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幼儿园教案(优质13篇)

高跷幼儿园教案(优质13篇)

ID:6980611

时间:2023-11-30 07:24:13

上传者:ZS文王

幼儿园教案能够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如果你正在制定幼儿园教案,不妨看看以下教案范例,或许会有启发。

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教案《巧玩高跷》含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教案《巧玩高跷》含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启发幼儿大胆运用小高跷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促进幼儿平衡能力、弹跳的进一步发展。

3、在活动中让幼儿感受与他人共同游戏带来得快乐,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1、高跷若干对、青蛙头饰、苹果模型若干。

2、足够的场地,确保幼儿足够的活动空间。

3、录音机、磁带。

重点:让幼儿掌握高跷的多种玩法,并能较熟悉的玩。

难点:鼓励幼儿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玩法。

一、开始部分:热身部分:在幼儿喜欢的《健康操》下进行准备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将幼儿带入健康、快乐、运动的世界。

二、游戏部分:

1、幼儿自由玩高跷。

(1)幼儿自由选择高跷每人一对,可以自己玩、几个小朋友一块玩,创造出高跷的多种玩法。

(2)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看看哪个小朋友与别人有不一样的玩法。请该幼儿演示给大家看,其他幼儿尝试这种玩法。

2、踩高跷两脚踩在高跷上,两手分别抓住固定在高跷上的绳子,双脚交替往前走。

3、有间隔的物体上高跷走把小高跷在地上一字直线或曲线摆开,让幼儿在上面按顺序直线或曲线走,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4、"青蛙跳、跳、跳。"

(1)将高跷摆成两条距离不等的平行线,让幼儿戴上青蛙的头饰,学"青蛙跳",尝试用立定跳远、跨跳的方式跳过高跷。

(2)让幼儿总结"青蛙跳"的各种形式,并引导幼儿说出不一样的跳跃方式,前后跳、左右跳、单腿跳等,并让幼儿尝试。

5、协作游戏--"运苹果"

(1)游戏共分两大对,"绿队"、"红队"每组中的两名幼儿为一个主体,两人分别从起点的苹果箱中取出苹果,两人双手举起苹果,越过平行的高跷,将苹果运到终点的'圆形篮子里,从而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

(2)两队中的两名幼儿同时出发,谁的速度快算赢。

三、结束部分:

身体放松运动:听音乐做青蛙跳、小兔跳、小鸟飞、小鱼游。整理活动:让幼儿将各种材料、器械进行整理,带回教室。

本次活动所选内容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自制高跷激发了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活动围绕目标层层递进;幼儿注意力集中,主动挑战自我。最后,让幼儿合作送小动物回家,在成功的喜悦中结束整个活动,有利于消除幼儿身体的疲劳,也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运动量和运动密度都比较适宜。

幼儿园中班体育游戏教案《踩高跷》含反思

设计思路:

最近正在开展“我在马路边”的主题活动,我们带孩子走出校园,找路,小朋友们认识了幼儿园的园牌、标志性的图案、所在的路名和门牌号,由此对标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班孩子虽思维较活跃,但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能力相对还有所欠缺。因此这个活动从语言领域中的创意出发,为他们创设宽松的环境,从孩子感兴趣的标志人手,带孩子在猜图游戏中认识标志、探索标志、感知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针对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力差异等,主要运用差异性师幼互动介入策略、分享交流策略等。

活动目标:

1.观察、理解故事中的标志,感受标志对我们生活的帮助并愿意关注。

2.能在集体面前分享、表述自己的经验。

活动准备:

《兔子先生去散步》大图书;书中标志;生活中常见标志。

活动过程:

一、看看、猜猜标志(引起兴趣,并初步引发对标志的关注。)。

1.教师出示“安静”的标志。

提问:为什么你们看见这张图都不说话了?

小结:哦,原来这是一个安静的标志,它提醒我们别出声,该安静了1。

2.猜猜“兔子”标志。

你们这么聪明,那再给大家看一个标志,猜猜可能是什么意思?(直接引导孩子从兔子带着的领带中看出是“兔子先生”。)。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标志,标志是图案也会是文字,标志是要仔细看认真猜的。(在互动中告诉孩子怎样认识标志。)。

看看、说说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兔子先生要出门去散步,这一路上也有很多标志。兔子先生一路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1、看大图书,解读书中出现的标志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

第4页:这个标志画了什么?是什么意思?

第6页:这次的标志画了什么?这个标志想要告诉兔子先生什么?

第8页:兔子先生又看见了什么标志?

第12页:

(1)兔子先生蹦蹦跳跳过了桥!哎呀,发生了什么事情?兔子先生为什么会摔跤?

(2)摔跤了,该怎么办?哪里有医院呢?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个红十字?

第14页:

(2)兔子先生如果继续往前走,该注意什么呢?(激发幼儿已有的经验o)。

第16页:瞧,又有标志了,可能是什么意思?

第18页:哎呀,兔子先生掉进洞里了,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第22页:好美的大海啊!海里有一艘船,这个标志贴在船上是为什么?(巩固认识标志在生活中的意义。)。

2、总结故事。

提问:

(1)故事里,兔子先生一共碰到多少个标志?

(2)看了大图书,你们觉得标志重要吗?为什么?

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标志。有的是告诉大家周围的情况,有的是警告大家有危险,有的是禁止我们做一些事情。注意周围的标志,就会更安全。(提炼总结,提升幼儿个体经验。)。

三、找找、说说生活中的标志(在互动中交流分享,提升个体经验。)。

1.说说自己认识的标志。

提问:这里,我们也找到了很多标志,你认识吗?在哪里看见过?

2.延伸:在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寻找、认识标志。

《高跷》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

1、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意志。

3、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幼儿在活动中的平衡能力。

户外草地、高跷。

高跷是一项平衡要求很高的运动,幼儿也比较喜欢玩。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近期我们的主题是“我是中国人,去旅行”。因此,结合幼儿的`兴趣和主题的需要,我开展了这次活动。

做准备活动——自由玩——集体活动——放松。

1、做准备活动。

幼儿跟老师做热身操。

2、幼儿自主玩。

让幼儿自主玩,探索高跷的玩法。

3、集体活动,我们去旅行。

介绍玩法,规则。幼儿踩着高跷去旅行。

4、放松、休息、擦汗。

整个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通过活动,幼儿各方面能力都获得了有效的发展,勇敢、果断的个性品质也得到了发展,幼儿兴趣高,充分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析我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要求方面,对幼儿积极鼓励方面以及安全教育方面都做得较好。如是让幼儿自由选择难易不同的走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踩高跷》含反思

1.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2.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勇气。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1.高跷。

2.平地。

3.指导教师。

1.介绍游戏规则。

指导教师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让幼儿了解游戏的目的和规则,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练习基本动作。

指导教师让幼儿先在平地上练习基本动作,如步伐、平衡等,为后面的`高跷练习做好准备。

3.练习踩高跷。

指导教师将高跷分发给幼儿,让幼儿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练习踩高跷,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4.比赛环节。

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比赛。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踩高跷,比赛时间为两分钟。比赛结束后,获胜小组可以得到奖励。

通过这次游戏,幼儿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幼儿们互相帮助、鼓励,充分展现了他们的自信和勇气。同时,这次游戏也让幼儿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游戏的设计和安排,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踩高跷

在高跷上进行各种活动,能保持平衡,提高平衡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

平衡木、沙包、积木;每人一副高跷。

1、放音乐,幼儿自由地听音乐做动作。

2、提供器械,幼儿分散练习做平衡动作。

1)教师介绍器械及部分玩法:头顶沙包过平衡木,或空手站在平衡木上做单脚站立、侧走、后退走。

2)幼儿活动,教师照顾并指导个别幼儿。

3、踩高跷。

1)孩子每人取一副高跷,分散站在场地上,自由尝试踩高跷。

2)集体听口令练习踩高跷前走10步,后退10步,侧走10步,转圈10步。幼儿自由分散练习。

4、游戏《做客去》。

1)听信号集合站在场地。介绍游戏玩法。每队请一名幼儿示范。

2)全体幼儿游戏。

5、小结游戏情况,听音乐跟老师做放松动作,结束。

幼儿园体育游戏踩高跷教案

1、正确比较5个以上物体的高矮,能按高矮排序。

2、在比较、操作中,体验高和矮的相对性。

3、能大胆的尝试、比较,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能大胆的尝试、比较,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1、教学挂图(二)中脚踩高跷的贴绒娃娃5个。

2、师幼共同制作高矮不同的雪糕娃娃棒。

3、幼儿用书第3页的"雪糕娃娃棒图卡"、第25页《比较高矮》的操作材料。

一、观察贴绒娃娃,猜测娃娃的高矮。

1、猜猜谁最高、谁最矮。

2、比一比,找出正确的比较方法。

3、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序。

二、操作练习,巩固对高矮、长短的感知。

1、雪糕娃娃排队。

请幼儿比较雪糕娃娃的高矮,并按从矮到高的顺序为雪糕娃娃排队,最后说一说雪糕娃娃是怎样排队的。

2、插红旗(幼儿用书第25页)。

3、救救小动物(幼儿用书第25页)。

师:小动物被困在屋顶上了,请你想个办法救救小动物吧!有什么好办法呢?

踩高跷教案

1、自由踩高跷,发展幼儿平衡能力和胳膊与腿的协调能力。

2、踩高跷比赛,训练幼儿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每人一副用小铁桶和胶丝绳做的高跷,小板凳2把,欢快喜庆的音乐。

1、请幼儿检查自己的衣服和鞋带,纽扣扣好,鞋带系紧。

2、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活动全身,重点活动手腕和脚腕。

3、幼儿排成4队自由练习踩高跷,教师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踩高跷比赛。踩高跷走到一定的地点,绕过小板凳走回,第二个小朋友开始走,以此进行,先完成的队为胜。游戏重复进行。

5、放下高跷,听音乐跟老师做放松动作。

6、活动结束,教师评议活动情况,幼儿收起自己的高跷放回活动室。

《踩高跷》教案

1、能踩高跷往前走,保持身体平衡,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同伴合作完成游戏,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

1、高跷人手一副。

2、积木、小椅子若干。

(一)相反游戏导入。

1、教师简单介绍游戏的玩法,如我伸左手,你伸右手;我蹲下,你站起来;我向前,你向后;我往左,你往右。

2、教师发令,幼儿集体游戏。

3、请个别幼儿做发令人进行游戏。

(二)探索尝试踩高跷。

1、(出示高跷)谁在表演的时候要用到它?那它是怎么玩的呢?你们愿意来试一试吗?

2、请幼儿自由练习踩高跷。

3、怎样才能走得又稳又快呢?请幼儿自由练习尝试怎样走得稳、走得快。

4、请个别走得稳的幼儿示范,引导幼儿发现动作要领:用脚底中心踩在高跷上,双手要拉直绳子,眼睛向前看。

5、幼儿再次分散练习,教师指导个别幼儿。

(三)游戏:我是小小杂技员。

1、游戏一:

幼儿分六组纵队两队两对对面站好,在每组的中间用椅子设置障碍。每位幼儿需脚踩高跷s形走,走到对面的同一队的小朋友处,然后对面的一名幼儿出发,游戏依次进行。途中若从高跷上落下,应立即在落下处站上去,继续进行。

2、评选走得又稳又快的幼儿为合格杂技员,并鼓励个别能力稍弱的'幼儿。

3、游戏二:

在游戏一的基础上,幼儿还要跨过积木障碍。

(四)放松活动。

1、幼儿自由地在场地上捏捏腿,做放松活动。

2、整理好高跷,回教室。

高跷教案

一、观察贴绒娃娃,猜测娃娃的高矮。

1、猜猜谁最高、谁最矮。

2、比一比,找出正确的比较方法。

3、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序。

二、操作练习,巩固对高矮、长短的感知。

1、雪糕娃娃排队。

请幼儿比较雪糕娃娃的高矮,并按从矮到高的顺序为雪糕娃娃排队,最后说一说雪糕娃娃是怎样排队的。

2、插红旗(幼儿用书第25页)。

3、救救小动物(幼儿用书第25页)。

师:小动物被困在屋顶上了,请你想个办法救救小动物吧!有什么好办法呢?

踩高跷教案

踩高跷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游戏活动。踩高跷可以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提高动作协调性,发展团结协作和竞争的意识。本次活动的设计体现体育游戏活动的特点,整个过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利用游戏情境贯穿活动,引领幼儿体验体育游戏快乐的同时,提高了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开始部分:

听音乐进入游戏情境,做准备活动。听美妙的音乐,开着小火车,既能有秩序地展开活动,又能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式情境导入中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为了能在“运动会”中不受伤,所以做赛前的准备活动,将幼儿带人快乐的运动状态。

基本部分:此环节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活动始终围绕参加运动会的游戏情境带幼儿练习、比赛,主线始终贯穿其中,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快乐。

结束部分:我们开着小火车回家为冠军庆祝咯!

一、课前练习不够充分

想要把一个活动完美的呈现出来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如果幼儿在活动前没有接触过高跷,没有真正地踩过,那本次教学活动又将如何开展呢?在活动开展前我和幼儿一起踩过高跷,让他们自由地练习过,能力强的幼儿很快接受了,而能力弱的幼儿则需要老师帮忙。教师在课余时间让幼儿自由练习是完全不够的,还可以渗透在晨间活动,或者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踩高跷比赛。因为本次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比赛为主,所以活动前的练习非常重要,也非常地必要。

二、情境贯穿更待深入

本次教学活动的主题是“利用情境贯穿游戏活动,引领幼儿体验体育游戏之快乐”虽然孩子在游戏中足够体验了一把快乐,而且活动氛围很浓郁,幼儿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再深刻地思考如何把情境更深入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去。

三、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在体育游戏的比赛环节中体现地更加明显。教师这时候要利用情境来想办法设计适合所有幼儿的教学环节,就比如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让他们有自主的选择权,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必需沿着这条跑道踩完全程。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挑战,而能力弱的幼儿可以选择近点的目标。这样一来,在同一层次上的幼儿进行比赛才算得上是公平竞争。

四、要注意活动细节

教学中的活动细节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幼儿,每一个细节。活动中开小火车的环节,高跷是否先拿在手上,绳子事先要卷起来,以免甩到其他幼儿。在自由练习的部分,教师要注意规定幼儿练习的场地,不要让幼儿离开教师的视线范围。在比赛中男、女的人数及混合等都要注意,因为比赛也要显示出公平的原理。

《踩高跷》教案

1、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与小朋友和老师互动的乐趣。

2、在高跷上进行各种活动,能保持平衡,提高平衡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

3、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每人一副高跷

1、老师教授踩高跷要领,示范踩高跷的动作。

2、幼儿每人取一副高跷,;本文分散站在场地上,自由尝试踩高跷。

3、老师指导个别幼儿正确的踩高跷方法。

4、熟练的幼儿可以两两踩高跷比赛。

5、小结游戏情况,老师带领幼儿做放松动作,游戏结束。

本次教学活动的主题是“利用情境贯穿游戏活动,引领幼儿体验体育游戏之快乐”虽然孩子在游戏中足够体验了一把快乐,而且活动氛围很浓郁,幼儿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再深刻地思考如何把情境更深入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去。

幼儿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在体育游戏的比赛环节中体现地更加明显。教师这时候要利用情境来想办法设计适合所有幼儿的教学环节,就比如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让他们有自主的选择权,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必需沿着这条跑道踩完全程。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挑战,而能力弱的幼儿可以选择近点的目标。这样一来,在同一层次上的幼儿进行比赛才算得上是公平竞争。

教学中的活动细节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幼儿,每一个细节。活动中开小火车的环节,高跷是否先拿在手上,绳子事先要卷起来,以免甩到其他幼儿。在自由练习的部分,教师要注意规定幼儿练习的场地,不要让幼儿离开教师的视线范围。在比赛中男、女的人数及混合等都要注意,因为比赛也要显示出公平的原理。

在活动开展前我和幼儿一起踩过高跷,让他们自由地练习过,能力强的幼儿很快接受了,而能力弱的幼儿则需要老师帮忙。教师在课余时间让幼儿自由练习是完全不够的,还可以渗透在晨间活动,或者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踩高跷比赛。因为本次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比赛为主,所以活动前的练习非常重要,也非常地必要。

高跷教案

了解踩高跷是欢庆“元宵节”的一种民间习俗,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技艺表演,由舞蹈者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表演,深受人们喜爱。

(二)观看录像,让幼儿观看全国各地的人们是怎么踩高跷来庆祝新年的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1、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来表演呢?出示自制小高跷,让幼儿认识,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做的?先来了解高跷。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自己体验初步踩高跷的感觉。

对于胆小的幼儿,可以让其两人结对,一个踩高跷,另一个搀扶帮助其保持平衡慢慢尝试。

(三)探索尝试踩高跷。

2、音乐《火车开了》做准备活动,让我们的全身都活动起来,踏上我们的小火车,出发了……让幼儿动起来,重点活动脚腕手腕。

3、请幼儿自由练习踩高跷。

怎样才能走的又快又稳呢?请幼儿自由练习尝试怎样走得稳,走得快。让幼儿及时总结走得稳走得快的诀窍。请个别走得稳的示范引导幼儿发现动作要领。

4、幼儿自由交流踩高跷的感受,进一步尝试。

(四)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想要站得稳必须用脚底中心踩在高跷上,然后再尝试走动,在走动的过程中,要保持身体平衡,如果身体失去平衡,赶紧从高跷上下来,如果摔倒,要及时用手撑住地面,避免磕伤面部和头部,想要走的快,必须双手拉直绳子,要想的胜利眼睛一直向前看。

(五)游戏“踩高跷”比赛,把幼儿分成两组,看哪组走得好,走得稳,总结经验,结束活动。

孩子们都练习得很好了,狮子王说了我们都通过他的考验了,一起带着我们的高跷去参加元宵晚会吧,出发了。

《踩高跷》教案

1、正确比较5个以上物体的高矮,能按高矮排序。

2、在比较、操作中,体验高和矮的相对性。

3、能大胆的尝试、比较,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能大胆的尝试、比较,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1、教学挂图(二)中脚踩高跷的贴绒娃娃5个。

2、师幼共同制作高矮不同的雪糕娃娃棒。

3、幼儿用书第3页的"雪糕娃娃棒图卡"、第25页《比较高矮》的操作材料。

一、观察贴绒娃娃,猜测娃娃的高矮。

1、猜猜谁最高、谁最矮。

2、比一比,找出正确的比较方法。

3、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序。

二、操作练习,巩固对高矮、长短的感知。

1、雪糕娃娃排队。

请幼儿比较雪糕娃娃的高矮,并按从矮到高的顺序为雪糕娃娃排队,最后说一说雪糕娃娃是怎样排队的。

2、插红旗(幼儿用书第25页)。

3、救救小动物(幼儿用书第25页)。

师:小动物被困在屋顶上了,请你想个办法救救小动物吧!有什么好办法呢?

大班在方面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常常会觉得有的错误是根本就不应该发生的。在本次中更让我感慨良多。归结起来有两点:

一、画面观察较差。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各种方法进行5个以上物体的排序。在活动中,我首先让给踩高跷的贴绒排队。幼儿人人都能将娃娃按高矮排好队伍。接下来是让幼儿将手边长短不一的吸管按长短排序,幼儿也都能将吸管排好。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红旗的排序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这些红旗的旗杆长度有的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操作之前我已经引导他们要比较旗杆的节数,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都排错了,不是顺序搞错就是序号记错。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急促。

二、对自己缺乏信心,没有自我认同感。

进入大班以后,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对自己的行为非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做作业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作业纸就现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以至于有的小朋友交上来的作业让人看了都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因为他的答案都是反写的。明显全是照抄别人的。

关闭