。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楚辞・卜居》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2)对词语的理解。

红眼病:在课文里指看到国强取得好成绩非常羡慕而忌妒。

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

摔跟头:比喻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三、教学建议。

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教师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教师还应根据文后的提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从课文中发现的书信的格式、写法。

2?对要求认读的词语,应让学生多读几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课题富有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举例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课后,可以建议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四、相关链接。

柯岩满族人,当代诗人、作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1929年生于河南郑州,1949年开始文学创作,从事多种文学形式的写作,已出版专著50余部。

她原名冯恺,柯岩是她的笔名。关于这个笔名,柯岩解释道:“我们中国的古代人把绿绿的小树称之为柯;岩呢,当然是大大的坚硬的石头。岩石上是很难长出树来的,因此,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树,它的根须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须加倍的顽强……我取它做我的笔名,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决心终生根扎大地,终生奋力地攀登,从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上的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

书信的格式。

(1)称呼。把对收信人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怎样称呼,要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而定,一般说,当面怎样称呼,信上就怎样称呼。有时可以在称呼前面加“敬爱的”“亲爱的”这样的词语。

(2)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部分。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您好!”“你身体好吗?”如果写的是回信,可以写“×月×日的'来信已收到”等内容。如果来信中提出一些问题或要求代办的事,可以先把问题回答清楚,或者把代办事情的结果告诉对方,然后再写自己想说的话。如果说的事情多,就应该分段写,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结尾的写法,根据对象而定。如果给长辈写信,可以写“敬祝近安”“敬祝健康”;如果给平辈写信,可以写“祝你健康”“祝你工作顺利”;如果给晚辈写信,可以写“祝你进步”“望你努力学习”。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可以带姓,也可以不带姓(熟悉的人可以不写姓)。有时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上称谓,如“弟、儿、侄、妹”。如果加称谓,一般不带姓。如果是给单位或组织写信,姓名要写齐全。

(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如果在信里问候别人,一般在署名和日期之后,另起一行,写上“请代向××问好!”“××并此问好!”

如果信已经写好,但是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完,可以写在信的后面。先写一个“附”字,后面加上冒号,写完补充的话以后,再加上“又及”二字,“又及”后面加句号。

信封的格式。

(1)在信封的第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字迹要工整,地名要详细。写地名要由省、市、县,一直写到区、街和门牌号码。如果是给农村写信,还要写上乡名和村名。信封的左上角画着六个方格,应在里面填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

(2)在信封的第二行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可以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在名字后面写“同志收”或“先生(女士)收”等,此处应避免写称谓,如,不宜写“爷爷收”。

(3)在信封的第三行写上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信封的右下角有六个小方格,应在这里填上寄信人的邮政编码。信件万一出现投递困难的情况,邮局可以凭借这些信息,迅速地把信退还给寄信人。

(4)信封正面距右边55毫米至160毫米、距底边20毫米以下的区域是条码打印区,不要在这个区域里写字或署名,以免影响投递。

(5)信封上的字不能用铅笔写,以防模糊不清;更不能用红笔写,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6)托人转交的信,在信封上要写“面交”“烦交”等字样,在信封第三行的后半行上,写“×××托”或“×××拜托”就可以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1课时。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课件出示张国强的信)。

2.师范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生边听边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烦心事了?(课件出示)。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学感悟:(课件出示)。

用喜欢的方式自读柯岩老师的回信,思考:

(1)、柯岩老师帮张国强分析出了什么?

(2)、你从回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法。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我从中悟出了什么?

(1)、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2)、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三)、学习书信格式。

(课件出示)。

1、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2、怎样写信:(课件出示)。

师结合幻灯,总结写法。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活动。

给远在外地的父母、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1、认读8个生字,以及“冒昧、疏远、采访、寂寞、分析、飘飘然、行只影单、和睦相处、患难与共、受益匪浅、年少气盛、年逾古稀”等词语。

2、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调查本班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实际问题搜集辩论资料。

结合生活,理解课题。

2、学生体会,模仿举例,理解课题。

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内容。

1、学生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生字词:柯岩冒昧寂寞和睦分析患者告诫受益匪浅年逾古稀。

1、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用什么形式,主要介绍了什么事。

深读课文,质疑归纳。

1、读读议议。

a、信中主要提出了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b、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展开想象,合情推理。

2、读读悟悟。

a.朗读课文。

b.感悟柯老师信中语气的特点:真诚、耐心。

3、读读想想。

a、自己归纳书信的格式,发现去信与回信的异同。

b.合作交流,教师小结。

课后延伸,拓展训练。

辩论会:结合本班主要问题由师生共同商定论题,自由组成正反方,展开辩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四年级教学设计

在一个空气清新的晚上,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月亮低着头望着大地,这个夜晚十分宁静。突然,一阵喧闹声打破了宁静,原来是亮亮的文具在书包里闷得受不了了,就不约而同地跳了出来。可是,刚从书包里出来的文具就嘟嘟囔囔地吵了起来,它们这次一定要比个上下,分个高低,所以一直争论不休。

文具盒自豪而且十分霸道地喊道:“我的功劳最大,每次都是我向亮亮张开大嘴巴,提供文具,不然亮亮就不能写作业了,还有,你们个个躺在我舒服的大肚子里,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清闲得很。可是,你们关心过在外面风吹日晒的我吗?我一直从书包里跑进跑出,很累的啊,你们跟我比,简直就像大象旁边站了一只蚂蚁。”

“哼!我的功劳也不小能写字,能画画,还能做笔记!”铅笔也很不服气,“你们知道吗?我原来是很高的,都可以打篮球的,可是自从到了亮亮手中,我就越变越矮,到了现在?你们看看我付出了多少!”

橡皮一蹦三尺高,暴跳如雷:“铅笔,你还好意思说,每次你写错字都是我一马当先地冲上前去,用我的身体把你的错字擦掉。让身体部位和自己‘分家’那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

文具们吵得面红耳赤……。

书包走过来语重心长地说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因为自己的优点而感到骄傲,去歧视别人的缺点,反而要重视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来弥补己的不足,这样才能进步啊!”

文具们听了,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人教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教学设计方案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是本课的教学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正如人们常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够欣赏别人,改正自己自己的不足,就会进步得更快。

这篇课文是由两封信组成的,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因嫉妒他获奖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故写信向柯岩老师求教。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这篇课文的重点之一,就是理解柯岩老师的这段话,并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因为书信中张国强遇到的事情在学生生活中较为普遍,因此,我们设计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以起到一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同时也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有所感悟,真正理解。另一个重点就是课文的一个特殊体裁――书信格式。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一文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信的格式,我让他们去发现,去归纳书信的几大要素,并通过练笔巩固复习,经检测得知,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掌握较好。

《日有所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示范读、带读,培养学生大声诵读的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诵读本单元文本内容。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文本的音韵、节奏美,体会其中的乐趣。

4.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培养其思考、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个别读、齐读、赛读),感受文本的音韵、节奏美,体会其中的乐趣。

2.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培养其思考、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习儿歌《小手的话》。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伸出小手动一动,我们的手除了做游戏、写字,有时还能代替我们说话呢?你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手的话》。

(二)读儿歌。

1.第一遍,师示范读,特别突出儿歌轻快的'节奏。(着重读“会”“必”)。

2.第二遍,生跟读,注意节奏的同时,可以加上握手、摆摆手的动作。

(这时,孩子们都明白了小手是会说话的)。

3.顺势提问:孩子们,小手还会说别的话吗?(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说拍拍手——夸夸你,招招手——你好、我在这……)。

4.是啊,小手的语言如此丰富,全班齐读,读出节奏,可以加上动作。

5.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前一句,女生读后一句。

6.全班齐背。

(三)拓展续编:孩子们小手要说的话狠多很多,谁能继续编这首儿歌呢?

二、学习儿歌《穿裤歌》。

(一)联系生活导入:孩子们,你们自己会穿裤子吗?你是怎么把裤子穿好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学有意思的《穿裤歌》。

(二)多种形式读儿歌。

1.师有节奏的范读。两只脚动作配合,尽量夸张些。

2.学生模仿老师自由读给同桌听。

3.各组赛读。

4.各组选出代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读。

(三)拓展:有了这个有意思的穿裤子方法,你能不能仿编一首《穿衣歌》呢?

三、学习民间童谣《一个蛤蟆一张嘴》。

(一)谈话导入:孩子们,“蛤蟆”是什么动物?(青蛙)谁能说说蛤蟆的样子?

(二)听老师读童谣,看看这个“数蛤蟆”的童谣有意思吗?(老师用快板的形式来读)。

(三)师带着孩子们自由读、表演读、同桌互读等。

四、学习儿歌《鼓》。

(一)实物导入:孩子们,这是什么?(鼓)你们听过鼓声吗?谁来敲一敲?(咚咚声)。

(二)各种形式朗读。

1.师带读,生跟读。

2.生自由读儿歌。

3.指名表演读。

4.分组读。

5.全班齐读。

五、学习《游地球》。

(一)出示地球仪,师: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生:把我们生活的大大的地球缩小成小小地球仪生:地球上有的在地球仪上都有,变小很多很多。

(三)师范读,生模仿老师自由读。

(四)师生合作读。

(五)生齐读、试背。

《日有所诵》教学设计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诵读就是深层的阅读。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地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

光有智商是靠不住的。什么叫智慧,就是对应当做和必须做的事情专心致志。背诵就是炼心,就是修戒定慧,就是培养聚精会神的能力。当他聚精会神,他便融入对象,吸取对象,成为对象。就这样兴趣盎然的一路背下,或早或迟,或深或浅,所读所诵,都将内化为他们的精神气质。

诵读的材料一定要适合儿童生活、儿童趣味密切相关的。最初的诵读,一定要是“有我的诵读”。这样的诵读,是对儿童的'呵护,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于儿童来说,比起背了多少,背了多深更重要的,是他们这样做是否快乐,是否因此更爱自己,更爱这个世界。

对于儿童的精神发展而言,提供健康美好的母语的营养,用琅琅书声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成长环境,既是强健儿童的骨髓,也是丰满他们的血肉。既是给他们打造坚固的船体,也是为他们扬起漂亮的风帆。

我们要多看书,才会有好成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